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8年2月7日https://mp.weixin.qq.com/s/zxcaYjlsjc4J63q5CrPCVQ跟小莲藕一起看《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们都被宫崎峻笔下的人物感动着。
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说起阿莉埃蒂,也常常幻想着我们变成了借物小人。
有一天小莲藕对我说:“妈妈,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蚂蚁就是借物小人呀,一点点的小水潭对它们来说就是汪洋大海吧?
我们听不懂蚂蚁的话,它们有时候浩浩荡荡地搬一块饼干,不就跟阿莉埃蒂借糖借纸巾一样吗?
”细细一想,还真是呢,小昆虫们有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在它们眼里,人类就是庞然大物吧?
看了是枝裕和的电视剧《回我的家》,我才知道借物小人并不是宫崎峻的独创。
日本的传说里有一种叫“库纳”的小人,住在森林里,戴着尖尖的小红帽。
阿部宽演的男主角良多的父亲荣辅小时候曾跟好友一起在森林里寻找,年老的父亲想要叶落归根,又回故乡长野寻找“库纳”,因病住院。
良多找到父亲关于“库纳”厚厚的笔记本,跟女儿萌江一起开启了寻找“库纳”的旅程。
这其中也有荣辅好友女儿菜穗,她办了库纳事务所,周末为孩子们举办有关活动,还有一年一度寻找库纳的活动。
在寻找库纳的旅程中,良多渐渐理解了父亲,当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后悔当初没有跟父亲多说几句话。
据说是枝裕和的这部剧收视率并不高,对于我来说,好看的剧并不一定是得奖的、大家都喜欢的。
我能理解是枝裕和对家庭、对成长、对亲情的描述。
淡淡的剧情总能打动我的心。
我喜欢剧中跟小莲藕一般大的萌江,她在学校里并不是好学生,但她有着一颗倔强又童真的心,她对库纳的深信不疑深深感动着我。
我相信这个世界不都是由人眼所能看到的东西组成,我也相信一定有阿莉埃蒂和库纳的存在,如果不去找,怎么知道有没有呢?
是枝裕和怎么会拍的这么好。
这几日冷冷的倒春寒天气,晚上在家独自一人吃饭的时候,就要放一集来下饭。
觉得暖和而不吵闹。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男主想要帮去世的父亲合上张开的嘴巴,突然触到遗体被刚刚刮过的胡茬,他愣住了,回忆被瞬间带到小时候摸到爸爸胡茬的触感。
学着电视机里播放的滑雪运动员的姿势身体前倾,爸爸的手牢牢抓着他的小腿。
就在当时。
一切是那么的真切。
我也好像被这一幕击中。
呼吸暂停了。
我好像也回忆起小时候摸着爷爷刚刮过的胡茬的触感了。
然后我很努力地试着想起与爸爸和妈妈肌肤接触的感觉。
好像找不到了。
童年的经历原来是这样的不经意,但又很深刻。
我的孩子,无法有这样的,来自父亲的触感。
泪下。
后悔是曾经爱过的证据。
明天能做的事就明天做吧,今天不用勉强。
笑容法则:不是因为高兴而笑,因为笑而高兴。
笑着笑着就会变轻松。
没有分离就没有相遇。
失去过一次的幸福还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的事就将它抛之脑后吧。
再亲的人也是外人吧,有不想被看到的一面也不足为奇吧。
先相信,再去寻找。
不过也会有找不到的时候哦。
《Going my home》在结尾的一集有一个非常感人的闪回,当良多摸着已经躺在棺材里面的父亲的胡须,想起当年还是孩童时刻,同样摸着父亲满脸的胡须,熟悉的触感一下子就把自己带回在积尘的时光里。
对于良多而言,那是已经逝去的父亲给予自己最深刻直观的印象,感官的触觉转动记忆的齿轮,只是这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再去做任何修补,徒留下伤感泪水与带有无奈的总结性陈辞——「后悔是爱存在过的证据」是枝裕和的作品中总带有一种面对时光,面对逝去的记忆,无可奈何的哀伤。
《记忆失去了》里面的男主人公,面对周而复始,不断失去的记忆,只能寄托于家庭来帮助他重新梳理;《下一站天国》里面的“天堂电影院”,所仰赖的是用流动的影像来留下记忆的温度,《幻之光》里失去丈夫的女人,最后在海边招魂的幡旗队伍中,燃烧了代表记忆的照片,漫天火光升起的一刻仿若与自己的昨天清算,虔诚的就像一个仪式。
事实上,燃烧掉昨日的照片这一情节,在他的另外的作品比如《距离》《Coco的无止境之旅》里面都有出现。
在《Going my home》里,尝试对抗时间和旧有记忆的,是父亲这一角色,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牵引着故事的发展。
在弥留之际,他最后想回到的还是念念不忘的故乡,对于他来说,那才是going my home,并不是这个看似和睦实则内里暗涌非常的家。
「父子之间,说到底也不过是旁人」,扩大到整个家庭,又何尝不是,即便在血缘纽带的支撑下彼此支撑,生活,成长,衰老,却依然保有防卫和距离。
即使是亲人,也无法相互了解,这才是生活艰难的真相。
虽然依然对家庭本身抱有悲观的态度,但是枝已经不如往日决绝,用一种难得的诙谐来对待生活的徒劳。
于是,他选择的是一个在他以往作品里难见的,带有幽默感的结尾:良多不小心被锁在屋外,妻子帮他进入屋内,并给他端上了熟悉的,热气腾腾的料理,镜头给到墙上的挂钟,好像提醒我们的是时间流逝带来的不仅仅是无言的哀伤,也有料理的温度。
《Going my home》与导演前作《奇迹》更像是一种互文关系,所指涉的主题是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神话。
无论是寻找新干线交汇时的奇迹时刻,还是寻找森林当中的库纳,所要的似乎都是要通过这样的旅程,找到修复家庭成员破损关系的可能性,但是旅程结束以后发现结果好像没有并没有改变,只是日常生活的进程却似乎又改变了。
库纳是否存在本身并不重要,就像日常生活当中是否存在神话也并不重要,因为那本来就是我们对于疲惫生活所保有的英雄梦想。
“所谓后悔,是过去曾经爱过的证明”这是一部非常“是枝裕和”的日剧,从平淡中娓娓道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在观剧的过程中会突然发现,原来平淡的生活是这样的不平凡呀。
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却在一个临界点上戛然而止,然后上下徘徊甚至止步不前。
这在全世界都或多或少的有些体现,只不过在有些国家格外突出。
人们的生活失去了激情,要么开始醉生梦死,要么开始混吃等死。
很多人正在从“无产”走向“无望”。
在这种态势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会逐渐变得冷漠下来,各人自扫门前雪,社会将迎来一场寒冬。
日本经历了自上世纪末的经济危机,社会发展几乎一蹶不振,从“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三十年”,现在即将迎来“失去的四十年”。
所以这种消极冷漠的情绪在日本的笼罩格外厚重。
《回我的家》中完整地展现了日本当前社会的状态:不论是同事之间还是家人之间,最极致的客气背后是最冷漠的感情。
你不能说他自私,也不能说他虚伪,但就是非常别扭。
剧情的主线其实很简单也有些荒诞。
主角父亲生病之后,一名陌生女子的探望让家人们猜测起来。
主角回到老家打探事情的真相,了解到父亲对于传说中森林里面小人的执念。
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也为了自己的好奇心,主角策划了寻找森林小人的活动。
小人最终没有找到,父亲也寿终正寝,但在这段时间里,主角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终于抓住了久违的亲情。
正如情感语录中所说的后悔是因为曾经爱过,让我们追悔莫及的往往是我们曾经紧握手中的东西,不止爱情,还有亲情、父母、朋友。
主角在父亲去世之后不久开始在老家中接连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父亲玩耍的时光,想到这些年来由于工作与父亲的交流越来越少,才突然发现原来曾经的美好早就在岁月的不知不觉中悄悄消失了。
电影的名字叫《回我的家》,我想,这个所谓的家,更多地指的是曾经地美好、和谐与纯真吧。
从平淡日常开始一点一点推动剧情,后五集的故事发展我真的很喜欢。
这部剧里面充满爱,老爷子对初恋的爱,沙江对家庭的爱,母亲对父亲的爱,“没什么用的”姐夫对姐姐的爱,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萌江在和父母解开心结之后,开始重复妈妈说的话,这就是孩子表达信任的方式,是因为妈妈说的对才会再重复一遍告诉爸爸,这个细节我很感同身受。
寻找库娜的旅程是对美好记忆的追溯,我们或许都想要回到某一个时刻,可以重新选择人生,期待着拥有更向往的现在。
剧里每一个角色都真实存在着,他们一定还在东京继续学习和生活,长野的牙医诊所还在经营着,良多一家依旧会参加明年寻找库娜的活动。
是枝裕和写临终主题的电影都不错,《下一站天国》和日本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入殓师》不相上下。
而这部写亲情和临终主题的电视剧,用的是电影级别的光影处理手法,配乐也润物无声。
三个主演阿部宽,山口智子,宫崎葵都是功力深厚的演员,细微的表情变化之精准,超出国内一线偶像明星太多。
阿部宽当年在《不能结婚的男人》里人狗对峙的戏,现在回想都会会心一笑。
而这部戏里,几组父女之间的戏尤其出彩,宫崎葵对父亲发脾气,女儿对阿部宽解释她能看的的灵异事件。
是枝裕和是一个对生活,对生命的历程体味至深的导演,对人到中年的职场彷徨不安,人到临终时的后悔,和不惜一切的补救夙愿的努力,孩子对于父母心情的了解都入木三分。
库那是什么,是童年梦想,还是所爱过的那个人,是父子和解,还是庸碌人生中的自我释放,相信这个山野里的小神仙,即使不存在,也要去寻找。
山口智子的角色戏给的略少,感觉发挥不够。
宫崎葵始终是一种小女儿的感觉,哪怕做了妈妈。
阿部宽的看似面无表情的表演方式,估计国内只有葛优大爷才能比肩。
只有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中年人,才更容易沉没在这部剧的情绪里。
故土凋零,物是人非,徒留对父母的触感记忆而已。
拖拉但认真的看完这部《回我的家》,蛮喜欢的。
恰好瞥见有豆友在讨论区问“为啥是枝裕和老找阿部宽合作”,索性搜了下,两人以阿部宽为主角身份的合作——2008年的《步履不停》、2012年的《回我的家》、2016年的《比海更深》。
好家伙,他两还真是很规律的在这几个“奥运年份”完成了一个三部曲。
鉴于这三部的主角都叫“良多”,套用这几年来影视界流行的说法,不妨就叫它们“良多(平行)宇宙”吧。
和很多本国导演前辈一样,是枝裕和的电影也总是围绕着“日本的家庭”这一主题。
而在日式家庭细碎所堆砌出的喧闹氤氲氛围的远处,若隐若现的则是这个国家的社会时代变化。
是枝裕和热衷于在他的影视作品里,一遍又一遍演绎“旧有家庭秩序的瓦解、新式家庭结构变化”的故事:家中长辈随着时光流逝逐渐老去凋零,时代变迁带来的家庭内部经济地位此消彼长,社会良序滑坡位移引发的成员重组等等,都被是枝细腻的展现在了他的影像中。
整个“良多宇宙”,包括这一部《回我的家》也是如此。
双面阿部宽,“最好”的良多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说阿部宽适合“良多”这个角色,以至于是枝裕和选择再三与他携手?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阿部宽有过不少精英式的荧幕形象,比如《Hero》里的检察官、《龙樱》里的教师、《下町火箭》里的研发人员等等。
当身材高大身着笔挺西装的他一出现,似乎很容易给人一种专业和值得信赖的感觉。
但是枝裕和却敏锐的发扬了阿部宽荧幕形象两面的另一面——一种和他高大外表所形成的反差(喜)感。
在更早的2006年,阿部宽在《不能结婚的男人》里饰演自命不凡且有点话痨的建筑师信介,但无论这角色如何在剧里自我膨胀,却总会在和夏川结衣所饰演的医生的冲突中遇到“踢到铁板”式的情况,只能不时依靠自嘲来解围。
也许正是这一角色表演给是枝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枝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阿部宽)他有189公分,很高大,能给人一种’这么高大却这么没用啊’的感觉。
”他还说:“高大的阿部宽在进入相对矮小的日式房间布景时,会让人感觉不协调。
”和逼仄环境的对比,不仅让良多这一角色的内外矛盾和自我纠葛有了外在直观的展示,也让他的闪转腾挪带有了一丝参杂着无奈的落寞喜感。
唔,闭上眼睛想了想,良多还真像是那种会在狭小的空间里被小物件绊倒后索性坐在地上丧一会儿、起身后再对这窘境来句自嘲的人物呐。
具体到《回我的家》这部剧,作为家庭群像戏,得益于电视剧更宽裕的时长,导演有足够的空间去展开不同组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戏剧冲突,这是注定只能着重刻画少数人物之间关系的电影所不能及的。
在整个“良多宇宙”里,良多面对妻子都无法占据传统观念里的“优势”而阿部宽则在第二次饰演良多这个角色时,在10集的空间里,把一个中年男性,不得不在大家庭、小家庭以及职场中不断调整位置、闪转腾挪过程中的各种(略带狼狈的)处境,表现的惟妙惟肖。
三部曲中三个良多三部曲中阿部宽饰演的三个良多,各自的处境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可以说在他们各自的“平行世界”里各有各的“糟心事”。
“良多们”的共同点更多地来自于东亚式家庭的困境。
一方面年老的父亲总是受制于传统父权式家庭氛围,在面对下一代时,无法摘下家中权威的面具,习惯用打压教训替代肯定式的爱意表达,“爱在心却口难开”,导致了代际之间难以跨越的隔阂和生疏。
良多与父亲的隔阂感存在于全剧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这一传统的家庭制度,又同样面临着时代变迁,夫妻经济收入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双方关系调整。
作家Leonard J.Schoppa曾经在他的著作《日本社会保障体制的展开》中这样总结战后日本家庭的形态:“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男性从业者在工作单位一生都得到保障,而女性留在家庭内部抚养小孩或照顾需要护理的老人病人,被认为是当然的。
”这种形态和随之形成的家庭内外分工、”男强女弱“的家庭结构观念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就像在剧中,事业红火的沙江却依旧要为自己因出差而无法去看护住院的公公而惴惴不安。
身为新时代女性的沙江依旧难以摆脱照顾夫家长辈的观念但日本在进入平成年代后,经济发展相对放缓,这一单纯“男主外女主内”的战后家庭结构难以大范围维系。
聚焦于这一年代的枝裕和也用他的镜头直观展示出了这一传统家庭结构受到冲击的过程。
再说差异点。
可以说,三位良多各自的职业和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处境、以及他们与家人的情感关联。
良多在三部曲中作为丈夫,因为自身经济能力的削弱,不同程度上再也无法扮演战后日式传统家庭中“一人养家”的角色(其中《比海更深》中的良多因为经济状况最糟,甚至因为付不起赡养费而无法在真木阳子饰演的前妻面前抬起头来)。
在《回我的家》里,良多和妻子沙江这对夫妻组合拥有着三个良多中最为优渥的经济状况,这似乎也成了他们能将更多时间精力用于与女儿萌江沟通相处的前提条件(同时客观上受限于时长篇幅,另外两位电影中的良多与其子女的互动展开也远不如剧中这般充分)。
良多作为广告公司中层,不得不面对后辈的冲击,时刻有失去职场地位保障的风险。
而他的妻子沙江,恰好从事因为时代变化而诞生的新工作(美食博主)成为了社会上的红人。
良多因为工作拍摄等原因,不得不在他人的建议下多次寻求妻子的帮助,而阿部宽则把这种在社会转型期里,因为碍于传统观念拉不下脸向妻子求助的纠结喜感演绎的很到位。
阿部宽的喜剧天赋,充分展示出良多向妻子求助时的尴尬感“大和解”背后,时代的前进是枝裕和的家庭题材电影中,似乎总有一种混杂了长辈慢慢老去、子女陪伴不及,旧有家庭秩序解体、往日亲人暖意不再的淡淡哀伤。
但这并不能片面的解读成导演对于战后传统家庭秩序及其观点的赞同和念旧。
第一集开始不久,良多在试图对女儿萌江进行说教,旋即遭到后者的“反击”时,良多的手足无措感,就能直观感受到父权制在新时代的崩裂。
这样的场景,几乎贯穿了接下来的每一集——良多夫妇、包括戏份同样很重要的菜穗,都在用一种和上一辈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
而最终,新一代父母们各自与子女打交道的方式和观念,又反过来帮助融化了他们自身与老一辈之间的坚冰隔阂。
他们对待子女时的自我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观照到与父母辈的羁绊。
沙江在育女过程的反思与自责也最终帮助她更深理解到料理在家庭中的意义家庭层面的“大和解”之外,是枝裕和通过这部电视剧的机会,还点出了他心心念的另一个层面“和解”——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
战后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埋头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大兴土木。
久而久之,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之下,像片中的长野这样相对偏僻的地区自然难以匹敌大都市的魅力,人口流失明显。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意外成为了一个日本人停下脚步思索的机会。
是枝裕和表示过,这场波及甚广的地震,似乎让许多日本年轻人对长期未来失去了规划和安全感,转而试图在时间和空间上抓住“当下”和“眼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库纳”也就具有的双重意义——它既成为了串联凝聚起良多家族祖孙三代人的修复剂,同时也成为了菜穗为代表的“本地派”借助自然传说重振地方活力的积极尝试;也许这样的尝试短时间内无法扭转人口流向的大趋势,但它可以看成是日本年轻一代在灾后的心理重建上开始重视“在地性”的一个信号。
乍看缺乏经济效益的地方活动被认真对待,正是本地积极尝试的信号这样的双重意义,也让这部《回我的家》在立意上具有了更高的含义(当然了,篇幅的充裕也让导演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并且标志着是枝裕和将关注的焦点,从传统(相对完整的)家庭慢慢转向“非血缘关系”这样的非传统家庭关系(2012年后,是枝陆续推出的《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均是如此)。
而在2016年的《比海更深》里,导演也是最终给了良多一个面临离婚的艰难人生课题。
第1集剧情在广告公司担当制作人的坪井良多是个子高大而性格软弱的男人,因为对客户和上司总是唯唯诺诺,所以在下属心中很没有地位。
在自己也是对上学四年级的女儿萌江一点辙没有。
某天,他接到父亲荣辅的秘书的电话,对方告之荣辅在打高尔夫时意外发病昏迷不醒,现在在故乡长野的医院。
良多和母亲敏子、姐姐多希子赶到偏僻的长野乡下,他们对荣国辅为何会病倒在这里感到困惑。
在照顾父亲时,良多意外发现一个神秘的漂亮女人也悄悄来看望荣辅。
他们一家从荣辅的记事本中找到了那女人的姓名和地址,良多奉母命来到长野打探情况。
原来,那个叫菜穗的女人是荣辅的幼年好友鸟居治的女儿,荣辅近年来瞒着家人,经常在她陪伴下到家乡的森林里寻找一种叫库纳的小神仙。
良多对父亲的行动感到不解。
第2集剧情良多部门的巧克力推广计划进展顺利,但客户指定由他的部下真田隼负责后续计划,上司劝良多回家带薪休假。
而女儿萌江亦因为推倒同学、卖妈妈给自己做的便当给同学等一系列反常行动,被学校处以休学一周的惩罚。
担任料理造型师的妻子沙江则因为参加电影拍摄要赴外地工作。
于是良多带萌江到长野照顾仍在昏迷中的父亲。
在萌江的提议下,父女来到菜穗办的“库纳事务局”,其后,他们受菜穗的儿子大地的邀请,到森林里去寻找库纳。
萌江在一株大树上找到了一个小到只能套在小拇指上的红色三角帽。
第3集剧情良多对在森林找到的三角帽十分挂怀,以找鸟居治看牙为借口一个人来到设在牙医诊所的“库纳事务局”,阿治不但否定库纳的存在,而且随口打趣说荣辅找库纳可能是为了借灵异事件发财。
然而,良多在那里找到父亲的一本笔记。
在笔记中,除了一张某块地皮的照片,他还发现父亲年轻时曾和一个叫久实的人一起找库纳,而她就是菜穗的母亲、阿治的亡妻、荣辅的初恋。
萌江也来到“库纲事务局”,向阿治寻问库纳的有无,阿治对她说不寻找就不会知道有没有。
临走时萌江拿走了库纳玩偶。
在村中举行的万圣节晚会上,菜穗告诉良多,荣辅其实是在和大地踢球时发病的。
萌江向良多提起爷爷曾给她讲过许多次库纳的故事。
这时,在医院,一直昏迷的荣辅突然睁开了眼睛。
第4集剧情听说荣辅恢复了意识,敏子、多希子、希子的丈夫健次、良多、萌江,还有一直没来探过病的沙江都来医院集合了。
不过,看到围在身边的一群人,刚刚清醒的荣辅只记得良多一个人的名字,这让多希子备觉失落,母亲敏子劝慰她说因为越是让人操心的孩子越忘不了,良多听了感到脸上无光。
这时,菜穗带大地前来探视荣辅,与曾怀疑她是荣辅的情人的多希子和敏子初次见面。
见到菜穗时,荣辅错把她当成了久实,把大地当成了良多,病房里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
与此同时,听说荣辅苏醒后,阿治独自来到当年他们见到库纳的森林,恍惚间好像看到了少年时代的自己、荣辅和久实。
病房中,荣辅给良多讲起库纳的故事,说他们能连通阴阳两界,并交给良多一张千元纸币。
菜穗每年举办寻找库纳活动,但是今年赞助商退出,眼看活动难以为继。
第5集剧情自从听父亲讲了库纳的事以后,良多越来越对这种不知是否真的存在的精灵着迷。
一周过去了,萌江重新上学,良多也回公司复职,参与他自己策划的高田纯次的巧克力广告的拍摄。
但是,在拍摄现场,部下真田隼已经可以独当一面,良多变得没有存在感。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完全失掉兴趣的良多,向真田谈起为寻找库纳的活动拉赞助的事,而且拿出父亲给的千元纸钞博得了真田隼的同情。
经二人游说,年迈的巧克力公司社长同意拿出一亿元作为赞助,条件是——如果真的找到库纳,让库纳帮他与在战争去世的母亲见一面。
另一方面,沙江在百忙之中受母亲时子之托给时子交往的男人做便当。
沙江一边做便当,一边回忆起小时候时子从来没有给自己做过便当,不禁吐露了心声。
在学校,萌江把已去世的同学小惠的课桌重新搬回教室,引起一阵骚乱。
第6集剧情拉来赞助的良多带真田隼来到长野。
对于突然出现的一亿元悬赏,菜穗虽然感到迷惑,担心寻找库纳的活动变了味儿,但是为了让人口急剧减少的村镇兴旺起来,终于答应了此事。
良多对于活动很热心,提出拍摄当地人目击库纳的证据传到网页上。
他和真田隼及当地记者畠中知二收集到了很多有关库纳的情报,有的是亲身体验,有的是来自祖父母的传说,拍摄中良多兴致越来越高。
在新广告的拍摄现场,广告主请沙江营造出真正的家庭气氛而非完美却没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虽然沙江一开始有点困惑,但是,一想到要制作通过看得见的料理展现“人眼看不到的感受”,她就不禁斗志昂扬。
此时,来看望荣辅的菜穗听说了失踪多时的丈夫惠的下落。
另一方面,在访问号称库纳研究家的锦织时,良多听说红帽子其实是锦织放在森林里吸引库纳的诱饵。
真田隼建议让沙江参与活动,以她的名气吸引参与者。
同时,为了安慰得知真相后很失望的萌江和大地,良多与阿治不约而同地来到废弃的学校里制造库纳的脚印,却被警察逮个正着。
第7集剧情荣辅出院回东京之日,阿治来到病房,恳求他别再回镇上,因为荣辅每次出现都让阿治感到自责,另外,阿治也为自己没能让久实幸福感到内疚。
这时偶然闯进屋来的良多感到荣辅与阿治之间微妙的气氛。
同时,在良多家里,沙江教萌江做汉堡肉饼,萌江说出在同学小惠去世的前一天,曾和小惠发生争吵而没来得及把书还给小惠,她希望找到库纳后请库纳帮忙还书。
在长野,菜穗、真田隼、畠中继续进行寻找库纳的活动,但是自从良多回东京后,真田隼、畠中常发生口角,菜穗不禁感叹良多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对于良多的认识有所改观。
为庆祝荣辅出院,敏子做了很多好菜,把多希子、良多两家人叫来聚会。
良多拿出从父亲的旧笔记里找到的土地照片,荣辅坦言那是他用退休金买的土地,准备有朝一日叶落归根。
听到荣辅擅自作主买地后,良多不禁为母亲叫屈,没法理解父亲的行动。
第8集剧情离寻找库的活动举行的日期越来越近了,沙江和同事讨论了为参与者准备的菜单。
沙江提出早些到当地以便选定食材,良多虽然嘴上对妻子说抱歉,心里却乐开了花。
多希子的丈夫健次忽然打电话给良多,告诉他多希子离家出走了。
焦急的良多赶到姐姐家,得知姐姐留下字条后多日未归,也不和家里连络,而且这已经是多希子第四次离家出走。
告别姐夫后,良多接到姐姐的电话,两人在咖啡厅见面。
听了姐姐出走的理由后,良多认为多希子应该多替孩子着想,多希子却指出良多不应把女性为家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不久后,良多带着沙江、萌江来到长野,和菜穗等人在库纳事务局一起商谈活动事宜。
看到良多一家三口亲密无间的样子,菜穗不禁想起丈夫失踪前自己一家快乐的日子。
她拿着荣辅给的地址,找到了丈夫阿惠所在的农场。
面对她的质问,阿惠只说自己不后悔。
村中的老人百濑要搬到东京去和儿子一起住,阿治将去世的百濑太太的牙齿模型送给他,然后,有感而发的阿治和菜穗回忆起久实生前的趣事。
第9集剧情“寻找库纳”活动举行的前几天,为了给参加者准备饭团,沙江与良多一起参观长野当地做味噌的过程,沙江受到很大启发。
而良多在做抓库纳的陷阱时,发现萌江在森林里找到的帽子与库纳研究家锦织放置的帽子,气味不太一样,连锦织也认为那个不是他做的帽子。
良多不禁想也许真的能找到库纳。
萌江悄悄把库纳塑像还回库纳事务局。
良多和菜穗准备活动用的东西时,菜穗问良多想没想过库纳塑像的右手握的什么。
原来这个问题萌江以前也问过,所以菜穗曾查过资料,传说库纳去世后,遗体会拿着象征幸运的四片叶子的三叶草。
良多回忆起荣辅的话,忍不住说“也许什么东西也没拿,或是握着人类的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在举办活动的当天,良多、沙江、萌江、菜穗、阿治、绵织、真田隼、畠中等人出发到森林中寻找库纳。
众人各显神通,让良多哭笑不得。
这时,良多布下的陷阱那边突然发出了奇怪的声响。
第10集剧情举办寻找库纳活动的当天,荣辅在东京的家中去世。
在荣辅的丧礼上,荣辅的弟弟与良多的同学等人一起悼念荣辅。
当被同学问及是否与父亲和好时,良多辩称当年他和父亲不是吵架。
但是,他自己也感到与父亲之间有很多话没还得及说出来。
沙江按当初与荣辅的约定,为丧礼准备了素斋,时子与萌江来打下手。
菜穗与阿治也从长野赶来参加丧礼。
好不容易从吊唁客的盘问中脱身的良多,向棺材内看了一眼,注意到荣辅的嘴大张着,欲将其合上,而触碰到父亲的遗体时,他回忆起小时候与父亲相处的点滴往事,禁不住泪流满面。
在和父亲诀别的最后时刻,良多重又感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羁绊。
今天看是枝裕和导演的电视剧《回我的家》,其中夫妻二人聊到死亡,丈夫说“库纳”(片中的一种传说生物,连接生与死世界的神)可以带你见到你想见的死去的人,那个提供寻找库纳活动赞助的社长表示如果找到库纳想见见在战争中死去的妻子,而妻子却说死亡便是终结,就是“什么都没有了,结束了”。
那个社长一大把年纪了,是经历过风雨的人,而他却愿意拿一亿日元赞助这个虚无缥缈的“寻找库纳”活动,表面上严肃的表示如此是为公司做广告,最后却是放松严肃的脸,笑着说“找到的话,想见见我的亡妻。
”在现代,文明与科学统治了世界,死亡已被无数次的证明是“结束了。
”,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世上会有如库纳一般的神,死亡也只是另一个开始,结束只是暂时。
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千百年后,我们终究还是要走进死亡这个结束与开始之门的,此乃无法逃脱的命运,管你人生是得志还是失意,穿金戴银儿女戴孝还是满身褴褛横尸街头,最后都得殊途同归,谁也违抗不了。
只是希望在另一边,我们都不需再穿衣服戴眼镜罢。
虽然一直围绕死亡和遗憾,但是看的时候完全没有被煽情,常年看美剧突然找来个治愈的日剧看感觉被净化了。不过看到终于复出而且几乎没变样的山口智子还有阿部宽倒是要内牛满面了……需要人给我科普一下年轻演员啊。。。宫崎葵好面熟
家庭琐事的集结融合了各种拌嘴眼泪和欢笑,耐心看下去还是会被温情治愈。那些平时被无视或忽略的生活细节会因为某个契机而被在意起来,从而发现平淡的生活其实也可以变得有趣。小剧场好有爱,宽叔家简直就是理想型啊。
1 这节奏看电影还行,看电视剧太耗命了。。2 我还蛮喜欢宫崎小姐的穿着的。
收视好像快破税了(喂)我都没看到宫崎葵出现…………
这时候的小葵真是漂亮啊。萌江和大地也甚是可爱。话说原本以为这是家庭剧情片,没想到变成了魔幻剧。
10集终啊?没过瘾啊~~可以进入我个人的日剧Top 5,这才是日本,才是日本人,才是日本人的生活,日本人的幽默。
有大叔和小葵,果断要追!(剧情有点拖沓...
精英思维呼之欲出
温暖且又舒服,由里而外的干净,是枝裕和的散文剧。有点舍不得看完却又恨不得一气再看它一遍。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剧集的最高水准中得标注这种风格了。清淡清丽,细腻精致,虽不见波澜却处处涟漪,舒缓自然至如和风拂面啊。另外我得说这全明星阵容中山口智子和小萝莉莳田彩珠的演技完胜所有大腕。
三星給小葵
这是童话吗?
这真是部奇妙的剧啊,喜欢里面每一个细节,节奏和音乐非常舒服,演员也超棒!
大概知道想表达什么,不喜欢这种冗长缓慢的表达方式
无聊的日常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想完全被人理解或理解别人都很难,正因如此,生活才变得有所追求
人生如逆旅,终要由生之绚烂归于死之沉寂。
啊已经不在了啊~~
看完阿部cut
时不时让人笑出来的闷剧,节奏很慢,故事琐碎。电视剧当成电影来拍,细节用心,温情满满。阿部宽和山口智子都50岁了?
是枝裕和的片子偶尔看一部还行,连着看十部就绝对是折磨了。山口智子演技出彩,第一次见台词说得如此自然的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