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未成年人性侵案的发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反思,例如父母为什么在该出现的时刻缺席,社会为什么对受害者的包容不够,加害者为什么能够得逞等等。
但是出于对隐私的保护,以及各种难以启齿的原因,人们很少知道那些受害者被侵害后,会经历什么样的人生。
在美国,有一位名为詹妮弗·福克斯的纪录片女导演,她勇敢地把自己童年遭性侵的真实经历拍成电影,告诉了观众童年的不幸经历会对一个人造成多大影响。
《信笺故事》
影片的女主角詹妮弗由劳拉·邓恩饰演,她是一名年近五旬的纪录片女导演,至今未婚,有一名相处6年的男友。
某一天,詹妮弗的母亲发现了女儿40年前的一些信件,信件的内容非比寻常,母亲立即将詹妮弗叫回家对峙。
原来这些信件显示,詹妮弗40年前曾经与一名大自己很多的中年男人恋爱。
詹妮弗对母亲的大惊小怪感到不满,因为她觉得这只是一场正常恋爱,在她的记忆里,这只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田径教练的故事。
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詹妮弗依然记得,故事发生在一个暑假,她在一个马术训练营里遇到了美丽的马术教练G女士,以及英俊帅气的田径教练比尔。
在相处过程中,詹妮弗渐渐对两位教练产生好感,并且得知已婚的G女士与离异的比尔产生过一段恋情,但是G女士与比尔的关系“发乎情,止乎礼”,并没有逾越道德,是一段纯洁美好的恋爱,而詹妮弗也为见证了这样一段爱情感到幸运。
可是詹妮弗的记忆与母亲产生了差异,随后母亲通过旧照片证明,那个时候的詹妮弗根本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是一名年仅13岁的女童。
为了搞清楚当年发生了什么,詹妮弗与母亲翻遍了当年的照片和信件,走访了马术俱乐部的老友,逐渐拼凑出事件的真相——G女士、比尔、詹妮弗三个人的关系并不纯洁,而是一段乱伦三角恋,并且比尔与詹妮弗发生过肉体关系。
为什么记忆会出现偏差?
其实有一个词叫“选择性记忆”,就是说人们往往会记住对自己有利的记忆,忘掉负面的记忆,甚至在遭到严重创伤后,大脑会篡改记忆,让自己能够继续生活。
在实施性侵的过程中,比尔没有粗暴的对待詹妮弗,而是利用教练身份潜移默化的对她进行洗脑。
比尔不断向她灌输:“你很特别,你看上去很成熟”、“婚姻生活是可怕的”、“一夫一妻制是不合理的”、“我比年轻男孩更有耐心照顾你”等等,利用了詹妮弗叛逆的心理,让她误以为两人是恋爱关系,从而满足自己的兽欲。
而看似美丽端庄的G女士,实则更加变态邪恶。
她身为有妇之夫,不仅与比尔出轨,还曾建议詹妮弗加入他们的3P甚至4P的性爱party中。
根据拼凑的回忆显示,像詹妮弗这样与比尔发生关系的女孩很多,而G女士就是帮助比尔狩猎的帮凶,训练营就是他们的狩猎场。
相比成年人,未成年在心智、社会阅历方面都存在不足,这使其更容易被加害者洗脑、控制,而且童年时期这种认知一旦形成,甚至会影响受害者一生的性格与价值观。
詹妮弗的母亲回忆,詹妮弗的青年时期非常放荡,喜欢与各种各样的男人上床,并且对结婚生子感到恐惧,这些性格的成因,很可能与童年的遭遇有关。
经过母亲的提点,詹妮弗才意识到她这几十年看似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行为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比尔的影响。
后来詹妮弗又与身边的人探讨自己的初体验,发现其他女性都是美好的回忆,甚至会伴随着性高潮,只有自己的初体验是恶心和一阵阵呕吐。
原来自己这些年一直活在阴影中,却从没有意识到。
面对残酷的真相,詹妮弗最初并不接受,也拒绝接受心理疏导。
当她向警察咨询时,拒绝使用“性侵”这个词汇,坚称这是一段“恋爱”;当男友说她是一名“受害者”时,詹妮弗表现的非常狂躁,大吼自己才不是“受害者”。
拒绝接受,这是人类面对悲剧时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
几十年来,詹妮弗都在这种自我催眠中生活,这让她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无法享受正常的婚姻和性爱,并且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互相指责、折磨。
相比侵害本身,更可怕的是侵害对受害者一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受害者本人也没意识到。
詹妮弗一直自欺欺人的认为,比尔是爱自己的,比尔每年都给她寄明信片,但是她时隔几十年再次站到比尔面前,当众揭穿比尔曾与13岁的自己发生性关系时,对方的矢口否认彻底击碎了她的幻想。
影片最后,导演让童年与中年时代的詹妮弗同框出现,对比两个不同的自己,詹妮弗失去的不仅是那份纯真与稚嫩,更是几十年美好的人生。
无论国内国外,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害都是一项非常棘手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93%的加害者都是受害者认识的人,而且加害者多是长辈、教师、教练等拥有身份优势的成年人。
在美国,除了声势浩大的好莱坞“Me Too”运动,体育界也曝出了多名体操运动员遭到教练性侵的丑闻,受害者中不乏一些奥运冠军。
过去多年,导致受害者不敢发声的原因除了羞耻、害怕报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加害者洗脑,不认为自己被性侵,但罪恶不会因粉饰而消失,那些“以爱之名,行禽兽之实”的人,不应该逃过法律与道德的制裁。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Jennifer今年48岁了,是一名纪录片导演并在大学中授课,她订婚三年却始终未婚也没有孩子。
母亲收拾东西意外的发现了她13岁时写的一篇文章和很多来往的信件,非常警惕并暗示Jenni她可能遭遇的是一次侵害,但Jenni矢口否认并坚称自己拥有了一段爱情而不是受害者。
可心底微弱的声音和迷糊的记忆又似乎在提醒自己确实曾受到过不合理的对待。
于是Jenni开始寻找当年的见证者知情者和参与者,她终于在一次一次的询问纠结回忆中认清了现实,她遭遇了一场对未成年人的暴力。
这个话题是近几年不断有作品去讨论的,令人难过的是,这改编于导演本人的13岁时的作品(也是电影中提到的文章)也基于导演个人经历进行了改编和拍摄。
所以对儿童的侵犯是真,那些以爱作为借口的理由和合谋也是真,甚至直到35年后这个孩子还在深受其害自我欺骗最后醒悟也是真。
这些真实存在的伤害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的时候是否起到了一个警钟的作用?
电影的呈现方式我很喜欢,有一点悬疑,也将回忆处理的非常超现实。
记忆里超美的Mrs G现实中是个又老又严厉的老太太,略显英俊的Bill也不过是个大腹便便的渣男。
而对记忆的美化可能不止于此:她以为自己的15岁是个少女其实不过是13岁的儿童样子的自己,她想象的一场恋爱不过是两个成年人的陷阱,她以为的自由是自我欺骗,她书写下的经历被自己说成是虚构故事…一次又一次她与自己的对话和与Mrs.G的访谈般得对谈都在展示她在边回忆边使用自己现在拥有的纪录片的能力去再次分析,展示真正的真相。
记忆是骗人的,但那些表情和感受不会。
她想起了对方冷漠的表情和自己生理的呕吐,让这一切再也无法被合理化。
也让她终于可以和年幼的自己面对面。
后劲很大的电影,很多镜头也非常直接,节奏非常好,技术上也可圈可点,值得看。
有些好电影看完了之后还想再反复看好几遍,有些好电影看完一遍却再也不敢看第二遍《信笺故事》属于后者。
《信笺故事》是由詹妮弗·福克斯执导,讲述了女主角詹妮弗的妈妈偶然间发现了一封女儿40年前所写的信,信里揭露了詹妮弗13岁时与自己曾经的马术老师发生性关系亦或是被性侵害的往事的故事。
13岁,性侵害,看到这些关键词都让人心忍不住揪一下。
更可怕的是,这些事全都是真实的。
”本片根据詹妮弗·福克斯亲身经历改编,内含敏感题材,敬告观众,谨慎观看。
“这是电影片头一开始就打出的字幕,亲身经历,最可怕的四个字。
年近50岁的詹妮弗,是美国一位小有成就的纪录片导演,平日里她负责关于世界各地妇女生活的采访。
她扛着摄像机在各个城市奔走,她用镜头展现别的女人的故事。
可是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她,也有一段黑暗的过往。
这是什么样个一个故事?
詹妮弗说:“我想要以一些美好的事来开始这个故事。
我遇到了两个特别的人,两个使我深深沉迷的人。
想象一下,一个已婚女人和一个离异男人,在亲密的友谊中分享他们的生活,用他们的灵魂彼此相爱......然而他们的身体却没有融为一体。
重点在于,我也参与其中。
我是如此幸运可以见证他们的爱情。
”听起来似乎很讽刺,一个关于性侵的故事竟然被伪装成了美好的爱情。
可悲的是,在詹妮弗的记忆里,曾经以为,那就是爱。
13岁的暑假,詹妮弗参加了马术训练营她的马术老师简有着完美傲人的身材,一颦一簇尽显成熟女人的韵味;她的体能老师比尔有着强健的体魄,性感的肉体,充满着男性荷尔蒙的魅力。
这两个成人使得当时年幼的詹妮弗沉迷,并且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认为,那是一段恋爱关系,比尔是她的第一任男朋友。
可是记忆是会出错的。
记忆中的詹妮弗自己,个人长得和成人一般高,长相成熟,发育完好。
可是真实的自己,却还是懵懂的孩童相貌,眼神单纯无邪。
在发现了詹妮弗四十年前的日记后,母亲焦急得给她打着电话,询问她那段关系究竟是什么詹妮弗的只记得当自己是个孩子的时候,沉迷于改变自己,但是她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改变的了,或者说,她不记得曾经的自己了于是詹妮弗打开了自己的相册,开始回想起这段封存的记忆。
童年时父母无尽的争吵和父母对自己的忽视使得詹妮弗把自己的教练当作唯一可以倾诉的心灵导师。
而比尔也正是利用这一点,一步一步,欺骗、伤害詹妮弗。
他告诉詹妮弗,不要恨父母,要可怜他们。
因为他们无法像你一样,勇敢的面对生活,他们没有办法接受你变成一个女人。
那天晚上,比尔提议让詹妮弗留在自己家中“詹妮弗,你真的很特别。
你很成熟,我想把你从那些愚蠢的年轻男孩那里拯救出来。
”比尔用这样伪君子的恶心话语,引导着让詹妮弗和自己发生关系。
詹妮弗照做了,那时的她以为只要脱了衣服就可以变得与众不同,变得比别人成熟。
比尔就是这样利用孩童的天真,实施了性侵。
别人觉得詹妮弗是受害者,可她自己不那么认为,她认为自己不是受害者,她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
她觉得自己拥有比尔的爱。
“他爱我,他哭了。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比尔是一个比詹妮弗大三十岁的离异男人,他是成年人,他懂什么是爱,而孩子,根本不懂。
40年后已然成熟的詹妮弗开始怀疑起这段关系,他想找到比尔,知道他现在过得如何,也想确定,那是不是爱。
即使詹妮弗可能已经清楚这段关系的本质,可是当别人问起她是否被性侵的时候,她想了想,只说了句,是发生了关系。
比强奸更可怕的是诱奸,利用少女的不成熟不懂事,实行性侵害,并且让她以为这是恋爱,不会告发他。
多年以后的比尔功成名就,站在领奖台上接受千万人鼓掌,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有多龌龊,干过多少肮脏事。
记忆也许会出错,可是身体不会,詹妮弗记得自己在每次和比尔发生关系后都会呕吐。
她的身体在告诉她,意识不愿接受这件事。
于是,经过一层一层记忆的探寻,被美化过的记忆终于露出了千疮百孔的躯壳詹妮弗明白了也承认了,她是个受害者。
她找到比尔和她对峙“不知道吗,你不记得每次做爱后我都呕吐不止吗?
”“你记得你称我为你的小女友吗?
”比尔都知道,也都记得,他是个成年人,他知道自己在犯罪,却还冠冕堂皇的把过错归咎于詹妮弗自己的没有信仰。
他比《熔炉》里的校长更恶心,他让詹妮弗在之后长达四十年的岁月里都相信他的谎言,相信被包装成爱的性侵事实。
这段记忆还给詹妮弗带来了潜移默化的伤害她不断地和不同的男人上床,她不相信婚姻,因为比尔曾告诉过她不要结婚这个故事,太像之前轰动一时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的事了。
林奕含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文字试图合理化一个少女被老师诱奸的事。
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了爱慕之情,老师却说“爱我的方式是将阳具塞进十三岁的我嘴里”她写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听起来是个美好的初恋故事,却隐藏着无比惨痛的往事。
在写完这个故事以后,她就自杀了,我们难以想象被性侵少女的内心有多煎熬和痛苦。
还好,詹妮弗鼓起了勇气对所有人说出了这个故事。
女孩,你真的成熟了,你现在是个非常优秀的导演了;詹妮弗曾经是个纪录片导演,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你很难看到纪录片导演的特点和特色。
她用相当成熟的叙事技巧一层一层揭开事实的真相,性侵题材的电影其实并不少见,可是能够用第一人称视角还原被侵害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信笺故事》做得非常好。
电影中大小主角的跨时空对话,40年后主角的再次呕吐,更是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最后感谢詹妮弗·福克斯的勇敢,让我们能看到这样真实却残忍的电影希望所有的性侵者都能受到惩罚,所有的少女都能健康成长。
这部电影很特别的原因在于,它没有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一样,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政治正确地)强调受害者的无助与加害者的可恶,而是以受害者本人的视角阐述性侵的故事。
它展现了一个自我认同、自我疏通的过程!
对心灵如水,既柔顺又稳重,既训服又坚强,可弯而不可折的人,我会永远温柔和真诚 !
夏洛蒂·勃朗特暖气掀动窗帘,其后模糊的窗框随光流移动,如缓缓行进的列车,把我带向远方假如我们分手的话,绝不是出于我的意思,要知道,树是不愿离开花的,是花离开树
聚焦女性,关于性侵,这类题材的电影早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了,大家熟知的《素媛》、《熔炉》讲述了少女性侵事件背后的虐心和残酷,还有去年那部《嘉年华》更是带我们认识到了白裙下的黑暗社会。
这部《信笺故事》讲述的就是又一个有关少女性侵的故事。
但它最特别的一个地方在于,电影是由故事原型詹妮弗·福克斯自编自导的,自己写自己,自己拍自己,由此也让这部电影更具真实性,更为残酷。
整个故事由詹妮弗的母亲偶然发现的一封女儿40年前写的信展开,电影采用了现实与回忆交叉的叙述方式,打开了她写的这封信,打开了她的故事。
詹妮弗在假期的马术课上认识了她的骑马教练格拉夫人和跑步教练比尔。
在詹妮弗眼里,他们两个都是有极其有魅力的人,她把他们之间的发生故事形容为是一件完美的事。
“我想要以一些美好的事物,来开始这个故事”是詹妮弗写的故事开头,也是电影中反复多次出现的一句话。
这也是电影刚开始带给我们的感觉。
童年时期的詹妮弗讨厌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死板的家规和父母的不理解都让她痛苦不已,可是当她与格拉夫人和比尔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格外轻松,格拉夫人和比尔这对灵魂伴侣似乎也能给詹妮弗带来灵魂上的慰藉。
他们不仅仅教她骑马和跑步,在她没有在农场上课的时候,他们也会与她通过书信的方式彼此交谈,告诉她如何面对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境。
这种状态让詹妮弗觉得欣喜,同时也对他们建立起了信任。
虽然詹妮弗在自己的家庭中得不到理解,但是比尔告诉她,他们三个人会组建一个属于他们的家庭,以爱为家,坦诚相待。
詹妮弗觉得农场的生活让她感到幸福,就像在天堂一般。
电影从中段开始,渐渐引出了詹妮弗与比尔之间关系的改变,故事也随之进入高潮。
比尔不再只是詹妮弗的老师,在她的认知里,她觉得比尔把她当作小女友、恋人,觉得比尔是爱她的,他们也因此发生了关系。
比尔甚至还提出要和詹妮弗、格拉夫人来一次“三人行”。
当时的詹妮弗只有13岁。
其实从外人看来这就是性侵,包括詹妮弗的妈妈和男友都认为她受到了伤害,只有她自己一再否认,并且当她得知比尔说他曾性侵过詹妮弗时,她还坚持认为当时的他们是恋爱关系。
这是《信笺故事》又一个与众不同之处。
故事的主角,也是受害者詹妮弗,缺乏自知,没有分辨能力,她非但不认为自己被伤害了,反而深陷其中并享受这种“爱”。
模糊了性侵与爱的界限,不是以单一的判断来描述这件事,这种视角也是以往此类题材的电影中很少见的。
过去与现在来回穿插,影像来回交替,詹妮弗透过一面镜子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彼时与此刻也在不断转换,蒙太奇的剪辑打破了时空界限,也让电影具有穿透力。
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的不断交替旨在突显“成长”的概念,虽然詹妮弗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事情真相,从她的文字里能看出来她始终在美化这段经历,有意识地混淆美好与丑陋,但是电影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自我对话开启了一场自我认知。
从电影后半段开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真相被一层层揭开,而詹妮弗对自我也进行了一次次地审视。
身为纪录片制片人和大学教授的詹妮弗在制作世界各地妇女生活的片子时,还有在与学生的对谈过程中,抛出性与爱的问题,从妇女和学生的回答当中意识到自己与别人对爱、性的不同理解。
后来她又找到过去在农场的那些人,通过和她们的交谈,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原来比尔并不是只对她一个人这样,原来比尔还有其他的“小女友”。
艾莉丝甚至告诉她,她一直以来欣赏的格拉夫人其实才是那个扮猪吃老虎的人。
光亮背后的黑暗,人性的复杂与丑恶暴露在眼前。
从劳拉·邓恩的表演里能看出来,在不断寻找真相的过程中,在无数次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詹妮弗对过去自己的无知感到困惑和迷茫,对未知的真相感到恐惧和紧张。
她想到过去比尔让她读的那首诗:一举让自己脱离自我,就像一把没有一丝软铁的剑,就像一面钢镜一样,忏悔会彻底清除所有的锈迹,而后你可以看到你自己纯粹、明亮的本质。
这首诗和本片想表达的主旨也如出一辙。
其实此片把性侵的话题讲得很隐晦,即没有冲突暴力,也没有受害者的过度悲伤,甚至没有直接点出“性侵”。
而悲剧还是藏在平静、光亮的表象下,是非交给观众自己判辨。
到了最后詹妮弗终于认清了真相,一封30年前的信让她回忆起这段遭遇,而整部电影都是她揭开现实、不断审视自我的过程。
相比起那些讲述一个事件、一个现象甚至宏观社会问题的性侵题材电影,《信笺故事》更注重受害者的自我意识觉醒。
詹妮弗在授课时讲到一句话:“我们为了生活而讲述自己的故事。
”讲述事实,记录现实的纪录片制片人詹妮弗将自己的亲生经历写成了书,拍了电影,不畏惧向众人展现这个黑暗的故事,这种成长对她来说就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面对成人世界的复杂,13岁的詹妮弗写下这样一首诗:最令人最呕的现实,是那些看起来如此强壮的人也不过如此,只是用语言说谎骗我而已。
如何才能看上去不那么像一个受害者,不是向他们证明而是朝自己证实,这一头衔的肤浅和片面,我将改写我的年龄以使我与你并肩,修正记忆的形状,以使它们如此自然而顺畅如同你的身体进入我的爱是最好的润滑剂而使疼痛不再那样疼痛而我还要骑在你的身上发出痛快的呻吟少女是那该死的引诱,眼神过于澄澈而皮肤落满雪我要如何不等于受害者或等于,都是不恰当的好像它们只源于一个决定或者表情,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副锈迹斑斑的铁链锁住了身体
简妮由于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疏于照料,养成了讨好型人格。
她从未被特殊对待,因此当教练说 “you are so special”时欣喜若狂,终于有任欣赏她了,终于有人在人群中发现她了。
与之相反的独生亚裔女并不买教练的账,甚至说“i hate him treat me like a women ,i'm a child!
” 幸运的亚裔女逃过一劫。
被人欣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尤其对于一个从小并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来说。
教练把与G夫人的通奸美化成相爱,把性侵甚至是诱奸美化成欣赏(又或者是”你我就像同一个豌豆荚里的豆子“)把3p(也许是4p)美化成脱离世俗束缚的关系,这一切对于一个13岁的女孩来说真的很难理解,但她信了,因为她无条件信任他。
那个欣赏我又温柔的男人怎么可能会伤害我呢?
简妮发现事情越来越可怕,她选择了离开并且封存记忆。
多年以后当简妮已然成为大学教师时,她仍然天真的相信当年的自己不是受害者,她相信教练爱她,相信G夫人是好人,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她相信那些多年来持续不断寄来的卡片里教练对自己的祝愿和问候,她相信教练一直爱她,她相信自己是主角而不是受害者。
直到48岁的简妮和75岁的教练再次遇见,教练甚至已经认不出她,更是否认了当年那一段在简妮记忆力称之为”初恋“的时光。
G夫人对简妮说”你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受害者”---“你并不是最后一个,还会又新的受害者“ “她是骗子,你快醒醒吧”不,我相信她是喜欢我的,我也喜欢她”她喜欢你是应该的,你是真实的,但你喜欢的不是真的她,是她刻意制造出来的人偶,她是骗子“为什么我对那个骗子恨不起来?
我和简妮一样,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不愿意承认不愿意相信甚至在那些刻意制造出来的幻想里沉沦了,我不断地在潜意识里替她说话,同情她的遭遇,原谅她的卑劣她的那一些套路也许用在别人身上并不奏效(正如亚裔女没有买教练的账)当然,她永远不会承认她使用了技巧,套路。
她也给我灌输了很多奇怪的观念和理论(正如教练灌输给简妮的一样)可怕的是,我居然接受了,我居然相信了,我居然被洗脑了浪潮告诉我们,人性很容易被操控,死亡实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角色并相信自己真的是那个角色只需要2天。
而长达一年的不正常关系里,她相信了自己就是她口中的那个她,我也相信了自己就是被她驯服后的那个我,她让我看见了人性的下限,也让我看见自己的不坚定和不理智。
总有一天,我会承认自己是受害者,一定会的西奥也能明白这种心情把。
你的vancci,我的谢广坤。
看完感觉有一点点压抑女主自己骗自己结局并没有看到坏人被惩戒555但是女主有很勇敢地跟他对峙了就很棒!
女主做了一个很棒的决定就是直接拒绝俩教练的恶行!
G夫人真的极度优雅和美丽,可是真的好恐怖。
一开始我还是很喜欢她的,看到后面真滴害怕。
女主主要是太缺乏爱/鼓励/关心和有效沟通了她的妈妈生了好多孩子,感觉都顾不过来。
一开始看女主小的时候,就感觉她有跟成人沟通的能力,跟同龄小孩应该聊不到一块去。
看完以后更加坚定地清醒地明白:✍不要因为感觉自己深陷深渊,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恐惧实现他们想要实现的愿望,再包装成帮我们解决问题了。
✍性教育的问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早。
✍大人如果不能保证给到孩子足够的爱和足够耐心的沟通,就还是尽量别要孩子了吧真的。
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没办法信任,你又能指望她去信任谁?
去年26岁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并留下遗作《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肥姐一直觉得这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无论从思想和文笔来说,它对女性自我的剖析让人觉得作者是挖心创作。
《信笺故事》是美国版房思琪,讲述了13岁的詹弗妮和长跑教练比尔的一段往事,是美国纪录片导演詹弗妮·福克斯根据自己被性侵的经历自编自导的。
年近50岁的詹弗妮是个大学教授兼纪录片导演,有个订婚三年的男友,有天她平静的生活被母亲寄来的快递打破,里面是詹妮弗少女时期写的东西,这些信件打开了她刻意尘封的往事,在母亲的追问下,詹妮弗努力回忆那年。
13岁的詹妮弗被父亲送到格拉夫人的马场练习骑马,一起的小伙伴有贝奇,弗兰妮,兼职工艾莉丝,马场里还有个叫比尔的中年男教练,他健壮温和,与格拉夫人有私情。
在小詹妮弗的记忆里,格拉夫人是她见过最漂亮的女人,高挑优雅,因此她无条件地信任格拉夫人。
父亲忙于生意,母亲被几个孩子和家务乱得团团转,没人注意到詹妮弗渴望逃离的心愿,每周星期五在格拉夫人与比尔那里,她找到了归属感,两个成人把她当作朋友,他们那种开放自由的态度让人着迷。
有人给女儿的忠告是:“那些看起来可以做你父亲或祖父的男人,其实并不会把你当女儿或孙女看待。
”詹妮弗把他们当作家长,他们把她看作猎物。
一次三人聚会,格拉夫人借口要回家做晚餐,把詹妮弗单独留在了比尔家里,比尔让她念诗,鼓励她,靠近她,引诱她……
其实詹妮弗并太不明白那一次次的抚摸、喘息、冲撞,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换取他们的友谊,直到她呕吐心烦到害怕,才鼓起勇气打电话给比尔和格伦夫人,说参加不了聚会,言语之间全是抱歉。
就像房思琪为老师口交之后说:“对不起。
”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
虽然也不是她的功课。
之后詹妮弗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交了许多男朋友,她一直把比尔当作初恋男友,爱好写作的她写下了这段经历,但以她当时的心智,下笔就是:“我拥有过一段完美的爱情,我遇到了两个让我着迷的人。
”
现在母亲评价说:“你就是被性侵了。
”詹妮弗的世界开始倾斜了,她自以为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经历,却发现是令人作呕的现实,为什么偏偏是她?
可能因为贝奇拒绝了,弗兰妮太胖,而他们认定她什么都不会说才这样做。
詹弗妮开始四处寻访,她找到了贝奇、弗兰妮、艾莉丝、格伦夫人,当事人出于私心,避重就轻,不过足以让詹弗妮拼凑起当年的真相。
记忆总是不可靠的,詹弗妮以为13岁的自己足够成熟,照片里却是瘦弱可怜的样子;她明明记得在比尔家的第一晚壁炉很温暖,突然间火焰化为灰烬;她总是记不起那时自己说了什么,别人的话仍犹在耳边。
事隔四十年,詹妮弗每次亲热都仿佛重揭伤疤,而星期五、马这些名词也会勾起她不快的回忆。
时间愈合不了伤口,她的灵魂永远停留在了13岁。
可能导演是拍纪录片出身,影片风格冷静克制,叙事有条不紊,力图展现每个人的深层性格,但不想造成太明显的导向性。
詹妮弗最终接受被性侵的事实,母亲也为当年发现苗头但心存侥幸而道歉,至于格伦夫人与比尔,他们从来没有忏悔过,因此导演只能在假想的时空里和他们一一对话。
导演也让50岁的詹妮弗试图阻止13岁的她,但无济于事,因为那时她的家庭,她的状态都注定命有此劫。
再说说演员选角,扮演小詹弗妮的演员伊莎贝尔·内利瑟在镜头下不是丰盈或苍白的少女,她就完全是小孩样儿,这也许是导演的本意,被性侵的只是个孩子,而不是禽兽眼中早熟纯净的少女。
《信笺故事》的是纪录片导演詹妮弗·福克斯的首部电影处女秀,改编自福克斯亲身遭受性侵的经历。
由《大小谎言》女主角之一劳拉·邓恩出演女主角詹妮弗。
虽然是詹妮弗的故事片首秀,看完后我很佩服电影叙述故事的功力。
影片始终贯彻着现实和回忆两条主线,平行交叉着向前推进故事情节,同时互为关联,互为缠绕。
还有更为复杂的是,影片还要不断展示对詹妮弗的记忆偏差的修复。
这样的关系很容易把观众弄糊涂。
但是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詹妮弗.福克斯,讲故事的能力不是吹的。
影片叙事脉络清晰,很感人。
教练为了啥呢
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林奕含留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詹妮弗拍出了《信笺故事》
幼时被洗脑后一直认为的爱情,若干年后看来,却原来是被性侵了。
女主真的。。。嗯。。。
小姑娘的演技没成人演员那么扭捏
成年人与青少年的心智上的不对等,让狡猾的成年人有一百种方法,去诱拐正处在自以为是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年轻过,他们却没有老过。在保护青春期孩子这件事,父母能做到的比想象中少,所以更要把孩子自我保护的心理建设做到最好。记忆就像大多数的梦,现实却并非如此。
生活?生活比电影可怕多了……
一点都不好看
不从性侵中走出 就被性侵吞没
女主当然还是演技达人 但故事不raw还很烂熟且不合逻辑
让人感到不适的片子都不是好片子。性侵对一个儿童的摧残是致命的。
安安静静地描述被性侵少女的往事,导演本人亲身经历,可怕的怪叔叔怪阿姨。
在由真实与虚构共同编著的《信笺故事》里,读者和作家都无法游回彼岸上去求证所谓最初的真相。所幸这部自传体作品没有依据那些35年前创造的文字而作出“MeToo”式判断或结论,影片从众多叙述中紧扣“MeWhy”这一核心议题深度的探讨,扎进自身历史长河里不断追问反思的女主最终在坚实的此岸找到了答案。
女主SB. 给Miss G看资料的时候能把自己做了笔记的资料也放在里面,真是又蠢又不负责;在公开的教学场合逼问学生性经历,逼问学生是否抑郁,现实中她早就被开除了!在后期她已经开始明白自己的遭遇就是恋童癖性侵,却不报警而是直接找恋童癖对峙。她做的追查、追问都毫无效率毫无计划,真的对不起她自己的遭遇
仿佛回到了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过程,溺水般的窒息感,不断被淹没。真相无法承受时,人只能躲进故事。告诉自己是幸存者,才能淡化幼年被侵犯的受害身份。看完最不愿面对的是开头的那句,你即将看到的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剧本为导演的个人经历,以女性被害者视角叙述整个事件,是非的模糊,情感的堕落,随着剧情的发展越发失去控制,再加上女一贯穿始终的尬演,整个结构坍塌,只剩下过去与现在两条时间线的交织显得灵动。
记忆总是帮你篡改一些事情,让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理所应当,说服自己才是那个生活中的主角,自己才是那个胜出者。很困惑为什么总有人在以他们的价值观帮你判断对错。走过的路,所有的决定才塑造了最终的你。
纪录片导演的拍摄角度为这个故事带来了很不一样的感觉,两个时空平行剪辑互相交错,幼时和成年的自己相互欺骗相互安慰,最后才发现伤疤原来早就在那里,疼痛感也只是暂时遗忘掉罢了
不错,挺有意义的
不复杂而且题材近年很多的故事,描述的很有层次,人物心路历程和高度的建立,重点是导演自身的真人真事经历,敬佩之余也觉得错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