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例先说说喜欢的片段与画画,可能就有点剧透咯~【几个动人片段】1.跳《天鹅湖》的坦克;2.钢琴bgm下的发动机声;3.举着地图嘚瑟的姑娘;4.像美丽人生片尾一样出场方式的坦克。
【元素很是丰富】1.战争与策略。
太多了不举例子了。
2.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第一战的那枪和最后一枪应该都没开,这里是个前后呼应。
以及最后俄指挥官也变成了湛蓝色眸子。
3.幽默部分。
加油站、哨兵、路边夫人等等。
4.信仰的力量。
包括圣母像、祈祷等。
5.爱情线。
嗯…略突兀按下不表。
【制作的精细】1.光影颜色背景音乐变化,与剧情极其一致,感情色彩鲜明;2.配音有真实感,最后桥上对狙握手后,德指挥官的喘气还带了鼻子抽动的声音,极其真实。
【基本符合逻辑】没有手撕鬼子一样的神剧情真是不容易,几个转折点、意外基本还都说的通,不过我不太懂军事可以请有关大佬来补充啦~
战斗场面相当不错,剧情上虽然主角光环太过,但对比我们从小看到大的同为红色政权打轴心国军队的电影来说,至少敌人没有那么弱智。
41年纳粹入侵莫斯科,苏军居然出现了有一辆坦克,但是没有人会开的情况,那何不索性这辆也借出去就完了。
但天无绝人之路,世上总是有被打下凡间历劫的天蓬元帅。
谁能想到一个被派来送饭的,居然是个坦克学校优等生。
然后他就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坦克小队。
战斗也足够惊艳,一个对六个,再多干掉一个就能替巴西报仇了。
44年,当Jäger在集中营再次看见自己老对手的时候,被告知这个人一心求死,就快被解决了。
这么一心求死,居然活了3年。
或许就是要等一个机会,告诉你,我失去的一定亲手拿回来。
好,Jäger说,那就给你机会。
情报说苏军就快攻到德国防线了,所以要让自己的坦克兵学员了解苏军的坦克能力。
自此之后一系列的设定都让人不解。
首先,这次不是入侵莫斯科了,而是人家打到柏林来了。
为什么训练模式,还是苏军藏起来,让德军找。
其次,缴获来的苏军坦克让战俘自己挑人,自己维修。
你都从前线大老远的运过来了,居然没有人进去看一下,你至少也应该确认里面的人是不是都死了吧。
明晃晃的炮弹就压在身下,你但凡看一眼,后面的事都没了。
而让战俘自己维修就更扯淡了,维修就需要工具,而维修坦克更是各种大家伙,连电焊都给提供了,你就不怕他们搞出点什么事来。
而且维修全程没人监控,人家都能在里面做沙盘。
也就在大门口给了几个看门的,还随便来个地位低下的翻译就开门让进。
而这个翻译是如何弄到钥匙模子的,完全没有表现,她将模子给了Ivushkin,然后就有了进屋的钥匙。
我就说你给人家工具是失策吧,这都能铸塑了。
坦克里抬出来的尸体,Ivushkin就一句好好安葬,就名正言顺的埋在了他们想埋的地方。
这里不是训练场么,这的确是我看过的关于纳粹的电影里最展现和蔼的一部了。
T-34开出训练场太顺利了,三辆黑豹既然都是学员在开,怎么都是能力有限。
因此即便没有弹药,他们只要能隐蔽的按照路线走,也能轻易的逃出来。
德国这么严谨的国家,坦克训练基地指挥台毫无避弹措施,四周也没有坚固到能抵挡坦克撞击的围墙。
然后你们就把一个性能优越的坦克交到了一个不怕死的俘虏手里。
但不管怎样,仅仅是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就能让人看的血脉喷张。
处于低地用石头反弹、侦查地形后弹出个步兵偷掉一辆坦克、四岔路口看时机撞墙而过、脸对脸遇到敌人比赛手速。
且不说科不科学,严不严谨,至少比莫名其妙突然小宇宙爆发有逻辑。
当最后又剩下两人一对一的时候,居然出现了西部片的情节。
场景一下跳西安,不是,到桥上。
然后去偷袭而重伤的队员就回到了坦克上。
也就是说Jäger眼睁睁看着他们下去救人,没有背后下手。
而一切结束之后,两人的握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
最后,所有四个战俘,一个翻译全都平安回国,他们一路从集中营打回来,打毁了五辆敌军坦克,还轰了一屋德军军官。
这战力用兵不血刃都不足以形容,因为本来就没派兵,这几个原本就是战俘。
这不但没赔,还赚了四个兵回来。
[cp]英雄主义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识到生活的本色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不知道《猎杀T34》的男主角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英雄主义,但片尾告诉我们,他最后从一个坦克指挥官变为了拖拉机手,并且同女主角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在好好的活着。
同为战争题材的影片,《狂怒》的男主角在坦克被毁时,把坦克作为家,守住路口,拒绝到树林里逃生。
而《猎杀T34》的男主角则在山上被围猎时提议和战友们把坦克开道湖里而各自逃生。
不一样的决定,都不影响英雄的形象。
战争归战争,艺术归艺术。
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战友们诙谐的对话,乐观主义的态度,是艺术的升华。
在桥上,尼古拉没有向耶格尔开枪,两个死对手的手相握的刹那间,又意味着什么呢,人性?
和平?
或者什么?
说老实话,我只看了影片的后半部分。
我的感觉是,这算不得战争神剧,也未必那么的正义非正义。
这让我想起了阿伦特的“恶的平庸”。
不管是纳粹,也不管是战争还是集中营,耶格尔只是这个机器中的一个零件。
而尼古拉一样,同样只是一个战士,最终,他回归生活。
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尼古拉的英雄主义。
[/cp]
我对比了俄版和中国版,找到了中国版删减部分:9:06 删减尼古拉的话:“该轮到我说说了。
也许我没闻过前线的味道,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但我的车长课成绩是优。
”约12s27:45 删减俄军车长问驾驶员姓名的对话。
约5s34:12 删减德军车长开枪之后的镜头。
约32s35:23 删减集中营俘虏下车部分镜头。
约20s37:00 删减德军长官子弹上膛镜头。
约8s37:27 删减德军下属向德军长官交代俄国车长身份对话。
约10s38:20 删减德军长官问话镜头。
约10s38:48 删减押往集中营的部分镜头。
约15s41:17 删减耶格尔的车驶过油菜花田的镜头。
约13s50:06 删减点人数的部分镜头 约5s50:36 删减尼古拉挑人部分镜头 约5s52:02 删减尼古拉看向耶格尔的镜头 2s54:02 删减尼古拉与女翻译对视的镜头 约20s56:52 删减坦克内摸炮弹镜头 8s57:52 删减搬尸体不小心露出炮弹被女翻译看到的镜头 5s58:26 删减集中营俘虏捡树枝镜头 约20s59:12 删减车间内队员对话镜头和做沙盘镜头 约1m01:03:08 删减尼古拉看女翻译的镜头 约7s01:03:21 删减尼古拉在耶格尔办公室看到地图的镜头 约1m10s01:16:35 删减德军长官走楼梯去耶格尔办公室的镜头 5s01:22:30 删减耶格尔疏散塔台的镜头 2s01:22:40 删减高爆弹在塔台里的升格镜头 约20s01:23:35 删减德军镜头 约10s01:24:50 删减德军镜头 约15s01:27:33 删减安娜进坦克镜头和德军会议镜头 约35s01:29:53 删减队员坦克内的对话 约20s01:35:35 删减T34穿越树丛的镜头 约10s01:36:34 删减耶格尔坐飞机镜头 约8s01:38:47 删减T34穿越树丛的镜头 约5s01:39:58 删减安娜捂眼睛的镜头 约5s01:40:50 删减耶格尔飞机降落镜头 约10s01:41:52 删减驾驶员唱歌镜头 约1m01:44:08 删减队员对话 约10s02:04:00 删减沃尔乔克抬回坦克的血腥画面 约10s02:06:42 删减中弹后血腥画面 约5s02:09:26 删减坦克内队员的对话 约20s结尾删减部分歌曲画面总结:b站的是中国版,没有德译俄的话外音。
导剪版191分钟,我还没看过。
引进国内的工作人员把晦涩难懂的俄式文戏删掉了,把沃尔克乔活下来的可能删了,所以在b站看会以为沃尔克乔死了。
我对比了俄版和中国版,找到了中国版删减的地方:9:06 删减尼古拉的话:“该轮到我说说了。
也许我没闻过前线的味道,就像你们刚才说的,但我的车长课成绩是优。
”约12s27:45 删减俄军车长问驾驶员姓名的对话。
约5s34:12 删减德军车长开枪之后的镜头。
约32s35:23 删减集中营俘虏下车部分镜头。
约20s37:00 删减德军长官子弹上膛镜头。
约8s37:27 删减德军下属向德军长官交代俄国车长身份的对话。
约10s38:20 删减德军长官问话镜头。
约10s38:48 删减押往集中营的部分镜头。
约15s41:17 删减耶格尔的车驶过油菜花田的镜头。
约13s50:06 删减点人数的部分镜头 约5s50:36 删减尼古拉挑人部分镜头 约5s52:02 删减尼古拉看向耶格尔的镜头 2s54:02 删减尼古拉与女翻译对视的镜头 约20s56:52 删减坦克内摸炮弹镜头 8s57:52 删减搬尸体不小心露出炮弹被女翻译看到的镜头 5s58:26 删减集中营俘虏捡树枝镜头 约20s59:12 删减车间内队员对话镜头和做沙盘镜头 约1m01:03:08 删减尼古拉看女翻译的镜头 约7s01:03:21 删减尼古拉在耶格尔办公室看到地图的镜头 约1m10s01:16:35 删减德军长官走楼梯去耶格尔办公室的镜头 5s01:22:30 删减耶格尔疏散塔台的镜头 2s01:22:40 删减高爆弹在塔台里的升格镜头 约20s01:23:35 删减德军镜头 约10s01:24:50 删减德军镜头 约15s01:27:33 删减安娜进坦克镜头和德军会议镜头 约35s01:29:53 删减队员坦克内的对话 约20s01:35:35 删减T34穿越树丛的镜头 约10s01:36:34 删减耶格尔坐飞机镜头 约8s01:38:47 删减T34穿越树丛的镜头 约5s01:39:58 删减安娜捂眼睛的镜头 约5s01:40:50 删减耶格尔飞机降落镜头 约10s01:41:52 删减驾驶员唱歌镜头 约1m01:44:08 删减队员对话 约10s02:04:00 删减沃尔乔克血腥画面 约10s02:06:42 删减中弹后血腥画面 约5s02:09:26 删减驾驶员与尼古拉的对话 约20s结尾删减部分歌曲画面听说导剪版更长…
当初 T34 冲出集中营/军营之后,犹如闲庭散步,停车接妹子,广场抢劫,油站加油,为啥一个德国士兵或者车辆都没有跟上来?
就算德国人搞不明白为啥 T34 就有了炮弹,但是它没有机枪蛋啊,完全可以派车跟上去,有机会就打履带,没机会也可以随时报告行踪的。
我不信有军官命令士兵冲上去硬刚坦克还有士兵敢不听?
这又不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德国人自己的势力范围里面,周围妥妥的都是自己人的,躲着坦克炮粘上去啊。
就算当时德国人都懵了,半个小时后总能回过神来吧?
再派车队大幅度搜索,按照 T34 最高时速 75 公里(这是公路速度,不是越障速度),半小时它能跑多远?
如果有车粘着 T34 ,提前部署炮位拦截应该不会太难吧?
一个可能是:德军的反坦克武器并没有与坦克部队一起部署(或者配备),导致虽然现场有坦克部队却没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
but 后面却看到了一门炮(不认识型号)架在公路上拦截 T34 ,逼的 T34 下公路走山地了,能把 T34 逼下公路的必定不是礼花炮或者娘炮。
所以说不是没有武器的问题,还是指挥的问题。
还有,我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也知道坦克怕火(二战当时的士兵更应该知道这个吧?
),跟上去放火应该不难吧?
就算放不了火,搞坏观瞄设备把它变成瞎子也可以吧?
就算什么也不做,有武装士兵跟着它,它能去加油吗?
好吧,一部电影嘛~
故事的最后,星期二和星期四以失去五个姐妹为代价,成功推动了《配额生育法》的取消。
星期二给自己取名为Terry,最有自由主义精神的星期四则继承了她最讨厌的名字——Karen Settmen继续生活。
这个故事没有任何赢家,也没有任何败者。
星期一的所有背叛是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以及保护她尚在腹中的双胞胎,星期四满足了自己对性与爱的渴望,星期五牺牲了自己保护了仅有的两个家人,而在我们眼中十恶不赦的Cayman,也只是为了人类能更长远的发展和生存所做出的抉择。
本片最具现实主义的一点就是——穷人真的没有生育的权利吗?或许我们可以指责某个偏远山村的农民明明家里一贫如洗却还是为了所谓的“养儿防老”而不停地坐着活塞运动,站在道德的最高点狠狠地践踏他们,但是我们真的有资格,去收回他们自由生育的权利吗。
还是说真的有一天,我们会连生育的权利都要被限制呢。
《T-34坦克》,2018年俄罗斯电影。
影片讲述苏德战争末期(1944-1945年),苏联一位优秀的坦克军官被俘虏在德军集中营,他利用被德军要求操控一辆被德军缴获的T-34 85型坦克进入靶场演习的机会,和同样身为俘虏的苏联坦克乘员设法把坦克开出靶场,并逃亡捷克的故事。
本片为虚构的故事,故事本身逻辑也不太成立,一辆孤零零的坦克完全没有可能逃脱德军的严密防守。
但是,本片的几大看点是:一、苏联T-34大战德国豹式坦克,影片的武器装备选择的相当准确,可见俄罗斯是下了血本把这些古董坦克从博物馆拉出来的。
二、影片有多处类似《黑客帝国》的“炮弹时间”,可以通过慢动作看到坦克的机动战术以及炮弹打穿坦克的镜头。
三、男主角和女主角(一位作为德语翻译的苏联女性)多次偷偷传情报,甚至女主角去偷地图的情节,有些谍战的意味。
整体来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俄罗斯战争电影。
对付一辆只有炮弹没有机枪的坦克,德国人竟然不知道用步兵?
一发铁拳就能解决的问题竟然要派一群坦克,指挥官是白痴吗?
靶场里面的一群步兵也都是白痴,只会对着坦克开枪,不知道靠近了炸发动机炸履带吗?
T34出靶场后德国人派了卡车延公路追,竟然没追上。
德国人的卡车得跑得多慢啊?
县城里的宪兵看见两手空空穿着囚衣的俄国兵竟然没有反抗直接缴枪了,真服了这编剧。
一句话 “请不要讨论剧情,当成看车展就可以了。
”俄罗斯人太喜欢坦克了,拍了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的以坦克为主题的电影,我都已经记不住自己看过多少部了。
坦克之神开着金色的T34.jpg这类电影完全可以划分为一种单独的类型片——坦克片。
不客气地说,俄罗斯人的坦克片和小鲜肉粉丝向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小鲜肉们的电影至少还有配角,俄罗斯人的坦克电影的主角只有坦克,而且是镜头全程跟着坦克猛拍。
在一台T34-85面前,莫名其妙的配乐、莫名其妙的剧情、莫名其妙的苏军步兵和莫名其妙的床戏全都不重要了。
别讨论什么艺术造诣、美学修为、人文关怀,这电影给大家看的就是坦克哐哐互射、铛铛跳蛋、轰轰爆炸。
这是瞄着受众射过去的一发穿甲弹,喜欢的人会爱的要死,不喜欢的人会觉得无聊的要命。
所以如果您不喜欢坦克大战,那就干脆别看这部电影,相信我你看到的只会是槽点,感受到的只有煎熬。
另外,由于俄罗斯受限于本土较小的市场和较弱的出口能力,所以电影成本都被控制的很低。
不可能靠全CG制作或是像有钱的《狂怒》一样直接把那台世界上唯一能动弹的真·虎式开出来。
所以俄罗斯人很擅长花小钱拍大坦克,以前办法是做个德军坦克的铁壳子套在T34上。
从《28勇士》开始,俄罗斯人琢磨出了一个新绝活:没有真坦克,就拿做工考究的1/35 比例模型+沙盘布景+机械臂摄像,用类似特摄的方法拍摄坦克镜头,再用CG技术和真人部分结合到一起。
只用了500万美元的总成本拍出了不输真坦克实拍的效果,这些老毛子真的是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我只给四星.........开头三十分钟里的德军坦克模型有点太不走心了,德军装甲连除BOSS外那几个坦克到底是1号2号3号4号还是38t我实在是认不出来,忍痛给四星。
还是挺不错的故事。当AI崩坏时,过分依赖AI的人类如何保身。可以思考思考了。
人工智能+机器人,就是《机械公敌》里面的场景,那会儿就可怕了!
没啥悬念 也没啥出乎意料的剧情
AI帶來的不一定是幸福
泛善可陈。ai是人用的,本身没有错,看的是用的方式和目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偏要用两个多小时说一遍,还说的没有高潮和亮点,这就很无趣了。每个人都是脸谱化的,在哪部影视剧里都能找到样板。平庸至极。除了大泽隆夫的身材依然健硕意外,没有任何值得赞扬的部分。
开头什么麻省理工的警方精英一出场就知道结果了。总归坏人死于话多,逻辑漏洞就不说了,看着大叔狂奔倒是让人怀念
剧情一上来就崩了~菜菜子2013年死,女儿不到十岁,到了2030年,女儿还不到20岁…这尼玛…见鬼了!?之后男主回到日本演说,现场的安保警察居然就是网警…然后AI被入侵后,各种混乱,偏偏警察能用智能设备…反而AI企业不能…这特么摆明了针对AI技术…编剧对AI一窍不通,却要模仿20年前好莱坞的剧本设定…不玩砸了才见鬼呢!(讲真,那些看不出剧本崩坏的人,还有那些脑残给三星五星的人,应该就属于完全不懂电影的人吧~唉…)
非常好出乎意料
日本电视台拍的科技动作大片 还挺好看的
AI应用及被入侵后的故事
好题材拍烂了,凑合看。
主题很好,AI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写程式的人,而不是AI本身,电影大部分不错,有些小细节有瑕疵,瑕不掩瑜,我觉得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沒在巨幕影廳看可惜了,如果有片商買的話想去影院再看一次。劇情符合期待但沒超過期待,不過原創劇本值得鼓勵。就像描寫的AI一樣,社會問題也一定會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面向,牆倒眾人推,這麼大一口鍋具象化讓一個人背還是有點輕率。演員們的表現都在線,卡困和愛麗絲超帥。這部的剛醬終於讓我驚豔一次!雖然還是覺得「Vision」更細膩自然,但這部的魄力也是有比cobra上幾個台階,而且在好的意義上和年齡相應。
嗯…一般
还以为会是个残酷的结局呢,感觉一般般,以为很有意思呢,其实没太大意思
最后女儿获救护真是败笔
贺来贤人稳定的帅
2030年特斯拉的车居然都没任何改款。日本电影一直以来如果是小格局叙事一般都能拍得很好,很深刻,一旦触及大格局的就大概率会崩坏,这部也不例外。主题内容和日本政府有关的,基本上就可以在这里面找官最大,然后又不中途领饭盒的那个,八成就是大反派。
开头就知道结尾。不过整体上还是不错的。
有不合情理的地方,但我最受触动的还是影片后刚酱的那段台词…刚刚在网上又看到有时科技太快进步而追不上的人们…我们科技发展这么迅猛,那么跟不上的人真的就要被抛弃吗?任何事都有两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