•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是吉姆

Just Jim

主演:埃米尔·赫斯基,克雷格·罗伯兹,理查德·哈林顿,特里斯坦·格拉韦尔,马克·路易斯·琼斯,赛·班尼特,尼娅·罗伯茨,马修·奥布瑞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我是吉姆》剧照

我是吉姆 剧照 NO.1我是吉姆 剧照 NO.2我是吉姆 剧照 NO.3我是吉姆 剧照 NO.4我是吉姆 剧照 NO.5我是吉姆 剧照 NO.6我是吉姆 剧照 NO.13我是吉姆 剧照 NO.14我是吉姆 剧照 NO.15我是吉姆 剧照 NO.16我是吉姆 剧照 NO.17我是吉姆 剧照 NO.18我是吉姆 剧照 NO.19我是吉姆 剧照 NO.20

《我是吉姆》长篇影评

 1 ) 吵得人头疼的伪续作

我是边看边吐槽,没什么逻辑,见谅。

首先,我有个单纯的疑问,老爷子还在世的时候,剧本就这样吗?

所有人说话都靠破音吼,加上没有节奏,一直突突突的枪声,让人分分钟想关声音。

老师很像个亢奋的神经病,只有低下头狰狞的瞪出四白眼或者下三白眼这一两个表情。

指挥中心的士兵也吼的破音…导演这么年轻就耳背了啊…忍成修吾小哥,我看一辈子转不了型了,可怜。

所有人穿的都一样,完全认不出来,就算字幕一直打死亡名单,也没什么感触,不知道谁是谁。

然后,将近五十分钟饼哥才出现,穿的像个邪教教主。

基地还十分牵强的塞了一堆小孩子,什么意义?

模仿阿富汗?

BR法针对的不是国高中生吗…那些几岁小孩有什么仇恨?

反抗的点在哪?

上来说这些都是全国挑选出来的不良少年,结果这么互帮互助,五讲四美,让人惊叹。

然后那边忍成修吾和饼哥刚莫名其妙的打完架,镜头一转,这边胖女主就弹起来破旧基地中突兀出现,保养良好的钢琴。

目前是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我已经真的看不下去了。

不过既然难得写了长评,我忍忍。

后半段,政府派人进攻这里的时候,大战前夕,不良高中生们和基地恐怖分子依依惜别,眼含泪光,我有点迷,他们什么时候感情这么深了?

发生了什么事?

一番激烈的战斗后,老师穿着橄榄球服抱着橄榄球出来突然洗白。

前面还在说美国要团灭他们,然后这种时刻,放这种美国代表运动是…?

第一部的篮球赛,代表了他们曾经团结,友好的高光时刻,穿插在杀戮中,分外残忍。

这一部的橄榄球…?

说着这么意味不明的台词,难为演员还要做出各种情绪,真不容易。

如果导演第二部是讲男女主逃跑,最后被逼困在一个地方,BR组织为了杀一儆百,故意让一堆少年去劫杀他们,这样单纯的生存故事,可能还稍微好看点。

 2 ) 虎父犬子

深作健太完全没有导演天赋,不知道他为何非要走父亲的道路,这条路不是你能走的呀健太,健太你快醒醒健太,健太你怎么了健太……深作欣二的功力他儿子百万分之一都没有继承,一个好端端的《大逃杀》就被这续集给毁了。

首先是主人公去做了恐怖分子,这是哪家的超展开啊?

你说他变成了偷渡客在南亚某地的山林里当野人也比去做恐怖分子靠谱啊!

其次是北野武的女儿和那个最后非要打橄榄球的老师,这两个人能再呆板点儿吗?

他们的出现对剧情来说几乎没用啊?

首部曲里的北野武老师是绝对主角啊,结果到了续集里,你连主角是谁都分不清了……最后,要痛骂健太对“大逃杀”游戏的肆意更改,都拿着枪,并且一上来就会用的坏学生前世都是陆战特种兵吗?

他们和真的陆军打来打去,为什么还活下来那么多人,而且几乎都是女的?

健太你到底潜规则了多少女星,你今天必须给我说清楚……

 3 ) 我给这部电影放宽了很多不合理假定,但依然无法阻止吐槽这部烂片

我向来就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对待不合理镜头比较宽容。

比如杀死比尔中女主杀了数人,上了飞机带着大刀却能安然无恙等等。

因此假设我们完全能够接受wild seven的基地公然建设在这么一个容易被攻击的岛上(当年的登叔也不敢这么干),假设我们能够接受他们火力如此之强久攻不下,但看完此片还是被他混乱的逻辑以及浪费的时间气得浑身发抖。

影片开头就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恐怖袭击,我们假设在三年内由两个被通缉的少年组建了一个威力巨大的恐怖组织是合理的。

但本来想推翻这个体制的两个善良的小孩,怎么突然就不顾平民死活玩恐怖袭击这一套了?

好吧,假设这也是合理的,假设这就是他们认为的正义。

在与另一拨学生正面交锋中,男主突然若有所思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们反思的什么卵,我是一句话也没看懂,只能猜一下他们的大概意思。

然后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恐怖袭击行为到底是不是正义的。

我感觉导演可能也没想清楚,一开始不提倡,后来又默许为正义了吧。

抛开这点不谈,扯到了阿富汗孩子们的笑容也是醉的莫名其妙。

我的理解是,阿富汗虽然战事练练,但是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自由,所以即使滥杀无辜,即使那里更危险,孩子们也是带着笑容的。

恩,姑且认为导演是这个意图。

然后主角就宣战了。

这是我长这么大头一回看到这个莫名奇妙地宣战。

按照主角的说法,是对全世界宣战,我并没有看出主角这个宣战的逻辑性,目的以及意义在哪里。

如果你要说对本国政府宣战还好一点。

起码我们理解你是对非人性的一种反抗。

但是你对全世界宣战到底是什么鬼啊。

期中穿插着女主和他爸爸莫名其妙的争吵以及男二的父母送他去学校的镜头。

说的那些狗屁不通的话没有一句能看懂。

目的可能是想体现大人和孩子的冲突,但我觉得用这种破事儿来作为战争的逻辑切入点实在是傻的莫名其妙,难道只有日本人想得出来?

然后又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之后,突然来了一句圣诞快乐。

总之,在观众的惊愕中还没缓过神的时候,总理出现了,并宣布要把岛炸了,不然就要和美国开战。

这块我尽力了,但是真看不懂。。。

这块有衍生出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你早投个导弹不是很轻松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另一个问题是,你既然想利用学校的学生摧毁基地,你还把他们配对并且让他们很容易死掉,除了推进剧情发展速度,我想不出来任何内在的道理。

总而言之,战争正式开始。

然后班主任倒戈了。

姑且理解为他是受到了感动,这个的合理性后来在分析。

然后我们发现他在脖子上戴上了项圈。

这个莫名其妙的举动除了提高自身的死亡概率之外还真没有任何其他的合理解释,至少就我们几个讨论以及网上查阅的来看,没人能懂其中深奥的内在逻辑。

然后就是战争。

在灰暗的灯光下,大家长得又是如此相似,穿着一样的衣服。

你很难看清楚谁死了,然后就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名字,反正是没记住谁是谁,有很多名字是死的时候才第一次听说的。

在各种主人公毫无戒备地煽情聊天却没有任何敌人前来进攻,以及各种其他不合理但是默默接受的战斗剧情后,只生了两个男人和女主。

然后碰到了班主任。

老师你洗白好蛋疼啊."我女儿也死在恐怖袭卝击中,我们都没退路了吧,我现在好想打场橄榄球啊"然后飞扑进水池自爆.老师你到底洗白了么?另外老师脖子上那个圈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然后主角们进入了地道。

然后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导弹来了,也不知道他俩是怎么躲开导弹离开小岛的。

总之最后他们都到了阿富汗,恩。

然后又是一堆莫名其妙的对话后,两位男生各自带着朋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导演在这里旨在表明四海皆朋友的感觉。

但是这特么一点也不合理也不符合现实。

我看不到任何要分开行动的好处或者说必要。

最窝火的还是整部电影要讲明一个什么教育哲理但是最后讲的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东西,就像你肚痛蹲了半天厕所却发现什么也拉不出来然后继续回到床上捂着肚子一样。

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烂片,看完后再生两个多小时气。

已经凌晨四点多了,然而即使这样我还是决定把影评写出来,虽然现在将近六点还没有睡觉,不过总归心里好受一些了。

 4 ) 完全无法理解这群羊癫疯演员。

整出大逃杀2里面充斥着各种羊癫疯男女,在第一部里只有女的是这样子发疯的,到了第二部简直是全民发疯。

青井就是一个非主流败家仔神经病!!

出现了无数次莫名其妙的歇斯底里。

连第一部里挺正常的“死亡笔记男”,现在也他妈傻了,每当要射击开枪的时候都要憋几秒钟的神情,然后爆发式的冲出去无头苍蝇式的扫射,还竟然没被敌人打死。

妈的,把我也搞晕了,都不知道这群人是不是老他妈上访,都变神经病了。

还有那个军官,好像全世界都欠他一百万一样,而且表情无敌的夸张,真怀疑他是电影演员还是话剧演员。

反正第二部大逃杀简直是一坨屎,连帅哥美女也没有。

就算有也没了上一部的制服了。。

第一部起码有北野武撑场,第二部他死了就完全没东西看了。

真的是太失败了!!!

 5 ) 《大逃杀2》的历史原型——日本赤军(转载整理)

“日本赤军”成立于1969年9月,主要活动在1970年代,以“为解放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而浴血奋战”相号召的日本左翼极端组织。

与意大利红色旅、爱尔兰共和军等恐怖组织齐名。

成员多为1960年代日本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学生运动中最极端激进的分子,包括其中的“日本红卫兵”。

其中骨干成员30多人,普通成员100多人,头目为重信房子和冈本公三。

本部设在叙利亚控制的黎巴嫩地区,如贝卡山谷;其他成员分散于叙利亚、利比亚、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与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组织“法塔赫革命委员会”等和国际头号杀手卡洛斯有密切联系。

该组织的纲领是建立世界革命的根据地,实行武装斗争,打破对中国的反动包围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一切革命的和正义的斗争。

他们曾策划、实施了政治性质的“兴亚观音像”(由南京大屠杀时指挥日本军队占领南京的指挥官松井石根所建)和“殉国七士碑”(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慰灵碑)爆破案。

他们主张以城市游击战为主要斗争方式,相信实现革命的途径就是进行恐怖主义暴力活动。

由于目标是崇高的,所以任何恐怖主义行动,无论多么残忍、鲜血淋淋,也无论是何人受害,都无可非议。

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运动失败以后,该组织制造了一系列劫持、谋杀、袭击等恐怖事件。

如:1970年9月劫持日本航空公司淀号民航客机;1972年5月袭击以色列特拉维夫路德机场,杀害无辜旅客数十人(作案人奥平刚、安田安之、冈本公三,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便骄傲地宣布为这一事件负责);1973年7月劫持日本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一架(作案人丸冈修等);1974年2月突袭新加坡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办事处,同时占领日本驻科威特大使馆;1974年9月攻击法国驻荷兰海牙领事馆。

1975年8月突袭美国领事馆和瑞典大使馆,扣押包括50名外交官在内的52名人质,迫使日本政府释放5名在押赤军分子;1977年9月劫持日本航空公司民航客机到孟加拉,要挟日本政府释放5名在押同伙,并索取600万美元赎金。

1988年4月,攻击美国在那不勒斯的劳军联合组织的俱乐部,造成5人死亡。

由于国际社会和日本政府加强了反恐怖主义斗争,该组织自1980年代以后活动较少。

而丸冈修1987年11月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泉水博1988年3月在马尼拉相继被捕,更使该组织元气大伤。

2001年,已经落网的日本激进组织赤军女首领重信房子宣布,解散赤军组织。

她在一封致支持者的信中写道,“在过去的特殊时代和情况下,赤军所做的代表了人们的需求,但是现在,我将解散日本赤军组织,在法律之内继续奋斗。

” 【附1】据称,日本赤军可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

联合赤军在1972年2月29日的包围战中,被日本警方歼灭,幸存者加入了日本赤军。

日本赤军又称“阿拉伯赤军”。

【附2】《大逃杀1》剧情的直接来源——“浅间山庄”事件:1972年在日本发生的“浅间山庄”事件,是一出革命者内部残酷斗争的日本浓缩版,14名联合赤军(含一位怀孕8个月的女赤军)被自己的同志残酷地杀死。

一开始重信房子们还在为日本国内终于开始了“武装斗争”而欢欣鼓舞,而几小时后越洋电话里的哭泣则把她们带入了绝望的深渊:“那不是斗争,那是肃反整风,不止一个,死了十几个,惠美子也死了。

”自己人为什么要杀自己人?

当时的重信和奥平无法解释这个问题。

事实上,赤军的成员大部分是死于战友们的猜疑之手。

“浅间山庄”事件对日本赤军的打击不亚于尼克松华消息消息的打击。

当时,阻止成田机场建设的居民与左翼青年联合起来同日本警察进行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对峙,近25000名反对者在机场附近挖掘地下壕道,修建简易碉堡。

突然晴天霹雳,世界革命的领袖毛主席将与西方帝国主义头子尼克松握手,当年的参加者今天回忆时,仍然无法忘记收音机中传来这一消息的巨大震惊。

而这一消息传来时,正是“浅间山庄”抵抗最激烈之时,日本警方充分利用这一消息,把一位叫吉野雅邦的赤军成员的母亲找来现场喊话:“时代已经变了,美国总统同毛主席握手了,毛主席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了。

孩子,回家吧。

”绝望的儿子遂向母亲开炮。

以“浅间山庄”事件分野,轰轰烈烈的日本左翼运动自此进入低潮,当年最激进热烈的日本左翼青年不少在这一时期相继自杀。

【附3】领导人重信房子 从上世纪70年代过来的人,大都知道这个传奇般的名字,和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群恐怖主义者。

与今天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相比,他们大都没有宗教色彩,有的只是纯真的政治信仰。

成员大多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是一群本该成为社会精英的人。

重信房子1945年9月3日出生在东京,父亲重信末夫是日本战前有名的右翼暗杀团体“血盟团”的成员,参加过暗杀犬养毅首相的“5。

15”事件。

重信房子从小就长得讨人喜欢,“血盟团”的头目井上日昭非常喜欢她,常常抱着她玩。

2000年6月6日被东京地方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奥姆真理教头目之一井上嘉浩就是这个井上日昭的孙子。

在战后的困难时期,重信末夫开了一家小烟酒铺谋生。

重信末夫基本上是一位政治煽动家,不太会做买卖,所以重信房子小时候是很贫困的。

她家离朝鲜人住宅区很近,从小就耳闻日本人对朝鲜人的歧视。

而重信末夫则不歧视朝鲜人,因此一次在被街头小痞子敲诈的时候,是朝鲜人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从此,小小年纪的重信房子就成了大亚细亚主义者了。

重信房子很尊敬她的父亲,而她的父亲也从小就培养她做一个革命家。

重信房子曾在自传《我的爱,我的革命》中说父亲是她革命的精神支柱。

由于家庭不宽裕,高中毕业以后,重信房子进入一家食品公司工作。

但她同时考入有名的明治大学文学系二部,白天工作,晚上学习。

重信房子20岁时开始参加学生运动,一开始只是采用和平手段的抗议。

但是她父亲对她说:“不流血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并且教育她说:“跳出民族主义的圈子,成为国际主义者。

”从此重信房子才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坚信“武装斗争是最大的宣传”,并且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日本,去往当时反美斗争的最前线中东。

罗德机场袭击事件以后,重信末夫还写过一首诗送给女儿,内有“大义不孝,大义灭亲,尽天命”等字。

重信房子是个天才的领导者,参加学生运动后,很快就成了学生领袖。

甚至,她在2000年被捕入狱后,还在被关押的警视厅女犯关押所里组织了“犯人联合会”和警察对着干。

重信房子和“赤军派”的思想受日本历史上“亚细亚主义”思潮影响很深。

他们认为应该通过日本的革命,形成一个作为世界革命司令部的党和军队,最后与美帝国主义进行“环太平洋革命战争”。

这种思想的狂热信奉者,在一个最适合其孵化的年代终于制造了惊人的影响力。

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个激动的年代。

欧洲国家在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国际共运的发展,原来大多是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成就,使得一代人的思想变得左倾激进,而美国在一个落后小国越南进行的那场不得人心的战争,使得“反美反帝”成为全世界青年人的口号。

重信房子在2002年2月出版的《决定将你生在苹果树下》中这样概括当年的日本青年:“他们有共同的回忆与怀念,共同的愤慨与激情,反对越南战争,反对王子野战医院为美帝服务,突入防卫厅,反对学费上涨。

” 日本赤军就是这种从“反美反帝”的学生运动走向恐怖主义的典型。

1970年在日本反对“日美安保条约”运动中站在前面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其最激进的武斗派中一部分人从1969年起就主张要建立自己的武装,这就是“赤军”。

但是他们在大菩萨山口设立用来训练袭击首相官邸的秘密基地被警察破获,武装部队被一网打尽。

残余人员纷纷逃往海外,建立“国际根据地”。

这部分人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田宫高磨为首的劫持了日航飞机投奔朝鲜;另一部分则是重信房子等前往中东,投奔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组成“赤军派阿拉伯委员会”,又称“阿拉伯赤军”,后改名“日本赤军”。

继续留在日本活动的一部分赤军派则于1971年和一个叫做“日本共产党神奈川县党任委员会革命左派”的一个小组织合并,成立了“联合赤军”。

所以在谈到赤军时经常要注意,总共有三个“赤军”:“赤军派”、“联合赤军”、“日本赤军”。

1972年2月29日联合赤军在“浅间山庄”进行“肃反整风”时被警察包围,没有参加肃反的漏网者后来也有不少出国参加了“日本赤军”。

1972年5月30日,奥平刚士、冈本公三、安田安之等人用捷克制V-58冲锋枪和手榴弹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罗德空港(现称本。

古里安空港)向普通旅客发动突然攻击,死伤100人,其中24人死亡。

直到今天,日本京都大学西部讲堂的屋顶上还有当时纪念那次恐怖袭击而画上去的日本赤军标志:猎户座的三颗星。

因为参加袭击的奥平刚士、安田安之是京都大学的学生。

当年日本众多大学中,京都大学始终是反对日本政府、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的旗帜。

而保留那个特殊的纪念符号,则是京大后辈们用这种方法表示对学长们的敬意,那个西部讲堂后来被称为日本赤军的“靖国神社”。

特拉维夫袭击事件的领导者奥平就是重信房子的丈夫。

奥平和安田当场自杀,冈本被捕。

当时日本人参加巴勒斯坦斗争是非常秘密的活动,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拿到自己的指纹,奥平和安田都用手捏住了手榴弹而把手指炸得粉碎。

冈本自杀未遂,被以色列人抓住时高呼:“我们是日本赤军”。

从此,人们把他们称为JRA。

这几位日本赤军分子,在西方世界,是恐怖分子,在阿拉伯世界,则是英雄。

那年出生的阿拉伯男孩,据说有相当多人的名字叫“OKUDAIRA”,就为了纪念那位为阿拉伯人牺牲了的日本人奥平刚士。

阿拉伯人也没有忘记被捕的冈本公三。

马以谈判,无论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巴勒斯坦人要求以色列人释放的名单中,第一名始终是“冈本公三”。

直到1985年,冈本公三才根据《日内瓦条约》作为交换战俘而被以色列释放。

但是冈本公三同时还是日本警察当局和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犯,所以在1997年黎巴嫩当局逮捕冈本公三等3名日本赤军成员时,当时仅有人口400万的小国黎巴嫩,居然有250名律师自愿免费为他们辩护。

所以黎巴嫩政府只好将其余4名赤军成员驱逐出境,而同意冈本公三的政治避难。

现在是一群阿拉伯和日本的青年志愿者在贝鲁特照顾着他的生活。

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这次对特拉维夫机场的袭击,使得阿拉伯世界对日本人的感觉变得很好。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日本虽然是西方阵营中的一员,但因日本国民对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和友好而被撤下敌对国名单,据说赤军的这次行动有很大功劳。

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他们所憎恶的“日本资本主义”延命,这倒是那些勇士们始料未及的。

同样以给初生婴儿取名方式纪念这次恐怖袭击的,还有重信房子。

重信房子在丈夫奥平刚士死后,继续投身阿拉伯民族解放斗争事业,并与一位阿拉伯人结婚,诞有二女。

为纪念献身阿拉伯解放事业的奥平,她为其中一个女儿起名重信五月——袭击事件发生在5月。

重信房子被捕后,重信五月也开始在公共场合频频露面,容貌、气质酷肖其母的重信五月是同志社大学的博士。

有趣的是,当年日本赤军在特拉维夫的袭击事件,居然为20年后成功拯救日本人质埋下伏笔。

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萨达姆使用“人质盾牌”战术,将西方国家侨民拘禁于重要战略据点周围以对抗多国联军的轰炸。

当时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口碑的西德前总理勃兰特,访问伊拉克后带走了德国人质。

日本政府也想照此输,但苦于和萨达姆接不上头,后来还是辗转通过重信房子从中斡旋,由前首相中曾根访问伊拉克才带回被拘的日本人质。

从1980年代后期到2000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赤军成员纷纷被捕,组织处于毁灭状态。

特别进入90年代后,苏联崩溃使得阿拉伯人没有了后盾。

在有关中东总是的交涉中,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指名要求阿拉伯国家“不要保护日本赤军”。

因此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重信房子只好潜回日本直到2000年11月被捕,2001年4月,重信房子在狱中宣布解散日本赤军。

重信房子被捕时持有的是两本别人名字的护照,根据护照中的全部出入境记录,从1997年12月到被捕为止的3年中,有8次出国,其中7次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等地,在中国的滞留时间长达20多个月。

中国以外,只有1998年12月去往越南胡志明市一次,那次也是经中国回国,但没有发现有从中国再转其他国家。

重信房子的被捕,据说就是从香港飞北京时,在北京被CIA人员认出,通知了日本警察当局。

这次日本法庭对重信房子的完善主要是使用伪造护照和在“海牙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重信房子违反《护照法》毋庸置疑,但对“海牙事件”有关的审判就不那么容易。

最后法庭判决:“虽然共谋的详细内容,时期和场所无法断定,但是可以认定被告通过阿拉伯国家的协作组织和实行者进行了共谋”。

这是一个宣告了一个时代结束的判决,一个宣告了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来实行恐怖以实现理想的方法失败的判决。

对赤军以及全球在翼革命风潮最彻底的打击,也许来自中国的改革开放。

这些人是为了梦想而放弃世俗生活的理想主义小集团,他们的支持者是普通日本人。

当中国社会——他们奋斗的目标大白于日本社会,下层日本国民放弃了对赤军的支持,他们也同时失去了外部的精神激励源泉。

36年以后,狱中的重信房子能够心平气和地思考了,她终于知道了她们选择的是一种错误的方法。

在宣布解散赤军的同时,她还向所有受过赤军伤害的人谢罪。

她说:“谢罪并不是后悔,而是期待在要求一个更好的日本的时候能够吸收这些教训。

 6 ) 有没有比狗尾续貂更贬义的词?

在谈论这部片子之前,我们必须接受一些不可能的假设,包括: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15岁的未成年人就能向全世界的成年人发出挑战,并且占据了一座小岛,几年都没有被剿灭;一群中学生,只是摸了几个小时的枪,就能像老兵一样自如地使用那些武器了;大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居然被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两个小屁孩,一人一杆枪,就能在地面部队重重包围、空中打击地毯式轰炸中杀出一条血路,并能很快衣着光鲜地开着车与同样奇迹般生还的同伴会合……如果接受这些假设,那么下面的谈论还有些意义;如果不接受,那这部影片基本上就不剩什么了。

与第一部深挖人性的出发点不同,这一部的立意似乎更为高远,铆着劲儿往世界和平上靠。

还提到了阿富汗,拍了很多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纯真的笑脸。

意思是,成年人不负责任地把世界搞乱,让未成年人受苦,最后还得靠未成年人来收拾烂摊子。

想法是好的,但是着力点似乎有问题。

在第一部里仅作为背景设定出现的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一部里成了大力渲染的东西,导演似乎想从这里发力,但是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掌握权利的成年人怕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抢班夺权,自己则死无葬身之地;未成年人则看不惯成年人的保守和堕落,希望尽快进行权力交接,这种矛盾古已有之,并且一直在不停地循环着。

但是把这种矛盾放大到这种程度,还是令人瞠目,并且难以接受。

并且,既然这么强调两代人的矛盾,又该如何处理亲情呢?

于是,在两代人水火不容的矛盾的大背景下,老师对女儿的爱和北野对死去父亲的愧疚就显得有点儿尴尬了。

本片还有强烈的反美倾向,对总理亲美、惧美的丑态的刻画,以及多处出现的显然是影射美国911的爆炸摩天楼画面,无不显示出这一心态。

再结合关于阿富汗的情节,可以看出本片所谓的反战其实就是反美。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矛盾不过是个寓言,成年人就是美国,而未成年人就是日本。

归根结底,创作人员的意图还是想表达希望日本挣脱美国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人物设定也远不如第一部丰富而细腻。

主角不是沉着脸作苦大仇深状,就是瞪着眼睛乱喊一通、乱射一通,或者干脆打扮成本·拉登的样子朗诵些探索人生意义的句子。

配角们更是失败,除了一开始宁死不屈的慎太郎之外,没有一个让人留下稍微深刻一点的印象的,所以他们死的时候,音乐再煽情、主角再悲痛,观众也感觉很麻木。

这一部里的老师更是莫名其妙,一开始摆出一副便秘了几个月的表情,后来又不知所以地与BR2法决裂,穿上运动服去跟学生们叙旧,最后很壮烈也很无聊地牺牲了,总之就是一个很不靠谱的家伙,远不如第一部中北野武本色出演的寂寞中年人能打动人。

总之,这就是一部狗尾续貂之作——在找到更具变异的词之前只能先用这个了。

喜欢第一部的,实在不必看这第二部,或者说看了第二部,才知道第一部有多么优秀。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7 ) 角色与规则的力量

看了日本电影《大逃杀》的两部曲东京圣战和镇魂歌,首先让我迷上了镇魂歌里的北野姑娘,酷酷的很有神气,然后由这部电影引发了一些思考。

剧情大致是这样的:在成年人和年轻人矛盾日益激化的时代,民不聊生、恐怖分子活跃,成年人就通过军队的高科技技术手段来开展BR计划来制裁这些一直在反抗他们的年轻人。

所谓的BR计划,就是把一群年轻人拉到一个荒岛上,让他们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那个为胜利者,后来由于剧情的原因又改革成了BR2计划,规则的变态程度相当。

估计只有日本人才能想出这样变态的游戏规则吧。

整个场面血腥混乱,为了生存而又没有办法颠覆这个游戏规则,因为退出的结果也是引爆脖子上的炸弹,以前的好朋友都开始猜疑、提防和相互残杀。

看了这部片子,咱不妨参照心理学分析分析。

角色和规则可以带来令人吃惊的力量,人的行为跟他的角色有着很大的关系。

试想想,那些在课堂凶神恶煞的中学女教师也曾经是在大学校园里楚楚动人落落大方的小美人儿,还有那些有了官性没人性(援引柏老的语录,没多少抨击之意)的领导者也曾经是勇往直前的奋斗者,老板或者导师可以制定苛刻的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任何一种角色或者说职业,都会有与其对应的行为举动;任何一个群体里不同层面的小群体或个体也会因为规则的影响而又不同的表现,可谓是见鬼讲鬼话,见人讲人话。

不过这些我觉得还是角色和规则的令人吃惊力量的一个表象,还有更深层的力量。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不同的角色和规则的作用下,总会或轻或重地迷失自我的观点,丢掉了自我。

这样看来,就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给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谎言欺骗、无忌空话等等等等的存在以合理的解释。

天哪,这些人的心理居然都是很正常的啊!

就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情况,在一个大环境下,很多的人都会有顺着大家的意见来说话,比如说一帮哥们在这场电影,本来你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还算可以,但是突然有人说这电影是什么狗屁啊,演技没演技,情节没情节,整个垃圾,这时候你就可能开始怀疑自己觉着这个电影还不错的论断是不是还站得住脚,会不会引起别人的鄙视说咱品味太差,于是乎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了,当然,哥们儿也都和你的想法差不多,都开始发表偏激评论,再于是乎这部电影就真的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垃圾了。

这就是典型的群体极化和群体盲思,因为大家都有着从众思想。

还有甚者,服从权威,即使泯灭人性都在所不惜,悲矣!

当然,如果营造了一个好的从众氛围,从众心理还是可以起到积极作用的。

除此之外,人都是自利的(这个自利完全是经济学角度的定义,你慷慨大方舍己救人寻求人生的意义和精神的愉悦,这也是自利,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这样不同的角色在思考问题时候就会产生自利性偏差,心理学家常讲的案例就是球迷评论和婆媳冲突,冲突和矛盾往往是由于出发点不同,如果大家有同理心,有共情能力,换位思考一下,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受到角色和规则的制约,就像《大逃杀》中的七原秋也和典子,坚持着抵抗游戏规则,坚持着爱,坚持着企盼和平,最终还是幸运地活下来了。

而有个自告奋勇的杀人狂却最终死得很难看。

可见有些时候太顺应规则并不一定就是胜利者。

同样的道理,我们觉得最公平的投票表决,也并不是一件公平的事,因为他完全肯定了半数以上人的意见而完全否定了其他人,这样的游戏规则是达不到真正的均衡的。

我们受着现有文化的威胁和误导,人类的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种错误的惯性,我们需要的和思考的到底是什么,好像人类的文化已经给我们定下来了,或者所处的环境已经给我们定下来了。

我想到了王蒙今年4月底在我们学校作报告所说的话和所发的疑问:看到了月亮我们想到的就是皎洁和玉盘,已经没有其他词语了;都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洞房之夜、题名之时就真的快乐吗?

他说这是语言的陷阱,我看这也是文化的误导。

对于角色和规则,对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应该为建立自己的小文化而努力,不要落入“他人的闹剧”。

当然,咱不是要你去裸奔,也不是要你闯红灯,因为这个社会还需要秩序。

 8 ) 都去阿富汗吧

很失望,由互相残杀变成了都去战斗,去杀“恐怖分子”,那些大人们,随意地让小孩去帮他们办事。

莫名其妙地男女搭配,同一个号码,一个死了,另一个也得跟着死。

最是扯淡。

开始反对的那个慎太郎一下就死了,抱着“仲间”橄榄球,啥?

对于北野武的女儿名字有了一点解释。

大部分是混乱的枪战,乏味之极。

最后都逃到阿富汗去了……

 9 ) 没创意~~

想用这种变态的剧情吸引人,但是这种时代大家这种东西都看多了,剧情无聊没创意,场面又不够恐怖,主要是剧情太假太假了,假的无聊~!

 10 ) 一部枪战片引发的联想· 非影评

大逃杀2的精致程度完全不能与第一部相提并论,尤其是枪战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屠杀方式实在是太倒人胃口。

看到影片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我还强打着精神打算给这部片子四颗星,但是随后的枪战让我只能快进着看完,以及那个雷人的偶像剧结尾十足倒人胃口。

为什么说这个雷人的偶像剧结尾呢,因为整个片子都没有渲染过男女间的情感发展,结尾却是这个没几个镜头的女演员含着闪闪泪看到了那个小岛都成了灰尘仍然能够生还的男主,这是要渲染出情爱还是友爱真是让人困惑。。。

这么倒胃口还给他三星是出于它仍然能够给我一些东西。

这个片子让我想起了一周前和同学的谈话,大概是说如果我们没打败法西斯,非正义不就获胜了。

可一想,那也不存在“非正义”的法西斯了。

这并不仅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问题,而是正义,非正义,胜利或是失败等等的一系列含有褒贬意义的名词是否真的就那么想当然的存在,人们有多少观念不是自己臆想出来的?

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接受一种绝对答案的教育,万事万物都有它都绝对性质,好比语文阅读明明是各自理解答案不同的事情却要定一个标准,影视作品中人物一定会分一个是好人与坏人,喊口号则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一切都被定性并放入两个极端。

大逃杀2中军方被杀的一个人军人死前说,你这个放肆的家伙,我也是有家人与朋友的。

看起来凶神恶煞般本打算杀死孩子的这名军人在我心中算不上多么好的一个人,但是当他说完这句话,我想也许他会是个好父亲,坏同事,好朋友。

我为什么有一刹那会放肆的想他就是该死?

大学期间读过一本书叫做《历史是什么?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三观,我第一次发现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信息是多么的不可靠。

我们凭着主观臆断了多少事情,我们认为的绝对真理很可能是被塑造的,但是我们却毫不知情。

一件事情有一万面的真是情况甚至是不可计数的真实面。

那么去想想我们生活与行为到底是为了哪个真理与信仰?

在这部电影开始时老师说,只能选择胜利或者失败,没有中间地带,选择失败就要死。

片中失败就是放弃战斗,但是选择了战斗的那些生者又是否能称为胜者?

他们为了生而选择战斗,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杀掉千野(?

),为什么只有胜利与失败这两个选择?

难道我们观念中只存在胜利与失败,真实世界也就不存在第三种第四种事实了吗?

片中独白说过一切和平都来自战争。

人们永远是以暴力抹杀暴力,那么和平又是否存在?

换到片中军方来看,这些军人为什么去杀人?

是被灌输了服从命令的意识,是对上级的崇拜,还是他们真的想为了BR2杀人?

老师为了复仇,因为仇恨恐怖组织,而片中的恐怖组织又是为了反抗军方的暴力,军方是贯彻上级命令,所有参加战争的主体都并不是为了自己真实掌握着的信仰或者喜好而杀人,仅仅是上级命令的执行者。

他们的生能否被称为胜利,他们是为了期待战斗的结束活着,战斗却只有死亡才会结束,胜利是所有人的死亡换得的。

他们的胜是否真的是胜利?

命令制定者是否才是胜利者,实际上制定者也是在妥协中获得利益最大化。

这成为一个悖论,片子结尾,所有导弹投向小岛,字幕打出无胜负,我想这就里才是答案,或许一切都不存在。

《我是吉姆》短评

拍得不怎么样,但确实把第一集的故事说完了。

5分钟前
  • o`
  • 推荐

极其无聊,莫名其妙没到点上直接开煽的煽情,幼稚的价值观,鬼哭狼嚎神经质的表演,方方面面把前作的优点全丢光了,深作欣二,你这个儿子不是亲生的。

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很差

确实比第一部差远了,有极强的狗尾续貂之感,续集难逃厄运啊~~

11分钟前
  • xiaonanhappy
  • 推荐

用一群年少輕狂的面孔打著暴力的口號講一個關於青春和夢想的故事本來就是一場冒險。要反叛世界向所有大人宣戰,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遺忘。歇斯底里下一個充滿罪惡的國家用最血腥的方式在呐喊世界和平。讓人不禁覺得該片充滿映射和申訴,我都不好意思質疑日本。

13分钟前
  • 該用戶無法顯示
  • 还行

出场人物大段大段类似演说式的念白,好似正方与反方滔滔不绝的论辩,个中闪光的句子,简直就是作者在提示中心思想,hint不厌其烦给了一次又一次,他说得这么直白,讲得这般透彻,再猜不破谜底,产生不了正确的心得,那就真是看官你阿呆马鹿。 ——摘自匡匡影评

15分钟前
  • 雪·法妮奥
  • 力荐

藤原龙也,原来那么熟悉是因为死亡笔记的夜神月啊,非常棒的演技。

20分钟前
  • 谜尚
  • 力荐

=-=......不怎么样,学生短裙还给硬套上个裤子这一点就决定了这是一部烂片子

23分钟前
  • Tatellah.
  • 很差

相比于第一部,不好看。但是爲了我喜歡的忍成修吾,我加一顆星。

27分钟前
  • 暖|躲躲茶。
  • 推荐

枪战片。。。

32分钟前
  • 呼笑成疯弗雷德
  • 还行

和第一部差好多的说...

35分钟前
  • 女巫阿布。
  • 推荐

探讨人性之片

38分钟前
  • Thanatos Dan
  • 力荐

前半部分完全为了跟第一部学,后半部分太扯了。

43分钟前
  • 听风
  • 很差

@2012-01-16 14:38:25

45分钟前
  • 推荐

远逊色于第一部啊

49分钟前
  • 星尘战场
  • 还行

主角光环再次立功了

52分钟前
  • 抟扶摇
  • 推荐

完全变成战争片好么。。。不过看完才发现原来那首经典的歌曲竟然是大逃杀2的片尾曲。。。

56分钟前
  • 这位先生
  • 还行

比第一部难看多少大家有目共睹 前田亚季打了酱油最后才出现

58分钟前
  • Ying_0111
  • 推荐

深作欣二的死,对于BR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1小时前
  • 麥大能
  • 还行

次得要死,硬伤多的要命。最后的结局可笑至极。哪来一群穿着像七仙女的日本人站在阿富汗大地上?冒冷汗。。。。

1小时前
  • circlewind
  • 较差

当时看的时候没觉得吓人觉得抑郁了。可惜结尾的不够满意

1小时前
  • clytze109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