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的受害者 整部片子到最后才揭示 原来她是真正的施害者总之 这是一部不适合男人看的片子一开始你以为男人真是个可怕的东西 所有的一切报复 皆是来自他的施害可是最后才渐渐明白 原来真的如同"兰"和"惠"所说——"其实呢 这个世界 根本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 和 假装王子的王八蛋同样 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 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也许这样的理论太过极端 不过无论如何 宁可信其有因此总觉得 对于那些相信爱情童话的人来说还是不要因为这部片子打破他们美好梦境的说 P.S. 最后还是想说一说演员和导演这部片子里面 Daniel Wu其实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花瓶一般的角色这样的女性电影 他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衬托两位女角至于阿娇 对于她的演技从来就不要有什么指望的 无功无过 平平常常倒是这一次叫她演一个略微有些反面的角色 还多多少少觉得有些突破陶红么 在这部片子里也没有什么很多空间展示演技倒是不多的几个镜头 让她好好show了一把身材不过我就更加感叹了 哎 脸盘大真是吃亏唉因为演员没有什么看点了因此从头到尾 关注的重点就在电影本身 Peng还是很成功的他总是能够抓住你的眼球 让你的脑子也不闲着看电影更加看到电影之外他想说的那些话所谓"寓教于乐" 大概如是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热爱深刻的人,大多数时候我希望自己通俗一点,看一些简单不伤脑筋的电影。
深刻的东西也不是不喜欢,只是一部电影常常需要调整数月的心情才能找到timing和mood都好的时候来看。
所以我对电影的解读,可能也很浅显和直观。
先说些不好听的吧:关于陶红(因为这个角色得到了金紫荆的提名)。
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演艺圈,她是少有低调踏实的一个演员。
所以周筱兰出场时一连串的动作和表情,都十分到位,对于这样一个与她形象并不很相符的角色,她做的很好。
但是可能我对声音有一些偏执,她过于蹩脚的粤语和四川话,加上她与角色不符的成熟厚重的音色,总让我感觉看到的是一张假面。
不过在她不说话的时候,感觉还是不错的。
OK,批评结束。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是很精致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和巧思。
音乐就是其中之一。
整部片子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音乐一共有三段。
首先就是那首Amandoti。
这首歌又一次证明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那种带着自嘲无奈的慵懒声音加上都市感的音乐,很动人。
在音乐中蕙贞流泪,行走……然后是片中出现数次的背景音乐(原谅我对古典音乐的无知,或许这是一首名曲)。
比较突出的是两次,一次是筱兰在公车上,窗外阳光明媚,音乐似乎轻柔温暖,筱兰随着音乐用手指弹着无声的音符(这只手很美,是用的替身),脸上若有所思。
刚看到这里还有些不理解这一段不短的情节的含义,直到看完,再回头来看这一段,才看到筱兰阳光中的侧脸,平静中带着回忆的忧伤。
第二次是蕙贞和筱兰在公车上不欢而散后,筱兰在乐器店中游走,蕙贞在出租车上流泪,他们其实都不快乐。
再后来是那段我叫不出名字的莫扎特。
两个女人在码头一人一只耳机很暧昧的听着古典音乐,然后一起偷入阿Ken的房间,直到蕙贞在衣柜中看到那场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表演。
另外还有餐厅中所放的my little airport,和两人在小机车飙车时的音乐。
再说回故事吧,其实这个故事中,复仇只是一个载体,所讲的其实就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戏。
女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欲,蕙贞的复仇是一条明线,她自编自导了一出复仇的戏码,她是不平衡,就像她说的,“我不开心,我不开心是因为为什么次次不开心的都是我”;而筱兰,蕙贞找她后,公车那段无声的挣扎之后,她决定一起演这出戏,但是她不要做配角,她要戏按照自己的意思来演。
在蕙贞自以为是的执行复仇的计划的同时,她所看到筱兰与阿Ken的点点滴滴,便是筱兰的复仇,这是一条隐藏的线。
而筱兰的复仇结束后,她本来还高高在上的把纸巾递给衣柜中的蕙贞,但是她尝过蕙贞泡的咸柑橘之后,她才明白,在这场复仇中,自己也并不开心。
爱情和复仇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所谓的输赢,到了最后,谁都是一身的伤。
P.S.阿娇的表演真的超过了我的预期。
在网上找到了Amandoti的歌词,和大家分享一下:试听地址:http://malefico.interfree.it/amandoti.mp3词:G.L.Ferretti 曲:M. Zamboni Amarti m'affatica mi svuota dentro 爱你令我疲惫,令我空虚 Qualcosa che assomiglia a ridere nel pianto 但这又是开心的哭泣 Amarti m'affatica mi da' malinconia 爱你令我疲惫,令我寂寞 Che vuoi farci è la vita 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生活 E' la vita, la mia 这 就是生活,我的生活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Un anno un mese un'ora perdutamente 一年,一个月,一小时,只要有你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Solo per un'ora perdutamente 只是一小时,完全的拥有你 Amarti mi consola le notti bianche 爱你能填补我空虚的晚上 Qualcosa che riempie vecchie storie fumanti 抹去旧日的俗气 Amarti mi consola mi da' allegria 爱你填补我的心灵,令我开心 Che vuoi farci è la vita 无能为力,这可能就是生活 E' la vita, la mia 这就是生活,我的生活 Amami ancora fallo dolcemente 温柔的再多爱一次 Solo per un'ora perdutamente 只是一小时,完全的拥有你
这话是我死党师兄的原话,彼时的她正周旋于安稳的小男友与校园未了情之间,却终于因为师兄一场浪漫的私奔,彻底坍塌。
背负了胜利战果的师兄说,你看,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我一向喜欢看复仇的片子,大抵因为自己缺乏这种天分,于是乐衷于在别人的故事中体会此类快感。
每次看到不同面孔的主角配角酣畅淋漓的反击或者挥下去一个嘴巴,我就忍不住心经澎湃热血沸腾,摩拳擦掌的幻想自己在下一个应该举起巴掌的时刻,恶狠狠的将以前积攒的那些怨愤快意恩仇的回击回去。
关于钟欣桐那张有点哀怨的脸,我一直不大喜欢。
但她在这片子里演得恰到好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演自己的故事。
她第一次出场带陶红去看自己的裸照时不三不四彪出了一句话,我现在比较瘦。
我记得当时很是好笑了一下,那时艳照门还没有出来,我觉得这么古板的人板着面孔讲出这样的冷笑话,该拍掌喝个彩。
后来她跟那个大脸MM一路跟自己的前男友折腾,没什么很大的笑料,却让有那么点小温馨。
或者女子之间的友情,本来就是以一种奇怪的张力而存在,而共同爱过的男人,便是他们张力的临界点。
她问她:那你一定也和他在阳台上做过啰?
她问他:他是不是也说过他是一个消防队员,而这一刻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拯救你。
从互相轻蔑,然后到互相理解。
我不知道前女友们会有怎样的心情谈起同一个男人,但我得承认,像我这样小肚鸡肠的女子,是不大待见情敌这类物种的,那种感觉就好像看着另外一个自己,要么见证了自己的二百五,要么唏嘘着被别人大树底下好乘凉。
而当时最另我匪夷所思的情节是,陶红将钟欣桐推到了衣柜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脱光了衣服和吴彦祖在床上鬼搞,我看到钟欣桐在衣柜里拿着当时相爱时种的一颗不知是草还是花的什么咬破了嘴唇,心不禁的抽了一下,竟产生一种类似的无法解释的心痛。
完事后陶红抱着难过阿娇一起哭,两个人哭得惺惺相惜,仿佛历经了一场救赎。
然而最后梗住我的五分钟,谜底在两杯水中间解开。
原来那场所谓的情欲救急,兴许包含了临时的起意,却也是她心底记得最牢的反击。
原来她拨乱反正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一张实心的大床,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女人躲在底下,煎熬着上面的一场炙热疯狂。
对你越来越深的感情是真的,在妈妈面前一起圆谎的真诚是真的,和你一起开心的甩了那个对我们都不好的男人也是真的,可是,因为你导致我不开心而产生的报复的心情,也是真的。
我们的能力,只能够伤害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人。
2008年初的大雪之夜,我乐滋滋的看着艳照门这么天大的笑话,然后指着钟欣桐的那套照片说,她一定曾经很爱很爱陈冠希。
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陷入爱情中的女人,那种魔力,赴汤蹈火执迷不悔。
但那个男人有没有爱过她呢?
他把她的照片,和那些形形色色稀奇古怪摆着各种造型的女人放在一起,她和她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她为着他穿了漂亮的蕾丝内衣,坳了那些不太像是她奇思妙想的造型。
而另一个和她相同命运被诋毁的更彻底的女子,至少身边还有一个曾经沧海的男人字正腔圆的出头,他说,我从娶她的那一刻就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走到最后,可是在那一刻,我羡慕她。
她的身边站着的并不是圣洁的王子,他也曾经撞过车,劈过腿犯过错,所以他回过头来看她的时刻,彻底原谅了彼此曾经的轮廓。
电影说的对,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还有假装王子的王八蛋。
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所以我们这些妖魔鬼怪斗智斗法,你有你的温柔刀,我有我的爽朗剑。
原谅我,这个把巫婆都做的一塌糊涂的半吊子,比起那些假装王子的王八蛋,从来就更加中意那些从来就厚颜无耻的真八蛋。
伊莎贝拉的大热引领出对彭导大批的拥趸。
也许对伊的期待过高,我觉得澳门惨绿灯影下的暧昧洛丽塔情节不过尔尔。
甚至比起之前看的相当另类好玩的AV来说,伊莎贝拉只能算是明信片电影。
时髦一点来说,一点也不cult,一点也不彭浩翔。
在emule上翻出彭浩翔的旧作《公主复仇记》看,却非常喜欢。
阿娇的演技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把一个被前男友抛弃 心底暗暗计划报复却表面平静娇弱的女子演的四平八稳。
看过彭浩翔的一个专访,感觉此人拍电影就是追求好玩。
所以公主复仇记在浅浅的欢乐气氛中狠狠地把爱情中的纠结和欺骗嘲讽了一把。
吴彦祖演的ken重复出现在一个画面:告诉钟欣桐“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仆街,和扮作王子的仆街”,而此时他刚与陶红调情完毕。
钟欣桐以为自己见过陶红而对方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却并不知情自己去找ken的时候陶红正躲在两人的床下。
两个女孩在电影院到超市那场偷钥匙磨钥匙的偷天换日的戏让我最为过瘾。
钟欣桐在路上被警察追,对于ken皮夹里的照片作出“那就是我男朋友的女朋友的照片咯”的解释,和在超市躲藏与寻找的场景,都让人不禁发笑。
恋爱中的欺骗和报复,都让彭用轻松愉快的画面和音乐勾勒出来。
原本以为两人在高速公路上尽情飞驰的片段会就两人共同惩罚花心男友这条线发展下去,却想不到出其不意,在片尾钟欣桐告诉陶,色情网站的照片是自己登上去的。
而陶则告诉钟,自己早就见过钟。
爱情中的有真实的欺骗,也有虚假的亲密。
可两者,谁又能说谁不是in the name of love呢。。
忘了最后哪个女孩对哪个女孩说 那么我们还能是这样的朋友么。
只记得钟欣桐带着童真的面孔 却沧桑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王子,只有仆街,和扮作王子的仆街”后加了一句“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公主,只有巫婆,同一些扮作公主的巫婆”。。。
很喜欢彭的出奇不意和站在旁观者角度的一种冷静。
他没有揪住你的领子,告诉你怎么去看 怎么去想。
而是恰到好处给你的思索的空间,给你点小小的tips,但却也不要你完全沿着那条小径抵达终点。
“好玩”才是最重要的。
就象从钟欣桐的口中透露着对ken花心的看法:也许他是受过伤才这样的。
没有责怪,没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俗套的批判。
查了个字典。
发现ken还有知识范围的解释。
beyond our ken就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
片尾引用的托尔斯泰的一段话。。。
只有不再执着于辨认一个我们眼前能解释的目标,承认那是超越我们的能耐。
我们才可以明白历史人物一生的经验。
感受他们留下的影响。
这样我们才会明白寻常人的能力局限。
命运或天才一类名词,已经是多余的了。。。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是做鸵鸟做的太习以为常罢了。。。
有个大号的吴彦祖fan,这两天给我灌输不少吴彦祖的好处。
如果吴彦祖去参加加油好男儿一类的节目,想必她会是个“燕子”,“燕窝”,“燕麦”whatever的小头目。
没耐住她花痴式的宣传攻势,今天看了吴彦祖的一部电影。
没有选她最推荐的《美少年之恋》,因为是我向来不感冒的同志题材。
选的是据说是正剧的《公主复仇记》。
片子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说乏善可陈,故事其实还是满有新意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展开得有点沉闷,给人一种可看可不看的鸡肋感。
年轻演员担纲,三个人的表演还算可以,但是还远说不上可圈可点。
还好撑到了电影的结尾。
到最后十分钟的时候才发现,这里集中了整部电影的精华。
倒不是说最后的剧情象《第六感》那样玩弄了一把观众,而是这个结尾让这部电影的主题倏地一下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
我原本以为导演只是想讽刺一把男人或者讽刺一把女人,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把所有人都讽刺了,两不耽误。
“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王子,只有些王八蛋和扮王子的王八蛋。
”“同样,这世界是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真深刻啊,光是为了这两句话,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了。
结尾的时候,陶红问钟欣桐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阿娇说:“因为我不开心。
我不开心为什么每次不开心的都是我。
我不开心你们为什么可以这么开心。
”一副咬牙切齿装狠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
其实这个理由蛮不讲理吗?
一点都不,这世上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理由了。
这世界上充斥着扮王子的王八蛋,是因为还有很多相信和期待王子的巫婆。
同样,世上之所以有这么多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是因为很多王八蛋还憧憬和妄想着公主的出现。
大家你骗骗我,我骗骗你,日子不也这么开开心心地过去了么?
这么一个即食的时代,有保质期的东西,早已经不吃香了。
还沉浸在这个结尾的时候,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原创故事,编剧,导演:彭浩翔原来如此。
PS:看到一半左右的时候我在QQ上跟那个女生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啊”,结果她回我一句:“也要是吴彦祖才行。
”TMD,我今天怎么听到这么多有道理的话。
几年前看《公主复仇记》,打了三星,今天重看下,可以值4星。
当年打三星,其实是因为被剧透了,因为知道结果,所以觉得不过尔尔。
如果你看《搏击俱乐部》时,布莱德彼特一出场,别人就告诉你这个人其实不存在,,你估计也不会给这片子打五星了。
所以剧透真是害死人。
今天换成4星,是因为当时看的仓促又是国语版,没有注意到这部片子在技术上是很到位的,各种细节,音乐,气氛和pace,都把握得不错。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的包袱抖得最好的地方,不是阿娇最后说出真相:一切其实是她布的局。
好片子都是千里伏线,仔细看的话,从一开始陶红的境遇就很让人担心:她在酒吧是个唯唯诺诺只需要服从的服务员,大概因为职业原因,她对阿娇表现出了绝对的信任,阿娇说什么她就听什么,配合着对方上蹿下跳不歇气,又受罪又停不下,第一次去阿娇家,对方就很不客气地叫她“空调遥控器在桌上,帮我开”,后来还对她说那些关于“奶奶”这个称呼的难听的风凉话,她都一一忍下了。
片子里甚至特别强调了这个镜头:两个人一起骑小机车上街,阿娇是无所不能的司机,踌躇满志,她在后面紧紧抱住阿娇的腰,也十分快乐的样子。
很多人认为这个镜头是在暗示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同性情结,我倒觉得不是,此段是在暗示整个过程中,阿娇是主导,陶红只是个在后面屁颠颠的小跟班,她是如此依赖对方,简直像依赖男人一样,紧紧地贴着她,抱着她。
如此对一个人没有保留的信任,很难不被对方控制,看到这里,聪明点的人都能猜出后面有反骨桥段了。
果然,片子最后,第一个包袱一抖:大功告成后,阿娇坦白了:裸照是她自己上传的,谎言都是他撒下的,一切就是为拆穿你们。
豌豆公主并不存在,她是翻脸不认人的巫婆:“凭什么我这么不开心,你们却很开心”。
说这话时语气冷漠又蛮横。
这个时候你已经觉得女人可怕了吧,觉得陶红可怜吧。
还没完呢,原来她也不是小绵羊,她是将计就计,对方的一切计划,她都了如指掌,男人还在和你交往时就跟我勾搭上了,你被我挖了一年多的墙角还什么都不知道,觉得自己多厉害呢。
她是更厉害的扮猪吃老虎。
唯一值得同情的圣女也露出了妖婆面目,这个世界没有干净女人了。
彭浩翔开的玩笑,就在于这从头到尾是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我们平时对于女性的普遍理解:弱小且感性。
因为弱小,所以注定会被男人伤害,因为感性,所以两个女人在分享同一个男人时会产生姐妹一般的感情。
这是个好看又无害的故事,世界多么希望女性是这个样子的啊,只有小清新一起看夕阳的表面。
而另一个故事则是小清新下面的暗涌:没有眼泪,没有惺惺相惜,只有各怀鬼胎,只有刀刀见血。
弱小和感性没了,只有心机和坚忍。
看夕阳的镜头下面就是倒垃圾。
很明显,彭浩翔认为这一重,才是女人的本质。
他到底有多怕女人?
彭浩翔片子里的女人,好像都可怕,《出埃及记》就不说了,要杀掉所有坏男人的女人帮,《买凶杀人》里可怕的岳母,弄的岳父要雇女婿杀她;《大丈夫》里,丈夫们要背着强悍狡猾的太太们去买春,犹如放风,当然,还有《公主复仇记》里的双姝。
说他不是恐女症,我真不信。
这些女人的统一特点就是都是心机重重的妖婆,都藏着刀。
不过彭浩翔也拍过不凶的女人,她们大多是AV女优。
《买凶拍人》《AV》里的AV女优都健康,明朗,自然。
为什么这么钟爱AV女优?
因为女优不需要思考,所以不会有心机,最重要的是,女优要袒露,袒露完了是无法像妖婆一样藏刀的。
女优是最安全的女人,是会动的充气娃娃,她们只能接纳,不能出手。
妖婆和充气娃娃,这是女人的两极,也是她们的两面。
这大概就是彭浩翔的异性观。
虽然跟《av》一样只给三颗星,不过觉得《公主复仇记》要略好。
首先,《av》的剪辑似乎比较粗糙——并不是“不好”,而是“看起来没有太多修饰”。
《公主复仇记》,也许主角是女生,剪辑看起来要细腻很多。
当然我是很崇拜全哥(彭导御用剪辑师李栋全)的,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商业和硬件的限制下还是那么认真敬业。
另外,镜头的拍摄很“入味”。
阿贞吃面打嗝、被炒鱿鱼一路走回家、筱澜在洗手间扑粉……就连配钥匙阿伯磨钥匙时的一脸认真:“差少少就开唔到,开唔到就开唔到”都很“入味”。
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和彭导自己的《伊莎贝拉》把这种“入味”做得很足,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自杀前的人看了这些片子以后大概也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了。
记得有个人跟我说,彭浩翔的电影真是部部都有詹瑞文喔!
果真如此,从《买凶杀人》里的双枪雄,《伊莎贝拉》里的包租公,《av》里的咸片舅父狼狗到这部戏的婚外情男友!
虽然每次戏份都不多,却全是古灵精怪的个性角色。
这大概也是彭氏电影隐藏的幽默之处吧。
彭浩翔的作品耐看,有很大一个原因源自镜头的独特。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买凶杀人》里阿bart在酒吧后巷要杀阿全的那段,阿全冥思苦想是谁买的凶,镜头快速地切换,这一句对白还来不及读完就接上了下一句,衬着黑暗的背景,淅沥的雨声,显得十分神经质。
《公主复仇记》里阿贞刚失恋时,在街上恍恍惚惚、毫不节制地吃鸡蛋仔,用”包剪锤猪仔机”自己猜拳、在超市撞到一堆货品后痛哭(旁边的人就眼仔直直地望着她不知所措),也是同样地神经质和“抵死”,配上悲伤的意大利音乐居然还有点搞笑。
还有筱澜坐公车时在腿上练习指法等等,都是生活中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同样都是很简单和平凡的素材,却被导演用一种不简单和平凡的手法表现出来,依然是“入味”十足。
好笑的是发现“梁志安”跟“李栋全”一样,都有真人,就是帮阿贞电单车加油的那个伙计!
那么陈浩铭、何宝华、黄家乐、麦启光也应该有对应咯!
如果把彭浩翔所有的电影串在一起,会发现也宛如一个统一的故事。
這世上沒有王子,只有扮演王子的仆街。
這世上沒有公主,只有自以為是公主的巫婆。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是童話,公主與王子都只是故事中的陳設,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曾經有人問過,為甚麼童話故事的結局永遠都是「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因為真正的幸福快樂並不存在,再寫下去,所謂婚姻,所謂愛情,都只是一種互相傷害,彼此消磨的過程。
在《公主復仇記》中沒有真正的公主,也沒有真正的王子。
Ken在追求貞時,跟她說:「真正的王子不會令公主傷心。
」然而,他其實也不是真正的王子。
他在追求貞的同時也追求蘭。
無論是蘭也好,是貞也好,又或是其他的女性也好,對他而言,不過是性交對象。
她們在他心目中,除了性慾的滿足,就別無意義。
他看不到每個女人身上的獨特性。
他喜歡的不過是在不同的女性之間周遊,在她們身上得到所需。
至於她們的內心,她們的真正想法,他一概沒有興趣知道。
貞在與Ken分手之後,一直對對方念念不忘。
她不甘心,為甚麼每次受傷的人也是自己。
為了傷害對方,她不惜把自己與對方一起合攝的裸照放在網上,偽裝是對方所為,從而得到Ken現任女友蘭的信任。
「為甚麼當兩個人相愛時連照片也可以拍下,但當分手以後卻要傷害對方?
」甚至為了傷害對方,連傷害自己也在所不惜?
傷害了Ken,貞又得到甚麼?
對於風流成性的Ken,與蘭分手之後,大抵只會另找一個(或多個)女友吧?
這樣做,對Ken造成的傷害難道會比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多嗎?
貞不肯去面對問題的所在。
Ken與貞的分手,一方面故然與Ken的生性風流有關,另一方面亦在於Ken對貞侵入其空間感到不滿。
然而,貞卻沒有反省自己的所為,也不企圖重新站起。
她所在意的,只是Ken對他的捨棄,以及該如何才能對Ken造成傷害。
蘭與Ken的交往差不多和貞與Ken的交往同期進行。
蘭一直知道貞的存在,然而她並沒有因此與Ken分手,反而一直與他交往下去。
就像跟她的雙子座男友交往一樣,蘭明知自己不是對方的唯一,卻對此並不在意。
後來,貞前來找蘭,要求蘭幫她Delete裸照,蘭假裝不認識對方,與她一起尋找潛入Ken家的方法。
她把自己與貞的合照傳給Ken,向對方宣示「其實我只是與你的前女友一起『玩』你。
」,又跟Ken在貞面前作愛,對貞作出報復。
人們總是不肯視蘭為唯一,但蘭其實並非真的「毫不在意」,其實她也有著自己的佔有慾,希望成為對方的唯一。
所以,在Ken與貞分手後,蘭要求ken買一張新的床,以防有另一個女生躲在床下。
對於Ken、蘭及貞三人而言,愛情其實都不是純粹無私的感情,而是互相算計,每個人都只希望自己好過。
或許這世上真的有太多的仆街,要對付這批仆街,女生們都只好變身成為巫婆,才能與對方天生一對。
又或許這世上真的有太多巫婆,只有仆街才能在巫婆堆中找到生存之道。
其實這世上真的有很多仆街。
http://www.chinakolau.com/wordpress/?p=162
也算是比较接近黑色幽默讽刺片,但显得文艺了点。
10年前的算是老电影,只能找到坑爹的国语版,严重影响观影情绪,觉得没了韵味。
简单的故事以及其缓慢的节奏展开,大量的纯镜头,唉,虽然配乐再牛,但还是觉得乏味啊,更何况我是跳着看。
演员演技又不是很出彩。
阿娇本就不是靠演技的啦,当时的吴彦祖又显得稚嫩,至于小陶红相对好一点,但跟港星合作还是显得有点不自在。
但是,以现在的时间来看这部电影,就觉得奇葩了,因为影片里的故事在4年后,就是2008年,出现了惊人相似的现实版——陈冠希事件。
他每天都会偷看她的日记。
她也每天看他的。
这样他们可以更加了解对方。
于是公主与王子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这是欧阳应霁的一幅四格漫画。
是不是每对情侣都是有秘密的?
是不是每对情侣都是不诚实的?
《公主复仇记》拍的实在不算彭浩翔,反而十分叶念琛。
片尾一段公主王子消防员的高论绕的我云里雾里肠胃打结。
为什么两个人爱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做,裸照都可以拍。
分手之后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伤害对方?
阿娇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否想到了自己?
写下这句话的彭浩翔又是否会预计到3年后的那场浩劫?
那个时侯,她再也不能冷幽默的说:我比那时候瘦哦。
阿娇不是公主,更可怜的是,她始终没有遇到她的王子,她始终是那个“人渣吸铁石”。
这是彭浩翔第一次拍两个女人的故事。
这之前的《买凶拍人》、《大丈夫》《av》——拍的都是男人。
这之后的《出埃及记》拍的是女人的报复,《破事儿》拍的是男男女女的恩恩怨怨。
《公》算得上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转折点。
也难为他把两个女人拍的这样入木三分。
双子座男人可以左脑跟你恋爱,右脑又去算计账单上的小纰漏。
女人呢?
我可以帮你在你妈面前圆谎,可以和你一起甩了对你不好的前男友,但是也可以抢你男友,可以离间你和另一半。
也许所有女人都是双子座。
剧情处理的还不错,就是,阿娇多囧啊。。。。。。
这个真没想到是老彭的作品,风格很迥异。
这是一部预言片啊!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王子,只有王八蛋,还有假装王子的王八蛋。同样,这个世界也没有公主的,只有巫婆,和一些自以为是公主的巫婆。
吴彦祖的上海话。。。
这是一部预言片,预言了阿娇的艳照门。这是一部黑双子座的腹黑片,表明了双子座的花心,按影片说,尤其是太双月双上天平金星天蝎的男人。
我都覺得大陶紅好似小吳同學的“家姐”...
每次看见陶红只能想到傻春那个角色,土里土气的。不管公主还是巫婆,是女人就是可怕的动物。
本来应该拍的很好的,我觉得故事不错
陶虹把此片水准拉了不止一个档次...剧情有点拖沓 一个半小时的片看得我感觉像过了两个半小时一样...= =
男人都是不可靠的,哪怕如吴彦祖那样
2007-10-28 19:37:50 8/7.1(309)||2009-12-22 22:00:55 8/7.1(407)
完全就是比谁演技更生涩,陶红你为啥不干脆诗朗诵……然而她们好歹比吴彦祖存在感强。最后一哆嗦的包袱显然被更强大的预言属性给比下去了。《春娇与志明》比这个合拍进步多了!
到底是女人太贱,还是男人太贱
结局还可以,前面太长了
彭拍的爱情片总是烂烂的色色的很无聊又有少少亮点/稳死稳唔到原版,睇国配版出来四川话瞬间出戏,音乐也/吴彦祖长得太正经了不适合这个角色
这世上没有王子,只有一群自以为是王子的王八蛋;这世上也没有公主,只有一群化装成公主的巫婆。
-。- 看到一半就猜到结尾。。。感觉太平淡了
这铺垫太长..结局的惊讶程度又差强人意..早知道有大陶虹我就不看了..还好有吴彦祖带来安慰..HK人的小成本电影常常就差口气啊..
2007-5-12 只是她们都不知道兰花有一种姐妹花,叫蕙。兰蕙相似,只是蕙的叶子太阔,外观并不如兰。但世人却总爱将兰和蕙互相比较。就如两个女人,要是她们都曾经爱上过同一个男人的话,她们就注定终生都相妒相斗,暗自较量。更重要的是,人就如花,也有阳光照射不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