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影片之前,并没有看过预告,只是电影院放了这部片也就进去看了下,结果看完之后有种酣畅淋漓,意犹未尽的感觉。
回去以后去IMDB看了下影评,确实评价的中规中矩,下面我也简单分析下原因。
整个影片故事情节简单易懂,回归了好人完胜坏人的基本套路。
在最近几年各种的电影都是多元素的杂交中,让观众看到了一缕“小清新”,所以大家又有了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本片的场景没有使用虚拟科幻,而是使用了真实科幻的布局,让人的代入感比较强,不再是汽车满天飞,不再是LED不花钱随便布置的“科幻”,而是让人感觉就在不久的将来发生的,其实这也是一种对人类现状的反思,人类的贪婪与好斗,把世界搞垮掉也是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当然这一主题与电影主线没有太大联系,我就不做过多评价了。
在IMDB的评价里面,一般的能满足故事剧本能完整叙述一件事,导演拍摄过程能按部就班完全根据剧本拍完,没有大的漏洞,就可能拿到5分。
(就这一简单的条件,也不是很好达到的,因为电影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由度已经非常的大,如何能融入导演自身的特点,又能把一个引人入胜的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本片就以电影的手法叙述故事没有任何瑕疵,因而得5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评分再想拿高,就需要有影片的个性在里面。
本面的特点在于,对暴力美学刻画,鞭辟入里。
对于慢镜头的把握,应用的十分娴熟,剪切的把握也非常老道,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不会因为特写镜头的插入而有违和之感。
基于这些的努力,使得观众从影片开始到结束都可以完美的沉浸在导演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可以完全享受影片带来的震撼和观影的乐趣。
所以这样的影片可以得分在7.5分至5分。
这不影片也算是最近几年动作电影的翘楚,并且也可以看出评委和观众可能也出去对这种回归套路电影的期待,所以最终得分是7.5。
对于IMDB如果想拿7,5分以上高分,就不那么容易了。
纵观所有的高分电影,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主旨是不能或缺的,或者反思人性,或者反思战争,但总需要一个让人能深入思考的问题包含其中。
关于这一点,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影片一定要纠结才能得高分;第二,高分电影还需要一个思想极为丰富的剧本,本文开篇也说了,这部影片故事非常简单,因而也就谈不上思想丰富了。
综上所述,本片是一部非常适合和朋友一起观看的欢乐电影,其实拿做贺岁片也可以,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电影,无需太多的思考和自省,带给观众的全是被动的体验和刺激。
对于一个不是那么多愁善感的普通青年,此片非常适合你。
1、这种重口R级片能进来……很神奇……2、故事简单爽快,交代一下背景马上开干那种,气氛营造较出色,几乎没有一句废话(除了故意恶搞那种),该杀必杀。
3、女主角很耐看,女boss是瑟曦太后……(想想她出演片子《300》、《权力的游戏》、《新特警判官》,上过她的男人都比较惨……)4、各种阉割和谐当然免不了……但实在咔嚓得太过了,连一些情节相关的东西都被砍,使得某些段子看来有点不通,有些甚至显得突兀无脑……为未免剧透,这方面的例子就不细说了,对这片有爱的人可以对照下载版。
总的来说,《新特警判官》与史泰龙主演的旧版《特警判官》完全不一样,观看时也无需任何原版漫画的预备知识。
这是部颇痛快又酷的片子,整体感觉就像充当“亮相”作用的序幕或者序章。
正好适合饱食《霍比特人》和《悲惨世界》这种级别的大作之后,调剂心情的茶歇。
最近好莱坞翻拍成风,刚刚重拍了《蜘蛛侠》,《全面回忆》,上个周末又上映了《新特警判官》。
虽然1995年的原作并非史泰龙的扛鼎之作,故事情节颇为单薄,但是凭着不错的视觉特效,在动作科幻片里还是有一席之地的,和施瓦辛格的《全面回忆》可算典型小众喜爱的cult类电影。
虽然错过了周五的首映,但是看在Flixster上将近90分的高分,我还是提起兴趣,一大早去看了看这部3D版的《新特警判官》。
没想到大呼上当,过了近20年,特效竟然还不如前作。
故事发生在核大战之后的北美,8亿人聚居在由波士顿蔓延到华盛顿的巨大都市里,而高墙外面则是广袤的辐射荒漠。
而城市的居民则住在超大型的高层公寓里,故事就发生在一幢200层高,居住着7万5千人的高楼“棕榈树”社区。
这里失业率高达90%,帮派横行,犯罪丛生,毒品泛滥。
一天,三个帮派分子被人从200楼扔了下来,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特警判官Dredd和他的新拍档具有通灵能力的女判官Anderson查明这三人在被扔下来之前服用了一种叫做“Slo-Mo”的新毒品,可以让人感觉时间变慢了一百倍。
显然,凶手是想让他们慢慢地感受坠落的恐惧。
在Dredd两人逮捕了一名嫌犯之后,情况急转直下。
黑帮头子Ma-Ma把整个高楼全部关闭,并广为告知,除非谁能把两名判官干掉,否则没人能再见天日。
而Dredd和他的拍档则不得不在外无救兵,内无接应的情况下应对总也消灭不完的敌人。
是做困兽之斗,还是逆袭求生,他们二人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说实话,如果这是一个新鲜的故事,那么也不算太差,可惜这不是。
且不说老早以前的《虎胆龙威I》(Die-Hard)讲的就是在封闭空间的摩天楼内和一帮罪犯周旋的故事,近在今年春天上映的印尼动作片《突击死亡塔》(The Raid – Redemption)其情节和本片如出一辙:一个特警小队被派入一幢被黑帮控制的居民楼内缉拿嫌犯。
起初似乎进展顺利,但是在被一个小童偶然撞破,并拉响警报之后,黑帮头子开始利用楼内的机关及楼外的狙击手一层层肃清特警。
特警在打击之下,几乎伤亡殆尽,只剩下一名新人,利用所能找到的所有工具和武器,开始一层层往上攻击。
片中不仅有警匪双方的强大火力对战,更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惨烈拳脚争斗。
正反两方使用的都是印尼特有的功夫Silat,在这种Close-Quarter Combat中表现不俗。
男主角伊科•乌艾斯 Iko Uwais在这部片中非常抢眼,不但形象帅气,功夫非凡,而且感情戏也演得像那么回事,估计可以超越泰国的托尼•贾,成为新一代功夫小生。
而这部片子也被某些影评人誉为十年来最好的功夫片。
而《新特警判官》却看不出新在哪里。
不但情节了无新意,而且原作中的可取之处,例如未来的颇具后现代气息的都市场景,就变成了在一堆平房之内矗立的像烟囱似的高楼。
而原片中渲染的社会的贫富差距所引起的社会骚乱,在本片中完全没有反映。
甚至史泰龙大叔的对新兵蛋子的还算颇有深意的训话“如果你们一旦选择了执法,就是选择了孤独”都被弃如敝帚。
唯一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各种3D场景下的慢镜头爆头爆脸的特写,恨不得把血浆喷到观众脸上,强烈建议在观影之前不要吃饭。
谈完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下面咱们谈谈社会价值。
所谓特警判官,就是警察,起诉人,法官,陪审团合而为一,如果判死刑的话,还得顺便执行。
这套东西中国观众一定不陌生,不就是“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加强版吗?
这个在某些社会看来“司空见惯浑闲事”的现象,在西方也就是在好莱坞能够搬上电影银幕,还得打着科幻的外衣,不容易呀。
据说第一部《特警判官》是想请施瓦辛格来演的,后来怕他的德国血统引来关于纳粹的不好的联想,所以请了史泰龙大叔,反正他是意大利后裔,要联想的话最多也就是黑手党私下执行家法,没什么可抗议的。
如果是在中国,呵呵,那就不是科幻片了,辽宁盘锦不是刚刚发生一起因征地补偿引发的枪案么?
一村民为征地补偿与当地“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后又与当场的民警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导致村民一死一伤。
盘锦市政法委、市检察院组成的调查组发布调查结论,称开枪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所以说,在别处只能是科幻,在这里就能成为现实。
中国,真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期望值不要太大,否则你一定会失望。
我不知道这部电影该定性为科幻片,还是动作片,或者是科幻动作片。
总而言之,这与我以前看到的《特种部队1》,无法同日而语。
《1》是我认为我看过最好看的科幻动作片,而《2》日前正在热映,我还没有去看。
另外,另一部《钢铁侠》系列,我也非常推崇,《3》也快要上映。
至于《变形金刚》、《X战警》等系列,我都非常推崇。
就连我不怎么喜欢的《超级战舰》、《美国队长》、《绿灯侠》、《雷神》等,我都觉得比这部电影好,甚至说中国人拍的《机器侠》都非常棒。
说起科幻动作片,当然属于好莱坞,在视觉上确实很享受,但是不排除许多的“标题党”电影。
我觉得,我们对我们期待的人或事物最终失望了,是心理作祟。
首先,联想的诱惑。
我们看到某种新鲜的名字和特别的提示后,脑海会产生联想,从而希望果真实现之后能和自己的联想的结果相似甚至相同。
比如我们听别人提起一个美女,她有两条修长的腿,我们就会联想到她是如何的苗条和精致,可是见到她之后,她仅仅只有两条修长的腿,其它惨不忍睹。
这就是说,人总有一种预先设定的心理,并把自己所希望的赋予更加美好的愿望,如果这个愿望受阻,我们就会很失望。
其次,语言的陷阱。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不怎么确定的东西,但是它却贯穿我们于我们的生活。
比如,我曾看过一部电影,叫做《逆世界》,影片以“颠倒想象”的语言设下了一个陷阱,吸引观众去看。
可事实上,这他妈的叫什么颠倒想象,讲了一个极其庸俗的爱情故事,就是设置了一个别样的环境。
可见《逆世界》并非讲的就是逆世界——而是一个顺乎常理的秩序世界。
就像我昨天看的电影《下流女孩》,其实影片的女孩一点也不下流,而且很善良,很温柔。
在这部电影中。
“下流“一词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还有一部电影叫做《A片特工队》,希望是色情片的观众“断片”,就不一一列举。
第三,适应一种惯例。
最近,我在看一部书《电影诗学》,里面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惯例。
由于这部书讲的很深奥,涉及到了许多文学流派,也参合着非常多的术语和陌生词汇,不是一个电影专业人士,看这部书确实很头疼。
就拿电影来说,出现“标题党”现象,令观众失望,本质上来说合乎常理。
因为电影也想达到极致,可又达不到,所以只有依赖于名字和宣传,通过语言文字来诱导观众的联想和想象。
所谓惯例,在我看来就是寻找契合点,一种相似甚至相同的元素,或者说老套情节。
不管是看好莱坞,还是其它国家和地方的电影,非常多的电影情节都一样,甚至一摸一样。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惊恐电影,如《恐怖蜡像馆》、《隔山有眼》等一些列类似的片子,电影一开头就是一伙人驾着车旅行,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尤其是女人,越害怕,好奇心越强烈,越是把自己置入一个恐怖的环境和危险地带。
电影《寂静岭》也是这样的,这符合人类的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惯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一种“铤而走险”的趋向,不过有人放大,有人缩小。
最后,生活的需要。
生活本身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别,让人惊喜,让人痛苦。
这是事实,也是需要。
如果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幻想中,那么他将不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他的幻想世界无法支配他的真实世界。
但是一个人如果踏踏实实地生活,不对未来抱一幻想,抱残守缺,安于现状地生活着,也不好,会感觉到很累,而且没有活力。
总而言之,遇到“标题党”现象,我会很失望,但绝不会绝望。
因为,我相信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和事物会给自己希望,“标题党”并非充斥着生活的全部,只要自己拥有一双神奇的善于发现的眼睛。
这又是一部当年大明星作品的翻拍,当年史泰龙那一身腱子肉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这部全新打造的翻拍作品,在视觉特效的处理方面自然是有了不小的飞跃,慢镜头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但在人物造型方面依然跟多年之前的那部没什么区别,判官们的整个头部被一个标志性的头盔覆盖,只露出一张嘴,而全身上下则严丝合缝的覆盖着看似坚不可摧的类似铠甲一样的制服。
就这样一群人,身兼缉捕、审判和执行多重职能的他们,在遍地罪恶的世界中维持着那仅剩的点滴秩序和法律。
故事围绕着一幢摩天大楼展开,故事的两位主角被困在其中,可谓是四面楚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位判官如何能从诸多帮派成员的围剿中逃出生天,而帮派的头目——那位脸上有着一道触目惊心的疤痕的“玛玛”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影片中血腥的场面比比皆是,判官的杀伤力绝对是惊人的,不过就这么一位超级英雄一般的存在,如果不是看了演员列表,我都不知道这是谁演的,从头到尾他那一顶头盔仿佛是长在了脑袋上,始终没有摘下来过,而女主角呢也没什么太多突出的表演,另外呢,就不得不说一下《冰与火之歌》了这部火爆的美剧,将其中角色逐一捧红,在剧中那位恶毒的王后——瑟曦的扮演者:琳娜·海蒂,在本片中扮演大反派。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因《冰与火》而走红。
故事发生在美国被核武器袭击以后,美国社会出现的混乱,在这个混乱当中有一批警察维持着秩序,这帮经常被称为战警。
其实有个超级战警叫做德,德作为超级战警动作迅速,反应敏捷,做事分明,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也是特别厉害。
在处理完一个案件以后,他被长官要求带一个新兵,这个新兵在刚开始的各项测试都是不合格的,但是她有一项特别的技能是读心术,能让她知道她周围的人想法。
当德在带领安处理一起三个人被谋杀的时候,发现了一起帮派贩毒杀人的案件。
德的果敢,安的特殊能力和爱憎分明让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帮派头目马。
这是暴力动作都很精彩的影片,很多镜头都给人很震撼的感觉,尤其是帮派马用重机枪对从一层楼向对面扫射的时候,可谓是最精彩的。
这部影片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个无论社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政府部门还是会存在那种腐败,那种背叛。
这种背叛有的时候的致命的,虽然电影总是宣言正义战胜邪恶,但是现实社会当真又有多少这样的正义战胜邪恶呢。
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我们的政府部门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腐败问题的出现,主流的官方总是宣讲我们的社会是多么和谐,但是暴露的问题却是很多,有强拆,有官员包二奶,有官员贪污等等。
现在的社会缺少的就是超级战警的人,不管是不是同伴,是不是以前的伙伴,但是你只要是犯法,你都要接受惩罚,这种震慑能力是我们这个社会没有的。
官员贪污的成本低,收益大让很多官员走向犯罪。
故事的结尾,德给了新兵安一个合格的成绩,结局在意料之中。
完整的欣赏了影片,还是相当不错的。
7分。
出乎意料,拍得还不错。
基本算是《突袭》的未来枪战版本。
本片摒弃了原作的漫画风格,改走近年流行的写实化路线,除了可笑的头盔外,其他基本已经找不到判官的影子了。
故事也不再讲“拯救世界”的大格局,而聚焦在一次对毒品犯的抓捕中。
慢动作的血腥屠杀让重口味的我看得很爽~~~
当初看到新特警判官时里面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精彩的街头枪战和那教科书式的审判简直是太有型了。
只是那时音响坏了,看了一个多小时的静音。
现在戴上耳机回味,不得不说这部影片真不错。
故事发生的背景很简单,几个场景,几句话就概括出来了。
环境恶化,社会动荡,犯罪频发,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
先用一个小案子简单地带入人物Derdd,接着以长官的要求直接让女主人公登场,十分的干净利落。
而且直接交代了整个故事的大Boss——mama,目的性很强。
没有推测和意想不到,直奔主题——审判mama。
接着就是楼层内的战斗。
准确分析并得出标准方案,在审判前先做出应有的预告,该审判时就审判,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比起同类型老兵带新兵的故事,新兵要么矫情要么不敢要么单纯喜欢杀人,相比之下《新》就很简单——审判。
枪械方面和目前的制式装备相比并没有多么高科技,最多就加了语音操作和DNA识别,使战斗更有实感。
再下来就是毒品。
《新》的故事因毒品而生,众多惊艳的视觉效果也因毒品而出现。
吸一口毒品然后扔下楼这种方式看似平淡,实则残忍无比。
看着自己以慢动作摔下200层楼已经很恐怖了,更恐怖的是摔下楼后瞬间的死亡过程和死亡感觉也是以百分之一的速度体验的,其残忍程度堪比凌迟和炮烙。
不少慢动作镜头也是借吸入毒品后的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表现的,画面很惊艳,效果很科学。
最后是声音。
快节奏的电音让我想起了《创战纪》,和《新》一样都增加了战斗时的激昂感和爽快感。
尤其是mama扫射楼层时Dredd烟雾中的背影配上霸气侧漏的音乐,简直不能再有型。
加之Dredd的声音本来就很有磁性,看到那全是胡渣的下巴就可以脑补出头盔下的大叔脸。
整部电影中声音很明晰,不同的声音不会混音严重。
这部电影我给出的评价就是不错,非常干净,条理清晰。
可以很简单的看出,导演就是想把这个故事拍出来,没有过多的内涵。
有的导演或者剧作者为了刻意增加作品的深度,特意增加宏大的背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到头来反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干净的故事却能被从中挖掘出有意思的东西。
说实在,我并不能理解这部影片如此低的评分,当我们看到电影时看的不只是电影,还有导演和作者的特点和内心,而这部电影的导演风格就是简单。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经典的例子,曹文轩做自己文章的阅读题时都说自己当初就没有想那么多情感,只是想写出来而已。
至于反例嘛……看看某比特人的《爵迹》就好,不过多赘述了。
≪特警判官≫,讲述未来世界的执法悍将与新兵遭犯罪分子围剿并与其展开生死较量的故事。
本片改编自英国的同名漫画,有史泰龙老版在先。
与其相比,新版更具有超现实主义,也忠于原著不摘头盔;而且3D效果很强烈,但情节很拖沓。
配音,上译再次接手该系列,郭易峰版判官声音更浑厚有劲。
总之,爱看不看。
《新特警判官》,该电影为2012年美国枪战电影。
影片借用了史泰龙版的《特警判官》的设定和人物扮相,不过故事丝毫没有联系。
影片发生在一男一女两个判官被围困在黑帮占据的200层楼的“贫民窟“大厦里。
所以这个设定更加接近印尼电影《突袭》的设定。
不同的是《突袭》靠的是拳打脚踢,这部电影靠的是枪战。
另外,女主角是可以阅读人性的变种人,这里似乎又借鉴了《X战警》。
片中,黑帮用三台加特林机枪追杀特警判官的场景是亮点,整部电影就是一股脑打到底的片,爽一爽就好,剧情就不用纠结了。
怎么和突袭一个套路啊
剧情简单粗暴,人物脸谱化。很多细节无法自圆其说。反派气场很足但是结局好仓促!总之很坑爹!
很棒的故事设定,慢镜头那绚烂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就是自始至终男主角都没有露过脸,重口味推荐
管他什么剧情,打的酣畅淋漓。
跟突袭真尼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会读心术,加点慢动作就算科幻片就算高科技了?我只能说这也太廉价了。深度不要求你有,起码特效你给做好一点吧!
动作枪战没想象的火爆 但压抑的气氛可以加一星; 很多人说像突袭 倒是觉得贫民窟的百态很像暴力十三区;声控切换各类弹药的枪很酷 但没说那么小的空间怎么做到的;还有就是里面的子弹时间很像游戏马克思佩恩,海报很像光晕。
雷霆滚滚,音乐过瘾
突襲的科幻版....吐槽一下,殺一個沒啥子彈的法官有那麼難嗎...連機槍都搬出來了。另外,這樣的科幻,還靠人力來監控錄影器,畫素又差..感覺很廉價..最後,原本可以看女角被輪兼灌慢搖毒品.卻因為腦殘媽媽的固執...
看到瑟曦太后这个死龙套,立马消去了前面所有的不适感……
各种暴力各种杀 用变种人算开外挂么? 要我是女匪首,既然吸了“慢动作”,反应变敏锐,在被推下去的时候就拔了手上那个传感器,统统炸死
10 这个男主角太亏了 演了个电影连脸都没露过一次 整部电影就是打警察带着自己的超能力宝宝闯关 难度越来越高 不过到了BOSS那里却轻松过关了
很给力,由其那段机关枪扫射,太爽了 慢镜头把人打的皮开肉绽
没有老版的有趣,可怜的男演员,摸爬滚打了那么久,却连个正面都没露过...
暴力片.特效还可以.
比想象中的好看一点,前阵子看了印尼的《突袭》,这部算是科幻加强版,也没什么剧情,爆头,血浆漫天飞,简单粗暴不粗糙,慢动作的画面做得还挺美,女BOSS有的角度很像凯拉奈特莉
科幻版《突袭》,巨型大楼的设定不错,金发软妹是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大量借题发挥的扯淡慢镜头几乎毁了这部电影。谁告诉我瑟太后最后咋的就没引爆炸弹?
睡着了不好意思。那个判官也太扯了,比政法委还牛逼啊
终结者带了一个雷达演了部[突袭]续集,三星半与四星之间徘徊不定
老片翻拍,史泰龙版本没看过,不过判官一直带着面罩,找谁演都看不出是谁咯。之前看过印尼的差不多剧情的片,也是一整栋楼打个遍,貌似叫突袭。这片就加了点科幻,还有变种人。。。这片的慢镜头毫无美感,导演还特爱,看的人想快进。。。
三星半,假3D水准一般,非IMAX画面还是偏暗。对于我最期待的嗑药之后的3D视觉表现也一般(估计是不太敢拍的太美吧)。 如果摄影能够再有个性一点,耍酷再彻底一点就好了。R级也不够彻底。 就原著本身来说是一好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