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各家论说众说纷纭,有说约翰不是恶人的,有说将军不是恶人的,有说克里斯新警长不是恶人的,当然O.B不是恶人是大家的共识。
大家普遍认为5个匪帮都是恶人,再加上约翰,沃伦上校,克里斯警长,老将军四个人中的三个人。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八恶人其实指的是电影海报上画的八个人呢🤔🤔🤔?
我也是醉了,怎么总在慕名而来想好好看场电影时,遇见的全是些冗长拖沓却又备受好评的电影,把我骗去后rigmarole了我一脸,难道真的是我耐心不够吗?
先是《老炮儿》的散漫无着,接着又是《荒野猎人》的气闷,然后今天又被昆汀塞了一脑门与高潮几乎没什么关系的南北战争的老话。
低级的悬疑设置以及把观众蒙在鼓里的可耻做法(怎么,是想让真爱粉们嗲声齐呼:昆昆就是霸气,他不告诉你们谁也别想知道?
)。
我扪心自问,文艺片看了这么多,坐定看戏的功力还是有的,也知道等大包袱急不得,可这个前提就是这真的是有效的铺垫才行啊。
就这部,别说前半部我看得摸不着头脑了,就连杀人的时候我也直想快进。
别的一些小缺点、老技术啥的我就不说了,只说最明显的漏洞。
片名叫hateful eight对吧,可这八恶人到底是谁根本不清不楚的,难道说那两个赏金猎人和shriff也都算恶人?
反正海报上那八个人是有他们的。
而假如说是主演的、戏份最多的人竟然还真的不包含在八人之内,那我真不知道起这个名字是几个意思。
还有最大的一个漏洞是影片始终也没有交待假的hangman他的证明是怎么弄来的。
我们当然可以不用交待自行猜测这是为了救Daisy而他自己决定就采用这个身份,本来这也没什么,可这是一个和犯人关系非同一般的身份而且还要麻烦地伪造身份证明,除非他能利用这个身份得到一些方便,否则如此大费周章根本没任何必要。
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导演故意这么做来增加悬疑度,混淆观众的视听,结果却处理得如此粗糙,如此令人不信服。
另外还有那个没来由的画外音,一下子使这个片子不自然的不是一点两点,给人一种导演拍不动了,干脆来几句话糊弄一下完事的感觉。
这两分全给的是西部风味的台词。
所以我觉得这要是部有声书的话兴许我能给打个高分。
看的加长版,看完有个疑问就是,昆汀是不是换剪辑师了,这部电影拖沓的节奏真是令人作呕。
查了下发现果然,萨利门克在2010年意外身亡。
也许在这之后再没有剪辑师叮嘱昆汀这样的大导演把电影剪得精炼一些,昆汀可以肆意地在他的电影中发挥他的想法,然而却很难再创作出像《低俗小说》这样的精品。
同样是非线性叙事,这部电影的水准跟《低俗小说》相去甚远。
镜头语言的匮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剧情几乎就靠台词在推动,然而在更多时候废话一堆之后剧情也像是没有进展一样。
摄影方面更多的镜头放在了那只鲜艳的咖啡壶上,纵观整部电影,这个咖啡壶也并非是最重要的一个物件,用颜色突出这个道具更像是炫技,还有餐桌上从上面打下来的光,给人感觉是导演没其他办法讲故事了。
昆汀看过不少港片,但枪战场面依然拍得如此乏味,有观众会把这部电影比作《新龙门客栈》,可《新龙门客栈》的打斗场面即使是冷兵器也比这电影好看得多得多,加上配乐看着更是过瘾。
而此片,除了无聊的台词,剩下的就是为了暴力而暴力的血浆。
除了非线性叙事,昆汀难道就只能靠台词撑剧情了吗?
我们可以认为,这部电影就是昆汀的上限,没了世界级的剪辑师他啥都不是。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昆汀依然是世界级的导演,只是缺一个优秀的剪辑师。
昆汀摆明了是要自娱自乐加上恶心人调理人来的,你有《七武士》,我就来个《八恶人》。
把自己玩熟的和想玩儿的都玩一遍,舞台剧的形式,不过不需要像未成名前那么抖机灵。
车内镜头的外景都是复古特效。
居然看到一些傻瓜称赞什么恢宏西部,什么精致结构云云的,傻出花儿来了。
昆汀就是个我是流氓我怕谁的蔫吧坏,就是把什么种族啊内战啊价值啊立场啊道德啊情感啊全给你亵渎一遍嘲笑一通,然后血浆脑浆糊涂一片,来个死的很荒唐很难看。
就是找抽找刺激来的,然后他咧着个蛤蟆嘴在胶片后笑的更丑了。
八恶人》在奥斯卡估计就是得一些服装道具之类的造型奖,然后表演奖有个提名就不错了。
昆汀到底有什么?
就是一个碟友的基本修养,稔熟的那些经典电影镜头画面,套路桥段,然后小机灵和恶趣味轮番抖包袱。
昆汀的电影可以叫做影迷电影,或者装逼一点,迷影电影。
后现代文化的碎片拼贴戏仿反权威去中心,反文化的文化。
《八恶人》的情节很简单,分章式的标题只是玩弄一种复古形式。
演员呱噪的很,喋喋不休的一出话剧。
昆汀本人也参加旁白,不是怕人理解不了,而是他忍不住向人卖弄自己的点子有多牛逼。
昆汀没什么深邃思想,微言大义的。
看他的电影就是看他机灵抖的如何,图一个迷影的乐。
昆汀特喜欢那种几个人持着枪,你指着我我指着你的那种危急中又有种荒诞幽默的场面。
这就看得出他骨子里是小坏孩,幼稚得很。
小孩子的趣味。
这次干脆把人物都凑一块了,关一个屋子里,可以可劲儿上演这出场面了。
看得人直呼OH SHIT OH NO OH DAMN IT,他就高兴了。
昆汀最值得,值得导演学习的,就是他形式上那种精心构造,这也就是一个影迷出身的导演,而不是什么人文学者比如《生命之树,细细的红线》导演,拍出来的电影。
他关注的首先是形式感要足够。
场景设计,人物造型,剧作,镜头,都花了很多心思,就是要你好看。
昆汀的电影最适合那种大众娱乐电影杂志了,彩图铜版纸的,能给你这里一个箭头那里一个破折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每个场景,每个冲突的告诉你有趣之处云云的。
不过也就止于此了。
这就是一种影迷文化吧。
真不知道如果奥斯卡给《八恶人》表演奖提命,提名者片段回顾时,要放什么啊?
塞缪尔杰克逊蛋蛋被打烂的痛楚演技么?
还是库尔特·拉塞尔随时打女人的演技?
因为他们最好的演技还真就是这些。
库尔特·拉塞尔 这个演员年轻时候一直演B级片,我还看过他的《妖魔大闹唐人街》。
他演一个老混蛋简直了神形皆备啊。
昆汀总是要恶趣味和抖机灵,亵渎一切之后,来一个面对国旗敬礼,意思就是坏小子懂得主流价值观。
真是得了便宜卖起乖的人。
如《无耻混蛋》中把希特勒打成筛子。
《八恶人》则是调侃恶搞了内战,种族问题,乃至于美国之形成后,一口一个nigger腿残白人和阉了的黑人成了“战友”,白老弟读起了黑老兄的林肯的信。
真是对这狡猾的坏小子无奈啊《八恶人》最后一白一黑,白的断腿,黑的少蛋。
小屋里的“内战”过后,读着林肯的信,面对高高升起的“正义”绞死的女匪。
在一片血肉淋漓里,终于和谐平静了。
国家意味的音乐响起。
这就是昆汀可劲恶搞了一把美国的内战,种族,乃至美利坚之形成。
这就是昆汀版《谢天谢地你来了》的微言大义吧。
写个小短文,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罗伯特·理查森的布光技巧。
背光(back light),顾名思义,是指把光源放在人物的背后。
这里的背后,不是生理意义的背部,而是指将镜头放在人物的一侧,而将光源放在人物的另一侧。
当观众从摄影机的角度来观察人物时,光源就仿佛出现在了人物背后一般:
光源与摄影机分居人物两侧背光在视觉效果上,往往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背光的场景以暗调为主,人物对光线的遮挡使得场景中的大部分空间被阴影所覆盖。
197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天堂之日》其二是当光源亮度较高,或与主体的位置较近时,背光会勾画出主体的轮廓,而这一特性也被称作轮廓光。
传统的三点式布光法,就是利用了轮廓光的特性,将背光作为辅助光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三点式布光,注意肩部由背光源投射而成的轮廓光《八恶人》的掌镜罗伯特·理查森,就是一位以激进的背光风格而著称的摄影大师。
在与昆丁合作的大量影片中,他常常将背光作为主要光源来使用。
甚至在有些场景中,背光源成为了画面里的唯一光源。
比如在《被解救的姜戈》的这个桥段中,罗伯特·理查森就把强烈的光线投射在姜戈的身前,而将摄影机架设在姜戈的身后。
由于姜戈的身体阻挡,大部分光线被阻绝在了镜头之外。
因而姜戈背部的曝光量和远景处树林的曝光量数值其实是非常接近的。
但作为观众,我们仍能轻松地把姜戈和背景区分开来。
这恰恰是因为罗伯特·理查森巧妙运用了背光的特性,通过施加轮廓光,把姜戈的头发与背影,从环境中给勾勒了出来。
《被解救的姜戈》,头发与肩部的强轮廓光在使用背光时,罗伯特·理查森还喜欢拉高背光源在垂直空间的位置,进而使单一光源呈现出顶光与背光相结合的混合式视觉效果。
在下面这个《杀死比尔》的经典场景中,乌玛·瑟曼的身体轮廓在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出强烈的光晕;同时,布置在高处的背光源,又在头发处投上了大片的高光。
她的金发就如同被点燃了一般,散发着闪耀的光芒。
这种高背光源的独特布光,将乌玛·瑟曼勾勒成一尊战神,从背景中凿刻而出。
战神而到了《八恶人》中,罗伯特·理查森又更近一步,通过对反射光的巧妙运用,将单源背光的布光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
鲍勃弹琴当萨缪尔·杰克逊挑衅将军时,老鲍勃坐到了钢琴前。
在老鲍勃的帽子上,我们能找到已经非常熟悉的轮廓光。
同时,鲍勃毛茸茸的衣服,在顶光式背光的作用下,呈现出部分高光效果。
按理说,老鲍勃戴了一顶牛仔帽,在帽子的遮挡下,他的脸部应该会如同右肩一样,呈现出大片的阴影才对。
但此时,强烈的背光在钢琴的琴键上,投射出了一个高光区域。
琴键的曝光量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琴键及其周围区域,竟形成了一个二次反射式辅助光源。
这些反射而成的光线,就如同一束补光灯一般,打在了鲍勃的脸上,让他的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一览无余。
于是乎,在这个场景中,罗伯特·理查森将单一背光源的布光技巧,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光线、道具、剧情与人物表演,在一盏PAR灯之下被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这其中,既有轮廓光来勾勒出画面的主体,又有道具的反射光来提亮心理活动;既有过曝的钢琴琴键,又有欠曝的人物服饰。
观众不需要具备任何的专业知识,也能一丝不漏地感受到光线所带来的神秘氛围与独特韵味。
而这,也恰恰正是《八恶人》的魅力之所在。
首先我当时正在看一部完全不相干的恐怖/惊悚片,七尸冢The House of Seven Corpses (1974),豆瓣条目: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5054465/那年代的片子都是前面一堆演职员名字,随便扫了一眼,看到一个Faith Domergue,就觉得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啊,然后瞬间想起八恶人里那个女的(因为八恶人当时看的是无字幕版,听得特别仔细,domergue这个姓我记得被很大声地重复了很多次)。
当时也没觉得就是按这个演员的名字取的,只不过这个姓似乎不多见就顺手查了一下。
这是Faith Domergue的imdb页面:http://www.imdb.com/name/nm0231409/我先是翻了翻她的照片,好吧,都是些黑白老照片,咋看之下和Jennifer Jason Leigh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再看了下她演过的片子,居然都是些恐怖,科幻一类的cult片,随便翻下,应该都是昆汀的菜。
这个时候我就稍微有点小激动了。
昆汀绝对早就把这些片子都看遍了。
我怀疑这女的就是一个比较不知名一点的Barbara Steele。
然后我就继续看这个片子了(七尸冢),当她淡妆出现的时候,卧槽我突然get到了她和Jennifer Jason Leigh在外貌上的相似之处!
<图片2>而且我记得在死亡星球里昆汀客串的大兵对Rose McGowan说“你觉不觉得你长得有点像Ava Gardner?
”(我觉得她俩确实是有神似之处的)所以显然昆汀对好莱坞黄金时期的演员绝对是非常了解的,也爱拿她们做梗。
我看到这里已经跟发现新大陆一样坐立难安了,但这真的是个很难看很难看很难看的片子,imdb 3.9。
好的,坚持到了结尾,Faith Domergue的角色不出意外地死了,然而。。。
居然。。。
真的是。。。
吊死的。。。
Over。
<图片1>而且这是她的最后一部英语片。。。
昆汀是个电影的玩家,是个以讲故事为灵魂的艺术家,我想昆汀做电影的思路也许是这样的:先冒出个有趣的想法,逐渐扩展为一个有趣的故事,接着进行精巧的人物设计和场幕分解,然后是细到发丝的拍摄,最后剪辑制作完毕,呈现给观众——“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
至于本片《八恶人》,我猜昆汀最初的想法是:第八部电影了,就拍八个混蛋在一间屋子里共度一晚吧,哈哈,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
这一想可不得了,思绪收不住了,这八个混蛋一定是互不信任的,那他们怎么会愿意共处一室呢?
嗯屋外正肆虐着更可怕的暴风雪,他们被困住了,唔怀俄明的冰天雪地之中一间小店,这会是故事发生的完美地点。
不知道是不是《龙门客栈》给了昆汀如此的想法,但无论如何,故事的场景诞生了。
那么,故事是什么样的呢?
赏金猎人John Ruth带着他的猎物Daisy Domergue去领赏,而绞刑官Oswaldo Mobray,牛仔Joe Gage,墨西哥人Bob,还有隐藏人物Jody设了个局来解救Daisy。
另外三个人物则是意外地闯入了这个故事,John Ruth在路上偶遇的赏金猎人Marquis Warren,新治安官Chris Mannix,还有埋伏者们留下的老将军Sanford Smithers,他们三位在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下又有着自己独立的关系:一位是北军的黑人少校,一位是南军的叛徒,一位是南军的老将军,这仨硬是给塞到了一间屋子里,立竿见影地带来了紧张的气氛和夸张的戏剧效果。
但是这条战争大背景下的支线关系并没有提供多少故事,倒是提供了不少絮叨的对白,在这些昆汀式的絮叨中,每个人物的背景、性格、内心活动都在观众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昆汀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但老实说这次实在有失水准,当然,是以他以往的水准来看。
作为昆汀屡试不爽的惯用招数,故事被章节化成了六场戏,实际上只有两个场景,前两章是在马车上,后四章是在小店里,其中第五章是以插叙的方式介绍了四位埋伏者的来龙去脉。
非常遗憾的是,故事的叙述节奏并不太好,全片的实际高潮部分出现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这样显得后两章有些冗长乏味,三个最强高潮点分别是“Marquis少校对决老将军”、“John Ruth暴毙”和“Marquis少校查凶手”,可惜只有第一个点非常出彩,Samuel L. Jackson的精湛表演让人仿佛又看到了《低俗小说》中的Jules,但John Ruth被毒杀这个点由于被昆汀自己剧透从而变成了观众都在陪着Daisy等他吐血身亡,颇有出戏感,戏剧性大减,此处应该有更高明的处理方式,而层层推理下毒凶手的Marquis少校简直成了福尔摩斯,所思所猜简直精准无比,对白也用得有种论文般的严谨但乏味的感觉,而最终让他确定Bob有问题的理由竟然是因为Bob是个墨西哥人,他还没进屋就知道了,这使得逻辑上有些奇怪。
隐藏人物Jody的突然出现是个非常棒的亮点,一点铺垫都没有,正当观众以为睿智而沉着的Marquis少校掌控了一切的时候,猛地来了个大反转,但是在第六章接着叙述后,又发现形势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Jody还没完全爬出来就被爆了,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好像球场上的垃圾时间一样,虽然尽力在制造最后的悬念,但已经乏善可陈,甚至最后还让Chris Mannix突然晕倒,唉,差点笑出声来……另外,昆汀居然用自己旁白的方式来过渡剧情,实在是败笔。
虽然在故事的讲述上有些欠缺,但本片的人物描述真是细致入微,人物的每个动作、眼神、表情都相当讲究,尤其是一些小动作,从观众的角度看感觉是镜头偶然捕捉到的细节,却直接将人物性格如烙印般打入观众的脑海中,这样的例子在片中不胜枚举。
以片中最惊艳的Daisy Domergue为例,作为唯一的“女恶人”,Daisy充满着不可捉摸的魅力,她看起来粗鄙不堪,龇着牙、舔着血、擤鼻涕、吐口水,还带着沙哑如女巫般的嗓音,她不断地被揍却忍不住一再地嘲笑John Ruth,她伸着舌头接雪花的样子透着单纯美好,她时不时调皮装害羞或者自嘲的神态又着实可爱,她一曲吉他弹唱澳洲民谣Jim Jones at Botany Bay让凶神恶煞的John Ruth也渐渐入神,而在凶相毕露之后她满脸血污的样子又犹如地狱里的恶魔,Jennifer Jason Leigh展现了精湛的演技。
另外,昆汀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他的故事也从不缺乏令人忍俊不禁的桥段,本片中最典型的就是那扇需要钉两块木板的破门,Marquis少校进来时还问Bob是哪个傻逼弄坏了门,Bob一时慌得语塞,在第五章的插叙中我们知道,哈哈,就是这个傻逼弄坏的。
从镜头语言上来说,本片在狭小空间内创造出了丰富的视角和构图,真是令人惊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远景和近景的协调,每个镜头中处在远景处的人物并不是死板的,哪怕只是个模糊的影子也是有动作、有故事的,比如Daisy被John Ruth倒了一脸菜汤后,远景中的Joe Gage立即警觉起身,然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过来盛了碗炖菜,还帮O.B.也盛了一碗,又比如Daisy唱歌的时候,一直处在远景中的John Ruth等O.B.回来一起倒了毒咖啡喝,焦距一直随着Daisy的视线在远近间切换,一曲唱毕,某人已死。
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虽然昆汀向来是毫不吝啬血浆的,但本片的血腥镜头确实有些过了,过分真实的爆头场面还是比较反胃的,而Daisy简直就是洗了个血浆澡,但是大部分的血腥镜头其实并未有足够的情绪烘托,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就没太大意思了。
最后说说那封林肯的信,它就好像希区柯克的MacGuffin一样,从一开始就制造了悬念,但其实根本就是假的,直到影片结束这封信才露出真容。
在这部冷得让人缩脖子的影片中,这封信是唯一的温暖,这些恶人们杀人如切菜一般,但这封信却触动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听着Chris Mannix用低沉的嗓音读着这封信,的确很感人。
Ole Mary Todd's calling, 看来我该睡觉去了,就写到这吧。
昨天晚上平安夜,对这个日子丝毫不感冒的我,居然心血来潮的,打算补一下昆汀的《八恶人》。
问我动机,其实没什么动机。
只是前几天偶然在一个音频节目里,听到了《八恶人》的原声,至今余音缭绕。
PS.当然就算看其它电影,我也绝不会看那被吹上天的《真爱至上》,恶心一次就够了,不想再有第二次……
电影中,当塞缪尔·杰克逊在米妮男装店内,骄傲的嘲讽那位南方老将军时。
在一旁心怀鬼胎的鲍勃,却在钢琴前,粗糙得弹奏了一曲《平安夜》。
What a fucking lovely coincidence!
如今的昆汀是大神,这毋庸置疑!
当年他用《低俗小说》重新定义了“叙事”,告诉全世界,电影还可以这么拍!
但往往提到昆汀,更多的人只会想到《低俗小说》《杀死比尔》...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名为《八恶人》的第八部电影,反而有些被低估了。
近3个小时的时长,节奏虽然不快,但从影片开始的第一分钟,就稳稳抓住了你的一切视听感官。
影片开始的几组空镜头,群山,雪地,枯林,一望无际,杳无人烟。
故事就在如此隔绝的环境下,开始了。
伴随着莫里康内低沉,诡异的音乐,一尊被厚重白雪覆盖着的耶稣像映入眼帘。
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曾经拥有过信仰吗?
镜头随着音乐的节奏缓缓下移,当第一个鼓点出现时,画面中的远方也冒出了一个移动中的黑点。
但随着镜头的移动,又转瞬消失在了耶稣像的背后。
这样严酷的环境和天气,究竟是谁?
然后音乐的节奏再次加强,移动中的黑点,再次出现在画面中。
速度越来越快,依稀能看清是一辆疾驰的马车。
究竟要去干什么?
马车越近,音乐也愈发强烈,仿佛有一个潜在的危险,仿佛这辆马车正驶入一场阴谋。
太喜欢这个开场了,这很昆汀!
下一个镜头,由塞缪尔·杰克逊饰演的第一个“恶人”出现了。
这位赏金猎人声称自己的马累死了,需要搭乘马车赶到红石镇领一笔总计8K的赏金。
然而从马车侧门伸出的一杆长枪,像在告诉他,这马车不是你说上就能上。
由库尔特·拉塞尔饰演的第二个“恶人”则是这辆马车的主人。
分外警惕的他用枪杆命令对方,把枪放在远处石头上,再来进一步交涉。
当塞缪尔·杰克逊回头,镜头一切,观众发现,原来车里还坐了另一个“恶人”,一个诡异的女人,一个面带诡异微笑的女人。
库尔特·拉塞尔也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赏金猎人,而这位价值1W美金的女人正是他的战利品。
所以在同行面前格外谨慎,自然也无可厚非了。
当两人隔着车门交涉利弊时,一旁僵坐在车前的马夫不耐烦了,“嘿!
我实在是不想打断你们,但这正下暴风雪呢!
”
当观众或镜头正在聚焦某个人的时候,空间内的其他人物“也没闲着”。
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如此鲜活,立体。
这就是昆汀。
“林肯的信”散发着“光辉”,这打光,绝了!
一行人继续前行,在发生了一番有趣的小插曲后,由沃尔顿·戈金斯饰演的第四个“恶人”出现了。
因马失前蹄被置身荒野的他,声称自己是红石镇的新任治安官。
虽然被库尔特·拉塞尔深度怀疑,但还是被对方的“诡辩”弄得哑口无言。
为了能够互相钳制,他赋予了塞缪尔·杰克逊有限的持枪权利,用来盯紧这突如其来的“新旅伴”。
马车一行四个恶人谈论着政治,南北战争,林肯,有色裔,立场...
聊天,从来都是昆汀电影的主旋律。
然而绝不是单纯的话痨,不同的政治观点,自然的带出了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
用不着旁白或只言片语的介绍,每个人物,他就活灵活现的站在那里。
一行四人来到米妮男装店,等待他们的是全新的4位“恶人”:店主不在自称帮忙看店的墨西哥人;举止优雅自称绞刑官的英国人;角落里自称去陪母亲过圣诞的牛仔;以及一位苍白头发的前南方老军官。
八个恶人各自心怀异心,而最终的舞台就停在这里。
《八恶人》从各方面来看,都像极了导演之前的《落水狗》和《姜戈》。
然而细细咂么其中滋味,能清晰得感受到昆汀已成熟了许多。
没有了《姜戈》那种从头至尾的大开大合,但依然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将看似平淡的前部铺垫,充分蓄满了能量。
随着库尔特·拉塞尔那一口老血,整体节奏立刻提速,天平的两边反复倾斜,一番接着一番。
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随着上坡逐渐忐忑,然后一跃而下将你的情绪拽到了顶点。
影片结尾,立场相左,性格相对的两人,为一个萍水相逢的逝者贯彻信条,不惜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义面前,无关私情,有的只是生而为人的自尊与自傲。
满屏的荷尔蒙肆意喷溅,这个平安夜,我满足了!
当地时间4月19日,昆汀带着12位自己精心选配的演员在洛杉矶为自己前段时间意外泄露的新片剧本《八恶人》搞了一场古灵精怪的所谓朗读会,而且仅此一场,之后的剧本将被打回重写,尤其是最后一章。
之所以称之为古灵精怪,是因为虽然称其为朗读会,实际上却是融合了即兴表演、工整走位甚至是辅助道具于一炉的,例如库尔特拉塞尔在剧本中扮演的角色是赏金猎人John Ruth,他生擒了女悍匪Daisy Domergue,为了防止Daisy逃跑,将自己和Daisy铐在了一起,而现场朗读时,相邻而坐的拉塞尔和扮演Daisy的爱波塔布琳的左右手就真的通过一条镣铐铐了在一起,所以,可以将昆汀炮制的这出朗读会看做一出话剧的卸妆彩排,而且这个剧本确实更适合舞台。
作为昆汀的忠实信徒,不能去现场观战甚是遗憾,于是找出剧本来解馋。
前前后后两天时间读完,算是对昆汀这个新的项目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剧本在一开头就指出本片的呈现格式将是70毫米宽银幕,但个人觉得没多大的必要性,狭小的密闭空间占据了整个剧本的大量篇幅,对广维度的叙述视角依赖性不强,换句话说,情节才是这个本子最迷人的地方。
整个故事只有两个场景,暴风雪中的马车和名为“米妮”的杂货铺,昆汀经典的篇章式叙事模式再次归来,剧本被分为了五个篇章:前往红岩镇的马车、枪之子、米妮杂货铺、四旅客、黑夜,白地狱,按照昆汀的构想,第五章将被重写,在这一章中,一干角色在极为昆汀式的乱枪互射中全部暴死,只剩寒风呼啸。
《八恶人》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昆汀却非常巧妙的将故事的来龙去脉拆解重排,虽没有当年《低俗小说》那般出神入化,但也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而随之产生的黑色幽默,以及精心构想的恶趣味对白,也是昆汀作品所必需的。
146页的剧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赏金猎人Ruth几经周折终于捉拿到了女匪Daisy,带着她乘坐马车前往红岩镇领赏,路上遇到暴风雪,碰上了黑人中校兼赏金猎人Warren,以及红岩镇的新任治安官Chris,二人同样前往红岩镇,被暴雪困住,希望搭个顺风车,一番猜疑磨合后,Ruth同意二人上车。
雪越来越大,车夫OB将车赶到了著名的杂货店和驿站——“米妮杂货铺”,希望暂住几日,等雪过了再走。
奇怪的是,店主Sweet Dave和米妮都不在,一个诡异的法国人Bob自称接管了此地,店内还休息着一个英国人Oswaldo,一个老者Smithers和一个年轻牛仔Gage,Ruth等人小心翼翼的住下了,殊不知这是一场Daisy的老哥,墨西哥悍匪Jody前来解救妹妹而布的局。
于是乎,一场神经紧绷,阴险狡诈,充满未知危险的生死博弈在这群亡命之徒中悄然拉开帷幕,等待他们的,只有相互毁灭的宿命。
昆汀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赋予了每个角色极其鲜明的个性和经历,这种个性与经历不仅仅丰富了角色自身,而且还能和其他角色产生除主线之外的激烈冲突。
好比Warren和Smithers,扮演他们的是塞缪尔杰克逊和布鲁斯邓恩,这两个角色之间的私人恩怨是在主线故事之外的,却是整个第三章“米妮杂货铺”的关键情节,也是昆汀施展自己疯狂而邪恶的想象力的主要落点,这两个角色间的对峙同Jody解救妹妹这条线索没多少必然的联系,却让整个剧本更加好看,更加耐看。
除此之外,第四章“四旅客”则完全交给了闪回,之前困扰观众许久的Oswaldo和Bob等人的真实身份也在此揭晓,同时也展现了Jody与其同伙的默契配合,而紧跟着便是接下来的最终章大决斗,观众的心自然也跟着早早的提到了嗓子眼,为其他角色的命运而担忧。
扮演这些角色的是蒂姆罗斯和迈克尔马德森等人,在银幕上真正表演起来时自然定会相当过瘾。
昆汀确实用精妙的情节布局构建出了阿婆式的悬疑感。
《八恶人》中依旧充满着能令昆汀的粉丝会心一笑的设置,比如经典的“红苹果”牌香烟这次以烟草的形式再次出现,而一如既往的对待种族主义模凌两可的态度以及对咖啡品味的精彩辩评也构为了对白的主要部分,结尾的乱枪互射更是昆汀钟爱的动作场面。
看看当天朗读会的演员名单,从塞缪尔杰克逊这种御用男主到佐伊贝尔这种御用替身演员,基本都是昆汀的亲信,颇为奇怪的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为何没有出现在表演嘉宾的名单内。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昆汀剧本,完美展现了昆汀的写作天赋以及他作为电影作者那精准的判断力和掌控力。
现在的昆汀,已然步入了创作的成熟期,年轻时的轻狂被更多的老练所弥补和改进,此时他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令喜欢他的人兴奋不已。
不管《八恶人》是否会重新启动拍摄,仅仅从这个剧本里,我们就已经嗅到了鬼才那永远才华横溢的无限魅力。
歌名是《吉姆琼斯在植物湾》,澳大利亚民歌,但风格是不列颠的。
植物湾在新南威尔士,是澳大利亚最早发现的海岸之一,由库克船长命名,后来成了英国流放犯人的集中地。
歌词述说一个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的悲伤。
十八十九世纪之间的英国严刑峻法,偷块面包或者在贵族土地上偷猎,都有可能遭到终身流放澳大利亚的重刑。
大麻狗唱得非常好,有一点苏格兰高地或者爱尔兰民歌的风味。
她改了一部分歌词在电影中应景,惊悚而又搞笑,这首歌那几分钟,才是这部差强人意的的昆庭电影中,真正的昆廷时刻。
“大家休息片刻,倾听我的故事从美丽的英格兰海岸,我被发配充军陪审团判我有罪,法官说终身苦役吉姆琼斯,我判你穿过风暴之海在植物湾你不能再胡作非为他们会鞭打你让你永远后悔偷猎天空刮着狂风,海上滚滚巨浪我宁可淹死也不愿去新南威尔士风暴中海盗袭击了苦役船船上有我这样的囚犯和五百士兵他们开火击退了海盗但我宁可参加海盗也不愿去植物湾一个黑暗的夜里万籁俱静……”【以上是原词,从这里开始大麻狗边唱边窥视John喝下毒咖啡,镜头焦距远近反复切换非常好玩。
她的调子一下从蛋蛋的忧伤,变成小声偷着乐,不让John听清】“我要把你们这些杂种杀光我要一枪干翻打我的人记住我的话,我要让你们大吃一惊我要让你们后悔把吉姆琼斯发配到植物湾”【这时候John过来了,大麻狗赶紧弹个尾巴结束。
但John难得温柔一次,说她唱得动听,问她能不能再唱一段。
大麻狗道:大爷说怎样就怎样嘛!
】“我日夜戴着镣铐劳作就像悲惨的船奴累死之后还得葬在耻辱者的墓地”【这也是原词,但下面她开始改词:】“我会慢慢挣脱镣铐,逃往丛林当我到达墨西哥时,John, 你早就死挺!
”【这次她唱得意气风发,肆无忌惮,故意一个字一个字唱给背后的John听。
于是John泼了咖啡,砸了吉他】【花絮】片中砸掉那把吉他是昆庭从宾州博物馆借来的真古董,1860年的,价值4万美元。
John的扮演者Kurt Russell不知道,还以为是普通货色,当场秒杀吉他。
大麻狗的扮演者Jennifer知道,而且狂爱那把吉他,回家休息都带着,而且打算拍完片买下。
所以她在片中的懵逼样和发出的惨叫完全是真情实感。
事后Kurt郁闷得哭了,博物馆公开谴责了昆庭,昆庭又买了把八千美元的同款古董吉他,送给Jennifer作为安慰。
【无关的感想】在车上Jennifer挨了一肘子之后那表情的变化,是我这几年见过的最好的表演。
四十几秒钟的面部特写,我看见了反社会人格、受虐倾向、洒脱的逗逼、卧薪尝胆,甚至有一点诡异的性感。
她是《八恶人》中最亮的风景,奥斯卡女配我认为就该她得奖。
还有,最后她门牙都打掉了一排怎么f音发得那么溜?
昆庭你能不能敬业一点!
打女人 血腥 暴力 无趣味 还又臭又长
奥斯卡最佳剧本奖锁定!种族梗、狗咬狗、室内乱斗、喷番茄酱,昆汀恶趣味爆棚神作!塞缪尔·杰克逊又演飞了!善用重要道具,证明除了刘别谦,昆汀也能把一扇门玩出新花样,更不用还有咖啡壶、吉他、枪,有人说台词多就俗气,但这是昆汀,就是能拉来牛逼演员念这些傻逼台词,台词必须多!
路数跟昆汀以往的作品如出一辙,就是换了个新故事,但光是这样就很爽了。
水平介于无耻混蛋和姜戈之间,继续反思暴力起源问题,米国内战作为隐喻性的表述植入一场杀戮中。当然米国本来就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的国家,最后的绞刑和读信场景真是太邪恶太讽刺了,昆汀是制造情景的高手,只不过作为一个Trap设置,意义有所削弱,但仍不失为年度最佳。
恶意黑老南方,我呸
不太能欣赏
昆爷就是牛逼,这一出手就是牛逼到不行的,招招戳G点。早些年浸淫在港片里对这部创作影响也很大,武侠片里的客栈世界搬到了昆丁的西部世界里,沿袭上一部姜戈的世界观,一个驿站之内的剑拔弩张与刀光剑影,全是恶人好人难寻,招牌式的章回体陪着主题像武侠小说一样,场景切换与闪回玩得漂亮
2022.11.29 3:04 女演员在里面是真惨。。。
虽然前面铺垫了极久,很长时间都花在了人物对白的话痨上,但本身拆成章节体就让人舒服了许多,况且整个故事也足够的精彩,看完一点也不觉得冗长~
约翰时刻担心他人抢走猎物,马奎斯警惕地扫视面前的陌生人们,多嘴多舌的克里斯不时为紧张的气氛中加油添醋,黛西则似乎等待更大的风暴到来。
昆汀版《龙门客栈》,话唠的如此无趣
又唠叨又长,还没咱《龙门客栈》好看
恶心版的龙门客栈
精彩!封闭式空间群戏,人物个个鲜明。
比无耻混蛋差,与姜戈持平,在昆汀电影里面算不上好看,但与其他人拍的西部片、客栈片相比,又有点意思,昆汀玩心太重以至于不太考虑观众的想法,一意孤行固然是好,年纪大了突破也难,正应了一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3.5 在昆丁的强项上,剧本却差了口气,把戏玩儿不够妙,台词是好笑却也太啰嗦,政治问题被嚼来嚼去没了味道也拔高过了头。这次拿70毫米来说事,倒成了最大的彩头,画面细节质感真真是丰富至极,雪景和爆头交相辉映,让人大饱眼福。中场休息前还要让你硬一下,昆丁对同志真是太友好了。
明年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应该就是这部电影,融合了[落水狗][无耻混蛋][姜戈]甚至[杀死比尔]的所有优点,对于昆汀的粉丝来说,这里有你想要的一切元素!很少能有编剧像昆汀一样,把群像的人物写的个个都那么个性鲜活,章回体的结构和叙事同样完美结合,激爽到让人觉得三个小时实在太短!★★★★★
昆汀真是轰蛋之神😂可能老了变成了絮絮叨叨的老头子,前面铺垫太长了,没耐心可看不了,章回体让我有种看舞台剧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却不是最后互轰的血腥场面,而是在开始讨论真正的正义和边缘化正义的那段!这片子信息量太大了,南北战争,种族歧视,西部文化。无论怎样,都是个好故事
明妮和女黑侍就改死吗?视觉感官快感用没缘由杀人来换取?道格拉斯杀女奥克兰的时候看她求饶还打死?他去杀车夫还配纯民谣?对生命没有敬畏了,昆汀。对普通小人物的命失去敬畏,只有追求自己的感官快感了?最后还升华政治正能量?不如姜戈,无耻混蛋、不如之前所有的片子,甚至不如死亡证据。要敬畏。
章回体的西部侦探片,恋脚癖变成轰蛋癖,对白功力依旧醇厚,至于整体水平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