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Lamb海报,碰到了观影途径,有了合适的时间,按了开始键,走了进去,也伴随着很多疑问。
夫妇二人养羊、耕地,没有孩子。
后来接生了一个羊崽。
女人很爱护,可能他们没有孩子,更有可能他们还很想要一个孩子。
羊崽有一张婴儿床,女人会冲奶喂食,抱着小羊崽的姿势就像抱着个孩子。
因为没有看除海报之外任何有关影片的信息,我只能从羊崽的头做判断——羊崽只是一只羊,因此我还在思考为什么他们接生了三只羊,偏偏爱护这一只,往后看我才知道了答案。
羊崽引起了羊妈妈和女人之间的斗争。
一次偶然的机会,羊妈妈带走了小羊崽,但还是被女人找到了,当我看到男人用毯子裹起羊崽的时候,显现出人形的样子,我恍然大悟。
难怪,连字幕里的ta都用得是“her”来代替,而不是“it”。
于是,我暂停了一下,去看了豆瓣上的简介,简介里说,影片中的夫妇丧失了孩子,我还真没看出来,除了男人看到了女人爱护羊崽的样子,在拖拉机上抹了眼泪这个情节有一点和丧子可以联系起来之外,其他的地方我看不出有任何暗示。
我还挺喜欢这部影片的,感觉能入我今年个人观影十佳。
尤其是结局,出乎意料,同样也给我疑问,这只羊崽的身世究竟是怎样?
羊崽 (2021)5.92021 / 冰岛 瑞典 波兰 / 惊悚 奇幻 / 瓦尔迪马尔·约翰松 / 劳米·拉佩斯 赫米尔·希尼·古纳森我来点一下。
时光机对白很妙。
这种科幻元素突兀地出现在这种片子里当然不寻常。
是不是导演的有意为之?
以下是我的见解:1.讲深一点,男女主在聊天室谈到时光机这一幕中,男主畅想未来而女主留恋过往。
其实实际上就是女主已经在不断地穿越回过去让男主和母羊生出符合男女主要求的完美羊女Ada了,而男主不知情(男女主曾在ada婴孩时称之为her,而目前为止的几次轮回生的都是羊男)。
请注意,男女主起名的Ada本就是女性名字。
二人在对话中提到说“也许已经有人开始着手研究了”这一句,反映到女主身上,是匹配的。
是的,她已经掌握了2.墓地一幕多个十字架未写明姓名,而从主角居住环境来看也没有其他人居住,可以辅助判定为多次时间穿越生出来的Ada们(这里的Ada们并不是死了,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意识,不认同父母的观点从而出走。
男女主心死,为其立碑。
影片最后出现的壮年羊男即为Ada们之一),当然,这些墓碑并没有写上Ada们的名字,否则男主全看穿了。
Ada们之一3.最后一幕。
我看了很多人对于女主叹气的分析。
结合我的上面的理解来展开看着一幕,是不是通了?
也就是说女主即将再次回到过去,迎接下一个Ada。
这是她经历过的N次失败了,“算了,再来一次吧”—女主内心独白。
全片完,接亨德尔萨拉班德舞曲结束。
第一次写短评,本想记录一下自己想的,写着写着就被划到影评了。
希望多多讨论。
本片的希腊神话、基督教文化等隐喻结合(如男主兄弟的角色)不影响这一篇帖子的论点。
我也认同这些。
电影于2021年第74届戛纳电影节 一种关注单元首映,并会代表冰岛出征来年的奥斯卡外语片单元。
冰岛偏远地区、一对膝下无子的夫妻,终日以牧羊为生,生活单调枯燥。
一日,一头母羊生下了一’个‘半人半羊的生物。
夫妻俩欣喜地把此物视为己出,为‘她’命名兼穿上人类的服装。
然而未知的恐怖力量正在逼近,一场灾难似乎不可避免地将降临在两人身上......。
这应该算是导演 - 瓦尔迪马尔·约翰逊 Valdimar Jóhannsson 执导的第一部长片。
查看其资料,他多在幕后摄影及特技方面有所贡献。
这也解释了全本出色的摄影及美指: 冰岛偏远山区的恢宏景色尽收眼帘。
但全片风格冷凌及偏慢的基调(对白极少),应该会让现代观众不耐。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另外两部经典:《罗斯玛丽的婴儿 Rosemary's Baby (1968,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及《反基督者 Antichrist (2009, 导演: 拉斯·冯·提尔)》。
前者描述了女人如何爱了自己的孩子,即使那孩子是魔鬼的化身;后者描述一对夫妻为治疗妻子因丧子的悲痛,身为心理辅导师的丈夫带着妻子隐居山林、而后两人抓狂的故事。
但与这两部相比,《羊崽》则稍微相形见绌。
《罗斯玛丽的婴儿》由始至终没有让观众看到魔鬼孩子的样子,而是让观众自己脑补其恐怖景象;而《羊崽》从开始的遮遮掩掩,到最后直白地呈现‘羊人’形象(小羔羊人竟意外萌萌哒,很让人出戏),即使电脑技术纯熟,个人觉得还是一小败笔。
而《羊崽》也没有《反基督者》般惊世骇俗的言论及极端的呈现方式,让其对观众的冲击力也相对较小。
或许导演本没有这样的野心。
电影主题其实很好理解:不外是人类的私心,终将面对大自然的反扑!
两夫妻与其说是爱着这个‘孩子’(怪胎),不如说他们只是找到了填补两人不孕不育的空虚。
如戏里男主的弟弟所说的:竟抱着一个怪物过家家酒?!
电影独特的题材及呈现方式,上映即俘获一众影评的心。
这或许是我在2021年看过最独特的电影之一, 虽有缺憾,但依然推荐!
8.5 / 10
和绿衣不是一个水平 如果不是冰岛风景给本作添彩 你把他放欧美一个农庄里立马摇身低成本导演处女作 还有好多人评论认为女主枪杀母羊太残忍不人道 天啊都是站在羊的角度来看吗 不理解不理解 电影深度有 但是没有扩宽延伸背景那些神话传说 并且让大部分观众接受不能 如果缩短成30分钟短片看完后会给3.5星以上 但是电影就显得极其冗长 导演立意很好 但最后看到结局我饭吐出来了
半人半羊的潘神最后时刻登场,杀死了丈夫,带走了女儿,给这部完全没有情节高潮的“悬疑片”画上句号。
这几乎是整部电影唯一突出的隐喻符号,暗示和潘神代表的含义有关。
比如在希腊神话里,潘神是牧神,庇佑羊群和牧羊人。
从这个角度看,失去女儿的女主从羊群那里得到一只美羊崽作为情感上的弥补是可以理解为牧神的礼物的。
但母羊却一直在讨要它的孩子,女主为了据为己有将其杀害,而这一幕又恰好被丈夫弟弟目睹。
从这一刻开始,我认为突然冒出的弟弟就和美羊崽有了隐秘的联系。
小叔子到来后,偷看女主洗澡,语言挑逗女主,近距离性骚扰,还有打鼓那段和音乐录像带都体现出他擅长音乐。
这两点又恰好和潘神在神话中的形象一致:懂音乐且好色。
而在传说中,潘神的求爱几乎都是失败的,它的引诱和追逐屡次被拒绝。
这一点和女主多次拒绝丈夫弟弟乃至最后把他关起来送走也相吻合。
而到了第三章,女主最终失去了一切,但她并未亲眼见证潘神夺走这一切的过程。
只是最后独立于旷野,茫然四顾,神情惶惑中带着些许不安。
这仿佛又暗合了潘神另一个含义:恐惧之神。
英文词汇panic(惊慌)即由Pan而来,指让人有一种凭空就会感受到恐惧战栗的魔力。
片尾冰岛几无人烟的荒原与冰岛长年缺乏日光的阴冷交叠,雾气迷蒙,风利似刃,这种被好像从未存在的事物撬动出的不安感被烘托到极致。
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一部影片,更像是一篇被影视化了的潘神神话。
所以被分成了三个章节,这三个章节并非是递进或者转折的情节,而有可能是对潘神不同形象的展现。
那丈夫为什么被杀掉呢?
我的猜想是丈夫未必被潘神所杀,也许是丈夫自杀,女主为了合理化丈夫的行为,幻想出潘神报复的可能。
也许艾达也从来没有存在过呢?
😏
1、潘神第一次出现是开头第一个镜头,暴风雪里的奔跑的马群突然转向,意味着碰到了什么要回避的东西,此时摄影机的视角是潘神的视角。
2、收音机广播告知当晚是圣诞夜,母羊受孕,一脸愁容的女主穿着红色衬衣,与窗外的潘神对视,这一段最后一个镜头是潘神的视角,能在暴风雪中识别出它粗重的呼吸声,它透过窗户,望向屋内的女主,由此建立全片的一组关系,潘神、母羊、女主。
3、第一章,牧羊犬发现羊圈里发生了什么,女主的拖拉机拖着带尖刺的铁链划过土地,男主从羊圈走回家做饭,羊圈和房子明显隔着一段距离,他在家切什么的时候,有一个明显从侧面窗外仰望室内的镜头,潘神以视角的方式存在,紧接着是他家里的猫,在这里,人向自然劫取而生存,意味着人对自然的感官是钝化的,动物是敏锐的。
4、这一段介绍男女主的关系、情感状况,两人之间有隔阂,共同照顾农场和羊,一起吃饭,但分居,男主听音乐,晚上点灯喝咖啡写乐谱,饭桌上,女主想要回到过去,男主对目前生活感到满意,男主在这段关系中处于弱势与被动,女主的掌控能力更强。
女主在摸单独围开的母羊肚子时,表情惊讶,或许是惊讶母羊这么快就要生产了,预示小羊人的成长速度快。
5、牧羊犬的提示下,两人给母羊接生,生下来的羊人在这里是没有镜头介绍它样貌的,只能看到羊头,女主突然就要自己养这只羊,带回家,喂奶,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得到缓解。
两人从仓库里拿出婴儿床,女主像抱着自己孩子那样抱着羊人,男主看到之后,开着拖拉机去远的地方流眼泪,这里大致暗示两人之前有过孩子,女主相对男主,更渴望成为母亲。
6、迷雾里有一群羊,耳朵上打了编号,朝某个方向望着。
牧羊犬没有把扔出去的绳套叼回来,暗示它看到潘神了。
接着母羊在窗下叫唤自己的孩子,直到这里,出现的都只是羊人的部分肢体,并且看起来都是羊的样子,给观众的引导还是两个人类抢了一只母羊的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以此修复夫妻感情这种奇怪的行为。
男主出门前忘了关门,夫妻回家之后,发现羊没了,开始找,却呼喊着孩子的名字。
接着在迷雾当中找到母羊和羊孩子,镜头第一次交代这个孩子是羊头人身,这个孩子是自己跟着母羊走到这里来的,还是潘神把它抱到这里来的呢。
7、然后春天到了,草地上开着花,一堆小羊羔跟着羊群往山里跑去,意味着几个月过去,小羊人也展现出非常明显的羊头人身的模样。
它穿着之前死去的孩子的衣服,那个孩子至少也是半大才去世。
女主梦到了一群公羊的给予的威慑之后,枪杀掉总是过来找孩子的母羊,对这个孩子完全占有。
第二日,一家人吃饭,小羊人正式出场,伴随着叔叔的震惊与观众的震惊。
借外来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奇怪的家庭,而这个家庭本身拒绝外人的审视,取消它作为羊的属性,给它穿衣服,像人一样上桌子吃饭,洗澡说晚安,把它完完全全当作人看待。
它听到架子鼓音乐,会跟随节奏轻微摇摆,也是非常人的表现。
而当小叔拿着草,让它像羊一样吃草的时候,正是展现这对夫妻不想承认的它身上原本的羊的属性。
至于小叔抽了根烟,想了半天之后,准备杀了小羊人时,不知道为什么改变了主意,反而与小羊人的关系更加近了一步,给的一点点暗示,是出现了那种音效,或许暗示是潘神改变了他的想法。
8,终章,果然男女主之前死掉了一位小朋友,跟小羊人一样的名字,也是女孩,男主通过念故事,中间ABA剪辑方式穿插他在雨后草地上奔跑之后大声喊出女儿名字,从丧子之痛之中走出来,接受了小羊人是自己女儿了。
小叔带小羊人去打鱼,让男女主回到了正常的婚姻生活轨道。
9、预示着人类生活的电视、音乐录像带、跳舞,小羊人难以融入,它跑出去,再次出现潘神的视角,牧羊犬朝着潘神跑过去之后被杀。
小羊人既融入不了人类生活,也不可能去做一只羊,当它看到潘神,第一反应是惊恐,跑回房间照镜子,用镜子的方式告诉观众,它看到的是什么。
接着与父亲睡下,墙上牧羊的照片,传来的声音是被奴役的不安恐惧悲凉。
10、女主不惜一切代价要保持现在的生活,也就是现在已经回到了她过去的生活。
门被打开,潘神进来拿走了屋里的枪,牧羊犬已经死掉了,猫都吓到了户外站着。
接着枪杀掉男主,带走了小羊人。
女主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了什么,停止哭泣,回头看自然。
A24 公司制作和发行的电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有别于传统的暴力血浆和吓人的俗套,往往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仲夏夜惊魂》《遗传厄运》《灯塔》《圣人莫德》等等,莫不如此。
而今年这部来自冰岛导演的惊悚题材《羊崽》同样不例外,曾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并拿下原创奖。
看过冰岛电影的朋友一定会对独树一帜的风景地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部导演处女作同样在此不遗余力。
全片充斥着荒凉冷峻的自然风光和空旷寂寥的环境,遗憾地,这个故事的情节就和它的风光背景一样寡淡稀薄。
影片讲述在圣诞节前夕,一对丧子的牧羊人夫妇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一个半人半羊的婴孩。
他们把她带回家当作女儿般抚养,羊崽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而未知的恐怖力量正在摧毁他们。
这个荒诞的故事因有神话传说的暗示足以引申出各类奇怪的解读,诸如结尾出现的羊神、三个角色的名字等。
不过,情节太过单薄,仅仅是短片内容的延长,引入大量冰岛风光的空镜头和含义不明的角色(男主的哥哥)来拉长篇幅,导致节奏过于缓慢和沉闷。
实质上,这仍然是一对夫妇如何走出丧子阴影的常见叙事框架(时光机、婴儿床、女儿墓碑);导演往其中填充进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
天真可爱的半羊人造型、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均在明示人与动物和平共处带来的生态和平。
不论人类出于何种居心粗暴虐杀动物,只会招致如影片结局般血腥惊悚的后果。
这个意外反转的结局意味深长,凸显出寓言意味,也强调了人类残忍猎杀动物带来的可怕影响。
《羊崽》,2021年冰岛上映的恐怖电影。
看介绍我还以为是《贪吃树》那种类型的,结果烂片一部。
故事大概讲述了一对丧子的年轻夫妇接生了一个长着羊头人身的婴儿,他们把其当作上天的馈赠,把它当作自己的小孩养育的故事。
很无聊,特别无聊,相当无聊。
电影一共一个小时四十六分钟,前面一个半小时全部在讲一家三口(包括小羊人)幸福快乐平淡的生活,回忆过去,顺带着讲了一下女主跟男主哥哥婚外情的事情,平静得像一潭死水,毫无波动,非常平淡。
导演不会觉得加一点男女主的梦境和女主出于对小羊人的占有欲,把小羊人的母亲(一只纯种母羊)杀掉的情节,就会让整个剧情变得有意思吧?
电影全片充斥着一股性冷淡风,我不知道是不是北欧的电影都这样,但是我真的欣赏不来,我觉得就是纯纯地在浪费时间,要是想不看睡着还得归功于突然发出噪音的拖拉机,哈哈。
最后十分钟就像是神经病一样,毫无预兆地出现一个成年羊人“啪”一下把男主给杀了,把小羊人抢走了。
不是你?
啊??
这个剧情和你前面拍的那一大堆日常生活,有一丁点关系吗???
请问?????
一定要屎里淘金的话,我也大概能结合其他影评看出电影想要拍的主题。
总的来说就是上天赐予男女主羊人小孩作为礼物,但女主对小羊人产生了病态的占有欲,不满意母羊来看自己孩子的行为,于是杀死了母羊。
这引起了潘神的愤怒,于是现身射杀男主抢走小羊人。
至于为什么不杀女主而杀死男主,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女主出于占有欲杀死了小羊母亲,潘神为了让女主也感受这种失去至亲之痛所以杀了男主(?
那么问题来了,这关狗狗什么事呢?
为什么要杀狗狗呢?
狗狗不是无辜的吗???
真的神金。
我不管导演想要借着神话表达什么思想,借由一家三口和哥哥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主的梦境隐喻什么,这些都改变不了这是一部相当无聊的电影的事实,而且我对男女主的家长里短并不感兴趣。
十分钟就能呈现出来的剧情,硬控了我一个小时四十六分钟,我实在是不能接受。
让我感到痛苦的是,豆瓣评分最低只能打一星,哈哈。
算了,这一星就当是我给小羊人的吧,小羊人还是挺可爱的,它出场的为数不多的镜头算是这部电影唯一的看点了。
豆瓣评分5.9分,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么高。
我只想说两个字——快逃!!!
《LAMB》2021“Gods and men, we are all deluded thus! It breaks in our bosom and then we bleed.”《LAMB》讲述了一对丧子夫妻将一只半人半羊的物种视作夭折幼子的延续来抚养却最终惹火上身的故事。
(倾向把这个故事当作简单地隐喻背德乱伦的婚外情而非对政治的隐喻。
)简单概括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故事中,将Maria视作对道德有洁癖的圣母,Petur视作荒淫的潘神,母羊视作Maria不想回忆的过去,Ada视作苟合的产物且始终存在于Maria与Ingvar的婚姻。
冰冷昏暗的餐桌,夫妻俩的谈话从科学新闻转而对自身的带入。
工作后的闲暇,谈论的是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
夫妻关系退化成更质朴而无乐趣可言的死水状。
而当母羊3115号产下半人半羊的怪物,夫妻二人仿佛被点燃了,Maria将其视作亡女的精神延续,Ingvar没有制止,而是顺从Maria的意思。
Ingvar真的爱Ada吗?
在我的看法里他并不爱这样的一个孩子(无论是已经夭折的Ada还是现下这样半人半羊的怪物Ada)而孩子却是能维系他和Maria婚姻的唯一纽带。
他爱Maria胜过很多事物,于是他可以接受将这样的怪物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
母羊3115号和Maria
如果将Ada视作母羊和潘神苟合的产物,Maria不只是气愤母羊3115号想要将Ada带走,更多的是想要Ada完全属于“现在”的自己,想要彻底否定“过去”的自己所犯下的过错。
Maria平静冷漠杀死母羊是对过去错行的否定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重获希望的夫妻二人准备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重新开始生活。
在古希腊神话中,潘神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以及带有兽性的欲望的象征,同时也标志着恐慌与噩梦。
他有着不确定性和无法预知性。
这与不速之客Petur相对应。
Petur带着噩梦靠近了Maria,同时带着狂热的追求和不理智的兽欲。
在Maria和Petur的几次谈话里也透露出两人之间存在的暧昧关系。
Petur对于Maria的追求是无用功,而当他以Maria杀死母羊3115号为条件要挟Maria的时候,Maria选择彻底和他划清关系。
送走了麻烦一样的Petur后,Maria在回去的路上是轻松的,她或许真的准备好开始真正的崭新的生活。
由潘神(Pan)衍生出来的词语panic常被人翻译为恐慌、恐惧、没有理由的。
这种由潘神所带来的无法预知的没有理由的恐惧不仅侵蚀过Maria也侵蚀了Ingvar。
而Ingvar在醒来后发现哥哥与妻子的离开时或许也突然真正地嗅到了之前俩人暧昧的关系。
而当他去修理Petur丢弃在山里的拖拉机时看着草地上等着自己的Ada,他会不会突然明白拖拉机和Ada一样是哥哥留给自己的烂摊子呢?
他会不会突然间明白这样一个纽带从来不是系住他和妻子?
在他看来而是妻子无法系住哥哥所以只是短暂地系在自己身上呢?
或许结尾最后的潘神一直都不存在,真正杀死Ingvar的只是他自己。
或许Ada也从不存在,它只是一个不断回忆而存在于臆想中的产物。
它的存在是一个看似人畜无害却能一招致命的恐怖盒子,打开它正视它便会彻底发现自己身上所背负的不幸。
接受了本不该得到的恩赐是错误的,错误的事情从一开始便注定会引火上身。
(半吊子观后感,理解错请见谅。
)
1A24的邪典/恐怖电影基本离不开宗教和神话,例如《遗传厄运》《仲夏夜惊魂》《女巫》《圣人莫德》《灯塔》。
这些电影的叙事策略背反套路,视觉审美独具一格,经过这些年的商业探索,已然发展出A24自己的套路。
反套路也是套路。
《羊崽》基本延续了A24的反套路,显得如此套路,却依然津津有味。
盖因观众苦市场套路久矣。
这就是A24的套路,做市场的反面。
多说一句,这种市场策略本身就很妖娆,刻进骨子里地邪。
2《羊崽》于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映,荣获“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原创奖”。
瓦尔迪马尔·约翰逊首次以导演身份,赢得圈内关注,可谓出师得利。
笔者不禁想起阿里·艾斯特。
当年,凭借《遗传厄运》,阿里·艾斯特横空出世,获得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处女作奖。
看上去,A24想再造新星,虽未复刻(达到)阿里·艾斯特的成功,但也小有收获。
本次,《羊崽》的恐怖成份减弱,悬疑色彩加重,宗教隐喻更深刻、直白。
3故事很简单。
冰岛的无人山谷里,一对夫妻过着游牧耕种的田园生活,这里景色优美,寂静辽阔。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鸡犬相闻,阡陌交通,堪比桃花源。
但是,自在的生存环境改不了局促的精神的状态。
夫妻二人因丧子之痛,生活凌乱,关系破碎,冰岛巍峨的雪山之下,埋葬深邃的情感。
而他们每天都要与此相处,忧伤是他们的生活背景,像山一样高大。
圣诞节来临的那天,命运带给他们惊喜。
一头母羊诞下了一个羊头人身的“孩子”,夫妻二人喜极而泣,这是上帝给他们的恩赐,拯救他们濒临崩溃的生活。
他们以亡女艾达的名字,命名羊孩。
这是幸福。
羊妈妈眼见自己的孩子被人类拐走,紧追不舍,终被女主枪杀。
男主的弟弟恰巧到来,认为这是畜生,且以女主杀羊为由要挟女主,终被女主送走。
短暂的快乐生活,引来了杀身之祸。
幸福招来恶魔。
羊孩的父亲黑羊人找了过来,枪杀男主,以报杀妻夺子之痛。
女主抱着丈夫的尸体中道痛哭,悲恸不止。
故事就此结束。
4简单的故事,来自宗教和神话隐喻。
在犹太教和基督宗教的传统里,羊代表着众生,牧羊人代表上帝/耶稣。
所谓牧师,原意就是牧羊人。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用法。
比如汉朝一州之长叫“牧”——冀州牧袁绍——,“牧”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统治者眼里,百姓类似牛羊,是畜生。
同时,羊这个动物,一体两面。
一面是温顺的草食动物,是被欺压的对象(冷知识:因为羊的温顺,古代极端环境下,常被用作泄欲工具);一面是魔鬼的化身,贪色淫乱,暴虐人间。
角作为符号,是生殖力的象征。
片中,男女主开着牧场,仿佛亚当夏娃一般,活在伊甸园中,他们统治者羊群,对羊而言,他们就是神,可随意处置羊群——所以,女主为了抢夺羊孩的抚养权,杀死母羊是完全合法的。
且,羊孩诞生于圣诞节,Christmas,耶稣诞生的日子。
本身具有救赎的意味,从这点上看,羊孩是纯洁的。
但是纯洁只是现象,是现象就会变化,纯洁的小羊浸淫世俗而长大,成为下一个“父亲”,一头黝黑、肮脏、可怖的大公羊。
5影片开始,就是公羊的视角。
处在发情期的公羊来到羊圈,随机找了头母羊。
这是羊淫乱的一面。
比如畜牧之神潘神就是羊的形象,性好女色,放纵情欲。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潘神的迷宫》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潘神。
羊又是恶魔。
羊的恶魔形象散落在各类典籍中,名目繁多,最著名的当数巴弗灭(Baphomet)。
1854年时法国的一个神秘学家Eliphas Levi写了一本书 Dogmas and Rituals of High Magic,书中就有以上这幅插图,并以“The Sabbatic Goat”安息日之羊作为它的别名。
这个形象流传深远。
撒旦教的倒五芒星标志也是羊头的形象。
有一种说法,这个虚构的恶魔实际上是暗指基督教当时最大的敌人伊斯兰教。
Baphomet就是默罕默德的一种变体写法“Baphomet'”—— Mahomet —— Muhammad。
若真如此,这就饶有兴味了。
开始阴谋论。
6男女主作为冰岛原住民,因为精神障碍,宁愿不生小孩,也要领养了异族的孩子(欧美人喜欢领养异族小孩,比如伍迪艾伦)。
而本土地广人稀,广阔的生存空间却无法繁衍自己的后代。
领养这个看似善意的举动,却引鬼上身,招来杀身之祸——欧洲人扮演者压迫者的角色,以暴力强行同化异族的孩子,认贼作父,又被循路而来的异族亲父反杀。
这仿佛是一出现代神话,诉说着当代预言:穆斯林作为外来者,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原住民精神空虚,毫无招架之力,面临腾笼换鸟的生存危机。
影片结尾引人遐想,女主眼神刚毅,看向院方,而在不远处的某个角落中,羊孩慢慢长大,他会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侵入牧羊人的领地。
在牧羊人的后院,母羊诞下新的异族神子。
北欧闷片 诡异又有点说不上来的搞笑 这种搞笑可能仅限认为这是闷片的人才能理解 看完回想会越品越有味道(不是羊膻!) 文学之美很大程度在于意境 在于留白 在此同样适用这部电影啦 另外羊咩咩真的可爱 我也想当Ada妈妈
A24的嫌疑恐怖片在豆瓣都一如既往的低分,因为其确实不是传统的类型片,是电影语言也都是带着传统学院派的表达。但其每一部都几乎能戳到我的点,就是那种好变态但我好喜欢!连变态都这么高级!我c!还能是这样!
这么低的评分震惊我了,这种娓娓道来的“慢”个人还是挺喜欢的。抛开事后被科普了小到三角恋大到人类种族甚至人与自然的矛盾引申不说,观影过程中低俗的我其实结尾之前一直有点怀疑影片暗示丈夫和羊有一腿(我有罪)而妻子这么顺滑接受了羊崽崽看来也未必是坚信生殖隔离而是跟大伯哥不清不楚,甚至以为是不是要来个混乱伦理戏码了(我庸俗,怎么就忘了这是性冷淡冰岛电影不是开脑洞法国电影了)。直到最后真相大白,从代孕母羊到可爱狗狗到清白包容的丈夫,死的全是最无辜的角色,从结局讲,报复论似乎也没太报复对地方…肤浅的我因为这心目中直降一星,这点会不会也是总评分这么低的原因之一呢~另从冰岛毛衣的图案从《公羊》到《羊崽》都没换过,真是相当单一的生活了,哈哈哈哈~
小洋人不恐怖还有一丝可爱
为文明教化不惜屠戮他者亲族,迷失于体育运动国族认同和MTV娱乐空洞,且等亲爹枪杆子夺回话语权;精致闷骚移民寓言,还要是挺保守那款;原来有贝拉塔尔监制,建议把“恐怖片”的标签拿掉
故弄玄虚。
太普通了,拍成短片,象征性更强会好看
直指对欧洲移民政策的深入骨髓的恐惧感与不自信。可再看看史云梅耶的《贪吃树》,都tm挺邪性的。
什么鬼?
一直想跟着电影看看到底还能多诡异,从开始夫妻两人的诡异氛围,到突然一个眼神交换就诞生的“羊崽”,可以说结局的爆点我能接受,也让一直的迷惑与压抑纾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当你选择用枪击杀它们时,也许某天它们也会同样回馈于你。
你抢我孩子杀我妻子,我就杀你丈夫一雪前耻?一个复仇亲情片?
喜欢一切关乎制衡的讨论,人类不得不去面对且回答才是一切恐怖的根源吧。
节奏缓慢,好看
这就是北欧电影吗?它拍了好莱坞经常省略掉的部分。它省略掉了好莱坞经常拍的部分。
3.5星。北欧性冷淡风。参考影片《林中女妖》
3.5
可惜剧情不讨喜或者说吸引太低 倒是镜头还不错
7分,就是受不了明明可以救偏要抱着抒发情感,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包扎止血叫救护车。电影完美诠释了杀母取子,最后咎由自取。你可以看作大自然母亲,也能看做人类母亲。
Poetic, metaphorical, quiet, deep, and elegant. Dreamlike natural landscape shots. Slow cinema's milestone in (mild) horror.
人贩子没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