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搞不懂你们说圈钱,说LJ电影的,眼睛不要就捐了ok?
这是音乐纪录片懂?
五月天给粉丝的线上演唱会,圈你什么钱我就好奇,演唱会的城市都包场免费看了,我就好奇,你又不是五迷,又要去看,看完又要喷,您真是给自己闲着没事找事,音乐纪录片,那么大五个字写在那,你还要当电影看,说你不认字吧,你还会打字,说你认字吧,那么大五个字你又看不见,是个狠人。
这一部电影是很纯粹的演唱会。
拍的实在太偶像了。
之前两部电影,还能看到一些不一样,有一些些摇滚,一些些疯狂,所有的帅气,都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帅,首先他们在乎音乐,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然后他们很帅,很自然。
现在几个人也经历过很多了,他们五个人都懂得什么情况下,摄像机拍出来的画面会最好看,自己要怎么表现更好。
电影剪辑出了很帅的画面,但就是很单纯的耍帅,很流行,很偶像。。
画面很帅,但只是画面很帅。
没有了之前他们融入音乐的感觉,我感觉他们抽离出了音乐。
就是单纯的耍帅,尤其是主唱,每一首歌的表情,表情都一模一样,都跟最近几年拍的mv一样。。
为了拍出最好的画面,也许可以理解。
但却完全失去了现场感,失去了激情。
失去了让人融入音乐的吸引力。
我自己还是最喜欢2009年时候的DNA演唱会,那时候真的感觉是融入了音乐。
主唱唱歌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在乎表情,一切都很自然。
怪兽和石头偶尔还有吉他脸出现,还有玛莎永远看起来最疯狂最努力。
那时候真的是很纯粹的音乐。
包括第二人生这一张专辑的时候,五月天的表演很努力,很认真。
每一次都能让人融入其中。
再说音乐方面,这一次电影,改编了很多音乐。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比较少练琴了,怪兽和石头的一些solo,也都改了,而且改的比以前容易了。
尤其是怪兽,伴奏里有一些弹华彩的地方,也都改成了只是弹和弦内音。
就是鼓和贝斯,感觉还和以前差不多。
为了时长考虑,很多歌都被缩短,之前的诺亚方舟电影,也是缩了很多歌,但是缩短的不合时宜,有一些歌可以缩短,有一些歌却需要真的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吸引人,让观众融入进去。
所以整部电影看起来有些赶时间的意味。
途中好几次都拿起了手机看时间,这是之前两部电影我不太会去做的事情。
喜欢五月天也很久了,希望20年后,还有机会继续批评你们。
一直没有特别关注到五月天,直到看到2019小破站的跨年晚会。
五月天的18分钟,在我看来,撑起了整个晚会,值回票价。
有一个乐团,有很多励志的歌,挺好听,很难唱,是我之前对他们的印象。
如果是10年前、20年前,看到他们在小破站跨年,我也不会更多关注,然而这一次,是20年后。
我看到一个20年+的乐团,用青春、积极、坚持、快乐充满了整个舞台,点燃了整个场子。
主唱阿信,低调的黑色,游刃有余的高音,一举手一投足的节奏感和场控,其他四个人的站位与主唱的站位完美配合,四个人的认真、活力、恰到好处的动作,与主唱、舞台、气氛,完美融合,浑然一体,使整个场子每个角度、每个音符、每个光影变换,都能点燃空气。
我惊讶于20年后的他们竟然依然如此青春四溢,然而那份从容大气、完美配合、阿信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场控,确实透露着多年的积淀和沉稳。
在百度搜阿信,确定这几个人是40+的年纪,再反复重播这18分钟,被整场四溢的青春、活力与沉稳的坚韧所充满。
这才发现,原来20年来,五月天,一直在。
非常好奇,从什么时候开始,印象中其貌不扬、会唱几首励志歌曲的五月天就是如此强的感染力、如此稳健的台风了?
找到他们的演唱会合辑,从第一场免费的万人演唱会,看到鸟巢、再看到空无一人的2020年在线演唱会,发现,第一场就是了。
1999年第一场,除了脸更稚嫩,主唱更活泼,与20年后,竟基本没有其他变化。
唱功从第一场就很稳,那认真唱歌、与整个场子融为一体、点燃空气的一切,都一样。
只是以前主唱蹦蹦跳跳、时而顽皮捣蛋的场控,变成了如今更内敛、却更有力量的场控。
1999年,只是他们出道2年后。
果然,这样稳健的台风,怎可能是一次性发挥,真相是,每一场都这样。
即使是娱乐节目的小摄影棚,他们音乐一起、阿信一开口,就变成了演唱会。
他们表演几分钟,就给观众灌注几分钟的能量,隔着屏幕都不打折扣。
想知道原因,想知道是什么可以让5个人如此完美配合、20年如初见,想知道魔力到底在哪,力量来源到底是哪。
看看当年一样知名的乐团,林肯park,主旋律是颓废、逃离,主唱已谢世;信乐团,最脍炙人口的死了都要爱、one night in beijing,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腔调;我很喜欢林肯公园,非常喜欢,他们也不是为了摇滚而摇滚,是认真唱摇滚的乐团,然而终究戛然而止,再无生命力。
再看五月天,每一首歌总有几句话会写到你心里,有颓废厌倦,最关键的却是依然不愿放弃、依然在顽强,再不济也是“重新开始活着”。
年轻的时候曾经觉得这样是矫情、肤浅没有内涵,如今再听反而发现,最朴实无华的文字、配上阿信独特的声音,反而在敲打内心,是顽强生命力的所在,也是这个乐团生命力的所在。
99%的歌,词曲都是阿信,他为什么不单飞?
他说,一首歌不是只有词曲和演唱,还有吉他、贝斯、鼓,缺一不可,因此他既不多拿酬劳,也不会单飞,矫情吗?
听起来很矫情。
阿信,才华、智商、情商(后面两个从演唱会talking看出来)都在线,性格偏内向,与人疏离不亲近,属于“在一边亭亭玉立,彬彬有礼(来自玛莎的形容)”的那种。
喜欢在演唱会的时候皮,喜欢虐待(恶搞)另外四个人,然而却是四个人的团宠,四个人可以每个人被他恶搞一遍,从操场的东边跑到西边,再从西边跑到东边,一个做人字跳一个做仰卧起坐一个。。。
却没有一个人报复他,说起他来都维护他,眼神里都是满满的宠溺,“他拿奖了,他终于可以开心了”;最早的时候上节目表演,看过怪兽一边弹吉他一边笑着拍了主唱一下,超级可爱;他们很少说兄弟,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朋友,是一年中比见到家人次数还多的朋友。
这样的一个主唱,演唱会结束后会偷偷在被子里感动的哭,会说,每一次曲终人散时会都想起周华健的《璀璨》那首歌;没有绯闻,女生接近时会非常害羞;对唯一曾经公开过的女朋友,据说说话时像是对婴儿说话般温柔,听得旁人想打他,节目里爆料到这里,他就一脸天真的笑着,既不好意思又没办法反驳的样子;会在恶搞完四个人之后,看着他们远远的身影,自己对着摄像头录,“你们看这四个白痴,今晚上的演唱会靠他们能行吗?
不,今晚上的演唱会没问题,是因为有我”,说这话的时候,从玩笑渐渐表情变成坚毅,你看到的没有不可一世的轻蔑和骄傲,那张干净的脸上,只有调侃中透露出的责任。
他笑着对蔡康永真情流露:做设计师的人生应该也不错;当时就觉得如果能一直玩音乐就很好。
他曾经反复的表达一个意思五月天的歌在每个人心里生长出力量,陪伴你们,就可以了,不要当什么政委、什么人,只好好写歌,做音乐,给人力量、陪伴人心,就是他能做的最好“在没人看得到的地方,有五月天陪着你”。
看出来了么?
矫情的话,如果是真的,就不是矫情,只因为是真心喜欢音乐,真心想把正能量带给更多的人,才能持续20年。
阿信是五月天的魂,一个不放大自己、不靠矫情做作哗众取宠、不靠拉帮结伙肝脑涂地拜把子笼络人心的阿信,而因为这样的阿信而被吸引的,自然也是一样的人,一样的四个人,阿信改变了他们一生,他们一生看起来是绿叶配红花,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献给音乐。
小破站的跨年,也是被五个人在舞台上怎么这么完美-这样的感觉所吸引,后来偶尔看到阿信一个人独唱的节目片段,感觉少了一半的能量不止,也就是这个原因,最喜欢截五个人都在舞台上的角度的截屏,在认真弹琴打鼓的他们中间,一个阿信,缺一不可。
最喜欢看他在台上蹦着转圈,一直转一直转,最后跌倒,索性躺下装作故意的;最喜欢他唱“再唱、再唱、再唱”三遍;最喜欢他在dna里面那场的喊麦;甚至连,跨年的时候轻声喊一遍“新年快乐”、再大力喊一遍“新年快乐”,这样简单的场控,都仿佛真有循序渐进的力量传给你,被形容大型邪教现场的那些喊麦,真的不夸张。
最喜欢,看他脱下衣服一下一下甩在认真打鼓的冠佑的一个cha上,表情里充满了任性和努力藏住又藏不住的顽皮。
最喜欢,他静静唱《我不愿你一个人》。
他们成名的道路,有人说是典型的凡尔赛,实际上呢?
看看冠佑加入的缘分就知道了,为什么前任鼓手在他们跟着任贤齐校园巡演的时候据说是因为家里的原因退出了,那个时期,连阿信都要骗妈妈:我在逛夜市,马上回家,那个时期,最迷茫,不知道是一个爱好还是一个事业,不知道这样的付出是不是值得,所以,貌似高中就遇到的四个人,加上后来的冠佑,好像如此天注定,然而其实,是在最迷茫的时候,靠内心的真正热爱坚持下来的五个人,仅此而已。
他们从不避讳,他们天天说,要散团了,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份热爱,竟然一坚持,就坚持了20多年。
那个前任鼓手不需要后悔没有坚持下来,正如冠佑当时离开全省已经有名的乐团选择加入五月天其实是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样,只因一个热爱不够,一个热爱足够。
所以,当这样的一个团队,20年不老,20年后出现在你面前时竟然可以没有岁月的消磨疲倦,却只看到岁月的积淀带来的稳稳的、满溢在空气中的“燃”的能量代替掉曾经迸发四射的青春荷尔蒙,看到的是洗尽铅华之后的成熟、努力和坚持,这才是可以延续的、真正的青春生命力,所以阿信才有底气、且一直反复在说:“加入五月天,永远不会太迟“。
”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
电影上映的时候还在国外,当时知道国外也会上的时候无比激动,约了身边的五迷一起,在电影院里和阿信一起合唱站起来欢呼,可能坐在后排的工作人员不懂只是唱歌有什么可叫的。
不过最后她还是跟着我们一起跳了。
可能五月天对我来说就是青春吧,陪我最久的乐队,中学的时候连qq分组都是他们的歌词,最爱《干杯》和《温柔》。
伤心的时候总是要听听那首“不慢的歌”真的会心情大好。
我记得高中毕业分手那天和他一起唱了《知足》,真的很知足了。
中学时代,幸得五月天陪伴,人生无限!
犹豫了很久,鼓起勇气一个人去了电影院看人生无限公司,买票的时候专门挑了过道旁边的位置,刚好隔壁几个座位都是空的,怕自己忍不住唱起来影响别人。
结果到的时候,发现旁边的票都卖完了,邻座是一位大叔,虽然他已经戴上了黑漆漆的3D眼镜,我坐下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他不好意思地朝我看了一眼。
最开始喜欢上五月天的时候,在读大学。
暑假回家,约起发小到KTV开了一个小包,我们把五月天的歌都唱了一遍,9号球,疯狂世界,透露……其实我们的声音并不适合唱男生的歌,太细太奶了,那又怎样呢?
反正没有别人听,我们一首接一首,唱了一个下午。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美国,又过了很多年,我去Bay Area看她,彼此已经多年未见,期间各自忙碌疏于联系,一时也不知道该从何聊起。
她开车带我去LassenVolcanicNationalPark,路上打开音响,放起了五月天的《第二人生》,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路唱起五月天的歌。
我说这张专辑我最喜欢T1213121,她说她也是!
完全不用担心没有东西聊,五月天的歌声又把我们拉了回去,回忆就噗噜噗噜冒出来。
我们高中的时候每天早晨蹲在路边吃泡面的日子,一起同桌做试卷的日子,后来来美国,她说她会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去LA看五月天的演唱会,我很惭愧,我没有去过别的城市看五月天演唱会,但是会看他们来杭州的每一场演唱会。
2011年的时候,他们第一次来杭州,我买了最便宜的看台票,票是朋友帮忙买的。
那时候我们都穷,也是我第一次看演唱会,他告诉我,看台票其实性价比最高,反正都是看大屏幕。
朋友还带了一个望远镜,我们交换着看舞台上的阿信。
演唱会的几个小时,在寒风中跺着脚和大家一起唱着跳着没有感觉,但是演唱会一结束,便感受到了12月杭州的寒冷。
我们打不到车,那时候也没有共享单车,深更半夜就从黄龙一直走回城西。
走到一半,又冷又累又饿,停在万塘路吃了夜宵,才有力气继续走回去。
2012年的时候,五月天第一次在鸟巢开演唱会,我很想去,但是住宿路费加上价格不菲的演唱会门票,把一个月的收入全部拿出来也不够。
后来我在网络上看到那一场,阿信脱掉袜子,用双脚感受鸟巢,高喊着:“我踏到鸟巢了!
”从出道到鸟巢,五月天用了13年,十万人陪着他们唱完《倔强》,隔着屏幕都想流泪。
阿信总是会说,“从小就希望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我从小都没有考过第一名,从来没有过……最后我发现可以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玩音乐……我只希望写出来的歌,可以陪你们,在没有人看的到你们的时候,然后你知道,我们会在心里,慢慢地唱起最熟悉的旋律。
”不管是熬夜看书苦到要流泪的大学时代,还是刚工作时候忙碌不适应的日子,换了城市孤独打拼的深夜,打不起车等不到公交清晨6点拼命骑单车赶去单位的时候,只要耳机里响起他们的歌,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
“每个孤独天亮,我都一个人唱……至少在我心中,自己为自己鼓掌。
”“走过的叫足迹,走不到叫憧憬。
”“那黑的终点可有光,那夜的尽头可会亮,那成名在望,会有希望。
”或者是无知的狂妄,那又会怎么样?
歌词很热血,有些也矫情,但给了我面对那些黑暗的勇气,坚持了下来,虽然到现在,我依旧是个平凡人。
2017年五月天再次来杭州开演唱会,当年陪我看演唱会的朋友已经当了奶爸,不再有时间出来潇洒。
多年过去,我终于买的起内场票,尽管是最便宜的内场票,但至少,我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舞台。
他们依旧唱着让人热血沸腾的歌,也会唱起“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回不去的悠悠岁月”。
谢谢你们一直鼓励一事无成的平凡的我们。
而现在,我只花了几十元的电影票,可以戴着3D眼镜,坐在电影院感受演唱会第一排的视觉效果,这个电影便是他们送给五迷最好的礼物。
虽然我还是没能找到和我一样喜欢他们能够陪我来看电影的人,但是整个影厅都是爱他们的歌的人,一点也不孤单。
唱到《知足》的时候,身边的大叔再也崩不住,摘掉眼镜,一直抽泣着,我默默把纸巾地递给他。
有一天,就是今天今天就是有一天说出一直没说 对你的感谢谢谢你们陪我成长。
即使我终究还是变成了平凡人。
十年前,你们在台北开十万人出头天个唱,那时候stay real还没有开到内地,我几乎搜遍了全网,才搞到了你的同款衬衫。
那一年,《如烟》没有拿到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我在微博贴吧各个平台不友好地问候了金曲奖的评委。
八年前我大三,失恋了坐在晚自习教室外的平台上,看着漫天晚霞,听着你唱事到如今终于让自己属于我自己,鼻子一酸就哭出来了。
那一年大学毕业,天空很高风很清澈,我们一边唱着干杯,一边互相说记得找我,我的好朋友,然后各奔东西。
也是那一年,我坐在南昌的电影院,看完了《诺亚方舟》。
六年前我决定考研,从工科跨文科,只有不到三个月的复习时间,是你反复告诉我,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开心的在风中大声唱歌。
也是那一年,经历了算是人生比较黑暗的时刻,每晚默默聆听黑夜。
不过好在,总算是走出来了。
一年前,我终于在成都看了你们的现场,你们当时离我那么近,我跟着你们一起唱一起跳,你问我,有什么,是我永远不放弃。
你还说,别回头就往前飞奔。
这些年我过得乏善可陈,毕业又工作,热恋又失恋,被喜欢过也喜欢过别人。
像你说的,鼻青脸肿的哭过,若无其事的忘记,还看过许多美丽风景。
从最初的执着不甘变得坦然成熟,从常常豁出去拼了命不求饶到昂然抬起头迎面看天空,明白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也会问自己,就算这样,那又会怎么样。
也许以后会有喜欢的人出现,或者没有,不过都没什么关系。
你说了嘛,活着就已经很好,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tomorrow will be fine。
天地多辽阔,人不能太贪心。
最后,谢谢你,一路陪我到这里。
我们要一起唱到八十岁。
那两年是最煎熬也最快乐的两年。
每一次奔赴都是一次思考,当我看着舞台上的你们,舞台下的蓝色汪洋,它又变成一次抚慰和治愈。
“你应该喜欢现在的自己,因为我是那么喜欢你”“一直陪着你,好吗”“和这个季节一样,五月天也走到人生的秋天了”“五月天陪你永远20岁”“做一个负得起重量的大人”两年里,每一次声嘶力竭,每一次泪流满面,都是那么真实。
后来的我选择了离家最远的城市,独自一人上班,生活。
后来的你们带我们去大阪看了樱花,去迪士尼看了米老鼠,再后来,疫情来了,你们包下空无一人的体育场,给我们开了一场演唱会。
“等你们回来,填满这里”好啊,到时候看我的致命一击。
Sorry,阿信,2019年,still not shine.曾经我也以为我们是神的孩子,我们应该尽情跳舞。
那时候一切都不用操心,考学,离乡,成长,工作,统统不用考虑。
只要这个三线城市够小,夏天足够长,我们就可以一直戴着MP3, 不好好听课瞎抄整天的歌词。
过去的十年,满世界都曾是我们青春期的特权,仓颉在造字,孙悟空要谈恋爱,超人也那么悲壮。
没有看穿过谁不是真正的快乐,没有经常性的突然好想谁,我的身边可能曾经出现过天使,我什么都不懂,但我什么都能跟着一起唱。
我记得有人喜欢《温柔》,《知足》,就像我记得他们学生时代的爱情故事,无论单恋,暗恋,还是偷偷早恋。
后来一直到高考前夕,全班每天都在唱倔强。
那是第一次人生转折,这个世界跟着这首歌的伴奏,第一次在我面前转了一个面。
我终于要离开这个地方了,兴奋夹杂着空虚,可能越远越好,后来漫长的假期里喜欢上了《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去哪吃散伙饭唱K都想干吼这首歌,很难找到调,却每次都想硬撑着唱到“每个孤单天亮”那一句。
十八岁还是十九岁的时候整周地单曲循环《忘词》,一遍遍想着你怎么知道我“忍耐太久,内伤太重”。
我做不到,说不出口,只能像个鸵鸟一样听歌发呆。
那时候还会有男生在社团活动里大声唱《恋爱ing》,当然,通常而言,都会很尬,因为嗨不动工科生。
但我想我是二十岁之后才听懂一些话,那时候我在异国他乡一遍遍听《米老鼠》安抚失眠“一身伤人顽固,伤害我还要我不哭”梦里城堡跳舞,可是每天睁开眼,这个世界还是很残酷。
自学都得自己熬,万事Google;前途都得自己选,错过时机就自己承担焦虑;孤独也要想方设法忍受,哪怕忍受到后来,再也回不去曾经那个脆弱话唠的小女孩。
很多人很害怕纹身,因为好像一旦纹上就洗不掉,但实际上,相对于那些成年后内在和性格不受控制的,飞速的,自我改变,纹身可能是最有选择权的自我改变之一了。
因为很多改变看不见,摸不着,却再难脱身,属于没得商量的不可逆反应。
当然,改变的不只是我一个。
还有所有人,和唱背景音乐的人。
毕竟,改变是活着的唯一证据。
神的孩子会长大,停止跳舞。
爱情再万岁,也会过了为爱疯狂的年龄。
后青春期的诗依然热血,但青春期终将完整地逝去。
你当然可以一直努力保持二十岁的热血和激情,但也必须去容纳二十岁之后的难题,除非你直接死在二十岁,只要你一直生活,就得往生活里塞很多有用的,没用的选项和屎,生活从来不是单选题。
当然还有对抗无聊。
曾经疯狂听的三首歌,我把它们称之为爱情无聊三部曲 (《圣诞夜惊魂》《轻功》《阿姆斯壮》)因为里面的你全都在呼吁爱情解救无聊的生活和灵魂。
到底有谁能抵挡一个大声唱着“爱情快来,解救灵魂”,“这世界又烦又黏腻,你在哪里哪里”,“请你爱我(n遍)”的陈信宏。
然而对抗无聊是暂时的,crushes come and go. 无聊差点无聊到让人以为是永恒的,就像日复一日的生活。
最后还是只能一遍遍唱《I LOVE YOU 无望》,唱《听不到》,唱《恒星的恒心》。
那些突如其来的心动,像所有被风吹过的湖面,关于爱情的模样,你说是雨落在海洋,也像彩虹,绚烂却让人迷惑。
声嘶力竭的呐喊一遍一遍后,还是搞不明白。
为爱而生,却找不到爱在哪里。
后来我开始在北京实习,每天挤地铁公交通勤,为最后一公里气喘吁吁。
世界又在我面前转了一个面。
西二旗每天早高峰水泄不通密密麻麻的人,足以让每个第一次来的人目瞪口呆。
人的数量多一定程度,个人的感受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人多到每个人都要拼命挤上这班地铁,哪怕和陌生人距离近到没有丝毫尊严,多到每个人都要拼命挤上尚有空隙的公交,哪怕衣服书包被夹在门后关不了门。
赶上这班就好了,每个人只剩这一个念头,忍耐这一下就好了,每个人只剩这一个念头。
我们都是陌生人,但我们依然可以为了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维持这么尴尬的姿势。
因为If you can't stand it, just fuck off.我开始整天整天听《第二人生》,在每天的早起堵车,通勤拥挤,和一模一样的工作节奏里。
早半个小时和早一个小时起床,依然和昨天前天堵在一样的地方。
九点下班,地铁站依然人满为患。
曾经我和朋友跑到高处俯瞰夜晚的软件园,哪里都灯火通明,到处都是乱停的滴滴车和出租车,你可以说那里好像人们在尽情把握机会追逐梦想,也可以说人们别无选择在被疯狂透支。
这是这里最神奇的地方。
我天天看新闻,英雄没有出现,奇迹没有发生。
地心没有沸腾,陨石没有倾盆。
我只有我苦涩的,即溶咖啡粉。
我当然知道有些事不做,就一辈子不会去做了。
我们最好狂奔,把全世界的钟抛在身后,也许就换回一秒。
不,换不回哪怕一秒。
然而,我费劲千辛万苦跨进成年人的门槛后,才发现我好像忘了我要做哪些事。
原来第一步缺的从来不是勇气,而是自我认知。
我想拥有第二人生,可是我该拥有什么样的第二人生,以我为名的小说,到底该写什么内容,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活,才能和别人有一点点不同,哪怕只要有一点点不同就够了。
但终究想来想去,我怎么能在二十岁就想清楚剩余人生的所有事呢?
It's fuking bullshit.然后终于,我等到了《自传》这张专辑。
我第一次听应该是在飞机上,转眼直接把我听哭了。
那感觉就像,What the hell happened to you? 那个一路写着《爱情万岁》《人生海海》过来的少年怎么能写出来这样的歌。
曾经我们无时无刻不想终结孤单,无时无刻不想离开无聊的地球表面,无时无刻不想为爱情刮风叹气,死亡太远了,但青春又那么短,怎么他妈的甘心。
如果可以,永远也不想写其他主题。
然而最终,孤独,爱情,和死亡,每一个主题都沉重到拿起了放不下。
唱了那么久的青春年少,还是要在自传终章回望来路,还是痛恨时间才是最巨大的谎。
而这一首歌,足以为你在墓志铭上预留下诗人的头衔,更别说一个小小的金曲奖最佳作词人,你的朋友后来回忆你,会骄傲地说你是个诗人。
感谢《成名在望》,《任意门》,《转眼》,如果这是你的奋斗三部曲,那么它们的确足够热泪盈眶,像所有美好的作品那样。
鬼知道我在国外的地铁上听了《任意门》多少遍,那时候每天去学校会经过一面巨大的墙,墙上写了巨大的三个词:NEVER TOO LATE, 就像什么更高级生物或者上帝给我的提示一样。
NEVER TOO LATE,是《成名在望》的名利初窥和迷茫坚持,是《任意门》里全世界最好的友情,是《转眼》里最孤独也最完整的自我。
你问我全世界哪里最美,答案当然是你身边。
但我知道你还是孤独,哪怕这一路风景热闹繁华。
没有足够的孤独,就写不出华章,才华不过是孤独身上的寄生虫。
这么多年过去,也许你还会再一直问,Do you ever shine?也许不会再问,因为那都不重要了,重要是how.Sorry, still not shine, but we are just doing fine.Fighting boredom all the time.
大型集体音乐疗愈现场!!
泪水与感动汇聚,千万人有千万种崩溃绝境,此刻却在这同一空间里,被同一种温暖宽厚疗愈,体会着同一种美感,感动,释怀,和解和安慰。
全情投入的真实,音乐收留了可能残破不堪的一颗颗心,一群人同样的激荡心情有巨大的安慰力量。
五月天的幸福的,我们是幸福的,演唱会现场仿佛精神领袖般,每一首歌,或励志,或怀旧,或鼓励勇敢奋进不畏人言,或唤醒初心珍惜当下,循循善诱的歌词引发思考,迷乱的勇气冲撞,有种隐隐约约想改变想勇敢的坚定力量!!
五月天的歌向来点燃带动情绪,容易与听众产生共情。
和暖的爱和善弥漫在这片天地里。
现场的镜头语言也很妙,很用心,结合了每个情绪点或频闪快切,或慢镜头拉长情绪,或定格强调坚定感。
舞美也很绝,璀璨烟火燃放,火箭发射,电闪雷鸣的海面上风雨飘摇的船以及《转眼》MV里的发人深思的动漫。
第一次听且很感动的是《转眼》,类似《心灵奇旅》,会让人思考自己的一生的意义和活法,真正珍视的东西。
很有共情的是《干杯》。
前几天去了上海。
不愧是国际大都市,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快。
走路要快,上菜要快,结账要快,地铁的电梯前不可以犹豫,一个犹豫朋友就快要到尽头,大家匆匆忙忙讲着电话回着邮件,一切都轻盈有序,首尾相接。
晚上去了外滩,在那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每块地砖上都有人在走来走去,我们在鼎沸人声和初夏晚风中坐下来,我突然有一股冲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开始唱《我是真的很爱你》。
曾同学问我,你也在想玛莎吗?
一整天都没怎么聊起五月天,在那个嘈杂又忙碌的国际大都市,在需要很多很多钱才能在大屏幕上投一个广告的地方,有两个人徒劳地想起了十年前的一场演唱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效率变得很重要,书店的显眼位置放着提高工作效率的书,我们期望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青年人间流行断舍离,砍除一切杂冗的枝叉,只剩下康庄大道通往最短路径。
人生太短太短,容不下徒劳,容不得浪费,容纳不了孩子气的梦想。
成年人的时间太宝贵,微博不需多点一下“全文”能够看到的字数只有一百多,抖音的短视频仅有15秒,视频网站将电视剧的片头片尾一并掐掉,一切浓缩再浓缩,都被封在胶囊咖啡小小的盒子里。
可是你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有时被叫做憨人,把这徒劳当做珍贵。
“五月天又要出电影了。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做演唱会电影了。
第一次的演唱会电影在2011年上映,那时候3D还是个有点新鲜的玩意,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3D眼镜。
那时候的3D眼镜又大又笨重,如果你去看电影时忘记把框架换成隐形,就不得不辛苦又笨拙地腾出一只手来扶着它,眼镜之间总是碰撞,鼻梁又不够高,如果你时不时还需要擦一下眼泪,真可以说是手忙脚乱。
上映之前,他们像小孩子分享盒子里的宝物那样,告诉所有人他们请了3D制作团队,花了多少心思收音有多么赞,你很少看见一群三十好几的大男人像那样兴奋,为自己做了一件一直想做的事情而欢欣鼓舞。
结果可想而知,豆瓣低分不断,剧情虚弱又不连贯,有人在短评里问,你们还觉得钱赚得不够吗?
是啊,一个不甚成熟的新技术,一个耗资五千万的电影,在影院求不到排片,拿不到好的放映厅,甚至连音响也不愿开大声一点,为什么要做这么徒劳的事情呢?
可他们不仅要做,还要一做再做。
13年他们又推出了第二部3D演唱会电影。
这次他们去掉了那些不连贯的剧情,原原本本地保留了演唱会上的小剧场,一场电影下来,所有人都学会了那句“爷爷你会弹吉他吗?
”。
我去看过不止一次诺亚方舟演唱会,但从来没舍得花钱买一张内场票,因为我要去另一个城市和朋友们见面,要计较卧铺和硬座哪一个更可以忍受、哪里的酒店拼房便宜又方便,演唱会上属于我的只有悬挂起来的大屏幕,和无数和我一样的人组成的蓝色荧光棒之海。
在那个被强烈吐槽的电影里,我第一次看到无数纸片雪花从空中飘下,看到他们的眼睛中的观众席,看到必应创造全力以赴打造的舞台。
还有更多的,那些不会在现实中出现的场景,跃出海面的海豚、近在咫尺的波涛、风暴中摇曳的小船。
是演唱会的第一排,更是超一排。
有时候我会想,人类的坚韧的终点到底在何方。
让一群已经处在油滑世故年龄的人不去管旁人的议论,一错再错;让一群在最喧嚣虚荣的业界摸爬滚打二十年的人逆流而上,保持初心。
很多小孩子喜欢过变形金刚,很少的成年人把大黄蜂请到演唱会现场,带着它全世界巡回。
很多小孩子崇拜过英雄,很少的成年人花掉很多钱买下奥特曼的限时版权,让它在MV中短暂出演。
很多小孩子爱着迪士尼,很少的成年人把演唱会开到乐园中,与儿时的朋友合照。
很多弱小的灵魂渴望成为超级英雄,很少的大人花费巨资请来好莱坞变形金刚的混音师,只为做一个英雄的梦。
如果你问他们爽不爽,我想他们一定要说,真的好爽。
如果要做梦,那一定要做最大。
影片宣传的时候导演说,怪兽是真的很累,那套装备又沉又麻烦,穿上要半个小时,休息的时候坐不下来,只能跪着,还要被威亚吊起来满场飞。
你说谁会在意呢?
二十岁的明星用三十几个替身,四十几岁的吉他手却认认真真接受武术特训,给一群求他保重身体的粉丝演打戏。
可是谁又想要拒绝呢?
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难道不曾幻想自己能在天空飞行、拥有魔法、从机械手臂里发出镭射光、驾驶有超多按钮的宇宙飞行器?
当你终于拥有一个机会,难道舍得去扮演一个英雄,而不是去成为他?
他们把一场巡回拍了122次,把一首歌唱1000遍,录制128轨,想从中挑选一个最好的舞台表演,为那些被交通费、独自出门、公司加班、时机不对而错过演唱会的人带来第二次机会,为那些用十块钱耳机的人打开音乐的宝盒,只要时间充裕时随便就近选择一家影院,随时都坐演唱会第一排。
宣发的主持人问阿信,这次电影花掉了多少钱?
阿信说,我们还没算耶。
然后畅快地笑了起来。
有机会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一掷千金,该有多奢侈,又有多浪漫。
五月天总是这个样子,只要你给他们三分期待,他们就会回给你一百分的试卷。
当轻松好记的学猫叫流行于大街小巷,他们还是愿意去直面沉重的社会议题,帮天后做一张《沙文》;明明歌迷很多,也总是把那些唱过一千遍的歌加入live歌单,让偶然前来的路人朋友不觉得孤单。
电影里甚至加了一个大陆朋友永远的遗憾,那就是烟火。
因为安全问题,从几年前开始,大陆的演唱会就不可以使用烟火了,大家总说加入五月天,永远都不晚,可是事实上总是,加入五月天,哪天都嫌晚。
如果你想看到火焰喷射和漂亮礼花,就不得不大动干戈前往海外。
这一次他们动用航拍,把整个烟火搬进舞台,把420万歌迷的合唱和呼唤装进放映厅,为演唱会增加实感。
520那天,阿信发了一条微博。
「每一部作品,都像一封寄给你们的情书,而我却没有想过,收到的回应是一辈子都还不完的爱。
」他们确实说到做到,这部电影就像是一封厚厚的情书,字里行间写的都是爱。
一个人一生得到复数的爱,其实是非常难得的,这意味着你从一颗小行星变成了一颗恒星,你可以发出光芒,甚至让别人为你旋转。
但太多的人失去了自我,忘记珍惜这种难得,于是成为一颗短暂流星,燃尽了他人的期待只剩下一小撮灰烬。
乐团不同于普通歌手,乐团是一个整体,不能靠放录音带和主唱一个人出演。
乐团需要一起出动,有时还加上许许多多幕后工作人员,连带那些live上弹错的音符唱错的歌词,一同成为一个闪闪发亮的夜晚。
也许真的有很多人,太害怕徒劳,怕为一场live付出太多精力,怕被嘲笑爱得轰轰烈烈,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不愿被点燃。
那该有多遗憾。
幸好还有这部电影,让你能从秩序井然的生活中逃出来,喘一口气,丢掉矜持和害羞,来到这个420万人的大舞台。
那一定是你记忆里,最奢侈的浪漫:)————————————————————————————————————————————豆瓣对我来说是个仓库,因为文字形式出现的文章很不安全,很多文转自己可见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公众号:青禾杂货铺不过五月天一般一年只写两次,我希望它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它的一个标签。
谢谢大家啦,有空多去看几遍电影吧。
当派对动物一出现的时候 一秒回到人生无限公司 我。。。我又想看演唱会续命了
昨天首映礼 见到了大爷 看的时候看到顽固的歌词就哭了
电影院里看完了一场演唱会,除了不像电影其他都很好,你让我给演唱会打分我打120分,你让我给电影打分就...
1、有幸参演的第二部电影。“这世界七十亿人陪我变老,只有你让我永远年轻 ”2、screen x已刷,杜比影院已刷,4dx已刷,人生海海,有你 我才未孤单。 3、我觉得所有LIVE爱好者都无法拒绝这样的代入感和现场感,不管你是不是五月天粉丝,走出影院的那刻一定被爱与勇气包裹。4、陈信宏说:“你们以笑与泪,伴我人生路”。我说:“为你笑过也为你哭过,才算深爱过”。5、从五月天这里加完油我又有力气在大人世界里搏斗了,谢谢你们给我一个很棒很精彩的五月。我永远眷恋五月。
粉丝电影,但是我不是粉丝也跟着唱了好多首歌。青春真好。我的好朋友们
陪女朋友追星,这片子对非粉丝来说简直是灾难。前有《波西米亚狂想曲》珠玉在前,只能说时无英雄。
如果不是有唱《知足》和《倔强》,我肯定昏睡到被保洁阿姨叫醒。
2011年的时候我看追梦3DNA,看完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去看一场五月天,然后这个愿望逐渐被淡忘。今年我20岁了,我看完人生无限公司,我想我是时候实现愿望了。我还是没长大,我应该去看五月天,我一定会去看五月天!
这绝不是一部圈钱的作品,看看这宣传力度,再看看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投入力度,他们开演唱会都比上一部这样的电影赚钱,希望路人不要一下就在心里给它画上了❌,从来没有看过演唱会的朋友完全可以去电影院感受一下,毕竟我当年不小心点开了鸟巢倔强视频然后立马买了演唱会门票正式入坑的,演唱会的魅力希望大家都可以去体会一下~
观影与之心城。镜头晃动到炸裂。电影院没有跟我一起high的人,不开心。
人生第三次在電影院唱KTV,唱到流下雞凍的鼻涕。還獲得了影院經理贈送的「再看一次」手寫券,a very good day in my life。
“这是我的偶像,他们没演技不会拍电影却又想圈钱怎么办?录演唱会出来卖咯!而且你们不许说它半点不好,要不然我们就要咬人了汪” “赞同+10087!”“8.7分!比奥斯卡奖影片评分还要高!刷起来!”
在满屏的5星当中格格不入的打一个差评。想要给歌迷最好的演唱会体验完全可以发售蓝光碟片,爱在家怎么投影怎么投影。但是作为一部院线电影上线大肆宣传,也只有带着滤镜的粉丝才能说出这不是「圈钱」。总归是一个没什么新鲜看点,甚至无法称之为电影的作品。我的青春不管有没有五月天的情怀,我都无法抱有对这部「电影」的尊重。
不是粉丝就会被粉丝锤
五月天的演唱会舞美哦!是真的🐂🍺!而我现在只想拥有玛莎同款「人生海海」牌洗发水哈哈哈!(三星有一半是路人粉滤镜……)
有一些画面切得太多了晃眼有点难受。成名在望扑面而来巨震撼。没有看到崩坏的完整城堡景别有点遗憾。screenx中间荧幕两边如果没有黑边真的超完美余光看到两边屏感觉自己就在现场。我觉得3D感好像没有大船这么好了?虽然大船的影院体验我快记不得了可能第一次看live版太震撼,可能无限我真的在现场看太多次,所以电影给我的那种振动心灵的感觉不太强。也因为看太多,开篇跨年最好的一天,talking部分仰卧起坐,鸟巢黄渤合唱伤慢,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的新年祝福。我都在。现场是哭了好几次的,在影院可能一直玩找自己在哪里的游戏就…哈哈哈哭不出来。今天二刷要好好投入嗯!很开心走过你们精彩的人生片段,很开心未来有90岁再开演唱会的盼望,很开心我有带着新的故事来也可以勇敢的离开。(四星是让我的入坑的大船印象太好了!
说实话粉丝都觉得一般,补拍的舞台镜头太多了,算记实又太假,算酷炫又不够
即使不是五月天的粉丝,走进影厅也不会后悔:和整个影厅的人一起随着三面屏幕的歌声一起吟唱,感动,哭泣,欢乐。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心事未了的人,这部电影就是为你们量身定做的。
2013年《5月天诺亚方舟》票房1450万,2011年《五月天追梦3DNA》票房2000万,圈钱了吗?票房惨败好吧!五月天只是想给没法去现场的粉丝一次第一排的演唱会体验,何必没看过就打1星diss,北美历来也有演唱会电影,为什么不能多包容一点?
我承认是粉丝滤镜给的五分。前两部大电影都没有在档期去过,只觉得去演唱会就足够满足了,这次去非常意外,在演唱会哭不出来的点,影院里爆哭了两个小时。爱情里的失望、失落、无助、束手无措。生活里的匮乏、麻木、重复、无假可得。梦想里的脆弱、渺小、平凡、初心难复。在他们的歌里,都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出口。他们依旧是陪我度过匆匆有限人生的五月天。青岛-北京-济南 下一次相遇我会在哪里 下次我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