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开头还行,后面的发展就有些让人不知道导演想干嘛,僵尸造型比较有些,还有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热吻。。。
第二个就是一场辩论会,而且还是很无趣的辩论,想涉及的点太深,却又完全达到了不了那个深度,画虎不成反类犬。。。
第三个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小女孩表演过于夸张,家庭成员戏无法吸引观众,反倒是电视台主持人的戏份比较有趣,等了半天只为最后裴斗娜的客串。。。
三篇故事从三种角度阐述人类可能的灭亡方式。
1.未知病毒,丧尸流行(很普通,很欧美)2.科技进步然后被自己创造的科技毁灭(其实就是人类担忧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当机器能够代替人的一切行为后,与此同时产生了自我的思想,那么人类的存在也就变得不那么特别了,同时人类过分依赖科技,导致人类不再进步,思维开始倒退,体能开始退化,人类可能真的就此消亡。
就个人看来,人类不太可能因此而灭亡。
)3.外来强袭,陨石碰撞(同样很大众的观点,影片里也找不出什么比较新奇的方式,一般般吧。
)整部片子嘛,观点无新奇处,表现处也无特别处,也就还行吧。
只喜欢第二部。
第一部和第三部都是好莱坞拍烂了的剧本。
比场景比投资有谁能玩过好莱坞?
唯独第二部,好莱坞花再多的钱也拍不出来。
因为哲学是无价的。
其实机器人圆寂前说的那些话是代表所有万物对人类讲的。
人类觉得只有自己才能悟道,其他万物连思维都没有这么可能悟道呢?
其实错了,人类为什么需要经历几多轮回才能悟的真道?
因为人类有欲望。
世间万物都有道,一滴水,一块石头他们其实早就得道了。
因为他们没有欲望,没有恐惧,不计较得失,不计较生死。
可以牺牲自己为人类所用……难道这不就是佛吗?
正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
只有可怜的人类,在欲望中苦苦挣扎。
可怜的人类……
《人类灭亡报告书》让我想起了超内涵经典动画《回忆三部曲》,两者都是采用三段独立的故事组成的一部电影,连片长都是相同的。
《人类灭亡报告书》包含了以下三个故事:「美丽新世界」、「天工开物」和「生日快乐」,可以简单的分别概括为:“因为烂苹果造成的变异僵尸”、“机器人磐涅成佛”、“一个黑8台球引发的毁灭”,三个故事都突出了“人类灭亡”这一主题,各有寓意;对其中的「天工开物」印象最为深刻,末日片尽管带有夸张的科幻性质,但目的在于警示人们,要懂得自我反思,否则电影中的世界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很遗憾, 前面的人因为对韩国的偏见和智力原因根本无法看懂这个片子的魅力和所发出的信息.而前面人的问题正是这个片子所讲述的问题. 多么的讽刺...第一个故事,一般. 表演一般.不想多说. 不过也算衬托了后面两部牛逼轰轰的片子. 但总之我不能给满分了.第二个故事, 其思想造诣令人为之一震. 人类已经完美, 这个世界以这个以世界本身作为完美. 但人类却忘记了自己的完美, 或者忘记了自己也是构成完美世界的一部分. 忘记了欣赏自我和宇宙, 去追寻心中那虚无的目标, 导致了一切的痛苦,迷茫,与狂妄. 在这些情绪中的人当然无法用自己的感官领悟出大同之真理, 无法观察到链接不同事物的那一丝细线. 用极其浅薄的标准判断且妄下结论,分类事物, 残害同胞.人类文明就像圣经的开头暗示的那样, 是从分类宇宙开始的. 天与地, 时与空, 人与物, 善与恶,文明与野蛮, 中国人与韩国人等. 但文明只懂得分类事物, 而无法认识到这一切一切的大同, 忘记了这一切的分类只是人类主观的产物, 文明将永远无法得到升华. 就如佛理上的警示一样, 无限反复毁灭与被毁灭的无聊又残酷的游戏.宇宙, 动物, 人类,机器都是大同的, 平等的, 但以不同形式塑造着这个美丽完整的世界. 盲目追寻自自我独大的完美的人类无法看到这一切. 最后主角用自己的零件修补机器狗的那一惊人镜头, 终于显示了人类开始重新意识到了其本质, 回归万物之源. 看着就不禁流泪了...稍微回顾一下, 前面有个不良少女打扮的女的叫男主角修她的机器狗. 男人因为女人的打扮, 粗野的态度, 还有对低级的宠物狗产品, 毫无多想直接选择了鄙视与不理解, 并随便对付了过去.我们就是以这些表面,肤浅的理由去简单的判定事物的价值, 而忘记了男人就是女人, 狗就是人, 机器就是生命, 你就是我. 领悟到这一切的男人, 用自己的芯片开始修复起了宠物狗, 因为只有修复了它才能完成自我. 这时候, 为什么这男人胳膊竟然是机械造?到底故事里全人类其实就是精致的机器人, 欺骗着自己? 还是只有这个男的把自己改造成了机器? 这些疑问都不重要了. 你如果还纠结于这个问题, 说明你还没看懂这个故事.第三个故事: 奇葩又超凡的彪悍想象力. 同时又是人类乐观与惨状的鲜明对比映现的乐感与美感. 最后在灭亡降临时, 一家人终于摒弃掉所有相互的偏见, 开始相信对方, 成为一体. 当这一情感型城时, 不管成功与否, 我们得到了快乐. 管他世界毁于一旦, 管他首尔市滚动着直径10公里的8号球, 难道快乐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此刻开始一家人已经忘记了各自的角色, 也忘记了偏见,演示,和虚伪. 结语我尽量没剧透的方式下, 列出了我看到的片中发出的信息.整个片子有不停的笑料, 但背后的情感却无比沉重, 好看却深刻.韩国片当中, 不, 甚至全世界的科幻片当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片子之一.在一些中国人只为种族国籍而犯疯狂时, 邻国至少有一人欢迎期盼着着机械与人类和解的未来...释迦摩尼, 庄子, 耶稣等人能达到的境界也就这一层而已.以后还能找到多少个更牛逼的科幻片子呢?
整部电影3个部分,第2部分是最出彩的。
第1部分总体来看拍的比较差,一个比较拙劣的丧尸故事,而且还有点不严肃。
但丧尸疾病的起源,就如同一个影评里的同学写的,人类过分的索取食物,我们日常生活有多少食物是非生存必须,甚至是恶意浪费而没有引起我们重视的?
记得曾经在纸老虎里看过一本书《CHEAP》,作者就说到因为追求更便宜的食物供应,泰国海边用激素养虾,而国内的各种垃圾食品就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现在的我看来,这跟两个东西有关系:一是人的欲望,二是商业系统的疯狂。
别跟我说食物全球不足,我们平心静气的看看这些食物都大量在哪些地区消耗?
非洲难民食不果腹,但商业系统不会为了他们生产,因为钱。
我们人类有吃的欲望,有不为生存的口腹之欲,但同时我们也有自省的觉悟。
所以这是根源,但不是疯狂的主因。
令现代人疯狂的还是商业,当商业体系的一只手运用现代科技可以加速各种进程和变化,无论高端如克隆肉体,低端如国内的三聚氰胺,轮胎做的果冻。
另外一只手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传播等改变消费者的思想,于是在古代发展不那么迅速的商业体系突然发现他们不但可以左右人们的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环节的消费,同时还能引导人们未来的想法,这个疯狂的体系,将带我们走向何处?
我们已经像MATRIX里一样,成为被生产和指定消费的了,只是商业体系顶尖的那层,他们同样在这个体系里。
想想你看的各种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想想你本来是填补你碎片化但是已经将你生活碎片化的智能手机,人类,你们还要随波逐流吗?
不过,我觉得还有救,起码少部分的人会有救,人类有自省的天赋,这也可以顺便说到第二部分。
但是在少部分人发起自救能救一部分人或者全部人之前,这个疯狂的商业系统一定会把我们折腾的不轻。
( p.S 有人也许会问商业体系是什么,现在他已经是全球,囊括了农业,工作,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留心去安静思考一下吧。
他就是MATRIX!
)总结一下,第一部分以前很流行一个词叫“异化”,我们究竟有没有异化,不要看词典,不要问别人,请问问你的内心:今天的你是你想要的样子吗?
异化不只在现代,只是现代更严重。
异化的结局,导演告诉你就是丧尸,血腥么,无厘头么?
换个词语虽然不血腥,但可能更能直击你的内心:行尸走肉!
第二部分,机器人涅槃,碉堡了,我跟大家一样觉得惊喜。
这部分,太高深,我一直对佛家心存一些向往,但始终觉得佛教太高深。
(我指的是真佛教)相对于只是信仰,宁愿当成一种哲学去揣摩。
这部分很好,推荐大家去看,但我不敢评价这部分里佛教观点,因为我确实没看懂。
同样,因为事先看了一些同学的影评,所以得先说明他们的观点,其实我也觉得他们写的很好。
正因为看了这些,我才决心写下这些文字。
这些同学觉得导演说的“出现人工智能后,人类现在退化了,人类的智力已经不再前进”很好,我却觉得非常可笑。
我这个观点也许要被很多人喷,但我还是要说,很多同学都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人类社会一直都是精英社会,无论是精英政治,还是精英科学。
对,科技进步了,大部分的人变蠢了。
这个没错,但这个还是要用我第一部分的观点来说,在商业系统这个逐利系统面前,你聪明还是愚蠢有什么关系?
或许说愚蠢点更好,更容易愿意消费,对,就是消费。
一些对科技持怀疑态度的人不要杞人忧天了,人类的智力水平是相差很大的,少数神人比如特斯拉,达尔文,等很多数学音乐天才推动了人类文明,对于我们来说,多多学习,接近一下神人的水平,尝试去理解他们的理论就好。。。。
科技进步的事就交给那些发 paper就好了。
敬佩科研工作者和各行各业创新的牛人。
第二部分,总结一下,机器人和我们同化了,机器人智慧是不是未来?
这个需要更多科技科幻迷彩能解答。
第三部分:黑色幽默,虚无主义的结局。
看完这部分有人会觉得有趣,搞笑,有人会觉得荒谬。
just a joke,我感觉导演就是要告诉我们,既然我们从哪儿来不清楚,那么人类的灭亡说不定就这么荒诞呢?
而且结果还是一个好结局。
哈哈。
就像第二部分里机器人问的“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这几个永恒的问题我们无法回答,所以有些人就有虚无主义的观点。
对于 虚无主义 我不评价,因为这些人生的哲学问题我自己也无法回答。
但我希望虚无主义不要惶惶不可终日,这里比较欣赏西方人的那种黑色幽默。
虚无了并非就要恐怖,既然不能理解,不能改变,那么做好当下的事笑一笑也挺好。
第三部分,总结一下, 关于虚无主义,虽然我们都想不明白这些基本的问题,但这一点上我不选择无尽的思考,因为我觉得我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于是我对人类的意义选择信仰,我相信!
正如萨特的那句话:“人生本无意义,但如何把无意义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却是有意义的。
”送给喜欢这句话的诸君共勉。
最后一点电影的观后感废话请喜欢喷韩国人棒子的同学好好想想,我们的电影什么水平,韩国电影什么水平了?
看看张艺谋,看看陈凯歌,看看冯小刚这几个人最近这几年的表现!!
中国电影还是期待新导演吧!
请大家尊重别人,即使别人的素质低,我们也不能以低素质对待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诸君共勉。
韩国电影以剧情处理,人性刻画最擅长!
本片中其一是病毒引起的丧尸感染,剧情穿插其实有些乱与荒诞,不明所以的道出爱情,友情,亲情,最后咬一口苹果,牵强附名~美丽新世界;其二机器过于智能化,睿智程度超越人类而引起恐惧,致其死亡,关于佛法的讲述到是特别到位,名为~天外来客;其三网上订购8号桌球误入外星网站,引致世界末日,重见光明时,还是生日那天,想象力不错。
三个叠加的故事,在我看来,传达的意思可能是:引致人类灭亡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可能是一个感染病毒的烂苹果,有可能是小孩子随手订的外星快递,有可能是人类本身的恐惧与欲望导致灭亡,愿我们都发挥想象力,想想有哪些更多的小事情,可以蝴蝶效应让人类灭亡吧,那样我们人类的灭亡报告书可以写的就有那么那么那么无穷多了,哈哈!
来点无里头就看不懂了,不知道<大话西游>你能看懂否?如果一定要说出第三个故事的内涵,其实和这一家之的生活有关,小姑娘弄坏了一个球,非常害怕,而且父母和她的沟通不好,估计非常霸道主义,于是小姑娘只有去网上买个球回来补上.还有父亲和叔叔是个球迷,地球末日了还要打球.暗示他们玩物丧志的生活习惯.就是因为这种不正常的生活,所以才有这种不正常的事情发生.外星人等10年等到小姑娘签字才回去,表示人要守信用.后来一家人一起去找活着的人,说明他们的坏习惯已经改了,知道爱家人爱大家.这才是最好的生活.
不是抖音来的233然而还是只看了中间一部。
因为机器人跟宗教的结合还蛮让我感兴趣的。
人本身也是物啊,不过都是一堆元素组成的,硅基生命跟碳基生命的本质区别就是元素不一样而已。
所以就如人类驯化动物一样,威胁到人类的机器人就是要驯化猎杀的。
本质如此罢了。
说起来我还蛮希望自己是机器人的,活得长,而且总觉着机器人的情感比人类纯粹。
就像上一部电影人工智能里的男孩子,可以把对一个人的爱,或者只是某种感情编入基因,致死永铭。
在众多几分钟解说电影情节的内容中,经常会提及一部电影,其中描述了一个AI,更确切地说是一个AGI高级人工智能,一个机器人在寺庙中独自领悟了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观点。
随后,总部派遣人员前来修复该机器人,并深入探讨了机器人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这一情节引发了关于人类未来的深刻反思:是机器人能够参透这些哲学思想,还是仅有人类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种解说,想要把这两者内容进行猎奇的对比与参考。
AGI悟道+维修工装人=人类危机《人类灭亡报告书》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我通常不会观看这种三分钟解说一部电影的内容,但这个主题确实吸引了我。
我利用AI进行查询,询问关于一个机器人在寺庙中领悟观点的电影名称。
AI给出了答案,这部电影名为《人类灭亡报告书》。
刚看完,我得知这是一部韩国电影。
然而,观看电影后,我发现其内容与短视频中传播的内容大相径庭。
《人类灭亡报告书》实际上与较早的《周处除三害》在某种程度上有所相似,也与我前两天观看的《浴火之路》有共通之处。
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稍作思考以探究这几部电影之间的关系。
首先,《人类灭亡报告书》采用了三个故事拼接在一起的形式。
这三个故事表面上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是由一个团队同时创作,并融入到一个整体故事中的。
我们曾在何处见过这种三段式?
我立即想到了《周处除三害》,其中就包含了三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故事。
观看这部电影就像看了三部独立的作品,其名称也颇具特色。
《周处除三害》的英文名为《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分别对应猪、蛇和鸽子三种动物。
同样地,《浴火之路》的英文名《Tiger Wolf Rabbit》也是由老虎、狼和兔子三种动物构成的。
这种对比让人联想到这六个动物似乎可以归类为三类,我认为它们可以与《人类灭亡报告书》中的某些特点相对应。
这些特点实际上就是人性的三个方面。
在拍摄科幻片讲述人类因自身人性弱点而走向毁灭时,这三个弱点自然是首选。
1. 追求开悟的陷阱我首先想探讨的是互联网上流传最广的热点——关于机器人在寺庙中领悟观念的故事,这与《周处除三害》中最精彩的段落相呼应。
在《周处除三害》的片尾,陈桂林解决了那些被视为危害人类的尊者。
同样地,在《浴火之路》中,赵丽颖饰演的角色作为一个兔子,在艰难困苦的时刻,她希望用自己的仁慈、恻隐之心和带有一定的刻板印象母性来感化他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而在《人类灭亡报告书》中流传最广的是第二个故事,其中描述了正是仁慈之心和恻隐之心导致了地球的灭亡。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在这三种人类世界灭亡的方式中,第二种方式在结尾时揭示了真相:前去修复机器人的那个人类本身也是机器人。
这个故事深刻探讨了人类为了寻求生命的意义而变得越来越懒惰,利用机器人来完成各种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无形中渗透到了人类的生活。
在片尾时,那个小哥解开自己的胳膊,将一个芯片放入其中,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这个维修机器人本身也是一个机器,可能是隐藏在人类世界中的一个机器。
这个故事实际上映射了我们时常追求的一种开悟与豁达的状态。
我认为,这种追求往往带有功利色彩,与追求金钱、秉持“金钱至上”观念的行为并无二致,最终会导致自己的懒惰,忽视现实的真相,然后招来毁灭。
有时,我们甚至会将善良视为一种满足自我心念的手段。
例如,饥饿时的一餐饭,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满足,但心念却难以满足。
若我们追求善良,期望成为开悟之人,让所有人认为我们聪明,所有问题在我们这里都能得到解答,所有困惑都能被解开,生活无波澜、无困难,具备慈爱之心,自诩伟大、博爱,这种状态实则极为功利。
它与明星追求最大流量的心态有何差别呢?
这种状态往往导致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变得空洞无物。
我时常思考,为何我们的课本乃至学校教育中,缺乏对哲学体系和心理学体系的深入探讨,而只是把很多哲思客观的呈现在语文或者历史课本中?
我得出的结论是,关于心理学和哲学的探讨,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时,我们才能用哲学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一边实践一边解决。
最忌讳的是,脱离实践环境,在寺庙或教室等空间中,仅就观点而论,这样很容易让人陷入空虚状态,实则无益。
当然,如果工作如同心理医生一般,需大量接触实践中遇到问题的人,以指导他们、为他们解惑,那么在这种程度下,在理论环境中对各种哲学观点进行思辨也无妨。
因为这是要作为心理工作去指导他人、治疗他人的。
但除此之外,我认为这种探讨不应出于功利心态,如追求成为所有人中参透最深的状态,这种做法实则功利。
在《人类灭亡报告书》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在追求高尚的过程中,为人类种族设立了诸多所谓高尚的标准。
然而,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却忘记了设立这些道德标准的初衷,最终陷入了形式化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洗碗、拖地等日常琐事都让机器人代劳,我们进一步脱离了实际,机器人自然而然地接管了我们的生活。
这便是第二种人类灭亡的方式。
2. 繁殖循环下的灭绝预警今日是2024年11月22日。
我在这篇电影日记中记录的电影是刚刚看完的《人类灭亡报告书》。
这部电影还有另外两个故事,我打算在后续的日记中简要提及。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我刚才提到的这个故事。
电影中第一个提到的人类灭绝方法,是关于欲望的,具体指的是情欲。
虽然情欲没有具象的剧情,但苹果作为隐喻,在电影中非常常见。
关于情欲的特点,人们有一种奇特的惯性,即不停的繁殖。
在第一个故事结尾时,这部电影是2012年的作品,就已经提到了韩国生育率骤减的问题。
人们不愿生孩子,不愿在结婚。
电影没有具体提及原因,但直接抨击了为何人必须繁衍后代的观念。
在这部影片中,以一种颇为令人不适的方式展示了废物回收的过程,其中包括将苹果废物回收后喂养给牛,而牛食用后又将这些物质带入到人类的餐桌。
这样的循环,与人们必须生育孩子以延续血脉、孩子又必须继续生育的循环相呼应,显得尤为奇特。
在这种循环的推动下,人们可能会盲目地遵守结婚生子的传统规矩,而不去深究为何要如此行事。
许多时候,我们制定的一些规则,可能源于旧的生活习惯,例如通过生育来延迟我们的死亡年龄。
在男耕女织的旧社会,若无子女,个人的死亡年龄可能会提前。
因此,结婚生子成为了人类共有的约定之一。
然而,在现今的生产力条件下,我们其实无需过分担忧被替代,因为死亡是每个人的终点。
对死亡的恐惧,有时会驱使我们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如过度生育、过度废物利用和过度循环,这或许可以被视为其中的一种表现。
在《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手臂上纹蛇的男人不仅与片中的女孩有同居关系,在此之前还与女孩的母亲有过情感生活,展现出了强烈的繁衍欲望。
类似地,在《浴火之路》中,肖央饰演的角色在孩子走失前一直要替孩子找各种各样的母亲,实则是自己花柳成性,而与赵丽颖饰演的角色在一起后,又频繁地表达对她的爱意,这种繁衍欲望同样显得奇特。
当然,我并非要批判结婚和繁衍本身,我绝不会走向另一种极端的对立立场。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应将结婚和繁衍视为必须遵守的规则,而是应该深入思考自己为何要这样做。
如果这样做并不违背你的个人意愿,那么你将会更加心甘情愿地去执行。
当然,如果你选择不这样做,那也并无不可,关键在于你要放下这种必须如此的心态。
只有当你拥有了这种心态,你才会更加顺心地去做这些事情。
3. 排名执念与荒谬灭世最后一种可能导致人类世界灭绝的方法是意外事件,即小行星撞击地球。
这一灾难性事件历来为人类所恐惧,众多科技和新闻资讯中,专家和学者常将其列为地球可能面临的灭亡威胁之一。
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
在《人类灭亡报告书》的第三个故事中,作者将小行星撞击地球与世界发展的偶然性相联系。
第三个故事带有一种荒谬的意味。
故事中,一个小女孩试图在网上订购一个八号台球,结果却意外地从外太空或另一个维度接收到一个八号球,而这个八号球最终导致了地球的毁灭。
故事中的一句台词提到球为何会损坏,导致她需要订购一个八号,女孩最终的结论是:“也许它该坏的时候就坏了。
”我们不必为既定标准刻意寻找原因和因果关系。
因果论实际上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使用因果论时,我们可以借鉴其积极作用。
然而,当因果论失效或我们自身认知和能力无法找到原因时,切勿陷入崩溃。
如果盲目寻找原因,可能会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正如电影《黑天鹅》中芭蕾舞艺术家因过度抠除手上的肉刺而受伤的幻想情节。
因此,我认为第三个故事虽然浅显易懂,却具有深刻的启示:不要被因果论束缚,要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和原则。
在《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陈桂林是一个对排名极为在意的人。
他原本打算公开自己的事情,但后来又后悔了。
他整部电影中的折腾,源于他不甘心在通缉排行榜上仅排第三,而是想要排名第一。
这类人容易被调动,在现实中也是相对听话的一类,只需给予一点刺激,他们就会奋力向前。
然而,在面临冲突时,他们往往容易感到迷茫。
谁规定了江湖情义中必须为大哥?
谁规定了家庭中必须成为合格的母亲?
谁又规定了公司排名中必须跻身前三?
这些只是为我们生活增添色彩的因素,而非生活的必须准则。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找到确切的原因,此时接受现实或许更为明智。
就像恐龙在地球上生存了那么多年,却因一次大爆炸而灭绝,它们并未抱怨什么。
而且,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仍是一种假说,其真实性尚待验证。
因此,我们需要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浴火之路》中的刘烨饰演的角色就是一个例子,他在不确定中茫然地失去了孩子,他却执着地为孩子寻找一个说法,最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自我灭亡之中。
以上便是我对电影《人类灭亡报告书》的电影日记。
虽然与欧美大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绝对甩中国电影N条街~~
普通的说教,就第一个故事有点意思。
UR4看起来好忧伤啊
不错
有能力设计概念,没能力拍成完整的片子 ★★
第一篇是比较常见的僵尸末日片,第二篇中大段的台词拖慢了节奏,但是对于人类那种对未知事物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恐惧倒是刻画的十分生动,结尾也很有新意,但是部分情节设置有点不合理,第三篇更像是喜剧,主播的丑态虽然很有喜感但是太刻意了,结尾的外星人有画蛇添足之嫌
四星给第二个故事《天造之物》。机器人与佛性。人类的欲望与执念。
今年看过最烂的电影
韩国人搞科幻也有一种了悟空性超然解脱的架势。三个故事都不完整,梗也都是用烂了的老梗。每部片的结尾都感觉匆匆了事,韩国人,科幻可不是闹着玩啊!ps:不过你把女神拍的还挺美的,加一分!
太恶
看不懂- - 机器人都成佛了
第二段机器人,显然是亮点,在莲花的图案里成佛,功德圆满···
除了第一段都挺好的。
神马玩意儿。。一本正经的脑残片。超软的软科幻,童话般胡闹的剧情,故作高深大吼大叫的情绪过激,导演编剧他们自己应该都不知他们自己所云乃何,老套……生化危机+机器人觉醒+🎱撞击地球对fojiao本身就不感冒,其故作高深起来我更是反感,结果故事2就把机器人觉醒和这个fojiao结合一起,这倒还好,但人们都情绪激动的故作高深,这太恶心人了。结尾男主原来也是个机器人,这似乎才有点意思,但结合本故事全片还是不够意思。故事3与其说bug连天,不如说就是用bug写成的,不堪直视,10km直径的球才那么大?洛希极限知道不?撞击本身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的影响有概念不?脚踏发电够全家用?这么波动的电电脑也能用,闹呢?……太多了,数不胜数。张口就来?还是说这里面都是另有新意?快拉倒吧。
棒产科幻,拿大陆标准来看已经算很牛了。但一个批量制造催泪温情片的国度,拍科幻,就像台湾不来小清新搞警匪枪战一样奇怪。
电驴评分1.4,奇葩电影吗?其实探讨的问题太过深奥,却不能深入挖掘。
除去第二个故事的故作深沉,另外两个还不错的,前有讽刺后有戏谑
第二个故事不错。
扯
科幻片能这么无聊,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