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巴的点在于,明明兄妹三人演的也没啥问题,但就是别扭……好吧,这剧本其实从一开始就有问题……
《二哥》这部电影也许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电影保留了前作《快把我哥带走》欢快活泼的主基调,甚至偶尔还会显得有点低幼聒噪,也保留了和前作一样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内核,其实我个人不反对这种夸张的剧情设定和表现手法。
但是,他恰恰发生在了重组家庭当中……前作彭昱畅的时分和张子枫的时秒虽然也无厘头,但胜在亲兄妹设定,哥哥虽然经常捉弄妹妹,但兄妹二人的嬉笑打闹不会让人觉得出戏。
你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哥哥虽然咋咋唬唬的,存在感很强,但是戏点全都在妹妹身上,妹妹受气包的反应才是撑起整部戏的骨架,没有妹妹的反应,哥哥的耍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二哥》的设定是亲兄妹之间插入一个半路兄弟/兄妹。
所以,尽管郑伟很好的把二哥的敏感、谨慎以及对新环境的小心试探演出来了,但呈现出来的效果依然不够好。
哥哥杨听风和妹妹杨听雨对于二哥的排斥、兄妹之间的争吵就都显得滑稽了……甚至,你很难想象一个上了大学的哥哥和上了高中的妹妹还会像两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一样一门心思想把二哥从这个家赶走,很难想象这么大的两个人还会在家里没人的时候在床垫上蹦跶,很难想象这两个人还会因为馋把本应该给二哥的炸鸡一路边走边吃直到吃的一点不剩……角色的行为和他们的年龄真的一点都不搭……
这部电影,除了兄妹三人,就没有一个立体人物了……爸爸妈妈的设定就是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各自的前妻前夫就是一味地反对这样的坏人形象……前作《快把我哥带走》之所以成功,配角形象丰满,有血有肉也是很大的一部分。
赵今麦赋予了角色追星的特色,周翊然的万岁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富二代,时分时秒的爸爸是个虽然爱孩子但是酗酒成性的酒鬼。
这些角色都非常立体,所以哪怕绝大部分的戏都集中在主角兄妹二人身上,也不会觉得头重脚轻。
反观《二哥》,除了兄妹三人,没有一个配角有属于自己的人物弧光……甚至连妹妹听雨这个角色都只有“无理取闹”和“心疼哥哥”两面性格。
而这样的剧本也耽误了三位能力和潜力都属于上乘的年轻演员……选择胡先煦来演杨听风是一个很聪明的选择,有《小别离》里的“混世小少爷”张小宇,《老男孩》的萧晗这样的珠玉在前,杨听风这种活泼可爱的大男孩的确很贴合胡先煦的气质。
而小胡同学也真的兢兢业业地呈现了杨听风应该有的感觉。
妹妹杨听雨也适合时代峰骏一姐邓恩熙这种清新灵动的风格,所以听雨在剧里无论是无理取闹还是黯然神伤都可以把观众代入角色。
而郑伟的二哥李圣更是非常成功。
就像我刚才说的,二哥李圣心思敏感,一边任劳任怨,一边小心翼翼地融入这个新家,这些特点都让郑伟拿捏的很准。
而且更让我高兴的是,这块我从小看到大的璞玉,一直都在发光发热,不管是《蓝多多》的蔡小豆、《大宋少年志》的薛映,还是《长安十二时辰》的林小乙,郑伟把这些性格迥异的角色都能诠释得栩栩如生,这已经说明弟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了。
可能郑伟离彻底红起来就差一部《家有儿女》这样的国民度超高的大剧了!
可以说,这么好的一个主创班底,彻底被毁在了拉垮的剧本上了……诚然,《二哥》在拍摄期间遇到了各种可控或不可控的问题,但这不是一部备受期待的电影应该被呈现出来的样子。
这种让观众产生的巨大落差感,才是最失败的原因。
豆瓣4.2虽然有点残忍,但也客观反映了观众们对这部电影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愤怒。
而让我给了三颗星的原因,恐怕就是我对《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的情怀,以及不舍得看着这对儿从童年开始就一起成长的好演员被这个烂剧本拖累的同情吧……
好久没写影评了,被这破片子给逼出来想写几句吐槽,完全是控制不了自己,发多少条豆瓣和朋友圈都难以平息我看完本片之后的愤怒,尤其在今年国产烂片如此之多的情况下,本片还是凭借一己之力脱颖而出,稳坐年度最烂华语片的宝座。
《二哥来了怎么办》是一部各方面都非常胡闹和随意的电影,一开始,你会觉得这部电影是《快把我哥带走》的续集,毕竟片子本来叫《快把我二哥带走》,但是影片又经历了更名,一点点的,就感觉着破玩意儿已经和导演前作彻底没关系了,就是一群十年脑血栓的创作者一拍脑门整出来恶心人的。
《二哥来了怎么办》作为一个商业片项目最尴尬的地方就是它既吃不到导演前作的红利,也没有延续前作的卡司,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影片从剧本、演员表演、剪辑、叙事、美术等等方面都全方位的崩坏,情节的完整性和故事主题的传达甚至都不如《逐梦演艺圈》来得清晰和有条理。
作为一部讲述两个离异家庭重组,亲兄妹逐渐接收外来的二哥的亲情故事,影片从头到尾都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让观众相信影片中的这些角色是一家人,也没有做出任何努力让观众相信这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故事,即使在故事极其简单的情况下,影片情节的混乱、跳跃、分裂以及脱节都让人感觉导演是不是疯了,她是不是一个“困在时间里的白痴”。
看了这么多年的国产烂片,有装逼的,做作的,无病呻吟的,自说自话的,但是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全员都是二傻子的电影。
大哥,一个大学生,天天和小学生一下各种玩耍,二哥,天天被欺负,但是很享受,超级资深抖M,三妹,喜欢大吵大嚷,严重躁郁症,然后一对父母,也不知道是哪儿租来的,看起来对孩子们和对彼此都不是很熟,爸爸念台词都感觉可以yue出一串葡萄,再加上这儿一个前妻,那儿一个前夫,走走过场,戏都没演完就杀青走人,这群人凑在一起你觉得能讲出什么有逻辑的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不断去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要什么,他们能不能闭嘴?
每一个角色的行为都可以完全避开正常人的逻辑思维,导演真有你的。
当然影片荒谬的地方数不胜数,这么一个家庭,在胡同巷子里面住着一个loft,里面还装着烟雾报警洒水器,然后影片高潮部分,一家人在洒水器开启之后淋着雨在家里跳舞。
额。。。。。。。
真他妈的有病。
三个孩子在影片中都是18岁左右的的孩子,然后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是,玩什么“小猪猪我爱你”,假扮海盗对打,然后在家里面玩蹦床。
额。。。。。。。
他们就没有做过任何幼儿园以上学历的人会干的事儿!
父母号称好爱好爱自己的孩子,然后呢,要出门一起出门,孩子在家也不来个电话,就当没有孩子一样,回来之后装贤妻良父的,算了,编剧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个啥。
最后,这片子是真的吵,吵得好像满是小屁孩的高铁车厢,影院里孩子叫嚷都比不过胡先煦和邓恩熙的大吵大嚷,这一对兄妹,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吵架,扯着嗓子嘶吼,阿伦索金都没有写过这么密集的吵架,非常服气。
原本觉得今年什么《人潮汹涌》、《超级的我》、《中国医生》、《1921》已经很难看,创作思维很不正常了,结果本片出现再次拉低了中国烂片的平均水平,真有你的。
电影呀,毁灭得了。
这部影片中演员在饰演时采用的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表演方式,通过在家里星球大战等等方式放大了大哥和三妹的调皮捣蛋的性格,虽然让身为观众的我很出戏,但也能很轻易的抓住两人的整体印象。
这是一个重组家庭,剧中通过父母的前妻前夫来闹事、三妹执着的想赶二哥走等等情节,较为强烈的展现出一个重组家庭该有的磨合融洽阶段。
幸运的是,剧中的家庭里每一个人都是心地善良的,真挚的,会努力尝试理解他人的人,现实中很多重组家庭都会因误解或者其他的干扰而始终存在隔阂,无法完全接纳对方,而最终导致家庭的不美满。
只能说剧中的这个家是幸福也是幸运的了。
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东西也很简单。
就是家人之间难免存在误解,存在误解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方想着尝试去理解另一方。
在家的外面无论遭受多少委屈,都可以在家这个温暖的港湾得到治愈,家人永永远远都是你对抗生活中一切困难而无所畏惧的后盾!
二哥来了怎么办 (2021)4.22021 / 中国大陆 / 喜剧 / 郑芬芬 / 胡先煦 邓恩熙
不敢恭维剧情,但是身处三娃家庭,只想说这神仙亲情是真的存在的吗呜呜呜 完全脱离现实好嘛 直接就是一个理想信念某些剧情真的不是有小胡 有颜值在撑着 真的尬死个人 直接逃离现场 如果是搞笑剧 我也没有感觉到很多笑点如果是音乐剧 剧里的配音 我也不好说有多好听 还好是电视机里放的 没有花钱去电影院直接省了 之前有过想看的念头 毕竟现在小胡瘦了实在让人流口水,也是十分想念肉嘟嘟
【此处需要highlight】可能有粉丝滤镜但是这是看完电影比较真实的感受 整部电影在前一小时的部分中,除了略微有些吵闹还是基本在主调上的,杨听风和杨听雨也还是比较符合大部分眼中,传统意义上所定义的兄妹的角色的。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对兄妹有些呱噪有些幼稚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在我们16 17岁的时候大概本质上来说能非常成熟的也不是很多,而且这部电影的定位是喜剧片,所以有些细节不用深究,呈现的笑点还是可以笑一笑的,有些细节比较好玩。
但是最后大概40分钟的部分我略微exo me了一下,剪辑确实差强人意,这个和演员本身没有关系,是感觉拍到这儿了感觉到了应该煽情一下了,但是却又让人无法理解中间的逻辑联系。
不怕喜剧片最后有升华,怕的是为了升华而升华,这样还不如拍一部全程好笑的片子更让人能接受一些。
剩下的都写给杨听风这个角色:杨听风在剧中的人设值得被发一张好哥哥卡,但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看起来啥都不在乎但是其实内心很细腻。
整部电影他不是在追女孩就是在追女孩的路上,他义气、人缘好、贪吃贪玩,但对于妹妹和弟弟来说他承担的其实已经类似于父亲的角色,会鼓励成绩不好的妹妹,怂恿她去参加合唱团,发掘她身上的闪光点;也会帮李圣一起完成父亲节作业,带他一起去游乐园,晚上照顾梦游的弟弟;妈妈和叔叔吵架的时候也会想办法化解(当然这一段我没懂剧本为啥要设定这样化解,甚至有些脚趾抠地)但是有这样的哥哥真的非常幸运,至少杨听雨在他的鼓励下,找到了自己的路,改变了人生。
李圣呢,很突然也很顺利得加入了新家庭,作为我一开始以为会拍成“三胎教育片”的喜剧,杨听风本人真的是非常成功地立住了好大哥的人设,可以加一份果汁炸鸡(不是所以总结来说,电影有笑点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未来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小胡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
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这不马上就2022嘛我整理一下我之前的资料,暑假老师留了写十篇生活日记然后老师没有收这十篇日记就一直在角落里放着 。
在我收拾资料的时候 我偶然看到了我在2021.8.18写的观后感 《二哥来了怎么办 》想起了当时澎湃的心情 。
我不懂 为什么这个评分会如此的低,也可能是我没看过快把我哥带走的原因吧。
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 一个独生子女的孤独。
李胜很想融入 听风 听雨这个大家庭中,看得出 他很缺乏安全感,他需要陪伴。
整部电影 我最喜欢的就是杨听风。
他只是一个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儿 可是在他很小的时候 就知道如何当一个好爸爸 当一个负责任的爸爸 有这样的爸爸 听风没有埋怨 而是蹲下身来为爸爸系鞋带。
他独自长大,却还要坚强的陪着一个弟弟 一个妹妹 他的生活过的太苦了 可他不敢抱怨他的生活过的太苦了 却乐观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电影的结尾是个happy ending.听雨的左边是圣,右边是听风,一家五口 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听风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他就能够成为一个强者。
后来仔细一想 他也很幸福 他有一个做饭手艺棒的弟弟 有一个唱歌好听的妹妹。
他幸福又悲惨。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都是幸福又悲惨的 。
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 要拥有一双发现美和幸福的眼睛 开心的 快乐的生活着!
不知道邓恩熙是怎么出演这部剧的,感觉她只有颜值,身材演技都不好,可以说是辣鸡,五五分的身材,只会瞪眼的演技,感觉像小学生一样,真的不好看,本来期待小胡新电影可以二刷的,算了算了。。。。。。。。。。。。。。。。。。
治啥VS速看保安族自杀吧十四年煮点旭旭仙术小孩子是试试就试试洗送手机这个是思思啥时候到还上课时刻准备是手机是不是咳嗽遮遮掩掩子手机是不是
如题,演技也太浮夸了,个个都像神经的,扮相也难看,真的不好看,真是浪费钱和时间,现在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关键是情节也太无聊了,真是服了呀。
如题,演技也太浮夸了,个个都像神经的,扮相也难看,真的不好看,真是浪费钱和时间,现在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关键是情节也太无聊了,真是服了呀。
如题,演技也太浮夸了,个个都像神经的,扮相也难看,真的不好看,真是浪费钱和时间,现在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关键是情节也太无聊了,真是服了呀。
如题,演技也太浮夸了,个个都像神经的,扮相也难看,真的不好看,真是浪费钱和时间,现在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关键是情节也太无聊了,真是服了呀。
中秋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在这里我能看到的家的最好状态,有人陪你吵吵闹闹嘻嘻笑笑,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胡先煦超乎了我心中的哥哥形象,懂事隐忍,正如听雨所说:“别人欺负你的时候要欺负回去,下次才不会受欺负,哥哥不是一个学霸,但是帮妹妹成为了学霸,我只觉得哥哥好可怜,不知道他一个人是怎么长大的。
”正如妈妈所说:“你真的是一个好哥哥,因为有他照顾听雨,她才能够放心的在外工作。
”正如他的爸爸所说:“谢谢你教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
”他和李圣一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假装没有见过,是为了不让叔叔愧疚自己欠儿子一个陪伴;告戒妈妈,不要总把一家三口挂在嘴边,怕叔叔和李圣听了会觉得难受;虽然表面上嬉皮笑脸的内心里关注到每一个人,这样的宝藏男孩真的是经历的什么才这么懂得如何照顾弟弟妹妹,如何体谅爸爸妈妈?
或许这也离不开片中展现出的妈妈的教育观,当孩子们闹矛盾的时候,让他们相互道歉,握手言和,当孩子们比赛的时候,提议让输的一方夸赢的一方。
潜移默化中教出来的孩子也会懂事些吧!
真是这种氛围让李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烟火的气息,所以他留在这。
我可以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与星星对话,但是我更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嘻嘻闹闹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护着我不被欺负。
所以有一天我也想要成为和哥哥一样的人,可以照顾好妹妹。
这是一篇吐槽贴《二哥来了怎么办》是我今年看过很有吐槽欲的一部电影。
起:先说说我为啥想去看这部电影。
在一个兵荒马乱的考试月,我的心已经飞到了暑假,想到我崭新的电影卡,用一部好看又便宜的电影洗刷期末考的窒息在合适不过了。
于是我打开了手机,一眼就发现了——《二哥来了怎么办》。
多么清新脱俗一点都不妖艳贱货的名字,在一众名字正常的电影中,只有它,不落俗套,遗世独立,瞬间吸住了我等逗比的目光,久久不能移去。
当然,正经的说,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去看的是他的导演和编剧,郑芬芬小姐姐。
郑芬芬是《快把我哥带走》的导演和编剧之一。
《快把我哥带走》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第一次在电影频道看见就惊为天人,贱兮兮的哥哥彭昱畅和妹妹张子枫,穿着校服在黄昏下的街道追逐打闹,看着就是明媚又洋溢的青春啊。
虽然现在回过头来一想,确实有些牵强的情节,但是瑕不掩瑜,最后兄妹两人站在月台两旁,妹妹喊出那句“你忘把我带上了”还是赚足了我的眼泪。
扯远了。
简而言之,正是由于《快把我哥带走》给我留下的美丽印象,让我对《二哥来了怎么办》充满期待。
同样的家庭亲情喜剧片,同样温暖色调的电影海报,相似的兄妹组合,简直让人没法不期待。
承:这一段没啥好写,但为了我的结构,还是准备写一点。
回家之后摊了两天尸,突然活从天降,干了两天活,琢磨着把我的电影大计提上日程。
在准备买票的时候我看见了下面一水的差评,具体说了些什么也记不清了,反正就是不好看。
我丝毫不以为意,毕竟我如此心水的《快把我哥带走》在豆瓣上也仅仅只有6.8。
作为一个逻辑并不十分严谨的电影爱好者,我不仅可以接受不严密的剧情,而且还可以接受相当程度的悬浮剧情。
于是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来到了电影院。
转: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你选择躺平,那么这个内卷的世界将对你束手无策。
同样,如果你选择不抱任何期待去看电影,那么就算是《Xxxx》那样的烂片,你也能饶有兴致的从中挑出一两个闪光点来。
可惜,我又犯了过年去看《唐探3》的错误,过高的期待通常得不到同等的回馈。
在一个只有四个人的电影厅里,我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抓耳挠腮。
一个人看电影有好处也有坏处,但一个人看烂片想必只有坏处。
一个人去看到一部烂片的坏处就在于,当你坐立不安吐槽的欲望就要喷薄而出时,只能用尴尬地抓耳挠腮长吁短叹强行化解。
即便这看上去真的很像一个神经病。
不由得追忆起我第一部自己去看的电影《绣春刀2》,让我坐立不安的镜头只有五分钟,沈炼牵着杨幂逃亡,我死都想不明白,他们为啥不跑过去以后一刀砍断那座桥。
但《二哥来了怎么办》,从前五分钟开始,就让我感到一丝不妙。
一下内容涉及剧透,谨慎阅读。
开篇依旧是兄妹两的互动,他们穿着,或许能够被称作航天服的塑料雨衣,,挥舞着水枪?
(记不清了)在床垫上大笑着蹦蹦跳跳,看起来非常快乐的样子。
emmm,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如果这是两个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我想必会觉得他们又可爱又天真;如果是两个初中学生,我可能会稍作震惊后用烂漫说服自己。
可这貌似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和一个大学生,究竟是什么一种神秘的东方力量让他们假期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没有瘫在沙发上玩手机而是在床垫上蹦蹦跳跳?
或许是我肤浅了吧。
没有关系,这都算不了什么,完全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
但是,整部电影几乎在所有的重大的剧情转折点啦,情感升华啦,矛盾冲突啦,都让我感到一丝离奇。
1.妈妈和叔叔吵架和好后,兄妹三人钳开天花板上的水管,瞬间打造豪华室内降雨。
随后一家人快乐地在雨中蹦蹦跳跳,欢欣鼓舞。
这是要闹哪样?
这是把我的脑子按在地板上摩挲吗???
貌似你们家不住一楼吧,这要漏水漏到楼下人家,下面的住户恨不得大嘴巴子抽你。
整个客厅厨房啥啥的全部被淹了,咋地,是想重新装修啊。
这个情节已经不能说是悬浮,人家悬浮好歹是浮着的,这简直就是虚无啊。
关键是丝毫感觉不到这个情节存在的必要。
这想要表现什么呢?
一家人重归于好的快乐与激动?
我相信有一万种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一点,可为什么偏偏选了这么无语的一种。
一边还着贷款,前夫借钱赖着不走,一边毫不吝惜地摧毁家装。
噫吁唏!
反正我当时在电影院看得是捶胸顿足一口气上不去下不。
2、杨听风隐瞒自己曾经见过李圣的事情,理由是想让杨听雨感受到自己不是多了一个外人,而是多了一个哥哥。
这个时候似乎只有一个满头红色问号的表情包才能够表达我内心的困惑。
这其中有什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因果关系吗?
这个时候我绝对得站听雨一波,妹妹就很有逻辑啊,生气生的很有逻辑,给出的理由也很有道理。
这个莫名其妙的桥段以至于到后面结局处妹妹接受李圣的情感升华都让我看着尬的不行。
3、李圣打乒乓球输给听风,给听风念了一首赞美的诗。
啊,男孩子之间都是这么文艺的吗?
而且在此之前听风对于李圣的态度顶多算的上友好,怎么莫名其妙发展出了如此浓厚的社会主义兄弟情。
当然,电影后面也作出了解释,他俩之前就认识,可这并没有让我对之前的别扭劲感到释然,顺便赞叹一波导演编剧草蛇灰线的伏笔,因为之前完全没有伏笔。
4、说到李圣和听风之前认识这一段,我也迷得很。
李圣是因为要完成父亲节的作业来找爸爸的。
这个父亲节作业究竟是个啥呢?
如果是写作文的话,天马行空的想象莫不是当代学生的拿手好戏;如果是拍照片的话,为什么在发现父亲不在后李圣表示他可以回去找同学的看一看。
这就很迷,我感觉这个理由不太能够支撑他来找爸爸,也不太能支撑听风带他完成这个作业。
当然,听风是个好哥哥。
5、听雨向爸爸哭诉从小到大都是听风在照顾她,她很心疼哥哥。
害,这一段咋说,也不能说它不感人,但确实没有那么感人。
主要还是太突兀了,之前营造的杨听风的形象一直是“欺负妹妹”、幼稚、看见美女走不动道,突然间毫无伏笔的这么升华一下,着实有些遭不住。
还有和《快把我哥带走》对比一下,《快走》中在表达兄妹情的这一段是配合了画面进行呈现的,这种突兀感就会被冲淡很多,而《二哥》中,只有妹妹干巴巴地潸然泪下的陈述,很难让人真实地沉浸到情景中去。
至于说人物上,不能说演员演的不好。
我感觉杨风演的哥哥应该和《快走》里的时分是同一挂,看上去总喜欢捉弄妹妹,但其实是个温暖好哥哥。
可能是胡先煦太帅太正了,似乎少了一点彭昱畅那种发自内心的贱兮兮的感觉。
妹妹这个人物设定我觉得也是有一些问题。
怎么洗都洗不掉的一点我觉得是她擅自打开了李圣已经明确表示过不想给别人动的铁盒子,不仅看了里面的东西,还把给了妈妈和叔叔看。
更离谱的是,她之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有什么不对,只顾着生气。
还有妈妈和叔叔,好像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难道是我出了什么问题??
这样乱动别人东西的行为,小学没被教育好,初中高中难道还没有吗?
妹妹给人观感不好还表现在很多小事情上。
她和李圣一起去抢人家商店门口韩庚的人形立牌那一段,唉,两个人在街上狂奔简直尬得我没眼看。
这应该是升华李圣和杨雨之间兄妹感情的一段戏,但我心里只为那个可怜的店员感到愤怒,如果我是他的话马上提上我八十米的长刀狂追八条街。
李圣,李圣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表现得简直像个圣母。
开场那五分钟可能是他最有性格的一面。
面对杨家兄妹就像没一丁点脾气的泥人,旧社会的小媳妇,任揉任搓。
当然他这样的表现也可以解释的通啊,他太想让他们把他接纳为亲人了。
这么说也不是不行,但我真的觉得有点牵强。
莉莉,相当明显的工具人角色。
很令我难受的一个片段是他们那个弹耳朵的游戏。
当然这里面哥哥杨风才是最油腻的那一个,一句一句的“我爱你”简直让人当场去世。
好好一个清爽的少年为啥非要搞这一套。
我自诩是一个正常人,看到一个人这个样子,我真的会觉得他是不是脑壳有点毛病?
也可能是我太保守了,不能接受对着一个刚见两面的人一直说“我爱你”。
令人难过的桥段不止这一个,还有杨风带李圣出去见朋友那一段。
杨风想要减肥,朋友就推荐了两种药吧,一种的副作用是肌无力,一种的副作用是抑郁症。
先不说这个副作用有没有啥子依据,李圣用一种非常天真又小媳妇的语气说“哥哥应该选肌无力的那个,因为有了抑郁症心情不好怎么去追那个漂亮姐姐?
”纳尼,也不懂杨风看见漂亮姐姐就犯花痴的人设点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营造贱兮兮的感觉吗?
可以少年的贱兮兮是可爱的,不是油腻的啊。
捉弄妹妹,扯前桌女孩的马尾辫是可爱,见色起意,见着美女就表白可一点都不清新呐。
全篇兄妹两的互动充斥着我开头所写的那种别扭感,为了吵闹而吵闹,为了嘻嘻哈哈而嘻嘻哈哈,强行一波欢喜冤家式兄妹。
虽然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但整部电影看下来,就很不自然,略带一丝矫揉造作。
合:截止我写这一段的时候,《二哥》的豆瓣评分是4.6。
虽然我打了三颗星,但其实我只想打两星半。
深情回顾了一下这一年来我饱含期待去看的电影。
开年大戏《唐探3》不黑不吹只能说去感受了一把春节档的气氛,《姜子牙》迷一般的剧情令人神伤。
中国人失去想象力了吗?
中国电影在多数情况下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非常主观,仅仅是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的吐槽。
竟然没有字幕 无数次怀疑自己听不懂中文
00世代室内儿童情景喜剧水平,《百鸟朝凤》的“致敬梗”用的可真够蹩脚的
傻逼电影。以后这种傻乐片绝对要钉在中国电影史的耻辱柱上,不,世界电影史的耻辱柱上!!!!!
影片评分6.3这样,如果和快把我哥带走,没法比。剧情我认为是新式小妞电影,也没大戏剧冲突,胜在轻松愉快,笑点很多,节奏不错,在国内节奏不错已经赢了一半了。青春片,有部分人可能会觉得尬,我觉得还好。还是很想有弟弟妹妹一起长大的。
暑期的欢乐亲情电影,欢欢乐乐看一场挺好的
台词生硬,剧情毫无逻辑,尴尬至极。如芒刺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看过曾舜晞孙千兄妹,彭昱畅张子枫兄妹,这对和前面两对比起来还是差着火候的,没有演出兄妹的默契,生搬硬套,违和感十足。把兄妹情演出三角恋的即视感,看完后很不爽。
不错的再组家庭情亲剧,值得给5分
但凡片方标注一下12岁以上不建议观看我都不至于给一星,也怪自己闲不住花钱找罪受...
每场戏都是为了编而编
抱着欠快哥一张电影票的心态来看的,看完只想高呼救命,不建议心理年龄十岁以上以及对五官乱飞式演技过敏的观众前来观看。至于剧情,那是什么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没法评价。
天啊,怎么会这么的尴尬!女主亲情没感受到,反而像是爱情。
1.5给小胡,1.5给二哥
实不相瞒还是哭了两次,虽然剧情不完整且有鬼扯的地方,而且疫情原因分了两次拍摄确实看出来有些摄影风格和剧本都割裂的问题,妹妹明明是有演技的为啥要挤眉弄眼呢?古装片可以找哈妮克孜,现代就…胡先煦和郑伟《百鸟朝凤》后的真的长大了
2哥就是2哥 跟快哥没关系 觉得欠快哥一张电影票的不用补在这部上超过小学三年级不建议观看
水准之下的青春片,台词故作可爱,非常恶心
低龄了一些
3.5吧,聚焦离异家庭重组,更强调孩子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不过不变的还是依然缺席的父母。俩男孩子挺好的
煽情过多,父母辈的演技十分尴尬,尤其是重组家庭爸妈,三个小演员的演技拯救了整部电影。演的真好。
很好看的电影很温情 虽然有些地方比较夸张 但是我觉得整体不错 主演们演的也还可以 支持小胡😋
那男孩后来还是一个人长大了,但中年人羞愧于再去诉说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活着有多孤独,他只是变得比从前更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