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部电影大概是在看完《爸爸去哪儿》以后吧,原来刘烨和胡军竟然还有这么一段关系,不过好在导演有先见之明吧,最终两个人没有擦出火花,每个人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很好,好到有一种任何电影都无法到达的高度。
那个时候两个人也真是嫩到出血,那种纯真的眼神,毫不做作的动作,很容易就把人带到了剧情。
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关于同志间的感情故事。
爱情是什么呢?
爱情不过是喜欢你走路的样子喜欢你坐着的样子,喜欢太阳下你的样子喜欢雨中你的样子,喜欢你唱歌的样子喜欢你睡觉的样子。
发生了便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哪管是同性之间还是所谓的正常的异性之间。
所以啊,爱情只要两个人对了就好。
我没有哭,没有像任何一个看完《蓝宇》后留下过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的人一样流下眼泪。
事实上我甚至在看片的过程中由于觉得比较无聊而在开着播放器的同时进行了上google搜索某台湾演员、打开关于此人的繁体网页、看到乱码后安装繁体中文语言包等过程(如果不是因为视频正在播放的话很可能我还会重启一下机器)。
最近看的电影净是些让我感到落差感的片子。
《无极》、《卧虎藏龙》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某和我一起看《卧虎藏龙》的朋友曰:你真的把奥斯卡那些评委都当饭桶了?
),而《情癫大圣》、《千里走单骑》和这部《蓝宇》又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好,真有点让我怀疑自己的眼光和品味。
废话少说,《蓝宇》观后感如下:1.刘烨和胡军的全裸镜头完全没必要。
不要鼓吹说是“为艺术而献身”,画龙点睛的“献身”固然值得赞扬,而画蛇添足的“献身”就没什么意思了。
开头的这一段二人全裸镜头完全有和《无极》里面张小姐的那段床戏异曲同工的目的,估计只是为了作为炒作点和卖点来吸引眼球。
2.有几个片段是亮点,当某节二人拥抱时刘烨那温柔纯净的眼神,真是让人生出硕大(不好意思某风最近特别喜欢用这个形容词)的母性情怀!
本以为陈坤那阴柔的媚态更适合出演蓝宇,看到刘烨的眼神之后才知道,有些东西,的确是“非其人而不可得也”。
陈坤够柔,但不够澄澈。
(附带提一句,脑子里突然冒出了张国荣的形象,而后某风立马想打自己的嘴巴子 。
张国荣又是不同,他有媚态,也有清澈,更有超脱于性别之外的风骨。
嗫嚅着挣扎、被动地乞爱、闪烁着逃避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是张国荣。
)3.我看的是1:20的版本。
不知道完整版是多长,但把长篇小说《北京故事》删改到一小时二十分钟,可以想见少了多少精华的元素,不说各个镜头的衔接略显粗糙,几乎每个片段都会让细心人觉察到为了赶时间的“紧凑”表演。
比如说蓝宇面对即将结婚的捍东,那种痛苦和绝望不是用导演安排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
演员表演再精致,少了表现时间来更坚固地铸就剧情,终究少了很多味道。
(又:还有一点最可恨的地方,就是在捍东出狱,二人重逢直到蓝宇离去,书里描写到陈捍东“管他什么世人眼光,我tm就是爱你”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思想动态在片中完全没有相应的表达。
)4.看官们请原谅……(你们可知道“原谅”下面要说什么内容)某风我觉得《蓝宇》实在比不上《夜奔》……(已经可以想见有板砖和烂柿子砸过来了)……《蓝宇》太直白,太仓促,少了很多值得仔细琢磨的韵味和内涵。
且不必比较内涵吧,单尽量客观的就观众的感触而言,《蓝宇》让观众感到的痛苦在一瞬间,仿佛如飞驰的子弹穿过肌体,让人在短时间体会重重的刺痛;而《夜奔》给人的痛苦却是加倍绵长,如同承受凌迟之刑,一刀刀地剜去皮肤,肌肉,直至痛彻骨髓。
所以承受过《夜奔》洗礼的人(以某风为代表),对《蓝宇》而言可以说是彻底免疫,百毒不侵了。
补记:最喜欢看蓝宇在床上像小猫儿一样蜷在陈捍东的怀里。
2000年一个偶然我看到了筱禾的《北京故事》,在那个琼瑶,席绢,梁凤仪充斥的年代,《北京故事》所代表的耽美文学简直就是泥石流!
那时候对同志还视为稀有,变态,还没有腐女这个名词。
在当时的同志网站“阳光地带”“深蓝男孩”仅有同志文学,没有耽美文学。
但是,严格的说《北京故事》是耽美文学。
耽美文学是晋江最早设置专栏的。
当时,看文写文最自由的是“西祠胡同”。
我看《北京故事》至少10遍,每次都能泪流满面。
当年哪敢奢望会拍电影,可是2001居然传出要拍《蓝宇》,别提多兴奋了!
我从电影和筱禾买版权,选角色就开始关注。
我很想看看写出这么感人小说的作者是哪个,但是筱禾至始至终没录面,只有一段录音。
得知陈捍东是胡军的时候,我勉强接受。
但是,得知蓝宇是刘烨,我是拒绝的,其实我心中也没有蓝宇的人选,就是觉得刘烨不够俊美,当然现在看来也许我的想法不太对。
当然这一拒绝就是十五年。
我一直到2016年,才又完完整整的看了《蓝宇》。
关导拍的是同志片,主要表现了那个时代对同志的歧视,俩人爱的压抑与艰难。
另外,胡军和刘烨真的演的很到位,那种眼神传情,藏在眼神里的爱挡也挡不住。
也许时过境迁吧,《蓝宇》里的爱怎么都没有《北京故事》来的凄美动人!
听说,"玻璃"们都很爱听王菲的歌.原因据说是他们对女人产生不了肉体上的崇拜,便老是喜欢膜拜那种有距离感的女人.看完"蓝宇",我更明白了.王菲的 歌,大多带着一种疏离,不洒狗血,不掉眼泪,再苦的命运,也只是悠然唱着"有时候,有时候".表面没有涟漪,永远保持着低调,这是"蓝宇"中,男人和男人 的真爱. 看第一遍的时候,总不明白为什么导演什么都不交代,直接就把两个大男人送进了宾馆的床上.第二遍的时候,豁然开朗.如果说"霸王别姬"在张国荣没有正式出 场前那整整几十分钟的前戏,是为了交代一个男人如何变成"玻璃"的过程,那么"蓝宇"就是在告诉大家,"玻璃"就是"玻璃",就好像拍男人叫鸡去宾馆一样 的自然. "霸王别姬"的主轴是压抑,"蓝宇"的主轴是坦荡. 刘烨饰演的蓝宇,笑容天真的让人心疼. 胡军饰演的捍东,在餐馆里问他,"蓝宇,你有病吧",他就是带着那样的笑容,肆无忌惮地说"对,我有病,要不然大学里那么多女生我不喜欢,我偏就喜欢你呢!" 他也是带着这样的天真,坐在捍东的车里,眼带惶恐地问"我们,还不算太熟吧?" 爱情里,总有一个是懂得掌握方向盘的.另外一个,相信感觉,相信那个坐在驾驶座的人.最后,撞伤的;撞死的;总是后者. 如果单单看梁朝伟演戏,我会觉得他浑身上下都会说话.虽然不待见"色戒"的结局,但是最后结尾处,梁先生的眼眶湿润,仍是一个亮点. 刘烨,只需要一个镜头,就硬生生地,把梁朝伟给比了下去. 得知捍东要结婚,两个大男人并肩坐在沙发上.没有拥抱,没有耳鬓厮磨.捍东说,你可能不相信,我是真的喜欢你. 刘烨呆呆凝视着他,然后一个大转身,一笔带过地说了句"你别招我哭啊!"镜头特写在他脸上,他脸颊都在抽搐,但是眼泪始终没有流下来. 我发现,哭的梨花带雨,终究不是最动人的. 最动人的,是隐忍.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真的觉得他们很配,简直是天生一对.能演到这个份上,不是巅峰是什么? 爱情,真的无关性别. 我越来越觉得,"玻璃"爱的比谁都纯粹. 我 浏览过无数张制作精美,POSE甜蜜无比的婚纱照.男人,女人的脸都一样白净无瑕,平时丑的跟畜生没两样的,婚纱照上都能顺眼的认不出来.肥胖的手臂,水 桶粗的腰,小短腿,大屁股,什么都可以变不见.人人完美,人人亲密接吻,人人紧紧依偎.原来幸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可惜的是,看再多次,也无法让我记住. 有一张照片,我看过一次,唯一的一次.那是一张香港狗仔队偷拍的照片:一个雨夜,唐鹤德撑着伞,站在街上等哥哥的车,车到了,两人相视一笑. 人的脸不怎么清晰,相机离的远,像素又低的可怜,可是我记住了.并且,我想我能一辈子记住. 所以,同样被定义为是爱情的两段关系里, 我们记得唐鹤德给哥哥的那句"此爱绵绵无绝期" 然后,我们记得梁朝伟给刘嘉玲的那颗"四克拉大钻戒" 也许有人要笑我是单身女人,自己拍不到婚纱照,开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 无所谓. 我还是相信,批量生产的,一模一样的,那是商品,不是爱情.
蓝宇的爱太卑微、太隐忍、太让人心疼,我真没看出来振东多爱蓝宇,自私、霸道、顽劣真心配不上蓝宇,爱而不得就是对振东最好的惩罚了,丝毫不心疼振东。
有钱有势就能把别人的真心踩在脚下了吗?
还说什么要是两个人太熟了就不好意思再玩下去了,也就是该散了!
我去你。。。
不知道蓝宇对振东是不是一见钟情,反正每次看振东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满满的爱,所以不会觉得蓝宇这种卑微的爱有任何突兀!
刘烨的演技真的好,那种情窦初开、小心翼翼表演的太到位,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眨着,让人怎能不爱啊!
振东的扮演者胡军那时候也是颜值高峰期了,之前看他拍的乔峰其实挺无感的,没想到在这部剧里面演的这么好,振东这个角色确实让我很生气,纨绔公子的感觉特别有,这部剧演活了蓝宇和振东也成就了刘烨和胡军,所以我觉得是部值得推荐的剧,给五星好评!
记得上高二时某节课在多媒体教室上,吉儿坐我旁边,我俩说起断背山,她说国内也有一部片,里面有胡军跟刘烨的正面全裸镜头,艾玛我就抱着猎奇心理看了一遍。
当时少不更事,故事非常凌锁,就是两个人来来往往往好不容易走到一起了然后人没了的故事,怎么蓝宇莫名其妙的就死了,没看懂,就那么作罢了。
后来在大三那个春天,偶然想起这部电影,就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当时差不多明白两人的感情纠葛了,感受到了几年前体会不到的情感。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让我难过‘,之前一直以为是蓝宇的心声,到了最后没想到成了捍东的独白。
刘烨跟胡军演的真好。
”那时候也再想,如果蓝宇没有死,那么两人之后就幸福快乐了吧。
今年三月吉儿来看我,说起刘烨,现在都要叫社长了,吉儿说你看他在蓝宇里那个小眼神!
抱着“到底是怎样的眼神”这种心态,前两天我又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他一千块钱买了你的童真,从此他就在你心里住下了,所以蓝宇会记得分别了四个月,会在副驾驶上吃东西偷笑,会胆怯的说’我们还没有那么熟吧’。
真心喜欢这个角色,安静隐忍,在一起的时候我静静地等你,独自守着大房子看彩虹,离别时即使心痛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答应过自己以后再也不会为别人伤心了”,分开的时候再次恋爱工作攒钱准备读书,当你说‘当初怎么放你走呢’就让你留了下来对过去你的狠心离去既往不咎, 你落难我倾其所有赎你出狱,一起吃火锅共枕而眠。
相比之下捍东花了好久才明白自己的心意。
看他俩吵架,我都心疼。
明明是相爱的啊,不管捍东你怎么否认,怎样用金钱来充当借口,怎样用别人的肉体来搪塞,也掩盖不了喜欢蓝宇的真心。
我特别喜欢两场戏捍东的亲戚告诉他晚上清场,蓝宇在广场。
他沉默他坐立不安他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心,开车去找蓝宇。
后来蓝宇在他怀中失声痛哭,电影背景声“X月X日凌晨四点半”。
多年以来,我都不清楚蓝宇到底在哭什么,也许是在这一段感情中自己是如此委屈,而捍东终于承认自己是不同与以往的肉体交易,也许是自己的那个群体在抗争了几个月之后,还是失败了,痛心自己的理想,痛心那些因此丧命的同胞。
还有就是在电影的最后蓝宇在雪地里唱了支歌,“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亲爱的你好想再见你一面‘’,字字锥心。
后来他俩一起轻声的和,怎会想到一分钟之后狗血剧情即将上演。
那个时候的刘烨是真的年轻啊,随便一披个大衣就那么干净,看胡军的眼神,含情脉脉,完全就是注视心爱之人的样子!
按套路美好的东西都不会持续太久,结尾蓝宇还是死了,在兜兜转转了很多年终于相遇之后,在终于可以全家人一起划拳吃火锅之后,在捍东要东山再起的时候,蓝宇走了,然后留下捍东独自一人吟唱”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其实电影最感动我的是二人的真心,那种非你不可的感情。
不管你是男是女,不管我是男是女,遇见了,喜欢就是喜欢了。
多年之后再见蓝宇的眼神依然如故,还是会留着别墅楼梯的照片,捍东依然掩饰不了自己对他的欢喜。
这就是爱吧。
人长大了,才能体会到这种真情的可贵。
就这样
最感人的就是多年后他们重逢陈瀚东抱着蓝宇跟他说那个时候我怎么会放你走的,经常有时候脑海里想起这个场景我就会去看一看,最后好不容易陈瀚东决定了和蓝宇度过一生的时候蓝宇出事了,看着那么一个大老爷们在那里哭的泣不成声,真的感到惋惜和遗憾,明明相爱明明过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为什么最终还是不能相守,甚至我一度看的时候不看最后这样就可以欺骗自己他们永远在一起了是个幸福的结局了,不过人生往往就是有这么多无可奈何。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所以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去爱吧,去好好生活吧
原著《北京故事》的粉丝,聊下来都不喜欢这部电影,直白点说吧,简直TM极度失望。
那些谈起电影就好评有加的诸位,读过八万多字的原著小说的有几个?
《蓝宇》和小说的关系,就像长得极像的两个人,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泰国人,他们连语言都不通,OK?
关锦鹏对原著的处理几乎是丢在一边,另起炉灶,侧重点都貌合神离,再毒舌一下,刘烨赤裸的下体和无辜的眼神对电影的口碑功不可没,让还没上过战场的女文青方寸大乱,似乎不上赶着撒点花就对不起中国男演员在大银幕上的放胆一裸。
可事实是,就电影而言,它勉勉强强算合格,称不上烂片,但它对原著,对蓝宇,这样没心没肺随心所欲的改编,完全是一种犯罪。
先说内核,小说开篇与结尾都点了,中国人其实是不擅忏悔的,老子永远天下第一,捍东之所以记录下生命中惊心动魄的真爱,开始全心全意地忏悔,只因为他出国后信了教——文中很多次,把蓝宇比做了天使,而小说中蓝宇的为人处世与对爱的守望执着,一点点印证了这种极为隆重的赞美,这是全书的核中之核,电影里全丢了——只有一个呆萌无害又个性模糊的善良男同志,而已。
小说之所以打动人心,很多读者都不太清楚为什么,其实就是树立了一个“人”,一个因家贫求学而无奈卖身的男妓,精神世界竟是如此纯净,对爱情竟是如此忠贞,在很多年前就物欲横流的北京。
他的所作所为,一步步感化了玩世不恭、纵情声色的官二代捍东。
早前看《北京故事》,觉得性描写太多了,太黄了,至今仍让很多读者诟病。
但现在才觉得,性爱描写这部小说最不可或缺的内容。
并非刺激感官,所有的性爱描写,都左右着两人的爱情走向与自我认知:初逢的试探、熟练后的酣畅、瓶颈期的狎玩报复,重逢时的浓烈哀伤…性学上说,男人由于身体构造,外向性需索更为强烈,难听点是下半身动物。
性是他们表达爱的重要方式。
我终于读懂,性爱描写不是本书噱头与败笔,而是耀眼的华彩,无一处是闲笔或秽笔。
显然,阿关完全没有读懂这一点。
电影里甚至没有一场合格的性爱戏!
再说对关键情节的瞎改,捍东第一任妻子林静平是一个关键人物,她几乎是完美女性的化身,但捍东婚后就是对她越来越丧失兴趣。
从之前强烈的结婚意愿(想证明自己不是纯同性恋,对真实情感的恐惧),到最后义无反顾撕破脸离婚(林静平匿发传真让蓝宇被辞退看似诱因,实则是捍东想摆脱婚姻的借口),点明了捍东对蓝宇,对同性爱连自己都没料到的执迷。
但在电影里,林静平是因为不想生孩子并打胎和刘离婚的,离婚前两人关系十分和美,甚至像美剧桥段一样拍了言笑晏晏的离婚婚纱照,这TM是怎么回事?
阿关我怀疑你读过小说吗???
还有蓝宇至死没有告诉捍东,他能出狱的活动经费,包括他那笔别墅款。
电影里在蓝宇活着时早早揭了底,这叫什么事?
曾读过的《北京故事》一篇解读《谁识凌波缥缈身》,作者心思极其细腻,认为故事肯定有来处,最大可能是小说原型“悍东”的日记改写,证据是很多事件发生,都有当天天气的风雨晴雪的描写。
写小说的都知道,这种细节除非有老式日记本每日天气自填的记述,否则毫无落笔及落实的必要。
算了,细节太多了,都懒得讲了,我打字手也酸了,就这样吧,事隔多年下载看了第二遍,看完还是马上删,这部电影没有因为时光的打磨而变得温情脉脉,反而让我比看第一次时更生气,电影已死,小说永生。
还有,李安,你真不打算再拍吗?
我是不是有病啊,我怎么可能那么喜欢你的。
蓝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理所当然的幸福。
听起来无能为力,暗地里却是铺天盖地的喜悦。
怀着这样的心情然后在刹那间英年早逝,恐怕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吧。
所以后来捍东驾着车穿过北京新生或衰败的街道时,那些浮云流转的城市的碎片,那些转头成空的是非恩怨,都显得不那么重要的。
结尾的话也许很俗,他说,我总觉得,你一直都没有离开过。
关锦鹏是真正优秀的导演,他跟杨繁不在同一个层次,后者刻意追求的东西太多,难免做作。
因为有张叔平,黯淡的光影又显得那样繁华而隽永。
(电影系改编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结构与细节都带着浓重的北京味道,还有北京的程式化。
)
听说这部片子的名字已经很久了,直到今天才坐下来安静的把它看完。
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刻,本该是酝酿情绪的最好时机,只可惜,全片看完,还是没有哭出来。
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长长的台词和演员隐忍的表情,仅是短短的三个字。
“你胖了”。
只是这三个字,蓝宇之前作出的那些表象,那些他装作已经忘却的姿态,被打了个粉碎。
如果不是刻骨铭心,怎么可能,还记得那个人身体的尺寸,记得那个拥抱的感觉,记得那些曾经相拥而眠的片段。
其实是爱吧。
喜欢,是不是分量轻了一点点。
我要说,我决不是腐女。
只是,在经历不多的感情过程后,对两个男人间的爱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可。
毕竟是为世间所不容的,毕竟不是在一起就可以大大方方牵着手得到别人祝福的,毕竟不是理所当然连自己都觉得真正的人生轨迹该是到了一定年纪就结婚生子的。
捍东并没有错,他只是做了最普通的男人所认为应该做的事。
唯一对不起的,不过是他自己的良心,和蓝宇抿住嘴唇的隐忍神情。
全片关于两个人正面承认感情的台词只有两句,只是在看着那样一个场景的时候,我在怀疑,捍东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其实我是喜欢你的。
其实,我,是,喜欢你,的。
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表白么?
还是仅仅觉得内心有愧而自然而然说出的迎合场面的台词?
所有的男人本质里都是大男子主义的,对于自己觉得愧疚的情人,分手时总要表达下自己的感情,做出一副我也舍不得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做的姿态。
于是往往得到的,是对方心满意足的甘心成全,或是强忍悲痛还要故作大方,或是如蓝宇一般,没有多加矫情的说,可能你也不知道,我也是喜欢你的。
很难过的对不对?
难过的好想大哭好想崩溃但是不可以,要知道这个人说过,两个人太熟了,就玩不下去了,就到了该散的时候了。
一开始就做错了事,所以全盘皆输。
只是金钱和肉体的交易,什么时候自己变得全身心的投入了,不过是一夜的露水姻缘,不对,连姻缘都算不上。
为了见面特地打的过来见到的是他身边裸露的别的男人,在日本料理店里眉眼下的小小甜蜜夹杂着自嘲的情绪说,我就是有病,那么多女孩子不喜欢,偏偏喜欢上你。
并不是多么低下的人,可是认真把感情放在了那个人身上,他对于自己,就是一切。
后续的剧情另人费解,让蓝宇耗尽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他的无私和不顾一切的爱么?
让蓝宇最后离开人世是为了昭示现实中同性爱情的结局就是分离么?
捍东最后的大哭实在太假了,莫不是不知道大悲无声这个词么?
一小时二十分钟的电影,令人回味的部分不多,对于我这种感性的人来说,一秒钟都够。
蓝宇,我不想像你一般爱至这个田地,因为世界上如捍东一般的男人有许多。
我不想连对方离开后自己还要故作坚强的摆出一副我已经忘记了我已经不在乎了你算什么的表情,我想对自己诚实一点。
爱上了是真的,忘不了也是真的,只是还好,现在想起来,已经不哭了。
这一颗星只是给刘烨的裸体。。。
这是我第一个带主观感情的评价 电影也许拍的很好 但我就是看到男的跟男的在一起觉得恶心 不看就好了 (. .`)
这好像是根据台湾的一部小说改编的刘烨的开放表演让我很惊讶,我原先对 他的感觉完全都变了,其实说实话他和胡军演得都很卖力但他们太不像gry了,故事的节奏太快感觉不是很紧凑,男人与男人见的感情表达的不时很到位,但还是值得看看的啦 !
「“蓝”,舌尖轻轻上挑抵住硬颚,而后缓缓沉落,“宇”,直至静深。」
为什么每次吵架分手后,陈捍东都能在城市里碰到蓝宇。好像碰到一个人很容易似的。就算在一个城市,也是好几年都碰不到好么。。。
大胆的电影,勇敢的演员除了这些还剩什么了对于生活浅显思考变不出来实质的如果深层次的就可能变成了钱尽管社会一再像我们灌输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是没有钱,连问题都没功夫想
说实话,两位的演技很不错,可总觉得比起小说,电影要差点什么,看着刘烨总会出戏~我是为小说而来!
国内还算不错的G片
好多细节好多细节很棒:1捍东的老婆穿着内衣走进来,捍东说"眉毛画歪了啊"2"离了婚,更是找不着家了""来的时候路上还好找吧"3湖边唱歌那一段,是蓝宇开始一个人唱,捍东学着唱 4接到事故电话,就剩一个黑剪影,走出去了
文艺片 国内禁了 所以是英文字幕 还好地道的北京话我听得很习惯
情节太散漫,而且故事大概也没太大新意,拖拖拉拉的,反而是结尾镜头无目的而忙碌的旋转有些意思。
修復版重看,比十幾年前的印象差了許多。故事很碎片和流水帳,剪輯的碎切也頗為突兀;動人之處是膠片裡保存了一份獨屬於當年的innocent:原來當年是可以拍這類題材,也有線上演員願意演出的;原來當年的北京是粗糙卻有些迷人的,包括重見到業已消失的廣院北院籃球場(當年大家都說這裡是拍過《藍宇》的);原來現在那個油膩的男演員當初也是有這樣青澀單純的眼眸的。恍如隔世。
今天看完兰心大剧院终于感受到了,蓝宇他是一部文艺片,不是我等的水平能够欣赏的!
每一寸无声的跳跃的剪辑都看懂了,有些话没说,却跟说了几千遍似的。
声音应该是现场声,电视剧般粗糙的效果把原本应该文艺的味道淡化了。可能想表现出的时代感也没有表现得得当,深情没有很好地得到演绎,台词和剧情发展也很生硬的感觉。一部G片能拍成这副鬼样子,导演难辞其咎!唯一的亮点就是刘烨清澈水灵的眸子。
“你说我是不是有病?我是怎么可能这么喜欢你的。”
"这辈子不后悔,下辈子也绝不这样过."“他完全不信任我,却义无反顾地和我在一起…… ”补了文《北京故事》。17岁-23岁的蓝宇,我想我会记得,清华校门前,你踩着单车微微笑着的样子。《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只有失望,最先看的小说,电影没有把小说的意境拍出来,蓝宇选角也非常不合适,就因为那个年代同志片都可以放艺术片看才获得很多奖…
当年刘烨真青涩,但要说清纯的话,太为难人了
知道是你们男同故事但林小姐也太惨了,被形婚还当成生子工具,发现不准备生孩子立马变脸离婚,与其说相爱倒不如说他只是害怕孤独…爱也爱的没头没脑的,不见面没看出来有多想。不懂也懒得懂,就这样吧,有些失望。年轻的胡军倒是真的非常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