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

如梦,Like a Dream

主演:袁泉,吴彦祖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如梦》剧照

如梦 剧照 NO.1如梦 剧照 NO.2如梦 剧照 NO.3如梦 剧照 NO.4如梦 剧照 NO.5如梦 剧照 NO.6如梦 剧照 NO.13如梦 剧照 NO.14如梦 剧照 NO.15如梦 剧照 NO.16如梦 剧照 NO.17如梦 剧照 NO.18如梦 剧照 NO.19如梦 剧照 NO.20

《如梦》剧情介绍

如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迈克(吴彦祖 饰)是纽约一家安全软件公司的职员,他的猫死了,这令他非常不安,他来到神父面前祷告,但是依旧无法安睡。在梦中,迈克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人艾玲(袁泉 饰),她失魂落魄,因为男朋友此前跳楼自杀,迈克试图劝慰她,却屡屡受挫。因为这个离奇的梦,迈克的脑海中反复萦绕艾玲。他决定去上海寻找她。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冲洗店得到了她的照片。按照这个线索,他来到了杭州,却因为邂逅了艾玲的双胞胎妹妹。原来,她们是孤儿,被分别寄养。迈克漠然回到了纽约,内心却充满了纠结,他从此陷入了一种茶饭不思的窘境,以至于公司伙伴也开始觉得心寒。他再次来到了上海,重新见到了那个艾玲的妹妹,然而当双方吐露心事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也发生了复杂的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爱到杀死你伦敦塔闹鬼设得兰谜案第六季重案组女警第一季被捡到的男人狼王蓝天之火西游记女儿国商业婚姻—喜欢上了就离婚—哲仁王后黄金蜘蛛城末日情缘未来商店幸运女神草稿恋爱生物钟开心合伙人一个人的冬天合十全力兔子第二季致命行动百姓秀才官心动全为你黑衣天使痞子遇到爱麻辣母女追梦超时空大玩家狄仁杰之夺命天眼

《如梦》长篇影评

 1 ) 上海旅游宣传片

我怀疑自己在看的究竟是否罗卓瑶的作品,然后进一步怀疑当年入围金马奖9项提名是否台湾“教母”在幕后操作?

昔日作品中最尖锐的政治隐喻和身份认同主题依然存在,不过被挤压至一种可有可无的位置,至于女性主义和敏锐触觉则踪影全无,所有这些罗卓瑶作品中最标志性的元素统统让位于爱情浪漫情节。

而剧本的构造仍然无法让人满意,感觉像电影学院刚毕业的学生手笔,充满了稚嫩的幻想和虚渺的焦点。

一人分饰两角的袁泉算是唯一看点,不过某些场景的演绎感觉稍微过火,近似舞台剧的表演。

梦中的上海场景难得呈现出一派科幻的未来感,尽管这种新鲜感是稍纵即逝的。

 2 ) 呃,果然如梦。。

我真的不好意思打1星,更不好意思说这是一部大烂片,毕竟免费看的特映,还近距离见到了活的吴彦祖(还是帅得一塌糊涂啊),主持人太有喜感了,居然说大家都很感动,彦祖gg也无比单纯的问大家有没有哭,拜托,当吴大帅哥带着忧郁无辜的眼神深情地说:“我妈死了,我的猫也死了”的时候,我跟旁边的豆友已经笑场n+1次了。。

关于电影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也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说什么,就见袁泉和吴彦祖两个人在用演话剧情景剧音乐剧还有舞台剧的夸张表情和肢体疯疯癫癫哭哭闹闹,大部分时间无场景无配乐无情节,剩下的就是帅哥面部大特写,超长时间定格,还有唯美飘逸的MV。

一开始我以为袁泉是一只鬼,半个小时以后我以为吴彦祖精神分裂,一个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人格分裂,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还要等夏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之后我想,这烂片子怎么还没完啊?

加一颗星给片名,起得很贴切,果然如噩梦一般。。

好吧好吧,我不评论电影,我就是去看帅哥的。。

 3 ) 啼笑皆非

看完这片子,我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怎么说呢,最近看了挺多烂片的,杜拉拉或者暮光,我都没下毒手给一星,怎么也给导演演员编剧个辛苦分吧?

但是《如梦》就真的只值一星。

因为导演编剧,包括演员,我都觉得实在差点事儿。

《如梦》是贴着文艺标签的电影,的确可以看出它在画质,光线上追求文艺电影比较唯美梦幻的效果,但是文艺电影的基础应该是“文艺”啊,就是至少有点文化,有点内涵,有点沉淀的东西。

《如梦》斧凿的痕迹太重了,让人感觉这片子真的只是浮于表面,甚至表面做的都不好。

剧本不知所云,可以理解,文艺电影么,但是它不知所云到让人根本不乐意看完之后好好思索一下,反而是感觉有点SB。。。

还有袁泉童鞋,演技有点差,村姑演的装傻充愣,没见过世面也不至于是小丑吧,另一位文艺女又有点太安妮宝贝了,白棉布裙,体弱,瘦,脸色苍白,忧郁——已经赶不上与时俱进的女文青范儿了,现在女文青都流行说脏话。

表演不自然到仿佛一下回归70年代。

袁泉近来在话剧舞台上很活跃,话剧表演跟电影表演差的比较多,就像戏剧系和表演系其实是有不同一样。

戏剧必须夸张,因为舞台和观众席有一定距离,演员需要靠稍微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调来让观众知晓人物的情绪,可是电影不同,每个镜头都是经过设计的,它带领观众去看,去思索,而不是吸引观众去看去思索,电影镜头可以有面部特写,有慢动作,有蒙太奇,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更自然,更贴近生活——而袁小姐明显没有搞清楚这一点。

离文艺电影差的挺远,感觉李少红对文艺的把握好一些,《如梦》太刻意太做作了。

 4 ) 不知所云

我只能说我恨我那该死的右手,就这么轻轻一点,浪费了我半个小时的时间,抱歉,虽然电影不止这么长,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袁泉的表演有够夸张,感觉像是在看舞台剧!

还有那不知所云的情节,看来人家是太文艺了,我们都太庸俗,我们哪有时间做那么长时间的梦!

 5 ) 寻梦?梦在醒时圆。

首先要说的是,这部片子我很喜欢。

可能很多人都看出来了,它是现代版的《牡丹亭》和华语版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也就是《两生花》)。

不少人说它伪文艺,这不要紧,在这个被商业片鲸吞了的华语电影市场,还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做这样的片子,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而且,它的反响还不错,不是么。

它成功地掌控了我的情绪,但总让我觉得还有一些不完美。

一、梦可依,难成眠,怎奈醒时更远。

Max在梦里遇到艾玲,似乎相处得不错,逐渐相爱,但醒来却感到压力和排斥感,他怀疑梦境,他想要逃避,却又不可避免地被其诱惑。

柳梦梅在梦里遇见杜丽娘,同样相爱了,而他醒时依然坚信,这世上真有一个杜丽娘,且必在某处等着他,他要在现实世界寻着她,与她携手人生长路。

我为你而来,你为我存在。

Max终因噩梦难缠,远赴上海,在那里,他看到了那个一袭白衣,眼神凄楚迷离的女子,那是,他梦里的丽娘。

而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停留,这一趟,终是要错过的。

到这里,剧情稍稍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牡丹亭》般的冲破现实距离的东方浪漫主义的爱情传说中,可就在此时,西方人文主义细胞又在导演体内复活了。

二、双生:而你是你,而我不是自己。

Max在此来到大陆,却因机缘巧合到了杭州,遇到了那个和梦中人有着同样面孔的女孩依依,而她不是她,她活泼,热血,和梦中人一点都不相似。

依依答应帮他找艾玲,也是帮自己找到失散的双胞胎姐妹。

可以肯定的是,双生题材是纯西方的东西。

我不是说这电影里就不能东西结合了,我想说的是导演既没有把握这两者的精髓,也没有决定到底哪个为主哪个为副,让整部影片缺乏一种协调感。

大多数的双生题材,都有一个重点:作为双生的两者,必须共有某样事物,比如共有一个身份(休.杰克曼《致命魔术》)、共有一个生命体(《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话说《如梦》中有太多情节抄袭此片)。

近年来,许多东方艺术家也尝试了不少这样的题材:共有一段爱情(岩井俊二《情书》)、共有一个身份(山本文绪《蓝,另一种蓝》)、共有一个名字(矢泽爱《NANA》)。

以上这些都无一例外地抓住了双生题材的精髓,两者是独立而统一的,两者因相互依存而完整,而作为不同的个体,却是要完整一段故事或是发现生命的不同可能性(此前的东方艺术家更习惯用轮回来达到这一目的)。

而本片的导演却违背了这一宗旨,不但没有突出他们共有的事物,还活生生地把她们撕开了,摆在两个有着极端冲突的对立面上,更是残酷地让男主角择其一,让这对双生花拼个你死我活。

双生这个元素的渊源,我觉得应该是西方强调个体独立性和多样性的结果。

也可能是强调独立意识后人们为填补内心的孤独感而产生的美好想象:这世上还有这样一个我……如果这个元素运用得好,同样可以成为文艺片中的经典,只可惜导演在东西方主色调之间一直在徘徊,此时,她的东方主义情怀又发酵了。

三、影子或者替身原来你爱我,不过是因为我像她,只要她一回来,我的一切就都结束了。

这样的桥段曾是多少东方式经典爱情悲剧的主题啊。

改编自歌剧《图兰朵》的魏明伦的《中国公主杜兰朵》就有一个任何西方导演都想不出的东方式结局:公主杜兰朵后悔莫及,披上被她害死的女奴柳儿的外衣,放下身段,成为柳儿那样的平凡女子,去寻她的爱郎。

没有一个西方导演会这么做,因为他们强调个体意识:我就是我,我为什么要像别人呢。

而《如梦》中依依这个角色也确实有着这样的背景和骨架。

一个乡下女孩,仅管有着和Max梦中的艾玲一样的面孔,却没有她那样的城市气息,她那样的时尚感,冰冷的气质。

依依,土里土气,热情,活泼,单纯却因善良和质朴而显得可爱。

比起艾玲神经质的冷漠,我当然更爱依依,爱她,是个有血有肉,脚踏实地的人。

当她换上精致的衣服,干净的妆容敲开Max房门的时候,Max问她:“不是很累吗?你的头发。

不是说,不吃饭吗?

”她忍住了,她并不是想要扮成别人的样子去偷来一点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她只是不想让Max白来一趟,失望而归。

她宁愿暂时不要做自己,放下自尊和自我,也要成全他的幸福,哪怕只是一个没有逻辑的梦。

可是这太可怕,这亦是她的噩梦,她离他越近得到越多就感觉越失落,他抱着的是她,想这的却是另一个人。

当Max吻过她以后,她不得不让自己清醒,她失魂落魄地走了出去。

第二天还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出现在Max面前,继续帮他寻找艾玲。

而Max对她的态度的急转直下,越发让她觉得自己可悲。

她给他留了一张纸条,劝他回去。

当Max在纽约迷失自我的时候,她却清醒地做着傻事,她在上海工作,要继续Max未完成的梦。

直到Max再次来到上海。

其实当Max在午夜的广场再次把她错当成艾玲的时候,她完全可以将错就错地演下去,此时她已经可以演得没有破绽。

而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期待他喊出的是她的名字——依依。

她留MP3的那一段,像是一把利刃,刺穿每一个当过影子的人的心。

她想赌一把,只要他也梦到过她,哪怕只有一秒,她就有信心 把这个信梦的傻瓜唤醒。

可是没有,她还是输了。

她退出了,让他继续那个可悲的梦,去寻那个真正的梦中人。

其实她可以自私一点的,任性一次的。

故事讲到这里,我几乎把全部的爱和同情心都给了依依,而狠心的导演却又把天平硬生生地倒向了艾玲。

Max根据依依给的地址找到了医院里昏迷的艾玲,还有她那本记录他们共同的梦的日记。

他把她从梦镜中救出,团聚了,最后艾玲还是不可避免地死于脑部退化。

这样一来,艾玲就成了绝对女主角,那依依算什么,既然大篇幅都是以依依的视角切入,前面大半的浓墨重彩都是放在依依身上,现在又突然这么来一下,你让观众之前对依依付出的感情情何以堪啊。

当然你可以说,Max不是说过吗“再精确地机器也计算不出,他到底爱她们两个中的谁更多一点。

”他爱依依吗?笑话,你不觉得这句话很牵强很违和吗?

四、它值得更好的结局我看到一大半的时候,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而且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更能让人接受。

1.艾玲和依依是同一个人先前Max梦中的艾玲,其实是后来得了脑部退化将不久于人世的依依,穿越到从前Max的梦中的结果。

也就是说,那个上海女孩艾玲,其实就是依依的后来,她为了帮助Max寻找梦中人,留在上海工作,逐渐成为了一个如Max梦中人般的时尚白领,而她因经历了与Max的感情,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梦中男友自杀的情节可以改动一下以前后呼应。

接着,就可以安排依依留给他“大学医院313”的地址其实是她自己的病房。

然后可以有一个人告诉Max全部事实,Max才发现一直错过的忽视的就是一直要寻找的。

2.艾玲和依依是两个人艾玲就是个配角,也确实经历过男友离世,但并没有那些与Max相同的梦,不接受Max,态度恶劣或者接受Max只为骗他钱,当他一穷二白后离开他。

而依依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在他无法接受梦与现实的落差时帮助他重现站起来。

最后,Max解开了童年的心结,认清了梦境与现实,选择走出梦境,真实地生活。

以上两种结局的好处就在于,主调明确,也不用把对女主角的喜爱割裂,依依的存在显得举足轻重,增强协调感。

所以我说,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在于:导演一直在东西方精神哪一个做主旋律的问题上犹豫,在两个女主角之间徘徊,亦在“梦与现实”和“梦是什么”哪一个做主题之间踌躇。

电影的确很精彩,但是却显得老练而不够成熟。

 6 ) 如梦

是你无意间闯进了我的梦还是我对你的朝思暮想若我有一场美丽的梦不如就这样安静地梦一场时间也愿为我停下雨中的一曲探戈是我最终的夙愿我终日祈求的那一天实现在梦里逝去,却未曾失去这是一个完结却是我全部的生命当我醒着,却恍然如梦当我梦着,才是真正的活

 7 ) 祈愿岁月静好的猫

人之为人的福分何其浅!

学者颜元叔便曾明言,“乱世不如狗,治世不如猫。

”华裔白领麦克一觉醒来,惊愕地发现连猫也突然死去。

世虽治世,但在猫尚且不忍存活的治世里,人何以堪?

电影《如梦》借着务虚的片名,为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底线作着务实的探底。

麦克是孤儿,陪伴他的猫,是母亲生前唯一的遗下的活物。

在纽约一家安全软件公司工作的他,每天的工作是设计出能有效过滤、隔绝甚至杀除病毒的软件。

这一工作的设定无疑是带有隐喻性的,身处繁华都市诱惑丛生的麦克,其现实生活从不以缓释压力或寂寞的名义投向人群,相反是以保持孤独的姿态,刻意地提防着生活中的“病毒”,包括爱情。

究其心理,他在影片的片尾足足述说了十分钟:晚上母子俩跑到无人的街道玩捉迷藏,目睹父亲射向母亲的32发子弹,自己躲在衣橱里哭。

被死亡撕裂了童年,直至成年也未能平安愈合,反用留下的伤疤织结了一个“衣橱”,当命运与人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时,从不去寻找的麦克直接习惯性的躲进去。

当自己和朋友的合伙公司被并购,只要他同意瞬间可成百万富翁时他拖延否决:“其实我只想要有一个角落,只想吃匹萨,平静愉快。

”抵抗自然没用,他的合伙朋友不是只想吃匹萨的人,麦克瞬间失去了工作、朋友和处所。

他现在的家是“有三瓶安眠药的家”,悉心照料的猫正死于此。

他不断的做梦,碰见了徘徊在午夜上海某广场的艾玲,影片中她的男朋友向雨滴一样坠楼。

在梦里麦克模拟艾玲的男朋友,追寻着自杀的原因,这一过程巧妙的带出了常见于现代人恋情中的“性与爱”、“沟通与信任”等问题。

这也意味着躲在“衣橱”里的麦克,开始有了追寻并尝试走出“衣橱”了。

期间,他发现艾玲的男朋友和自己很像:永远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怕承诺太累不给人任何承诺;去看很烂的电影,因为这样可以提醒我们,这个世界有多烂多无聊……他恋上了艾玲,并承诺在下雨天邀她跳舞。

作家苏童说,“世界上所有的胆小鬼都一样,只敢发泄自己的恨,不敢公布自己的爱,他们敢于发泄自己的恨,只因为要掩藏自己爱。

”好不容易走出“衣橱”的麦克,发现自己重新躲进了自己的“梦”里。

“我也想想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什么梦也不做。

”不想做梦、不做胆小鬼的麦克说,这个世界我们没有喜欢不喜欢它的权利,只能去寻找。

他去上海找梦中的艾玲。

但他找到了长得极像艾玲的依依。

依依也是孤儿,和麦克不同的是,她从小便想勇敢的走出孤独,走向欢舞繁华。

听了麦克的故事,她开始的反映无非是,“现实怎比梦中美丽?

”麦克的执着打动了她,她觉得麦克是自己梦寻已久的“繁华”。

这里,一个错位出现了:麦克觉得自己走出梦境寻找真实;一向真实的依依觉得麦克所追寻的真实只是梦,她自己才是真实的。

艾玲和依依是双胞胎姐妹,自小被分开寄养。

她们患有遗传性病,脑细胞会在几周内死尽。

麦克见到梦中的艾玲时,她已病入膏肓。

而真实的依依,心中的麦克却有如梦那般远。

让人频生“白天不懂夜的黑”之感。

参加艾玲的葬礼后,麦克一人去看山看水,有人告诉他一句古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顿悟:我们每个人都会被逝去,每一个人都在不断的失去生命中的一部分,余下的部分不停的在寻找那失去的。

导演罗卓瑶迟迟不肯给影片一个结果。

在结尾,终究给了麦克和依依一次共舞的机会:在时钟也开始腐蚀、处处充满裂痕不断坍塌的世界里,麦克担负起依依的整个重量,如梦如幻。

两个生来被遗弃的人,像极了一对祈愿岁月静好的猫。

 8 ) 如梦初醒

现在是两点,很晚,犹如剧情里两个主人公相见的时间。

天亮之前,我想把影评写完。

我从来都不觉得国产的文艺片好看,也一直觉得这样的片子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用的。

今天回了老家,回来之间在电脑里下了很多电影。

看了一个很糟的国产烂片之后看了如梦。

让我惊讶不已。

一直觉得阿祖不会接这样的戏,但是他做到了,而且演的那么好。

至于原泉她本来就是实力派,这样的表现不在话下。

而阿祖,他真的不再是那个只能演坏坏帅帅的香港明星了。

他已经迈出了最好的一步。

以下是我对剧本原创人员的致敬。

犹如自己,如梦初醒。

 9 ) 如梦:似梦非梦

当初是指着Daniel看得首映,结果电影出来的效果却让我和闺蜜大呼超值。

真得如导演所说,我们也随着主演进入了一场瑰丽的梦,即使电影散场,也未从梦中醒来。

人,似真得随着她也开始造起了梦。

其实,早该料到的,导演的名号虽不甚响亮,却有着自己独特魅惑的风格,就算真得拍起了爱情片,也改不了自己一贯的调调。

记得九十年代港片盛行的时候,屏幕上充斥的都是枪战,豪赌,以及无厘头,父母那时候对港片的偏爱,让我也跟着看了许多,那时候觉得热血沸腾,逗乐不已的东西,现在早已忘得七七八八。

倒是当时觉得难以下咽的,如今却爱得不行。

而这些影片的操刀手,在那时却显得有些另类。

徐克,王家卫,邱礼涛,陈果……以及罗卓瑶。

喜欢徐克把武侠拍得诗意暧昧,喜欢王家卫絮絮叨叨地讲叙一个不叫故事的故事,喜欢邱礼涛赤裸裸地展示着血腥和邪恶,喜欢陈果总是冷酷地描述着真实的香港。

可如今,徐克的刀锋不再锋利,王家卫想把自己的电影列车一直从美国公路开向中心,邱礼涛只是浸淫在数不清的港产烂片中,陈果销声匿迹地拍着地下电影,蓦然回首,却发现罗卓瑶,这个当时以大逆不道的情色片起家的女导演,看似转型拍起了爱情片,可骨子里的那份东西却没有改变。

说起来,这也得感谢她的丈夫,一个一直为她奠定美丽故事的人,其实,从那时开始,她的电影就有着无比动人的情节。

男人拍戏会把感性拍成性感,而女人拍戏则把性感拍成了感性。

这部电影,颇让我找到了某些欧洲文艺片的味道,却又煺不去导演自身的印迹。

电影的源头由一只猫的死亡开始,然后我们知道了有一个和自己的猫相依为命的男人,有一个需要不停看心理医生的男人,有一个固守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公司(如果那能称为公司的话)的男人,他的孤僻和木讷有目共睹,于是,在大家想知道他的故事的时候,他却闯入了另一个女孩的故事,在梦中。

有人曾作过比现实还真实的梦吗?

我有过,而且真像电影中那样,是连续的,好比一个故事。

可有人会对梦中的人念念不忘吗,我或许在某时会想起,但决计不会去寻找梦中人,并把未完成的梦在现实中继续下去。

这可能就是电影和现实的区别,这更可能是人和人的区别。

于是,当电影中的他错拿了她的照片,梦境消失,现实中的造梦却开始。

这是怎样一个固执奇怪的男人,就算人都有一个梦中情人,但想在现实中找寻的却太少太少,又或者他的故事让他傻傻地相信这个女孩是存在的,因为她和他一样只能在梦中释放。

再然后,他碰见一个长相一摸一样,但性格却南辕北辙的女孩,只是当她收其癫狂,扮起她来,连我都相信这就是那个她。

谁又能否认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甚至几个不一样的自己呢,扮起来像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有着那一面。

这两个本不会有交集的人,慢慢萌芽的爱情隐埋在两个人的退缩中,然后男人回去了,生活开始混乱,连梦中的女孩都再不出现,直到他下定决心选择另一个她,重回中国,却发现另一个真的她也不见了。

失落不是没有的,于是,当另一个她再次出现的时候,他说出了自己的故事,想和她重新开始。

只是,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多少带着点遗憾和推卸,因为在他心里,梦里的她还是如此重要。

真实的女孩走了,因为她其实有着一颗无比灵透的心,所以,即使心痛,最后还是给他带来了梦中的她。

这个她,此时却濒临死亡,于是两人合跳了一场舞,一场动人到无法用言语描诉得舞。

这是梦抑或显示,已无法分清,但谁又在乎呢,这场最后的舞带给了男人救赎,他明白了很多,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往,放下的总该放下, 固守的角落更应该打破。

于是后来看见他满身清爽地坐在taxi上,面容疲惫却泰然。

我以为电影已经完结,可导演似是想要给他的爱情一个圆满,让他造起了另一个梦,梦的是另一个真实的她。

而这个梦不是逃避和心碎带来,只是想念。

其实不是太喜欢这个结尾,Max坐在车上,徐徐睡去,对我而言就是一个最好的结尾。

就让一切都结束,不好吗,不论是睡梦中的梦,还是现实的梦,总该消散。

过去的,就过去吧,现在才最为重要。

有的时候梦境比真实还真实,现实比虚幻还虚幻,何必分得如此清。

人生,从睁眼开始,闭眼结束,不也是一个长长的梦,经历过,拥有过,就好,不必刻意要求,刻意挽留,梦里的不一定是假的,现实里不一定是真的。

梦中的就一定留不住吗,不,起码还有感觉留在心里:实在的就一定握得住吗,不,曾经再美好的也一样消失。

人生,似梦非梦,曾经触碰即是存在,曾经心动即是真情,曾经拥有即是永恒。

 10 ) 很轻很轻的电影,很重很重的梦

意外中拿到吴彦祖对话女大学生的电影票(感谢好心的洲洲转让~),从实习单位转了两趟车才迟迟赶到,还是错过了电影的开场。

于是坐在了剧场最后排的阶梯上,一边咬着我的煎饼,一边被身旁明显来看彦祖同学的MM的鄙视着。

看到的时候彦祖同学与袁泉同学在照相馆擦肩而过,但是他上了出租车之后才发现自己拿的是袁泉同学超美超文艺的照片。

场景一下子跳到了飞机上,彦祖同学激动了,要下飞机,惹得很大的动静,但是飞机已经开始滑行了,更加激动的空姐当然不会让他下飞机。

跟着彦祖同学起身的还有身后身旁的好些乘客。

难道是大家都预感要出什么事了么?

我想不通的只是为什么Max同学在出租车上不下车,而非要跑到飞机上了闹着要下机呢?

故事大体是说宅男Max同学做梦梦到了一美女袁泉同学,清丽脱俗,好不惊艳。

于是乎他又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了她,但不巧每次都擦肩而过。

最终见到的是大大咧咧颇具有乡村范的另一名袁泉同学,于是就邀请活泼可爱的袁泉同学帮他一起寻找神秘文静的另一名袁泉同学。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应该猜得到了。

就故事来说,导演很有野心。

综合悬疑,梦幻,纯情,抑郁,俄狄浦斯,弗洛伊德,神秘身世,帅哥靓女,跨国爱恋,名胜展示……所有他们可以糅合在一起的情节都放在一起了。

但是很多时候,愈是想说得多便愈是适得其反。

一部电影很有限,导演们又很不容易,什么都不想割舍,于是会让电影吸纳太多太多的东西。

无意中瞟到唯美的宣传海报,生生地印着“宅男春梦,玉女。。。

”什么什么的字样,让我煎饼都没吞下去。

太港式了这,就如同好几年前看到的香港翻译的片名《黑色追缉令》、《终极追缉令》、《火线追缉令》、《桃色追缉令》、《第六感追缉令》,谁想得到这些电影居然是《低俗小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七宗罪》、《叛逆性骚扰》与《本能》。

导演是夫妻搭档,之前的电影都没看过。

号称亚洲最具争议的女导演罗卓瑶,看上去瘦瘦小小,弱不禁风。

现场互动的时候有人问为什么想要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

她淡淡然的,说拍了很多英文的片子,想要回归一下中文的吧。

我向来偏好女导演,找来她以前片子的简介看了看,满满的都是妖气纵横的样子。

这部《如梦》反而更多是纯纯的,美美的。

适合那些相信梦到的事情就要去做,这个世界上一定还存在另一个我的孩子们去YY一下。

我感慨地想,如果这部电影是五年以前拍的,我应该会更加喜欢一些吧。

梦境的处理很难,电影本身就是一个梦。

目前为止我最喜欢的是老塔电影里利用水与镜的处理。

当彦祖同学抱着死都不愿意睁开眼睛的袁泉同学在东方明珠的高层大厅里徘徊时,我们看到指到十二点的时钟出现裂痕,地板也如同地震般开始破裂。

蛮具有梦感的,只是不知道谁做的技术,多看了几秒就假了。

两人跑到空地上(估计应该也是个旅游景点吧,可惜我对上海不熟),开始梦中的舞蹈。

彦祖同学把袁泉同学立正放好,袁泉同学就开始倒,优雅地倒到彦祖同学身上,彦祖同学就帅气有力地接住,再次把她立正放好。

袁泉同学半眯着眼,可是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紧绷的,不然怎么可能倒出这样柔美的姿势呢?

彦祖同学完美的侧脸顺着袁泉同学完美的腰胸而上,两人深情地互视,然后就黑屏了……想必导演在设计这场戏的时候也是费了不少功夫。

如果这部电影是冲着欧美的甚至香港去的,那这段舞蹈戏就应该是床戏了。

知道内地的审核不好过,于是要改,要删,要唯美。

可是我看到的都是赤裸裸的情欲。

本来就是,大宅男好不容易在梦里头又见到了找了恐怕一年的情人,有什么理由只跟她在午夜的广场上跳一段莫名其妙的舞呢。

而且我最恨无端的逐格。

音乐那么缓,本来两个人的动作就已经放慢了,忽然来个十几帧的加速,节奏全然都不对了。

就好像我在电视台的实习,看着人家编导剪片子,为了节约时间于是把速度给调快,整个感觉就怪怪的,人还美名其曰,我这是特技,你不懂……就两个演员来说,都是感觉蛮好的人。

可是袁泉演得有点过,不论是那个清丽脱俗的梦中情人,还是活泼可爱的弄堂大妞,因为两者的性格差距太大,她也不得不把表演夸张化,摆脱不了的话剧的影子。

其实要拉开差距的不一定是性格,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双面维罗妮卡》说明一切了。

但是看着她睁大着凹陷的双眼和深陷进去的双颊,我也会觉得太瘦了貌似不是件好事。

吴彦祖已经不是十二年前的《美少年之恋》里面的他,微微有些皱纹,但是演得还是蛮真实的。

自我感觉这个角色对于他难度不是很大。

背景与其有相似性,对中文要求也不高,还可以跑跑纽约和黑妞419,回到上海又做做春梦。

我更喜欢他背着书包顶着鸡窝蓬头垢面到处跑的样子。

海报上做的太像哈利波特了。

在回忆小时候童年痛苦的回忆时,导演给了他很足很足的空间,整个特写给的都是他,让他一个人又哭又笑地飙戏。

但是这个,其实更多的是留给看吴彦祖的女fans们去看的。

单纯从电影叙述上来说,太拖沓,而且不真实。

电影放完了我的煎饼还没有吃完。

散场之后热情的fans们还围着彦祖同学的车久久不肯散去。

我还得赶紧赶回学校,连送给我票的洲洲同学都没能见上一面。

之后又恍惚。

今天在回忆这部电影的时候居然感觉这么这么轻,轻到我连结局都不记得了。

《如梦》短评

竟然能如此无聊,真是难得。

10分钟前
  • CobraCB
  • 较差

男女主角不用说,十分帅的哥,十分美的女。故事也还好。但我十分不看好这个编剧和导演,电影不流畅别扭。可惜我的袁泉和吴彦祖了。不过,有3场吻戏喽。

11分钟前
  • 蜜蜂
  • 还行

如果刻薄点,真的想打一星....

12分钟前
  • 泥泥
  • 较差

袁泉真做作

14分钟前
  • 较差

我真的不喜欢这种做作的电影!

16分钟前
  • 龙哥儿
  • 还行

吴彦祖演得二愣子,袁泉演得夸张,失望PS.吴彦祖的英文真好!!!!PPS.吴彦祖真狗血,杭州都不认识

17分钟前
  • 渭川
  • 较差

太文艺的电影!袁泉真的很棒!

22分钟前
  • LizLee
  • 还行

我們都會被失去的,帶走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在尋找這失去了的生命。

25分钟前
  • Cristal
  • 推荐

从头到尾,每个镜头里都是蓝色...袁泉演技真心不敢恭维,如此意识流的叙事更不敢恭维...这应该是个加长版的MV

30分钟前
  • 然而
  • 较差

源泉的角色像个疯子

34分钟前
  • Mioko
  • 还行

我恍然如梦了!如果没有袁泉,我真想说这是部文艺烂片.不过叫超脱世俗的袁泉去演市井村姑,还真怪异.

36分钟前
  • lemon.
  • 推荐

我们都会被失去的,带走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寻找这失去了的生命。

38分钟前
  • UniqueCode
  • 推荐

养眼片。

40分钟前
  • 在废土扫垃圾
  • 较差

演的有点过了…

41分钟前
  • 记忆错觉
  • 还行

其实觉得台词不是很好的

44分钟前
  • 拜访者
  • 还行

这是文艺疯科幻片好吗?袁泉睁大眼睛好惊悚好丑,吴彦祖跳舞好雷,头发乱糟糟的宅男造型很可爱乃~梦里寻她千百回,竟然能凭着一个梦找到真有那么一个人,还双胞胎姐妹?扯,实在是扯。

48分钟前
  • 剁主
  • 很差

。。。。。。。。。

50分钟前
  • BIOTD
  • 较差

相比The Goddess of 1967,我怀疑《如梦》是另一个导演拍的。

54分钟前
  • 大社社
  • 很差

烂片,打3星上的人都是吃什么长大的!!!!

59分钟前
  • 身娇肉贵一朵
  • 很差

能不拍的那么像恐怖片嘛~另外,情节中这种极端的爱,我喜欢!

60分钟前
  • 树说DearSophi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