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这部片子就不知道原来女性自慰器还能和女权解放扯上关系,而且是很大的关系。
影片诙谐逗趣地将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妇女在追求性高潮和身份平等之间做了很机智的串联,让观众在略带小邪恶的幽默智慧中见证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试想这是一部纯美国制作的影片,是否会有如此轻松诙谐的氛围?
恐怕苦大仇深的励志元素要占很大一部分……
制作相当精致的轻喜剧,男女主角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很多人会说Maggie Gyllenhaal不是那种一看就会爱上她的演员,但是她身上一股特有的气质一直让我很钟情,就像我一直坚信她比Katie Holmes更适合演Rachel Dawes一样,本片里的角色再适合她不过了。
本片从画面到故事到对白,精雕细琢,确实有欧洲范,虽然电影的主题并不特别的打动我,但是这样的轻松幽默是我喜欢的风格。
首先,我觉得那男人动机不良,我说的是最后求婚那一段。
他首先送了件外套,然后送了资助济救所的钱,最后再提出求婚。
这TM完完全全就是一种交易的程序。
求婚成功,搞的女主似乎为了点钱跟他结婚一样。
求婚失败,搞的女主不仁不义。
用心要么极其奸诈,要么极其愚蠢。
他真有胆,就应该把这两件事分开来,或者颠倒顺序来做。
去迎接女主从监狱释放,然后奉上大衣,然后提出求婚,无论成功与否,都把资金奉上。
不过,那个时代,这样去要求男人的所作所为,太苛刻了,呵呵。
话说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近代西方,还有以医学之名的SY服务。
另外,女人的所谓歇斯底里,法院竟然可以做出切除子宫的判决,完完全全野蛮到了极点。
生活在当世,真是要感谢先辈努力奋斗而来的文明。
在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末),大英帝国正处于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
这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礼仪繁复,女性地位依旧不高。
——这是背景切入正题,这个时期伦敦有近四分之一女性“不幸”罹患一种病——【歇斯底里症】病征——焦虑,过于兴奋;病因——“过于活跃的子宫”;治疗方法——大半的家庭妇女们排队走进诊所,等着里面的医生把手伸到她们的裙子底下,替她们做按摩治疗;(PS,若病入膏肓,那就直接切除)欧K,我们的帅哥医生登场,为了生计他做了一名“歇斯底里症”理疗师。
这位比日本那位还早一个世纪出道的“黄金手指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右手帮一群富妇解决生理需要。
不用认为这份令人想入非非的工作很好做,病人的过多导致帅哥医生右手经常性痉挛几近残废,一场医疗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某次没有让一位患者达到高潮。
BOSS的批评让他沮丧地拖着痉挛的右手回到基友合租房内,基友正在捣鼓他的最新发明——电动鸡毛掸子。
Yeah,你猜到了,即便钛合金手指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地提供按摩动力,电动的就可以,好基友很快合作改装了电动鸡毛掸子,并邀请一位女性来试验。
结果是五分钟三次高潮不能自已—— It is astonishing。
————这就是振动棒的发明故事,权当科普了。
帅哥医生名叫约瑟芬·莫蒂墨·格兰威尔,他在1880年发明了第一根机电式振动棒,造福万千女性。
一个liberal feminism的惯常讲法,一个觉醒的女性(中产、高知)面对一个由警察、父亲和社会习俗构建的父权体制,于是有了对立反抗的叙事,于是个人女权主义获胜,有了赞助人+丈夫,还有工人阶级女性的赞美。
这个跨阶级的charity故事简化成中产女借父亲和丈夫的钱帮助穷人,于是阶级的故事就变成捐钱买心安的中产道德故事。
好吧,喜剧笑笑咯,hysteria的黑历史,什么代劳自慰、按摩棒,告诉女人回家用手自慰不就完了,只是没钱赚了,按摩棒的神话不过是资本的神话,搭了性解放的便车。
原諒我用了一個如此三俗的標題來寫這篇文章。
但用它來形容這部《歇斯底里》其實再合適不過了,雖然影片從始至終都很純潔,雖然影片一直保持著一種輕快的調子,但是它的“超凡脫俗”還是註定了這將是一部“神片”。
正如它的簡介說的一樣:這是一部關於維多利亞時代女性“振動棒”的發明以及愛情和下半身的電影,當然它沒有聽上去那麼下流,而是一部無公害的情趣用品發展史簡介的愛情喜劇。
這必定得涉及到性這個話題,不過它沒有其它性喜剧那麼直白,牽扯出來的女權主義,又讓它顯得有點主旋律,但讓人驚喜的是,本片居然顯得十分的優雅而機智,讓人忘卻了它在題材上給人造成的羞澀,用嚴謹的態度構建了一個值得所有人回味的電影。
很少有電影能把“本能”這東西拍得如此有科學依據,甚至巧妙的用一種讓人可以接受,並讓人欣賞的方式來講述故事。
試想一下如果本片沒有那些迷人的英式幽默,它會是一個怎樣的狀態?
事實證明,哪怕是最讓人羞澀的性話題,為它增添了古典的英倫風,它也會變得如此的小清新,它擁有讓人難以自拔的文學底蘊,還從心理學上重新解放了女性,這一切看上去是那麼的嚴肅,但又顯得是那麼的瘋狂。
導演精明用許多細節彌補本片在題材上的敏感:女性的抹淚控訴,莫提梅治療病人時她們發出的驚人叫聲,以及看見鴨子交配所流露出來的羞澀感……這些看上去十足幽默的橋段所呈現的還是一個保守的時代,即便那些叫聲是如此“響亮”,它卻依舊站在科學的絕度來讚揚女性,控訴時代的不公。
而這也是在性喜劇中極為罕見的。
休·丹西的表演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不是因為他的演技有多出色,而在於他賣萌而紳士的表演進一步的提高了本片的檔次。
那種濃郁的英倫風,一方面讓“敏感”的按摩棒變得正派,一方面為讓釋放“本能”變得具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也讓觀影者在發出笑聲的同時進一步的去理解女性所承受的一切。
不過影片雖然有一個嚴肅的背景,卻以愛情作為依託,呈現的是一個豐富多層次的故事。
雖然女權主義是透過男性的視角展開的,然而,整個電影都顯得格調高雅,善良和尊重始終貫穿全片,於是乎影片視點上的局限逐漸變得開闊起來,就算那些私欲和私心多少有點局限它在女權主義上的發揮,但隨著故事的推進,電影還是將兩者相結合,並慢慢的步入正軌,女性逐漸得到解放,男性也在片中搭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其實,有了愛情的介入,影片也顯得更加的有深度,按摩棒始終是悲傷的,真正能解放女性的不光是一根按摩棒那麼,社會、男人和關愛才是讓女性通往身心自由的大門。
有莎士比亚的国家处理历史题材,信手拈来,韵味十足。
就算Charlotte's trial做作突兀,男主跟Charlotte结合成equal partner狗血至极,但可看性依旧很强。
感谢上帝,电影不是在两人kiss完就收了,如果不把Emily小姐夜潜马杀鸡室看成正片最后一幕的话。
看了就知道了,很可爱的呼应,有很不列颠的幽默味。
最想说的是这么一段对话:Mortimer: How is it, Ms Dalrymple, that you are so much the ideal one, and your sister is so...so volatile?Emily: Well, I'm hardly ideal, Dc. And, Charlotte, she just... feels everything so strongly.历史上,当然真的有Charlotte这么radical的Feminist,所以指责演员演得像个疯子,就错了。
没处理好的是trial那段她的speech,短短几句没分量的话,单薄得不行。
无论领域,先锋人物都是feeling everything so strongly的。
橡皮人只能是历史洪流中的一个填充物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已经超出了这部片子表面上处理的Feminism的问题。
我们要去感受,去反应,去痛去坚持。
我想起一年前,看过几个女生自导自演Virgina Monologue。
就连我个外行都看出各方面都不够专业,(有个朗诵腔,怨念)不能牢牢把握住观众的注意力。
然而这部剧的教化意义让你无法过度轻视嫌弃她们的演出这个行为本身。
具有教化意义的艺术作品真的能在教化诉求之路上走多远?
再比如话艺前几天演《都是我儿子》,大声疾呼挣钱不能昧良心。
可是真正需要被唤醒的人在我们观众之间吗?
由于有意识的人通过种种途径强化了意识,相形之下,无意识的人显得更加地无意识。
如果不是Maggie,我才不会看一部名字是
这种片子即便再热爱也很难理直气壮地评5星,但是这种片子绝对毫不犹豫给4星。
我国现在电影的问题就在于此,不是没有这种档次和趣味的片子,而是走两个极端,一极是粗制滥造,几个二流或者二线明星的拼盘,内容让人不敢直视;一极是万千追捧,成为一时之潮,比如去年冬天的《失恋33天》。
中国电影的问题就在于野心大实力差,拿根棒球棍就直接捅进观众下体,观众大呼不要之后,还得唏嘘不已骂观众没品味,遇上NB点儿导演的更得骂观众是SB。
上不了台面的振动棒最是有爱呢。
“真实事件,荒诞表现”1880年,细菌已经被人类所发现,但却没有广泛运用在医学领域。
在英国,大大小小的各种病症都依然沿用着古老的放血疗法。
“要么生要么死,太平间就设在医院旁边。
”同时也诞生了一种神奇的妇科疾病“歇斯底里症”。
具体发病症状表现为:“老公,我要”“嘿咻嘿咻”十分钟后“老公,我还要”“喂,医生啊,我媳妇得了歇斯底里症,麻烦拉到你那里去治疗一下。
”
是的,在当时还有专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妇科医生,凭借他们灵活多变的手指,从病魔手中解救了英国近一半的“临床”妇女。
严肃脸,在当时这是个值得尊重的职业,医生凭借自己的“妙手回春”拯救一个城市上万女性于水火之中。
但很快医生们就倒在了人民的战争下,手指不堪重负,痉挛了。
这种状况直到一个宝贝的发明。
导演谭雅·维克斯勒将这段有趣的历史拍成了电影《歇斯底里》。
年轻小伙子莫蒂默,身世凄惨,父亲是个牧师,拖家带口来到英国支援当地的霍乱治疗,结果双双毙命,留下了还在襁褓中的他。
莫蒂默被一位伯爵收养,抚养成人。
因为双亲的死因,莫蒂默立志学医救人,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先进医学理念。
然而当时的社会注定会让他失望,绝大部分的诊所还在沿用着古老的放血疗法,这种疗法表现如下:定期放血安抚病人情绪,放心你会好的吃比克曼药(电影中的万能药,貌似是催吐)没好再多放一点血哎呀,怎么凉了,唉埋了吧
理念的不合,让莫蒂默四处碰壁,直到来到了达尔林善尔医生的诊所。
“先生,不管您给我安排什么职位,只要能让我减轻患者的痛苦,而非害死他们,我都会非常感激。
”“我诊治过数千例病症了,没医死过一个患者。
”莫蒂默留在了这里,正式成为一名专治“歇斯底里”症的医生,日夜研习老医生教他的手指按摩法。
轻拢慢捻挑抹忙 娇莺应和啼婉转金莲颤 青葱缠 享合欢 涓涓露滴湿牡丹年轻帅气的外貌,刚劲有力的手指,莫蒂默成为了这家诊所的明日之星。
就像曾经的真故君一样,任何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职业瓶颈。
一次治疗需要持续按摩近一小时的时间。
铁一般的手指,也禁不住潺潺流水长时间的侵蚀。
一次治疗中,因为手指痉挛,治疗失败了,老医生家“百分百保质保量”的招牌也被砸了。
可以想象,原本“歇斯底里”的患者,在没有得到满足情况下会变得有多“歇斯底里”。
英国的医患关系从未如此紧张过,莫蒂默再次站在了失业危机的风口浪尖上。
这部电影用轻喜剧的方式演绎了按摩棒的发明史,尽管形式轻松,但剧中所提及的“放血疗法”、“歇斯底里症”、包括剧中的重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电影中提及的“细菌的发现”以及“电话的诞生”也都严格的依据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按摩棒的前身是个电动鸡毛掸,这个细节也被导演设计在其中。
在影片的结尾,毫无疑问莫蒂默领悟到了,一个人的双手再怎么出色也拯救不了成千上万的英国女性。
从而投入了发明的怀抱。
“鲁迅说得对,学医果然救不了英国。
”然而按摩棒的诞生却依然解决不了英国女性的根本问题。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治疗,其实就是在借医生之手帮她们完成手淫。
医生不知道。
难道那些患病的女性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
她们知道,但她们绝不敢承认。
因为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她们享受和追求性高潮。
“歇斯底里症”犯病的都是什么人?
全是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
她们婚后享受片刻欢愉,然后被丢弃在家,无事可做,也无爱可寻。
因此形成了“歇斯底里症”医生这一畸形职业。
而真正的穷苦人家女孩疲于生计,来回奔波,哪又有得这种病的机会。
当这群苦孩子患上真正的疾病时,医生却在自己高贵的诊所中为“歇斯底里症”的富家小姐卖力按摩。
羞耻的观念形成畸形的职业,畸形的职业造就病态的社会。
“歇斯底里”在英文原意为毫无来由的情绪。
电影中老医生的大女儿苦心经营一家救济所,怜悯贫困人民,是当地著名的慈善家。
但仅仅只是因为被贴上了“歇斯底里症”的顽疾(“治疗”无效)就要面临被切除子宫的代价。
别说欲望,连小情绪都默默压抑着,不然分分钟切个子宫让你冷静冷静。
大女儿夏洛蒂,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她在法庭上说道:除非英国能完全认识到,女性的价值和贡献,不然即便再富有,也比二流国家好不到哪儿去。
对“歇斯底里症”这种病症的诊断于1952年正式终止。
20世纪60年代后,欧美开始倡导性自由,女性价值开始重新探讨,人们对两性关系有了更高阶更开放的认识。
而女性对自身的审视和抗争则永远走在路上。
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hengudianying 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个真实的彩蛋同类文章推荐:女性究竟如何看待性行为?
在没有男性的环境下,她们的言论让人咋舌—“我可以和他有精神上的爱,但他要让我跟别人做爱。
”微信后台回复【409】提取文章,港姐周美凤、香港小姐唐丽球、一代艳星邵音音和著名导演许鞍华,她们又是如何看待?
我的主业是挖掘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关注真故电影每天一则经典电影背后的真实彩蛋。
似乎淑女是不适合谈论这部电影的。
不是因为现代社会仍然谈性色变,而是现代社会太多元,在这个什么鸟都有的林子里,大家披着马甲尽量限定着身上的标签。
有喜欢多作怪的人,娱乐全民以此为荣,也有孤芳自赏自认清高者。
无可厚非。
只是现在的独立和个性变得奇怪,不再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之初的那种情怀。
其实剥去故事的外衣,这就是个轻松愉快少少烂尾的爱情喜剧片。
我不知道这个戏说故事里符合历史的成分要多少,但英国上层女士因为性方面得不到满足而打着歇斯底里病症的名号到处慕名求医实在让人忍俊不禁。
男主角为了治疗这群欲求不满的女性们劳累到手部抽筋,实在让人感觉这电影拍得如此这般戏谑而丝毫无淫秽之意,但能可贵。
按照这样的逻辑发展,性产业的发展完全是符合人民广大利益的,免去了多少压抑下的精神疾病。
然而,抑制这种大势的竟是,男主在一次治疗失败后惨痛失业,和好友共同发明了造福女性的世纪性产品——振动棒!
在不知主题之下看这部电影实在是心理冲击巨大啊。
电影另一个亮点当然是Maggie扮演的个性小姐。
和开篇题的一样,在当时,她的独立个性的确令人难以接受。
和很多同类型题材都会表现的那样,许多年轻女性在受到一定的教育之后,会在自由和民主上有所追求。
我觉得她特别的一点是,这是个很务实的人,不做无所谓的呻吟,不进行无意义的抗议,也不要求别人的眼光,只是默默的去帮助弱势群体,她可以放弃自己的很多东西来靠近自己的理想。
这种理想建立在和他人的互动和理解上,这种帮助不带有施舍,不带有偏见,还要有先进的知识作支撑。
之所以说本片烂尾,是因为这样的女性实在难能可贵,男主放弃小家碧玉的淑女爱上她完全有理由,但不见得追求平等的她能这么轻易的服从这个结局。
回头看来,现代年轻的人独立多是孤立。
不重视和他人的沟通,刻意的标新立异者多。
而今又鲜有人敢放弃自己手上拥有的东西来捍卫自己所追求的。
私以为,想要有思想上的个性,不是一个态度一句口号可以决定的,历史的进展很漫长,需以坚实的探索和严谨的思维与懒惰的本性安逸的环境做旷日持久的斗争。
博知博爱依然是一个崇高却难以企及的理想主义追求。
一直都不爽~~~日不落帝国的真相
从没想到这辈子会这么想念凯拉奈特莉,玛吉吉伦哈尔无差别应对所有情境的金毛狗一样的愚蠢笑容实在太可怕了,美洲人的土气和空洞放这就像用赛百味的大饼干硬往英式小茶杯里蘸。剧本比较简陋,重点全靠台词念,贫民窟做得还不如游戏好,沉迷精致的家具和服装,对那个时代女性的苦难基本的展示都无,最后女主还要靠男主救。除了题材毫无亮点,选了这样的题材又不肯额外用心,更显得廉价。
真是一部神奇的电影, 应该说英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典型英国范儿电影
淫而不荡 太好笑了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Molly作为实验者时的一幕和演唱家接受“治疗”时的一幕最好玩儿了~~不过后面醒悟的话语有点乏味。。
开放
200年后的电影如果以我们这个年代为题材,肯定也是充满荒诞的= =演职表中还加入了按摩棒的演变,很用心~
这部可是绝对真人真事改编的。貌似有点重口,其实还是小爱情喜剧。英伦,维多利亚时期,一个电动按摩棒的诞生。★★★☆,好吧,有点把不可思议,歇斯底里。
戏说,但是保管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哈脸酸!!!
关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振动棒”发明故事的轻松、诙谐的爱情小清新影片,看起来轻松愉快。
导演的笑点简直坏透了,我喜欢~
邪恶最初以科学的名义诞生!~值得一看
幼稚
女权主义的萌芽来自鸡毛掸子!
这个时代背景的英国已经是我杯茶了what else? 片尾的凡尔赛宫高亮
世界上第一支女用电动棒的发明过程,超级主旋律真的可以拍的让人欢喜,除了笑点诡异的英式黑色幽默,演员的个人魅力也加分不少,萌医生休·丹西让人想入非非的职业和伟大理想,彼得嫂子嗑药般的热情和女权。休·丹西的气场太配大女人了,不禁让人想到他和现实生活的强势老婆克莱尔·丹妮丝。★★★
电动棒的诞生
1.“歇斯底里”这个成语居然是hysteria的音译。2.女性的歇斯底里症归根到底是欲求不满,而19世纪对重症者的解决方案是切除子宫。3.现在电动按摩棒居然是上世纪80、90年代发明的,至今无更新。4.一个本来有趣的题材却因政治太正确而平庸,男女主角不来电。
很有趣
哈,越来越喜欢英国人,幽默起来真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