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结束已经过去了四小时,现在才写完影评不是因为无从下笔,而是因为有太多话要说。
我的姐们儿从影片一半就开始哭,一直到我们走出电影院,妆都哭花了。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是,说她的眼泪一直都在眼眶里打转。
而她们,并不是哪位男主角的铁杆粉丝。
我想,一部剧情片能让一个普通观众感同身受,全情投入至此,应该算是成功了吧!
而作为其中一位男主演的铁杆粉丝,我想,我的影评也不应该仅限于发花痴,而有责任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尽可能客观的记录下来。
这部电影真的很有诚意,台前幕后,每个人物的定位,每个细节的刻画都精准而合理,这在当下真的算是难得了。
影片中几位型男风格不同,帅的各有特色,大郎隐忍内敛;二郎热血率直;三郎目光如炬;四郎放荡不羁;五郎宅心仁厚;七郎桀骜不驯,六郎作为主线人物则随着故事的推进不断成长成熟。
看,虽然100多分钟的群戏、战争戏,每个演员只分到十几分钟戏十几句台词,但能这么个个鲜活分明,这难道不是用心塑造的结果吗?
戏中人物之间的互动也很有爱,六郎七郎为爹穿戴盔甲时的父子互动,二郎回救大郎的舍生忘死,尤其是四五郎携手御敌的种种默契、含笑跳崖的释然一笑,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恢弘精心的战争场面也是本片一大亮点,火烧敌军、投石攻城、大郎以一敌百死守一线天,四五郎烽火台与敌人同归于尽,三郎芦花荡手刃仇人……都看的我血脉贲张既揪心又感动,而二郎从血水中挑起杨家帅旗,我觉得是电影中最精心与惊心的一幕。
这片子最大的问题是,演员都很帅,过于帅就会分散观众对角色的关注,七个男演员的粉或颜控会觉得很喜欢,但肯定有观众听到题材看到演员表就会习惯性排斥,这真是很麻烦,只希望大家能放下成见,真正看完这部电影再做评判,而不是一竿子打死,以烂片、偶像剧一言以蔽之。
《忠烈杨家将》这部电影,当初我是为了看周渝民走进了电影院,看过后真觉得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首先战争场面恢弘霸气,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壮,实在触动人心,那是一种震撼。
再者,就冲着老中青三代帅哥也值得一看,更何况每位演员也的确实打实地用心演出。
在这部影片中周渝民抛掉了偶像包袱,蓄了两撇胡渣子,多了一些成熟味。
但扮相却也意外得十分儒雅。
饰演的杨三郎,在人们看来是充满狼性的,就像一匹狼。
狼通常是不叫的,它们习惯安静地猎食,但只要一出击,就是致命的。
他不爱讲话,喜欢把情绪埋藏在心里。
是一个特别果敢的人。
他的眼神中会不自觉地迸射出一股锐利的杀气。
其他几位好儿郎的表演也相当震撼,看完影片,又一次激起了人们的爱国情怀,让人热血沸腾!
精忠报国,多么深奥豪放的词语,可在他们的身上却展现的淋漓尽致;为国捐躯,多么悲伤、沉重的字眼,可在他们的身上却体现的那样从容。
虽然我是冲着帅哥才去看的《忠烈杨家将》,但不得不说,演员们的表现并没有局限于帅气的外表,超越了我原本的期待。
随着商业化的影响,近几年的古装大片很容易走入大投资大场面却缺少内容的困境,相比之下,于导讲述故事的方法和重点都保证了电影的的可看性。
我不了解小说中杨家将的故事,所以只能就直观的观影感受,来聊聊我对几个主要人物的理解了。
先说大郎杨延平。
身为杨门长子,他俨然是最沉稳,最能顾全大局的一个。
在前往两狼山救父的途中,他不但要担当领导七子作战的统帅,还要照顾弟弟们的生命安全。
据说原本饰演杨大郎的是古天乐,后因意外才换成郑伊健,但他把这个角色演绎的很到位,训斥弟弟们时的威严,看到预言时的沉重,领军作战时的霸气,面对死亡时的决然,都让我相信大哥就是这样一个人,值得依赖和尊敬。
二郎杨延定是一个性格直率的猛将形象。
相对于大郎来说,他没有那么多的谋略,不满就发牢骚,开心了就笑。
但他依然是一个称职的哥哥,被困两狼山时带领六子突围,哪怕是在孩子气的对马儿说话的时候也不忘叮嘱自己的马要保护弟弟们。
二郎最令人感动的是义气,在知道大哥赴死的决心之后,原本离开的他又反冲回来,原因是“不能让大哥一个人离开”。
余波高大结实的外表很符合二郎的形象。
作为初次演电影的“新人”,他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三郎杨延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原本我就是因为仔仔饰演三郎才去看这部电影的,他的表现简直超乎意料的完美。
三郎是七兄弟中最为内敛的一个,他沉默寡言,却是一个像狼一样的行动派。
作为队伍中的神箭手,他出手干净利落,与兄弟们配合默契,总是最及时的帮他们解除危机。
全剧三郎只有四句台词,没有语言的支撑,仅靠眼神和动作,仔仔把这个人物诠释地得淋漓尽致!
就演员本身来讲,他应该是个人性格和角色相差最大的一个,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演出。
无论对周渝民是否熟悉,都不能否认三郎是这部影片中最出彩的一位。
用网上一句评论来说,单冲剧情这个电影可以拿到5分(我给6.5分,毕竟取材于传奇小说,导演和编剧发展空间不大),如果只冲三郎,仔仔绝对可以拿9分(我给10分啊!!!!)。
最后还是要说,造型真是太帅了!!
几个兄弟站一排的时候我就只盯着他一个人看啊!!!!
看完到现在依然处于被帅哭的状态!!!
T T四郎和五郎要一起讲。
七兄弟中他们两的感情最要好。
四郎是七兄弟中最开朗的,李晨的个性刚好符合这一点。
他好食槟榔的习惯是沉重的故事基调中的调味剂,从出战前练刀的情节可以看出武艺也是顶尖的。
五郎不但是一名将士,同时也是队伍中的医疗官。
故事开头他为两个受罚的弟弟调制药剂,进入两狼山后为父亲刮骨疗毒,也是他的一句劝让杨令公同意和大家一起离开。
烽火台五郎坠马,四郎毅然留下和他并肩作战,两人一起切断后路为兄弟寻得逃生机会。
他们推着一群敌军同时坠崖时的场景感动了很多人。
两人默契的想起小时候调皮时的类似情形,使牺牲也产生了一种幸福而满足的意味。
六郎是故事的相对主角,导演说过,这部电影就是表现六郎的成长。
他看重爱情,不愿柴郡主嫁给他人没管住自己和老七去了擂台比武;他看重亲情,拼劲全力让自己背负的承诺实现。
六郎的成长是急速的,仅仅一场战斗就让他的人生全然改变。
我个人认为,吴尊对这种蜕变的表现并没有达到十分的效果,但相对于之前的演技,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了。
在他对着耶律元吼出“记住,我是第六个,杨延昭”的时候,我感受到了震撼。
七郎年纪最小,自然是最冲动,做事情不经大脑。
他的世界黑白分明,什么顾虑也没有。
他在擂台中失手杀死国舅,为杨家的悲剧埋下祸根;他不听兄长的劝告去找潘仁美,最后白白惨死在自己人的手下。
他的行为在战争中显得幼稚愚蠢,但他对家人的心绝不输于其他人。
独自去找潘仁美的时候,这个最小的孩子就是抱着一命抵一命的决心,牺牲精神和所有兄弟无异。
付辛博和众多前辈相比,演技的确稚嫩。
不过这倒是很符合老七的形象,没有拖后腿。
最后是耶律元,本剧中最大的反派。
实际上,我并不觉得这个角色是“反派”,他与杨家将只是立场不同,本质上绝对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父亲死于战场,他抱着复仇的决心面对宋朝军队。
骁勇善战的耶律元是辽国第一统帅,他善用计谋,调兵遣将,将厉害的杨家军一个个逼入绝境。
邵兵的演技没话说,绝对的精彩。
他和三郎都是这部电影的绝对亮点。
杨家将代表的是忠孝仁义,杨令公代表忠,七子代表孝、仁、义,导演很聪明的把重点放在了后三点。
对于观众来说,臣为君死的情节并不能激发多少共鸣,杨家父子兄弟之间的情义才是真正感动人的地方。
与其说他们是为了宋朝在战斗,不如说是为了完整的家庭而战斗。
佘太君对大郎那一句“带爹回来”是他们所有的动力来源,所以六郎对耶律元说“我身上背的承诺,比你更重。
”同时,导演还通过鬼谷先生之口传达了“战争乃致祸根源”的理念。
战争场面也做得不错,除了远景有点假,近景的打斗拍的很真实。
全片95%的打戏,都是演员亲自上阵,每人都有自己的专属马匹,也并不像以往的剧中会出现以一胜百的状况,而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说实话,大场面的大戏还是要到电影院才能体现出效果,失去大屏幕后会有所减分。
总而言之,还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钱没白花。
说真的,是因为付辛博去看的这部电影。
到最后,却被这部戏里的忠孝仁义感动的一塌糊涂。
爱国情,父子情,母子情,兄弟情,儿女情。
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我从头哭到了尾,因为这部电影,触动的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它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七郎为替六哥报仇,误杀潘豹,挑起潘杨两家恩怨。
杨业为救国,宁屈于奸臣潘仁美之下,却被陷害。
杨母夜访鬼谷,却得闻“当知天命难为,七子去六子还”的噩耗。
七子为救父,赶赴两狼山,却发现中了计。
七郎为求潘仁美出兵,宁一命抵一命,终被乱箭射死。
六子带爹回家途中,遭耶律原追杀,除六郎无一幸免。
如果可以重来,我宁愿没有走上擂台七郎为救父跪求潘仁美,却被万箭穿心,直戳泪点。
他是杨延嗣,是杨家上下最宠爱的七郎。
他是任性,冲动,反叛,甚至,他的世界里只有黑白两色。
的确,要是没有他冲动的上擂台误杀潘豹,就不会有后来发生的这些事。
可他也是个男人,是个堂堂正正的男人。
他敢作敢当,为救父,他跪求潘仁美发病。
一句“你儿是我杀,只要你肯出兵救我父亲,我愿一命顶一命。
“就连潘仁美,也被镇住了。
即便被乱箭射死,他也没有一丝后悔。
因为他敢来,就没想过要活着回去。
当知天命难为,七子去六子还 “老羊不死,小羊不活。
”令公为救七子,撞死墓碑之上。
七去六还,为保众兄弟回家。
大郎独自迎战,寡不敌众。
不忍大哥一人作战,二郎掉头营救,惨死辽兵之手。
五郎战马累死途中,四郎留下接应,二人一同葬身火海。
三郎说完“我去杀了他”就独自与敌军一箭相见,最终中毒箭而亡。
六郎为了带爹回家,与耶律原决一死战,终替杨家众人报仇。
众人只知七子去六子还,却不知六子非六子,而是六郎。
谢谢导演给付辛博这么好的机会。
他把七郎诠释的很好。
而七郎,也有力的证明了他的实力。
因为我付哥哥的出色表演,我今天差点哭毁在电影院。
最后,请允许我弱弱的说一句,七子帅瞎了,而且,他们是真的把人物诠释的淋漓尽致。
就连耶律原都很帅。
很值得一看哦。
表示很期待时装戏。
热血不死的杨家将,票房一定大卖。
本想打3星的,但看到这么多人还没看就随便给1星,那我只好随意给个5星了。
看之前没多大期待,我就是冲着某人去看的,让人超出预期的是上座率居然很不错,几乎9乘吧。
说实话因为之前看过很多剧透的点评,导致对情节了解太多,所以全片下来没有感动到流泪那么夸张,不过音效起了很大作用,电影除开始那段交代事情原委有点慢,开战后节奏很紧凑,后面打戏撑满全场,配上音效还是有点震慑力的,出影院后心跳都还没平静过来,导演的确没有刻意煽情,直接用镜头语言表达情感,但感觉有点过于节制了,几乎是给观众零喘息时间,发生事情后还没回想过来马上就进入下一场厮杀,这种节奏的确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战场上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没人会给你时间感伤追忆,但对我这种反应迟钝的人,在接二连三的死亡后一层压一层的感情没有很好的宣泄出口,到后面积压起来的情绪直接导致沉重多过于感动。
关于此片的评定,是的,不用说此片拥有多个烂片的明显符号:偶像演员扎堆、所谓古装大片(估计现在不少人一听到古装二字就直接归类烂片了)、杨门女将在前(虽然这两片子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种片子还没上映就被多少人认定了烂片一部,所以从不对他的口碑报多大希望,但不管怎样希望看过后再来论断,在我对烂片的认识里,它离烂片的行列至少还有那么一点距离:1、至少故事交代完整清楚,构架清晰通畅,无雷点、节奏紧凑无尿点2、耳熟能详的故事,却还是有几个情节出乎意料,让人感动的地方不期而遇,真的是打到心里,有感动3、人物性格刻画明显,让人印象深刻(我看过好几部杨家将的电视剧,但没有一部是把7个儿子都塑造出来的,大多是4567为主,但这个才100多分钟的电影却把7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交代得很清楚,并让人记住每一个人,这点不容易)4、偶像们全是在战场上灰头土脸的厮杀,没有故意耍帅摆酷,几乎群戏,里面只有杨家将没有偶像明星,看完后感觉就是看了一部电影,而不是花痴了一帮明星。
以上几点虽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优点,但我认为这是这部片子保留住的最基本的底线,我要求不高,所以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它不算是烂片,当然它有很多瑕疵,比如故事太过熟悉让人第一印象就是缺乏看点、影片宣扬的“忠孝仁义”把“孝”体现的过多而淡化了“忠”;音效很棒,但也是把双刃剑,感觉盖过了剧情的感染力;总之杨家将这种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创作空间实在有限,加上市场对古装片的排斥逆反心理,被人不看好也情有可原,但不被看好是一马事、影片本身好不好又是一马事,至少这部片子还算是认真制作,有热血有感动,我给3星以上!
这片子从开拍到上映关注了两年,一开始多少会有点粉丝心理,会纠结别人的评价,但看完后就坦然了,优也罢劣也罢,那是别人的感受,它在我心里已经有自己的分数,我关注的那个人进步很大这就很好,这类片子在现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很难取悦观众这是事实,在还没上映就被大片舆论导向烂片的情况下,除非此片是真的有什么惊人之处而后期反转,可惜它不是,它只是正常的讲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大部分观众已经对这类故事不买账了……只希望古装片早日赢回观众信任吧
首先这不是一部烂片,至少7、8分总是有的,我给10分,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而已。
我们现在看片,讲究的是骨头里面挑鸡蛋,你自己吃饭不斯文,被骨头硌了牙,怪我喽,咋不学我用舌头抿着吃,还是很香的。
童年的杨家将,金沙滩,七郎八虎,总体上对大郎、二郎、三郎的印象很淡,他们牺牲的过快了。
而这部电影七个型男加一个老型男,认认真真拍了一部热血男儿杀杀杀的片子,已经超过了预期、满足了童年的意淫,凭这个也不止6分了。
仔细品味,竟觉得这是一部很用心去导、也很用心去演的好电影,比一部普通动作片多出了很多心思。
一、这是一部反战的影片恐怕很少有人会这么来评价杨家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君爱国的暴力美学,总觉得军人怎么会不热衷铁血厮杀,只有文官和懦夫才喜欢玩弄阴谋诡计、苟安求和。
但这部电影却隐含在画面背后,深深地反战基调。
鬼谷子对佘太君的那番暗示,凭你自诩为忠臣良将,干的是生灵涂炭的买卖,哪里去求福呢?
人家杀了你的老公,你的孩儿,固然你沉浸在无尽的悲伤哀怨之中,可为啥你老公你孩儿得胜还朝了,就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呢?
他们难道不是把别人家的老公、孩儿都杀死了吗?
如果这些问题不去思考,我们还真是几千年都满足于无厘头的生活方式,你自己浑浑噩噩,怪我喽。
二、这是一部反封建的影片我不是上纲上线。
但总要有人把问题提出来,从根本上反问为什么?
我们才能看出自己是否比古人有所进步。
认真看过电影的同学是否还记得电影背景中的交代?
为什么六郎郡主两情相悦,但令公却坚决不让他去打擂?
为什么郡主名为御妹,圣上却答允潘仁美的比武求亲?
为什么在潘娘娘哭诉御前的时候,宋太宗迟迟不作答复?
为什么明明大家都知道潘仁美要在前线公报私仇,太宗面露狰狞,但还是同意了这个自损长城的方案?
(这里太宗的戏份虽少,却演的很入戏)答案只有一个:平衡。
为了满足帝制的稳定,平衡是高于一切的、甚至高过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在平衡这个最高指导思想下,牺牲杨业算什么?
狄青、岳飞,后面被牺牲掉的人还多了去呢。
那么为什么平衡会成为最高指导思想呢?
这是因为唐朝血的教训、五代十国的悲歌,大宋只有清醒地坚定地执行这一思想,才可能生存于乱世。
两狼山,杨继业不是死于潘仁美之手,而是他必须死,圣明的皇上在他出征前就准备好了对天波杨府的抚恤和恩赏。
什么是反封建?
揭露这个事实,就是反封建。
我不是上纲上线。
让我把这个事实说得再清楚一点吧:郡主是何人?
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亲封御妹,她的立场就是后周宗室老臣的立场,为她择婿,有多麻烦,可想而知。
杨继业何人?
北汉降将杨无敌,他即可为大宋长城,也可为大宋心腹之患。
潘仁美何人?
陈桥兵变拥戴之嫡系。
谁是忠臣?
在百姓看来,杨业大忠臣,可在皇上看来,还是潘美靠得住。
郡主应该许配给谁的儿子,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电影中说了,杨业曾全歼辽军30万,这是什么概念?
功高震主啊。
可以想象如果不加以节制,未来大宋的北部边防军事力量将由杨家独揽,七郎八虎,对佘太君而言,是多么好的几个孩子,可是对于宋太宗而言就是未来几个定时炸弹,七郎乳臭未干,就敢打死皇亲,谁能保证未来他们不造反啊?
郡主和潘家成亲,后周宗室旧臣势力就和大宋嫡系合并;如果郡主嫁给六郎,杨家的势力还有谁能遏制?
潘娘娘的那一句:我大宋也不是只有杨家能出征啊。
这就是太宗狰狞的原因。
这些内容,大家都是明白人。
只有六郎、七郎两个小孩糊涂,看不明白的观众,基本上也就是六郎、七郎的理解水平吧。
杨业为什么一定要死?
因为七郎打死了潘豹。
假如潘豹娶了郡主,太宗会暂时放过杨家,因为势力达到了平衡。
但七郎打死了潘豹,而且是在合法环境中打死的,郡主越要极力维护杨家,太宗就越要杨业快点死。
只不过杨业不能死在太宗手里,他只能死在为国尽忠的路上,这样太宗就可以广施恩恤,让杨家的势力继续为这个赵宋王朝卖命。
我不是上纲上线。
揭露这个事实,就是反封建。
重要的话说三遍。
宋太宗谙熟治国之道,他没有错。
他答应佘太君的救援请求,却不给七子调兵,反而让潘美分兵,这已经把话说的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
明眼人已经知道摆在杨家面前无外三条路:1、杨业死。
死后风光荣耀,可保杨家在大宋一朝平定安辉、德昭嗣顺。
2、杨业降。
三朝降将,从此杨家再无抬头之日,在辽邦,遍地仇人。
3、杨业反。
杨家此时造反,一无兵马、二无亲信,也不过是死路一条。
杨业和佘太君都明白,除了配合皇帝演好这出精忠报国的戏,杨家别无选择。
潘仁美呢?
你看见他射死杨七郎时留下的泪珠吧,老戏骨啊。
他除了配合皇上演好这出公报私仇的戏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我不是为他们辩护,而是控诉。
控诉这个黑白颠倒的封建社会。
如果一千年前,我们不明白,难道今天还要让我们糊里糊涂吗?
三、这是一部反迷信的影片什么叫做七子去六子还?
这不就是江湖术士的典型伎俩吗?
"六"有歧义,"还"有歧义,断句也有歧义。
但是这句谶语却贯穿全剧。
七郎并不知道这个谶语,但他却跑去找潘美,演的很好,16、7岁的年轻人、冲动、莽撞,他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换来救兵,这是糊涂,但也很可爱。
如果七郎不是这么个糊涂的孩子,他也就不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如此悲壮的印象了。
大郎知道这个谶语,信了吗?
也可以说信,也可以说不信,因为无论信不信,自己都必须独战80精骑。
有没有谶语,做大哥的别无选择。
二郎知道谶语,信了吗?
不信。
因为他宁可自己死,也不能让大哥一个人死,那个狗屁谶语有什么用?
六郎不知道谶语,他为什么真的活下来了呢?
跟谶语无关,跟责任有关。
四、这是一部希望诠释"忠孝仁义"的影片这是一部有所追求的电影,体现在每一个人物设定和台词脚本上。
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杨家将影片的重要方面。
"忠",传统意义上,这是忠君,忠君就是爱国,不忠君就是不爱国,也就是叛国、汉奸。
现代社会这个"忠"字,一般诠释为对信仰或者主义的忠诚。
杨业要体现"忠",但这个"忠"里面却包含了自己的思考和算度。
苏武梦中一番话,也可以看作杨业灵魂间的对话,老杨不死,小杨都会被害死啊。
就算是他们脱离敌营,逃回宋境,境况有变化吗?
没有。
在出征前,杨业必须死已成定局,如果有别的选择,就不用出征了。
杨业碰死李陵碑,就是在尽忠,在向那个高高在上的皇权尽忠,告诉他和他们,杨家永不会反。
"孝",为什么七子要出发救父,七子有兵权吗?
从电影中看出,他们没有兵权,也就是百十名府兵而已。
但为什么要去救父,为什么六郎要把父亲的遗骸带回来,这是弱智吗?
不是,这是责任。
这是一个家族能否存在下去的精神支柱。
如果没有了这些看上去明知不可行,反而偏要去做的执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
"仁",六郎原本不想杀耶律原,说明六郎确实具备将来统帅的人文修养,既然本片具有反战的基调,能够化敌为友也是一种战争策略,当然也可以看作为回马枪惊鸿一瞥做准备。
(客观上讲,本片的动作画面还是很不含糊的)"义",二郎返回,观众不满意,认为大郎至少杀了几十名追兵,延缓了敌人追击的步伐,但二郎的贡献就小多了。
试问这些观众,杀几个人算是贡献大?
二郎返回的意义不在于杀几个追兵,也不在于拖延了多长时间,而在于返回本身,这是兄弟情义。
四郎五郎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好勇斗狠、一个仁心好医,但两兄弟有智有勇,巧妙利用地形和火攻,与80精骑的余部同归于尽,最后坠崖的时候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嬉戏,这也是兄弟的情谊。
三郎得知敌方的毒箭手就在左近,"义"无反顾冲进青纱帐,近距离手刃仇人,何等畅快,被耶律原的击杀又何等震撼,以至于我们都认为三郎仔仔是这部剧中最帅的。
尽管这是一部三年前的影片,尽管当年因为轻信别人的影评而错失观看,但三年后,我还是奉上一张电影票和用四个小时写成的影评。
它真的还不错。
楼主非专业人士,表述不准甚至有错的地方请包涵。
以下为个人见解,有不同意见欢迎交流,但请保持文明。
楼主27号郑州首映礼时看过一遍影片,为了支持自家男人昨天又去看了第二遍。
看后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楼主写这篇评论前看了很多评论,有些评论人物剖析的很好,楼主自知惭愧,就谈谈别的内容吧。
这部影片从拍摄完成到上映间隔了近两年的时间,这么长的制作期足见导演的用心程度。
也确实,楼主认为本片还是有很多值得称赞的细节。
比如二郎头上的伤疤,能更显示出他战神的形象;比如躲追兵时马蹄上绑了布,用来降低响声。
七子去救父刚到战场时,只有初次上战场的小七被腐尸的气味熏得皱眉,表现小七的耿直的性格。
片子的配乐以低沉为主,十分切合影片的主题。
虽然风格一致,但每段配乐都有不一样之处,都有不一样的表达。
战争场面也如此。
战争场面可谓是本剧的一大卖点也是重头戏。
万人对峙,一对一,一对多,各种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杨家将的骁勇善战。
战争场面挺多,但每一场都各有看点,丝毫不觉的重复。
影片有大量的特效制作,虽然扔石头部分的特技做的不够好,但整体来说在国产片中也算是佼佼者。
整部剧台词不多,但几乎句句都是经典!
不论是我们小七的“一命抵一命”,还魂时的那句“爹”,还是二郎的“我不能让你一个人”,亦或是最后佘太君的“我们回家”,都各种戳泪点。
没有长篇说教的烦躁,反倒是多了很多眼神戏肢体戏场面戏的震撼。
节奏很紧凑,一点也不拖拉,感觉气氛渲染的恰到好处。
值得惊喜的是这么沉重地戏还是会有些笑点,最经典的就是三郎一拉弓敌人就趴下的场景。
这些笑点让我们长时间紧张的神经有一个放松的机会,不至于太过压抑。
本片也没有将人物脸谱化,所谓最大的反派耶律原其实也是为父报仇,也是忠孝的代表。
楼主总觉得真正的坏人是奸臣潘仁美。
楼主大方承认自己是粉,所以承认情感上不自觉的会对这部影片有偏向,但楼主自认还是比较客观的。
为了证明,楼主爆几个槽点。
剧中有重要伏笔作用的纸条在大朗让二郎看的时候是撕烂了的,但当(好像是)二郎死后纸条落在旁边时却是完整的。
这个纸条君的自动修复能力略高能啊= =六郎的配音总觉得怪怪的,有把人带出戏的魔力。
而且看之前某个评论提到的,家恨充分表现了但国仇的部分就不突出,“孝”“仁”“义”都很好的体现确有点儿委屈了最重要的“忠”。
总的来讲是一部有亮点的、及格的作品。
就算楼主不是哪家的粉,看这么一部影片也不会后悔的!
男生只看热血看兄弟情看忠孝仁义,女生只看帅哥看裸戏(付辛博,吴尊)看搅基到生死相许(李晨,林峯)都可以赚回票价了啊喂(ps:原谅楼主是个腐女= =),更何况还是要剧情有剧情要演技有演技要场面有场面,买一送三赚大了有木有。
好吧正经脸那么久终于可以露出花痴的本性!!
不管是杨令公还是七个郎,都真的帅到爆,man到一脸血啊!!!
像我们这种亲妈粉就算看自己男人万箭穿心,都愿意再看一遍片子的状况,足以说明《忠烈杨家将》,你值得拥有!!
实话说,最初是冲着该片强大的卡司阵容去电影院的,不过七个郎和令公的确是很帅,开篇就露肉的福利也很到位。
先说人物吧。
导演可能是为了避免演员争戏份之类的话题,把所有演员的戏份都弄得很平均,如果纯是为了一个演员而去,很可能会看不够。
但是杨家将各自的性格特色却在有限的片段内展现的淋漓尽致,大郎稳重而富有牺牲精神(纯是被鬼谷先生所坑啊);二郎重情重义但有点低估了敌军的实力导致最后死的不值而且很惨(一直觉得挥一把大刀的二郎战斗力应该很强,死的那么快太不值了),不过当他被千军万马踏过后喃喃说“大哥,我不会让你一个人走的”的时候,真的挺感动的;三郎的设置和仔仔本身的个性很像,所以也算本色出演吧,话不多,片子过了大半才有一句台词,但是身手敏捷,作为神射手也是杨家救父大军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暗箭不知k掉了多少不爱仰望天空的敌人);四郎五郎的兄弟情令人动容,当他们一起坠落悬崖的时候,镜头切换到孩提时代他们因恶作剧而跳下湖泊逃走的场景,那一刻忽然萌生了一种宿命的感觉;六郎的成长轨迹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他的成熟我看得出,但中间似乎过于跳跃;七郎则是由于年轻气盛,做事鲁莽,死在了潘仁美箭下,那场还魂实在过于坑爹,可以说是七郎的死指引了杨爹爹去死……非常欣赏这部片子的剪辑。
情节紧凑,毫不拖泥带水,战争场面连贯而紧张激烈,让人大呼过瘾。
特别是在每个郎将要死去的时候,心跳都会狂加速。
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心情仍久久不能平复。
影城外的路寂静少有人,可就算是这样的环境也不能让我马上被拉回到现实。
虽然没有像很多观影者说的那样被戳中泪点,但心中一直有一股难以名状之气郁结着,哭不出亦笑不出。
一门忠烈杨家将,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孝,义,忠都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最真的演绎。
这个清明,与他们同在。
前言:人有血槽,我有吐槽。
槽点全满之日,必是我复活之时。
正如杨业杨老令公的感慨:守节,还是求生?
这个问题从来未给我带来困扰,因为有一个更重大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吞噬着我的精神,印刻的我的生命中:节操是什么?
*** 情节是这样的***华谊兄弟进军电子竞技业,开发出一款新游戏叫《Saving General Yang》的RPG战略网游,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一听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为了推广这个游戏,他们还特意请来郑少秋,徐帆,安以轩和邵兵等打牌明星代言,以他们的形象设定NPC。
郑伊健,于波(是谁?
)周渝民,李晨,林峰,吴尊,付辛博一众宿舍兄弟听说当年做出风靡一时的格斗游戏《霍元甲》的于仁泰进军网游,均跃跃欲试,马上注册账号,成为了该游戏的首批玩家,因此,他们幸运地按照宿舍排号给自己注册了杨延平,杨延定,养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等后来十分抢手的ID。
周渝民选了弓箭手,付辛博选了刺客,林峰选了医师,其余的都选了高输出的战士。
第一个副本叫“败走金沙滩”,其实就是一个过场动画,目的在于介绍故事背景,帮助玩家熟悉操作。
郑伊健心想什么操作我们没见过,再说这名字起的也太晦气了,于是按ESC率领众兄弟跳过了。
一进入正式的游戏界面,路过的所有的NPC都在叫唤杨业被困两狼山,潘仁美不是东西,两家因为抢儿媳妇结下梁子等八卦云云。
果然,刚到杨府,跟徐帆样貌的佘太君说话就开启了一个副本“带爹回家”。
对话结束前佘太君神情忧伤地递给郑伊健一张字条,上书“可知天命不可违,七子去六子回。
”这时屏幕出现对话选项,分别为1.娘,那我们不去了,让爹坑在那儿;2.娘,您放心,我一定能活着回来;3.娘,我一定会让兄弟们回来的!
原来这就是网游RPG。
郑伊健毫不犹豫地选了3。
果然,佘太君从他们七个人身边走过,七个人的物品栏就出现了各种高级装备,盔甲武器槟榔连高级的马匹的准备好了。
到吴尊付辛博的时候两人扑通就给跪了,聊天框顿时出现一堆问号和嘲笑,两人哭喊:情节需要,系统强制的!
兄弟七人带兵来到金沙滩,战场真是惨不忍睹,辽兵把宋兵一个个穿起来不说,还往上面泼了好多红油漆。
兄弟们心想,这辽兵真无聊啊。
没想到系统显示通知他们手下士兵士气减弱。
晕啊,管好自己没有用,结合了战略属性,还得卡好小兵。
郑伊健捡起了油漆里特别明显的一面起,上面写了一个“杨”,飞速跳过了一堆对话,士兵的士气又提高了!
遇辽兵突袭,金沙滩一战逆袭胜利!
兄弟们顺利到达了两狼山,见到NPC杨业扑通全跪了。
聊天框一片寂静只有吴尊和付辛博在里面挑衅:你们站啊!?
站啊!?
杨业一口老血喷了一屏幕,大呼你们上当了赶紧走云云。
杨业倒退两步跌在副将怀里,原来他中了敌人毒箭。
这时老五林峰出现了选项,给爹治病。
原来这是一个隐藏任务。
老五确认,获得了补血小魔瓶若干以及各种属性上升。
其他兄弟瞬间各种羡慕嫉妒恨。
这时,旁边的副将NPC说,只有把刀驾在那潘仁美的脖子上他才肯出兵援助!
老七付辛博心想,这不就是专给我刺客干的活吗!?
马上跑出门把自己传送走了。
等兄弟们发现他脱队了的时候,老七已经到尘寰城了。
到尘寰城门口,付辛博傻眼了,这啥呀,我让传送到尘寰城,咋整城门外去了。
城门上全是兵啊,都举着箭对着他。
刺客擅长一对一啊,这群殴对单挑真心伤不起,要不我还是回吧,没有卷轴顶多走回去呗!
但是这时候潘仁美这个老贼粗现了,付辛博发现自己啥也控制不了啊,情节需要系统接手了啊!
怎么老是我啊!
付辛博飞快地略过对话,想赶紧把这情节过去,结果不知怎着,他的人物呼的一下抛出一只矛。
瞬间万箭齐发,付辛博俯瞰被刺成刺猬的自己躺在地上,怅然若失。
7娃,扑街。
娃x6一堆巨石啪啪啪啪地就往城里砸啊,唉呀妈呀太刺激了。
辽兵来了,兄弟们终于有机会大开杀戒了,这时系统蹦出任务,要保证杨业安全出城。
郑伊健这时候才发现付辛博掉线了,算了,这任务要刺客毛用没有。
兄弟们啪啪啪杀啊杀出重围,勉强过关。
血全剩一半了,装备全破损了,小兵全没了。
他们跑到苏武庙休息,等待回血。
谁知道一睁眼爹死了啊啊啊!
那刚才救毛啊!!!!
就死了吗!!!?
这时大家的屏幕上都出现了选项。
坑爹 ;不坑爹。
坑爹啊!
12345兄弟果断坑了,选了之后人物无视蓝槽开始挖坑了。
老6一直没选啊,5兄弟把爹都放里了他突然点了不坑!
不行啊,吴尊说,任务不是“带爹回家”吗?
把他埋这儿任务铁定失败啊,说不定回去装备啥的都没了。
这时老六出现选项,带爹;不带爹。
兄弟们思忖片刻觉得老六有理啊。
带吧。
带爹不能用传送啊,6人一尸跑啊跑,跑到一处峡谷,这时辽兵追上了啊!
突然郑伊健停了下来。
聊天框里各种颜色大小的“傻X快走啊”,郑伊健苦笑说,我“七子去六子回的”隐藏任务打开了,系统接手,大郎说,我留下,你们快走。
郑伊健看着自己的人物说这样大义凛然的话,心想,总知道当初无论如何都选2了。
郑伊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一个人堵着路口一顿杀怪爽死了,觉得自己真有可能完成任务啊,那经验值必须哗哗哗啊!
关键时刻,他发现自己竟然使不出啦技能了!
哇擦,蓝什么时候没了!
我都没用过啊!
郑伊健看着自己被砍死的身体,想起来什么时候用蓝了⋯⋯刚才挖坟是强制的啊⋯⋯大娃 扑街娃x5于波打了一个“X”,郑伊健还纳闷呢,只见于波策马赶来,大哥,要死兄弟一起死。
郑伊健乐坏了,轮到你小子了。
看你能不能过你的隐藏关了。
于波大骂,放屁,你还能杀会儿怪,我全程接手了,根本控制不了人物,现在跟看电影似的。
二郎冲回阵中,乱马踩死。
二娃 扑街娃x4剩下四个娃一个尸体跑到了一处烽火台,这里有两个小NPC,看见他们就点起了狼烟。
还给他们提供了油。
老四李晨,老五林峰再也不能往前走了,看来要跪了。
郑伊健于波和付辛博早就下了线围在他们身后看热闹。
于波拍拍林峰肩膀,不用挣扎了,隐藏人物虽然因人而异,但是殊途同归,都是死。
挂之前好好发挥一下,别像我似的,根本没玩上我的人物。
此言一出,李晨林峰也豁出去了,既然必挂,就把物品栏里的槟榔拿出来都出了。
两人攻击力顿时上升了不少,而且数量多持续时间长。
油也不留着卖了,全点了。
两人就这样在狂暴的状态下大开杀戒啊,都没发现自己没防血快掉没了。
两个人正把敌人外河里推呢,啪的一下光环没了,槟榔的特效过期了。
后面敌人自动乎上来啊,于是所有人都掉到悬崖地下去了。
四娃 五娃 扑街娃x2啊!
转眼已经跑到熟悉的地图啦!
老三周渝民老六吴尊喜出望外啊!
突然,老三跌下马,他的马中箭了。
周渝民心想,终于到我了。
老六啪啪啪又走了。
周渝民是弓箭手,在这种高高的芦苇(那个好看的植物是狗尾巴草吗?
)丛里考验的不只是准头,还要沉得住气。
一阵啪啪啪后,周渝民看到了对手,哼哈!
竟然是个小boss,级数不小,周渝民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自我牺牲精神神勇地接下一招,顿时血槽过半,但是他也得以近距离爆头。
竟然完成了隐藏任务!
周渝民等待着升级,但是一回头,一把长矛带着快马的速度piu地一下戳中了他的小心脏,剩下的一半血全没了⋯⋯你妹啊⋯⋯大boss什么时候来的⋯⋯三娃扑街娃x1吴尊带着爹跑啊跑啊,突然被破停住了,原来大boss跟他对话。
啊啊啊,我不要死啊,吴尊心想着狂跑啊,可惜刚让他控制人物跑了两步就进入过场动画了,大boss一个D啊给他拉下马。
其实按实力老六并没有比其他兄弟要好,但是大Boss傲娇把从其他兄弟(除老7)外的武器全收集起来一起丢到老六面前,老六捡起了5样兵器顿时竟然获得了一个金刚小葫芦的头衔,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了这几样武器成功击败Boss。
过场动画,六郎犹豫着犹豫着啪的一下,匕首没入boss头旁边的土地里。
吴尊一脸苦相,摊开手示意身后的兄弟。
情节情节。
六郎扑爹,大boss原地复活!
吴尊一脸黑线,看来没人能逃脱隐藏任务的死亡之路啊。
过场动画继续,六郎一个华丽转身,手中凭空出现一把朗基努斯之枪,把大boss穿起来支在了地上。
动画。
六郎公主抱着爹跌到在娘带的一群女兵前,娘抱着爹说,回家。
黑屏。
字幕滚动。
制作组。
兄弟们摔了,TM的早知道这样一开始就选择坑爹了。
To be continued...
内有剧透。
我不是什么很博学的人,而且我非常不喜欢看忠烈之类的故事,所以对此段历史并不是非常清楚,但是电影的最后,当六郎面对杨母那句“我们回家吧”,轻轻的闭上了眼,像是终于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我的眼眶突然就湿了。
对于这段历史,我只知道六郎似乎是个渣男,杨家所有男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他,但是具体怎么样,我根本就不知道。
或许就是这样,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感受。
其实我看到的这片子里的男人,没有一个算得上是英雄。
可能和本人本来就不信“大爱英雄”有关,我没有英雄崇拜,我喜欢从当时的背景和人物的方面来讨论一个人的选择。
他们有自己的底线,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原则。
这不是平时爱情片子或者小资片子里面用来唬烂的话,这里的原则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你在世间一切事物中选择的东西,就是你所在乎的,被我称之为原则的东西。
杨业是个军人,除了在战争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他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保家卫国就是他的使命,在潘仁美逃跑的时候,他停留在金沙滩上。
因为作为一个军人,如果他随着潘仁美逃了,连骨和节都不要了,他还有什么能称道的呢?
所以骨气,是他留下来的原因。
后来他的儿子过来了,对他说“你老婆在家里等你”,他想到自己的妻子,看着自己的儿子,他想,他的确是不能就这样子死去。
所以他让五郎给他拨出了箭。
(这把箭我认为是一种暗示,因为拨下了它,杨业靠不拨箭保持最后一口气,拨下了它,他的身子会受虚,不能再勇猛战斗)杨业和儿子们拼死离开了金沙滩,杨业在迷糊中,看到自己的儿子为他受的伤,他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是个累赘。
累赘+弃城逃跑,这两重的压力同时压向了他。
既然他是一个军人,既然他是一个父亲,他该如何选择?
苏武是守节的代表,碑是生存的代表,苏武问他,你是要守节,还是要生存。
其实苏武根本不存在,是他自己在问自己,他在告诉自己,皇上对他不薄,从来没有哪个皇帝会理会残兵败将。
对于皇帝如何我不评价,因为我不了解这个皇帝,但是他成功地用这段话劝服了自己。
他自尽于苏武庙中,守住了自己的节,也成功获得了儿子们能活下去的机会。
其实我觉得儿子们很理解父亲,所以他们一开始选择埋了父亲,但是六郎说“娘在等爹回去”,儿子们才想起,他们来这儿,便是为了带父亲回去。
亲情——承诺——娘,生存——爹的成全,这两样东西在斗争。
娘想见到爹,哪怕是尸体也行。
片中有一些回忆和情节小动作,我把他看作必须,大郎给二郎看纸条,原本说要和大郎一同留下来的二郎离开,却终是半途折返;五郎问四郎要槟榔,两人在战斗中、落下悬崖之际想到过去两人间的回忆;七郎怨恨难平来到潘那里却终是不如我们所想的拿刀架在他脖子上,而是对潘下了跪(他是一个特别冲动和硬的人,从开始他比武,到后来他一刀挥向潘,都能体现,却终是向他最瞧不起的人下了跪);四郎留下来一个人对付毒箭,最后被耶律原所杀(只有这个人物我觉得他的死是为了衬托耶律的);六郎明明心中恨得要死却是转头做了逃兵,都是围绕着亲情和承认来写的。
这一对对非常鲜活、触及在眼前的人,他们其实很平凡,也不过是为了父亲,为了承诺。
片尾结束的人,有人在说“这家人怎么这么愚忠”,其实我觉得与其说他家愚忠,不如叫“太在乎”,这种小言的词语,用在这里,也格外适合。
其实我觉得,连那个“太”字,都能去掉。
再来说耶律原,耶律原一开始的出现并不突出,只是觉得他有头脑,是个良将。
两边都是为各自的阵营战斗,无谓忠奸,一直以上帝角度看这部片子的我,对这个角色反而不是很满意,太单薄了。
直到……耶律一刀刺穿大郎的心脏,他举起大郎,他对大郎说“我不恨你,我爹死在战场上,我为他自豪,我只是不想让我娘那么伤心,弥留之际还依然以泪洗面。
”这个别人眼里的奸人、坏人,其实也只是重承诺,一下子,就成了我眼里的真汉子。
片子结束之际我在想,如果是七郎,只怕不需要他娘的泪,以他的脾性,必定也会自己为爹报仇,只是会不会杀光全家,这个倒是有待商榷。
耶律想杀杨家大小的原因,是因为仇恨,而这仇恨,是战争带来的。
争战所给予的痛苦和邪恶,并不会因为是我方杨业大将军杀了敌方便被洗净和漂白,相反,他遗留在了耶律大娘的泪中,加倍烙刻在耶律原的身上——耶律一家很伤心,耶律一家来报仇,一切变得顺理成章。
看完这片,想说的话其实很多很多,对于一直反战的我来说,这是一部好片。
因为他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有,但是其实导演心机很多。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戏是看男人,但是我倒是觉得那些接戏的男人才不是为了让人看。
就凭郑少秋接了这部戏,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打中了老戏骨的心。
看了几篇吐槽的影评,想说的话就越来越多,把他贴出来,给大家一起商量一下。
这部戏的细节之处真是太多,非常值得多多回味。
杨七郎——从片中,杨七郎就是一个性格特别冲动的人,做事不计较后果。
从郡主擂台就可以看出来。
这是整个故事的开始,也是描画杨七郎这个人的重点之时。
从打擂台这个情节上看,我们就知道杨七郎非常之有勇,无谋,这是前话。
故事开始进展,在金沙滩的时候,杨业的随将说“除非把刀架在潘仁美的脖子上,否则他不会出兵的”,镜头特写了杨七郎,杨七郎做了一个动作,当时我就想,以他的性子,该是要去架刀了。
果然他去了。
但是他并没有架刀,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斗不过,虽然很想架刀,但是他下跪了。
这是他开始为了父亲考虑后果,懂得服软,这样的情节在电视里面不少见,但是却让我格外印象深刻。
但是他太不会说话,还是改不了自己的硬气(让一个人改变也太难),竟然对着一个失去自己儿子的老翁说自己杀了他的儿子,这也导致了他后面的悲剧。
潘仁美的哭我从来没觉得突兀,他那算是幸福的眼泪吧,因为他为儿报仇了,复仇后的快感的眼泪。
鬼谷子——我觉得他给的纸条非常有趣。
他说“应知天命难违,七子去六子回”。
如果只是想帮助杨母,为何不直接给后一句,而是加上一句“应知天命难违”,开始我觉得这是他对杨母一种规劝,让她少做这种事,但是如果是这样他就不应该再加上后一句“七子去六子回”,但是他加了,再配合后来的情节,我把他那句话认作是一种叹息,还有推动历史的进程的主要线索。
“应知天命难违”,其实是在鬼谷子在对他自己说,他知道难以改变,所以他当了回推动命运的人。
他对杨母说“七子去六子还”这种歧义的话,其实是故意的,因为如果说“只有六郎回”,杨母会放弃自己的相公,那么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不要说这话太过迷信,因为此片中的鬼谷子便是这么一个知命之人。
杨六郎——杨六郎的个性有点优柔寡断,比较像文生,而非一个武将。
此事在擂台之时有所描画,父亲要他为了宋国放弃爱情,他说“好”,但是又不拦着七郎,那是他心里在挣扎。
其实我觉得他内心其实是赞同七郎的,前面和郡主的爱情画面,是在说他内心的挣扎。
他爱郡主,但是又不愿让宋国危难。
这样的一个人,在片中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只有到最后,他一开始被耶律原打得措手不及,很弱很弱,最后却杀了耶律原。
凭什么?
经一篇吐槽文说明,我懂了。
那个时候导演没有别的说明,只是给了郑少秋一个特写。
他斜躺在石头上,眼睛对着杨六郎,像是在看两人比试。
于是像是任何小说和电视里面一样,在“心爱之人NO2”的鼓励下,杨六郎不想让父亲失望,他要留下命,因为他身上背着比耶律原还重的承诺,以及母亲对父亲的等候,所以他开挂了。
至于后面,没杀耶律原。
他的性格+之前从没上过战场,让他还不习惯于杀戮。
至于最后的情节,我对于耶律原为什么又起来这一点到现在都没搞明白,或许是因为战士的骨气和杀意,总之他起来,然后让六郎报了仇。
各种肌肉,耍酷,战死沙场被演绎成了各种无脑傻逼的死法,不仅每个喜洋洋1vN的选择和策略无比傻逼,反派boss扔掉下属1v1也特别脑残。看评论大家都说周渝民很帅。。我只觉得很囧。
没你们说的那么次啊,比什么脑残片什么的强太多了,仔仔很出彩!
送父亲回家结果兄弟七人只有一个回去。场面很惨烈,但是剧情真的是完全没意思。不知道投资方花了多少钱请了如此多明星,血本无归啊
看完这部《拯救大将杨业》只想说,仔仔你是有多不红?明明你比他们帅那么多,你看看你一共才有几句台词啊?PS,七子去六子回这个梗是评书话本里早就有的,别随便乱吐槽说这是电影的问题,再说这也没问题啊,我非常喜欢这个梗呢
知名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就是不一样啊,比《军令如山》好太多了。当真拍得很壮烈,很有气势,将主角们的气质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在这个道德和价值观不稳定的浮躁社会,需要有一部作品来正三观,告诉世人什么是“忠孝仁义”。
七子去六子还 我以为老七死了后面都没事了啊,mb全死了啊!哭死我了!妈的都是帅死的!唯一遗憾就是7个帅哥都穿太多了!
不雷,也不烂,只是剧本和道具偏弱,前者是黄百鸣个仔的功劳,后者则是中国古装片积弱所致。于仁泰的好处其实都已经体现出来了,暗黑、气派的美术风格,细腻的情感,用慢镜展现人物神采等等。配上川井的音乐,妙不可言。两狼山城突围和芦苇丛对射两段动作戏很好。中国古装动作片,连于仁泰也救不了你了
战鼓隆隆,雷声震震
就为了看仔仔,帅我一脸。
只为贡献两张票房
吴尊的背一出来我就认出来了!!!我以前都不知道原来我对男伦们的肉体们这么了解啊~总结一句就是好帅啊好虐啊,镜头好美啊,剧情没什么好说的,反正都是说烂掉的故事了。
其實還不錯,但我就不喜歡裡面的演員
养眼的偶像剧。二郎还来现场了,本人很帅。
战争对共性的强调而导致对个体性的抹杀,对古典故事中蕴含的文化观念有一定的突破,但对忠烈家族的价值观没有做相应的反思(也许是我太苛刻了?)PS:喜欢扮演五郎的林峰,温厚淳朴成熟稳重。
2013-4-14,5>。虐心阿阿啊啊啊,就这么看着一个个帅哥死去
现在中国的古装战争拍一部少一部了
忍不住要给导演编剧主创比个中指。。把我杨家将故事糟蹋成这样
给仔仔五颗星 太帅
没什么剧情的剧情 就是打打打 最后的六郎 嗯可以的 大家都好帅啊 仔仔这个造型真是 把我帅惊艳到了啊 啊啊啊啊 口水~~~
正经挺好看的,川井宪次配乐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