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破晓时分

Aurora,破晓(港),奥若拉,极光

主演:克利斯提·普优,Clara Voda,Catrinel Dumitrescu,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瓦伦丁·波佩斯库,Gheorghe Ifrim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瑞士,德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10

《破晓时分》剧照

破晓时分 剧照 NO.1破晓时分 剧照 NO.2破晓时分 剧照 NO.3破晓时分 剧照 NO.4破晓时分 剧照 NO.5破晓时分 剧照 NO.6破晓时分 剧照 NO.13破晓时分 剧照 NO.14破晓时分 剧照 NO.15破晓时分 剧照 NO.16破晓时分 剧照 NO.17破晓时分 剧照 NO.18破晓时分 剧照 NO.19破晓时分 剧照 NO.20

《破晓时分》剧情介绍

破晓时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所公寓的厨房中,一对夫妻为避免吵醒隔壁房中熟睡的女儿,低声谈论着小红帽的故事。郊区空地上,这个男人躲在一排废弃的拖车后静默地观察一群人,后者似乎是一家人。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男人:他带着两枚猎枪击针穿越在堵塞的车流中。男人42岁,名叫Viorel。他被自己阴暗的想法所震惊,穿越整个城市,前往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个目的地。 An apartment kitchen: a man and a woman discuss Little Red Riding Hood, their voices hushed, mindful of waking the little girl sleeping in the next room. A wasteland on the city’s outskirts: behind a line of abandoned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你的名字我的姓氏命中注定那头鹅见君心危机航线蒂尔零度战姬心星的泪光蓝色杰伊克里斯蒂娜·帕茨斯基:妈妈基因派对浪客孔明马尾藻海的奇迹杀手之心第二季白夜破晓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国家底线黑色校规混乱之子第一季全城订单天赐麒麟走进看守所加利福尼亚坏女孩换个活法下辈子我再好好过第一季末日惊魂从前慢·白首要相离浪客剑心最终章人诛篇OSS117之非洲谍影采尔马特空中救援队第一季一部有我出镜的影片竞争的守护者

《破晓时分》长篇影评

 1 ) 浓厚文艺片的对白

1.如果你不了解黄胜秀,不知道他的电影风格,你看了这部电影前40分钟,你可能会觉得这电影拍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但要是稍微看了一些他的电影,能够了解他的一些风格,就会稍微的能够理解了。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混乱剪辑的电影,它可能在剪辑上没有什么顺序,顺序要靠你自己去排列。

2.故事呢,就是一个男人来这个地方,想要找到他理想当中的一个人,也可能是这个人代表着找到他就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

但他在这个地方有认识一些新的人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3.这是我感觉韩国文艺片非常浓厚的风格,和那些小清新还不一样,镜头当中会透露着一些无奈平淡,洪尚秀的电影在对话上有一定的篇幅,甚至可以是电影的中心。

4.只是让他会发现这电影其实很平常很平淡好像很贴合实际按照我们自己的生活风格来说,我们是没有这些功夫和闲钱去到别的地方过一段生活,这样。

 2 ) 自由之丘观后感

第一次看洪尚秀导演的电影,说实话,节奏挺舒服,镜头简单,就一个日本人去韩国找旧情人的故事?

我咋也没觉得找到了??

感觉就够纵情,够随心所欲,看了很多人的解释,故事是混乱的,感觉要多看2遍,把故事串联起来,那他想等的那个人还是没有等到,可是遇到了送上来的也是来者不拒,有啥爱情,有啥坚持还有就是,不要一边看电影,一边玩手机……

 3 ) 尚秀的尴尬美学

梦境、推镜与自动书写:洪尚秀尴尬美学的一种理论读解引言:德国的超现实主义运动始于艺术家马克思·恩斯特,他在于巴黎超现实主义者密切接触后,发展出一种绘画技巧,将现实主义作品与各种各样梦境彼此冲突的结合在一起。

比方说,有一幅插图,前景处走着一个年轻女人,肩膀上停着一只巨大的鸽子。

背景似乎是空旷的博物馆房间,但房子里还有一个植物园,远远地有三个男人站在塔上。

画面充满了视觉寓意,但确切的意思很难说清楚。

通过这样的拼贴,恩斯特希望实现当年布列东和菲利普·苏波在文学领域里主张的“自动书写”,让事物自发且出乎意料地相遇。

洪尚秀电影特质与主题可以归结为:日常琐碎时间与虚假、梦境、反复交织的共时时间感(《时间之丘》、《这是对那时错》);推镜为标志的对某种日常生活的事件化强调;从剧本的文学白描移转为碎片化拼贴电影摄影式自动书写。

很多人将洪尚秀与法国新浪潮五虎将之一的侯麦作对比,把二人都归为某种文人小品。

但二人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对于洪尚秀,他的电影的指导思想是布列东的超现实主义目标的电影化表达:叙事混乱带来的感知错乱。

从早期的文艺青年性压抑下的尴尬表达,到近期作品一贯的日常时间混乱的呈现,洪桑秀从性压抑转导为对时间意识的呈现。

值得思考。。。。

 4 ) it's 荡麦 everywhere.

缺失一块的拼图内容,可能通过其他的线索来补足。

但反过来说,一块不确定的内容,也能连带着让整体故事的时间图景都变得不确定。

几个并行的时间里,前后线索存在却又不充分。

加濑亮手中那本书,是吉田健一写的《时间》。

加濑亮两次介绍,这本书里描述了时间的不连续性,而人可以超越时间的连续。

与电影主题产生互文的同时,也暗示了电影文本本身的超时空性。

从这个角度看,电影远非散落的信纸那么简单。

角色上的对应——旅馆老板娘与蹭住的男人,对应日本男人与权。

线索包括:· 旅馆老板娘比蹭住男人年纪大很多。

同样的,权也比爱恋她的日本男主角大很多。

· 旅馆老板娘的男人在聊天中说,自己经常被误认为中国人。

同样的身份错认,也常发生在身在异乡的日本男人身上。

· 老板娘多次表示,自己喜欢日本人。

因为日本人爱干净,懂礼貌。

而日本男人则以此自嘲。

这相当于在另一个时间,复演了权与日本人相识的场景。

· 旅馆老板娘与蹭住的男人在和日本男人告别时,老板娘非常突兀地说了「我爱你」。

这和老板娘流利熟练的英文很不相称。

这句话其实是权的台词,对应了老板娘与权其实是不同时间的同一个人。

· 最后的结局里,日本男人的画外音无缘由地说,自己的第一个女儿个子高大。

这个线索明确指向了住在旅馆隔壁的高个子女孩(郑恩彩 饰)。

而蹭住的男人曾经因为用训话的口吻(半语)与高个女孩交流,导致了一场争吵。

暗示了青春期女儿与父亲的关系——蹭住男人与日本男人,其实是不同时间的同一个人。

而高个子女孩则是未来的长女。

· 高个子女孩实际的父亲接走她时,特地选了一个非常矮的男演员。

一面突出了女儿特异的身高,另一面(个人觉得)导演在悄悄暗示,日本男人身材偏矮的这个特性。

如此看来,旅馆老板包养蹭住的男人,提供食宿,说他是在外面欠了一大笔钱来躲债的亲戚。

这只是搪塞的说法。

他们实际上是同居的忘年情人,而隔壁则住着他们高个子的女儿。

男人懒散、吊儿郎当的样子,其实也与百无聊赖的日本男人对应。

他们两个人,就是未来的日本男人与权这对夫妻。

目前还不明所以的一些问题:高个子女孩的情人,那个年长的、梳小辫子的男性,指涉了什么?

咖啡馆女老板的两个男友——红头发的西方人和想吃免费蛋糕的韩国人,都表示了自己是制片人,都与日本男人交流过。

所以他们到底哪个是咖啡馆老板的男友?

导演制造这种多义性是为什么?

和日本男人的线索有关系吗?

「失落的信纸」上有什么?

导演在开篇的「犯坏」——本片禁止18岁以下观影,而全片并没有任何18禁段落,则暗示「失落的信纸」上,有18禁内容发生。

那么这次发生的是谁与谁的性关系?

最后,这种「超时间性」的解读,可能也和我最近刷了三遍毕赣的《路边野餐》有关。

《自由之丘》提供的时间图景更现实也更多义。

导演把控更少,留白更多。

洪尚秀在《自由之丘》和《这时对那时错》两部电影中,连续两年展现了不同时空交错下,人与人之间丰富的可能性。

不由得期待2016年的《你自己与你所有》或者他随后的第19部作品,能否构成一个「时间三部曲」?

when you open the book of time, it's 荡麦 everywhere.『時間』(新潮社 1976年、講談社文芸文庫 1998年/新装版・青土社 2012年)

 5 ) 句序自由,故事才自由

推荐指数:五颗星 文:黄元樱 导演:洪尚秀 主演:加濑亮/ 郑恩彩 / 姜惠贞 / 文素丽 类型:剧情 出品:韩国 片长:67分钟句序自由,故事才自由它可能是一部探讨时间的电影,男主人公手里总是拿着一本标题就是“时间”的书籍。

故事从女教师在语言学校的前台收到日本男人的信件开始,男人告诉她,他已经来到她的城市,住在她周围,去她常去的咖啡馆,却寻她无果……这是分写在一沓纸片上的自叙文,女教师不小心打翻了它们,每片都记录着男人的等待,和日常生活。

当她从新拾起来阅读,男人要倾诉的这些日子的顺序自然被打乱了。

以前看过诸如《记忆碎片》那类电影,碎片化的叙述方式是核心。

可以理解那些把绝大部分劲都卯在结构上的电影,大都非常强调节奏感,悬念感。

它们更注重的不是故事,而是讲述本身。

洪尚秀自己也是擅于拆玩结构的人,他不乏结构复杂、琐碎的作品。

而我认为《自由之丘》不是为了追求叙述方式才打破时间轴线,他只是为了更自由、更随性地描画日常。

恰恰是为了粉碎形式。

拍到这部戏,洪尚秀已经很笃定,很从容,很信手拈来。

生活充满了空气感,所以生活的秩序是自由的,所以故事的讲述也应当是自由的。

这态度似乎有一点孤傲和玩世不恭,但其实它也是一种谦卑和敞开。

这部电影可能看上两三遍是可以把打乱的片段按时间先后排序的,但是显而易见有很大的间隙,因为它根本早就拒绝了缜密的可能性。

有一些前后不能生硬连接的地方,就像喝醉酒断的片儿。

当剧情散成块状摊在我们面前,又仿佛回到被义务教育的阶段,要求给散句排序。

参考答案是有的,但打着大叉叉的却极可能是诗的顺序。

导演就是要告诉观众:诶,你看,其实日子颠着倒着也能过,区别不大。

不要一味去强求先后,本来就是互为因果。

片中的日本男人毛利,待业状态,多少显得有点百无聊赖。

这样的人有时间研究时间,因为他浪费得起很多时间。

他痴心地为了钟情的女人追到韩国,在寻找和等待的同时邂逅了颇有风姿的咖啡店老板娘。

一边抒发着对那个为之而来的女人迫切的思念,一边和老板娘一来二往地喝酒、谈心、睡觉。

像是洪尚秀以往很多影片一样,男人总是可以才刚承诺这个,转身就去拥吻那个。

不过这次毛利也并没有轻易言爱,他躺在老板娘的床上,把“爱不爱”支吾了过去。

这也指向了故事模糊的结局,被追求的女教师类似安东尼奥尼《奇遇》里失踪的安娜,也许似乎只是促成偶遇的借口。

而郑恩彩饰演的女孩大约即将是毛利另一段和“别的女人”的故事,可惜这种可能在发生前就夭折了。

郑恩彩是洪尚秀电影里的一股灵气,镜头那么宠爱地跟随她。

她可能是离家出走的女学生,在落脚的旅馆里直接呵斥有意搭讪的猥琐中年男,起了冲突被骂得很难听,她连哭也是嚎啕大哭,毫不遮掩。

她就是可以任性,可以漫不经心,甚至带着丝许狡黠,不用讨任何人欢喜,在《惠媛》里头也一样。

她的态度很明确:我尽兴就好,你们随意。

洪尚秀这样偏爱她,其实她的角色的存在跟他的电影态度是一致的。

而那个搭讪文艺女青年被呛,就意淫人家有秘恋,搞婚外情;骂人家是bitch, nothing的中年男也是“洪式标配”。

散淡的电影故事里总有一两个永远无所事事的混子,酒桌上的搭子,可大叔、可少年。

这是洪尚秀男性叙事的一个部分,是男性自嘲的一个侧面。

没能成为毛利“别的女人”的文艺女被隐去不说的故事可以料想,如果延续导演之前电影的设置,可能又是一段身兼师生恋和婚外情的纠结秘事。

这背后就是洪尚秀更永恒的自我嘲讽和自娱自乐。

而在这部影片中,男主角毛利面对这个女孩,并无瓜葛,只是不声不响地旁观一切的发生,直到她不结账不辞而别。

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不直接冲突的相遇总是显得疏离。

这样娟秀的小品是洪尚秀一直持续的创作,从一年一部到一年两部,堪称稳定高产。

他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韩国导演,在高度产业化的韩国电影中独树一帜,尤为重要。

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算是“不入流”的导演,像他很多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导演似的,有一个教授的头衔,有几个不错的女学生,在圈子里混得不咸不淡……洪尚秀总是在借电影调侃这类苦闷,直击男人被生活困住后暴露出的丑态。

据说相较于作品的闷骚,他本人风骚得非常明显。

从1996年第一部《猪堕井的那天》开始,他所有的作品都是自己编剧,自己导演。

我觉得他的电影既无限接近生活,也无限接近他自己。

他所有影片中那个落寞的、闷骚的、无赖的、性感的男人就是洪尚秀。

就是这份轻易不动摇的自恋也让人欲罢不能,所以他无甚惊喜的一部接一部电影,我还是一部接一部地看完。

在釜山电影节期间,《自由之丘》一天两场的放映居然提前一天就求票无门了,可见韩国观众还是买他账的。

据说他的电影从《懂得又如何》开始,都能盈利。

可见愿意看他絮絮叨叨的,大有人在。

我也是赶在离开釜山之前终究没能忍住,毅然摸进video room匆匆看了一场小屏幕。

影片中导演的个人趣味依旧那么鲜明:还是稳定的三角恋情,一男二女;还是发生在旅馆、酒桌和路上。

多了咖啡馆,是为了邂逅风情的老板娘。

还是用一只狗,牵扯起一段男女关系。

还是有几个早已打上风格烙印的推拉镜头。

这次的故事由于时间的无序造成更多叙述的省略,三角男女之间各自欣然相对。

没有选择,也不需要选择。

一切都很和谐,所以也没有结局。

最传神的一笔在于结局之前,女教师赶在毛利离开旅馆之前等在他房中,他们相认相拥。

女教师似乎立刻决定跟他回日本,他们漫步在通往共同生活的路上……然而画面突然迂回,毛利又跟老板娘凑在一起交头接耳。

这似乎是女教师漏掉阅读的一片日子,又似乎这才是现实的走向。

梦也是洪尚秀电影里用得很频繁的表达方式,一旦时空顺序的弹性那么大,梦和真实就更加两相缠绵了。

如果说这部影片是在探讨时间,那么它至少说明了最初的目的不是时间消耗的主体,达到目的之间遇到的他者才是。

影片非常短,只有67分钟,基本是一个短片的篇幅。

这也是导演对时间的态度,用看上去在浪费时间的速度娓娓道来,又能够及时节制地喊停。

转自《看电影》周刊

 6 ) 加濑亮改变了洪常秀

《自由之丘》也许不能算洪常秀的最佳发挥,但却是很有意思并且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洪常秀电影。

这部仅有66分钟时长的电影是洪常秀迄今最短的一部长片,惟其短促,更能显出洪氏极简主义风格真正的优势、特征与流变。

尽管影片内容表面看依然是男欢女爱,把酒咏叹,但切入视点、细微处的人心情感的律动,《自由之丘》其实有着很特别的表达。

时值当下,谈及洪常秀,似乎很难回避侯麦。

二人尽其一生,皆孜孜不倦地描摹男女情事,题材层面的高度单一化或者说作者化当然是很容易辨识的二位导演的共同之处。

而切入题材的不同视点,由不同视点再投射出的人生境界亦能区分二位的相异点。

简单点说,熟读康德、帕斯卡尔、笛卡尔的侯麦表达较为形而上,爱情抉择在他的电影中常常成为人生审慎而重大的思辨议题。

洪常秀则更愿意以嘲讽的立场解构男权视点的无奈与不堪。

不过二人在创作立场或者说表达方式层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是经常被人遗忘。

侯麦以“道德故事”(Contes Moraux)系列闻名,但实际上侯麦对道德这个概念的解说与外界通常的理解有一定出入,“在法语中,有个单词叫moraliste,在英语中并没有任何相对应的词。

实际上,这个词与moral并没有太多联系,moraliste指的是对于走进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的人。

这样的人关心人的精神生活与感觉世界。

举例来说,十八世纪的帕斯卡尔是moraliste,拉布·吕耶尔(La Bruyere)、拉罗什富科(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也算,你也可以把司汤达算上,因为他描绘了人们的所思所想……重点是他们怎么思考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展现行为本身。

Contes Moraux系列电影不是关于行为的电影,不是戏剧性的电影,而是分析特殊情感的电影,影片中的角色自己也在分析情感。

”(参见《电影季刊》1971年夏季号的侯麦专访)这是为什么侯麦的电影那么讲究叙事结构、叙事视点,对白在电影中的功能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意义上,洪常秀确实与侯麦为同路人,为隔着时空的影像对话者。

《自由之丘》极简风格到了极致,少量的场景,少量的人物,少量的调度,甚至连语言也是最简单的近乎于儿童级别的英语,但值得思辨的情感空间并不稀薄。

影片故事讲述的是日本男子mori到韩国去寻找一位有过旧情的女子权,最终缘铿一面,却又有了一段露水姻缘。

整部电影算得上情节的大概只有mori与英善的床戏、mori找到了英善丢失的狗,其他的不过是酒桌上的醉话、饭桌上的闲谈、咖啡馆里的尬聊。

谈洪常秀的电影不可不提的当然是影片精巧的叙事结构与切入的视点。

影片将“正常”的线性叙事打破。

段落与段落之间不再是因果逻辑关系,也不是顺时发生的段落连接,常常是后来发生的事件被前置过来讲述,先前发生的情节留到影片末尾才提及。

譬如开场部分,英善邀请mori吃饭,原因是mori帮她找到了宠物狗Gumi。

影片先讲述吃饭的情节,回头再接续宠物狗被找到的段落。

段落与段落之间并不构成补充说明的关系,更谈不上解谜式的问答。

理解这种处理的用意必须与整部电影的更为巧妙的视点设置联系到一起考量。

影片实际上是明确存在一个现在的时态,那便是mori惦念的韩国女子权取信-读信的过程,此过程在影片中被反复的闪烁插入,成为一个叙事结构上的韵脚。

虽然是短促的闪烁插入,但这却奠定了影片的主时态为现在时,影片中主要的文本内容却是已经发生的过去时态,而这过去时态展开也并非线性结构,所以这叙事的整体性安排或者说叙事视点是来自权、来自画外音的mori、来自影片作者还是被混杂在一块?

这便是暧昧不明之处,却是视点的魅力所在。

在影片开场过后不久,英善与mori吃饭,中间英善有问及mori在读的是什么书?

mori酒酣耳热地回答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书,“时间并不是像你和我的躯体或是这张桌子一样的实体,我们的大脑构建了一个时间连续体的思维框架,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觉得你没有必要按照那种固有的模式来生活,但人类的进化也逃离不出这个框架模式。

”这段对话影影绰绰导出影像的结构逻辑与母题的关系。

mori到韩国来是寻找一段失落的记忆,也就是找回过去,但事与愿违,过去无法找回,只有在梦中才可与故人圆满。

现在的英善似乎可以对接,对接的未来即如影片的开放式结尾──英善与mori的关系是开放的。

更可牵连的是梦的形成。

英善的宠物狗Gumi,mori被英善男友告知Gumi在韩语中的意思便是梦。

职是之故,梦虽然是与故人牵连,但与英善也有丝连。

这便是高度游戏化的叙事策略。

影片的片名《自由之丘》,是mori和英善相好的咖啡馆的名字,也是mori和英善一段不了情的发生地。

由语义的角度看,片名喻意空间的自由,但如mori醉谈所言,人也许可以做到时间的自由。

游戏化的叙事策略对应了时间的自由。

记忆、梦、想象、未来被统和到了一起,由此有了诗的幻境。

加濑亮扮演的日本男性mori在洪常秀的电影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位男主角。

嘲讽韩国男性霸权化的性别意识、威权意识是洪常秀电影很重要的一个母题,因此他电影中的男性角色,尤其是主角都非常猥琐,他不断调动起来的精巧叙事结构都是要调动观众的注意力来认同这种嘲讽的正确性。

侯麦的部分电影也会有这样的视点,譬如《克莱尔之膝》,但侯麦并无嘲讽意味,只是审慎地揭露,并且侯麦的男主角不猥琐。

《自由之丘》一反常态。

mori在影片中深陷情海,一脸沧桑,造型充满了一种忧郁之美(对比之下,影片中的几位韩国男性依然很猥琐)。

他故地重游,却始终等不到旧爱归来。

他羡慕与他一样的外来者身份,却有着美满爱情的西方男子。

美丽的有夫之妇英善投怀送抱,他无法拒绝。

第一次与英善做爱,mori还自问该不该爱她,第二次他已经勉强接受了这份爱情,但终究是无奈。

在被关厕所的尴尬时光中,他又若有所思,一脸惘然。

终究,他在梦(潜意识)中与旧爱团圆,结婚生子。

mori毕竟不是《迷魂记》中的斯考蒂,他不是恋尸癖。

对mori而言,样貌平平的权代表了情,美貌性感的英善代表了欲,情不可得,以欲来填充,到底是无奈。

在这个意义上,mori至少成为了值得同情的男子。

即便如此,《自由之丘》也没有闪烁出任何廉价浪漫的光芒,mori与英善在床上相拥热吻,予人的不过只是一切都是暂时的感觉。

情与欲完美结合的爱情神话从来都不是洪常秀要颂扬的。

《自由之丘》归根到底是一部关于人的内心情感生活的电影。

一部关于如何看待回忆,看待自我。

一部关于一段情感旅程的结束与重新展开的可能性的电影。

 7 ) 真挚的流氓

喝酒的场面里,所有人都像捋顺了毛的狮子,内心涌动流窜的欲望,像黄油一样流出,它们温柔又澄亮。

时间则是松子落下来的味道,馥郁悠长。

而那些真挚流氓的眼里,满是你激情投射的镜像。

每年一部的产量,脸熟的演员搭档,低成本小制作,必然包含日记、梦境、烧酒的爱情故事,洪尚秀几乎将艺术电影拍成了自己的类型片。

《自由之丘》从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现身,随后获得釜山影评人协会大奖,也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放映,入选《纽约客》2014年未发行的最佳电影榜单之中。

这是洪尚秀的第16部影片,从《猪坠井的那一天》开始,洪尚秀早已成为了电影节的常客,与另一韩国代表导演金基德血腥喷薄的取景方式相反,洪尚秀的影像风格粗糙、简单,白水化的生活场景,带有反煽情的抽离。

人物设置上,男人,女人,过路客,背景单一,行为索离,企图用速写式的人生轨迹,孵育性别的哲学隐喻。

这次的故事依旧简单清洁,日本男人Mori本为了追慕心上人而返回韩国,认识了“自由之丘”咖啡店的女老板Kwon。

在家庭旅馆内与店主侄子交谈甚欢,经常相约喝酒。

在等待心上人的期间,Mori写信记录生活点滴,同时也与Kwon发生了关系…..这个读来毫无惊喜的爱情轻小品,这些男男女女的乏味关系,却持续出现在他十六部电影之中,洪尚秀似乎在问,美都被遮蔽了,你还能欣赏什么?

纵然电影被称为“第七大种艺术”,但它最初的诞生不过是一种仪器的发明创造,或是一种取悦观众的视觉把戏。

叙事,连接了空间与时间的转译,真正将电影从设备变成了表达,用影像代替了想象。

因此,如何讲故事,讲什么样的故事,全然靠导演巧搭条目。

在城市兜圈,搭讪,喝酒,与他人建立关系。

剧目中的男女同样在讲故事。

Mori的信件中既有内心的描慕,也有对事件的叙述。

于是,我们可以在前一刻看到他对心上人表达的痴恋,也可以在下一秒看到他与女老板躺在床上的爱抚。

与努力让你“入戏”的导演不同,洪尚秀的影片给予了观众一种抽离感,同时又像赋予了你观察的审判权,他不讲性的羞辱与爱情的负弃,他只是让你看到,这些同样会发生在你我身上的失望与谎言。

这种“感同身受”才是真正高明的入戏,你被卷入的不仅是画面,而是思索与质疑。

3D技术实则没有对电影产生任何革命性的改变,那归根到底是属于视觉上的辅助技艺,感官上的征服感并不能表达内在的思考,在看到众多盲目追随3D大流的电影后,洪尚秀简单随意的机位,生硬原始的推拉,都有种反时代的玩味感。

世界有其庞大的运算,日常才是无限接近真理的入口。

反复验证的不是谎言,而是说谎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洪尚秀电影中的男女,他们身体做着坏事,脱口而出我爱你,又随时转身离去,这当中不符合逻辑,却又忠于原欲。

打断的信件,导致影片中出现乱序的画面。

讨论叙事的连续性,重组镜头的意义绝不在于此,这种尝试既不算得上先锋,也不谈得上惊艳。

倒不如说,这是导演一种把戏,像一种略带滑稽的酒意,混沌不清的嬉皮。

语言的隐喻反而才是一出惊喜。

全片百分之九十用英语对话,不懂韩文的日本人说英文,母语是英文的西方人因在韩国定居而说起了韩文,剩下的韩国人呢?

要不被当作了中国人,要不只能说英文。

异国元素的加入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洪尚秀的电影里,语言是表现国族电影(National Cinema)中身份的重要因素,全球化的侵袭,那些看起来通达无阻的交流是否就代表了真正的理解?

显然所有的翻译都存在缺失或扭曲,不存在任何可以对等两种语言符号,或者应该说,所有语言都由其文化背景所支撑,有其先天的决定性。

幸好,世上的酒都一样的,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他们坐在酒桌前,眼神都在发亮,有了通灵般的想象。

酒精何尝不是一种符号,洪尚秀是电影圈内著名的“烧酒导演”,片子中的人物永远酩酊混沌,他自己也在采访中谈及日常的醉酒,那种撒泼胡来的放肆,是一种快感,还是一种释放,他不说,只是悄悄地将这些万象玩笑般地投影在大荧幕上,你要知道,幽默的人永远最深刻。

洪尚秀的电影,比起电影文本本身,其代表的电影作者论(Auteur)更值得思考。

一方面他持续着家庭作坊的电影制作模式,另一方面又在电影节中长期积累名声与标识。

世界电影(World Cinema) 为什么多以影人作品为代表,无论是日本的黑泽明、小津安二郎,中国的张艺谋、贾樟柯,还是台湾的侯孝贤,香港的王家卫,以及现在讨论的韩国导演洪尚秀,金基德,电影作者论的盛行,代表了电影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国家转化模式,从国际到国内,国家的身份认同,表达,透过被媒体、影展所追捧的导演,成功形成文化现象或国族标签。

我们开始思考,导演作者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个人风格表达,更像一场秘密反复的年轮着色,以日常换非常。

导演到底是电影的工业淘金者还是艺术守夜人,只有时代能解答。

而洪尚秀的迷人之处,是他选择地一种“随波逐流”的坚守,不反击,不跃进,这个猛灌烧酒的落寞导演,用简单自然的手法,拼贴出最原始真挚的男女欲望。

本文已发表于《东方艺术·大家》杂志上

 8 ) 你看上去像个艺术家

《自由之丘》是洪常秀的第16部长片作品,然而,即便是在一万万文艺青年聚集的豆瓣网,他每一部电影的观看人数,都在3000人以下。

说起来也并不奇怪,在韩国,洪常秀的票房水平是稳固的几万人次到十几万人次。

我喜欢洪常秀,但我羡慕的,是他那种完全自我的创作态度,更羡慕高度工业化的韩国电影市场,一直能够有这样的创作者存在。

《夜与日》走出国门后,洪常秀吸引来于佩尔等知名影星出演,这回的《自由之丘》,男主人公是日本的加濑亮,中青代实力演员。

所以,当看到加濑亮猛嘬一口烟,喝酒红了脸,演员带来的错位感非常强烈。

以往,这样的角色专属于韩国的金相庆或者金太祐,多少有些先入为主的猥琐男人气。

加濑亮看着吉田健一的《时间》,打一把透明雨伞,讲一口号称日本男演员三甲的英语口语,以文艺男神的面目,读着信纸上的旁白,穿越到了洪常秀的电影里。

“自由之丘”是电影里一家咖啡馆的名字(自由之丘同时也是是日本东京都目黑区的一个地区),如果望文生义,它大概还有一层自由组合的意思。

观众会看到男主人公的信纸被无意打乱,然后故事的时间线也随之胡乱跳跃。

与《记忆碎片》这种深度解谜电影不同,《自由之丘》被打乱以后,观众还是能够看懂故事。

不少语焉不详的地方,更像是洪常秀留给影迷的礼物。

譬如,什么时候打的架,救了哪个女孩,锁门以后怎么解决的……但最触动好奇心的,当属电影结尾。

《自由之丘》冷不防出现了一个圆满结局,美好到就像是迪士尼童话。

又很快,电影告诉我们,它是一个梦。

联想到之前缺失的一页信纸,电影似乎没有了结局,因为我们无从判断哪部分是真,哪部分是假。

更离奇的还有,洪常秀电影回到了18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的分级,可是,一路看下来,愣是看不出哪里十八禁了。

难不成,它也成了缺失的一页。

在讨厌洪常秀的观众看来,《自由之丘》依然无聊。

为了描述这种无聊感,电影里主人公被人说,他无所事事的状态,还有嘴边浓密的胡子,看上去就像个艺术家。

这话听上去像骂人的,仿佛只有艺术家才能这样消磨跟打发时间。

然而,如果试过鸡同鸭讲的陌生尴尬,那么,日本人、韩国人还有一个欧美人坐一块聊天的场面,它就是洪常秀想要制造的荒诞场合。

这些百无聊赖的家伙们,除了走路喝酒找狗,还会骂人打架泡妞。

中间韩国大叔恶狠狠地骂小姑娘:她就是个贱人,多少有些粗鲁,又叫人想笑场。

这种先入为主的粗暴看法,俨然就是勾搭失败的现实搬演。

更为有趣的是,她的扮演者,也是洪常秀前作《海媛》的女主角。

在《海媛》里,她读一本书,叫《临终者的孤寂》,跟《时间》一样,书本也是解读电影的钥匙。

《自由之丘》的不稳定时间,既体现在打乱的书信上,也有过了十点不提供早餐以及十点以后来找我。

与此同时,主人公处于极度嗜睡的状态,分不清白天黑夜,甚至于现实或做梦。

所以,我们或许没必要知道,他到底找到了她没有。

就如主人公自己说的,重要的是,他来找她了。

这即是一段时间。

对于跨国旧恋情的始末,电影语焉不详。

对于新恋情,温暖的床头戏也只能说明,它是一段标准的邂逅。

咖啡女说,她只是想找一个人爱,所以爱上人渣又如何。

而在小姑娘身上,主人公还是投去了一种关注的目光。

她不仅出现在了三个段落当中,并且有一次被尾随。

典型的旧烧未退,新热又起,标准的男性欲望投射。

在《自由之丘》里,男主人公寻找旧情人,跟咖啡女滚床单,被小姑娘吸引,又一再赞美老外的妻子。

在跟老板娘的谈话中,他承认自己受迫于现实压力,只能在与花的对视中,寻找内心的片刻宁静,这是他理解的幸福。

所以,其实只需要简单地替换一个概念,把“花”置换为女性,那么,《自由之丘》又变得更加通俗易懂。

至于时间,时间很重要,但有时候,它也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不过是timing,所以,男主人公找不到A,选择了B,错失了C,又赞美着D。

换一个timing,ABCD可能就要重新来过。

这些男男女女的事情,洪常秀已经说过了太多。

能把这些事情讲出个一二十部电影,我觉得,他就是一个艺术家。

【刊发于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movie432 请勿转载】

 9 ) 记一段对话

--我喜欢观察花朵,还有树木。

我能观察他们很久很久。

大概盯着看5分钟左右,会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像和花朵在一起,会忘掉其他的一切——忘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忘了这个世界,忘了时间的流逝等。

不过在某一瞬间会觉得很安心,真的会相信在生活里可以无所畏惧。

这并不是观念上的理解,而是一种真切的感受。

当以后每每记起这种感觉,它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勇气。

--你在面对生活时会有畏惧,但是观察花朵能缓解你的畏惧,这样理解对吗?

--嗯嗯。

 10 ) 为了了解剧情,第二遍边做笔记边浏览着看之后

知道了中间留纸条的不是旧爱人啊,是咖啡馆老板娘。

电影里叙述乱原来源自旧爱人弄翻了信件!

(我确实没全身心投入看电影)电影叙述每一段插叙都是一页信件(我记了有10段)。

我得出的结论是结局是见旧爱人那段是就是做梦,虽然这解释关于"救女孩的对话“怎么会出现在梦中有点牵强。

但做个梦么,什么都有可能啊。

而且之前可能他确实去救了那个女孩(高个美女),因为中间有他跟着女孩那段,而且丢失了一页纸,可能就是描述救女孩的经过。

电影本身是不希望我们追究这个东西的,中间不是说不要在乎什么时间结构么,这样也就达到自由的境界了吧。

其实这个剧情意义不大,就是理解起来好玩。

我挺喜欢里面几段对话,也喜欢男主这种真诚的。

电影开始画面有种廉价电视剧的感觉,一点没正规电影的感觉。

演员表演的感觉也很好,特别是男主一开始的局促不安,很像初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感觉(不过前两年来过啊)。

打四分主要还是这个吧。

《破晓时分》短评

-我能和花融为一体 -你只是害怕

6分钟前
  • 徐苹果
  • 还行

小饭馆里,男主角和朋友说“我没有太现实,我觉得谁都不会太过于现实。”然而事实上,洪尚秀的故事大多都是文艺皮囊包裹下的现实啊,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真实欲望的投射。洪尚秀真的是结构大师,男男女女那点事儿,靠着重组叙事结构就能带来不同的味道和极多的思考。

8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在仙台短篇电影节看到后就一直很留意这部电影。导演把故事插叙倒叙同散落的信结合起来,拍得非常有生活感,首尔的街真的很像中国的小城镇。日本人和韩国人像背诵英语课文一般的台词也让人印象深刻,最让我喜欢的还是片子里简单的钢琴曲。

13分钟前
  • 白牙尖
  • 推荐

6.8,一如既往地简单镜头,吃饭、谈天,突出的特征是错杂的时间线,映照了男主一直拿着在读的那本《时间》。男主晚起是因为跟咖啡店那女人过夜了?

17分钟前
  • 影子
  • 还行

21分钟前
  • Kangaroo🦘
  • 较差

只有故事是自由的

22分钟前
  • 林小熏
  • 还行

洪尚秀最差作品,从场面调度和故事情节都是最差。

23分钟前
  • 托尔
  • 很差

洪尚秀最拉的一部。

25分钟前
  • 我就是旧时光
  • 较差

片子像白水,看完后回味出一丝甜。

28分钟前
  • 长耳朵走来走去
  • 推荐

这片子的节奏和表述方式,真的不知道导演要说什么。这豆瓣的评分太不负责任了。

32分钟前
  • Ben笨熊
  • 较差

#威尼斯电影节#

35分钟前
  • 黄灿灿
  • 还行

一只狗、一男一女,一男与又一女……总有忽然崩溃的女子总在抽烟(自己抽自己的,也不散一根)总在说一些有的没的……生活就是这么无聊而真实!拍出来,你看。

40分钟前
  • 禾一
  • 还行

应该是洪导拍的最轻松的一部吧,叙事上倒是没有设计之前作品的那种独特结构,但仍然拍的很清新。

42分钟前
  • 大开影介
  • 还行

時序和夢境,嘮叨日常開個玩笑。

46分钟前
  • Diealright
  • 还行

第一次get到了洪尚秀

51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推荐

打乱顺序 如梦似幻

55分钟前
  • 不如的我的
  • 还行

看了二十分钟,依次看见客观全知叙述-画外音插叙-(他者)倒叙-倒叙之插入倒叙-倒叙内客观叙事-倒叙内画外音......因为片长不长,我拉到结尾,又意外...或者说始终有料到...看见加濑亮做了一个梦,omg!omg!omg!不愧是洪常秀TOUCH:)

58分钟前
  • 东遇西
  • 很差

-I love you. -I want to love you.

1小时前
  • inhiu
  • 还行

故事挺眼熟的

1小时前
  • 每天都要取名字
  • 还行

其实还是讽刺。韩国人对日本人的盲目喜爱。男性对女性毫不尊重。

1小时前
  • GoneSoul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