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爱因斯坦遇到了上帝。
上帝:哦,阿尔伯特,见到您很高兴。
爱因斯坦:您好,您是?
上帝:我就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上帝。
听说你在地球上声誉很高!
爱因斯坦:可是就我的了解,地球上人人都会倚赖您的好名声啊。
上帝:我还听我的仆人们说,您对我的宗教好像非常不敬?
有这回事吗?
爱因斯坦:并没有这回事,上帝先生。
上帝:哦?
那么我能听听你对我的宗教有什么看法吗?
爱因斯坦: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可以把我的想法跟您做下交流。
上帝:好,您开始说吧。
爱因斯坦:是这样的。
我本人不是无神论者,并不排斥宗教,相反,我也信仰着某种宗教。
我把它称之为“自然”。
我对自然这种宗教有着十分谦卑敬畏的态度,她有着神秘的力量,开创了宇宙,并使之按照一定的规则规律进行演变。
说实话,可能还有些我不曾发觉的崇拜和迷狂的情绪,隐藏在理性底下。
不过,我对于您,您的宗教的看法,并非贬低——就如同希腊神话故事一样,充满了神秘和趣味,是人类艺术和科学的源泉之一。
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又因为令上帝人格化的形象,而变得宗教狂热和独断残暴。
本来您的故事就是某一类神话故事,但人类历史不断地将你着色美化:“使”你无所不能,“使”你的子民才是至高级的,“使”你子为人类赎罪而被钉十字架,不信仰你者便得不到救赎只能下地狱,“使”人类为了你的荣耀相互屠杀。
上帝:你是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责任吗?
爱因斯坦:不是,是那些曲解你的人类的责任。
我现在见到了你本人,和我当初想的一样。
我的宗教是“自然”,她令敬畏她的人不断进步,发现她的神秘;关于这点,你的信徒们也曾经因为追逐你的脚步而变得杰出,比如哥白尼,比如布鲁诺,有时候你的宗教在保护这种进步,但更多的,是在迷信和迂腐中把人大把大把地投入火中。
上帝:迷信和迂腐都是我的责任吗?
爱因斯坦:不是,是那些手握权力,只准许以自己的方式解释圣经的人的责任,是甘愿做上帝奴仆的人的责任。
上帝,就像释迦摩尼,以及其它宗教领袖一样,他们都各自解释着世界(如有承认有宇宙的话)。
他们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有部分是对的,也有部分是错的。
这个对与错是由谁来断定的呢?
我认为是由从人类历史中吸取营养后的“真善美”来判断的。
“自然”并不下判断,但圣经却会下达命令。
下命令的这些宗教只是某种思想,或对,或错,或部分对,或部分错,而执行命令的宗教奴仆又怎敢反过来宣称是“人类的真善美”的意志呢?
上帝:如果我真实存在的话,我想我绝不会同意你的观点。
PS:剧情一般
这是世界往往就是如此奇怪,神叫人们做的事人们都不做,不让做的人却偏偏要做。
还说自己是信徒。
佛陀说要放下七情六欲,普度众生,慈悲为怀,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众生为他人。
但是人们却在寺庙烧香求财,为私欲求各种:轻者如我要考大学要升官要拿下合约;不忍闻着如把张三搞臭把李四弄死把翠花许给我当老婆吧。
你认为佛陀会答应你吗?
耶稣说要爱别人如爱自己,但是人们还是会口出恶言,心生邪念。
然后去教堂唱唱颂歌,多发展几个基督徒抑或祷告告解,你认为耶稣就会原谅你,死后还上天堂吗?
我想不通想不明白。
神教人做的事:要慈悲、要爱人,要向善弃恶。
耶稣说过别人打我一巴掌,我会把另一半脸伸过去叫他打。
他教人不争斗,不记恨。
别人打你总有可能是你做错什么,那就叫他打,让他消气;如果不是你的错,要原谅。
能从容大度如斯地步才是他的信徒。
佛陀的故事经文也不少,去翻翻看多也是叫人从善。
《可兰经》《薄伽梵歌》《新旧约》以及各种佛经,没有哪一本说过不信仰本书的都要被消灭或者可以为了本信仰杀害他人。
我想不通既是如此:十字军东征是怎么发生的?
耶稣生前让信徒不要往东去,民众居然能被煽动得起来,这是为什么?
宗教战争又是为哪般?
是的,不排除有人为私欲利用信仰,可是参与战争的这些民众信徒,却为什么不听自己的神所说的话。
我还想不通如此这般:世界四大宗教,没有哪一个的经书说过神父、和尚、修行之人可以敛财,可以当官,可以从政,可以写情诗……但是这些事现如今发生的太多都不稀奇了:和尚每天微博发情诗,这么放不下情,还俗去呀,当和尚干嘛,释迦摩尼逼你出家来修行的吗?
主持都成了职业的了,这是要凭证竞争上岗了吗;和尚在外面有老婆孩子,每天还回家吃饭;主持要当CEO了,寺庙要上市了;还愿请歌女去寺院跳舞的……我又想不通的是:真的没有人认真看经书里面到底说的什么,再认真照着上面规范自己的言行的吗,不然你信了半天信的是什么,是随便什么人阐释的经文或者神父和尚叫你做就做的事?
根本不照着神所要求的做,还敢大言不惭说自己是他的信徒吗?
我想不通还有:现在的寺庙已近肮脏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做生意的人卖香卖蜡卖各种的恨不得把摊子摆到佛殿里面,寺庙里的和尚不是来修行的是上班做生意发财的。
却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去求去拜。
烟雾缭绕黑黑大堂,到处烧香留下的残渣,铺满灰尘的幔帘塑像,如果真的是神,他会来这里吗?
他会理那些更肮脏的欲望吗?
看人们怎么借着他的名号发财?
他不会来的。
拜了无非便宜那些借此发财的人。
我不是以上任何一个宗教的信徒,但是我知道有信仰是好的,神教人做的事是好的,善是极好,爱是极好。
但是我们做不到就说做不到,我是俗人。
再不要朝着反面做还说自己是信徒,污黑自己的神和信仰比不信不做还错大。
首先说说佛教在我家的“遭遇”。
我爸妈是虔诚的佛教徒,每年必会上南海观音道场朝拜。
由于家住内陆,每次爸妈朝拜回程,都会带上大箱小桶,满是鲜活海鲜。
到家那场景,尤为滑稽:老妈在客厅烧香,老爸在厨房宰鱼。
我真同情菩萨,我们所崇敬的,信仰的到底是什么?
坎吉是一位精明的商人,无神论者。
或者是被无神论者。
well,现在的宗教,已经鲜有是为普度众生,弘扬佛法的,他们的功利性,已经让太多人,对信仰失望。
对佛法感兴趣的人,也许多少会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想到“狮子虫”的隐喻,正式冷酷的曝露了当下宗教的惨状。
传教者不法而传,信教者不知何以为信,不信教者不明为何不信。
神在哪里?
宗教是什么?
我们究竟该如何信仰?
在残酷的宗教事实下,展开惊人的思辨,是这部电影的绝妙之处,引导众人走向内在,坚持但不上瘾的信仰,是最深刻的精彩。
同学推荐我的,又一部印度电影,和PK一样是对信仰宗教的探讨。
不要被海报误导,不是动作片。
是一部在法庭控诉神明的电影,电影风趣放人深省。
鼓励人们不带畏惧的拥有信仰。
这部电影直接矛盾对准神明,一开始我还纳闷儿这种电影竟然能在印度播,原来里面加了个神明显现,承认了神的存在,缓解了与印度千千万万信徒的矛盾。
对话有点儿意思,特效渣,最后结尾的处理小震撼,我喜欢戴眼镜的神的形象,帅。
首先我得承认,导演很大胆 ,印度广电总局(不知道有这单位没)竟然放行这种敏感题材的电影,她不会不知道一部美国电影就把世界穆斯林惹恼这档子事。
其次说电影,印度是哪里,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啊,开玩笑,印度几千年的文明史全仰仗的是佛教,所以大家现在依然会说,印度是有宗教的国家,有人说中国没有正统的宗教,中国人没有信仰就是根据这个出发讲的,在我看来,有没有宗教和有没有信仰完全是两码事嘛,有宗教的人如果就像片中大部分教徒一样,只不过是给信仰这个词加了一层华丽的伪装而已,信仰存乎心,而不是存在于那些繁琐二无用的礼节里。
古时有王朝统治者通过宗教信仰来约束子民,而今时有这些欺世盗名之辈打着宗教的名义混吃混喝,糊弄的一直都是老百姓,我们不妨叫它心灵敲诈好了。
片中神的角色很有意思,既要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非存在性,还要告知大家信仰不是冠冕堂皇的供奉,而是发自内心的希望。
如果把该片拍的再稍微严肃一点,这个神的角色就完全可以去掉了,当然这样也太不尊重印度人民的感情了,所以导演依然是很有分寸滴。
回过头来,让宗教自己扇自己巴掌这件事还是看的大快人心,但是这除了让你肾上腺素上升,基本,没什么用。
因为如果这十几亿人不觉醒,依然再即使是真神在世也不会认同的方式来达到心灵的救赎与释放,那么只会继续延续某些人作威作福的悲剧,但是话依然不能过分,尊重宗教,但不要迷信宗教,宗教对于人而言,不过是通达你信仰的一个渠道罢了,单就这点而言,宗教真的和有没有信仰没什么直接关系,反倒是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在海外生活了几年,还偏偏在一个多民族宗教融合的移民社会,自然而然很多扑面而来的宗教“召唤"。
每每别人问起,竟然对某些教义也有一些了解了,甚至跑去很远的地方看不同的庙,听他们的循循教诲,为什么不信教呢?
答案我一直无法用语言和逻辑组织,在这部电影里都通了。
我惊讶这一部算是有着十足印度风的电影居然讲了这么大一个道理,还讲得这么有趣,这么通俗易懂,这么精彩绝伦后这么醍醐灌顶。
堪称神作。
它尼玛是一部印度电影呀!
在这样一个基本上人人是教徒人人疯狂信教的社会居然有这部电影这样的”上层建筑“,这个国家的思想高度和自由度完全让人折服,让人感动。
西方社会也有很多质疑或者涉及基督教的影视作品,但往往牵强或者极端,至少许多非常严肃无趣,抛出了砖,引不出玉,草草结束。
这部电影应该不会如《Three Idiots》在华语圈子那么红,因为按照咱们这儿的审核标准,话题说不定敏感了,或者在它被大多数人津津乐道之前,观众会被海报的华丽丽的颜色和印度式的夸张标题所误导,觉得又是一部歌舞欢腾的印度电影。
话就说这么多,管它红不红,这部电影是我2012年看的最妙的一部电影。
如果你觉得《三宝大闹宝莱坞》已经是印度电影的巅峰了,我告诉你,你得去看看《哦,我的神啊》。
昨天和二哥一起看这个片,因为亲王强力推荐过,二哥看完有点小失望。
片中有很多观点确实很亮,但最终还是有神论的结局,让对剧情有强烈的突破期待的二哥感到怅然若失。
我倒觉得,你让为宗教生为宗教死的印度人去接受一出完全无神论的片子,本来剧情就是虚构的,对他们来说怎么会有说服力?
OMG这片很巧妙地把理性与宗教仪式对立起来,而不是让它与神本身对立。
正如片中那娘炮圣人所说,恐惧是这群信众的信仰之源,只要恐惧一日还在,信众对他们的盲目追随就会一直在。
片中说,神并没有创造宗教,神只是创造了人类,而人类本身创造了宗教。
前半句属于有无神范畴这里不讨论。
后半句是很确切的。
在上古时代,所有关于神的传说都与自然现象相关,人们处于自身对未知的恐惧与对解释的追求,创造了神的概念,从而创造了宗教。
这看似愚昧,实际上这种恐惧与追求即使经历数千年的进化,从未离开过人类本身。
我认为,它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
现代人最容易从无神论转向有神论的时候,往往是遭受重大打击或者生活遭遇重大改变的时候。
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原因,一个解释。
“为什么我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每一个遭受不幸的人都会忍不住问的问题。
当反省也无法给人一个满意的解释时,那个至高无上全知全能的神(有时亦会以命运的姿态出现),是唯一一个能让人感到宽慰的解释。
如果再加上宗教那些“神给你安排此时的苦难是因为将来要给你幸福”的承诺,会让人受到打击的痛苦大大下降。
并不是神需要人,而是人需要神。
同理,并不是神需要宗教仪式,而是人需要宗教仪式。
“礼”的产生,与宗教仪式有关,它的字形就能证明。
千古帝王,被大臣们追在屁股后头要求守“礼”,包括严格执行各种礼制与宗教仪式,不是因为闲的,是因为相信不守“礼”就会得到上天的惩罚。
“礼”作为与神交换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筹码,人们用它来向神乞怜。
所有的宗教仪式,其实都只是企图与神进行交易。
敬鬼神,不是尊敬,而是敬畏。
出于对神那全知全能的恐惧,而不得不向它奉献而求得心安。
为什么所有宗教都鼓吹神是慈爱的,却又充满着无所不在的恐吓?
因为慈爱能给信众希望与安慰,而恐吓能保证教会的收入。
季羡林研究了一辈子的佛教,比任何一个佛教徒都清楚它的每一个细节,但他却不信任何宗教。
因为了解,所以无惧。
没有恐惧,就不会向神向教会寺庙奉献来乞求达成心愿。
有多少中国的佛教信徒,知道佛教原本是不烧香供佛的(古印度烧香是为了驱蚊和除臭)?
有多少基督信徒,知道圣诞节不是耶稣的出生日而是古罗马的太阳神节(为了抢信众)?
信众在乎的从来就不是宗教本身,而是能从宗教仪式上向神捞到多少好处。
与大多数建国后第二代出生的中国人一样,我成长于一个无神论的家庭,只有对鬼神懵懂的敬畏,而没有对宗教虔诚的信仰。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在迷糊之间自己创造了一个只存在于我精神中的神,它住在我脑中,常常与我对话。
我有时会与它作一些诸如如果这次考试满分我就怎样怎样之类的交换,有时只是和它闲聊,询问它一些问题,与它交流对事物的看法。
我甚至创造了一些仪式,比方说晚上跪在床上用自创的手势拜神(当然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
这个想象中的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了一个孩子对所有问题的解释,还有心灵上的安慰。
后来我到底是怎么把这个神给遗忘了的,我也记不清了。
大概是一次又一次的交易失败之后,渐渐把它忘却了。
又或者是在我不再需要神来安慰我做错事的不安,不再需要它给我每个失败的理由之后。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取代了这个虚构的神而成为我的信仰。
我不需要一个神来约束自己不做亏心事,因为我知道做了亏心事以后再有什么不幸降临到我身上,无论逻辑事实上与我之前做的亏心事相不相关,我都会疑神疑鬼,忍不住觉得这是报应而自责。
我不做亏心事,不幸来了我就不会自责,我会悲伤,但我不会对自己感到愤怒;我不做亏心事,就不会感觉不安,被深深地罪恶感困扰。
我也不需要一个神对我的善报承诺来鼓励我行善,因为行善本身能让我感到愉悦。
因为不想作恶而不作恶,因为想行善而行善,而不是因为我相信或者在乎因果报应。
回到片子本身,有神还是无神,其实已经不重要。
慈爱的神与恐怖的神,缺一不可成为宗教。
OMG里面宣扬神是慈爱的,你并不需要出于恐惧而对它奉献,若真不需要奉献,神的存在与否又有何区别?
片中有一处硬伤,勘吉大叔告了神半天,等真见了神,却一直没问神,为什么要摧毁他的店?
我想导演不是忘记了这点,而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与片中要宣扬的理论相悖。
全知全能的神若真存在并轻易就能摧毁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生恐惧敬畏,而恐惧敬畏,正是教会寺庙的收入来源,本片又恰恰是反对教会寺庙吸金的。
我从这片里看到的是信仰。
行善不作恶,常怀悲悯之心的信仰。
但是你真的需要一个神的存在来支持你这种信仰吗?
神的概念被人类创造出来,不是用来支持自身的信仰的,是用来作宗教仪式的交易对象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宗教最原始的交易协议。
为什么商人多迷信?
因为正是商人最热衷于交易。
有人说,一个缺少信仰的社会,必然会道德沦丧。
这句话我同意,但是大部分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把信仰与神等同了起来,因为他们的意思是缺少敬畏会导致道德失去约束。
大部分人认为,道德需要以畏惧来约束。
我觉得这样想未免把人性想得太本恶了些。
行善则心悦,不作恶则心安,这其实也是根植在人性之中的。
你本不需要一个神来顺从这种天性。
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永远需要一个神。
正如片中所说,你不能剥夺大众相信有神的权利,因为当你打破了一个神,你自己就会成为神。
毛说不要封建迷信要破四旧,然后他就成了新的神。
不信天国来世极乐世界,就信D能指引中国奔向共产主义。
质疑?
反抗?
神不是用来质疑和反抗的,它是用来做交易的。
你给它奉献,它完成你的心愿。
否则,你有什么筹码来向命运奢望得到些什么?
你要如何面对自己不愿顺应自然的贪欲?
大众不是缺乏爱的对象才爱神,大众是缺乏面对命运自然的勇气而需要畏惧神。
只要恐惧一日在,宗教就不会消亡。
无论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宗教永远活在根植于人性的恐惧之中,永不消亡。
2015年,托莱坞推出了他们的泰卢固语翻拍版Gopala Gopala2016年,桑达坞推出了他们的卡纳达语翻拍版Mukunda Murari没能找到Mukunda Murari的字幕,找到了Gopala Gopala的字幕,于是印证了我在某不存在视频网站上硬啃时的直觉:南印度翻拍版弱化了宝莱坞原版的叛逆和颠覆,将一部勇敢的反宗教呼吁变成了纯粹的奎师那/毗湿奴颂歌。
篇幅有限,就只比较一下奎师那现法相一段的区别。
“我现在的样子,就像你平时在电视、日历、电影里看到的那样。
多年来我以这种形象示人,而如今我也这样站在你的面前。
但是坎吉兄弟,这不是我的本来面目。
”阿克谢的奎师那现法相时着白衣戴银冠且未持任何法器这一点是很值得玩味的,我认为这是对影片三教合一理念的又一次呼应:作为造物者和至高真神,奎师那、上帝、安拉,不过都是人类给予的称呼,非他本有,所以他的形象将三大宗教的元素都包含在内——正常的肤色,类印度教的装束而采取象征“欢欣,胜利,圣洁”的白色,不持法器亦不结印,而是展开双臂“神爱世人”,甚至额上的提拉克都不是标准造型——朱砂点开出了一朵可可爱爱小白花,噫……然后他说:“这不是我的本来面目。
”那么他的本来面目是何种呢?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又似乎给出了答案。
“没有神明,信徒便不完整,同样的,没有真正的信徒,神明便不完整。
”“我是众人的朋友,却没有一个人了解我。
”“我对人们的供奉并不感兴趣,我更希望他们把这些东西分给穷人。
我关心的是他们的诚意,他们的爱,他们的信仰。
”“但我从未信仰你。
我是无神论者。
为何你只在我面前显现?
”“你知道什么是无神论者吗?
他们检验,思考,理解,然后声称这是错的。
神不存在,他是无神论者。
这就是我在你面前显现的原因。
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
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信仰者。
人们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求于我,他们是来做利益交换的。
”“我只创造了人类,是人类创造了宗教和种姓,年复一年流传下来,因为他们需要它。
”“千万不要剥夺别人的宗教。
如果你拿走了它们,他们会转而把你变成宗教来拜。
不信?
你已昏迷了一个月,我给你看看这一个月都发生了什么。
”所以就可以很明显地对比出,南印度两版的奎师那现宇宙相,实实在在是摩诃婆罗多的段落,换句话说就是,符合了印度教神话,也就死死拘在了印度教神话的巨坑里——Gopala Gopala奎师那现宇宙相,在这里还发出了一个音符Om,熟悉佛教人士应该知道这是个什么音符:
Gopala GopalaMukunda Murari奎师那现宇宙相:
Mukunda Murari“一些人认为我不存在,一些人相反,至于你,则是质疑我的存在。
”奎师那/毗湿奴现出了宇宙相,以证明这个世界上确有一个如印度教故事所描述的,蓝肤多臂,项戴花环,身着黄衣,手持法器,幻化无穷的奎师那/毗湿奴。
“你是我的朋友,戈帕拉姆,你是我真正的信徒。
”“我,信徒?
我是个头号无神论者,奎师那,我从未信仰你,我从不向你祈祷。
”“你从未向我祈祷,但当我饥饿时,你给我饮食。
”“我给你饮食?
”“你曾见过一个快要饿死的老人。
另一天,你帮助了一个你商店附近的穆斯林。
我在那个老人身上,我也在那个穆斯林身上。
我在那些所有你代表的人们身上。
”“那些人从石头和十字架上而不是从人类中寻找我,只有你从人类中寻找我,那就是我在这里的原因。
”“我只创造了人类,给予他们智慧,给予他们自由。
允许他们还是孩子时就向母亲撒谎的自由,谈恋爱时犯小错误的自由,辨别善恶后体验宽恕的自由……因为这些自由,人类才是人类,否则他们只会成为傀儡。
” “可是人类利用这种自由是出于自私。
种姓,宗教,地区,都是互相争斗的理由。
”“你已昏迷了一个月。
来看看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吧。
”我:???
这是不是太突兀了点?
当阿克谢的奎师那出现在坎吉的家门口,说出“如果你是穆斯林,我会说我是安拉。
如果你是基督徒,我就是救世主。
而你是印度教徒,那么我就是奎师那”这句话时,是真真正正想要告诉观众:不论你信什么宗教,我们的神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信仰并无分别。
这在宗教冲突频发的印度何其可贵。
而南印度版,我只能理解为,保留这段台词几乎一模一样,实际上是贬低其他宗教:你们的真主,你们的圣父,不过是我们的大神毗湿奴的万千化身之一。
我只给OMG打了四星的原因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确实有不小的瑕疵,说教略过于明显。
阿克谢·库玛尔是我见过的最符合我审美的印度男演员。
相信我跟很多人一样,看的第一版影视奎师那/毗湿奴是Saurabh Raj Jain,嗯,我承认他的扮相很好看,很印度,很传统,很神话,把皮肤涂蓝就差不多是活神像了,我也曾为了他的毗湿奴,捏着鼻子看了好些因为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而让我打脑壳的印度神话剧段落。
然而,当阿克谢的奎师那身着白衬衣,高高站在楼顶,风吹黑色风衣露出红色里衬,右手举起,食指上闪烁微光的钥匙链不停转动,我全身心感觉到的,只有一件事:美是一种神的特质。
不论是Saurabh Raj Jain,还是Sumedh Mudgalkar,在我看来,他们的扮相气质非常符合神话,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让人联想到故事的描写,就像是文字的具象化。
但是阿克谢,让我满脑子只有一件事:如果奎师那不长成这个样子,那一定是奎师那的错。
要么奎师那你就下降到我面前证明你确实不长成这样。
/doge虽然我现在已经基本接受了这位婆罗多大美人多数情况下都是男神经的事实。
/doge最后,顺便说一下,OMG片头那首欢快的Tu Hi Tu,歌手的名字叫Mohammed Irfan穆罕默德·伊尔凡:“你就是你,在我心里。
从黄昏到夜晚,当光明暗淡,时时刻刻,你都在我身畔。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天穹在你的眼里,太阳在你的心里,你神色忧郁地来到我的梦里。
你就是你,在我心里。
从黄昏到夜晚,当光明暗淡,时时刻刻,你都在我身畔。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我感受到你的存在,你的影子投在哪里?
我感受到你的存在,我的兄弟你在哪里?
你就是你,在我心里。
从黄昏到夜晚,当光明暗淡,时时刻刻,你都在我身畔。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诃利罗摩,诃利奎师那,奎师那奎师那,诃利诃利。
”(歌词由谷歌翻译和百度翻译联合本无神论者不能保证正确地倾情奉献)
卖神像为生的店主坎吉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他任意编纂故事把低价购进的神像以高价卖出,还为了不让小儿子参与祭祀活动,编出神等着信徒喂牛奶和奶油的瞎话驱散祭祀人群。
随后一场意外的地震震毁了他的商店,索赔保险却遭遇“神力毁坏不赔”(即不可抗力)的条款,坎吉索性把神使与神告上了法庭。
无神论者在法庭上陈述他无法理解的神职人员的腐坏与信仰者的盲目,化身为人形的神走到他生活里协助他找反击的理论用以对抗全城的祭司。
坎吉在法庭上的质疑和锋利的讥讽看的人半夜大乐,虽然是以轻松基调为主的印度喜剧电影,但这样的题材和故事竟然会出品自种姓与宗教权威森严的印度,不得不让人赞叹惊喜。
我的童年少年是在家里的宗教大战中度过,曾任小学校长的祖父是个威严的传统知识分子,严格意义上是个规矩的儒教信仰者,他敬天地父母宗师,有近似尺规般分毫不错的立行品德要求;祖母是个主教学校长大的虔诚基督教徒,她风雨无阻的去教堂礼拜,但从不劝诱他人走入这个信仰,善良温和待我很好;父亲是个倨傲的无神论者,遗传他父亲我祖父的骄傲混合着山上下乡以及WG中知识分子家庭里被打压的少年人的顽强和混不吝;母亲从传统佛教家庭而来,在她后来因为重病转投基督教之前,一度是个极度虔诚不理性的佛教徒。
祖父的儒教成为我童年少年的蒙学,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是在进入小学前的必修课程,奶奶则酷爱带我去礼拜堂的主日学吃饼干唱圣歌,而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带着我去参加各种菩萨诞辰的素斋筵席。
曾经因为信仰冲突的问题,四邻八里都夸赞至孝的母亲和我的奶奶爷爷有过极大的冲突,甚至导致他们一度愤怒搬离母亲购置的新家,还是因为信仰问题,父亲和母亲因为某个宗教仪式的方式争吵到冷战,年少的我不得不替双方沟通传话试图弥合争执。
这种种最终培育出一个前16年被佛教徒后13年被基督教徒,行为处事却一贯默认亲孝伦常的奇葩。
8岁那年学校组织的远足是去山里的寺庙,当身边所有的同学都低头虔诚跪拜,连平日教育我们不要迷信的老师们都从签筒里抽出签诗去求解的时候,某种狂热让我迷惑不解,身边的大人问我为什么不跪拜,我不耐烦的提着水壶把水壶放在软垫上提线做出叩拜的样子,惹来一顿好骂。
母亲在我16岁那年因为重病被亲戚传道突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狂热的基督教徒。
她去礼拜教堂的次数开始多过她曾经不满的婆婆,她砸掉了家里所有的佛像还丢掉了我最爱的一块龙团端砚(龙与蛇是基督教撒旦的象征),她因为我要离家读书逼着我立信基督教并一把把我推进教会的受洗池说要把我交给上帝来保护。
为了让她安心,我成了一个不相信基督教的基督教徒,而她与我父亲接下来数年的纷争就成了一个传道一个不信,于是母亲争吵愤怒抗议,直到我用我不相信的《圣经》理论对她说:主是万能的安排了一切,那所有相信敬畏都是预计好的,相信会有时,该相信的有一天必到他面前,所以催不得急不得,总有一天会自己信得。
母亲才作罢。
依托某宗教信徒的身份,也依托前媒体工作者的身份,这些年我目睹过太多所谓信徒与信仰。
那些借宗教敛财的骗徒和伪神职人员,不止散落在民间拿着假造的度牒和光头欺骗信众购买护身符,也堂而皇之的在寺庙供奉的神像身边行欺骗甚至欺诈。
我见过伪装基督教徒实则非法聚集精神催眠软弱信徒借以欺骗的“家庭教会”,也见过狂热的捐尽家财沉沦信仰导致家庭失和夫妻反目的宗教信仰者。
寺庙旁开光的天价佛像和巨大的香烛,山野间购买“赎罪符”的无知民众,还有那些公众教堂里跪倒一片口中呢喃哭喊着所谓“天使的语言”的自以为虔诚的说连自己也听不懂的话就是靠近神的教徒众…..信仰的意义是什么?
神又在哪里?
都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信仰多元丰富的社会,我们有本土自创的道教、儒教(儒家的规范条文及逻辑观点孕育出来的尊崇信仰者应该也是宗教),舶来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少数民族或相对小众信仰的伊斯兰教,各地或民间传统信仰的妈祖、元始天尊、齐天大圣……可这一代的中国人,在物欲横流城市化进程加剧贫富分化加速的社会里,中国人变成了最没有信仰的一个民族,或者说,并非没有信仰,只是信仰对他们来说是避免恐惧交换利益的赌博手法或投资方式。
因为认为相信就得到庇护,不管行怎样的恶也不畏惧被责罚;认为供奉更多就会获得财富,所以不吝啬香火与布施,却从没有一丝一毫的心和同情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依靠宗教而拥有权力、名声、威望,进而披着神圣的外衣行恶。
而对另外一部分群氓之众而言,把自己交托给一个宗教或神,比起让自己负担自己生命的痛苦与恐惧,未知的挫折坎坷而言,要轻松的多,所以逆境都是被惩罚,需要更敬畏,叩首祈祷好过想办法改变与解决;所有自己的软弱和不能完成,多供奉多布施多礼拜似乎就能改变困难的现状,就会水到渠成自然消弭。
如果不能,是的,宗教告诉你还有来生,你今生的苦是还上世的债,你今生的虔诚是为了来生的福。
在这样的信仰里,你将变成怎样的人?
功利到只剩交换,跪拜礼敬时总是说如果你能让我如何,我愿折损我愿吃素我愿虔诚还愿;懦弱到不争取,因为现在的苦是在还,而明天的苦是为了未知生命的福报;不自强不坚持不努力,所有都交托给帮我度过帮我修改帮我获得帮我争取;丧失真正的同情心,在盲目宗教信仰里行的善是为了福报而非爱与关怀。
我对外一概宣传我是个伪基督教徒,年少也常和别人辩论何为信仰的虔诚与坚定。
作为一个受洗多年却从不去教堂礼拜,不和人过多谈论宗教与神也不劝人信教的基督教徒,唯一的祷告只有每餐饭前的感谢,因为我认定的信仰和敬畏方式和普世不融合也就不想多言。
我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但更是一个坚定的怀疑论者,所有寺庙教堂里的道,所以表征和宣扬的神我都抱质疑的态度,信仰于我是一个内在的逻辑。
也许神代表一个不可抗拒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安排未来的轨迹,但所谓冥冥中指引的路和路上的困难挫折,是让人成长与坚持自己形状,并酝酿出独有芬芳的安排。
而信仰更多的应该是教习一个人懂得敬畏生命和自然、懂得恐惧而接近勇敢,懂得顺应不可改变的现状而努力争取人生的突破,是一个生命的出口与自我孤独的交流。
我喜欢坎哈大叔的质疑,因为所有法庭上的疑问都是我问过的天和探索过的不解,也许只有无神论者和怀疑论者才能见到信仰真正的路,因为辩证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某种融合,把敬畏生命和自然融进自己的血肉身体,如神在旁,如爱在旁。
看完特别发人深省,对于宗教,关于信仰,究竟如何做才是最虔诚的一种信仰传承...结局讽刺、少许暗黑...看过一本小书《没有悲伤的城市》,里面一段话记得特别清楚 :【可即使对耶稣说话确实使祥弟感到安慰,在他祈求什么的时候,依然会感到不舒服——每天早晨,所有的孩子在祈祷室集合,他们闭上眼睛祈求。
祥弟觉得这不是真正的祈祷,对他来说,真正的祈祷意味着向神传递一种正面的想法,比如谢谢你或者我爱你,那才是正真的祈祷。
而你在那里提要求的时候,祈祷室就变成了市场】
魔是什么?魔不是别人,正是自我。电影《小活佛》中形象的展示了这一点。释迦佛成道时,魔王先派欲望的魔女来诱惑佛,释迦佛即刻揭露了魔女的真面目。魔王又用愤怒的大军来攻击佛,佛无有嗔恨,魔军的箭矢变为花朵。此时释迦佛面前的水中影现出了佛陀自己(我执的表现),释迦佛以智慧照破了它的真实
哈哈哈
fucking bullshit
当信念沦为商品,还有什么不容置疑。敢于拿宗教说事的种姓制度国家是不会落败的。
神片,喜爱进行哲学思考与探讨的印度人,这两年神片不断啊。。。里面关于宗教的想法正是我所想的
2012-2013跨年电影 很奇妙的片子 卡密萨玛不要太有型好吗
浪费两小时时间
印度电影真是有些新东西啊
[2013.04.09]内涵神作,而且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拍这么一部剖析宗教和信仰的电影更见其牛叉,不过叙事上真心不觉得有多精彩,片长超过两小时,看着实在有些乏味。
“真正的无神论者才会是真正虔诚的信徒”
巧妙的讽刺了借宗教之名谋取私利的人,也探讨了宗教对于人的意义,但对于宗教接触不多的表示感触一般。★★★☆
印度电影的形式几乎都差不多,配乐也感觉好像
神自在人心。
道理谁不会说呢?但用不断逆转的情节去铺成,最后抵达预设的终点,并获得平衡,真是非常难得,电影看多了忍不住会元神出鞘猜度情节进展,看这部的时候真是乐趣多多启发多多。
闹得慌!有信仰的民族总是好的,至少善良。再看看中国,全民无信仰,寺庙里却是高香不断,过年的头香跟去中大奖似的,乞求神明保佑也是临时抱佛脚,辅以交换条件,更多的都是些装神弄鬼。。。呜呼哀哉
《冒牌天神》印度版,虽然有点自说自话,单纯却也不失可爱。
印度真是言论自由,才能产生这么好的影片。很喜欢。
oh~my~~God~~~
土的掉渣,虽然有蛮多发人深思的地方
近期看的第二个宗教好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