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跟某篇真影评一样,也是在看到那么多模式化的所谓“影评”后,让我把对这部电影仅存的一点敬意打消,果断地给了一星。
这种电影实际上并无多少研究的必要,它不是一部著作,也不是一部充满诚意的作品,它的目的是消耗爆米花,并让你在埋头于爆米花桶中猛吃的同时,配合其他脑残观众,看两眼屏幕,发出一两声嘿嘿的傻笑而已。
但是,看到一部2011年末拍出的国产喜剧片,还在这么弄法,就不得不说一声:你们就不能长进点儿?
起码,先把怎么讲故事学好了,再去拍电影吧。
一、老太太嘴被一民工脸台湾腔在十年前无告知任何理由抛弃,此男十年后现身,无才无德,并在拉拢代言,被老太太嘴脑残地无理由示好后数次装酷撤身而走。
请问你走什么?
你凭什么?
后面有对话透露的解释是,想做一个能给老太太嘴美好生活的男人,那导演你就觉着他这么一新好男人青年这当会就该装酷走了?
他就该这么表示他的情感的?
你觉得他一把人撂下十年,出现后啥也没有还要去求女方援助的这么个男人(还长一民工脸),会值得老太太嘴痴情苦等十年,更不说丢下富二黄二明最后还回去跟他这么荒唐的事会发生么?
老太太嘴虽然不好看,但她有大长腿,黄二明虽然不是晓明,但他有钱,你不喜欢富二也不要紧,但也犯不着设计她跟这么个男的吧。
以至于最后我看到李艾“感动”地扑向男主,我都快哭了,李艾,你真不容易,不会演戏,好难接个戏还要被人这么糟践,辛苦你了。
二、麦田守望者这书真被你们糟蹋了。
简单来说你们的用法就跟“这书真好,够厚,可以用来垫桌脚”、“好白菜都被猪拱了”一个道理。
这书真不是这么用来摆格调的,整个片子拍的跟老太太嘴离了这书就活不下去一样。
三、周晓鸥你能不接烂片么?
赶快回去干你有前途的歌唱事业吧,噢,忘了你的歌唱事业也没多有前途。
四、你们那团购人的事业就趁早歇菜了吧。
真是什么火提什么,团购虽然火,但你这种提法,不但没有迎合大众,反而暴露了你们的浅薄。
我一想到周晓鸥坐在烤炉边一本正经地说道:咱网站现在市值两百万了,有人要收购咱了,我就想笑。
五、实际上导演(或者编剧)需要明白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不是说你大部分男女交流景取在书店,让女人经常提一两本书就表示这书卷气就接上了;也不是说你喊老太太嘴和二姐夫和黄二明背两段麦田,加一句三毛,就表示这仙气就加持上了;也不是说你拉了罗家英进来就有笑点,你拉了两大长腿进来就补上了香艳,别人就会满意了,而是作为一个导演,你该知道如何把握你能掌握的这些资源,并让他们物尽其用,发挥效果,你这剧该怎么编,演员该怎么演,书包该怎么掉,别人才不会来吐槽,而不是喊若干水军注册二三号码刷屏占领豆瓣,这也是我最看不上的地方。
有些好演员请来能加持导演,有能力帮助导演,也有些演员很优秀,但他们需要碰到好的导演才能发光,就像葡萄没了周星驰,拍出的都是烂片,你用的罗家英,他可以是唐僧,也可以是你设计的这个不接地气的教授一样。
请不起大腕算了,好演员你用不好也算了,但你还有一帮子没人引导就不行的演员,你这么拍对得起他们么?
六、电影开头那短短雷人的一段团队能力展示已经预示了这部电影的失败,实际上我对能力不足并无太大不满之处,但是没有诚意,欲盖弥彰,才是硬伤。
这片远没有达到大烂片的程度,但是从制作单位的这些行径结合电影的桥段,我都能想象每一步的进行,是多么的无章法以及轻率和随意:导演!
别人爱看美女呢!
哦!
行!
咱拉一两个大长腿,模特的那种演员过来!
导演!
麦田守望者这书特牛掰!
哦!
行!
咱必须得把这书给编进去,再让演员背上两段,这就完美了!
导演,大话西游的唐僧可搞笑了!
哦!
行!
那把罗家英喊进来,给他编一角色,要有喜剧冲突效果的那种!
导演,咱这电影差点国际化!
哦!
行!
那咱找一美国人,但要能说一口顺溜京片子的,这冲击,大海了!
再找一台湾帅哥做男一,效果好!
但是导演,咱预算不够了哦!
周董啊仔仔啊那些请不起啊!
啊?
那随便找个差不多的吧!
但导演,这和男一的标准不太符啊?
嗨!
你懂什么!
有台湾腔就行!
何况人家拿过金马奖呢!
导演,咱片子发行了,上座率低,连豆瓣影评都没几个哇!
啊?
那还不容易啊,找人给我占领豆瓣!
(三天后)导演,任务完成了!
(导演登上一看)你瓜娃子耍我啊!
才二十篇影评,这就叫占领啊?
你不会多找几个人啊?
预算不够了导演。。。
作为观众,没有接收到诚意,没有感受到电影制作者对上座观众的尊重,相应地,你们多的也不会是票子和票房数字,而是对应的吐槽,和适合你的角落和分数。
光棍这个词说起来真是太损了,而且又隐含一点色情的意味。
色情的方面咱就不解释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但是更损的是,居然不知道从何时起,从哪传来的,也不知道是成心羞辱,还是光棍们自我解嘲,每年的11月11日居然约定俗成的变成了“光棍节”,而且这本来应该是光棍们宅在家里,暗自垂泪的伤心日子,居然也被电影人们盯上了,非要整出个“光棍节”档期来,大闹一番。
看这个档期里的片子,唯一还算对我这个资深老光棍口味的,还得说是《光棍终结者》,最起码在悲切里还透着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
《光棍终结者》走的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都市青春偶像喜剧的路线,多线程的故事线索,三男一女因为在相亲大会上遭受挫折,决定走到一起,共同搭建一个专门帮人“脱光”的光棍团购网。
其间自然各种笑料层出不穷,令人捧腹之余,四人最终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搭上了光棍、婚介网站、团购等时髦的概念,全片看得人轻松之余,又不乏认同感,仿佛这一切全都可以在自己身边找到相对应的人和事,非常有亲切感。
台湾性格小生段钧豪首次在内地大电影中担纲主演,并没有走大家想象中的搞怪路线,反而大玩冷幽默,有型有款,也不无笑点。
名模出身,如今在主持、歌唱、表演方面全面开花的李艾在片中饰演的时尚剩女,作为四人团队中唯一一朵女性角色,不仅气质出众,演技同样了得,那股刁钻却又渴望爱情的姿态,非常传神。
网络美女周韦彤在本片更是大胆牺牲,多次以令人狂喷鼻血的性感比基尼造型出现,造福了广大宅男观众。
这些只是外化的东西,影片真正想要传达的,通过全片嬉笑怒骂,充满时代感,同时又容易被人接受的笑料、段子,真正想要传达的,其实还是一种对于真正爱情的渴望。
在这个凡事讲求速度,追求快餐化的时代里,简单的找个临时的伴侣一同度过,或许并不困难,但是想要找到一个真心相守一辈子的人生伴侣,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不能只为了简单的“脱光”,而脱光,更重要的,还是在内心上真正了解自己的需要,同时敞开心胸,用真心去换取一段真诚的感情。
所谓的光棍,假如摒除掉那些自尊心,或者是跟风等等的因素,最大的痛苦,大概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孤单和寂寞。
否则,就算是身边绕满了狂蜂浪蝶,夜夜笙歌,又能如何?
心依然还是孤单的。
《光棍终结者》最终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概念,还是用一片真心,却换取一个能够真正懂你,了解你,愿意陪伴你一生的人!
别再让我孤单!
我也答应,永远不会让你孤单一个人!
恰逢“世界末日”前的最后一个光棍节,恰好又是“六一”连珠的世纪光棍节,在末世情怀的渲染之下,以及中国人逢事必要凑热闹的精神指导下,2011年的“光棍节”俨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档期。
一大批婚恋题材电影应运而生,而这其中,无疑以《光棍终结者》最为讨巧,也最应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单身成为中国男女引以为耻的一件事情。
或许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做衬底,但是更多的也是当下社会潮流,普遍爱缺失的一个现象。
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之下,快餐式的爱情太多太容易,但是能够相伴一生,相知相守的婚姻却太难太难。
《光棍终结者》以单身男女追爱故事入题,却并不仅仅只局限在简单的爱情故事范畴,以结婚为前提的脱光行为,种种花样百出,甚至是结合当下时尚潮流的种种花招尽出,把一段段男追女、女追男的故事拼盘一处,组接成的却是极具时代特征,更有当下中国文化背景特色的爱情万花筒,让人在嬉笑之间,似乎也觉悟到一些,在浮躁的大时代下,应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真正所爱的沉稳思考,实属难得。
最难得的是,突破了以往围绕单一主角追寻爱情,历尽重重劫难的俗套剧情。
《光棍终结者》在“终结者”这个概念上大做文章,三男一女因为自身经历,自发自觉组成“脱光队”,帮助其他光棍青年找寻自身问题,摆脱光棍身份,虽然错漏百出,但是在这过程中却也各自找寻到自己的真爱。
这种多线程的叙事结构,把所有故事全都拧巴到一块的做法,也非常适合当下电影观众追求更多更快更丰富剧情线索的要求。
剧情时髦好看,结合更多当下社会现实,尤其是名模李艾的时尚剩女,台湾偶像小生段钧豪的苦逼小青年形象,令人印象尤其深刻,而话题女星周韦彤不吝惜身材,大胆演出的泳装戏码,更替影片增添了许多看点。
或许受影片性质所限,电影里设计的桥段,故事大多戏谑,以致显得不够真诚,但是无疑却非常适合当下这个凡事讲求解构的后主义时代。
在诸多冷笑话和似曾相识的时髦桥段之中,爱情原本最初的样子渐渐浮现了出来,虽然快餐,却未必没有营养!
在当下这个凡事讲求快节奏的快时代,或许慢与真爱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但是凡事随波逐流,对于生活在这个快时代的我们来说,或许只有努力适应当下的一切,才是最好办法。
对于爱情,也是同理。
只要谨守本心处那点清明,在兜兜转转的世界,哪管他世事如何变化,总也会找寻到属于自己最终的那份真爱。
到那时,所谓光棍,所谓终结者,不过都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最终要的还是“爱”这一个字罢了!
“111111”,六个一表示的是“2011年11月11日”,一个挺悲催也挺有趣的日子,百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这个节日近两年才兴起,不过蔓延速度和影响力度比圣诞节那些洋节日迅猛很多,人人都在谈论光棍节怎么过,似乎你是单身就要过这个凄凉的节,单身就注定要被大家暗地里嘲笑,现实是如此吗?
单身在外人面前自然是要坚强的,谁愿意单身呢?
《光棍终结者》这部都市情感喜剧电影,切入点还是剩男剩女的问题,李艾、周韦彤、周晓欧、段钧豪饰演的都市大龄剩男剩女,几条光棍为了打破2011年11月11日这个惊世骇俗的光棍节,所以在今年早早成立了一个婚恋交友网站——猎夫猎妻网,为单身男女解决另一半的问题,几条光棍同时也在为自己寻找心仪的目标,以期早日摆脱单身的称号。
这个不敢说是改编自真实事件,但笔者确实在电视上看到过某国内大型婚恋交友网站的老总,言传身教,说她当年创办这个网站,也就是为了找老公的,所以在婚恋网站上找寻终身伴侣,看来也确实能解决一些人的单身问题。
单身是罪吗?
剩女剩男有错吗?
在现代都市中,繁忙的工作让不少青年男女无暇顾及恋爱,很多公司也不允许员工之间发生恋爱关系,但是男女青年们上班忙碌的话,平时就接触不到外界什么人了,逐渐因为工作而耽误了婚姻,这个失去的青春要怎么找回?
百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即将到来,段均豪和一众好友自然要不遗余力地为脱光而奔走努力。
但感情这种事情岂能急于一时一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感情路上肯定是坎坷荆棘蜜糖相伴,否则爱情就不会让人神魂颠倒了。
《光棍终结者》延续同类喜剧“初恋情人沦为路人,最终重修旧好”套路,众多细节都经过精妙铺垫,指使这段都市浪漫奇缘,颇具韩式清新风格。
尤其感情戏中,段钧豪重回文艺路线,以深情稳重的时代好男人形象情牵李艾,那一片痴心,赢得美女芳心与掌声。
而继去年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出色的崭露头角的李艾,再次触电《光棍终结者》,并被一群光棍围追,外加小剑这个闷骚光棍男,有色心没色胆,不禁让人捧腹。
此外,“光棍帮”被迫创立婚恋交友网站,最终结束自己光棍生涯的故事,也向往了“寻找真爱”,拉拢了光棍节的男女观众。
李艾作为国内的一线主持人,活泼的台风和傲人的身高使他显得卓尔不群,目前李艾已经有了不少影视剧拍摄的经验,主演这部《光棍终结者》也是驾轻就熟,片中剩女的角色和生活中李艾也很接近,她可谓是本色出演。
周韦彤在片中继续展露性感的一面,不过这次她也同时展现了她演技成熟的一面,让人记住了她的表演,性感是周韦彤的法宝,但她的性感也多少阻碍了观众对她的认可,在《光棍终结者》中周韦彤有了施展演技才华的机会,也是一次不错的形象转变。
在光棍节看这部《光棍终结者》,对于情侣观众来说,是一次获得欢笑的机会;对于单身观众来说,或许能从片中这帮光棍历经磨难的脱光生涯中,学到些宝贵的经验。
对于爱情,勇敢说出来,努力去追寻,才有可能把握住机会,光棍不是与生俱来的,单身始终要有终结的那一天。
崔汀/文
11月11日,每年都有,但今年特别不一样,甚至成为一个独立的档期。
因为到今年就变成2011年11月11日,简直就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棍节,甚至有人说要是到这天还打光棍,可能就一辈子光棍了。
同时,剩男剩女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最受人关注的群体。
有时候细想这问题也很蹊跷,剩女太多,光棍也太多,既然这么多人都单着,为什么不能结合一下呢?
无非都是眼光高、要求多,或者不断遭遇眼光高、要求多的对象。
从某种程度来说,《光棍终结者》就是一部情感励志片,它要带领着广大光棍们跳出情感的迷宫,实现“脱光”梦想。
影片在情节安排等方面都十分赶潮流,让几个剩男剩女跳出“世纪佳缘”类的传统网络红娘范畴,提出一个“光棍团购网”的概念,既帮助他人翻身不再打光棍,也顺便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剩男剩女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原因慢慢变得清晰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希望能一步到位,不问性格、情趣是否相投,只要能解决眼前的寂寞就可以,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分手;也有人因为情感洁癖作祟,依旧传统地希望细水长流,所以宁愿一等再等,笑看红尘百变,和身边人着急,直到等成“剩斗士”。
其实原因大家都清楚,可是真要改变自己、放下过去,去追求爱情和婚姻,这个“脱光”过程着实不易,比你真的去大街上脱光还要难。
《光棍终结者》里的光棍们不乏年轻漂亮的、也不乏资产雄厚的、更不乏情感专一的,都投入了这场战斗——在2011年光棍节之前“脱光”,并围绕着战斗展开一系列的作战步骤,甚至还请来罗家英饰演的社会学教授来担任“光棍团购网”的终身荣誉顾问。
影片全方位地展现了剩男剩女的情感状态,让人无法不对号入座,从中不难看出编剧或其周遭人的切身体会。
在这些寂寞的男女中,最打动我的是李艾扮演的美玲,从社会身份到外形身高,她都是拔尖的,但却不能好好享受一份稳定的爱情,只能独自舔舐寂寞的伤口。
李艾在微博中这样总结美玲的“脱光宣言”:我想找一个踏实的他,不会甩我两次。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独立的都市女性内心的折磨。
李艾之前在《杜拉拉升职记》里的角色有点打酱油的成分,这次独挑大梁,为全天下剩女代言,从外表来看并没有说服力,但从表演来看却是非常地吸引人。
她以往在荧屏上都是以眯起眼的笑容来温暖观众,而在《光棍终结者》中却表现出了她落寞寂寥的一面,而这一面也通常是一个女人最打动男性的地方。
李艾做过不少谈话类节目,内容常常触及女性内心世界,除了令她增添知性色彩,也让她在银幕上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说实话,影片当中除了罗家英,其他演员都并非演技派,甚至都是从其他娱乐行业跨界进来的,比如歌手周晓欧,模特李艾和周伟童,这样的组合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时尚气息,也传递给观众一种积极的讯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有段难成的情,条件太好和太差的人一样,都要踏踏实实地调节自己去寻找和争取幸福。
比尔盖茨不是说过吗?
爱情这玩意比软件还难开发。
所以,不要再为打光棍的事情犯愁了,不如看看这群光棍终结者们是如何脱光的吧。
近两年伴随着山寨喜剧余温的逐渐退去,华语类型片的新一轮跟风浪潮正往爱情喜剧的方向迅速转移,然而在这些铺天盖地的爱情喜剧中真正做到票房与口碑双赢的又实在屈指可数,无非就是《杜拉拉》、《单身男女》和《将爱》这么几部电影。
偏偏这些电影的成功还都有着很典型的不可复制性,它们分别与原著小说、制作阵容以及怀旧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其他同类爱情片而言,参考价值显得非常低。
例如在爱情片大热的表面现象下,既有质量又有明星的《幸福额度》意外遇冷就是一个让很多人都想不通的问题。
直到《失恋33天》与《光棍终结者》在“神棍节”档期的出现,又让人看到了爱情片在内地市场中可观的美好前景。
如今内地电影市场火爆,院线数量则迅速膨胀,如何拍好商业片,如何讨好影迷,如何在光棍节取胜,居然成为11月导演们面临新课题。
其实像《光棍终结者》这种选在秋季热映的娱乐片,时尚、爱情、娱乐俱全,巧妙结合当下“相亲”和“团购”的热点话题,还能映射了剩男剩女们苦苦追寻真爱的心路历程,尚算欣慰,焉无不妥!
还是三男一女四枚顶级光棍,还是在相亲大会上倍受挫折,还是四人结成光棍同盟,他们突发奇想创立“光棍团购网”打包推销“光棍”,由此展开啼笑皆非。
本片标题打出“光棍终结者”,尽管让人极易联想到詹姆斯卡梅隆经典科学片,并误认为是山寨标题党。
但《光棍终结者》中剩男剩女们,都经历着情路坎坷、至今单身的无奈命运,再通过商业元素精心包装,亦讨巧博取了影迷欢笑,实属国内爱情喜剧的亮点。
本片得亏有段钧豪压阵,这位曾在《泪洒尘缘》扮演满腔爱国热忱的有志青年的台湾小伙,如今演喜剧越来越娴熟,他扮演的非著名编剧情男一号小朗,为了帮助单身男女解决个人问题,不惜以搞怪终结者造型登场,该倒霉时倒霉,该耍宝时耍宝,该郁闷时郁闷,并频频使出意想不到的妙招,讨巧让人捧腹。
相比段钧豪演绎搞笑,当红美女主播李艾、热辣性感女神周韦彤、搞笑达人罗家英等齐齐加盟,穿起迷彩军服,重装上阵组成“光棍帮”,侧面展现情侣之间的分分合合、爱与不爱,更赋予《光棍终结者》起哄精神。
《光棍终结者》延续同类喜剧“初恋情人沦为路人,最终重修旧好”套路,众多细节都经过精妙铺垫,指使这段都市浪漫奇缘,颇具韩式清新风格。
尤其感情戏中,段钧豪重回文艺路线,以深情稳重的时代好男人形象情牵李艾,那一片痴心,赢得美女芳心与掌声。
而继去年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出色的崭露头角的李艾,再次触电《光棍终结者》,并被一群光棍围追,外加小剑这个闷骚光棍男,有色心没色胆,不禁让人捧腹。
此外,“光棍帮”被迫创立婚恋交友网站,最终结束自己光棍生涯的故事,也向往了“寻找真爱”,拉拢了光棍节的男女观众。
其实《光棍终结者》这种小片,剧情设置早倾向了俗套爆米花,加上罗家英、周晓欧等人肢体语言耍过,惹来适得其反的争议。
但赵非、刘十六两位导演,新拍的《光棍终结者》绝对要比《大笑江湖》《神奇侠侣》等腐朽高明太多,除了将视角投放在都市男女的现代爱情上,还讲述离我们距离最近的“剩男剩女”,颇见诚恳。
本片以单纯快乐为最终目的,用不向低俗妥协的风格和故事探寻挚爱究竟在何方,相信在这个剩男剩女日渐增多的年代,有望受到青睐!
在豆瓣抽中了电影票,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走进了电影院。
说实话,心里对这部电影的期望并不高。
可能正因为期望不高,所以一部电影看下来,给了我不少的惊喜。
十年前,男主小郎以给不了女主美玲幸福为理由,不辞而别了。
十年后,两人重逢,经历一些事情,重新走在了一起。
十年,现实生活中,有几个女人会等十年?
我怀疑。
所以,这个故事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中,给人们对爱情美满的一些幻想。
虽然,小郎说十年里一直在默默关注美玲,一直都在,从未离开。
但是,如果你是美玲,你会等他十年,十年后与他重新开始吗?
可能更多会有BF,有老公,甚至拖儿带女了,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现实。
人生没几个十年,有时候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你不是小郎,我也不是美玲。
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光棍终结者》首要目的是带给观众快乐,让观众走出影院时没有光棍节单身一个人的忧郁。
喜剧片是要带给观众换了,搞笑的手法通常都是让观众看到主角们很倒霉的一面,用不开心的事情让大家开心一下。
片中的几位光棍早就过了适婚的年龄,但另一半都不知道在哪儿找去,无奈之下,只好建立了一个婚恋网站来实现在2011年11月11日前脱光的梦想,否则要光秃秃地度过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光棍节,何其悲哉?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但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几乎抽不出时间谈恋爱,也有的单身人士是忽视了真爱的重要性,迟迟不肯找一个终身伴侣,总之各种情况造就了今天比比皆是的单身男女青年。
片中的周晓欧、段均豪、周韦彤等人,为了解决单身问题,几乎是各出奇招,胸口碎大石、CS打野战、上恋爱课程,为了解决这个光棍问题,他们是豁出去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么着急找对象,当然会把对方吓一跳,所以他们的寻爱之旅是崎岖又坎坷。
这种不断的倒霉和碰撞,成就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关于一群单身男女为面子和生活需要而向婚恋发起冲击的故事,在爱情电影中已是屡见不鲜,但和许多对剩女、宅男大肆讥讽、丑化或过度同情的作品不同,《光棍终结者》的故事由一场失败的相亲会展开,塑造了一群可爱至极的光棍形象。
无论是当红名模李艾出演的优质剩女美玲,前零点乐队主唱周晓鸥继去年的《爱情36计》之后再度出击光棍节档出演的资深光棍男,还是赵至韦出演的外表嘻皮内心敏感的富二代光棍,以及段钧豪出演的足智多谋的穷小子,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饱满,而他们的遭遇则极致离奇,为影片提供了足够多的喜剧素材。
《光棍终结者》带有喜剧应有的最原始的元素,在设定的框架内,将矛盾密集的分布,“光棍”的身份不但没有绑架剧情,反倒处处让路,让大龄群体的心事以一种狂欢的姿态呈现,也可以理解这是影片最初的设置是在搭时代的顺风车,但其实影片中的环境设置透着最消极的气场,爱情中的每个人都是失乐园中被丢弃的苹果,他们在寻找机会,也在寻找一条叫“婚姻”的毒蛇,对光棍的终结是仪式,也是一个节日,每个人都心怀虔诚,在经过里奋斗,也在结果里狂欢。
影片也不仅仅是让观众在光棍节开怀一笑,是想通过这部影片,传递给观众真爱就要放手去追的信息,错过真爱,就有可能是一生的错过,想追都追不回来了,爱情不是无处不在,否则片中几条光棍不会那么不辞劳苦四处寻觅。
电影中的表现虽然极尽夸张之能事,但主题还是和现实比较贴近的,或许恋爱成家不是那么困难,但总是忽略一段感情的重要性,一不小心,就剩下来了,这也许就是剩男剩女都会经历的过程。
《光棍终结者》借助于这百年一遇的“光棍节”日子,吹响了光棍节电影的集结号,使得这个档期被开发、延续而逐渐成熟发展,这也是影片在档期上的一大贡献。
发现是去年的片子,还不错,没有太多的失望。
原来mike隋去年就有这部片子了。
罗家英的客串也不错的。
这部片子的故事并不重要,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好的创意不可少,但好创意并不一定能好卖。
花巨资制作,不一定会成功。
悲催的是创业的时候自己一单没做,结果还有别的推销的来,比如送快餐,比如办银行卡的,结果第一单还是内部消化。
这部片子的结尾还是传统的结局。
只是故事不是那么的完整,十年之间究竟做了什么,不知道。
片中植入了某银行,某卡,还有其他。
演员们技术差一点。剧情也一般。
1111应个景儿~
只能说,这部电影就是《失恋33天》的炮灰。
好怂啊。
为了李艾去看一下,一直喜欢有笑眼很漂亮的她。剧情没啥好说,只是对10年前男主离开女主的理由表示非常不理解,脑残啊!!!!
李艾的吊睛眼实在呵呵后;周韦彤身材很棒,个人感觉比李艾漂亮...多了;周晓鸥不会表演;迈克隋普通话挺溜。为周韦彤身材和咪咪加1分
爆米花剧。。。 经典句:我一直都在
我是怕告诉你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这部电影还好,反正现在相亲网站这么火,你懂得,现在剩男剩女这么多,有时候,我就不懂,本来很简单的两个人谈恋爱的事,结果确人为的限制这么多条件,为啥啊,为啥喜欢跟自己过不去,跟可能遇到的人过不去啊,算了,很多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就这么着
我从那时候就喜欢Mike隋了好吗
愿来年我能接好多这样的剧本,赚好多根本不需要脑子的黑心钱。
2011烂片终结者。声讨制片人,导演,编剧。
因为李艾,我来啦!
无聊
说实话,很简单,没有大投入,演员们也一般,只不过,剧情还不是很俗,又和很多时下流行元素相结合,还可以吧,看了也就看了
cica~~~~
我现在必须要让你知道,不管你以后走到哪里,只要你愿意回头看看,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我一直都在。
我说难怪看到熟面孔呢,罗家英你怎么来这里打起酱油了
李艾不错,故事矫情了。
一个电台主持人与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纠缠纠结十年的爱情。没什么节奏,没什么情节,不咸不甜的故事,不咸不甜的表演。或者可称李艾个人宣传片?
导演: 赵非 / 刘十六编剧: 张栋主演: 李艾 / 段钧豪 / 周韦彤 / 周晓鸥 / 罗家英国产良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