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本嚟期待已久嘅科幻片,结果喺烂番茄满天飞啊。
连莫斯科都有外星人了,地球真喺越嚟越危险了。
电影号称第一部有红墙嘅3D电影,确实以红墙为代表嘅莫斯科喺全片最大嘅亮点,莫国独有以“大”为特点嘅建筑同北方斯拉夫人风格令电影充满异国风情。
本嚟电影设定嘅电场外星人喺一个颇得意嘅嚼头,蛮吸引人,但无奈啲外星人设计得实在太核突,前半段还好,从法拉第笼被突破果段第一次见外星人真面目开始,所有恐怖感彻底粉碎!
黑色嘅猫科动物头上有一对又大又精灵嘅眼睛,点睇点似《驯龙记》入边果只非常趣致嘅飞龙“夜煞”,这个外星人生得也太可爱了吧!?
而且冇啲质感,简陋到爆,彻头彻尾喺动画,超级山寨,难怪有人吐槽“学生作业吗亲”。
外星人电影总是这样,一开始所向披靡,杀遍天下无敌手,最后兵败如山倒,上年隆重推荐嘅小成本电影《怪兽》就喺打破佐呢种宿命。
虽然,电影需要俾观众勇气、鼓励同信心,但老实讲,有逻辑咁惗下,《至暗之时》咁强大嘅外星人点可能打败,人类灭亡就灭亡呗,没什么唔可以接受啫。
本片豆瓣上5星率喺1.1%,可见烂成点。
最后补句,影片还有个亮点——俄罗斯MM维罗妮卡•维尔纳斯卡娅,只有16岁咋!!
超索,清纯中带点叛逆,巨爱!!
烂片,唔推荐,必须删除。
个人觉得挺好的嘛,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不要什么都拿来对比,这部片子的新意之处在团队精神!!
每次看恐怖片,傻B主人公们不是内战就是作战策略傻得不行,而这个团队却做得不错,不是一碰到灾难人类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信任和友情在这里就做得很好!!
这点我很喜欢。
虽然外星人有点不靠谱,但对于光的创意还是不错的,笑点也不少(不是贬义)看完起码心情是愉快的,没必要看恐怖片就一定要恶心或是揭露人性丑恶吧!!
PS:那只猫和马很搞笑,还有风的桥段
上幼儿园时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乘上火箭飞向太空翱翔宇宙。
上学时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周游全世界吃遍天下美食。
参加工作后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借出差之机周游全国游遍大江南北。
而今已娶妻生子的我基本上周六日只能带孩子在北京周边地区玩玩了。
俄罗斯导演贝克曼贝托夫也有一个梦想:就是用最少的资金拍摄一部最具震撼力的科幻电影。
有了这个想法再加之一个非常棒的剧本,于是就有了这部《至暗之时》,由他做制片人,请来曾执导过《战栗都市》的克里斯戈拉克当导演。
影片讲述的是几个美国游客在莫斯科旅游时遭遇外星物种入侵,奋力抵抗、挣扎求生并最终找到杀死外星人方法的故事。
演员启用了埃米尔赫斯基、奥莉薇瑟尔比、瑞切尔泰勒、麦克思明格拉等一批80后年轻演员出演。
观影后你会发现本片拍摄还是有些新意的:空旷的莫斯科红场和街道,一眼望去一片狼藉感觉很震撼。
巨大的火红色龙卷风是外星物种在挖掘抽走地球上的资源。
外星物种这一次拥有全透明保护罩,只有在电磁干扰下才会现形,武器就更厉害了,类似电磁波的触角杀人于无形。
没有了庞大的外星舰队和复杂丑陋的外星生物形象的确是个省钱的好办法。
地球人此次也并非全无准备,少数先知先觉的地球人已经发现了外星物种的弱点,并发明了电磁枪和电磁防护网准备与外星生物一决雌雄。
如果去除这些新颖而省钱的科幻元素外,你会发现此片就是一部现代科幻版的《求生之路》。
只不过把僵尸换成了透明外星人,地点选在了莫斯科,人类武器换成电磁枪。
地球成了外星人眼中的潘多拉星,只是人类刚刚找到有效打击外星人的方法,全面反攻只能期待续集了。
影片拍摄场面宏大,特效新颖,帅男靓女性格鲜明,惊悚悬疑元素俱在。
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地球人抗击外星生物入侵的科幻电影。
赫然想起,原來2011年底我看了最後的一部電影以後,還沒記錄下來。
話說,被冠以,“用最省的預算,拍最棒的特效”的導演。
Timur真的是當之無愧。
當年Night Watch系列的俄羅斯電影,拍出了讓我驚艷兩個字。
從此對俄羅斯電影改觀,不再是愛森斯坦的《波坦金戰艦》、《十月》,或者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母與子》、《父子迷情》等等講究蒙太奇、長鏡頭、壓抑情緒、悲愴情感的經典名作。
而是絢麗奪目,吸引眼球的魔幻帶點科幻的超現實電影。
從此也愛上了導演的這類電影。
真的很著迷。
看了《夜巡著/守夜人/決戰夜》不夠,馬上再一部《日巡者...》還是不夠,便買了原著小說的中文譯本收藏。
一直期待著導演趕緊把第三部曲,第四部曲拍出來。
一直等,等不到!
然後,消息傳來,導演被請到好萊塢拍片去了。
接著,《通緝令》就面世了,還是用我喜愛的Angelina Jolie飾演。
在一部迫不及待的希望看到二部曲的電影。
也是一直等,也等沒有!
一直到《至暗之時》,終於在海報上看到導演的名字。
雖然只是電影的監製,其風格也連接了導演的無窮創意。
雖然故事並沒有到一個很特別的階段,還是保留了酷炫的特效。
導演還不吝嗇的介紹了俄羅斯部分城市的美景。
但是最讓我興奮的消息是,2012導演終於有電影要上映了,也是改編自小說的,《吸血鬼獵人林肯》。
期待的時候,大家不妨望梅止渴,到電影院支持《至暗之時》。
在这个片子里,“恐怖”的概念完全被改变了,当角色们在黑暗中行进时,他们可以用电灯泡来侦测附近是否有外星人,反而是白天变得危险!
也许外星人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你看过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甚至是那个改编的不怎么样的阿汤哥版——在世界大战里,主角别说跟外星人对阵,连照面都谈不上。
唯一两次近距离接触,一次是老外在废墟外面挖坑,主角吓得动都不敢动在废墟里呆了一周,老外走了他才敢探头看看。
第二次就是老外中病毒死了之后主角跑过去看尸体。
整个故事都是讲主角在残垣断壁和难民中间随波逐流,依靠想见家人的信念活下去。
我认为它成为名著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年代,而是它代表了生活突然被打断以后的一种状态。
甚至它都没有给出解释(主角几乎都崩溃了,不知道干嘛,然后老外就挂了),因为那本来就是混乱的。
而每天都在重复同样事情的你,领略一下混乱,就很足够了-本片在设计和整体结构上都很传统,可能因为成本问题制作中有很多部分表达不明确,但我认为底线已经比很多“科幻片“都高了。
作为“异物侵略”的题材来说,基本设定已经能让大多数观众进入如果是我,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的状态。
剧情上,老外突然来了,它们要干嘛,我不知道,它们开始杀人了,操,我跑了,最后我跑掉了,我也知道了它们要干嘛。
全世界都进入状态了,am in 。
多完整角色上,贱人不懂集体的价值(偷朋友创意,推妞入老外怀抱)最后单独行动挂了。
金毛妞一直喜欢附和朋友的话,无主见,没有冒险精神,最后挂在缩卵上。
高富帅就是高富帅,一开始出场都是一个健康人形象,他跟俩妞说:屌丝负责出创意,他来完成剩下的事。
成绩好,有责任感,最后自然救人挂了。
屌丝男被高富帅形容成 “ 他是一个到处撞机会的人 ”,典型的宅男科幻必备主角,吊儿郎当,但富于开拓。
而且一脸屌丝像,竟然在第一场屠杀的时候还去抬酒保。
当然就是科幻故事里活下来的家伙了。
屌丝夫人属于典型科幻作家喜欢的女人:按步骤行动,听集体的话,不捣乱。
活下来了。
谢尔盖叔,有点神经质的科学家,既然使命完成了,必然慷慨赴义嘛,不是怕死的料。
小妹妹:“我很坚强” 。
OK,在科幻小说里,只要一个女人很坚强,她必然没事。
一堆俄罗斯杂兵——虽然严重质疑这片子国际精神的部分,但是,勇敢的男人,反正不怕死,就没有什么特别杀死他们的必要。
所以……比起好多完全不知道在搞什么的电影,这部并不问题。
主角竟然是個天天想挖Bit Cash的苦逼碼農…這幾位老美對大使館可真執著…或許那裏有歸屬感吧。
另外這導演編劇是跟我們的馬總有仇啊還是覺得周總活的太滋潤了?
滿滿一個半小時的吐槽點。
我覺得導演很可能是一邊對著自己吐槽一邊拍到結束的…不過若抛開這些該死的吐槽點,大體上還是做到了自圓其説。
這裡既沒有普通小市民在危急時刻突然變身鋼鉄俠,也沒有拯救世界的英雄,就算是到最后人類也不過才拆了對家一座塔罷了。
災難就是如此,用不着你請,也不會讓你做什麽準備運動,特別還是這種瞬間秒全球的超級災難。
萬一哪天我們也遇到科技超牛,對待人類有如我們對待蟲子一般的種族入侵,個人能採取的行動也不過如此:躲吧,跑吧,先活下來再説。
沒準現在蟲子總是藏身在黑暗處,冷不丁咬人一口,就是因爲這個已經上演過一次了…英雄和凡人其實本沒有什麽區別,關鍵看在某種情境下能夠激發出何種特質,哪怕結果是化爲灰燼。
説到底,有很多災難片就是在給人潛意識里植入一種面對巨大威脅時的堅持和勇氣。
這部電影明確了這個意圖,而且並不顯得矯揉造作,所以我實在是給不出打低分的理由。
總的來説,別當大片看,本來就不是。
外星人来的没逻辑故事发展的没逻辑没有任何有意义的道理,除了那位俄罗斯肌肉男的一番话……总之,真心烂片
前面的前面还可以当作小灾难动作故事片看看,主要是想看看盔甲下的地外物种是个啥样,当这一小小的兴趣都没了也就感觉被骗了,前面权当打发的时间又浪费了,彻底憋尿啊,盔甲下的是个什么东西!
果然2011年的毛子效果婴儿不如,最后10几分钟就可以看到谢幕了都没兴趣了,关闭退出。
[字数不够剧情来凑]
总体上其实拍得还能忍受,不过在很多逻辑细节上没有做好。
这次的外星人设定过强,导致的结果就是根本看不到赢的希望么~~于是导演只能给主角们开挂了~随便看看当消遣好了~~
改得真是不错,戏剧感很强的设计使得盖罗斯原著中撒的一地狗血看起来也没那么突兀了。
讲究的华丽的大型舞台剧,当然故事是狗血的。
画成的街道布景
舞台剧场景,古典化呈现,娓娓道出狗血的感情故事。
1. 开始的音乐和一组扫过华服的镜头让我有了BBC《傲慢与偏见》的期待,可看到那个作为重要背景出现的街道,我的失望也开始滋生了。难道葡萄牙连个像样的街道外景也寻不到?2.故事也真是老套,贵族的附庸风雅,家族恩怨,儿女情仇。太乏味了,谁要做葡萄牙的贵族啊!
葡萄牙版“红楼梦”,格调甚高,导演用戏剧与光影杂糅的方式呈现,外景油画板,内景构图考究,演员站位严谨,充满夸张感,一切向舞台剧靠拢,画面,打光也带有强烈的作者风格,无不展示上流社会的虚伪性,表面高尚,内里堕落,肮脏至极。
愿有情人终成姐弟
我错了,没看懂,这片子逼格太高。
“再说,这里并没有死人嘛”
反正就在那个时代里欧洲贵族爱玩的乱伦呗
一个家庭的历史,最后成了一个人的浪荡史。除了一堆人的无所事事之外,我们无法见到任何与那个时代,与葡萄牙相关的事。不过故事的结尾倒是挺让人震撼。影片的布景也是一大特色,既然无法回复到当时的场景,干脆以画来展现,整个电影的外景就如舞台一样。这样也好,至少能节约一大笔投资。
刻意设置成油画的静态外景营造舞台剧风格,旁白切入一个家族上百年的历史,旁枝逸出铺就十八世纪葡萄牙上流社会浮世绘;内景光影打磨得无比精致,重重明暗如心事曲折;人物站位如教科书般严谨考究,单人/双人/多人在画面的构成方式布局精心。
不否认影片是有独特美感的。可惜限制住格局的不是场景,而是取舍间仅为了一个狗血情景剧。
太冗长了,不太喜欢偏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很出戏,感觉需要读过原著才能感受到那种史诗感吧
不错。不知为什么评分低,我觉得不错。
抬头弄手头的东西,平板就大咧咧的摆在桌子上…忽然漂亮小姐姐走过去,扭头又低头,瞄到正好演到乱伦床戏…嗯,有没有被看到呢?戏里戏外都可勉强说一句造化弄人吧……
130分钟远不能还原出鸿篇巨制的原著的十分之一,但制作确实精良:光影的运用以及精致的服饰布景和构图让每一帧都像油画般耐看,更不用说外景本身就是一幅幅美妙的画作
没想到葡语还没忘干净
最精彩的是开头
戏剧感很重,导演设置了很多诗意且轮廓的背景,而且能把这么厚一本书剥离到135分钟也算见功底。剧情则如所有十八、十九世纪的贵族一般陈腐且无聊,也不知道公爵与公爵夫人整天除了“偷情”还在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