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冲着心理悬疑的标签看的这部电影,结果发现其实也不是心理片。
毕竟学的就是这个心理学,边看心里还边批评药物治疗的坏处。
这里小科普一下,电影中的医生其实都不是我们理解上的心理医生(psychologist),而是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
所以他们会给病人开药,而心理医生基本上是反对用药的。
(有些地方可能不是分得很开,但是我们学校分得很开,而且教授们都非常反对甚至鄙视用药。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不可小视,如果给18岁一下的患者用药,甚至会引发更多精神疾病。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个8岁的男童发展到后来居然要每天吃八种不同的药物来维持。
心理学家都建议采用心理疏导为主,药物为辅的治疗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一般来说心理疾病上必须用药物控制的是少数,大部分还是那句话“心病还需心药医。
”转回来说电影,所谓悬疑就是让人意想不到。
这部片子有点像《一级恐惧》,都是借着精神病说事儿脱罪的那么一挂。
但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步步缜密,陷阱层层绕饶,相比之下《一级恐惧》要单纯的多,不过人家本来讲得重点也不一样,没可比性。
觉得这部片子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最让人觉得没有利益链接的两个人居然搅在一起,还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关系。
因为基本上就是几个高智商的人在斗心机,斗演技,斗手段,最后看谁斗得过谁,所以最聪明的也是发际线最高的裘德洛获胜(好像有什么不对。。。
)。
本来就是悬疑片,我就攒点人品不剧透了。
自己看去吧。
《副作用》全片充斥着诡异的气氛,就配乐上来说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电影剧情设定上槽点太多,悬疑味儿有了,但却不够惊悚,简单的说这是一个“阴谋家、女演员和冤大头”三人之间博弈的故事,好在“冤大头”智商高,最后用离间计将罪犯绳之以法,但片子最大的漏洞在于“女演员”人性动机上的失败设计,“冤大头”医生的逆袭多了几分反转剧的意味,这部电影可以拍得更好的。
这是一部关于神经病与非神经病人搞基的经济犯罪故事搞基的女纸真是惹不起啊吃了药片就拿刀捅人啊上车就撞墙啊白瞎了新速腾了不明白大众是不是给了赞助了还搞个碰撞试验证明神经病开车都很安全小白大夫被陷害了说是药片有副作用让搞基的蕾丝边举刀屠夫了小大夫失业了各种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哦是多么混乱小白大夫有点萌搞基情节有点扯心理医生不好当
电影的开篇从一段血迹开始,暗示了整部电影层层推进真相的脉络。
迎回久别的夫君后,女猪的小算盘就开始打了。
在第一次自杀时,从她掉落物品来看,是出于对自杀的恐惧,从容赴死的人是不会心不在焉的,这里导演埋下一处暗线,细心的观众应当有所察觉。
后来男猪找目击证人时,证实了女猪撞车自杀却系安全带的自相矛盾。
细心的男猪不愧是心理医生,在对女猪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虽然女猪一直在说谎,但男猪看出她是个有希望的人,所以觉得她也就是个间歇性精神障碍。
没想到就这么被拉下了水。
而第二次自杀,女猪刻意和保安对视,让保安注意自己,在保安“救下”自己时又留意了保安的胸牌,好在干完大事后有人证。
在这里笔者认为镜头处理的深意不足,完全可以给女猪一个盯住保安胸牌的眼神而不用把大大的胸牌给观众看。
而后女猪去找男猪紧急求心理治疗,当着男猪妻子面要求私聊。
转移的场所色调动作环境什么的都挺暧昧,后来果然是计。
不久片头的一幕出现了,女猪杀害亲夫,故意踩在血迹上。
警官询问时故意装不知道然后露出脚底的血迹让警官怀疑其精神问题。
家庭事业蒸蒸日上的男猪,给女猪开了个精神抑制药物,成了女猪转移罪状的道具,女猪的称号“pill killer”像尖矛一样指向男猪。
而男猪怎会甘心就这么被一瓶药毁一生,就在其他医生、记者、警官都认为尘埃落定之时,一场越庖代俎的调查由男猪展开。
这让洒家想起了《生死狙击》和《亡命天涯》,这几部电影都是男猪莫名其妙被陷害,众叛亲离,在绝境中不屈不挠最终把真相大白于天下。
男猪抱着问号去刺探女猪,给女猪打盐水却说是镇定剂,女猪假装迷糊。
在这里不能理解为什么女猪明明不困却假装困。
男猪由此找到突破口,顺藤摸瓜找到女猪的好基友,好基友却以攻为守,这下彻底激发了男猪的斗志。
此时女基友和男猪对峙那洋洋得意的样子不时让我想起我小学班主任。
常言道基友间的感情最纯,男猪偏偏不吃这套,连蒙带骗,挑拨离间。
先是坑女基友说女猪什么都告诉他了,女基友就刺儿了,一番失态。
男猪继续趁热打铁刺激女猪,先带女猪看电击治疗,又放女基友挑衅录音前半段,后半段没放出来,意思是女基友全招了。
威逼利诱之下女猪不矫情了,为了自保想来个“beter deal”。
原来一切的开头是女猪婚礼上丈夫被逮捕,这份刺激估计谁都受不了。
女猪深深的觉得男人真不靠谱,就在女猪迷茫之际和女基友擦出了火花,罪恶也因此点燃。
把基友交代给警方后女猪来男猪这得瑟你瞅我没事呵呵呵。
男猪岂能让她继续作怪,跟专业的玩不是找死,三言两语把女猪投入了她梦寐以求的精神病院。
影片中玛拉深邃的眼神仿佛黑洞般吸收了观众的思想,令人无法停止思考却没有答案。
裘德洛饰演的医生心思缜密正义感十足,演技炉火纯青不愧是多次奥斯卡提名的男人。
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就要女主,艾米丽。
从影片一开始,艾米丽就是忧郁的,神经质的,柔弱的,让人产生保护欲的,每次她出场,都美得惊心动魄。
演员也是身上自带的文艺气息,也为这个角色增添了不少色彩。
但她身上,还有一团让人捉摸不透的迷雾。
看似单纯的艾米丽,到底是小白兔?
还是大魔王?
而身陷杀人案中的医生乔恩。
虽然发际线略有后移,颜值也不比当年,但智商却全程在线。
身为心理医生,探案却丝毫不马虎,后面的离间计使得也是溜溜的。
面对越来越多对自己不利的条件,他又该如何破解眼前的迷局?
因为整个故事的悬疑性,从影片一开始,导演就用大光圈柔焦镜头,营造出了迷幻的画面效果。
无论是摄影,配乐,还是节奏的把握,冷冽黑沉的风格,都做到了极致。
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最重要的是,本以为这部电影是以批判滥用精神科药物为主题,却没想到后半部分,牵扯出一个“狗血至极,大跌眼镜,男女通吃”的伦理故事。
反转再反转,还真是各种让人意想不到啊。
其实,这部电影的核心,依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性的深不可测,谁也不能预料。
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达到目的,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但,正如电影的片名,《副作用》。
这种副作用,究竟是来自药物,还是人心?
每一个局外人都能get到。
豆友推荐一年多了,一直在电脑了放着,看完第一感觉是女主的惊艳表演,第二感觉是咋有点像龙纹身呢?
还有点纸牌屋女记者的赶脚。
后来看完一查资料,还真是这么回事,姐妹花!
妹妹戏路更宽一下下。
但在(她)里的表演太花瓶了,根本没印象。
被害死的丈夫觉得很有型,一查原来是舞出我天地的男主。
裘德洛和泽塔表现的也不错。
其实剧情也是中规中矩的,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就猜到了女同的结果。
也看了豆友的评论,其实从逻辑上来说和诺兰的盗梦一样是讲不通死循环,只是盗梦拍的更华丽,所以漏洞不容易发现而已。
总之,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却不可能成为经典,但可能使大家肯定了鲁妮·玛拉的演技派地位。
期待他主演的卡罗尔。
一个瘦得只剩下排骨的女演员,一个18岁就已经秃顶的曼联壮男,八杆子也打不着,但是他们有着同样的名字Rooney。
在[龙纹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的赤裸挑逗后,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再一次毫不吝惜的正面全裸,相比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之类的传统美国大妞,她的美丽、表情、演技和做派真的很另类。
前半段看下来,以为是这个姑娘的抑郁症演技秀,能让查宁•塔图姆 (Channing Tatum) ,裘德•洛 (Jude Law),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这些牛人,来给自己配戏,监制和导演对她的重视可见一斑,演这种城府颇深的女人对她来讲是小菜一碟。
而演惯男花瓶的裘德•洛 (Jude Law) 其实并不太适合这样高智商的角色,最终反而是他成了唯一的胜利者。
英国人很文艺,但是除了福尔摩斯以后,聪明人反而在影视中比较缺乏。
我给它五星。
因为最后不是Bad guys got punishment but good ones got God's bless在中国,这样的电影估计都通不过审核。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个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仍然要虚伪得抱有一颗明天更美好的心愿。
尽管隔了这么多岁月,Jude Law还是那个永远迷人眼眸的英伦帅哥。
Rooney也算是新生代演员中可以同Jennifer Lawrence相抗衡的为数不多演技超群的演员。
如果不算上那部电视单本剧《烛台背后》的话,《副作用》可以算作是索德伯格实际意义上的最后一部银幕作品。
从《传染病》、《制胜一击》、《魔力麦克》再到《副作用》和《烛台背后》,索德伯格的退休五部曲已经基本告罄,而用来先行代表整体作结的《副作用》正如它展示的故事主题一般精致严肃——在灰暗的雾霾中探索人的罪与罚。
索德伯格开给观众的这颗苦药丸确实物有所值,良药苦口。
这是一位成功导演的优质谢幕。
《副作用》的主创和索德伯格的其他几部退休作品相似,有着星光熠熠的阵容,名角们都很看重这最后的合作机会,本片汇集了鲁妮玛拉、裘德洛、凯瑟琳泽塔琼斯和索德伯格近期的御用男主查宁塔图姆,个个演技了得,讨人喜欢,即使它的内容是忧郁沉重的。
电影讲述了鲁妮玛拉因为服用药物而出现了精神疾病,并因此杀死了刚刚出狱的丈夫查宁塔图姆,玛拉的主治医生裘德洛在治疗中渐渐发现了异样,最终明白了一切其实是玛拉和其同性情人——心理医师泽塔琼斯的阴谋设局。
这是一个具有古典好莱坞惊悚悬疑电影色彩的故事,浑身上下散发着希区柯克和比利怀尔德的气息,大部分戏份均是室内戏,通过对话带动叙事,用夸张的打光来影射人物心理,演员的演出具备舞台剧表演的优雅和从容。
索德伯格用昏黄色和灰白色作为《副作用》影像的主色调,再配之以冷暗的具象,让整部电影那焦虑压抑的情绪体现在了每一帧的画面之中。
鲁妮玛拉是影片的绝对主角,琼斯和塔图姆因戏份较少,所以发挥的余地不大,至于裘德洛,则就像他在索德伯格的《传染病》中意外抢戏一般,这次他的光彩也几乎被玛拉抢走了。
鲁妮玛拉继续用自己的超群演技震惊四座,如果说《龙纹身的女孩》对她来说是一瓶强劲的烈酒,那么这次的《副作用》于她而言则是一杯浓浓的苦咖啡,从刚开始的柔弱迷茫,到中段的狂躁和恐惧,再到最后计谋被戳穿的邪恶与狡猾,鲁妮玛拉塑造了一个可悲却又可憎的女主,这个塑造是十分立体的。
不知道索德伯格今后离开导演这行的道路会怎么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电影导演,他是成功的。
从揭幕美国九十年代独立电影运动的那部《性谎言录像带》的一鸣惊人开始,很少有人可以像他那样同时游刃有余的驾驭艺术和商业。
如今其退休在即,我们未来也只能从他的作品年表中体会那份有关光影的智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这,也许就是大量服用他的电影所产生的副作用。
看了半小时以为是无良医生联合黑心药商骗病人试药的故事,后来发现是心理医生智斗两个女诈骗犯,后半部分是够峰回路转的,但是为了宣扬正义把两个反派写成傻子被男主忽悠得团团转也是太欠考虑,两个精心策划演技高超的高智商诈骗犯,能那么实诚,分分钟中了男主离间计?
败笔。
也是狠,最后一个送进监狱一个送进精神病院,连解开误会的机会都不给人家,看的时候就在想,要是俩都送监狱里去,剧情就该往女子监狱那个方向走了吧。
要是能有续集就好了,拍个跟这个完全反概念的,消失的爱人那种的,正义变成狗屁,Emily绝地反击,玩疯男主,最后跟医生姐姐满世界逍遥去。
前半段有点拖沓
故事最后反转的原因是出现了“ 囚徒困境 ”,本来是多么好的策划!
催眠指数4颗星
02/10/2012 Edwards Alhambra 要是之前说索德伯格拍了部女同片,谁信啊?不过鲁尼玛拉姐的演技真是越来越赞了
一点都不喜欢这片
2.5 这剧本写的太想当然了,反讽-神秘-反讽的情绪转换可没有那么容易就接上的
瞬感自个智商不够用
前面的半截真是有够慢吞有够闷
又是骗局。
对抗恶人的阴谋光有愤怒是不够的,要有勇气和智慧
铺得挺好,收得太烂。两处翻转情理上都完全理不通。若不是鲁尼.玛拉撑出一点人气跟口碑,这片子分数还更低点。
eh
有点冗余
算是索德伯格近期最好的片子了,同为新生代鲁尼马拉比JL更值得奥斯卡影后。不过觉得Jude由守转攻处理的太潦草了,还有我居然猜到了那段关系,一定是马普尔小姐看多了。
自我伪装的结果就是最后也成为那个你带上面具想要成为的人。塔图姆打酱油不开心,裘德洛的表演很赞。
抗抑郁症药物软广告= =是说那个录音机的桥段是抄王牌对决的?
经常看无脑动作片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会错过剧情精致到让人窒息的好片!还是得改改目前的观影习惯了。
文艺版的trance啊~~~拍得也蛮好看的~
好莱坞时不时会有这种精心算计的电影出炉,一切看似无意实则早在安排之中,但在现在观众口味已经很挑剔的今天,这种有点问题的预谋还是不够。最后裘德洛大反击还真是把电影降了一个档次,无辜无奈才会引起社会审视。凯瑟琳带着眼镜实在没认出来,女主是龙纹身的女主,看完才发现演员卡司实在太强大了…
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