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凑巧,这是今年看的第二个关于落语的片子,第一个是动画片昭和元禄落语心中。
落语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总觉得和我朝的单口相声相似,但因着文化的差异,其实也还是有着很大不同。
故事并不复杂,北野武演落语一个流派的宗师,收了几个性格差异的徒弟,以二宫这个角色的角度,看这些徒弟如何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成为都顺利成为独当一面的座席。
北野这个流派宗师非常个性,由影片一开始他熬的那锅咖喱就可以看出,但也是因为过于创新,受到了一些评论家的嘲讽。
同时,北野武培养徒弟的方法也不同一般,例如会让二宫去筑地的鱼市修炼。
不得不夸夸北野武,绝对担的起演技派这三个字,他电影中完全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可作为一个主要角色所需要的各种承接他都做的非常好。
1.进立川派没有门槛,所谓的门槛是这份修行你能否坚持下来。
(这句是我自己想的)2.徒弟是徒弟,我是我,这就是立川派。
3.不好意思,我不相信评论家,因为不可能有人能够比我自己更冷静的分析自己。
而且,并不是你来养活他们,而是等他们出师成名了,你是靠他们吃饭吧,麻烦你不要搞错了行不行。
(这句太赞!
创作者和评论者的纠葛历来是难舍难分的,搞评论的应该尊重搞创作的,搞创作的又应该耐心听取评论的声音,这大概是最理想的吧)4.吃醋要把握好度,吃醋的人内心不急不躁,这醋也吃的耐人寻味。
吃醋,也就是嫉妒为何物?
自己不去努力不去付诸行动,揪着对方的弱点不放,连自己也落得下作,这就叫作嫉妒。
本来为了和对手相匹敌并超越对方而努力,日复一日这个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但人总是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比较轻松。
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
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这段说的太好,简直说到我心坎上去了,当时抄台词的时候一把鼻涕一把泪。
因为人是不完美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总少不了和别人比较。
当发现自己不足时,最先开始的情绪是自卑,接着是愤怒,然后循环往复,没办法好好做事。
等下次再被迫和别人比较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填补自己的弱点上。
整天想着自己的不足,别人的好,你的世界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反而别人越来越好。
因此,还不如心安理得,干好自己手头的事情)5.忠臣藏,是四十七义士复仇的故事,讨伐杀死主公浅野内匠头的仇人。
而实际赤穗城里有多少人呢,有三百人,这之中的四十七义士是四十七个人,那其他二百五十多人都去哪儿了呢,大家都逃了,跑路了。
为什么跑呢,因为复仇那种事怎么可能成功啊。
他们觉得只是痴心妄想,怎么可能成功呢。
要说落语是属于哪种呢?
不是去复仇的四十七义士,而是逃跑的那些人,把焦点对准他们,这就是落语。
我问你们,落语是什么?
人在不该睡的时候依然会不小心睡着;即使知道不该喝酒,被劝酒还是会喝;即使知道暑假作业有计划的去做,之后会更轻松,但却总也做不到;虽然努力了却依然不能出人头地。
这些人,才会寄席来看表演,他们才是落语的主角。
所谓落语,是对人类懒惰的肯定。
(这两段分别是开头谈春在高中时看谈志师父表演时,立川谈志对观众讲的,和最后徒弟四人都通过考试,升二目时谈志师父对他们的忠告。
片头片尾首尾呼应,反复强调的一段话。
肯定了落语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的地位,历史是记载名人的历史,落语是记载平凡人的历史。
中国的相声大概也如此)6.一开始有好多呢,不知不觉只剩下四条了。
(金鱼啊?
)不管喂他们多少饲料,也一点都不长。
(这样才有饲养的价值,不是吗?
一定很快就会成为夺目的金鱼的!
)红鳉鱼是不会变成金鱼的~(是,立川的徒弟们从来都不是天才,在片中我们也看不到所谓的主角光环。
刚开始谈球师兄走后,谈志师父开始给谈春开小灶,后来感冒事件后谈春突然失宠,被发配到海鲜市场干活一年,再回到师父门下时,师父仍然傲娇的不给他辅导,还让他有问题请教志乐师弟。
最后考试的时候睡过头忘带考题,抽签又抽到忘的一干二净的寿限无。
谈春身上有很多缺点也是我们有的,他有时交好运,大多时候比较背,也是我们会有的。
所以,不是金鱼又怎样呢,做一条红鳉鱼也能成才。
这是坚持的道理。
如果你年复一年认真做一件事,总是会有收获的)7.常有人说本事是偷来的,但那是骗人的。
就是因为教的人教导无方,才会变成这样。
偷也讲究技术,当然要费一番时间,讲落语,节奏和韵律是必不可少的。
你是我的徒弟,就照我的节奏和韵律来记落语,我会与你倾囊相授,直到你学会偷的本事。
(其实是一个模仿的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小孩学语言也是模仿大人的样子,所以才能说得一口顺溜的方言。
而那些偷本事的人,也就是抄袭,是没有学会模仿的技巧,只偷到了表皮,没有偷到本质。
如果有一个老师教你如何掌握模仿的技巧,可以避免你走很多弯路,但是不要忘掉自己的思考)8.片中还有一段是,谈春和大师兄吃饭,抱怨师父把他发配海鲜市场了。
大师兄语重心长的跟他讲:我们从来都不能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师父,我们选择了立川谈志做我们的师父。
这大概讲的是,既然你选择了他,你偷师的同时,也要容忍他的挑剔,他的无情,毕竟最开始做决定的人是你。
就像两夫妻,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快乐的同时也要包容对方的不足。
我是这么理解的。
对落语最初的印象来自于《虎与龙》,一集一个经典的故事和小虎现实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即使有一些不明白笑点,但是也感受到了落语的魅力。
作为黄担,在nino很久没有上剧后得知有这样一部sp时我是万分期待的。
这个sp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这是一个让人感觉到温暖的故事。
这份温柔来自师匠立川谈志。
故事从一个喧嚣开始。
nino饰演的高中生欲拜北野武饰演的谈志为师,这样一个大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暴躁的声音让人害怕,推门而入看见的是一个在才厨房忙碌的老头,他不停的把各种调料、食物(甚至是nino送的芝士)加到昨夜的炖菜。
这是一个忙碌的画面,调料不停从眼前掠过,他们的声音也在高速的表达,可是看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烦躁,意外的有趣。
这样的咖喱能吃吗?
出乎意料的好吃。
这是师匠第一次出现的画面。
师匠就是一个外面严厉内心温柔的傲娇。
他对外人说立川派主张的就是“师傅是师傅,徒弟是徒弟”,可是总是不着痕迹的维护自己的弟子。
当谈春他们一次次被落语评论家刁难时,他毫不犹豫的攻击,“你才是靠我们吃饭的”。
不论是第一次说起这句话还是最后一段说起这句话,他都是傲气十足。
师匠是王者,他不会轻易低头,只有面对观众时比任何人都认真的鞠躬致谢。
可是,因为谈春他们升二等惹争议这件事情,他在台上低头了,但是他仍然自豪的说“你们是我自豪的徒弟,大家一定会喜欢你们”。
他不是迂腐的人,他责骂着他们但是也无比关爱他们。
师匠对待弟子们的温柔是心灵层面的。
明明知道谈春欺骗自己说父母双亡,却一句话不说,等谈春小有所成时让他回家征求父母的同意。
谈春拿了买鱼的钱和纸箱吃烤肉,师匠明明知道谈春最后拿出的是红鳉鱼却一句话批评的话也没有说,只是让他好好照顾鱼(四年来鱼一直都没有长大)。
谈春因为嫉妒志乐怒气冲冲,师匠不动声色在教授志乐时告诉楼下的谈春,天赋不能比较,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嫉妒是不努力的借口。
因此谈春接受了在烧麦店的修行。
一年期满后,他的体贴令师兄们意外,令师匠欣慰。
谈春和志乐在升二等之前按照规定是不能办学习会,不能在人前表演的,可是师匠一面斥责他们,一面又傲娇表示对他们破例。
当谈春在众人面前表演只有二等才能表演的大段子,引来批评家的冷嘲热讽,所有的师兄弟以及谈春自己都认为师匠会把谈春逐出师门时,师匠表扬了谈春。
四个师兄弟升二等考试(除志乐外)状况百出,可是他还是让他们都及格了,不是因为私心偏袒,而是因为他认为平时的他们已经达到要求了,这场考试不代表他们的水平。
师匠的温柔,让屏幕外的我深受感动。
因为师匠是这样的人,所以所有的立川流弟子都十分的友好和团结。
大师兄一直为迷茫的师弟们指点迷津,并向他们传达师匠刀子嘴下的温柔。
谈春、志乐和关西会把自己升级的祝福钱给谈谈还钱。
整个sp没有一个完整的落语故事,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他们在学习落语过程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不是吗?
这是一部佳作,不仅是故事人物还有音乐演员的表演。
立川派师兄弟的日常简直让人感觉不到表演。
现实真人大师的友情出演,tbs以及北野武幽默的自我吐槽也让故事更加妙趣横生。
不朽的青春不可能永远在人的脸上体现。
虽然32的nino还是很年轻,但是这毕竟不是17岁的他。
17岁的他是骑着自行车在白衬衫飞扬在海风中的秀一,忧郁而又坚韧。
即使不是黄担我也觉得现在的他演技更好了,也希望他越来越好。
抓住2015年的尾巴,我写下这篇影评。
也希望自己和影片中的谈春一样,即使是变不成金鱼的红鳉鱼,但也不断为梦想而努力。
用踏实的行动代替嫉妒。
2016年,将会是收获更多果实的一年!
<图片2>
讲的是一个日本倒霉孩子跟日本相声界老前辈北野武(北野武搞电影之前就是相声演员)学徒出师的故事。
日本相声界跟中国解放前的情况差不多(解放后演员都被圈养了),拜师,学艺,门派,等级,练功,熬,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都是一样的。
其中有一段儿倒霉孩子被师傅踢出门去市场卖馄饨,一卖就是一年。
在咱们这儿,这叫体验生活,也叫接地气,很有用。
北野武老爷子的戏份儿不多,做绿叶培养新人。
印象里《座头市》之后,老爷子就退居二线了。
想必对日本传统文化有所涉猎的人,基本都会对其传统表演艺术略知一二。
譬如比较知名的「歌舞伎」或者「能剧」,前者已然是日本国粹文化的代表之一,而后者的历史要更早,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戏剧,它们都已被联合国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对其熟悉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两种戏剧的上镜率很高,无论是在观光片还是在影视作品中都能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歌舞伎」的脸部化妆和「能剧」的面具皆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艺术特征。
与以上两者代表的日本四大古典戏剧(另两种是「狂言」和「人形净琉璃」)相比,「落语」和「漫才」或许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若是非要找个参照的话,那么它们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单口相声与对口相声。
虽和歌舞伎等同属传统表演艺术,但「落语」和「漫才」至多只能算是曲艺,以搞笑为主,更加贴近大众。
用《红鳉鱼》中北野武所饰演的落语大师立川谈志的话说就是:「脑子好使的,都去干能剧啊狂言啊歌舞伎之类的了。
脑子差点的,就只能退而表演落语了。
」《红鳉鱼》是根据立川谈志的弟子立川谈春的自传改编的,讲述立川谈志与弟子们生活琐事的一部传记类电影。
即使目前日本电影日渐式微,但还是不得不佩服日本电影人对于各种题材的挖掘能力,特别是还总能拍出新意,不落俗套。
有趣的是,当我第一遍看此片的时候,正逢吴天明的《百鸟朝凤》上映,两部电影恰好都有关于传统艺术传承的内容,如果说《百鸟朝凤》表现出的是严肃的、焦虑的、悲伤的气质,那么《红鳉鱼》则是一派活泼、乐观与诙谐。
虽说这两部作品的侧重点和类型并不相同,然而从风格的大相径庭多少能看出两国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颇具玩味。
当然,这并无好坏之分,本文也无意对比,就此打住。
<图片1>《红鳉鱼》的第一主角无疑就是立川流落语的创始人立川谈志,由于北野武曾做过落语和漫才艺人,尤其是还拜入过立川门下,因此由他来饰演立川谈志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不了解立川谈志本人的性格脾气该是怎样,不过在北野武的诠释下,这一角色十分丰满而富有魅力,堪称贯穿影片的灵魂人物。
谈志大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古怪随性、不拘一格,这也是他个性中最鲜明的特点。
第一场戏,立川谈春(当时还叫佐佐木信行)初次登门就被谈志的烹饪「手艺」吓尿了,老爷子把隔夜的剩菜、谈春送的芝士蛋糕、泡菜、以及各种调味品一股脑儿地放在一起煮成咖喱,没想到味道还不错;在给弟子起名时,谈志也是信口胡诌,像「志之辅」、「谈春」、「志乐」这样已经算是正常的了,其余的像「关西」、「谈谈」、「谈罐」之类的,一个比一个不靠谱,甚至还有一个叫作「纸箱」,着实令人喷饭;谈志外出时,还经常给弟子留些杂务,比如擦窗、寄信、购物、修花洒、打理庭院、用气枪打猫(打成重伤,不能打死)等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有一次纸箱(名字已经够倒霉的了)误给杜鹃花打了除虫剂,居然被老师要求给花儿磕头赔罪。
当然,捉弄弟子只是谈志自娱自乐的消遣方式。
大师在教育弟子上,才真正体现了不拘一格。
谈志原本规定只有在家长同意且给予经济支持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弟子,然而当他看到谈春一边用双亲去世这种不孝的借口,一边起早贪黑靠送报赚生活费来恳求时,终是破例收下了他,大师更看重的是年轻人对落语艺术的热爱。
谈志敲打弟子的方法也颇为独特,当他发现谈春有点自满和懈怠的苗头时,把他打发去了筑地市场卖了一年的烧卖。
看似惩罚,实则是让他体验百姓生活、观察市井百态,让他更深入地理解落语段子的起源,并且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懂得体谅他人。
可见对于教育和关怀弟子,谈志并未浮于表面,而是落在了实处。
对于「落语」这一事业,谈志大师既有低姿态,也有高姿态。
低姿态是面对观众的,谈志每次上台,都会比任何一个表演者更深更久更虔诚地向观众鞠躬以表谢意。
而高姿态是面对刁难者的,无论是当年执意退出落语协会自立门派,还是片中那个故意非难立川流的评论家,谈志的态度都非常强硬。
「弟子是弟子,我是我」这句话的背后,并非他不愿为弟子的言行负责,而是他身体力行地教导弟子不要轻易向别人低头谄媚。
大师揶揄评论家的那段话至为精彩:「不好意思,我不相信评论家,因为不可能有人能够比我更冷静地分析我自己。
还有,不是你来养活他们(指弟子),而是等他们出师了成名了,你要靠他们混饭吃,麻烦你不要搞错了。
」我们一直推崇日本的匠人精神,其实学习匠人精神,无非就是两点,一曰精益求精,二曰淬炼心性。
前者之于技艺,后者之于修养。
在这方面,立川谈志亦是表率,尤其是他在旁敲侧击谈春时说的那番话不仅令当事人醍醐灌顶,想必观众也会深以为然。
与其抱怨社会不公、生不逢时,或者嫉妒竞争者,不如认清现实、分析现状,找出原因之后再付诸努力。
简言之便是多从自身角度寻找差距,锤炼自己的技艺和修养才是第一要务。
事实上,作为传统艺术,落语也有着与《百鸟朝凤》中的唢呐相似的生存困境。
面对电视电影以及其他现代娱乐业的冲击,落语艺术的市场越来越不景气,落语艺人也面临着收入低或者转行的巨大压力。
当然,这其中有时代潮流演进的客观因素,但在主观上,除了从业者开拓思维推陈出新之外,「匠人精神」应当是需要坚守的根本条件,是一种艺术得以延续的前提。
如果连从业者都不热爱、不钻研、不愿精益求精,那么这门艺术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图片3>最后,让我们回头再来看看为什么要取名为《红鳉鱼》。
影片中谈志大师为我们点明了落语的内容和受众。
落语的故事大多是与那些有缺点的人相关的,比如古典落语段子《忠臣藏》里的主角并不是为主君复仇的四十七义士,而是那些没有参与复仇的人。
谈志有一段总结绝对精妙:「人在不该睡的时候依然会不小心睡着。
即使知道不该喝酒,被劝酒的话还是会喝。
即使知道暑假作业如果有计划地做,之后会更轻松,但却总也做不到。
虽然努力了,却依然不能出人头地。
这种人,才会来看落语,他们才是落语的主角。
落语,是对人类坏习惯的肯定。
」这和中国相声所说的「理不歪笑不来」是一个道理。
而红鳉鱼呢?
就是一种几元钱一条、其貌不扬的小鱼。
就算再怎么吃也长不大,不管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为金鱼,鳉鱼就是鳉鱼。
可正因如此才受人怜爱,才有饲养的价值,不是吗?
谈志对红鳉鱼的点评和落语是契合的,他把红鳉鱼看作是弟子的缩影。
这样一来,无论是落语的主角、落语的观众、还是落语的表演者,都是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不完美者,但不完美的才真实可爱,才有继续努力的空间。
或者说,这才是落语艺术定位于民间、植根于广大老百姓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图片4>
日本曲艺表演形式之一的的“落语”,类似于中国传统曲艺中的单口相声,也犹如当下全球火热的脱口秀表演,而脱口秀的背后很明显的能感受到西方的从希腊已来的演讲术的传统,作为公民的演讲的训练传统。
在看这部电影史,一下就想到了北野武为自己的授业恩师所拍的《浅草小子》这部电影,纪念恩师的授业经历,但也从这部剧中更多的看到了东亚文化下的传统的社会秩序,在那种天地君亲师的价值伦理下生活的我们,师父不仅仅是传授技艺,而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式的传授做人的准则。
如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中的拜师收徒的经历与过程,及徐皓峰导演的几部众多的电影中的上个世纪清末民初的武行的规矩,还有现在依然留存的民间表演形式,如郭德纲的德云社的相声表演,包括德云社张所发生的种种故事。
中国古代的师徒制,从儒家传统的学习经学的师门关系到各行各业中的师徒传统,在过去没有现在这般整个一个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到整个全球的学术体系,很多的知识经验的传递除了家庭中的代际传续,就是社会中的师徒传续,看似现在很多的行业与职业都已经完全教育系统化了,但依然还有很多的行业是师徒间手把手的传授,就如有一句话,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后就一直在寻找我们的精神父亲,师父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我们的精神父亲,比给予我们肉身的父亲还更重要了。
日本的传统曲艺有“落语”,“漫才”,“歌舞伎”“人性净琉璃”“能剧”“狂言”与中国的曲艺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单人的表演,如落语就如中国的单口相声或是现在的rap,脱口秀,或是网络上的自媒体UP主,一个人对着屏幕就巴拉巴拉的就开讲了,包括如藏族的天授唱诗人,都是单人形式了,只要是单人形式的就邮很多相似之处了,知识内容与形式有所变化而已,而当下火遍全世界的脱口秀可谓是在内容上最为接近大家的喜好了,如美国的著名的脱口秀演员黄阿丽,去年看了一些美国的脱口秀大多都如黄阿丽的内容相似了,黄色爆粗口,发泄情绪,加上各种鼓吹女性主义的话题,成为了当下人们的潮流爱好之一。
除了这些,接下来就是在单人表演的同时加上各种的乐器伴奏,如中国的三弦,在史铁生小说中的《命若琴弦》的盲人说书人,带着小瞎子到处说书讨生活,如在韩国电影《小姐》中,专门为人表演朗读金瓶梅的小姐的这样的表演形式,还有现在网络上很热门的西北张尕怂,谈着三弦的民谣歌手,还有日本的谈着三味线的艺伎,还有中国的快板,锣鼓,双簧,琴书等等各种利用乐器伴奏的表演形式。
双人表演的漫才,就是中古的相声,一个捧一个哏,这样的形式的还有苏州评弹,男女两人搭配,东北的二人转了,还有现在春晚上的小品了,本质上都是双人表演,或是两口子唱双簧,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在网络上看到过河南一夫妻日常在卡车里表演夫妻聊天骂账的日常,只要内容形式有趣,都挺好看的,三人以上的更是可以展开丰富的情景剧了。
之前也是《锵锵行天下》第三季后,有很大感触,中古传统的戏曲如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还有各地戏曲,山西的晋剧,陕西的秦腔,粤剧,昆曲,包括藏戏等,都在面临着马上成为博物馆艺术的局面,除了在越剧中看到了很多故事及内容的革新外,依然看到越剧作为舞台艺术,没有话剧或戏剧一般,呈现当代的内容。
还依然是古代的那些老本子来反复的吟唱,不免觉得为之惋惜。
跳过的影片,因为截图而下载。
关于嫉妒的阐述。
对于日本最深的印象应该在于他们的不将就和精致。
从衣食住行,到影视的制作。
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用心。
让人忍不住投入。
即便是无聊的内容,这些细节也让无聊变得有趣。
甚至是津津有味的赏味。
原本该是一部无聊的传记的有声版。
却夹杂了对于一些行业的知识普及。
还带有日本影视一贯的人生思考。
人生很少能遇到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做旁观的人总是能很轻松一笑而过。
任性抉择背后,总要有很多心酸。
师傅的冷面背后是特殊的教导和体贴。
师兄弟之间互现理解后的互相扶持成长。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影片里,角色的性格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师傅,师兄,父母,甚至是评论家都印象深刻。
越来越喜欢日本的作品。
敏感的自己才会欣赏这样繁琐而无味的产出。
因为能体味很多东西,思考很多。
而不是仅仅是自娱娱人。
毫无文化背景的我觉得巨!
好!
看!
好感动啊 师傅真的是外冷内热的人55 搞笑死lol 四徒弟也可爱 被大家帮晚起的谈春感动到 大家都是认真努力 坚持梦想 可爱的超棒的人!
演员演技集体在线 旁白和穿插的赞助有趣233对落语文化的认真和尊重太迷人了- “人在不该睡的时候依然会不小心睡着;即使知道不该喝酒 被劝酒的话还是会喝;知道暑假作业如果有计划地去做之后会更轻松 但却总也做不到;虽然努力了 却依然不能出人头地。
这种人才会来寄席看表演 他们才是单口相声的主角。
所谓单口相声 是对人类懒惰的肯定 给我记住了。
” 看到后半才懂本片主角为啥是立川谈志啊!
大师就是大师!
被最后师傅长长的感谢观众感动坏- 请照顾这几个小子; 评论家们 靠他们吃饭吧!“无论哪里都好 一定要无所畏惧地去尝试去体验”“不要输给其他的蠢货!
”于是这样相互扶持成长 真挚的关照彼此。
如此的师生情同门情真滴是宝藏一样的罕见存在了 但其存在本身就给了人莫大的慰藉温暖和希望 于是保持相信纯粹的关心和爱 于是微笑起来。
“嫉妒为何物?
自己不去努力,反而去数落对方的缺点,妄图拉低对方到自己一样的高度,就是嫉妒,本来只要采取行动,赶上并超过对方就行,但是人啊,却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嫉妒是毫不费力的,不过你牢记住,现实会给你答案,将责任推给时代,推给世界,你的处境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现实就是现实,你要理解现状,好好分析,现实中一定蕴含了人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原因,连现实都无法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笨蛋。
”“人啊,即使在不能睡着的情况下也会不知不觉睡着,即使知道不能喝酒被劝了还是会喝,即使知道暑假作业按计划完成会轻松很多,也不会那样做,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会出人头地,就是这些人才会来看落语,而落语中的主角就是这些人,记住,落语就是对人善恶行为的肯定。
”
故事开头是1984年。
旁白说是这样一个时代,红白机盛行,空前的漫才热产生。
主角谈春为了成为漫才家不惜离家出走,扯出父母双亡的谎话,晚上做送报纸的工作,拜谈志师傅为师。
在其中,他看到了师傅古怪的咖喱做法,独特的练习记忆方式。
也经历了师兄谈球的退出。
之后他被师傅送到筑地市场,体验到了人生。
在种种事情后,师兄弟四人通过考核成为二代目,而故事在31年后,谈春上台表演,幕布拉下结束。
其实概括起来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年少者为了梦想而坚持,最终成为了他自己。
可是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将落语展现在我们面前。
想起故事开头师傅将所有的东西杂糅一起做出了好吃的咖喱,而这个故事将传统的落语以现代的形式而承载,最终成为了好的故事。
最令人感动的是师傅的几次承接。
虽然一直说着巴嘎,但是却相信着他们所有人。
师傅在出租车上对谈春说,你快点变成二代目吧,然后,在晋升披露会上,师傅终于可以对着众人说出,你们几个,一定要出人头地啊。
面对影评人时,师傅说哪有师傅向徒弟低头的,而最后,谈志面向观众深深地鞠了躬。
而在谈春的成长过程中,我想他应该从未有过自己失败的想法,也从未有过梦境,因为并不是我想成为落语家,而是我一定会成为落语家的坚定。
而他除了落语,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向前去,也便没有退路了。
谈志师傅说,扇子是结界,不要让观众进入到你的表演中来。
而这个故事也便是这样轻松的表现了出来,不用考虑深刻的内涵,因为这是谈春的落语人生,我们只需要观赏,鼓掌便足够了。
ps 有很多喜欢的镜头。
谈春离家出走后的那一个侧脸,从浴室出来后遮住的刘海,从床上睡醒的时候。。。
感觉点歪了。
🌚🌚谢谢所有制作和演绎这个故事的人。
能够与这样的片子相遇真是太好了。
落语版风之花传,学记
还是日本德云社好啊
没有共鸣
很好的一部電影!!!既搞笑又勵志!!!!只不過實在有點無聊!!!!!!!!
因为嫉妒太容易了,认真分析然后理解然后努力才难能可贵
五派参演这事本身就可喜可贺。虽然熟人很多就不能再给キョンキョン5秒钟镜头吗2333一开始的四大定席幻灯片还以为会取景呢没想到都是借的hall,谁叫立川流这种邪教组织进不了四大ww
从《虎与龙》知晓领略落语的魅力,以市井之言传递人生修行哲学,无论是金鱼还是红鳉鱼,功夫不负有心人;北野武出演冷酷面瘫的热血师傅,再合适不过,底子在那儿呢。
笑中带泪,温暖,令人感动。日本人似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兢兢业业的投入,并且乐在其中,像编舟记、哪啊哪啊神去村也是这样。或许这就是日本“工匠精神”的由来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虚化的镜头……
北野武气场太足,演不了别人。二宫和也在这里演高中生感觉违和,讲落语时又气场不足,远不如滨田岳。片中的表演片段感受不到落语的魅力。
“鱂=将 ”一声/ 似乎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怎么看怎么觉得像单口相声职场的pua
现实就是答案,就算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现实就是现实,要理解现状并且分析,在那其中一定会有导致现状的原因,对原因有了充分认识之后再据此付诸行动就好。连现状都不懂得判断的人,在我看来就是白痴。
两大名角 仅此而已
職人勵志劇,拍得中規中矩,除了主角其他都是實力派。
凌乱,旁白和闪回。
不好看
羡慕别人的部分,不过是那人的一瞬,自我荣耀的部分,不过是自我的一瞬。再广博精深的落语,不过是云云世界的一方醍醐,却让立川谈志,也能教他们穷尽一生。以有涯随无涯,不过是用不返的青春换谁都知道的道理。又有什么值得感慨。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看不下去
看完水手服与机关枪第二部就看到薬師丸ひろ子客串超级意外,听到了自己喜欢的很多金曲被莫名插入,故事是普通的鸡汤片,这片在传记片里也算菜的那种,分数虚高。
愿像本片一样执着坚持都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