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过年,总体来说剧本一般,情节漏洞也不少,女主一般;还好有今年大热的文章撑场。
首先,生活片段类似于裸婚时代,所以女主角让我一直不习惯;每个场景,我都在想,这应该是姚笛啊!
这个女的是谁啊,文章你咋扔了老婆跟着女的在一块亲热呢。
看完了片子我都无法承认这女主和文章是一家。
都是裸婚时代惹的祸啊!
搞笑的部分主要是蔡明和姥姥的功劳了,另外,张丰毅一直的角色都是不苟言笑的正派人物,这次演一个小人物还不时来点搞笑部分,也是别又一番趣味。
过年就图一乐呵就成了,咱也要求不高,看了笑过了就算合格了吧
以下对白是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启发之处:老张:你以为女人心里,这老公给她买房子买车,买得越多,就越有价值?
小张:这我得打断一下,我并不是想在别人面前证明我张雪伦有多么多么能干,我只是想丹丹心里很清楚,她选择我没有错,是,她们家是很有钱,能给她买房子买车。
但这并不代表我张雪伦做不到啊,说不定哪天我给她的东西比她妈给她的东西更多更好。
老张:可是你给她的是她想要的吗?
如果她要是图你的钱怎么会嫁给你这个穷小子呢?
看到有人说不理解丹丹为什么拿丈夫难得获得的事业机会和陪家人过年做赌注。
认为丹丹的行为很无理。
可是我想说,丹丹的人物性格是那种在生活中几乎百分百的支持老公的人,可她也只是一个女人,她一定会有她觉得害怕,不确定的时候。
因为她爱她老公,所以可以无条件的支持他,赞同他。
可是一个人付出太多,终究会害怕,迟疑的。
我个人就觉得文章除了砸了老板一酒瓶子的那一刻特别男人,其他时候几乎没看到他有什么对丹丹特别好的地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完全沉溺在“接受爱”的世界里,而没有什么付出。
像丹丹妈妈说的那样,“你这么爱他,你确定他也一样爱你吗?
”虽然丹丹可以回答妈妈“我确定海伦爱我。
”可是我想她心里一定还是会有些许迟疑的。
而跟妈妈的打赌也是为了寻找一个答案,她也希望自己心安,希望知道老公也可以跟自己一样为了自己什么都可以放弃。
并不是需要他真的放弃一切而选择自己,而是要让自己知道,他会那么做!
他一定会那么做!
或许有人会觉得无理取闹,但是女人就是这样。
对女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感情。
男人可以把事业当最重要,女人也愿意支持,但是请别忽略女人的感情。
女人其实是在生活之中会默默付出很多的。
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一开始笑到不行,觉得各种笑点,特别搞笑。
看到后面也就觉得现实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钱啊,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啊。
小恒说东北男人好man哦,所以很早就有嫁东北男人的想法,那我作为一个东北女人,更要嫁东北男人啦。。
哈哈 等过几年,会东北,嫁人。
哈哈最后,春节下雪了,其实对于北方人来说,总是希望春节有点雪的,有种瑞雪兆丰年的气氛。
这个电影的女主角前一小时基本就是个完人。
为了自己老公的事业,把老妈给自己买的房子卖了换钱给老公的朋友再借给老公,就为了既帮助自己的男人又给足他面子;为了要回房子让两家老人过节,不惜编造自己老妈得了乳腺癌这样的事情。
工作上忍受着老板的性骚扰忍辱偷生,生活上富家女过苦日子无怨无悔。
贴心、细心、耐心,面对双方家长的“质问”反应机敏。
这货是媳妇么,作为女性,她简直是火力全开大天使!
简直就是如“别人家老婆”出现的鸡肋人物阿!
但还好最后十分钟,她暴露出了自己的缺点,那就是情绪化。
当初多坚定的支持老公啊,最后老妈在旁边吹点小风,就立马立场全无,把自己长时间以来和老公一起节衣缩食的原因给忘了,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就上演了一道“你选择钱还是我”的眼泪戏码。
大姐这两件事有必然的冲突么,第一个春节难道说就是最后一个春节么,就冲你这货你老公也成功不了,也变不成乔布斯或者是比尔盖茨,他们媳妇的耳根才不会这么软呢。
我相信在未来漫长的时间中,虽然他们不是每天都在回忆两个人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但她的老公,一个错过了机会就不一定有二次的男人,一定会经常地回忆起曾经有一个功成名就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
她要的不是一个成功的老公,不是乔布斯,而是一个爱她,把她放在第一位的男人。
这我怎么就嗅到了一种浓浓的自私的味道呢?
她当然不在乎钱,不在乎成功,她早就说过,钱不是问题,有她妈呢,爱她宠她的男人才是她需要的。
所以她可以过苦日子,因为苦日子是暂时的,最不济最后还能电话求助父母呢。
但她不可以过感觉老公爱前途胜过爱她的生活,因为那不是她能掌控的。
最后她哭泣了,因为她没有得到她需要的东西,她太失望了。
可是有钱的富二代哦,失望的时刻,和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呢。
这个片名可能很多地方的人会念不准,或者产生理解歧义,不过的确是足够中国,英语中好像没有这种专门用以指代因儿女姻缘而结成的亲属关系的词汇。
此外,影片的内容也是足以让中国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那些长期浸淫在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观众感到亲切的,接受起来毫无障碍,甚至像张丰毅、蔡明、丛珊这些演员,都是标配的中国电视脸。
如果说有什么意外的,那就是影片的导演叶伟民是个香港人,不过他凭借那部《人在囧途》表明了自己比内地本土导演还要强悍的草根归属感。
影片的戏核更多地落到了文章身上,他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中国第一小男人的健康形象,集合了中国妇女关于家居男人的所有美好梦想,爱老婆,爱生活,有情趣,孝敬父母,有事业心,还有就是他自己说的:“用过都说好。
”而且关键时刻敢摔啤酒瓶子,虽然每次都不是摔在自己脑袋上,但也算是有担当了。
《亲家过年》没什么野心,制造了一个非常情境,将天南地北的两亲家集中到一起乱炖着过个年,都是最平常的爱情和亲情,只是要在年根下温暖一下人心而已,这种小片子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很走心,而且那些平凡琐碎的情感纠葛和家庭互动也更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影片中的浪漫环节不仅是由小两口来完成的,东北婆婆在北京寻访诗人故交的情节,更是关照到了老一辈人的精神世界。
影片的拍摄手法很简单,单线条平铺,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习惯了中国式封闭叙事的传统观众算计着打造的,家长里短,温馨怀旧,老少通吃。
不过也有算计不到的地方,蔡明演的来自云南的丈母娘,一张嘴满口的京片子,如同马大姐云南致富还乡。
本来我会以为这是一部集中于因为房子租借而不断引发各种窘境的疯狂喜剧,不过最终发现这不过是影片的阶段性矛盾,最后的冲突落在了夫妻关于事业与亲情孰重孰轻的纠葛上。
其实家庭至上真爱无敌的价值选择永远都没有错,但影片对于这个矛盾的解决方式过于简单了,生活中的选择并非是这样非黑即白的,妻子对丈夫的逼问看上去情真意切,但也暴露了爱情残酷的一面,其实有时候止步于略带酸涩的灰色地带会带给观众更多的会意。
喜欢这样子的爱情,物质重要但是总会找到调和的方式,让我们在一起,在酒瓶砸到那个光头上的瞬间,我想喝彩,也许生活很无奈,但是谁说我们就要妥协,哈哈,在维豆上看完的,偶然发现的网站,让我想到维维豆奶欢乐开怀,有很多新的片子,效果还都不错,弥补自己没时间去电影院的遗憾了。
为了陪家人过个年,放弃毕生追求的事业。
为了过个年,逼迫老公放弃理想。
为了过个年,就可以放弃人生吗?
编剧,别掩耳盗铃了,恐怕连你自己也无法说服。
好吧,如果你是说服了自己的,那么我相信你的智商只有九岁,比蝴蝶犬稍微聪明那么一小丁点。
但我发现,即使是这样不着边际的狗血,竟然还是有为数不少的观众叫好。
不得不说,那些给及格分的观众是一股为中国烂电影撑腰的恶势力。
国产电影质量上不去,该恶势力绝对脱不了干系。
有时候又在想,或许中国太大了,人的智商差距也很大吧。
没办法,白痴也需要有与其智力相匹配的电影观赏着,为了其中狗血的情节泪流满面感动的热泪盈眶。
虽然这的确是理智稍微正常人不能理解的。。。
剧本前面大部分都很不错,笑料啊,节奏啊,看得我跟着笑了半天。
就是最后丹丹对于雪伦一反常态的逼迫,很有点突兀了哈,跟你回家过年就是爱你啊?
那你爱他呢?
怎么不一如既往支持他的事业?
完全说不通了啊!
而且前面有朋友说的好哇,第一个春节又不是最后一个,至于吗?!
这真的是剧本的一个硬伤的,哪怕是最后整个俗气的大团圆结局老外表示理解中国人习俗,可以等雪伦一个礼拜都比现在的结尾强。
现在的结尾,不仅俗,而且不可理喻情理不通。
我觉得几位配角都表现得不错啊,尤其张丰毅和蔡明的小蝴蝶,看得人笑死了!
难得张丰毅那么严肃的人,搞笑了一把翡翠痰盂这么好一包袱,编剧没用好,瞎了两个主角的表现反而平平,没看出多少亮点来。
雪伦显然和王小贱的出彩比起来,差了很远哦
新近认识一个朋友,立刻察觉他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喜欢透过看似简单的外表,深入到细节细细分析。
很欣赏这种咀嚼精神,也正是自己欠缺的。
话说回来,就是他问起我看什么电影。
我有点语塞,ben...自己身处在电影之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看中国网上的电影,而不是去电影院...我还是很诚实地说,我现在看很多轻松的喜剧,是很简单甚至幼稚,但是我假设这是一种放松方式...于是我想说说这个我寻简单的国产片,前天大半夜看的,看了只觉得更累,而且心烦浪费时间。
虽然只是区区半小时,可是恨不能返回两小时之前,夸张一点,就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部电影,我就不想多说了。
情结大家猜猜就知道了,方式正的是简单、理想、又戏剧,可是就像是看似新鲜嚼而无汁的甘蔗...我只是很想反思自己追求简单的趋向。
怎么突然之间觉的事情可以简单呢?
就像是可以用很好、不好概括一个电影一样,这样的评价是快捷,可是难道不是大大的可惜吗?
两个字就带过了也许人家一伙人劳碌一年的结果...我更想说的是,也许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只停在表面,不进入细节,只幻想是如此,可是不知道因为这种忽略错过了什么?
想学《失恋33天》,可惜香港导演不接地气。
很多人喜欢文章出演的电视电影,我想就是因为,从他的影片中我们80'S找到了许多我们自己的影子,无论是迷茫、困惑的现实生活,还是充满着坚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仰或是对美好未来的希望与憧憬,都有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一面。
作为贺岁片,胡闹一场逗个乐子,基本合格了。
故事扯.广告多.表演糙.也如同打硅胶一样..哪哪都没感..
我竟然去影院看了这片儿,真心还行,文章还是那风格,完全电视剧的制作水准。
火车上按了电视,播了这个片子。1148 次列车。
挺好的啊。我觉得很不错。
文章依然好男人类型。老一代演员在这里表现的很出色。
怎么开口好。这部电影完全是金钱观太浓重了。
价值观莫名其妙,破绽百出,穿帮随处可见,可见制作之粗糙。
两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
电影里的电子机器人管家太想搞一个了!能接电话、打电话订餐,还能找钱包。。。据网上说还有更多功能~可是尼玛3万起码~还只有香港北京上海提供。有钱了要搞个~
喜剧片但少有笑点
之前的某些段子还蛮有看头的,但整部片子的逻辑实在太混乱,实在无力吐槽最后娘俩儿的那个赌。
准确来说是两星半。不过文章倒是聪明,在大伙批评他们之前,他自己倒是检讨了一遍。剧本不好,演技没有提高,走的是【裸婚】题材的老路,就是过年图一热闹。。。坏话都让他说了,我们还能说啥?
呃~为文章量身打造嘛~~当贺岁看看算了
女主的情绪转换或者说对文章的需求转换实在是有点儿诡异啊。文章是完全陷在她自己的那一套戏路里出不来了,不论怎么演,什么向南小贝刘易阳 ,他们都有同一张脸同一套行为和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文章。
在賀歲檔里算不錯的了
这电影的一切都少了情感必备动力。
不想上升到什么价值观高度去评价了。就是一个电视剧级别的电影,对于男性观众还有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