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大年初一晚上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今年继续沿袭了去年的传统,晚上我们又去看了电影。
买了《赌场风云》的票,9点40的。
当时才7点,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又买了7点的《大闹天宫》。
因为《大闹天宫》实在太烂了,我一下子就对《赌场风云》降低了要求。
我甚至一度觉得这部电影唯一的不足就是里面有景甜。
但事实证明我只是被谢霆锋迷惑了(之前说过我是谢霆锋的脑残粉)。
王晶当年和周星驰合作的喜剧都很不错,近几年的喜剧基本上和刘镇伟的有一拼。
不过好像有几部非喜剧电影拍得倒还不错,让我很是困惑。
今天的这部电影,我真的有点看不懂了。
可能我是跟不上王晶导演年轻的步伐了,他可能一直走在潮流的前线。
我真的有点落伍了,我都看不明白这电影到底是科幻片还是武侠片,又是芯片植入直接连大脑的,又是易容术的,还能再扯一点吗?
有人会说,这是喜剧,你这么认真干嘛,喜剧本来就是无厘头的。
我想说的是喜剧所有的无厘头都是为搞笑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说通剧情服务的。
你不能用一堆扯犊子的桥段去圆一个没头脑的剧情啊。
这真的会让人觉得好笑,不过是觉得导演和编剧好笑。
而且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还是同一个人,躲都躲不掉。
都说这是一个大师远去的年代,我说这是一个大师死皮赖脸不愿远去的年代。
古董车的价值不在于如何跟新车拼最高时速,而在于宠辱不惊地悠然前行。
Anyway,新年快乐,所有留下好作品的导演。
哪怕你有一百部好作品,也请别让一部烂作品稀释。
听不听随你,看不看随我。
这是一个商业化的时代,但不是一个骗钱的时代。
同期的《大闹天宫》好很多,偏《大》还要出第二部,而《寒战》现在还没有第二部的消息。
故事不算严谨,主要还是有欢乐贺岁为主,就算没有逻辑,也是可以理解,而且它要卖的笑点都还不少。
几个美女演员也都还算养眼,发哥还是那样的威武,他的金色扑克,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极具威力又非常有趣偏还很科幻……杜汶泽的戏路一如既往,小谢也没太多的发挥,角色表情单一,台词也不多,但都还算精辟,博得一笑。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算是上个世纪香港搞笑电影的一个延续吧。
也还能看看。
文/梦里诗书 看王晶的作品,其实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期待,曾几何时王晶的赌片,塑造了《赌神》高进这样的经典人物,当年发哥饰演高进赌场的那一幕,或许让很多人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港片的黄金年华,也是王晶的黄金时代,所以王晶虽然近些年各种毁片,但于我心中他还有着《赌神》这样的经典,可是炒现饭最终还是遗憾的炒到了赌神,王晶此片证明了,时间不仅可以沧海变桑田,也可以佳片变烂片。
这是一部标准的中国“星”电影,没有了缜密精细的诡计风云,没有了特异功能的高超赌术,甚至没有了一个逻辑合理的剧情,各种无味的笑点,周润发嬉笑卖萌,杜汶泽讲着低俗的笑料,还有景甜各种无节操抢镜,电影的笑点之低,正迎合了博众一乐的宗旨,看这部电影观众甚至都无需动脑,剧情简单到一出现坏人就把自已的底都献了,看着杜汶泽一路装傻充愣,插科打诨,发哥不玩赌术改玩魔术嬉笑而过,谢霆锋冰冷装酷,图的就是观众看这部电影各取所需,看笑料的看笑料,看明星的看明星,但这种神逻辑一锅炖的电影,就像一包速食泡面,看似美味又方便,但连吃一个月的泡面,你还吃的下去吗?
当你在想吃正常菜的时候,对不起,没有菜卖了,整个市场都只有投其所好的泡面卖了,由这部电影看整个新春贺岁档,国语片为何如此中庸无常,便有了答案,都不好好拍电影了,明星撑场作保障,在把隔夜饭加点网络新词一锅乱烩,一部新片就出炉了,这样的电影又谈何能让人看出感觉呢?
我不期待大师能一直出着高水平之作,但名利双收,精力不济之时,是否应当懂的明哲保身,看看这些年王晶的作品,再不见早期《九品芝麻官》《赌神》《纵横四海》一系列经典所在,一直游走于及格与不及格之间的王导,让当年那个能拍出让人由心而笑,龙虎风云,必属精品的王晶,变成了香港烂片的代名词,东拼西凑的剧情,不是乱拍就是翻拍,为了应景而应景,为了讨好观众而投其所好,今天的王晶或许是一个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但若想在看一部如同当年叱咤风云的《赌神》,那还是洗洗睡了吧,因为今天的我们虽然大师还在,却在没有了港片当年的那份激情。
时隔二十余载,《澳门风云》又见发哥,另我满意的或许只有电影最后的彩蛋,赌神高进重现之时,好像让人又回到了那些年港片百花齐放的黄金年华,回想已经看了一个半小时的《澳门风云》,拍的都是什么东西……
谈香港赌片,《赌神》是绕不过的,它代表了港产赌片的最高水准,也标志着这一类型的兴衰。
1996年《赌神》系列最后一部上映,次年港人的身份便翻天覆地。
此后,港产赌片格局一变,尽是些小打小闹。
合拍片的年代里,赌片是进不来大陆市场的,须知政府三令五申,要杜绝“黄赌毒”,赌排在第二位,比毒品还严重,岂可儿戏;在银幕上大赌特赌,岂不是目无法纪。
赌片要在大陆上映,千难万难!
赌片首开先河者、《赌神》的导演王晶偏偏不信这个邪。
在合拍片规则里浸淫多年,混得风生水起、赚到盆钵满溢之余,他也琢磨出一套钻空子的秘诀,于是有了这部《澳门风云》。
看完电影,对王胖的拿捏五体投地。
首先,赌博趣味上要迎合大陆习俗,以前港片是西装革履的赌客,特异功能的赌法,及梭哈、黑杰克和德州扑克的规则,这回一概摒弃。
《澳门风云》的赌场豪宅里,玩的是大陆观众熟知的斗地主、搓麻将,以及规则超简单的百家乐。
发哥派头毫不张扬,一身土豪打扮,特异功能自然不存在,神乎其神的赌术也没有了,最后科学技术瞒天过海,体现了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顺便鄙视下美国人。
最后的彩蛋与其说怀旧,不如说旨在表明此片的发哥与当年赌神并非一人,强调与过去的决裂。
十赌九骗。
赌片里少不了骗术,看老港片,观众是需要动点脑筋的,诡计连环套,有点“高智商电影”的意思。
但《澳门风云》的智力门槛超低,完全照顾到所有年龄段、所有观影数目的观众。
序幕里的骗局,稍微看过点旧片,都不会被骗到。
但王晶不厌其烦地加上一段“解说”,意在说明,看这部赌片无需脑补,老少皆宜。
高潮的大局也是一猜就中,但不会给人智力优越感,情知是导演“让着”我们的。
还有,台词里加了很多网络用语,以前这是大陆喜剧片的专利,如今移植到港产赌片里,真叫一个石破天惊。
其实,严肃评价此片是很难的。
看罢,相当于一众演员把你从头到脚咯吱一遍,虽然当场没笑出来,但后遗症是,全身布满了G点。
换言之,影片降低了你的笑点。
这是以前的香港喜剧不具备的功能,比如看完周星驰,你只会觉得其他喜剧没那么好笑了,而不是相反。
所以这个意义上说,王晶超越了自己。
但影评人肯定不会理解他的努力,相信“吃老本”这个词在影评里会很多见。
客观来说,老的东西未必不好,美国人2011年拍个默片,都能感动世界并荣获奥斯卡呢。
关键是操弄老笑料的火候。
王晶这次搞的过火,两头都走了极端。
杜汶泽装傻充愣,大呼小叫,演得到位,但台词跟不上,成了蛇精病发作;发哥在手机上接个听筒,这种段子又太冷,笑的人寥寥。
而每次景甜一出来,我们就完全笑不出来了,不仅因为她中了迷药都那么古板,更因为她的两抹法令纹太碍眼了——景姑娘不知道雅诗兰黛吗?
当年的《赌神》里,周润发嬉皮笑脸,刘德华也不正经,要编出火花难度较高,《澳门风云》周润发老不正经,谢霆锋深沉装酷,一冷一热,戏剧感自然就出来了,降低了编故事难度。
这是编剧的看家本事。
王晶老矣,手艺退步,但他仍懂得扬长避短,用取巧的办法维持当年风采。
好比《赌神》里周润发要切切实实练一两手洗牌术,《澳门》只需电脑特效助阵,还更炫。
景甜在此片的戏份和《警察故事2013》一样少,分量也一样轻。
指望凭此片扭转负面口碑,就像徒手摸出扑克牌点数一样不现实。
《澳门》里的姑娘存在感都很低,不是龙套就是花瓶,放在一个纸醉金迷的赌博题材里,简直暴殄天物。
只比《寒战》、《无间道》那样的“基片”略好。
但姑娘看《澳门》也会很伤心,能看又能打的帅哥一个接一个的死,王晶没有一丝怜香惜玉。
当然小谢是不会死的,中途假死了一回,但骗不了我们。
此片他依然卖力挑战拳脚功夫,努力虽看得见,我仍得泼他冷水。
看过前头伍允龙和张晋的真功夫,最后那场PK像是两个好基友互相让招闹着玩的。
小谢还是多扮帅,少打架的好,再不济跟发哥一样多扔几张牌。
发哥倒是魅力不减——近景和特写除外,连角色也直言“快花甲了”,其实说的多余,下垂的眼角嘴角已经出卖了他,比帅哥殒命还叫人心疼。
去看《澳门风云》前,你最好忘记看过的所有电影——最起码是比较严肃的那些,如果看过80年代港片,就回到那些情境中去,若不然,就索性彻底放空你的心灵,接受这个一根筋逻辑主宰的漫画世界。
这个世界超凡脱俗,屌极炸天,唯一和现实有贯通的,是植入广告。
《私人订制》里,最大的植入广告是中国平安,《澳门风云》告诉我们,还有更大的,叫中国公安。
(文/方聿南)
千金买骨,一语中的好不夸张的说,发哥撑起了整个戏,一如当年那个风度翩翩的赌神高进,还是那咬着牙签玩世不恭的小马哥,或者是叱咤风云上海滩的许文强,我觉得,这些角色就是为了周润发量身定做,量体裁衣,多一分嫌肥腴,少一分缺风韵,发哥从银幕中走出来就是我们心中的不二人选。
首先需要感谢影城和晚报社,很有幸能够早先一步欣赏到一部老少皆宜,有着诚意制作的贺岁片,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
每当到了贺岁档,我们都会随着黄百鸣与吴君如年复一年带来的圈钱大片最强喜事给予我们的如同三大姑七大姨在你耳边拖泥带水问长问短的视觉疲劳而困惑与倦怠,为啥这么一部毫无诚意,插科打诨,絮絮叨叨,关键还不换汤不换药,每年那几个老梗捧着毫无笑点的镜头忽悠你却依然年年雷打不动,按时上班打卡一样在贺岁档上映,这是符合正能量的旋律吗?
还有万众期待的冯导演在发掘一次人性思考并号称我的剧本才是吸引奥斯卡影帝参演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像老谋子一样费心费力找来一个奥斯卡配角还要硬插上一段激情戏码但西方主流媒体依然不买账而我的这部片子诚意十足却依然观众不买账那我还不如随便写个剧本圈个钱看看我的票房乐呵呵的笑这些浮华的观众顺带反思当下人们快速消费而忽略人性背后的思考的事实,这也是笑着把钱放入口袋中顺带讥讽一下我就是这么着还能把钱赚了你看怎么样的心态。
殊不知冯导啊,树口碑难毁口碑易,你在心里不平衡发发牢骚的同时搭上的金字招牌肿么办呢?
所以,我宁愿王晶这个死胖子不减肥天天吃拍片拍到90岁给我们看,借用杜汶泽的一句话啊!
好了不做不吐槽会死星人了。
一句话,好片,既然是提早观看,当然要把好的给大家分享,由于发哥在其中的形象与其熟悉的戏路相仿,正常发挥却无更大突破,不愿更多剧透,希望大家,尤其是发迷们,赶紧去一饱眼福吧。
还要吐槽一句,杜汶泽在最强喜事里那个呵呵叫做牵强与表演痕迹太浓,在发哥光环之下一切油里油气与嬉皮赖脸伴随着装傻充愣咋那么可爱呢,增色不少。
影评中处处都带着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有些电影你很无味,怎么看都看不下去,有些电影看了一边会很欢笑,当时的感觉很不错,但是看完之后本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还有些电影只要看过一遍就会难以忘怀,在之后一段时间里时不时回忆起其中的情节和当时的感觉。
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中者。
发哥在我的印象就是小时候特别崇拜的赌博高手,神一样的牌技,谜一样的表情,很经典,这个应该就是大家说不管什么电影发哥的演技绝对是不成问题的原因吧,就算是满城尽带黄金甲那种。
这一部呢,给人的感觉就是,发哥还是这么年轻,或者说越来越有自己的魅力了,他的笑容以及他正直的本质,一个演员能够把这么多年的光阴都投身于影视世界,我觉得是我们的福气,同时也很佩服这种人,他们是为了钱吗?
不是吧,除了自己职业对自己生活上面的补给以外,如果没有那种喜爱很难这么完美的坚持下来吧。
对于这部电影本身呢,我并没有多少想说的,可能是大年初一的去看了期待已久的大闹天空但是却让我如此失望并且为此深受打击吧。
要说这部能够抚平那种失望的心情那到不至于,但是用一个平和的心态,轻扬的心去观赏,肯定会有很多愉悦的,就像电影院里面会有不少人会在搞笑之处拍拍手,哈哈大笑一样。
对于一个观赏百态电影的人来说,倒是很寂寞,凑着性子陪大家笑笑也很委屈,毕竟我是一个只想表露真实性情的人啊。
长沙今天继续飘起了雪,晚上和朋友找一热乎地儿吃了顿饭就跑电影院取暖去了。
本打算看《前任攻略》结果从四楼走到五楼刚好到售票处电影就开始了,下一场十点半,还要等一个小时,今天晚上就排了五部片,刨去朋友看过的《爸爸去哪儿》和《冰雪奇缘》,可供选的就剩《澳门风云》和《大闹天宫》,想了想还是就近看十点那一场的《澳门风云》了,虽然《大闹天宫》上的是 IMAX 版,但从我已知的剧情来说,还是王晶+发哥的的安全性更高。
先看片名在看卡斯阵容,外加导演王晶,不用想,《澳门风云》一定是一部赌片,须知这部电影另一个名字叫“赌城风云”,可是看到英文片名“The Man From Macau”就知道没那么简单了。
的确,作为一部合拍片,王晶进入内地市场这么多年一定知道内地市场的规矩,严禁“黄、赌、毒”,自然这赌片是不能拍了,就像国产片不能拍鬼片一般,熟谙内地市场的王晶这次钻了个小空子,让我们记忆中赌片里的梭哈、黑杰克和德州扑克变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斗地主、搓麻将,以及规则超简单的百家乐,曾经穿风衣戴墨镜西装革履的发哥从赌神高进变成了一身土豪打扮的魔术手石一坚,没有了神乎其神的赌术,发哥的一句“十赌九骗”也为全片定了个调。
《澳门风云》是一部经典的港片,经典的王晶电影,这里说“经典”并非只电影能奉为经典,而是实在典型。
所有的人物设定、桥段、笑料都是当年的港片味儿,那股无厘头的范儿一点都没有因为是合拍片的原因而成色不足。
整个让人感觉当年王晶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拍出那些票房大片的游刃自如感,在这部电影里渐渐找回来了,欢快流畅,好不痛快。
看香港电影最好还是要在粤语的环境下看,若非我听不懂粤语,若非我们这里只有普通话版,我一定会选择看粤语版,就像看《花样年华》的时候看完国语版我又翻出粤语版才觉得电影是完整的。
同样,在《澳门风云》中,很多桥段的设计,很多对白都是只有在粤语的语境中才会笑料精彩的,虽然国语版依旧笑料不断,但是总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虽然也能笑,但笑的不明不白。
这部片子要说最突兀的,还是开场的黑社会老大的一口东北普通话,不仅毫无代入感,而且空间感、方位感、关键情绪和细节都十分不到位,让人出戏。
以我的理解,这一段一定是一段十分贴合剧情的粤语笑料,按照以往港片的经验,这一段很有可能是潮汕话而普通话配音应该是山东话才对,这里就扯到一个稍微远一点的话题,那就是我们内地看香港电影的时候为什么会穿插很多山东话的元素。
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本身是潮汕话,后期配音给了山东话。
因为,香港人认为,山东话之于国语,效果就等同潮汕话之于粤语,都能与主流语言(国语粤语)明显区分开来,有土的效果,也有点喜感,就像今年央视春晚笑料都出在东北话里面一样。
很多香港人是这样看的,山东话就像是经过国语变调得来的,还有那个「俺」字,在对国内语言环境了解不多的港人心中会觉得这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搞笑效果。
第二个原因是以前香港演艺圈有很多山东籍的人,配音演员多是山东人,之所以配山东口音不仅是为搞笑,还有向香港演艺界山东籍前辈致敬的意思。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之前看的很多普通话版的香港电影实际上是台湾版,港片中有口音的(非粤语,多半是潮州话)多半到台湾会配成山东话或者河南话,因为这两地的人算是台湾外省人中居多的 ,配成山东话就是为了增强这种喜剧的亲切感,这种遗习后来你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多半也能看到。
另外,杨德昌的电影中偶尔都会出来一个操山东话的,以示外省人的身份也解释了为什么台湾版的港片会用山东话。
回到《澳门风云》这部电影本身,在片中会看到大量的王晶的经典的笑料设计,比如杜汶泽角色扮演球星“乃西”(内地译梅西,改一个字粤语成性粗口)来制作球赛特技画面,也带有些过去王晶和周星驰合作的那类无厘头笑点,而这里也是复刻《赌侠1999》里面的桥段。
周润发则拿出了当年的那种喜剧方式去演石一坚,在石一坚身上表现出来的喜剧成分你多少能回想出一些《赌侠》或《整蛊专家》的桥段,其实发哥演喜剧很有一手,当年他微犯贱的标志性坏笑风靡了万千少女。
谢霆锋和杜汶泽是一冷一笑的设计模式,这也是编剧惯用的套路,降低了编剧的难度。
谢霆锋依旧耍酷,在酷的同时还有点时下流行的呆,且极少开口,开口说话都是金句,有冷幽默的效果。
杜汶泽自然就要走无脑路线,搞笑演绎也是驾轻就熟,对童菲的各种搞笑单恋,都能掀起影院里一片笑声。
《澳门风云》这样一部闹腾的片子自然也少不了赞助的植入,但是最大的广告植入就是王晶自己,不管是自嘲也好还是自夸也罢,没见着哪个导演在自己的电影中这么多次提到自己名字的。
不管是“王晶?
又是王晶?
”还是盗用了无数自己曾经赌片中的桥段,对于熟悉他电影的影迷来说,还是挺受用的。
一个如此傲娇的王晶,确实有资本这么做。
影片结尾,安排了谢霆锋拜师的一场戏,真正的赌神高进以彩蛋形式出现,《赌神》经典的配乐响起,就像当年《赌侠》最后高进出场一模一样,坐在影院的我不由得一阵热血沸腾,绝对是嗨翻全场的一幕。
《澳门风云》无疑是一部味道最正宗、最纯正的香港贺岁片,虽然王晶有吃老本、江郎才尽的嫌疑,发哥也老了,在片中感叹已到花甲之年,但不能否认的是,王晶还是那个王晶,发哥依旧是风采依旧的发哥,一点情怀加一点小机灵,参杂一点吐槽搅合一些无厘头,够足量的笑料,今年贺岁片里最精彩的合家欢电影就这么热腾腾的出炉了。
今年找回了90年代港片的黄金年代的那个味儿。
大年初一,本想去新亚看《大闹天宫》,无奈万达人多,最后在小马影城看的《澳门风云》。
目的,过程,结果,如何一眼看透?
为了平衡内心的落差,只有用心去体会《澳门风云》别样的精彩,也因此,短暂的时光有了点感悟。
发哥“赌神”的形象深入人心,影片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开头的故事设定即是一个从未败过的赌场大佬,结尾又让“赌神”上场露戏,可谓用心良苦。
对观众而言,很有代入感,能勾起回忆,激起共鸣;对影片而言,也算是对经典致敬,为新作造势,为类型片回归投石问路。
发哥再次以赌神形象亮相,但眉宇间却掩盖不了些许皱纹,略显疲态的神情让人唏嘘,我不由的想起史泰龙和施瓦辛格,“英雄老矣,尚能饭否”,也许只有时间能够证明。
本片也可谓大牌云集,虽然多数是小众影星,像杜汶泽,景甜,高虎,孙晋,但也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
更何况两大主演发哥,霆锋助阵,票房估计差不了。
谢霆锋在影片中与孙晋打戏出色,让本片不至于完全成为一部无厘头搞笑赌片,在贴上港式幽默的同时添加动作片和罪案片的标签。
景甜近几年人气飙升,在大荧幕多有亮相,在本片中颇有女神范,表现出色。
内地版影片的硬伤在于国语配音,或许换成粤语会更有笑点,而作为国语版,笑点去多数来源于近年来的网络词汇,显得生搬硬套,略显僵硬。
尤其是杜汶泽口中说出的却是大陆网络经典段子,显得不伦不类。
但无疑,为了贴近内地品味和生活,内地话的配音将会为影片带来不少票房。
拖了这么久,终于把这部电影给看了。
虽然很遗憾没有看成粤语原声版本,但是笔者惊奇的发现,这部电影的国配并没有想象那般糟糕。
澳门风云很像周星驰电影那样,通过国语配音,重组了电影的笑点,以达到完全不同于粤语电影那样的搞笑。
然而,实际上电影本身的品质并不太高。
笔者之所以去看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澳门风云放在烂片林立的春节档期,却又显得不那么糟糕。
影片故事毫无新意,主要讲述了大陆、香港、澳门三地警方联合国际著名赌博高手,铲除国际洗钱集团头目。
一波三折的卧底与反卧底,警方请民间高手出山帮忙,正反双方数次交手,父子情深,兄弟情深,略显做作的恶搞,毫无逻辑的机关,全都是司空见惯的喜剧片,警匪片,赌博片桥段。
而演员们的表现就只能用“无法客观评价”来形容。
影片角色众多,但除了即将进入花甲却仍在卖力演出的发哥,其余演员笔者都只能称之为“多余”。
杜汶泽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想用行动来诠释什么叫做没有下限,没有最二只有更二,几乎影片中所有恶搞场景,他都在场。
杜汶泽总是无力的夸张的做作演出着,完全浪费了他的演技。
然而那些雷同的恶搞总能一次次挑动我们的笑神经。
杜汶泽甚至还一次次在影片中呼喊着导演王晶的名字,十足让笔者跳戏。
而谢霆锋和张晋则全都沦为秀秀拳脚的边缘人物。
童菲作为所谓的“晶女郎”,是全片中最多余的角色,她的表现毫无演技可言,偶尔还神经质般的上串下跳。
高虎则饰演反派大boss,却不幸的一次次被发哥戏弄。
让笔者最反感的始终是景甜。
相比起警察故事2013中没有给电影添乱的表现,景甜在澳门风云中则又成为“观众最不喜欢角色”的有力竞争者。
在本片中的景甜身上,笔者又看到了那种迷惘,对自身定位的迷惘。
其实景甜同诸多大牌明星都有过合作,而她大部分时候都是扮演的动作角色。
若果景甜能够坚持走杨紫琼那条路,说不定日后能成为一线动作明星,但她却偏偏想要“秀演技”。
要知道,演技不是你想秀,想秀就能有。
这部影片最大的功能,就是向我们展示了发哥的喜剧才华。
发哥并不像杜汶泽那样过度夸张恶搞,而是通过一连串道具和行为语言的配合,来制造喜剧效果。
确实,发哥早年有很多优秀的喜剧作品。
但是看到发哥眼角的皱纹,笔者还是想感慨一句,发哥真的老了。
说起道具,笔者得提一句,这算是影片最大的亮点。
发哥家中真的是机关重重,红外线感应装置,画像上会转的眼睛,能够打人的盔甲,变成滑梯的楼梯,地板上突然出现的无底洞,翻转起来的地板,以及从书架上发出的弓箭,张晋夜袭发哥家这场戏,真的是趣味横生。
当然,发哥的道具还不止于此。
能够杀人的金色扑克,成为影片中最厉害的武器。
指甲盖上的感应装置不仅成就发哥魔术手之名,最后还救了他女儿一命。
不过,笔者最想吐槽的,则是西班牙意大利点球决战,皇马巴萨国家德比,以及中国拳王邹市明澳门决战的乱入。
电影似乎是想表达这些比赛其实都有幕后操盘者。
等等,杜汶泽cos的乃西是怎么回事,你别说,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矮胖矮胖的,真像梅球王。
笔者最大的遗憾就是影片并没有全力展现赌场对决,毕竟这在大陆是不被允许的事情。
能够打着慈善的旗号,打一盘斗地主,玩几把比大小,赌点数,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
所以,王晶为了补偿大家的损失,在影片的彩蛋中,让发哥披挂上阵,重新扮起了他最经典的赌神形象,算是慰藉观众失落的心灵。
2个搞笑的片段:小冷(谢霆锋 饰)和石一坚(周润发 饰)在一副牌里抽一张牌比大小,小冷摸出了黑桃A以为赢定,结果石一坚拿出了大号的黑桃A;高先生(高虎 饰)和石一坚(周润发 饰)玩百家乐,石一坚7点,高先生第一张牌是9,第2张牌四边,结果翻出来居然是11。
石一坚家里的工事特技做得不错,高先生手下杀手鬼眼(张晋 饰)打得生猛,不愧是武术队中国武英级运动员出身;石一坚徒手摸出纸牌点数原来是靠做在指甲里的感应芯片。
晶女郎童菲和孟瑶基本打酱油,景甜饰演的中国公安也算中规中矩。
国语配音的港片,一开始还有东北腔,别扭了点。
所谓金牌杀手,真的是用金质的扑克牌杀人的啊。
笑死了 不是因为它好笑,而是因为它是一个笑话
真的很搞笑……………………
什么年代了,还拍赌博的片子……?小王同志
拍出如此烂的赌片 相信不是王晶江郎才尽 而是为了能通过国内审查制度而骗取票房 打影片刚开始就觉得自己看的版本有问题 香港的黑社会一张嘴就是东北大碴子味 之后你妹的一些网络词语就不间断的穿插在台词中 除了最后发哥以赌神的形象出现给了一些小惊喜外 完全不知所云 劣质的电脑特技 山寨的古墓丽影
好难看
冲着发哥给一星,什么玩意,还有景甜是整容了么,怎么脸变样了!
20140519
为了跟人打赌它跟大闹天宫谁更烂而进了电影院,事实果然很难分高低呢,都是烂片之王。。。另外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景甜演的片,之前都成功躲开了,果然名不虚传啊。。。太可怕了。
一般般
也就一还可以
一星给发哥的牌一星给小谢的萌一星给高虎的腿。
怎么这么逗逼…前面没完没了毁赌神最后还狠狠一毁…
我是为了看发哥的
有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感觉~
老婆问"咋是东北味地?"老婆说"这个就是景甜"
哎······都老了!
这种没诚意的狗屎怎么配叫电影
剧情比较弱智。不过,就是一部让你放松的喜剧片,要求太高无比要。
只要有景甜,一星,错不了的~
好经典,看的好欢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