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普罗旺斯 蔚蓝海岸的无敌风景中,也无法完全抵消痛苦:“美的天平那一头,是一行行泪。
”老头子晚上痛得直叫唤,只能想象自己死去老婆的灵魂,和她对话一晚上。
他们的第1个话题就是小小女模特,老太婆问:我找的这个模特好吗?
雷诺阿回答:太好了,她的皮肤会感光。
“提香一定会喜欢她。
”真的,她在全片中都在发光。
海斯林与他最小的私生子可可认识了。
老头子不让可可去上学(脾气差),硬说在学校里学不到东西,让他帮自己的油画布上涂底色,还强迫他用扁笔。
当老头要画裸体的时候,他就让可可去看寓言(伊索?
)。
可可就跑到河边去打草,大力出奇迹。
别看是个小男孩,他是最不讨喜的角色,在电影中增加了一点异样的基调。
在片中间,老头说“他的画里没有黑色”的时候,可可恰恰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在水里巡游。
他发现的东西,还有他在墙上贴的东西,也都与死亡有关。
一战留下的气氛在电影中弥漫着,这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仿佛索姆河的幽灵扑面而来。
老头不断回忆着自己的长子Pierre,他是个戏剧导演,老头一边怀念他,还一边讽刺他,说他们这种艺术到底是不行呀——还是干我们这行好,用手能创造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传给后世。
想起一开始海瑟琳骑着自行车到他们家来的时候,在路上就看到把德国鬼子的模型吊死在树上,显示法国人的仇恨。
这种气氛也在画作中。
找了个模仿雷诺阿的高手,他尚在牢狱中,叫Guy Ribes,给他的手化妆成了风湿病,满是骨节的丑陋的手。
却能把那种气氛传达出来。
镜头一摇,老画家在芭蕉树下一句话也不说,因为他在工作。
“嘉碧叶爱上了一个邮差,那家伙入伍了。
”这也是个重要的梗儿。
那是老头儿在海瑟琳之前最喜欢的女模特,后来被妈妈赶走了。
(嘉碧叶到电影第94分钟拍合照时才出现。
)嫉妒就是一切。
2当然只有男一号回来,才能看见真相。
他是未来的大导演,老画家雷诺儿的二儿子让.雷诺阿。
他从一战战场回来(高山部队第6连),左大腿骨被去掉了4.5公分的骨头,差点没截肢。
他认为可以保持军官气概。
回来之后,所有人都拥围着他,要宠他,要把他重新养肥。
而他却看到自己的父亲被风湿折磨的不像个样子。
看到了父亲绘画的新激情。
他画室里的每一件瓷器,面对大海的那扇窗户。
每一件事物几乎都在雷诺尔本尊的绘画中出现过,导演真是用心。
那件日本瓷器的高盘上,放了三个苹果。
医生问:要是你的手画不了了怎么办?
雷诺阿的回答:用老@二画。
绝了。
这也是电影十分深沉的东西,老头有一种非常固执的爱:对绘画,对自己最后的模特,当然也对他以往的所有模特。
对三兄弟的妈妈。
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太懂这事了。
画画就是爱的挥洒。
没有爱,画面就是干枯的东西。
他太会利用自己的激情和爱情。
所以他也有一大堆和模特的风流韵事。
大多数画家都一个样。
付抱石都那个样。
可以说,雷诺阿的模特,加上已经变成仆人的模特,就是他的整个后宫。
画家和他的模特儿总是界限感不清,像马约尔和迪娜那样的模范关系简直是绝无仅有,一般来说都像罗丹和雷诺阿,不知不觉用情性就把她们和谐了。
留下了私生子和还不尽的儿女债。
这就是片中每个人痛苦的来源。
他们是雷诺阿欲望的影子。
3很多人抱怨这部影片组织的松散。
事实上,它是按照雷诺阿本人的瓶塞理论创作的。
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河中的瓶塞,不知道命运把我们抛向哪里。
泡到臭水沟也不要烦恼,泡到天堂也不用骄傲。
一切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能明白它的音乐还有情节。
主创不强迫你接受任何事情,你如果有心,可以在其中找到你需要的世界,如果你讨厌它,你只是认为电影像在画画。
说不清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舸争流。
在战争和对身体压迫的进程中,每个人都很无助。
看了他们的眼神就知道。
唯一自由的似乎就是女模特。
信之所至,哪里都去。
此片一共107分钟,一开始就是女模特的游来,一只奇异的生物。
第23分钟:让Jean的归来。
第59分钟:在意大利渔船之中,青年男女主角相好,电影高潮的时间控制得刚刚好。
第80分钟:让决定以飞行员重新入伍,二人吵架。
第95分钟:长兄、美人嘉布里耶的归来。
告别,最后的节奏掌握得也极佳。
所有的人都是瓶塞。
“雷诺阿的少年时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想去当兵,却不得不进入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大学攻读哲学和数学,大学入学一年之后他就毅然决然地休学去军队服役。
战时,他以准尉的军衔奔赴前线作战,却在数月后就因右腿负伤回到巴黎养伤,伤虽然养好了,却落下终生残疾,这一时期他迷上了卓别林的电影。
伤病并不能阻止他继续回到战场的渴望,由于腿伤并不影响开飞机,雷诺阿又回到军队学习飞行驾驶技术,学成之后被派去一个侦察机中队担任侦查员,也许是战争之神并不看好他,也许是电影之神在召唤他,他的飞行生涯也在一次飞行降落事故后匆匆结束。
”《雷诺阿》这部影片解释了让·雷诺阿为什么要去当兵?
重病残疾后又为什么依然以飞机驾驶员的身份继续参军?
首先,让·雷诺阿当兵本身或许只是出于一种简单而淳朴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是因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志向,而他的哥哥已经参军,弟弟崇拜哥哥而选择同样的志向,这都可以理解,但是一般人在受到重伤后往往会有劫后余生之感,肯定不会继续参军了,况且,当兵打仗是非常艰苦的事情,让雷诺阿出生于相对富足的家庭,如此艰苦的士兵生涯对一个平时生活优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容易,而他这么做的原因,从《雷诺阿》中他与父亲的另一番对话可见一斑。
当让·雷诺阿因腿部受伤回家后与父亲奥古斯特·雷诺阿一起聚在餐桌上吃饭,奥古斯特·雷诺阿询问雷诺阿是否还回前线时,让·雷诺表示只要医生允许,便会去,随后两人产生了如下对话。
奥古斯特·雷诺阿:让,别和命运过不去,该放下的总是要放下,像软木在水中漂流。
让·雷诺阿(有些不耐烦的):我知道你的漂流木道理奥古斯特·雷诺阿:这并非道理,而是事实,当我还是陶瓷彩绘师时,机器突然改变了我的命运,加入我继续当彩绘师只能画画盘子,但现在我很快乐。
让雷诺转移了话题,询问:嘉比里拉在哪儿?
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老父亲并不想让儿子继续去参军,儿子对父亲的劝告有些不耐烦,但是无法了解原因,第二次交谈中,便知道了让雷诺阿为何会不听父亲的劝告。
两人有关命运的第二番对话发生在安蝶尔因为没有按时来做人体模特之时,父子两人在等待中产生了口角冲突。
奥古斯特·雷诺阿:告诉我为什么经过一晚她就消失了?
让·雷诺阿(略带歉意的):因为我要重返战场。
奥古斯特·雷诺阿(震惊而又无奈):很好,做你想做的,我不会阻止你。
让·雷诺阿(失望而又愤怒):嘉比里拉也是,你不阻止她。
她和我们在一起15年,她有选择家人的权利她的家人就是我们我什么都没做,是你吗叫她离开的。
你和以前一样狡猾 你是什么意思?
你一直躲在妈背后,你有名的“漂流木”理论,这是你摆脱做决定的方法。
胆小鬼!
就这样!
告诉你,你真令我生气。
别在对我说嘉比里拉现在不见的是安蝶尔,即便提香也会爱上她,她的胸部和膝盖,有型又坚硬,细致的皱纹,像闪耀的金光。
肉体!
没有别的!
从这两段对话中,便可以得知,父亲一直躲在母亲的背后,躲在命运的背后,某种意义上是随波逐流的人,而让·雷诺阿自小由嘉比里拉抚养长大,也正是嘉比里拉让他爱上电影,对于从小生活在一个接近于阴盛阳衰,母系社会版的家庭中,让雷诺阿向往一种男性阳刚的生活环境,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试图逃离,可另一方面他无法忘记嘉比里拉,嘉比里拉原先一直做着父亲的人体模特,可在某种意义上,嘉比里拉给予了让·雷诺阿缺失的母爱,对于嘉比里拉的离开,让·雷诺阿有着无法抑制的愤怒,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在让·雷诺阿看来,父亲性格的软弱是罪魁祸首,父亲的“漂流木”理论成为他躲避一切的挡箭牌,让·雷诺阿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因为如此,他一定要重返战场,不同于父亲,让雷诺阿始终是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也正是让雷诺阿的这个性格,尽管他此后的电影生涯风雨飘摇起伏不定,但是他始终没有倒下。
1926年雷诺阿拍摄了根据左拉小说改编的《娜娜》,由法国和德国共同投资,本片仅法方的投资就超过100万法郎。
本片完成后却遭遇票房滑铁卢,雷诺阿甚至需要卖掉父亲的画作来偿还债务。
但是雷诺阿并没有停止电影的创作,接下来连续拍摄了五部商业片来扭转经济亏损的局面。
30年代,雷诺阿进入创作的全盛期。
《母狗》、《乡间一日》《大幻影》《游戏规则》一系列足以载入史册的名作在这一时期诞生,并确定了雷诺阿的诗意现实主义风格,但是《大幻影》荣获威尼斯金狮奖后,随后的《游戏规则》却因为其背后深刻的寓意,上映不久后便被禁演,审査机构认为影片“伤风败俗”,军事检查机关认为它“涣散士气”,很多(资产阶级)观众认为它是对他们的“人身侮辱”。
雷诺阿当时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游戏规则》问世时遭到的失败太让我丧气了,以至于我决定,要么不再拍电影,要么离开法国。
”不但在商业上惨遭失败,同时也结束了雷诺阿在法国的电影生涯,他不得不迫于来自各方的压力离开从小生长的故土,雷诺阿费尽心思的影片遭到他一生最惨痛的失败,雷诺阿本人称为生平最大的耻辱。
直到20年后的1959年,电影才在法国得到全面修复后重新上映,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难得的永恒经典’影片也重新获得了它在电影史的地位。
但即便如此,雷诺阿也并没有放弃电影,他在美国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雷诺阿遭遇重重困境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电影事业,正如他年轻时执拗的戎马生涯一般,他一生都在试图反抗着父亲留下的“漂流木”理论,他不愿做一个随波逐流的漂流木。
他自己主导了自己的命运。
《雷诺阿》这部影片也讲述了雷诺阿为何会在退伍后选择拍电影,而选择电影事业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
正如前文所述,在影片《雷诺阿》中,当让雷诺阿刚刚回到家与父亲在餐桌前交谈时,首先问道:嘉比里拉在哪儿?
嘉比里拉是谁,他对雷诺阿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从影片中并无法全然了解,众所周知,表姨妈嘉比里拉·雷纳尔是让雷诺阿的表姨妈,她对雷诺阿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
由于父母平常繁忙,照料他的工作就交绐了嘉比里拉,可以说雷诺阿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她的身边度过的。
从雷诺阿两岁左右开始,嘉比里拉就常常带他去看电影、戏剧甚至是木偶戏的表演,懵懵懂懂间,电影与戏剧就此与他结缘,并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尽管他从未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但是雷诺阿从小便诞生了对电影的浓厚兴趣,某种意义上说,雷诺阿电影的启蒙老师正是嘉比里拉。
影片《雷诺阿》中刻意在故事的开场设置了如下情境,母亲已经去世,老雷诺阿的人体模特嘉比里拉被母亲赶走,并找来新的人体模特,随后母亲去世。
这三个女人分别在雷诺阿的人生当中担任着什么角色呢?
让雷诺阿的亲生母亲给予了让·雷诺阿生命,在让雷诺人生的道路上,他的母亲陪他度过了人生的第一阶段:童年时期,进入少年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孩子,阿嘉比里拉对让·雷诺阿兄弟三人均给予了足够的照料和关爱,对于让·雷诺阿来说更是如此,嘉比里拉陪伴让雷诺阿度过了人生的第二阶段,让·雷诺阿能够对电影萌生兴趣全部仰赖嘉比里拉。
让·雷诺阿进入青年时代后,安蝶尔是父亲的第二任人体模特,让雷诺阿与她产生了爱情,(虽然影片没有表现,但安蝶尔正是让雷诺阿的第一任妻子)安蝶尔一心希望成为电影明星,这倒是与让雷诺阿的兴趣相投,但是在遇到安蝶尔之前,电影始终只是让雷诺阿的一个兴趣爱好而已,让·雷诺阿之所以愿意投身于电影事业之中,与安蝶尔有莫大的关系,让雷诺阿后来曾经说:自己投身电影事业的目的只是想让妻子成为电影明星。
1924年,他为妻子主演的电影《卡特琳》担任制片人,同年,他还执导了妻子主演的《水姑娘》,此后几年的时间,让雷诺阿的妻子始终担任着让雷诺电影的女主角,随着默片时代结束,两人分道扬镳,于1935年两人正式离婚。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正是安蝶尔让雷诺阿开始将兴趣爱好转为自己的一项事业,也就是说,让雷诺阿从影迷转型为电影从业者的直接原因便是因为他人生中的第三个女人:安蝶尔。
一开始雷诺阿比较老气,对他关注不多,但在博物馆也见过不少其大作,自以为对他还算了解。
看完这本画册发现我错了,或者说又是标准艺术史的错,通过代表作认识的雷诺阿并不能真的代表雷诺阿。
完整的雷诺阿由印象派之前的摸索阶段、印象派阶段、回归古典主义阶段和晚期大融合阶段构成,这本画册所精选的作品很好地覆盖了雷诺阿的一生,William Gaunt所写引言文笔极佳,读了好几遍。
被阳光、绿树、溪流环绕的地中海庄园中,雷诺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执笔。
女性的美丽、小孩的纯真、自然的生机、家庭的温暖、生活的气息都留在画中了。
今时今日看到雷诺阿人物风景画第一感觉是我要去拥抱这片绿野和鲜花!!
心情都变成彩色的了!!
电影是纪录也是致敬,同样春风满面同样很美,一桢一桢细细欣赏!
与其通过冷冰冰的生平与成来认识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41-1919),倒不如通过《雷诺阿》这个电影来作为切入点走近活生生的雷诺阿,正如电影里青春美貌的模特安德莉、回来养腿伤的次子尚·雷诺阿推开雷诺阿家的大门般真切。
电影讲述的是1915年,晚年雷诺阿在法国戛纳海边生活的一段经历。
这个与莫奈、塞尚同时代的伟大印象派画家此时已经是一个被爱妻逝世、儿子参战、自己关节炎病痛折磨得神经衰弱的孤独老人,行走困难的他只能蜷缩在轮椅上。
当看到他夜晚痛苦的哀叫、用药物针剂镇痛、孤独的与亡妻对话时,我不禁感慨:生活从没有放过谁。
就是这样被病痛折磨的雷诺阿依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
当年轻美貌的模特安德莉第一次拜访雷诺阿时,这个蜷在轮椅上的苍老画家用绷带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穿着类似医生白大褂一样的画衣,衣服上沾满了油彩,显得脏兮兮的。
他的手臂如同枯枝,骨节变形的手指上长满节瘤,贴着胶布,缠着绷带,每画一笔都要比一般人费劲了不知多少倍,为了免去换画笔的麻烦,他不得不使用同一支画笔,每用完一次油彩后,在旁边的松节油里涮一涮,接着再画。
苍白、褶皱、扭曲的手与鲜艳、明亮、充满生气的画作仿佛展示人生艰难与美好的纠缠。
而安德莉的到来更是点燃了雷诺阿的创作灵感,他开始绘画大量美丽、温润的女性形象。
有人评论雷诺阿晚年的女性人物画作代表着他艺术上的又一次复兴。
他常常让女仆们把他抬到室外,画她们嬉戏的场景,当一阵大风周起女仆们的裙子、掀翻野餐篮子时候,这个身心俱疲的老人会露出孩子般的天真和顽皮。
他喜欢用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喜欢用轻松的感觉勾勒亲情小品。
这时的雷诺阿绘画实现了清简,通过用颜色控制结构,将柔软的视觉触感表现的栩栩如生。
这样的风格让他的画作总能给人以幸福愉悦的感觉。
正是这种与人幸福的画作让他拥有比同时代法国画家塞尚更多的赞扬和金主。
我个人不认为他驱拥官方的心意,因为这正是他生活态度的映射。
“我一定要画活生生的东西”、“和我亲近的朋友们不用黑色做画,画画是一件美好和快乐的事,生活中烦恼很多,我不想再制造更多。
痛苦、绝望、死亡都不是我想画的”。
画画在他心里是对人的世界和对事物的世界的一种幸福的不附加条件的参与。
这个勤勉、多产的画家,一生油画有四千多件。
很难说是他用生命成就着绘画,还是绘画支撑着他的生命。
当医生建议孱弱的他锻炼行走时,他说:“我放弃,走路用掉我所有的力量,保留这些力量能让我画些画”。
次子尚·雷诺阿看到父亲身体虚弱也劝说:“你什么都画过了,该停下来了”,雷诺阿说:“痛苦之后留下美丽,我还要进步啊,我要画到力气用尽时。
”当他在身体不允许他离开房间时,他说:“我这样足不能出户,真是幸运,我现在只有画画了!
”对于这样在我们平常看来是不幸的事,他没有抱怨,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
”但是如果极端的把他看成是一个生活在乌托邦里、毫无政治立场和爱国热血的人,我也觉得不那么公正的。
他大儿子、二儿子都积极投身于普法战争,并且一个胳膊受伤,一个腿受伤。
而当回到雷诺阿身边养伤的次子尚·雷诺阿决定再次进入空军作战时,他依然是支持的。
特别欣慰的是电影没有在雷诺阿桃色故事上用力过猛,毕竟画美女的画家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妙人,关于嘉比里拉只是一笔带过。
老画家的感情归宿依然落于让血液中充满躁动的他的神经平静的妻子阿莉娜·莎莉戈。
而模特安德莉与老雷诺阿之间的情感更像是父女,应该说就是父女。
因为安德莉与回家养伤的尚·雷诺阿产生了爱情,并建议他战后从事影视艺术,而这一切也确实成为现实。
大战结束后尚·雷诺阿与安德莉结婚,一起投身电影,尚·雷诺阿成为全世界知名电影导演。
海报着实好看 红蓝白黄 我最喜欢的几个颜色都在 背带裤 红色的裙子 独有的上衣蕾丝 黄色的卷发,淡绿色的草地,远处的河流,逆光的阳光,树下的美好,一切色彩都美到极致,胜似童话又高于童话的画面,第一眼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文字设计也很清爽 ,大气。
女主尚只是很底层的一个凭借自己努力赚取生活费的年轻貌美的女子,她人确要用嫉妒的眼光看待她的努力,她不是妓女,却总是被误认为是妓女,美丽不是她的错误,她真正的美丽在于不屈服,不谄媚,安静美好,做自己。
对画家他更多的只是对他的欣赏和理解,并没有爱,个人认为,因为画家蕾诺阿同样尊重她,女仆们言语粉刺她的时候,她的激动并不是不能理解,至于画家的角色身份,很多我并没有理解的很深,只记得他说的现实中那些痛苦的事已经很多了,只有画画可以看到简单的干净的美好,不想画那些肮脏的画面,逆光下,女孩子们在水边嬉戏打闹的画面平静而又美好,简单而又无忧无虑,老人用最后的力气选择干自己想做的事,不想把所有力气花在用来走路上,这句话深深的体会他的意境,如果为了走路,他确实累到没有力气的时候,是真的没有力气再去画画了,毕竟精力有限。
蕾诺阿的儿子最后虽然和他成婚了,可是十几年后她们离婚了,男的成了人尽皆知的导演,儿女人确被遗忘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底层人的悲哀呢?
她圆了她演员的梦我觉得已经很荣幸了,不一定一定要人尽皆知才算是美满吧,她已经过上了她想过的生活就已经是最圆满的结局了,儿演员本就注定无法红极一生,能被世世代代记住的一定是牺牲更多才能换取的。
与其通过冷冰冰的生平与成来认识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41-1919),倒不如通过《雷诺阿》这个电影来作为切入点走近活生生的雷诺阿,正如电影里青春美貌的模特安德莉、回来养腿伤的次子尚·雷诺阿推开雷诺阿家的大门般真切。
电影讲述的是1915年,晚年雷诺阿在法国戛纳海边生活的一段经历。
这个与莫奈、塞尚同时代的伟大印象派画家此时已经是一个被爱妻逝世、儿子参战、自己关节炎病痛折磨得神经衰弱的孤独老人,行走困难的他只能蜷缩在轮椅上。
当看到他夜晚痛苦的哀叫、用药物针剂镇痛、孤独的与亡妻对话时,我不禁感慨:生活从没有放过谁。
就是这样被病痛折磨的雷诺阿依然没有放弃对绘画的追求。
当年轻美貌的模特安德莉第一次拜访雷诺阿时,这个蜷在轮椅上的苍老画家用绷带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穿着大褂一样的画衣,衣服上沾满了油彩,显得脏兮兮的。
他的手臂如同枯枝,骨节变形的手指上长满节瘤,贴着胶布,缠着绷带,每画一笔都要比一般人费劲了不知多少倍,为了免去换画笔的麻烦,他不得不使用同一支画笔,每用完一次油彩后,在旁边的松节油里涮一涮,接着再画。
苍白、褶皱、扭曲的手与鲜艳、明亮、充满生气的画作仿佛展示人生艰难与美好的纠缠。
而安德莉的到来更是点燃了雷诺阿的创作灵感,他开始绘画大量美丽、温润的女性形象。
有人评论雷诺阿晚年的女性人物画作代表着他艺术上的又一次复兴。
他常常让女仆们把他抬到室外,画她们嬉戏的场景,当一阵大风周起女仆们的裙子、掀翻野餐篮子时候,这个身心俱疲的老人会露出孩子般的天真和顽皮。
他喜欢用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喜欢用轻松的感觉勾勒亲情小品。
这时的雷诺阿绘画实现了清简,通过用颜色控制结构,将柔软的视觉触感表现的栩栩如生。
这样的风格让他的画作总能给人以幸福愉悦的感觉。
正是这种与人幸福的画作让他拥有比同时代法国画家塞尚更多的赞扬和金主。
我个人不认为他驱拥官方的心意,因为这正是他生活态度的映射。
“我一定要画活生生的东西”、“和我亲近的朋友们不用黑色做画,画画是一件美好和快乐的事,生活中烦恼很多,我不想再制造更多。
痛苦、绝望、死亡都不是我想画的”。
画画在他心里是对人的世界和对事物的世界的一种幸福的不附加条件的参与。
这个勤勉、多产的画家,一生油画有四千多件。
很难说是他用生命成就着绘画,还是绘画支撑着他的生命。
当医生建议孱弱的他锻炼行走时,他说:“我放弃,走路用掉我所有的力量,保留这些力量能让我画些画”。
次子尚·雷诺阿看到父亲身体虚弱也劝说:“你什么都画过了,该停下来了”,雷诺阿说:“痛苦之后留下美丽,我还要进步啊,我要画到力气用尽时。
”当他在身体不允许他离开房间时,他说:“我这样足不能出户,真是幸运,我现在只有画画了!
”对于这样在我们平常看来是不幸的事,他没有抱怨,却称自己:“我是个幸福的人。
”但是如果极端的把他看成是一个生活在乌托邦里、毫无政治立场和爱国热血的人,我也觉得不那么公正的。
他大儿子、二儿子都积极投身于普法战争,并且一个胳膊受伤,一个腿受伤。
而当回到雷诺阿身边养伤的次子尚·雷诺阿决定再次进入空军作战时,他依然是支持的。
特别欣慰的是电影没有在雷诺阿桃色故事上用力过猛,毕竟画美女的画家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妙人,关于嘉比里拉只是一笔带过。
老画家的感情归宿依然落于让血液中充满躁动的他的神经平静的妻子阿莉娜·莎莉戈。
而模特安德莉与老雷诺阿之间的情感更像是父女,应该说就是父女。
因为安德莉与回家养伤的尚·雷诺阿产生了爱情,并建议他战后从事影视艺术,而这一切也确实成为现实。
大战结束后尚·雷诺阿与安德莉结婚,一起投身电影,尚·雷诺阿成为全世界知名电影导演。
我喜欢传记片,艺术家的传记片尤其爱。
这部电影有两条线:一是晚年的雷诺阿的绘画;一是小雷诺阿尚和安蝶尔的爱情。
可圈可点的是李屏宾的摄影,画面很雷诺阿。
电影讲述方式有些涩,零碎,行云流水感不足。
米歇尔布凯饰演的雷诺阿是全片的亮点,惟妙惟肖,至少我认为那就是真实的雷诺阿。
我看过一张雷诺阿的黑白照,他坐在轮椅上,变形的手抓住画笔。
片中有很多雷诺阿手部的特写,用布条紧缠着,让人心头一紧。
雷诺阿有一句名言是:我画女人的背,画到可以抚摸的样子,就停下了。
电影里还有一处我非常喜欢:大量的运用风声。
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几个分镜头之后,就有风声袭来。
加之轻柔的弦乐和钢琴声,整部片子的配乐极其简单,和画面相得益彰。
厨房是电影中的一个经常出现的场面。
安蝶尔在厨房发脾气摔雷诺阿的盘子;仆人们在厨房里合唱关于巴士底狱的歌;厨房里尚和弟弟的对话;尚上战场前和女佣的告别……厨房,是一个家庭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雷诺阿的儿子小雷诺阿没有成为画家,而是成了上世纪30年代法国著名导演。
他为父亲写了回忆录,最后写道:父亲生前一再关照他们,千万确认他已经死透了,才能入殓。
为什么呢,因为雷诺阿生怕被活活钉入棺材。
片中几处雷诺阿真知灼见的语言,我都截图保留下来。
(短评写不下了,第一次没有匆匆结尾导演的聪明在于 用姓氏来概述这个电影,你说不上来到底是对父亲,还是对jean这个电影大师,亦或是对小儿子的记述,总之就是围绕着这么一家子。
从这个电影里,我开始反省自己的圣母心,正如里面的女模特jean的妻子,我该不该对她抱有不好的评价,看到后来,导演一段话打出来,大概意思说 最后他们两个还是离婚了,但是jean成为了法国电影的启蒙者,他的妻子却被人们给遗忘。
一句话好像看似没有感情色彩,却满满的是导演的惋惜。
于是,我竟然突然觉得,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成为女主那样的人,可能是艺术家,可能是没礼貌,怎样的描述都行,我会倾向于去理解去尊重但不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和人生,但我,永远要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
故事刚开场的雷诺阿已经是个受关节炎困扰颇深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手上绑着绑带作画,仍然对生命力和画面的效果固执地坚持。
会纠正自己的小儿子使用正确的画笔,也因为钟爱少女光泽如绸缎的皮肤而让新来的模特伸出手检查。
影片的色调和构图都像雷诺阿的画一样充满生机,尽管身体在病痛和年迈中老去,但不停移动的光影和窸窸窣窣的风声,都透出蓬勃和美好的生命力。
雷诺阿说自己年轻时追求复杂,年老时开始想要更简单,再通过慢慢地调整将简单的调整到最好。
“生活中有很多烦恼,我不想再制造更多。
”所以雷诺阿只绘制姣好、美丽、有生机的画面,正如去水源头画画时的大风吹得状况一团乱,女人们的吵闹声和阳光的明媚生机,都让他露出了最真心的笑容。
安蝶作为电影的女主角来说可能并不讨喜,但是了解了相关背景之后,她其实也是一个对艺术有追求的女性,从影片开始她对雷诺阿说自己是艺术家,想必当时在面对一个有作品进入卢浮宫的著名画家面前说出这样的话,也是需要勇气的。
这种传记电影太单薄了吧,没什么内容啊!就是看看美好的肉体和画面,美丽的光影?
2.5. Christa Theret 是九零后~~ 这个片子看到的恰恰并不是雷诺阿~
其实这片很沉闷,是文艺青年的菜。除了露点,真的没什么好看的了。。。
只为摄影打三星,画面色彩太雷诺阿了!美!但叙事也太无聊了,私以为根本不是在讲雷诺阿。
绝美的艺术性电影。这部电影的美学魅力足以让你忽略它粗糙的剧情而沉溺于这油画般的绝美视觉享受中。
拍得完全没有重点可言啊。。。。。
70李屏宾的摄影不错。其他一般。
#HKIFF# 其实讲了两个Renoir的故事—— Auguste和Jean。作为传记片,这部堪称散漫、无重点、缺少冲突。但光线、Côte d'Azur的风景、还有裸女⋯⋯都是美的。
我以为这是讲述画家雷诺阿生平的传记电影(虽然他的一生没什么传奇故事可以讲述),但实际上却是以他的大儿子——未来知名的电影导演——为中心所讲述的爱恨纠葛,让人看着有些意外。如今看来老套的爱情故事却发生在100年前,再配上印象派画家最爱强调的光影色彩,画面如同一副副油画般美好。
对不起,但是真的除了美丽,几乎空无一物。
一些人物传记3
画面很美,果然剧情催眠。。。好吧,没有剧情
感觉太多笔墨在女主身上了,都不知道是谁的传记片了,这部电影的景太美了!再现了印象派的画面色彩!
過於注重鏡頭下的詩意反倒忽略了劇情。女主美到叫人無法移開視線。給四星,畢竟攝影也是講故事的關鍵環節嘛。
再不好看的也就这样了吧 也就是风景还挺好 另外有几个镜头处理得挺像雷诺阿的笔触的 还算知道尊老敬老
建议编剧写角色的时候参考下地球上的生物。
4星全部给了美丽的演员,电影本身很烂。
当作看画……
当看风景吧
摄影就像一幅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