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简单,一个罹患癌症的骗子的故事,或者是病人想要向善的故事?
编剧的力度就是几个分支故事串联起来,信用卡诈骗,碰瓷,卖假药的,黑心饭店老板,再加上外国人杀人,这剧情我也是醉了,各故事串联不够,结构松散,将各种社会现象罗列出来,但这不是大杂烩,没什么关系的逻辑混乱,各种人物客串出演,明显是捞一笔的节奏。
演员上看沈腾和马丽还是那种话剧表演状态,没有突破自我,夏洛特得益于一个好名字和编剧导演,这部就就明显不在线上,您二位还是好好演话剧,如果有打磨好的剧本欢迎再次尝试电影,如果还是这种所谓的喜剧,就是败口碑了。
看开心麻花的剧,本就抱着看喜剧的态度,这个剧也基本是他们一贯的风格,搞笑的背后,来点沉重。
沈腾演得很好,他得了绝症,打算来一场人生谢幕,谋划了很多局,扮演很多角色,每一小段,多少都是有笑点的。
马丽是他骗局中的意外,居然是个真正纯良的人。
最后沈腾依然从天台跃下,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其实,片子里讽刺的那些点,什么地沟油之类的,我觉得也就一笑。
但主角面对死亡选择的人生之路,倒值得思考。
面对死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一回,然后洒然而去,也是一个值得佩服的人生态度。
影片讲述一位依靠诈骗起家的“网骗”,在获知自己身患“绝症”之际,决定在最后的日子里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却卷入一起阴差阳错的事件。
影片故事内核有些类似斯蒂芬·弗雷斯1992年的《无名英雄》,片中一个小偷救人之后引发问题,到了《一念天堂》中,成了一名骗子的“义举”。
虽然张承在叙事方面有了进步,但导演功底还是略显青涩。
不过他将这个比较复杂的故事体系讲得顺风顺水,后期节奏很快一气呵成,但前期线索之间仍缺少粘合度,让故事有些松散。
很荣幸很激动跑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以为又是一部可以和《夏洛特烦恼》一拼的电影,但结果大家知道了,看了一版弱智版的《疯狂的石头》。
稍微改改也好,但是把日本杀手描写的和香港大盗一模一样连出场都…表达对社会的理解也是那么有气无力…唉(导演不懂电影语言拍不出细节 、强行加段子来弥补,后来看到自己都不好意思看了 真说不过去啊 )如果说我是喷子的,请看看《疯狂的手头》一定会和我有一样的态度。
这部电影第一、来骗钱了、没态度、没能力。
第二、透支中国影迷对中小成本喜剧电影的期望。
总结一句话:拿着《疯狂石头》的瓶子,灌了这一瓶酒难喝至极的酒。
当然像沈腾、马丽这些优秀喜剧演员稳定的发挥肯定会博取笑声和情怀,但是装在这个瓶子里也是苍白无力的。
“童年的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沈默是一个演技高超的“惯匪”。
他善于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去诈骗、威胁和勒索,但他欺诈的对象很一致,他们都是不同行业的利欲熏心的骗子,比如假药贩子、电信诈骗分子、街头碰瓷的老头、饭馆卖毒肉的黑心老板。
沈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诈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行侠仗义”。
沈默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最初,他把诈骗来的钱用于自己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但当他在医院检查出胶质母细胞瘤,也就是脑癌,他通过读唇语知道护士在病房外谈论自己只剩6个月生命时,沈默开始把自己诈骗来的钱匿名捐献到慈善机构。
这时的沈默,他的行为可以说从“行侠仗义”变成了“劫富济贫”。
但是,沈默做这一切真的是为了某种正义感吗?
我最开始以为是,直到沈默对马小丽讲出自己的身世时,我才明白,沈默的“行侠仗义”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复仇,是为了补偿童年的痛苦和仇恨。
沈默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丧生,车祸的原因是由于有人为了贪图补车胎的钱,在路上撒下十字钉故意刺破行驶中的汽车车胎,来招揽更多生意。
沈默父母汽车的车胎被刺破,以至于来不及避让一辆逆行的拖拉机,在与拖拉机没有接触的情况下,汽车侧翻,车毁人亡。
在这个法律无法制裁坏人的交通事故中,沈默失去双亲,开始了寄人篱下,随亲戚四处辗转谋生的生活。
一切肇始于那个利欲熏心往路上扔十字钉的人,这样的事在当今社会太多,包括那些故意碰瓷的人渣,他们无意于致别人于死地,却经常能造成别人家破人亡的惨剧。
童年时期的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为沈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长大成年的沈默,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他钻研《表演圣经》,训练自己的演技和身体,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同时扮演无数个角色,从外形到气质、从性格到习惯,人格分裂式地全新地塑造着不同的人:外卖小哥、电话诈骗分子、假药贩子、饭店伙计、公司总裁……“社会是个舞台,人生是场大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我的角色远不止这一个,但所有的角色都是在帮助警方惩治罪恶,没人知道我是谁,因为最好的表演就是了无痕迹。
”每一次演技精湛的表演最后都能帮助警方抓获一票坏人,他再悄无声息地从容退场。
一次又一次,为什么他如此孜孜不倦,而且乐此不疲?
因为每一次惩治恶人,对他来说仿佛都从童年伤痛中的解脱,都是对当年那个压在汽车废墟中无助的小孩的救赎。
报复了那个扔十字钉的坏蛋,似乎童年就可以躲开那个噩梦,似乎沈默的人生就会全然不同。
“我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
为什么人生只有一次?
有很多事来不及做,很多情感来不及感受,我想,也许表演能够弥补这些遗憾吧。
体验不同的人生,如果可以这样,三个月足够了。
”沈默的童年缺失太多,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的温馨,缺少一个孩子最需要的情感——爱。
人生只有一次,沈默来不及体会这些他渴望已久的东西,就已经在孤独和仇恨中长大成人。
于是,他让自己在“表演”中去获得,体验不同的人生,尝试去获得那些他从未拥有过的可能性。
在那些他自导自演的“人生大戏”中,他惩治了恶人,似乎也“救赎”了自己。
“完成一个角色,就像走完一个人生,我演过那么多角色,看过那么多人生风景,没有留恋,也没有牵挂”但是,演技再精湛,他扮演的也是别人。
舞台的大幕一落,他仍是一无所有。
他唯一的“收获”就是,他成功报复了恶人。
可悲的是,复仇永远不能让一个人真正解脱,每一次复仇成功只能加深心中的恨意,却不能减少它。
沈默想要从童年的噩梦中脱身出来,但结果却是让他越陷越深。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这份不断加强的恨,让他在地狱中万劫不复。
电影名叫《一念天堂》,如果就让沈默这样在自己的地狱之路上挣扎下去,最终6个月结束,因脑癌而死,电影无疑是一部令人落泪的悲剧。
但是这部电影还有更高的追求,它一定会安排一束光照进来,照在正走向地狱之路的沈默身上。
马小丽就是那一束光。
沉溺在恨中,即使想尽各种办法挣扎,最终也难得解脱。
复仇带来的是快感,而不是救赎。
但是,爱,可以。
沈默对马小丽的看法几经变化。
最初凭借直觉,认为马小丽是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好人,并暗中助力她的“网红事业”。
后来因为误会,误以为马小丽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诈骗钱财,沈默好不容易以为自己找到同类,却发现被她欺骗后的怒火熊熊燃烧,他毫不犹豫地利用电话诈骗的手段很快骗光马小丽银行账户里的所有积蓄,以报复她对自己的“欺骗”。
由爱到恨,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瞬间。
但是,通过后来的接触,沈默再三观察,终于还是发现马小丽被自己误会,她从来没有骗过钱,她善良真诚、朴实坚强,关心身边人,一直凭自己的本事艰难而努力地活着。
沈默内心大受感动,暗中归还了诈骗马小丽的钱。
到这里为止,沈默爱上马小丽的理由仍不充分。
直到马小丽有一次喝醉后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才真正击中了沈默那颗封闭已久、干涸却极度渴望爱的内心。
沈默假扮厨师,为马小丽和她的朋友炒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
他手忙脚乱端菜出来的时候,嘴边还粘着一小颗西红柿丁。
醉醺醺的马小丽,顺手帮他擦掉了嘴边的异物。
这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下唤起了沈默童年时那场车祸中的一个记忆,在仇恨凶手之外,他还记得母亲一个充满爱的动作:在被撞毁的汽车废墟中,幼小的沈默蜷缩在母亲怀里瑟瑟发抖,沈默脸上挂着血珠,母亲也已经奄奄一息,慈爱的母亲在生命垂危之际,温柔地帮他抚去了脸颊上的血珠。
母亲手指的温柔触感一直留在沈默的记忆深处,而马小丽的那一个动作帮他打开了这个尘封的记忆片段。
充满仇恨的童年噩梦中,还留存了一点爱之光。
记忆中的母亲之爱和马小丽的关怀重合了。
在地狱之路上狂奔的沈默,第一次被一束光照亮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一念之恨,带沈默入地狱。
一念之爱,让他被天堂之光照亮。
但悲哀的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沈默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这份爱,他承担不起,也没有时间去感受。
他扮演了无数的人,已经掩盖掉了那个孤独、脆弱、渴望爱的自己。
当马小丽的爱来临的时候,他用哪一个自己去面对她呢?
沈默发现自己迷失了。
“每场戏都有落下帷幕的时候,每个角色都有告别演出的一天。
”沈默是一个演员,他想的是如何谢幕。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在谢幕前的最后一场戏里,他爱上了女主角,他念台词的时候动了真情。
“幸好她说的是台词,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告别这个舞台。
”沈默在演戏,但是马小丽没有。
沈默演绎的是不同角色,但马小丽爱上的却是沈默。
这让沈默该如何退场呢?
罢了罢了,姑且当做马小丽也在演戏吧。
马小丽:“我第一次见你,就觉得我们俩之前在哪里见过,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我希望,这种缘分可以无止境的延续下去。
希望有一天,你能明白我的心”沈默:“姐,你说的是台词吧。
”马小丽:“……对,明天考试用的。
你觉得怎么样?
”沈默:“不错不错,一定能考个好成绩。
”沈默的人生快要落幕了,他没有选择地要告别舞台,他没有时间陪马小丽走下去了,他只能孤身赴黄泉。
马小丽的一念之爱,让他仿佛置身天堂,但也仅仅是“一念”的天堂而已。
他已经在地狱之路上走的太久太远了。
“笑,是人类情感高级的一种表达方式,最能体现我们的内心,对我而言,只是塑造角色的一种手段而已。
”演了那么多角色,哪个都不是自己。
沈默表演过无数种笑,但只有和马小丽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吧。
即使不能将缘分无止境的延续下去,但至少体会过一念之爱,这也算是一种幸福。
电影结尾,沈默站在大厦楼顶,凄然地看着这个世界,低头亲吻母亲留下的尾戒,然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每场戏都有落下帷幕的时候,每个角色都有告别演出的一天。
”“等一下,我好像,忘了演我自己。
”恨可以赋予你无穷的力量,把你的天赋发挥到极致,帮你办成常人办不到的事情。
但你会在恨中迷失自我。
本意是想在恨和复仇中寻求解脱,却在恨中面目全非,永远拘禁在无尽的孤独和虚无中。
一念之差,却在地狱中万劫不复。
爱使人柔软,使人有所顾忌。
爱的力量是温和的,不如恨那般冷酷而有力,但它却能让你感到幸福,能帮助你从童年的阴影和伤痛中解脱,爱可以救赎人心中那个渴望安全和温暖的内在小孩。
一念之爱,让人沐浴在天堂之光中。
沈默的一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童年不幸,成年后又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补偿童年。
不仅没有得到治愈,反而迷失了自我。
最终,他用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但是,沈默同时也是幸运的,至少,他曾经有过一念天堂,爱之光曾经将他普照。
滔天的恨意中,那一丝纯洁之爱将他救赎。
让他在弥留之际,终于意识到,“我忘了演我自己”,他用一生去恨,却在最后一刻明白了爱。
每一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带有童年的创伤,他们会从后天的经历和行为中去弥补童年的缺失。
有的人可以成功治愈童年,但有的人却迷失了方向。
童年时期留下的恨刻骨铭心,但恨无法解决恨,只有爱可以。
印度的圣雄甘地晚年一直致力于解决印度的宗教冲突,他甚至以绝食来号召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放下仇恨,和平相处。
在他绝食到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一个伊斯兰教徒问他,印度教的人杀了他的孩子,他该怎么办?
甘地回答他:“恨无法解决恨,只有爱可以。
你去收养一个被遗弃的印度教徒的孩子吧,然后尽你所能地去爱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沈默被恨折磨一生,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被爱治愈。
用爱去补偿童年之恨,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一念入地狱,一念去天堂。
如何选择,全在自己。
沈默是来不及了,但我们都来得及。
首先,要说一下,和大多数人一样,【夏洛特烦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活跃在我生活的话题中。
先是被先看的同事神侃的台词吊足了胃口,然后又去电影院看的又哭又笑,再后来手机能看了就又看了N遍。
所以说,当我知道【一念天堂】的时候,是拒绝看的。
因为预告片本身的吸引力不大!
不搞笑!
十分的不搞笑!
是的,因为【夏】的太搞笑,导致了紧随其后的【一念天堂】必须更搞笑,才对得起我的票价和我的时间!
一个连预告片都提不起人兴致的电影,实在令我不敢,或者说是不忍进到电影院去。
在这个处处都弥漫着“尴尬感”的时代,我不希望在电影院里看着一个成功塑造夏洛的喜剧演员,费尽心思地逗笑却不好笑,还不能快进!
所以,直到前几天,某网对会员开放,我便怯怯地点开它,当然在点开前,做足了心理建设——周围基本没太多人看;看过的评价一般,并不推荐;网上也没有形成电影话题——出于职业的敏感,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成功。
【夏洛】之后,是否难以逾越了呢?
书归正传。
我承认在电影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经历都无法集中,因为太令人失望了:为啥马丽没有马上出来,演了好半天为啥没有笑点,这个电影究竟说的啥,根本就是看不进去的节奏直到电影的后半段,电话诈骗员“小沈”、卖假药“沈总”、勾搭网红一口一句“姐”若干角色间的从容切换,或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一念天堂】和【夏】是不同的,沈腾并非只是喜剧人,而是一名演员。
而这部电影,它所揭露的光怪陆离,现实的、夸张的、搞笑的,却有着一种悲伤的感觉。
这部电影真的不是喜剧,而是彻彻底底的悲剧,有种胸口被恨恨地击中一拳闷疼闷疼的痛,不澎湃激昂,可这痛楚却久久不会散去。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生活里我们都是演员,却又没有沈默的从容和演技。
如果演到最后,骗到了所有人,还有自己,那或许真真的就是出悲剧了。
一个以各种角色行骗来伸张正义的人,剧情想法新颖,有点意思。
但是沈腾演技真的有待提高,止步不前了,日本杀手是败笔。
配音也有待提高。
此片中,马丽的角色很符合她,但表演也是一如既往,没什么提高变化。
沈腾有想法,但功力真的还需修炼。
动作与表情太单一。
这片要放外国大导手里肯定是炫酷的骗子,滴水不漏的动作,流畅精致的摄影,最后得讲男主小时候的遭受导致后来的心理,是很好的剧情片。
中国拍,就定位成喜剧,结果就是不伦不类并不搞笑的喜剧。
加上碰瓷,地沟油,卖假药等等一系列中国特色国情,不是加的不好,挺接地气的,只是本片本可以做得更好。
我不知道腾哥马丽是接了个什么样的剧本呢,这是什么类型的片子?
说内涵没内涵,一开头就有一闪而过的床戏和意淫的kj镜头,什么玩意?
腾哥你不需要这些,当然有些东西也不是演员全部能控制的,主要是剧本和导演太烂。
说是喜剧吧,可是我从头看了五十分钟没笑过,五十多分钟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离场走了【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原因是感冒问题】,这是我去电影院看电影以来第一次提早离场。。。
本来看到预告片有我熟悉的广东演员,所以想去看看,谁知让广东演员演的都是些丑化的角色,唉,腾哥你能不折腾吗,夏洛特那时候看的我是又笑又哭,这次这片子本来想打一星的,可是看在有广东演员和腾哥马丽的份上打两星。
2015年我认为的烂片,除了煎饼,就是这部了,希望腾哥2016有比夏洛特更好的作品。
最后补充一下,谁抓的摄影镜头?!
电影前面相当长的时间晃得我头晕!
以为在拍《不可撤销》吗?这不是微电影,也不是普通人小影美拍夺命习作!
一念天堂的下一句是一念地狱,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人生很多美好的可能,可能你之前犯过错,可能你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但更多的是警示,不是所有的犯错都会有机会翻然悔悟,重新弥补~一念天堂,一念向善,人间便是天堂,包括很多人正在做的恶事,只在一念之间~我觉得沈腾是个挺有思想和个性的人,喜剧并不仅仅是逗得人前仰后合才叫喜剧,好的电影也并不是大家都叫好才是好电影。
刚一出来恶评如潮,后来又被人称作经典的也不乏先例。
个人角度不同而已~
剧组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了最好,在进影院之前抱着看爆米花电影和爆笑喜剧期望的人一定会失望。
看了电影只是旅程的一半,自己的思考才是重要的,才是收获。
另外一念天堂的内容比夏洛深刻很多,沈腾是个好演员,影片中的东北菜馆桌布是乱入。。。
影片有很多缺点,但是如果我们想有所收获应该看到影片与众不同的地方。
影片不值五分,但是有太多人(竞争对手水军)打了一分,这种恶性竞争真是。。。
这部电影是沈腾和马丽拍的第一部电影 早于夏洛特烦恼 制作也小 是因为夏洛特烦恼上映火了它才有机会上院线播放 导演是做编剧出身 他近几年的作品评分都不是很高 对这样一部影片期望太高无疑是不合理的 一部作品值不值得看只有看过才知道 而别人的评价与你的感受有可能迥然不同 一念天堂不是一般的喜剧 我看过之后也觉得很压抑 但是拿春晚比较实在。。。
没有人为了受教育而去看电影 但是好的电影能够寓教于乐 这部影片是中国喜剧电影的尝试和探索 在历史上有他自己的价值 毕竟中国喜剧电影还在路上
杉野遥亮、 福山翔大、若林拓也 小鲜肉们无论颜值还是演技都爆表啊!听说还有续集或者剧场版。
杉野遥亮抽烟那里帅到了新高度
开头几集真的节奏太棒了,看着男主逐步深陷,最后一集突然的音乐剧feel以及恶有恶报有点仓促了。
有点脸谱化,剧情设置有点捉襟见肘
一开始就教人怎么诈骗,醉,男主不认识,剧情老套,弃剧
为了杉野遥亮的脸看看,就那样吧
万事屋的好帅!结尾很微妙…
一般吧,一口气看完,这时候的杉野遥亮太嫩了!日本老人也有老后破产的,不过有钱的老头老太太还是不少
男主穿西装好帅,其实设定也挺有意思,希望后面的欺诈剧情会有趣吧,话说第二集的思想很危险啊……
主题本可以好好挖的,从第5集开始就放飞自我了...
后期有些不明所以
剧本有点糊弄啊…
诈骗题材可以拍出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可惜杉野虽帅但演技不足,还是更像深夜闹剧~~
亮亮是真的帅啊。笑起来真好看。但是诈骗确实伤天害理为什么看他们诈骗成功我竟然很开心,罪过罪过亮亮抽烟是真的帅福山翔大眉目清秀,耍起狠来也好有感觉毒川先生也好帅气啊,派来的打手也好帅道理我都明白,但是遥亮的腿为什么那么长???看到最后,心情复杂。
还我24分钟
走投无路的男主,说服自己诈骗不是犯罪,开发自己的犯罪天赋,践踏受害者的尊严,事成之后想从漩涡中脱身,为时已晚,早知道就不要卷入其中,也没有那么多后悔之后说出的我原以为事情不会这么发展。片头曲很有意思,用马赛克以及涂鸦来彰显这群玩家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也用自己的方法努力过了,因为全世界的人谁都不来帮我啊,到底让我怎么办啊?!“
剧情挺有趣的呀
男主很帅
我也用自己的方法努力过了,竭尽全力努力了,因为全世界的人都不来帮我呀。“诚实”,真是讽刺
结尾几个一镜到底惊艳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