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满了泰国风情的男版艾米莉 绿色的色调变成了蓝绿色 里面那段男主角奶奶投胎的rap实在拍得精彩 确实是一部很炫的片子
虽然看泰国电影特别少,但早年好朋友铁铁推荐了这部后特别难忘,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乡下人邦,去曼谷寻找爱和梦想的故事。
整部片子充满了lomo般的色彩,无厘头的幽默情节,轻快的音乐使整部片子特别流畅,导演是WisitSasanatieng,以前是拍广告片的(泰国那种荒诞夸张又让人感动的那种)视觉上有点天使爱美丽,故事上魔幻现实主义或许能让你想到莫言!
整部电影就像闷热夏日午后喝上一口冰凉可乐!
这是一部没看到结尾可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的电影。
如果不是看到评分很高我可能不会坚持看到最后,但看到最后觉得如果错过这部电影会很遗憾,对,这是一部通过生活中很琐碎的事情来表达故事的电影,或许我们会因为现实生活的琐碎以至于没有耐心去欣赏电影中的琐碎,可是谁的人生不琐碎?
失望,开心,希望,伤心,这些贯穿了我们琐碎的生活,我们如何从琐碎的生活中获得前进的能量?
像晶或者像邦?
晶来到曼谷是因为她想破解白皮书,她想知道白皮书里写的是什么,她猜想白皮书想告诉她什么,其实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知道晶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梦想,当清洁工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寻找自己的梦想,尽管别人都把她当神经病看待,唯独邦不是,邦深深地被晶吸引了,从此有了自己的梦想-与晶好,可以说邦是很幸运的,来曼谷时没有梦想,遇到晶就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单纯而执着。
但是,晶不一样,她要破解白皮书。
她看杂志痛哭流涕发现连香不见了时,邦告诉她就让伯爵去寻找连香,然后晶破涕为笑,她相信伯爵能寻找到连香时是否也在想邦也一定能寻找到自己呢?
当晶发现自己老板,同事都不知道白皮书里是什么时,晶跑去语言学校当清洁工,可她还是看不懂是什么。
有一天在街边,一本一样的白皮书落到了她手里,随后被一个外国人抢走,然后她就认定这个外国人一定知道书里写的是什么,她就每天在同一个地方等啊等,可是那个外国人再也没有出现,之后她看到电视上有个外国人因环保被捕,她相信被捕的那个人一定是她要找到外国人,她给他取名为彼得,从此她为了彼得灵魂安息做一个环保人士,她开始捡塑料瓶子,种树,后来发现做清洁工无法实现环保的梦想,晶辞去了清洁工的工作,邦唯一开心的是晶还可以坐自己的车,可当他发现晶因为环保再也不愿意坐他的车时,他发现他与晶越来越远,当他飞快地开车赶上晶的游行告诉她伯爵已经找到连香时,晶告诉他她已经没有精力关心这些琐事了,邦辞掉了司机的工作。
当邦再去找晶时晶不知道去哪了,但他发现了地上那个他送她的风铃,邦找晶找的好辛苦,他决定停下来歇一歇,这时在电视上看到了晶,邦飞快地赶上了晶游行的队伍,此时晶发现彼得没有死,在街边发传单,晶告诉了彼得因为他她加入了环保队伍,可那个外国人告诉她他认错人了,晶让他告诉她白皮书里得内容,晶晕倒了,白皮书竟然是一本意大利的色情小说,邦此时托起了晶并把她带回了她的家中,晶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也不说话只是忧郁的看着窗外,她在想什么?
突然失去了梦想的支柱或者是为自己的无知而懊恼或者是不好意思因为这个现实去面对身边的人?
不管怎样,最后晶打算离开邦一段时间,或许这才是晶真正寻找梦想的开始。
邦因为晶不在身边打算回老家一趟,家乡的慢节奏已经无法让邦适应,或者是他忘不了晶,他又再次回到曼谷寻找晶,可是这时他发现曼谷都是长了尾巴的人,唯独自己没有。
可是没有人知道晶在哪里,只知道晶也长了尾巴。
当邦坐在晶堆成的垃圾山突然看到伯爵与连香的杂志时,远处出现了晶的身影,他们再次相遇了,邦说:“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我对你的感觉从未改变过,就算你人就喜欢从早到晚拖地、抑或开心时摇腿、或者挑走炒饭里德香菜、甚至继续追求梦想、或者想要尾巴,你所做的一切,依然令我着迷。
”晶笑了,没有摇腿。
喜欢晶这个角色,喜欢她不屈不饶地去寻找,直到停下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看起来似乎有点不解风情,或许中间会错过一些东西,可是没有寻找到自己的晶停下来跟邦在一起会很好吗?
反过来看我觉得此时的晶会更幸福,并继续为环保事业奋斗,晶期待邦找到自己,就像她期待伯爵找到连香一样,这就是晶,或者是多数的我们。
这是一部很像《天使爱美丽》的泰国电影。
邦(Pod)是个善良的乡下小伙子,去曼谷工作之前,嬷嬷说在那里找到工作的话,上就会长出尾巴哦。
再加上乡下金黄的田地和紫色的衣服、暗红的天,一下子就让片子充满了魔力。
邦先是在一家鱼罐头厂工作,他看着批量生产的罐头,真不明白世界上的人怎么能够如此迅速地消耗罐头!
邦在切鱼时不小心失去了自己的左手食指——掉进了罐头里,后来找到了有同样遭遇的工友Yod的手指,两人不打不相识,交换回各自的手指。
他们都觉得这个工作实在不安全,为了保护自己的手指,就辞了职。
邦的新工作是电梯保安。
和他同乘电梯的每一个人都使邦感到局促,除了清洁员晶(Jin)。
这个女孩在来曼谷之前,家乡有过一次空难,掉下一本白封皮的书,写满了她看不懂的文字,而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可以看懂这本书。
她坚持每一件东西都必须有它该呆的位置,井井有条。
清洁工作之余,她就对着那本白封皮的书看。
邦觉得晶真是太可爱了,她的井井有条,她的白书,她喜欢的无聊杂志!
还有她漂亮的蓝色制服裙……喜欢上晶的邦呀,看到所有的人头都变成了晶的脸,墙上的招贴画、李小龙的海报……一切。
所以他那天出门上班时,侧着头不敢看小狗们,怕小狗的脸也变成晶。
哈哈。
蓝裙子的幻觉更是奇妙,所有的人,男人女人,所有动物,都穿上了和晶一样的蓝色制服裙,邦变得飘飘然了。
由于晶坐公车总会起红疹,邦决定做出租车司机来帮助她。
这段时间里,他遇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城市里的毛病吧。
比如有个见了东西就要舔的失忆人,还有爱上噪音没有朋友的敏宝贝以及她那个会抽烟的玩具熊熊。
敏宝贝总是不断地遗弃熊熊,抛出车窗、扔进垃圾箱,但一次次地,又在大雨天去路上、垃圾站里将他捡回来,然后抱头痛哭。
邦治好了晶的红疹,他很高兴能这样。
但是晶遇到了一个叫做彼得的白人。
晶以为他能够帮助她解开白书的谜,同时又误会他是反塑胶运动的英雄,崇拜至极,遂投入反塑胶运动的里,也冷落了邦。
她的家门口堆起了一座塑胶山,家里种满了植物。
……再遇到彼得的时候,他告诉晶,那本白封皮的书根本就是意大利色情小说,他也不是彼得,而是安德。
晶的白色梦想都被打碎了,人也消失了。
邦回到乡下,发现节奏好慢好慢,于是又回到曼谷。
他一回来就成名了,因为他成了整个曼谷城唯一不长尾巴的人。
Yod说连晶也长了尾巴。
邦在塑胶山上找回了晶。
塑胶山变得很有名哦,所有的情人都喜欢去那里约会,它可以直达月亮!
主题曲很好听,可惜下不到。
歌词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当天空仍未变蓝,太阳仍未照耀,鲜花仍未绽放,美梦仍未将我释放之时,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在星夜来临之前,我的人生,了无意义,在我失去信念,还有最后一口气之前,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在这冷漠的世界里,我的心与灵魂,属于你,我答应在这一生,永远为你奋斗,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
但是软软的泰国话的感觉我说不上来,总之是很温暖的。
故事说完鸟。
指头断了接上就可以了,接错了再换回来也没关系,死了之后也可以继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坚持自己的梦想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具有意义即使因此变得很孤单,懂你的人不多但是会一直陪伴你,工作算什么为了爱的人随时可以换掉,保护环境就着手去做,最后的成果会让你大吃一惊,人生死循环充满乐趣,喜欢一个人就要告诉她,你不知道哪一天天上就会掉下来安全帽,最后,你的尾巴呢?
以前有思考过如果把马尔克斯的书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后来想了一下,那些魔幻主义的场景大概要怎么处理都不会满意。
毕竟想象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
关于《大狗民》,出于对泰国电影的印象,还是诧异了蛮久的。
热带浪漫口味的现实魔幻主义,的确脑洞会让人一下吃不消。
当然,光是色彩和音乐就值得看了。
电影里设定每个在大城市曼谷找到工作的人都会长出一条尾巴…这里就是现实主义的讽刺了。
而主人公孤独的经历和曲折的爱情,透射出的就像“霍爱”里的艰难。
很多人觉得和《天使爱美丽》是一个调调,但其实爱美丽是一个人的心灵治愈,而《大狗民》里描绘的人格还是蛮多样的。
大家都会在社会上染上一身骚。
最后,关于结局。
我并没有觉得是好的,当然,或许导演想表达的只是现实和对人的戏谑。
大狗民 (2004)7.92004 / 泰国 / 喜剧 爱情 奇幻 / 韦西·沙赞那庭 / 马哈萨穆特·布恩亚鲁克 Saengthong Gate-Uthong
看完之后有太多感慨,太多想说了,首先它绝对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比如断了的手指原样接回,甚至还能和别人互换,刚开始看到这里我还以为这是一个魔法电影,甚至还关注到,邦喜欢敲桌子的是右手食指,而切断又找到的却是左手食指?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穿帮镜头吧!
可细想之下,可能正是导演的用意,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荒诞故事的开始。
还有,晶的家乡飞机失事事故、死了仍不甘心继续工作的电动的士司机康、红色的摩托车头盔雨、邦的长尾巴的传说、会抽烟和说话的皮皮熊、奶奶的投胎转世之旅、堆满曼谷直达月球的塑料垃圾山等等这些,都是带着魔幻色彩的。
说到奶奶的投胎之旅,那段突然开始的rap真的出彩,挺喜欢的。
其次,它又映射的现实中很多东西,导演好像有很多东西要讲,但他却并没有给人一种杂糅之感,在讲不同的东西时又能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处,邦向晶表白之后,她这样拒绝他:“邦和晶这样的穷人怎么能结婚?
我们没办法给孩子尾巴,也谈不上梦想,我没法忍受没有梦想的人生,也不想孩子埋怨我,给他们没有梦想的人生,那比没有尾巴更残酷。
”这一段话真让我深有感触,因为还有几个月我也要做爸爸了,我也会经常像晶一样想。
可残忍的是,我不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还有选择的机会,我能做的只有努力,给孩子一个有梦想的人生。
而不是让孩子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就像电影里那个只有皮皮熊为伴的小女孩一样,为了获得所谓的"噪音",她甚至在家里到处砸东西,而她的爸爸妈妈却跟木偶一样坐在沙发上无动于衷,夸张的手法无不表现出导演对现今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忽视家庭教育的现象的担忧。
还有,环保,梦想,爱情,这些东西太多了,想细细说来还真是不那么容易。
最后,电影里的搞笑部分着实给了我惊喜。
记得最深刻的,最捧腹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次是邦载了一个到处舔东西的失忆男人德,"德来到邦家里,邦家里瞬间变得一尘不染了",这句画外音加上德在邦家里到处舔东西的样子,真是乐死我了。
还有一处,邦找不到了晶,他的好基友旭的女朋友梅也离他而去,两个人在桥下散步互诉苦水时差点被一辆疾驰而来的骑车撞着时,旭大吼说"急着找你爸啊",然后司机真的出来一下跪在路边一个乞丐旁边,大哭"爹……"。
真把我笑死了。
因为这个乞丐在开头有和一众路人一起唱主题歌曲,所以这个情节安排虽说和整个电影情节没有任何关联,但却不显得那么突兀。
总体来说,真的称得上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之作,值得推荐给大家。
诚然,只需看一眼,你就能发现并看懂此电影中包含的各种寓意,也因此我才觉得其为好电影,可为什么大家都好像对这类电影极力吹捧?
所以因此,有时我又会感到对自己,对电影,有一种深深的不齿和厌恶,难道非要用讽刺、寓意等方式拍出来的电影才能被称为好吗?
这难道不是一种失去自我的随波逐流吗?
我觉得这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思。
写这些文字之前在另外一篇影评里看到影评作者给他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说这是几年前的老电影,一下就被击中。
什么时候几年前的电影都算老电影了,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的自己刷刷抖音几个小时就已过去,玩把游戏就是半个小时,几年也就一晃而过。
之前。
影片里面有首BGM叫做BEFORE,字幕里面翻译成以前,我却总想起木心的那首《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主角阿邦就算是一生只爱了阿晶一个人,某种程度也让人想起阿甘。
他们都是曾与心爱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见然后错过,最后却因为自己的勇敢与坚持,还是与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最后阿邦找到阿晶说出了“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
……就算你仍喜欢由早到晚拖地,抑或开心时摇腿,或者挑走炒饭里的香菜,甚至继续追求梦想,长出尾巴,你所做的一切,依旧令我着迷。
”我作为一个过于理性的人,一直都怕感性的问题。
如果未来我的另一半问我喜欢什么类型或为什么会喜欢她,我也很想像抖音里面一样回复“我喜欢的不是什么类型,而是你这个人,是你的全部”。
但是我仍不明白自己的心,李碧华的小说《青蛇》里面的许仙那么渣,小白小青就算看透了,仍然还是选择去找许仙的下一世。
是否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是否真的英雄救美如果你帅就以身相许,丑就下辈子做牛做马来还。。。
很多人说,是金子终会发光的,但其实在黑暗的地方金子根本不会发光,只有在有光亮的地方金子才能反射出光线来。
而现在的生活,都在为了活下去奔波,手机等工具又占去大部分休闲时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像我这样普通的人要遇到灵魂伴侣的概率应该会大大减小吧。
不过还好,主角教会我们去勇敢、去坚持,万一梦想实现了嘞。
马上就到2021年了,新的一年希望有新的开始。
先立个小目标,拾起自己10多年没有写下文字的手,每看一部电影、电视、书籍必须写下一点文字,给未来的自己。
紫霞霭云,电影一开场就有和以往的影视作品不同的地方,导演本身就是一个广告导演,在于用色、构图和美术上都是极华丽和炫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整个电影的氛围更显得与众不同。
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一部电影《意外》,也是风格强烈的电影,有着很多常规电影不会有的电影元素。
回到这部《大狗民》,整体的美术风格更偏向于油画,有着南亚风情的油画。
但是《大狗民》绝对不只是形式风格有异样,他所要表现的主题也是很有趣也很深刻。
邦是一名从村子来的孩子,想要到大城市曼谷去工作,也是普遍泰国青年的梦想和去处,因为曼谷是最有机会成龙成凤的地方。
但是,一个从村里来的孩子什么都不会,除了被体制化的工厂收编,基本上也只能在曼谷这样的大都会做一些底层的工作,所以其实邦由始至终的表演都是木纳的,因为原以为到了曼谷会长出“尾巴”——即代表出人头地,但是来到城市,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尾巴,城市的绚丽也是需要有人去支撑的,而邦他们这一群人就是支撑城市的劳动者,他们无权拥有尾巴。
并且,城市也不是那么的靓丽。
每天在城市穿梭着不同的人情,他们各有各的烦心事,他们都有城市人的通病:寂寞、体制化、拜金等等问题,他们的生活也不一定快乐。
比起城市人,邦的生活其实更简单也更纯粹,纯粹的爱着一个人、纯粹的做好一份工作、纯粹的对一个人好,在需要的时候生出援手,这可能就是最后场景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长出尾巴的人吧?
尾巴不一定是好事,他只是一种象征,但是抛开这些虚有的幻象,其实纯粹才是世界难得的东西。
最后,电影带我们以一个荒诞的设定把我们带进两个世界,我们所追求的不一定是美的,在美丽的外表下,其实蕴涵着很多道不尽的心酸,走过来时路,方才知晓选择是很自由的,不一定要局限在特定的空间或地点。
我们生下来长了那条尾巴吗?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长出什么,必失去什么。
我想Wisit要么是没那个基因的尾巴,要么是每隔一段时间定期去美容院修眉毛的时候顺便革除。
城市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城市加快了我们的成长,也带来加速的衰老。
如果基本生活条件能达到一定标准的话,我想很多人愿意回到没有长尾巴的人的地方,花一秒钟走好一步。
而不是掰开一秒钟,走上四五步,一边往嘴里塞着早餐,脑子里想着怎么样与令人生厌的客户沟通吧。
挺有意思。但我不喜欢这类型的,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对东南亚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感。
泰国的喜剧总是那么清新
色彩。镜头。故事。主题。人物性格。讲述方式。表现形式。除了结局。统统统统。深得我心!
最开始是不小心看成“大狗屁”,有点像《天使爱美丽》,
很特别的片子,让我想起《天使爱美丽》,色调真好看
欣赏不了……像《肌肤》全片色彩鲜艳,相较于他所要表达的内容感觉太艳了,感觉像拼凑出来的东西,不过那一座塑料山确实震撼,那是我认为全片最闪光的点。
我只能说是神奇的电影
“没有梦想的人生比没有尾巴还惨”但“梦想只是我们一时的自作多情”。故事松散,爱情是主线,但附加的人,淡化了主线。有点小心痛的画面,男主站在垃圾山上喊着晶的名字,听到旭在喊梅,原来是部爱情片的。配乐跟画面色彩加分,但是无法避免有模仿《天使爱美丽》之嫌。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矫情,骂《小时代》矫揉造作的人快来拜见此片,简直是反剧情结构的神作。
泰国导演不胡乱翻拍而是认真做文艺片的话还是很有想法和实力的,轻魔幻,轻喜剧,偏二次元,有些画面很有象征意义和油画感
在今日所困扰我的关于城市、工作、虚无追求等等的问题,早在04年的泰国电影里就已经给出答案,不要去迎合,做有尾巴的那个人
@2020-01-19 21:30:16
音像店偶然淘D5,看的第一部泰国电影。
画面很多姿~颜色很绚丽!泰语超难听!
这部片子让我在电驴上拖了将近一个半月,但是真值得。
奇趣清新的小電影兒 壁虎那塊兒太逗了... 四星半
所以尾巴究竟是什麼,世俗的幸福嗎,電影最終也沒給我一個答案,甚至連解題思路都是模糊的。電影更像只是用非常漫畫式的誇張手法描述了一段奇遇,這段奇遇里,所有主觀的感受都被外化地表現了出來,可愛且有趣。可惜有差不多一半的戲節奏有問題,讓人昏昏欲睡,而且部分場景飽和度過高的調色讓人視覺感受很糟。
外婆的轮回转世那一段脑洞太大了,摄影也很像定格动画,加上说不出的配色和外婆的声音...晶嘛,可能是我不懂,从始至终是个傻逼?为了梦想活着我都懂,反而邦的脚踏实地更深得我心
色彩斑斓的奇异世界,寓言和梦境的香味...——虽然不太适应泰国人的发音...
称作泰国版的《天使爱美丽》,还真的不过分,奇幻清新的城市童话,高饱和度的颜色搭配,舒缓平稳的镜头运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主线牵引多配角的故事模式,都是对照着进行而来。难得的是,本片并未简单的直接复制,而是本土化的十分成功,首先在人物背景设置上,因其国情为男主设定了一个地域差别的背景,还套用了人生奋斗的模式,其奶奶角色的出现,方便神话传说元素的植入,更从另一维度为电影增添了奇妙的说教方式,其次在画风设置上,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的泰国并不同于法国,没有用深色打底,反而使用了大量的鲜明色调,在主角服装上也都是以蓝绿为主的衣服,室外戏份也使用这偏蓝的清新滤镜,这一点制造了完美的夏日气息,符合自己的格调,虽然道具使用上略显劣质,不过反倒凸显了真实性,没有用精雕细琢来架构空中楼阁,增加的代入感与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