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vie is about the bizarreness when an old and lonely person faces the loose connection with his intimate ones, the life-time career and life-time families. But ends up making the connection with a far-away African orphan. All the things Schmidt has built through his life time, his career, his family, becomes loose, especially after his retirement and his wife passes away. The company he has worked for dozens of years doesn’t appreciate his work any more when young managers take over his position. His daughter has her own relationship troubles going on and doesn’t listen to his advice on her marriage. She is no more as close to him as in her childhood. It looks like that he is no more useful to any other people around him. Thus Schimidt seeks for a place where he can make the connection. So he goes to visit his birthplace and his mother school. But this is so miserable, as he only can make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 instead of the present. Because everyone has the past and it’s not anything hard to connect with. That’s why it’s funny when he encounters a stranger who says that she can tell his deep emotions, he couldn’t help himself foolishly throwing trust and presenting the need for being cared on the random woman. It is temporary sentiment that easily occurs to other old and lonely people. For example, the groom’s mother who’s just so open about sex topic at the first sight of him. It is misery. A misery in comedy way.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被生活塑造,塑造成别人所希望看到的样子。
该怎样穿衣打扮,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我们不会感到快乐。
Schimidt就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人,突然间生活中束缚他的种种事情突然消失了,退休之后公司不再需要他,妻子也突然去世。
Schimidt是被迫过上了自己所不熟悉的生活的,但是在新的生活中,他找到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已经渐渐失去的对于生活的热情。
影片末尾Schimidt来到了当年西部拓殖者们跨过的界线,百年前拓殖者们勇敢的跨过界线去陌生的世界寻找新的生存机会,Schimidt也已经跨过自己人生的界线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
应该说,华伦·施密特先生是个没有多少内涵的人。
他缺乏精神上的追求,也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读完过一本仅供消遣的书。
当他退休的一天终于到来,他才发现,除了未来大把的时间之外,他什么都没有真正拥有过。
施密特是木头人保险公司的职员,兢兢业业,辛苦一生,但当他来到办公室想看看后生之辈有没有什么向他请教时,却突然发觉:自己的工作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做,他被无声无息地取代,与以前并无丝毫差别。
梭罗说过:“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
”施密特正是他们当中的一个。
而施密特的扮演者杰克·尼科尔森恰恰不是这样的人,他对生活充满热情是出了名的。
现在,他要将自己的棱角和技巧统统掩藏起来,他不是要给角色增加什么,而是要试着减去什么。
他把丰沛的热情转化为广漠的悲哀,演活了这个乏善可陈的施密特。
影片开始的一幕表现施密特参加完毫无意义的退休告别晚宴,回到家里,却发现跟自己共同生活了42年的老妻似乎是个陌生人。
“在我家里的这个太太是什么人?
”也许,他太太也会这样发问。
他们一直过着恪尽职守、循规蹈矩的生活,突然之间,他们都不晓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该扮演什么角色了。
《关于施密特》并不是一部“寻找自我”的影片,因为主角实在没有什么可寻找的。
如果观众只将目光局限在施密特一人身上,那么两个小时的电影恐怕会把人闷死。
好在施密特开上了车,前往女儿家里,他要为女儿跟自己看不上的女婿主持婚礼。
这部被视为喜剧的影片,所有的笑料都来自女儿和她的婆婆。
施密特的女婿是个水床推销员,施密特来到这里,不得不开始跟水床搏斗,在洗热水澡的时候又赫然发现自己的亲家母一丝不挂地站在跟前。
跟凯茜·贝茨主演的这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婆婆比起来,施密特显得灰暗多了。
对方的自私反过来衬托出施密特的宽宏大量,但这是怎样一种宽宏呢?
是否因为他无欲无求、没有什么真正在乎的东西呢?
女儿,施密特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没有给他带来慰藉和亲情,相反,却令他畏惧和不满。
偶然的机缘下,他通过世界慈善组织资助了一个6岁的坦桑尼亚儿童。
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感悟统统倾注到给这个孩子的信里,虽然对方未必读得懂他写下的所有东西,然而施密特只剩下这一个心灵的窗口了。
这部影片很多人称为喜剧,但当观众一路看下来,到了结尾的时候,也许会发觉这其实是一部悲剧。
可它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关于施密特》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平凡人的生命,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命的最终意义都是悲剧。
最近总傻乎乎地想: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活?
《28天》里,女主角的酒鬼男朋友言之凿凿地跟她说:“没有一个成年人是快乐的!
人们来到这世上,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生活真美好,然后,不可避免地,悲剧降临,他们明白了原来人生就等于不断失去。
我们走这一遭不过是为了减轻由此而来的痛苦!
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人生小孩,有些人拼命赚钱,有些人开始收集硬币,还有些人只能靠把自己灌醉。
”人生就是失去。
听见自己的想法被一个浑身酒气,整天拎不清的男人说出口,我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其实有点窃喜,不但有人跟我一样消极悲观,而且还消极得这么理直气壮。
我知道这样想从逻辑上既说不通,对身心也不健康。
然而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这种念头似乎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一般无法躲避。
再来看看施密特先生:退休、丧偶、嫁女。
人生越迈向终点,似乎越发孤独。
更何况事情又不只于此。
退休,是从自己并不热爱的岗位上退休。
年轻时以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登上《时代》的封面,最终只得在公司小报上露一脸。
而且人走茶凉,新来的后一任对自己辛苦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根本不屑一顾。
丧偶,失去的是并不深爱的老伴。
在一起几十年,对方的一些习惯,自己越来越不能忍受。
人活着的时候每天也就那么过,人走了,却还是难抑悲伤。
还要深夜爬到房车顶上,把老伴喜欢的磁娃娃一字排开,对着天上的星星哭。
嫁女,嫁的是自己看不上的二流子。
那小子留着如此难看的发型,参加足球比赛只能得参与奖,去上两周的培训班只能拿到“优秀出勤”证书,凭什么娶我的宝贝女儿?
可是女儿毅然决然地嫁了,留给父亲的是一句:“怎么?
你*现在*突然想到来关心我的生活了?
”施密特先生默默回到了自己的家。
电影简介上说:这部电影讲的是施密特先生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
可是我觉得在杰克·尼科尔森演绎下的施密特,早已不是一个寻找者。
因为他虽有可能失落过,痛苦过,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张脸,是一张颓废的脸。
就像影片中一个很幽默的小段落向我们展示的,两周前他躺在沙发椅上看着电视昏昏欲睡,两周后,他以同样的姿势醒来。
可以想象,在长长的这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他放弃了梦想,放弃了挣扎,老婆让自己坐下小便,那就…坐下吧。
女儿的婚礼给了施密特突然而至的爆发力。
他为了制止女儿出嫁,兴冲冲地开车上路。
结果呢?
却依然走回人生命定的下坡路上来了——等待死亡,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不下任何痕迹。
当然影片并没有这样结束,影片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这样结束。
贯穿影片始终的是施密特写给一个叫Ndugu的非洲小朋友的信。
他看到电视上的公益广告以后,以每天72美分的价钱资助了这个小朋友,并被要求给小朋友写信。
有了这个缘由,我们便有机会听到很多施密特先生的内心独白,也便顺理成章地有了影片最后的一幕:施密特先生收到了小朋友的回信!
当一个成年女性的声音开始朗读这封信时,我脑海中划过了一个十分阴暗的念头:小朋友因为疟疾死了,施密特先生的捐助毫无用处,影片结束。
可我们的编导显然没有这么残酷。
成年女性只是在向施密特报告小朋友的近况。
信中还附上了小朋友的画:蓝天、骄阳、大人牵着小人的手。
老施密特无法抑制地哭了。
我也哭了。
我不知道他的眼泪是不是真的因为意识到自己仍然可以在这世界上make a difference. 可我知道,我哭了,是因为我看到童年是多么单纯,多么美好。
那时的你充满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而这一切将一去不返。
就算Ndugu的生活因为施密特变好了又怎么样呢?
假如他得以活到施密特这个年龄,他难道就不会变成另一个施密特先生?
所以啊,我们是应该找乐子,还是继续寻找some kind of meaning?
冰冷的温德姆大楼,像他冰冷的人生,刚尝了一个超多配料的香草冰激凌,妻子就被关进了冰冷的箱子里,冰冷的色调,寂静的冷漠,簇拥的朋友,不过逢场作戏,但比起他一路而来的经历,。
这部电影比《寂静人生》早将近11年,相比那部摄影完美,楚楚动人的悲剧,《关于施密特》显得无话可讲,冰冷才是真实。
年轻的小伙在葬礼后谈商机,对于施密特来说,无疑是狠狠打来的一巴掌,半夜被命运的羞辱驱逐下床,在黑暗的客厅坐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他恳求女儿能陪伴他,女儿却说即将举行婚礼,这该死的婚礼,就好像安然建立在父亲粪土般的苦难之上,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关系,所有人的关系。
人的绝望就是索性将最后的尊严拱手相让,你笑着送走子女,然后继续自己惨白的晚年。
可悲的人类,居然只能靠吃着三明治来结束一切。
孤独的影子,向远方的影子发电,真空的内心,在更加真空后着地。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对一切感到陌生,打开衣柜,是扑面而来的心酸,一生的味道都在这里。
激越的音乐,突然得知真相,和妻子的情夫干架,生活就像身在地下十八层还要继续向下。
一个人的公路片比双人成行要更加充满回忆,当你参观完自己渐渐远去的故事,还能默默观摩他人的幸福,果然老人是喜欢大家庭的,缺失的爱需要替代物,否则就会73%的可能在未来九年内死去。
漂在海上的浮木,需要一点风浪,没有希望的人生是一场大病,会拖垮你的五脏六腑。
“I think you are a sad man”人生的三大和弦,愤怒、恐惧、孤独。
深寒的钢琴曲,空荡荡的房车,令人愤恨的电话亭。
你是落寞到了什么程度,会给背叛你的兄弟打电话,你是多么绝望,录入的语音误被删除。
这是最打动我的细节,就是你无法对自己抓狂,这只会让你显得愚蠢,自哀自怜。
生活就是一间电话亭,密闭,窒息。
还记得晴空下的约定吗?
晴朗的夜晚最适合原谅,原谅我们的懦弱,原谅我们的无知,原谅我们的伤害。
往日你会从自己的罪过联想到他人的罪过,唯有浩瀚的生命和银河,能洗清这一愤怒,你会看到我们的共同归途。
和婆婆聊天:请不要相信那些对你好,却让你插不上话的朋友,你不是没有得到尊重,你只是被屎壳郎推着的生活样式粪便,你没有发言权。
人们不会让给你发言权,人们念得你狗血淋头,让你在庸俗的粪便里怀疑自己的真情实感。
婆婆的话语权是不是都要大于岳父?
希望这不是什么性别问题(虽然这就是),持家女人的控制欲哈哈哈……心疼施密特一秒。
请不要在自己儿女的家里体验生活,不然你会被那种窒息的尴尬给杀死。
被婆婆喂饭,还听了一大段莫名其妙的性启蒙故事,你看着自己的女儿插入牛粪,而对方只想着怎么赶紧一锤定音,像促销的牛奶,无关痛痒的黑色讽刺。
喜剧开局的悲剧收场,这我能理解,但是悲剧开头的喜剧收场的,嗯,葬礼开端婚礼结尾,只能说非常合理,毕竟痛过之后就是继续生活嘛……开篇拥有美好生活听演讲,结局被不幸萦绕发表演讲,婚礼就需要这样的发言,我爱这样生命交替,命运轮转的题材,你不能因为担心结局而避免了开始。
人生的就是悲歌是什么,就是当你如鲠在喉,欲言又止,决定向命运投向时,为新人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给你不曾享有希望,给你无法比拟的爱情,给你错付的锦瑟华年。
最后打开的那幅画,也让潸然泪下,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曲折的故事,电影可以表达有趣的人生,但也可以记录平凡的人们,这不是老男人的故事,这是关于施密特的历程。
P.S.(喜剧点):水床到底是几百年前的梗,当初看《情圣》我还笑的不轻。
落枕了吃子宫切除的药?
前夫演讲时和已逝的母亲对话?
还有那生来懵逼的杰克·尼科尔森。
故事就是从施密特退休领养开始的,也是到了收到回信结束的。
期间,斯密特来了场忘掉丧妻之痛的旅行。
他在他的欢送会上,踌躇着,自己逃了出来,喝了点酒呢。
与这个对应的是女儿婚礼,同样是身不由己的状态。
从施密特开始抱怨妻子的时候,电影有趣的气质就开始出现了。
妻子离开那天,斯密特出去寄信,然后给自己买了冰淇淋。
回家时,发现老婆走了。
她临死前对丈夫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磨叽,办完事儿,快回家。
她也不会问丈夫去干什么了。
从那天,他失去了妻子,还没弄明白悲伤?
女儿丈夫就已经开始推销他的理财投资了(后来发现是传销),斯密特在忙碌中一直没琢磨明白妻子离开这事儿。
老外也没有太多婚期延迟的概念。
他把女儿送走,看到了空空的植机廊道,然后慢悠悠地走回家。
妻子离开的时候,摆在他眼前的是大把日复一日的时光,和混乱的生活。
应该做什么让自己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走出来,或者找到不浪费人生的入口呢?
可海伦离开似乎就是意义了,想起就会难过,会在麻木中遗忘。
后来,他发现妻子收到的那些情书,发现自己被绿,一下子把他从思念妻子的痛苦里解救不来,他不再难过。
负罪感少了很多。
某个时刻,那些情书对于斯密特而言,恰如礼物。
他就是带着这种孤独感上路的,甩也甩不掉。
可斯密特坚强又可爱。
斯密特被女儿拒绝了之后,写信骗他的被领养人。
我啊,我女儿本来让我提前去,结果被我拒绝了。
之后,那段斯密特被另一个房车女主请去吃饭的桥段很有趣。
斯密特带些礼物去别人家串门,串差不多之后,坐下来吃饭,吃完饭之后看家庭相册,坦然真诚。
男主人出去买啤酒,只留下斯密特和男主人的妻子在一起。
斯密特被女主人看透,她说她看出他的悲伤,孤独,愤怒。
斯密特说你可比我那42年的妻子还要了解我。
女人就总结说真是个悲伤又悲伤,孤独又孤独的男人啊。
可最后,却依照荒诞收场,拥吻被排斥,然后开车离开,沿途隔空向女人的丈夫道别,哈哈哈哈。
他拥抱孤独,感觉被理解了,之后又被一家人推向大海。
打不出去的道歉电话,你可以称之为天意。
人有时太矛盾啦。
根本无法表达啊。
前一秒还说妻子不了解自己。
夜晚,看星星的时候,却思念妻子到不行,希望她原谅自己,此刻流星回答的场景就很妙。
斯密特在那一刻发自内心的问苍穹,妻子啊,选我真的是正确的吗?
公路电影其实可以让人一点点在旅途和时间中和解,在路上,在星空和森林这样的空白的气场里总是蕴藏着再次找回自己的可能性。
对斯密特接下来的路而言,那是种新生。
家庭不需要他了,他也不必过分依恋,只需要在感悟出来后,重新上路罢了,发车朝着心中方向开去。
之后,斯密特找到女儿婆婆的时候,感到应接不暇,不知道如何回答。
婆婆渴望他同意她说得每一句话。
他只能哼哼哈哈过去,特别是对蓝多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的时候,那个骗他投资的不靠谱女婿。
可恰恰是那会,斯密特只想找女儿聊会天。
他想劝分,可女儿责怪他失职,早早没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却突然出来指手画脚。
太晚了,她已经看穿这一切。
接下来,斯密特面对的就是荒诞生活,和生活大海里的身不由己,就像斯密特睡在地那张水床上,不得不睡。
谁会真正在乎你睡得是不是一张水床呢?
睡着睡不着,这都是一个人的事情吧。
后来,亲家母开始开车了,喂饭让人想到了危情十日,哈哈哈。
床尾合的言论,放之四海皆准啊。
这老奶奶开车,喂药的操作实在是太搞笑啦。
斯密被放倒了。
结婚时,新郎弟弟的表情说明一切,爸爸最后违心地说了谢谢。
人啊,有时候就是这么难。
不说谎的人说谎。
寡言的人说了很多话。
永远对自己忠诚的人,不得不违心说话。
后来,这场旅行看似没什么结果,即便是发现了目标方向,甚至努力了,可还是挽回不了女儿结婚。
正如斯密特所说,我是个软弱无能的撸射,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作用了。
20年或者明天死去,对于我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没有人会记着我。
可这个时候,他收到了被资助孩子的信,他不会写字,可是他希望斯密特先生开心。
世界还是美好的,毕竟,这世界上有个陌生人需要世界上另一个平凡的你,你是被需要的啊。
虽然,有丢丢突兀,但其实,这种希望你开心的话。
真的会被一击即中啊,我想到了那个对我说让我开心的人。
斯密特的缄默,很存在主义。
66岁的施密特先生退休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他颇感无聊。
每天依旧7点起床,可是陪伴他的只是无聊的字谜游戏和令人生厌的妻子,施密特需要找点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提笔给他写了第一封信。
妻子的忽然离世让他的生活显得更加冷清,他曾至开始想念那个乏味的女人,可是就在这时,他在妻子的换衣间里找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的情书。
施密特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他去了很多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回忆当年感慨良多。
在一时冲动亲吻一位有夫之妇之后,他慢慢的原谅了自己的妻子。
女儿的婚姻比自己想像的更糟,平庸的丈夫和不可思议的家庭让他对女儿的未来愈加担忧,然而这一切都非他所能改变。
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里,施密特详尽的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
当施密特参加完女儿的婚礼,回到家时意外的收到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恩度古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也不是强力推荐,不过是自己看出来点儿道道儿,写出来而已。
不是香港就是台湾的糙人把About Schmidt (关于施密特)翻成了“番薯先生”,没办法,谁让他们没文化呢?
杰克尼克尔森(Jack Nicholson)出演施密特先生。
杰克尼克尔森演了一辈子固执、强壮,不时冒坏水儿的人物,由他来阐释,我觉得肯定有看头。
他终于老了,从飞越杜鹃巢的青春浪子终于变成了腆着大肚子的老汉。
像所有平凡的上班族一样,他也退休了,而且对未来、剩下的光阴不知所措。
他刚刚决定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儿-赞助一位黑非洲的6岁孤儿-的时候,他的太太突然中风去世了。
要知道施密特先生可是个家务完全不通的人,很快家里就成了垃圾堆。
他的逃避方式是开车去参加他女儿的婚礼。
他的车,是辆15米长的家居大房车-不见识一下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的一种运输工具-只运输他一个人。
一路上发生一些故事,他在回顾自己的过去、又试着找到面对未来的生活方式。
到了准亲家的家里,我们跟他一起见识了美国的庸俗家庭,而且深切同情他的处境、部分同意他拦着女儿出嫁的用心。
然而他女儿觉得很幸福,施密特先生也就从了,虽然心有不甘,在婚礼上发言的时候还真没出事儿。
他一直在给那位被赞助的黑孩子写信,他叫恩杜古(Ndugu),名字挺有趣吧。
施密特明知他复杂的文字对方根本没可能理解,只是为了自己宣泄(其实有时候也撒点儿无伤大雅的谎)。
直到有一天,他从女儿婚礼上回来,捡起一堆信(多数是直邮广告,我猜),看到一封来自非洲的信。
写信的是位法语口音的修女嬷嬷,替恩杜古回的,讲小恩才6岁,看不懂您的信,但他非常感激您的帮助,就画了一幅画,希望您喜欢。
于是施密特先生打开这画儿,是全世界小朋友都爱画的,用极简练的笔法画的一个大人,拉着一个小孩儿,上面是乱涂的蓝天和一个大太阳。
然后施密特先生就哭得一塌糊涂,到片尾音乐响起,他倒是露出一点微笑。
看到最后,我想起塞林格(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的另一篇作品:《给爱斯美,怀着爱和凄楚》。
我还记得小说最后的情节(大致),X先生哭了,然后就沉沉睡去,但是他感觉挺好,因为人能哭就有希望,就能活下去。
这部电影的编剧肯定在抄塞林格这篇小说!
美国人不尊老,只爱幼。
施密特退休后,成了一个讨人嫌。
尽管他生活富足,却百无聊赖,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正在逐渐脱离这个社会的节奏,当一个人对这个社会不再有价值,他就不被关注,甚至被遗忘了。
生活真是无聊。
施密特开始讨厌每天睡在自己身边的那个老女人,想着自己怎么就和她一起生活了四十多年。。
后来,有一天,她脑溢血突然死掉了。
施密特感到了彻头彻尾的孤独。
他想起了自己外地的女儿,想去跟她一起生活,却遭到了直接的拒绝。
在收拾老伴儿的遗物时,发现了她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在多年前曾有一段红杏之恋,于是一段友谊结束了,也彻底结束了对亡妻的怀念。。。
他驾着房车四处旅游,途遇一对房车夫妻,在对方好客的气氛下,他莫名其妙对女主人动了情,却闹得灰头土脸,抱头鼠窜。
人一老,生活怎么就这样不如意呢?
他把所有的遭遇都写给自己赞助的一名非洲儿童,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而已。
当在女儿那场自己并不赞同的婚礼上,讲了一大通情不由衷的话,后来又回到没人打扫的家中时,他发现那个非洲儿童的监护人、一位修女给他回了一封信。
这封信写得很客气,寥寥几字,但是顺道附上了这个小孩子的画——阳光下,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子牵着手,简单的脸上有种幸福的感觉。
突然,施密特哭了。
I am weak and I am a failure. There is just no getting around it. Relatively soon I will die. Maybe in 20 years, maybe tomorrow, it doesn't matter.很欣赏Schmidt,因为在意识到了最悲剧的自己之后,他接受了这样的深深悲剧,平静地回到了自己的命运之中。
这种人生,想想,令人尊敬。
在公路电影的合集中找到这部不算公路电影的电影,不失为一种意外的收获。我看的时候几乎是从头压抑到尾。但凡生活中发生任何一点改变,人都会无所适从。电影拍的其实是很真实的生活,失去事业、失去爱人、无力改变生活,烦闷、寂寞、抑郁,这样的可怜人都会显出一些神经质来。看到最后,老头子终于在养子的一幅画里掉下了眼泪。其实有时候我们都所求不多,真的。
节奏稍慢,原来他就是Jack。。。
肿么办我就是吃亲情戏这一套啊
2,5
无聊
真喜欢老jack
Once I'm dead, and everyone who knew me dies too, it'll be as though I've never existed. What difference has my life made to anyone? 同样的题材,比不上天伦之旅让人触动。
对于第一世界国家"中产"男的角色刻画几乎是完美的,吃得越饱,共鸣越多。只是我怕第一世界观众看完真被感动到了。laugh at schimdt, don't cry with schimdt.
凯西·贝茨太可爱了,有个这样的奶奶真不错。总之我觉得还是性格决定生活方式,有的人可以宽容元气地活一辈子,有的人就不行,看心胸吧,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片子三星半,几个老演员真不错。
很喜欢导演的调调,被完全改变生活以后终于燃起斗志却遭遇一系列囧事。结局仿佛什么都没有变化,但是就算是六十六岁也一样有所成长。佩恩每一部都像是这种套路,但每一部都有风格不一样的戏骨压阵,非常享受啊。
杰克啊,连着两晚上看你脸上的褶子啊....
不故意为之的笑才让人真正发自内心的哭
如果以后另一半能老得这么可爱就好了2333 在轮胎店里回忆小时候的时候有点感动,但总体来说感觉不合适我这个年龄,快进着看完,房车旅,阻止女儿婚事失败,一切都很无奈,最后看着资助小男孩的信哭了,the end.
有輛房車的孤寡老人還是幸運的⋯⋯
亚历山大·佩恩式男主角,都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真谛,都被老婆扣了绿帽子。
不是喜剧,甚至中间哭了几次。可能比较适合老年人观看。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里的小人物,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找到生存的动力。
节奏相比后两作还要慢一些,完全是独立电影范儿,中年危机过后的退休危机,杰克尼克尔森演得很好(不过长得还是有点恶人相。。)。原来后裔的故事情节这里就有苗头了,感人的还是在一处处的细节啊。
悲凉忧伤孤独,可却又是部轻喜剧,杰克尼克尔森的演技真的十分了得~ 结尾看信时他失声大哭,差点跟着一起来。。。4
这是为老JACK量身定做的吗?Alexander Payne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