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看的真是生气,边看边吐槽吧:1,院长为什么不能说普通话?
这个说话的语气有点模仿邓工。
不知道为什么。
2,院长有点太高大上了。
为什么不反映院领导打压反馈问题的医生,导致感染泛滥的情况?
不是依据事实拍摄的吗?
3,广州的医院就要说粤语吗?
有朋友就是本地人,在广州的医院工作,他说他们那儿也都是说普通话,只有碰到本地老人才会说粤语。
4,哪儿来的外来的专家说你们医院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北京上海的专家去县医院做手术也不会这样装逼。
还他妈让人离开icu。
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医生该说的话!
他也是从一根毛都不懂的小医生成长起来的。
5,上层唱高调。
领导一如既往的病人至上。
这根本不是应对危机的措施。
到那个时候就是能救的就救,有并发症的就是直接放弃了。
根本没有资源去救那些复杂的病人了。
6,这个事情不应该拍成电影,而且纪录片。
电影里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物都需要成长,而纪录片不存在来的都是最有经验的医生。
7,电影也只是电影。
好多东西想升华,但是却有违常识。
对病例的解剖有必要都要征得家属同意吗?
灾难面前,只需要政府的一纸文件就可以了。
最后总结就是:病人是sb,底层医生是sb,中层医生很辛苦,院长很负责,上层跟nb!
这部电影很多场景真实得让人不忍直视,有时候甚至让人恍惚中觉得这不像是电影,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纪录片,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疫情期间的回忆。
平时熙熙攘攘的诺大城市,街道变得空荡荡的,路上空无一人。
原本应该全家团聚的春节,却因为病毒的肆虐而无法回家与亲人相见,无数的人被疫情隔在了生死两端,那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害怕、那种可怕的揪心感觉弥漫了全身,让人不寒而栗,仿佛又置身于那个冰冷可怕的冬天。
电影本身激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可能要大于电影的故事本身,看电影时好几次都觉得坐立难安,我发现自己真的很难去直面那些生死救援的场面,医生割喉插管、病患孕妇剖腹产、抢救台上被电击时病人身上泛青的肌肤和伤痕,仅仅是看到这些电影画面都让我觉得非常难受,无法想象那些与新冠病魔抗击的医生每天都要去面对如此可怕的场景,又会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一定需要强大的信念才能克服人与生俱来的恐惧。
平凡英雄的不平凡金银潭医院是武汉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处在武汉抗疫一线中的一线,疫情期间收治了一大批最初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患者。
这个专科的医院原本鲜为人知,现在早已因为在疫情中的突出贡献而一战成名天下知。
2019年的冬天,首批7名不明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
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的病区。
张涵予饰演的张院长人物原形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早在疫情爆发的前两年,张院长2017年随武汉市卫健委赴外地出差,就已经被专家发现腿有异样,次年10月被确诊为渐冻症。
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绝症,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无药可治。
早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渐渐地,就会进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直至产生呼吸衰竭。
疫情期间,张院长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在萎缩,上下楼越来越艰难了,疫情需要穿着连体防护服进病房,他自己甚至完成不了穿连体裤的动作,每次都需要同事帮忙,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把病情告诉大家。
整个医院没人知道他那一瘸一拐的步伐是因为饱受病痛的折磨,因为每次有人问起,他只不过大手一挥说自己膝盖不好。
生性乐观的他,不想让别人担心。
接受这7个病人后,凭着多年行医的职业敏感,他意识到这病肯定不一般,决定早做准备,早在上级卫生部正式通知前,他已经开始组织医务人员布置病房。
一波又一波的病人疯狂地涌到了金银潭医院,疫情最严重时几乎每两天就要新占用一层楼,张院长要提前准备新病区。
那段时间,他每天只能睡4小时,很多时候他都不回家,只在办公室和衣而眠。
不幸的是,同为医护行业的妻子感染了病毒,他每天都去巡视病房,却没能亲自照看结婚28年的妻子。
面对新的病毒,没有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医生和护士日夜不休地拼命努力抢救,病人却依然不断死去。
镜头掠过医护人员被汗水浸湿了的衣衫,被面罩勒出累累血痕的脸庞,因为劳累过度无法伸展的手指,因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无法舒缓的神经,好几个月无法与亲人相见的痛苦脸庞和泪水,长达好几个月的拼命工作却依然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无力感,时常在不经意间发现身边认识的人因为疫情死去的锥心苦痛,每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压倒他们内心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懈怠,忍着内心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继续努力工作。
漫长辛劳的努力工作之后,终于迎来了转机。
每次看到这些让人觉得不堪回首的往日痛苦场面,我都发自内心地感谢那些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他们日与继夜的努力工作,中国的疫情恐怕没那么快可以抑制住,我们也没有那么快可以重享往日的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但依然有人挺身而出。
这就是平凡英雄的不平凡之处。
残酷人生后面的善良,普通人的艰难选择易烊千玺饰演的杨小羊,是非常普通的住院医生。
他调皮,院长走路有点一瘸一拐,他也学着一瘸一拐地走路,被文婷医生发现后指正,他没什么恶意,就是男孩子好玩的调皮天性,因为他不知道院长那个时候已经患上可怕的减冻症。
当新冠病毒四处肆虐,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他没有逃避,他跟医院的所有同事一起努力,但是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广州来支援的陶医生所要求的那种技艺高强的精英,所以他很努力地训练自己,这就是普通人在非常时期所能做的所有选择,用拼命地练习以换来飞速的成长,在陶医生的奚落下,他飞快地进步着,然后慢慢可以上手了,因为时间不等人,能力不行就要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可是后来他却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代价非常惨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始终还是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当路边等不来救援的患病阿姨求骑摩托的他带自己一段路时,他明明知道这样与患者接触后自己就会感染上同样的病毒,他亦没有选择逃避。
文婷问他,你明知道她感染病毒了为什么还要带她?
他说,我能怎么办呢,她那么无助,她有点像我妈妈。
一下子我就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了他的选择。
这就是普通人两难的选择阿,能怎么办呢,因为始终是个善良的人啊,难道看着她死去吗?
用她的死亡来保全自己的安全吗?
人生到处都是这种难题,你明明知道理智上不可以这样做,可是你又不得不去做,因为人并不是冰冷无情的理智机器,人就是因为有了情感才有温度,就是因为有了七情六欲才能够体会到人间的冷暖。
在非常时期遇上这种非生即死的艰难选择,又怎么能够指望一个普通人冷静地分析利弊,然后果断地进行取舍呢?
这太难了,要求太高了,一个正常的人没办法见死不救。
欧豪饰演的金仔也是一个普通的快递小哥。
他脾气冲,在医院因为患病的怀孕老婆没有床位,他会冲着文婷医生大声嚷嚷,不惜出手。
回到家里自行隔离,在彼此相隔的一层透明塑料膜后他也会洗衣煮饭照顾家人。
老婆住院后,他努力听老婆的话,在非常时期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接单。
可是当俞飞鸿饰演的老客户跟他说,我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下有一岁多的幼儿,家里一家老小都需要吃吃喝喝,孩子不能没有奶粉阿,你得帮帮我,他的恻隐之心动了。
他做不到拒绝那位需要他帮助的客户的要求,因为他只是个善良的普通人,他没有办法撇开所有的请求,特别是当客户还有一个幼小的孩子。
最后他感染上病毒也是因为善良,因为他送货路过时看见有人摔倒,于是出于本能反应地扶了翻墙逃出摔倒的无症状感染者一把,就因为这一扶的接触,他感染上了病毒。
在这种非常时期,他原本可以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没有人会因此指责他,但是看见有人摔倒了扶人一把,是平时的做人习惯,一下子很难改过来。
明知士不可为而为之,面对病毒的残忍,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依然选择了做个善良的人。
他们是与生俱来的英雄吗?
他们可能不是,面对别人这些生死攸关的请求,他们也曾想过逃避,也曾想过拒绝,可是经过思考之后他们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艰难的选择,选择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即使那件对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并不利己。
这就是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
为什么与这些普通人共情?
因为身为普通人中的一员,面对病毒,我也曾满怀恐惧。
在那个可怕的冬天,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如果没有超市送货人努力的送货工作,我根本无法拥有了正常的吃吃喝喝,虽然不至于饿死但肯定无法维持正常生活。
平日里不敢也不能出门,连倒垃圾都要选择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不敢坐电梯,走楼梯听到人声都会惊慌,生怕迎面而来的人是个病毒感染者。
这种焦虑和恐慌的日子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每个人都在这场疫情中失去了很多。
在漫天飞舞的雪花里,当医生告诉哀伤的张小枫,她的父母因为新冠病毒双双去世的消息时,她不禁问医生道,“你告诉我,一个没有父母的人该怎么办?
”那个哀伤而痛苦的飘雪场景让我想起了那个在网络上不断更新疫情日记的武汉女孩,她最终因为疫情失去了双亲,一种无能为力的揪心感觉抓住了全身。
几天前英国公开宣布放弃抵抗病毒,在印度首次发现的、四倍传播率的新变异毒株“德尔塔病毒”早已在英国肆虐开来,这已是全英国进入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的第三个月了,而印度呢,整个印度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已经高达40万例,就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却是最高的,达到了62万人次。
刚刚查了一下数据,整个中国因为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是5554人次,我国医护人员的努力有了明显的回报。
很多国家因为疫情而死去的人数比在很多战争中死去的人数都多,过于冰冷数据让人不寒而栗。
看完电影后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幸运感,同时又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后怕感,毕竟看这部电影时我依然还在戴口罩(虽然已打过疫苗),此时离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半,新冠这个可怕的瘟疫依然在世界其他国家肆虐,每天都仍有人因为疫情在死去。
感谢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医务人员!
如果不是这些演职员,说是网大我也信。
片子摆明了要做宏大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个人命运在其面前会显得卑微而渺小,很容易把电影拍成集体意识的宣传片,导演显然想要more than that。
要撑起个人命运,就要让人物变得高,大,全,可电影毕竟是有主体的叙事结构,强行在二三十分钟的支线里,试图塑造这样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还不能喧宾夺主,就一定会使人物扁平化,脸谱化,外化出来就是支线剧情的凑数感与游离感,反映到整部电影上就是零乱,拼贴,与跳跃。
观众的情绪不是递进的,而是被镜头带着追赶的,这种情绪变化一次两次,可以调动观众,四次五次,带来的就是观影的疲惫。
总的来说,就是一部看着很累,看完食之无味的电影。
两星吧,五星给医生,负三星给电影。
除了构图和逻辑差了些,整体还算不错。
更像是纪录片哭的很真实,眼泪和鼻涕混在一起(像千颂伊描述的那样,特别丑的哭那种才是真哭,印证了😂)。
真实但没有美剧的那种美感,但仍然为真实故事的魅力和演员的表现所震撼。
这电影堪称“恐怖电影”!!
比恐怖电影更可怕的真实的困境,怪不得《海上钢琴师》不愿从上面下了,每日要应对柴米油盐,还要遇到疾病以及各种挑战,而且与之做斗争的每个医生都是“英雄”,这个“英雄”和电影刺青的荆轲,或超级英雄还是有区别的。
有超级英雄的世界人民只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或渺茫的某种神秘力量。
自己是英雄的时代,人们会团结并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迎接挑战,坚信并创造未来。
靠自己跨越困境的经历会成为自己真正的力量的来源,也是一个民族力量的源泉之一。
话说,新冠病人“插管”“针刺”的治疗方式吓到我,不自觉的戴上了口罩😷,不自觉用力往后靠,口罩和椅子赶紧来“护体”!
院长真的太难了!!
遇到个前所未有的新病毒,每每遇到状况,很多条生命还等着他决断,还遭遇了停电。
有很多让人泪目的情节,唯独院长和他爱人说的那段话差点让我泪流满面——“最强催泪”袁泉依旧帅气,即使脸上多了几道伤痕,手也破了,敬业的“文医生”。
还记得那句“想不想活”。
接生孩子的情节真的是酷 在理性下的判断并知道各种选择下的种种后果,但依旧选择去承担生命的重量。
相比之下,犯罪电影里各种罪犯只是凭借强烈的愤怒,也不知道后果的无知下,再加入些打着某种为了family的“正义的旗帜”——完善了自我行为正当性的这种逻辑,游走在crazy的边缘。
虽然某时候看着确实也挺酷,尤其是自己愤怒的时候,人人都有愤怒的时刻ps.据研究,愤怒的时候看完愤怒类型的电影可以适当宣泄和缓解,但暴力类型的电影有可能加剧原来的情形。
医院建起来的速度之快,和各种超大包的物资送到,孩子的接生费和医药费不用交了-国家给包,真是土豪,哈哈哈,目前最大的土豪,给力,响应速度之快,生活在这个的国家值得骄傲!
电影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省市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记录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
影片后半段新闻播报各地无确诊病例数的声音和病人陆续出院的画面采用的是是声画并行的蒙太奇手法,深刻表达抗疫的艰辛和医护人员的伟大。
影片多次出现声音放大的表现性声音蒙太奇手法,主要是心跳声,这样做突出细节,带动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形象表现力。
病人去世时用了声音沉默,强调画面引发观众深思。
对于语言的分析 影片贯穿字幕的形式来推动剧情发展,起解释说明作用,这种手法也可以很好地推动情节发展,加快叙事节奏,渲染当前危急关头沉重的感情基调。
疫情爆发之初金银潭医院开始接收病人,因床位不足大家争先恐后秩序混乱,导演此刻采用群杂的技术手法将眼下的慌乱和焦急清晰呈现,极具艺术感染力。
对于音乐的分析 动员大会上医护人员不断起立报名救治工作时,背景音乐响起,厚重的上行音渲染了此刻沉重的气氛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衬托医护人员的伟大。
文主任安慰被感染的医护以及张院长按摩大腿的一段长镜头采用下行旋律表现肃穆和忧伤。
对于音响的分析 插管救助病人时放大的呼吸机发出的滴滴声属于环境机械音响,在这里可以调动观众更大的共情,渲染紧张氛围,心跳检测停止跳动,加强事态的严重和医护人员的无奈。
医院停电时对病人的一系列抢救过程都伴随着声音放大的表现形式,放大的心跳声、呼吸声、器械声加剧观众的观影体验,把握影片主体和思想内容。
同期录音的方式采集演员在剧中的台词和现场环境动作声音,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
影片中多处采用后期配音方式呈现新闻联播的旁白,有效加快叙事节奏,推动剧情发展。
今天在思政课上,老师正好讲到了李克强总理去世(RIP),又提到了吴尊友,然后谈到了这部电影,就让我们重温了一遍,看时还是忍不住流泪😭可能是真正体验过疫情,才能感受到共鸣;可能只有真正感受过封城的压迫,网课的突如其来,才能明白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
1⃣️当疫情来临的时候应该是2020年的寒假,此时的疫情才真正爆发,我记得当时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在桌前讨论街上的哪些商店有关门了呀,整个城市都已经空了,同学们也都在议论纷纷,是不是可以不开学了呀(果真在开学前就报道说要开始准备上网课,网课长达三个月)。
每天看着新闻里不断的新增量,死亡量,心中一阵一阵的,家里也不断的引进大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但在当时的我看来觉得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我是一个喜欢不安宁的世界的人,觉得疫情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
2⃣️第一段疫情故事是在我要中考的寒假发生的,这一段是我刚上高三的时候发生的。
先讲讲高二暑假的意外连连吧:首先是我们高二暑假要上课,只放半个月的暑假,然后我们因为高温突然放了高温假,准备返校的时候又赶上新一波的疫情了,刚开学就上了一个月左右的网课。
虽然我是一个觉得疫情给我带来快感的人(我知道这样的想法很自私,很有问题),但是有一个瞬间让我想让疫情停歇。
🌟就是我的妈妈作为社区的工作人员,她也要同样穿上防护服给居民做核酸,测体温,检查健康码,在我上学期间,她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回过家,被单独隔离了,甚至工作通宵,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我妈妈这么微小的一个职位都这么忙,可见医护人员是怎么熬过来的。
现在来谈谈二刷电影带给我的感受吧:最近我有一直被一些事情和问题所困扰,但当我看见医护人员不怕牺牲,为了病人,为了履行医生的职责而奔赴前线,即使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庭,仍然身为“我是一个医生”。
看到了他们的勇敢,看到了国家的沦陷,我就顿时觉得自己的问题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不应该被这些小事而困扰许久,想想国家的伟大,想想那些人的不容易,我们的问题还值得困扰我们许久吗?
我很庆幸我身在中国这样伟大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思政老师问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疫情的时候为了给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治病国家花了多少钱吗?
八百多万。
”顿时让我想到美国当时疫情尸体堆成山的可怕局面,中国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不仅是国家领导的一步步带领,更是全国人民的努力。
每一次上思政课都很热泪盈眶,爱国之心在不断激起。
很感谢遇见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在疫情灾难下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团结一心。
看到了新生命的迸发,看到了生命的逝去。
🕯️
全程都在记流水账,时间线完全靠幕后音和字幕来推动~也是,没有那些字幕的说明,你压根儿就不知道拍的是什么玩意儿,更没有任何故事性可言。
叙事杂乱无章,上一秒还在说患者甲,下一秒就患者乙,然后突然间不知道怎么的,又回到患者甲,然后患者甲就死了。
整个影片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刻意感,就是假,演员流多少泪都无法让观众共情。
其中有一段最让我恶心,一个医护人员在边吃饭边诉说自己的辛苦的时候,居然流出了两条大鼻涕,还不擦,导演还要给这两条大鼻涕一个特写,然后眼睁睁地看着演员把这两条大鼻涕吃了……………我真的…………?????!!!
黑人问号脸??!!
我不相信要渲染所谓的真实,悲痛,非要靠这两条大鼻涕??!!
即便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悲痛到一把鼻涕一把泪,我也不相信,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可以不擦,还就着饭吃了……我服气,真的服气!
而且说实话,整个电影看完,真的没有感觉到医生多伟大,最多就是感觉他们也挺难的,然后就没有了。
本来抱着可能会掉几滴眼泪的觉悟来电影院,最后变成了全程都在翻白眼~以后这种全是明星出演,明显碰瓷重大事件的电影还是少看为好~多半是趁热度圈钱的烂片[鄙视][鄙视][鄙视][鄙视][鄙视]
当时去看这部电影时是抱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去看的,因为处在疫情中想要通过电影去了解疫情发生时重灾区到底人民群众经历了哪些困难和故事,剧情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疫情当下人们经历了哪些恐慌感动无助和感恩,整个故事情节的逻辑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完整,所以并没有十分的打动我让我留下眼泪,但也非常的尊敬导演能在疫情当下拍摄这样的一部作品来鼓励大家一同度过难关给一线的工作人员带去一丝温暖,这样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想说说里面的几个人物:老赵:小卖部老板,帮忙看管快递,从疫情初期到严重期,都记着提醒文主任去取快递。
意识到自己不舒服,可能感染的时候,虽说有问文主任是否有床位,但也没过频繁地去打扰,可能他也知道医护们很忙。
最后在小卖部里静静地走了,这也不知道是多少普通百姓的情况,多少的无奈和心酸。
小羊医生:住院生,在当初报名留在医院的大会上,应该是想回家不留院的,但是看到大家都表态了,从众起立了。
平时观察学习很认真,真上手操作还是会紧张,之后被陶医生说了一番,刻苦练习,最终得到成长,得到认可。
因为心善不幸中招的时候,他理解,会害怕但是不懦弱,比起当初的被自愿报名,现在的他更知道自己的想要什么。
陶医生:对他一开始观感不太好,有点走形式,心直口快,嘴硬心软,实力在线。
他对患者老张倾注许多,亲自插管拔管,原以为老张可以大步跨过,没因为疫情,因为突发心梗,老张没了,这对陶医生打击很大。
因为有院长和吴医生等战友扶持,人物更饱满了。
金仔:为挣奶粉钱,顶着风险跑快递外送,也是因为一时善意,发烧了。
被医护人员告知的那一刻,他顿时崩溃,这是很多普通人的真实反应,作为家里顶梁柱,他承受的压力太多了。
不管是不是疫情,普通人根本不敢生病,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花销。
小枫:失去双亲,从医生手里接过父母遗物时,尚可勉强支撑,往回走听到医生说随时打电话,回头说的那一句:“叔叔,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该怎么办?
”,瞬间泪目,防线崩塌。
那个眼神里的茫然无助,还有些挣扎质问,太多复杂的情感在里面了。
感人的不是电影,而是电影反映出来的真实,这是我们都经历了的现实。
电影里面的人物可能被着墨重说,也可能轻微带过,但是每一位都是值得尊敬和纪念的。
感谢逆行者们,感谢每一个参加抗疫,做好防护的自己
絕佳的素材,一流的演員,二流的劇本,三流的剪輯,不入流的配樂⋯⋯前半部分劇情相對緊湊,「集體主義」「奉獻精神」這些該表達的大點都表達到了,雜貨店主老趙過世後文醫生點開他那一條條voice msg那段,以及楊小羊載那位新冠肺炎患者後被感染在床上被問及原因:「因為我覺得她好像我媽媽」的的確確 moved me deeply😭,小羊因第一次幫病人插管猶豫缺乏信心而被吐槽「你個撲街仔」後,下來日夜練習的那段,對於上臨床不久的我們體會頗深。
後半部分節奏拖塌,雖然 Director竭力想照顧到社會各個層面,但從電影🎬全局 design的角度來講銜接不夠流暢,亦難逃刻意煽情之嫌,至於整個電影的配樂的選擇和插入時機,實在不忍評價。
至於服完中藥後患者病情轉為危是否有污名化中醫之意,我個人觀點是無。
以及廣州醫療隊出發時的那段白話的口音我聽起來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In general,是值得看的一部戲,不是因為戲本身而是因為這場我們所有人都直接或間接參與的經歷及那些身前身後,有名無名的付出salute [玫瑰][玫瑰][玫瑰]
看完心里有一股空落感,因为自己也是湖北人,疫情的情况只会比电影更残酷,但是拍的真的还挺不错,特别张子枫那一段,还没有开始讲话我就绷不住,直接开始掉眼泪。
表达逻辑很港产片,双雄、贺年合家欢什么的……试图以点带面是聪明的,但典型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到,两边不靠(类比前两年的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果然没错,编剧是同一人
非常感人,确实很催泪,不过这点应该归功于这个题材,抗疫这件事它本身很感人 ,这部电影拍的确实稀碎很一般。演员都还不错。
有感动,演员也表现也很好,可以给3.5星的作品。虽然没有突出的体,但或者这就是导演希望的效果,只有观众看起来不够爽而已
这已经不是电影了,这是博纳流水线量产的内宣宣传片。其他主旋律电影,本质上都还是电影,这已经不是了。当初《中国机长》就已经够水的了,起码还勉强是六分及格片,这《中国医生》拍的还不如《中国机长》。刘伟强导演可以直接寄了。流水线,硬煽情,尬煽情,慢动作+BGM强行煽情,故事无趣,成功做到了每条故事线都不咋地,把一次天灾人祸拍成了大型歌功颂德剧场。没有李文亮医生,属实失望。英宗皇帝在广播中多次出现。毛不易唱的主题曲《甘心替代你》倒还是不错。张涵予的演技严重高估,永远都是千篇一律的外糙内柔的伟光正硬汉形象,这次唯一的差别就是说武汉话。作为第一个纪念新冠疫情的国内大片,这部电影远远不够格!
三星给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等各医院。不知道是不是编剧的问题,很多人物缺乏他本身身份应有的理性
流水账就算了,还那么支离破碎。几个泪点也完全是因为勾起了当时的记忆。
看完了北京场的中国医生首映,不完全统计哭了十次吧🙏全场啜泣声不断。在医疗场面方面的专业度是无可挑剔的,选的片段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或多或少都来源于大家当时亲身经历或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的事件,所以很有触动感。对女性医护人员的刻画好评👍张涵予、袁泉、朱亚文都贡献了高光演技。易烊千玺的角色非常俏皮可爱,最后又让人心生怜爱,以后可以考虑发展一下喜剧,有的桥段身边很多人忍不住乐了,难得的轻松时刻。
3.5
主旋律电影,在我们刚刚经历过这段时间后,都会有所触动吧,但是叙事结构有问题
唯一泪点:子枫哽咽着叫了一声叔叔
感谢的是人民,不是zf,后面真的难看到了
非电影。 @2021-07-09 17:30:02
没有故事主线,因为本来题材不犯错误就会很感人了,但是它作为一部电影我真的只能给及格,这只能算是武汉紧急情况大拼盘吧....
就是基本把中国机长的人马搬来硬是加了意识流 有点尬故事太散了,基本拼不起来情绪根本不到位
有点儿纪录片的感觉,莫名戳中泪点~2020年注定难忘,我们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哭是真的好哭,医护人员永远值得尊敬。一开始张涵予武汉话以及朱亚文的方言确实有点跳脱,周也欧豪这一对觉得也离老戏骨们有点差距。第一次觉得萨日朗这首歌这么好哭。袁泉真的是yyds ,演技永远真实自然。明星好多因为穿着防护服都没认出来。
这是我在真正接触到临床工作后,第一次从更偏向医生的角度看的医疗相关的影视,难免会在看的时候有所挑剔。但是就像张文宏老师讲的一样,它做的很细致,很难挑出什么bug,而且确实拍到了很多精髓的东西。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感动,子枫妹妹一个回眸我眼前瞬间模糊。电影拍出了很多医务工作者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我相信也许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会碰到很多迷茫挫折的瞬间,但医生也有着始终不变的信条,就是治病救人。加油哇,中国医生
看这个还不如多看看纪录片……上映第一天跑去看的结果好失望……
袁泉值得一个影后,张子枫简直绝了,未来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