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文科要求读红楼,当时可以说全班都到了痴迷的程度了,连一字一句我们都仔细琢磨讨论。
尤记得和邻桌看到黛玉进京不过六七岁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原来我们看的都是一些小屁孩的故事。
当时还开玩笑说,以后发财了,就从全国找几个长的好看又会演戏的小孩子,按原著年龄再拍一版红楼。
前几天看见小戏骨版红楼的预告照,我突然想起这事了,于是决定不妨去看看。
这一看,真把我惊着了。
原本看红楼说钗黛仪态如何如何,我是不信的,一个小孩能有啥好看的。
可小戏骨生生演出来了,一开场漾漾在船上的的那泪眼,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活脱脱就是小林黛玉。
还有宝儿出场的那一抬眼,就是大家闺秀,就是薛宝钗。
还有凤姐,李纨,探春,湘云,袭人,平儿,王夫人,紫鹃等等,都是一水的美人坯子,真是颜狗的世界,太幸福了。
演技就更不要提了,每人对角色的把握都不错,即使是只有几场戏份的小配角,演技都不是盖的。
虽然能看出有模仿87版的影子,但也倒可爱。
就只看王熙凤给刘姥姥讲茄子是怎么做的那一大段台词,就秒杀一大批小花。
语速快,台词难,咬字清晰,竟然语调还把握的特别好,真是天生做演员的料。
相较之下,有些流量吐字不清楚,挡住字幕就是嗯嗯唧唧根本听不清楚;有些全靠配音来撑,死背台词没有情感变化;有些普通话都不过关,还有方言土音;更有些,干脆就做个数字小姐,这些人看了这位小凤姐的表演难道不惭愧?
拍戏时是炎夏,孩子们都受了不少苦,但各自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看的出来幕后工作人员也都尽心尽力,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小戏骨版红楼是成功的,观众从未奢求更多,好的服道化,好的导演,好的改编。
好的演员,好的表演,你们已经做到了。
最后私心表白小宝钗,呜呜呜,太好看了,想偷孩子,图源自网络,侵删。
虽然都是小演员,但是他们很努力,他们自己的演技来向87版致敬,特别是小黛玉,小小年纪有如此的表演值得我们估计,相信未来有更多更多的作品可以带给大家。
同样我觉得现在应该多一些对古著进行良好的宣传,而不是一味地爱情篇,好的我们要传承,不好的我们可以改进,这样影视圈也会越来越进步,相信未来越来越好
因為看小戲骨紅樓夢(這些孩子真是好看極了,每一個),喜歡上釋小松。
雖然影評都說他演得不好,不過我卻覺得他挺不錯,如果同意寶玉就是個十一二歲,還有點愣頭愣腦的小男孩。
他其實恰如其分。
倒是黛玉和寶釵都太成熟了。
她們是小孩演大人戲,也演得像大人。
唯一於角色有點差距的,是釋小松欠一點貴氣。
那種穩穩的大派和淘氣中帶憨氣,他是有的。
釋小松因為喜歡他,回頭去找他的舊視頻來看。
看到一個,釋小松才六歲時上的綜藝節目。
節目來賓覺得他「太可憐了」,六歲的孩子,媽媽不在身邊。
主持人問:「想媽媽嗎?
」小松說:想。
問他如果跟媽媽打電話,會說什麼?
小松說:「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主持又問:還會說什麼?
小松回答:「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又問:還想跟媽媽說什麼?
他還是那回答:「媽媽,你什麼時候來看我?
」六歲的孩子,這當然是心裡話。
也是很誠實的話。
我覺得,孩子可以當著全國觀眾,誠實的說心裡話,就不能說這孩子的教育差到哪裡去。
至少表示家中沒教他說「該說的話」,並且容許他表達真實心情。
「釋小松(本名李思瑤),2006年3月9日出生於新疆庫爾勒市,中國內地男演員。
2009年3月8日李思瑤在第七屆香港國際武術節上,從洪金寶手中接過“亞洲武術小神童獎”、“國際武術節童子功獎”兩項大獎。
2012年8月30日《聰明小空空》在央視熱播,釋小松頻獲好評。
2014年7月19日釋小松被譽為“最美小和尚”[3];同年9月拍攝電視劇《少林小子方世玉》,飾演男一號方世玉。
2015年8月17日釋小松參加真人秀《少林英雄》節目拍攝,倪虹潔贊其“萌男神”。
2016年5月榮獲“亞洲傑出功夫童星”。
2017年10月1日主演電視劇《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首播,飾演賈寶玉。
」(百度百科)從百度百科的介紹上看,當然,這孩子明顯已經成了搖錢樹了。
雖然才11歲。
敢賭大概全家都靠他養。
孩子成了聚寶盆,先不提孩子自身的興趣,作父母的恐怕也很難不讓他把這條路繼續走下去。
上面提的節目中,有來賓就說了:要是她,她是捨不得讓孩子離開身邊的。
還說:小孩還小,就替他做了這樣的選擇,對孩子不公平。
沒說出來的潛台詞是什麼,我想大家都多少心裡有數。
主持人也請了釋小松的父親上台,問他有什麼解釋。
小松爸爸解釋不出來,只會說:他們也是不得已。
要再逼下去,小松爸爸大概也就只好認了是他們夫妻貪財,才不顧孩子,把小孩送去少林寺學武成名,拍電影,上節目。
我沒法說來賓看法不對,但是似乎忽略了一個事實。
小松因為小時候身體不好,兩歲時父母送他去學武練身體,結果一年後,他才三歲,就得了「亞洲武術小神童獎」、和「國際武術節童子功獎」。
這足證這孩子於武術是有天分的。
我們如果在孩子三歲時發現他有音樂天分,舞蹈天分,或者被證實智商特高,是神童。
就除非家裡負擔不起,否則,一定會想辦法栽培這個孩子的。
同理,小松有武術天分,因之父親幫他選了最適合的路,去少林寺習武。
至於後來那些,拍電影,上節目,揚名,賺錢。
絕不是小松爸爸有能力替他安排,也絕不會是小松爸爸的本意。
公平一點說:那是小松自己掙來的。
這孩子就是這麼優秀,藏不住的。
要不,為什麼只出一個釋小松呢?
有一點必須要提:看小松視頻,可以發現他不論上節目拍電影,父親都是一直陪在身邊的。
另外,小戲骨紅樓夢的花絮視頻裡有個小細節,我也是看到第三遍才注意到的。
那是拍花園裡他和其他孩子逗樂「天女散花」一段,他忽然發現手上爬了隻螞蟻。
釋小松和螞蟻
下一個畫面是:小松蹲下來,把螞蟻放生到草叢裡。
小孩子的教育不是「教」出來,而是「看」著學出來的。
看誰呢?
就是看周邊那些大人。
至少,從現在的小松看來,他週邊那些人都不壞。
如果不是他運氣特別好,或許我們可以判斷,小松父親其實對於他上什麼節目,拍什麼戲,其實還是盯著的。
家裡如果出了個天才,用一般的方式去養,有可能是在扼殺他。
而如果不能用傳統方式去教養,讓孩子真正感覺父母愛他,關心他,可能比把孩子整天繫在身邊更重要。
那些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生活,卻完全不稱職的父母親,社會上並不是沒有。
我之前对小孩演红楼梦完全无法接受,所以一直没看。
但前两天碰巧看了以后,真是完全扭转了挂念。
首先制作很精良,服装、场景非常精致,赏心悦目。
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演得都很用心。
在加上经典的配音,好几次看到流泪了。
87版红楼梦虽然是绝世经典,但总觉得林黛玉不如心中想象得那么漂亮。。。
而这次的小林黛玉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得神仙妹妹,太美啦,惊艳!
小演员气质也很像林黛玉,年龄上也与原著接近,这下终于可以理解为啥宝玉那么小就喜欢黛玉了,呵呵。
当然,表演中模仿陈晓旭的痕迹还是较明显的。
刘姥姥是另一个完全令我惊艳的小演员,这么小的孩子能把一个老太太演得活灵活现,不可思议啊,尤其是她骂板儿的时候,太好玩了。
宝钗和湘云的两个演员选得也很好,湘云的长相和表情与87版的神似!
可能是当初邓婕演得太传神,这次的王熙凤一开始看不习惯,但是后面看到她伶牙俐齿的泼辣样子,还是很令人信服的。
宝玉乍一看模样有点令人失望,但是演得还是很不错的。
紫娟也很好,后面骗宝玉那一段看得我好喜欢。
而且紫娟和惜春两个小演员都圆圆脸好可爱:)最有意思的是贾政的扮相和做派都超级像一个中年官老爷,简直神了。
其他演员也都很好,就连片尾的越剧都唱得很棒。
总之看完后感到意外的惊喜,希望终究我们的屏幕不会永远被那些弱智狗血整容剧所占据。
国庆回了老家,玩了两三天后开始在家里百无聊赖地躺着。
我老爸在客厅里一阵又一阵哈哈大笑着,我没忍住好奇心,跑过去瞧,老爸看我进来笑着说:“你快看,这个小孩子演个老奶奶演得好好笑。
”
我往电视屏幕看去,左手边竖排着电视剧名字《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
“啊,我看过这群小孩演的戏,他们之前还演过<白蛇传>呢。
”我边说着也边跟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去年也是在国庆同一时间,《小戏骨白蛇传》播出之后就引起热议。
有褒有贬,但普遍夸奖的多。
那时我只是猎奇地看了一集,只觉得小朋友们模仿能力惊人,但是论演技还是略微稚嫩夸张了些,我又对白蛇传戏曲式的对话向来不太感冒也就没有继续看下去。
没想一年后他们居然又对经典“下了毒手”,也是够大胆。
如果说一个小女孩扮演的未见过世面的刘姥姥进入大观园,闹出了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所带来的巨大反差,是如我老爸之类中老年所喜闻乐见的看点,那么旁边这十几个牙齿还未长齐,一脸婴儿肥,却举止端庄拿着手帕掩嘴而笑的小妹妹,才是真正勾起我年少时阅读红楼的记忆,吸引我拿起手机搜索片源,从第一集开始看起的真正原因。
这部剧总共9集,每集除去片头片尾曲,也不过20来分钟。
10月1日播出到现在,手机客户端流量已突破1.4亿播放量,豆瓣持续保持9.3的高分,稳居豆瓣十月上半月口碑榜首,好于99%的古装片。
今天看的时候也依然有9.2分的好成绩。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国庆期间也多次充当“自来水”安利这部剧。
按以往国内网友对国产剧经常给出4分、5分,能有7分就不错的严苛要求来看,小戏骨红楼梦这9分简直就是奇迹。
红楼梦至今被翻拍了无数个版本,但大多都反响平平。
根据平台数据及网友反馈,这部由小戏骨们翻拍的电视剧可以说是距最经典最具口碑的87版之后,最受网友喜爱的红楼梦了。
也是最接近原著人物年龄的一版,黛玉进贾府时也就六七岁,10来岁的小演员饰演10多岁的剧中人物再合适不过。
有网友担心小孩演大人戏会尴尬,怕小孩用力过猛,或表情举止太过夸张,或模仿痕迹太过明显,已经看完全集还二刷了的我告诉大家,这些担忧其实是多余的。
小朋友们演得太好,一开始你还能停留在技术层面感慨他们演技的精湛,但很快你就会深深地陷入剧情里,为人生的无常唏嘘不已,泪水潸然,完全忘了这竟然是一群只有10岁左右的小朋友在飙戏。
看看这些网友们的评价,你就知道这群小朋友的演技有多惊人了。
而能赢来这样一面倒的好评,离不开他们背后的努力。
拍戏时正值七八月份酷暑,小朋友们却穿着厚厚的冬装棉袄拍摄冬天的戏份,常常一场戏排下来,妆容补了无数次,衣服也里外全湿了个透。
但他们却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觉得这辛苦是值得的。
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扮演者奕儿,戏外接受采访像个小大人似的告诉你,“要想做演员,必须学会吃苦。
”
最让我感慨的是他们在哭戏上的情感把握,可以说是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记者一说那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表演一下,他们也不想着自己其实有拒绝的权利,就立马开始认真的酝酿起情绪来,一会儿功夫,你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眼里蓄满了泪水。
哭戏虽说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但如何哭,哭得是否到位都很体现一个演员的功力和水平。
情绪不够不行,太过了把自己哭崩溃了也不行。
像元春省亲的这场哭戏,那么大的场面,演元春的小朋友陈舒宜既要哭出对亲人的思念和身不由己的痛苦,还要压住场面表现妃子的威严和雍容,既要保持情绪,还要念好台词,控制好表情、神情、举止,对于一个老戏骨来说实属不易,更不用说这是一个05后的小孩子了。
这剧里像陈舒宜这样,让人忍不住对小孩子们的用心表演连连称赞的桥段俯首皆是。
贾宝玉挨父亲贾政打的戏,虽然打到屁股上的板子原是海绵做的,但是因为演贾政的小演员认真融入角色,使出了劲,打得狠,抽在身上还是会很疼,尽快如此,演宝玉的小松还是忍住拍完了。
一旁演丫鬟袭人的小演员,忍不住说道:“看你这样我心都碎了。
”后面记者采访问他,“原本导演要给你屁股上垫东西的,你怎么不要?
”他认真地回答:“这样拍出来的效果真实些,我也好演些。
”
之所以这么喜欢这部戏,无非是孩子们的认真、专注打动了我。
第八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上,小朋友们还现场给大家表演了戏里面的经典片段,这功力就像是话剧表演的厉害程度。
没有对87版的反复学习推敲,没有无数次的用心排练,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难怪87版的贾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在现场观看之后感慨地说,“演得比我们那时候还好。
”这显然是由衷而发的实话。
听完欧阳老师这么说,一旁的小演员个个连连说:“没有没有。
”老师谦虚,孩子们也谦虚。
现场的红学会会长张庆善看到泪目,满脸欣慰的说,“我感觉红楼梦你们比我还熟啊。
”回想起上一次让我感慨小朋友的演技不得了的时候,还是日本00后小演员芦田爱菜以及和她同龄的小朋友们在《再见我们的幼儿园》、《明天,妈妈不在》的惊人演出。
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也有这么棒的小演员。
饰演林黛玉的小演员周漾玥3岁多就登上央视,几乎已经参加过央视所有大型文艺演出和节目:非常6+1、音乐快递、大型童话剧《等你长大》。
2015年接拍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且行且珍惜》,出演小女一号,300多场戏,扮演一位自闭症儿童,演得惟妙惟肖,深得人们的喜爱。
林黛玉的这个角色,是经过层层选拔和试戏,最终才脱颖而出。
其他小演员亦是如此。
我们能在银幕上看到他们那几个小时的戏,都是他们背后经过无数的努力才获得的。
这让我想起了《霸王别姬》里,小赖子和着小豆子从戏班子里逃跑出来去看了京剧名角在台上表演的那个画面,底下人头攒动,掌声如雷,小赖子哭成泪人,嘴里还不忘念叨着:
现在的小孩演戏自然不会受到挨打,但是严苛的高要求自然还是少不了。
白蛇传苗选的时候,有一个参赛的7岁小妹妹,没酝酿好悲伤的情绪,没唱好戏曲对话,怯生生地求着评委,“再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
”评委说,你先到一边去吧。
原是想给她酝酿情绪的时间,小妹妹却以为评委不给她机会又或者因为自己没表现好,躲在昏暗的小房间里不出来,工作人员打开门的时候,看到她在里面哭得稀里哗啦。
小朋友毕竟年纪尚幼,重新上了台,手里有模有样认真地比划着,却控制不住地哭,硬是唱不出声来,看得人又好笑又心疼。
心想何苦让小孩来受这些折磨呢。
但是转念一下,谁又不是在一点又一点的挫折里长大的呢。
只要是孩子喜欢,那提早让他们明白,喜欢的东西是需要努力需要坚持的,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有人觉得,历练孩子可以,没必要让他们去演大人的戏。
这确实是一个波受争议的话题。
似乎每一部有小孩主演的戏,演得太成熟太认真,低下总是不乏抗议的声音。
觉得小孩就该有小孩的样子,为何要让他们去扮演成人,学成人那套复杂的人情世故呢。
确实有些成人的东西不适合小孩太早接触,比如爱情、暴力和一些太过负面的人性的东西。
就像一开始导演潘礼平也认为红楼梦并不适合他们拍摄,但是后来再三考量,觉得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角度切入,教导小朋友们富人不要看不起穷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好人有好报,这就有了很好的现实教育意义。
不过话说回来,小孩其实从一出生就一直就在模仿大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你想制止都制止不了。
那何不如就引导他们学习模仿一些经典的、正面的东西呢。
懂得多不是小孩子不该拥有的东西,懂得多也不会夺去他们的天真和可爱。
我们眼里的成人世界和小孩眼里的成人世界是不尽相同的。
而像有的网友说这是满足恋童癖的说法,就有点严重而不当了,这就如同批评街上穿着性感的女性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偷窥狂的注意一样荒谬滑稽。
当然这部剧还是有不少缺憾。
比如小孩子们有些时候表演还是过于刻意,导演让哭就哭,让生气就生气,可以看出还是略浮于表面,没有一个细微而必要的过渡神情。
又比如,最后拍得太过仓促,所有人死的死,散的散全部都集中在这最后一集里拍了出来了。
不过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演员都还是小孩,有此演技已是非常了不得。
另外小孩子身体精力限制,拍不了太长的戏,况且这一部剧侧重的就是刘姥姥的故事。
就像导演说的,原本红楼梦是给大人看的故事,现在让小朋友来拍,吸引小朋友来观看,能够传承经典,致敬经典,给孩子传递正面的价值观,这是我们想达到的目标。
显然,这目标已经达到了。
总的来说,非常推荐大家去看这部小小的电视剧,看完后你兴许会如我一般,又忍不住想重温下87版还有曹雪芹的原著。
也希望这群小戏骨能走好演戏这条路,保持对演戏纯粹的热爱,在将来成为受人们尊敬的大戏骨、老戏骨。
另外,私心期待以后的我们,不仅仅只有向经典致敬的作品(当然这没什么不好),还可以有纯原创的关于小朋友饰演小朋友的优秀影视作品,相信应该很快了。
先给分→8.5分与整部剧的演技状态相比,一些配角呈现的不够好。
然后。
个人强烈反对某些一星的观点。
例如→“这是模仿,不是表演”。
表演就完全和模仿脱离吗?
哪一类表演是完完全全凭空想象呢?
以及→“小孩子就该有小孩子的样子”、“别在这儿装大人”、“小孩子拍什么情情爱爱”……等观点。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童年。
那么我们应该在不触及法律的条件下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
或许你认为孩子拍红楼是对童年的扼杀,是大人逼迫诱导等等。
所以你认为这是我们对他们童年的不尊重。
但是不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必须自在玩耍才是对的。
会有孩子喜欢演戏、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喜欢写作……他们会在很小的时候为之付出可能你都做不到的努力。
然后你觉得这是被逼的,是在扼杀他们的天真美好。
但这其实是他们的选择,他们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不能要求你心中童年的样子,就是他们要有的,就是他们必须且只能有的。
他们的童年很珍贵,没有错。
红楼一梦,大观园里儿女多娇;扬眉吐气,言论场中好评如潮。
相信在网上微博,贴吧中,会有很多大神的人物品评、剧评和长评,作为默默无闻的粉丝,就不班门弄斧了,主要写一下对小戏骨红楼观后感和个人分析。
10月1日是个喜庆的日子,建国纪念日同样也是假期,忙碌的工作学习期间,终于迎来一个星期的放松的日子。
同时,小戏骨红楼的首播也在这天,由于一个月前放开三国的漂亮口碑,还有那一张张还原度高达90%的精美海报,粉丝们增加了很大的自信,对这部红楼萝莉大观园有了非常高的期待。
作为粉了快一年的谷米,我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次红楼视觉大餐。
早早放下手头事,打开湖南卫视的网络电视,等待小戏骨红楼的卫视首播。
和期待的一样,熟悉的87版红楼曲调响起,使我很快就进入了观剧状态,体会那满纸荒唐言。
等到晚上7点多,又迫不及待充了会员,观看这长达9集的红楼梦。
小戏骨红楼的服化道基本上借鉴87版红楼梦,服饰的还原非常不错,虽然达不到87版那样精妙绝伦,但已经是在时间经费有限范围内的最好的程度了。
演员阵容方面非常的强大,小戏骨剧组“老人”的力量出动了一半,奕儿、戴恩、肖扬、冰冰、达达、周艺等,经验相对丰富,而新鲜力量则非常亮眼,黛玉、宝钗、元迎惜三春,还有凤姐、大嫂子、周瑞家、邢夫人、赵姨娘、紫鹃、平儿、刘姥姥、巧儿等角色,一个个古装扮相都特别和谐,不出戏,并且形象上来说非常符合该人物的气质,端庄大方的,温婉贤淑的,可爱活泼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灵魂完美统一,可谓是百花齐放。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部剧是红楼,以女孩子为主,这一个个可爱的小萝莉们,构成了美好的萝莉大观园。
花了一个晚上,从7点40分到12点20分左右,一集不落的无快进的把9集红楼给看完了,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特别爽,以往小戏骨经常是三四集就结束一部剧了,这次一次放9集,几个小时的观感体验酣畅淋漓,非常舒服。
有两个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欣赏方面的。
小戏骨的情节基本符合87经典版红楼,台词方面,女儿们一颦一笑中,嬉戏打闹中基本没有违和的地方,即使只是表现大观园里的小萝莉的日常,演员神韵,话语,举手投足都彰显着红楼儿女的高雅显贵,令人赏心悦目;第二是转折处矛盾方面的处理。
故事主要矛盾自然是第四集元妃省亲,之后的宝玉挨打和第九集的红楼悲剧,这些矛盾都是在预示着这个大家族由盛到衰,由泰及否的过程,情节流畅,衔接自然。
而这一个个转折处,无不展现出小戏骨剧组独有的优势,良心哭戏,孩子们天然无雕饰的泪水,一次一次敲击着戏外的观众。
特别是矛盾大爆发的第九集,情感共鸣处,满屏心酸,让人不禁青衫湿,泪沾裳。
由于三国的叫好不叫卖的播放量,二十天前才写了一篇文章分析小戏骨至今为止的作品,得出白蛇红火是一个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偶然现象,之后如同白蛇一样红火的作品的出现,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目前小戏骨红楼的热度和口碑,似乎自己马上要被“摸脸”了,哈哈,这样也不错啊,这种小概率事件最好更多的发生。
而这个国庆,貌似这个小概率事件真要发生了。
首先是“天时”。
小戏骨红楼的天时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好,一如之前的白蛇。
87版红楼梦30周年之际,红迷们心怀感恩,缅怀红楼儿女情;10月初,国庆黄金周的黄金档播出正好也是小戏骨白蛇一周年的日子。
去年小孩演戏的市场还未被搅浑,如今山寨林立,乱想丛生,路人观众可能已经有了审美疲劳,不可能像白蛇那样一下子给人一种惊艳之感,但是即便如此,如今的天时却是难得一遇的。
其次,就是“地利”。
不知道是不是吸取了红孩儿的经验,这次红楼几乎所有东西一律借鉴87原版,连主题曲也不例外。
87版红楼梦的曲子是由作曲家王立平做的,一如白蛇传作曲家左宏元,王立平也是非常天才的老艺术家。
红楼曲子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才琢磨出来,如履薄冰,生怕配不上这个千古名著,单单葬花吟的制作就花了超过一年多的时间,终成高雅的红楼梦曲。
听过红楼梦的曲子就知道,这些曲子曲风悠扬悦耳,古风古韵,文学韵味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是红楼曲调多是悲凉萧瑟的主基调,虽不似千年等一回那么脍炙人口,但用在剧中,对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内心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后面的第九集,可谓是催人泪下的第九集,这其中红楼曲子功不可没,毕竟音乐的力量是最能触摸我们内心真实世界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利就是宣传的力度。
不知是何原因,小戏骨红楼上湖南卫视播放了,这是其他剧所没有的待遇。
播放前的宣传力度相对以前的不声不响有了很大的提高,吸引微博上的许多大V纷纷转发点赞,这同样也是很难得的事。
最后当属“人和”。
关于这一点,一直以来小戏骨剧组都做的很不错的。
导演们的用心,其他各部门的良心,小演员们的拼命和对演戏的热爱,在花絮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往往让许多粉丝们动容。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奕儿、戴恩、肖扬、冰冰、达达、周艺等为首的“老人”们,演技在线,稳定输出,王夫人的端庄,主母气质,贾母的威严与笑容可掬,探春的富有才情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她们的出现让各家粉丝会欣喜,好评不断。
最让我惊艳的则是“新人”们的出彩演出,她们大多没什么拍戏经验,许多孩子甚至是第一部戏,但她们的演技却是自信和自然的,形象和气质和人物几乎完美的符合,半文言文似的台词,说的非常流畅又不失古代人说话的礼节和端庄。
林黛玉一出场,很恰当地诠释了行动弱柳扶风的姿态,那微微的蹙眉,那水汪汪的眼睛,非常神韵;王熙凤的朱唇未起笑先闻,咯咯咯的笑声,丹凤三角眼灵活的转动,精于算计的形象跃然纸上;宝钗的端庄大方,明眸皓齿,如一朵红莲初出水,大家闺秀的仪态一览无余;李纨的静美典雅、邢夫人赵姨娘的阴狠美、紫鹃、平儿、周瑞家的落落大方、刘姥姥的憨态和感恩、元春的自带皇族气场、三春的无线wifi和套娃式的姐妹日常等等,无论是小的人物还是红楼主要人物,都非常合情合理。
演技方面,和三国一样,个人认为又是一个新的突破,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啊。
比那些面瘫流量小鲜肉好的太多了。
这次的人和,小演员们演技在线,百花齐放,塑造了一个个赏心悦目的形象,一个个温暖人心的面庞。
如果这次再次红火起来了,以玉洁姐姐、潘导为主的剧组团队自然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这次天时地利与人和条件和去年这个时候的白蛇非常相似,有意抑或着无意之中,红楼天时地利与人和契合的非常好,可能又一个“白蛇”的奇迹即将诞生,红楼一出,重现向经典致敬,学经典传承经典的初心。
红楼一梦,作为喜爱经典的粉丝,不愿再梦醒。
同时,作为谷米,骨粉,真爱粉,我依然秉承这样的观点,一如同白蛇,红楼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同样可遇不可求,四大名著的高深的文学造诣,87版红楼梦的唯美展现和30周年的红楼情怀,感人至深的红楼女儿情,这个经典红楼实在难得。
惟愿小戏骨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和创新中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传承我国经典影视文化,成为影视圈里七八点钟的朝阳,成为一股影视圈的清流。
祝小戏骨红楼收视大吉,创造奇迹!
见龙在田写于2017年10月2晚
谁能想到2022年还有人考古呢。
在小破站刷到视频然后来补的,总体来说模仿87版还是比较到位的,小演员们的演技也是基本在线,特别是黛玉宝钗,台词和细节都非常好!!但因为各种原因,9集还是太少了,浓缩删去了很多东西,时间上的跨越也很大,尤其是89集之间隔了太长的时间了,跳脱很大。
也因为演员太小的原因删掉了一切爱情元素,还是有些缺憾。
能看到这样一群有演技的孩子们去模仿和传承经典还是很欣慰的。
最后带点私心夸一下饰演宝钗的钟宝儿!!无论是容貌,妆发,气质方面,都很符合我心中薛宝钗该有的大家闺秀的形象,特别是元妃省亲时的盛装,真的十分温婉大气!!!表示彻底爱上了已经,也真是非常非常适合古装了,希望以后宝儿能多多接些古装剧!!!
充了会员一口气看完小戏骨们的《红楼梦》,向87版致敬的这版的确一器一物,一言一行都在向经典靠拢,九集的长度压缩重组了很多情节,稍微跳戏但还是为小演员们认真的演绎打call。
被妈妈带着开始看红楼的时候,大概也是小演员们现在的年龄。
最早看的就是87版的电视剧,开始只对剧中大家庭里花一样的姑娘们一起玩耍的热闹场面感兴趣,跟着看的多了也开始好奇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妈妈也算资深红迷,在一张纸上边画关系谱边讲,从初代宁荣二公到后来的众姊妹公子及丫鬟下人,娓娓道来,清晰明了。
后来一起看剧的过程中,又被科普了十二钗判词所指,以及其中人物特点和代表事件,自此激发了对红楼梦的强烈兴趣,终于在中考之后的暑假,将原著一气读完。
后来从未停止对红楼梦的关注。
高中课文有林黛玉进贾府的选段,又进入一次读红楼的高潮。
看电视剧,读原著,看各种分析解读,不再偏激地只爱宝钗的大方得体,认识到黛玉并非只是柔弱小性,她的美实是超凡脱俗的,凤姐固然精明强势,最后也只算得大厦将倾。
宝黛爱情故事主线以外,更多看到的是其他人物的生存抗争。
庶出女儿探春在大家庭是忍辱负重争取地位的的,看似心机的袭人身上其实有很多真实的处世道理。
幼时爱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情节,因其热闹有趣,当时并不懂,刘姥姥这位在大观园丑态百出的村妇,并不只是单纯地被戏弄,她知道怎么做会让太太小姐们开心,便不在乎所谓面子,用自己的傻模样努力地争取到生存资源。
看到有评价说红楼梦这样的话题对十岁的孩子来说太沉重,他们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担起。
我们我也不知道元春是不是理解和贾政间既是父女又是君臣身份的对话,探春斥责赵姨娘的时候是否体会到角色内心的压抑,黛玉把诗稿丢进炭盆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绝望。
个人并不强调要保护童真,一直觉得天真无邪其实只是成年人感到缺失然后加给孩子的标签,有些东西如果孩子可以理解接受,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十二岁开始看红楼,现在近二十岁,在我有限的人生阅历里,每一阶段从红楼梦里读到的东西都不相同。
小戏骨们的表现已是很棒,不知道他们再长大一些后,又会有怎样的体会。
看这些孩子们演的红楼梦,忽然就忘了她们都是孩子,脑补着书里面的情节,看着比李少红的好多了,比其他的垃圾剧都好,比如,大情妇,瞄准,还有新梁山伯与祝英台,竟然让祝英台开始爱上了那个马公子,乱弹琴!
好在根本就不看这个垃圾剧!
我看这些孩子们演的很好,有些人给她们打五星也是可以的!
附几张图片,大家看着像是孩子们演的么?
演得真不错,服装妆容眼神模仿地很像,但是,让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演成人,除了让人感叹模仿得不错,拍这个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朋友这样。。。真的好吗?
抄袭得好就叫致敬?呵呵一句戏骨不知道他们当得起?白瞎糟蹋了这两字,也糟蹋那些磨练几十年演技才得了戏骨称号的人
王熙凤的选角也是绝了
不行,还是差点意思。
别演
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宝钗,通透自持理智,看破了生活本质依然能够很好活下去的人。小姑娘抬头一笑莞尔,那时候觉得心里面无数的梧桐花落下来。
为什么那么多赞演技好的 说的好听是致敬87版 其实就是完完全全依葫芦画瓢而已 黛玉宝玉丫鬟们是小孩也就算了 贾母王夫人刘姥姥都是小孩 你们看的不会犯尴尬症吗
李少红你不觉得惭愧吗
这部剧的服装好好看啊,孩子们也演得特别好,而且因为是孩子,还特意没有演关于爱情的部分,黛玉和宝钗太喜欢了!!前途无量。
一群娃牙齒都沒長齊,演得我淚眼婆娑。
说实话开始看到好多的好评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没想到的是真的低估孩子的演技了,很不错
演得惊人
就冲这些孩子们让我姥姥有了多日不见的开心,我就想打五星好评。
我打低分是因为不希望这种行为进行下去了,在这个年纪,应当多学习文学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红楼梦的理解会加深。就如知乎有网友说得好,希望演林黛玉是演林黛玉,而不是模仿陈晓旭演的林黛玉。而且别的还好,但是刘姥姥,老祖母用小孩子来演还是觉得很诡异。
幼童演青少年,怎么看怎么变扭。
[黛玉 熙凤 元春 刘姥姥] 可惜宝玉不灵..
没经历的小孩子能懂什么,又不是演童话故事。
觉得小孩子不适合演比他们年龄大这么多的角色,虽然看得出他们已经很努力在演了,可是有很多东西,是他们这个年纪理解不了的。
选角确实挺符合逻辑的 演技绝对比科班出生的那些所谓演员要好 就是剧情拍的有点散 但是可以理解 毕竟120回 光美食都足够拍一部舌尖上的红楼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