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血》这部剧还可以,成龙也是我们小时候看他的电影最多了,这部电影跟以往的也很像,但是我看到的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保护之心,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求回报的付出很感动!
还有罗志祥负责搞笑、欧阳娜娜我好像是第一次看她的电影也还好很漂亮。
这部电影看完我觉得大家没事也可以回家多看看自己的父母陪他们多说说话,不要等到父母老了才发现自己陪他们的时间太少了!
这部影片的片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部科幻类的电影,里面肯定有超现代的机器元素出现,而且这个元素应该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元素之一,但看完这部电影,机器这个元素只能算是故事情节,影片围绕这个情节,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亲人之间生离死别时的那种感动,让我热泪盈眶。
影片一开始讲林长官的女儿西西已经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医生打电话给林长官,叫他务必以最快速度赶过去见见他女儿,这也是西西的愿望,当林长官以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驾驶场面赶去医院的时候,突然接到总部打来的电话,大致说是恐怖的生化人要袭击博士的消息,让他赶快过去转移博士去安全的地方,否则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险,这时我看到电影给到的镜头是林长官抬头看医院的招牌,他已经在医院门口了,而医院里他的女儿西西正在做心脏复苏的抢救,这时候,一边是自己唯一的女儿可能快死了,而且年纪还那么小,一边是关系社会安全的大事,在私事与公事之间如何选择的时候,这时候电影镜头给了林长官一个眼睛的特写,从他痛苦流泪的神情我已经知道,林长官选择了后者,他为了不让更多的人失去亲人,只能不顾女儿的生死,直奔保护博士的地方而去。
我能感受到他此时的痛苦之情。
看我对英伦对决的影评就知道,我是很爱成龙的电影了(不包括本人的人品问题),英伦我已经忍了,毕竟题材就不是突出动作戏,也有涉及政治方面,所以文戏多而且场面不好看。
结果我今天去看这一部,只能说动作戏份是要比英伦多,但是也不好看,剧情交代很乱,选择欧阳娜娜怎么想的啊,我看到她就能出戏到蚂蚁竞走十年了,她在哭我在笑╮(╯▽╰)╭罗志祥我是觉得他演喜剧还不错,但是我只在星爷电影里get到他的喜剧,这一部里特别尴尬,笑点也不行,出现的莫名其妙,结尾也很莫名其妙,他的存在就是莫名其妙的╮(╯▽╰)╭非常简单又老套的剧情,我真的想打一星的,但是有成龙,看到他那么大年纪还在打,还在被打,哎,也不忍心,给个三星吧,不能再多了。
有人说这是一部豆腐渣的电影,我却觉得这是一部爆米花电影。
剧情紧凑,打戏精彩,还有浓浓的科幻风,值得一看。
但如果你从逻辑学和电影的艺术性来看待这部电影的话,你可能要失望了。
电影的最后结尾不太好,没有一个有力有想象力的结尾,有点遗憾。
成龙大哥以60岁高龄还在卖力的打打打,罗志祥的炸裂级演技,大家看此二人面子不要吐槽了好不好?
我对这部电影只能打出6分的及格分。
原因有二,其一,个人英雄主义的内容老套,虽然模仿了不少好莱坞式的包袱,但是线索发展得太生硬,讨好观众的目的太过明显,仿佛是经过市场调研后,刻意挑选观众最买账的桥段编辑加工,对于生化、枪战、汽车追逐等情节没有创新,主线发展生硬而无聊,略显尴尬;其二,成龙固然拼命,但是欧阳娜娜的演技太差劲,实在败笔,明星阵容可看,但是反派造型实在太雷人,尤其是几个全副武装的“未来战士”招摇过市的镜头一点也不切实际。
本片上映两天,成败与否暂时难下定论,如果成功,只能肯定它在票房上的吸金能力和成龙个人经典形象的加持力,毕竟在影院里一反常态的增多了很多中老年观众,可见成龙的影响力不凡,但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只能是商业上的成功,无法给成龙个人的电影生涯带来太多的艺术褒奖。
总之低于期待值,持续着成龙作品这几年来低迷的状态。
剧情上的BUG满天飞 演员的演技让人尴尬的想笑 那么大颗心脏怎么就安在一个7、8岁的小女孩身上了?
尼玛怎么就突然出现宇宙战舰了?
算命的巫女偷记忆卖钱?
军火商的儿子杀人越货偷取威胁世界和平的禁止科技竟成了正派?
什么三观。。
纵观导演的作品有超过5.2分的吗?
真是shi一样的电影 一星给成龙老演员的 其他负分滚粗
《机器之血》的主线剧情 国际特工林东的女儿病情危重,在他赶赴医院的路上,接到了保护关键证人的任务,不得已携助手苏珊带领一众警察保护证人免受侵害。
反派力量穿着特殊盔甲,持有强大的武器,形成了对警察的单方面屠杀。
在队友被屠戮殆尽,证人存在生命危险的关头,林东选择以同归于尽的方式引爆了油箱,但只是炸伤了生化人大反派。
病危的Nancy医治无效,宣布死亡。
幸运地是,被林东拼命保护的博士为小女孩安装了机器心脏,并为她输入了具有快速愈合基因的血液。
小女孩奇迹般复活,还具有伤口快速自愈的能力。
不过,小女孩先前的记忆被清除,留存了包括博士恐怖经历的记忆。
林东知晓反派角色未死,可能会找自己复仇。
因担心女儿遭受牵连,所以选择默默守护女儿,而不与女儿相认。
Nancy一直受到可怕记忆的困扰,尝试各种方法想要整理记忆。
在灵媒催眠的作用下,说出了博士记忆的内容。
她不知道自己讲出的内容被灵媒出卖给了小说作者,并成为了小说家《机器之血》的主线内容。
以博士真实经历为底本的《机器之血》出版并热卖。
知道内情的林东、大反派和李森明白这部小说的很多内容并非虚构,同时小说剧情中透露出博士血液的重要性,而Nancy继承了博士血液,故成为了正、反派之间争抢的关键人物。
Nancy循着头脑中混乱的记忆,回到了博士生前的房间,找到了记录着实验步奏的录像。
虽然录像并未落入反派手中,而且几位反派也坠入警方的陷阱之中,但Nancy依然被劫掠到反派的空中基地。
林东和助手苏珊以及身份不明的李森,借用被抓捕的反派身份进入到反派大本营,营救Nancy。
被炸伤大反派借助Nancy身体中的特殊血液,成功恢复身体状态,打倒了林东、李森和苏珊。
千钧一发之际,Nancy的血液回流,战斗意志被激发,加入并扭转了战局。
林东则在打斗中,无意间被输入包含特殊基因的血液,具备了身体快速自愈能力,在这种特殊血液的作用下,成功消灭大反派,而李森被湮没在火海中,生死未卜。
李森的身份最终得到证实:他是一个黑客,是被反派灭门的军火商的儿子。
而且盗取了包含实验记录的DV......预示着片子还可能有续集。
最“稳”的看点——人民艺术家成龙 对观众而言,电影关键就在于好看。
毫无疑问,成龙是电影中最大的看点,也是最“稳”的看点。
成龙的稳首先体现在多数成龙电影都具有稳定的较高的票房收益。
近些年成龙主演的电影票房收益非常可观。
2017年,国内上映了三部成龙电影:春节档《功夫瑜伽》票房17.48亿,国庆档《英伦对决》票房5.39亿,《机器之血》已经有了2亿+的收成;2016年贺岁档《铁道飞虎》6.99亿,暑期档《绝地逃亡》8.88亿;再往前看,2015年春节档《天将雄狮》7.38亿;2013年《警察故事2013》5.34亿;2012年《十二生肖》8.81亿。
5年之内,成龙主演的电影票房都在5亿+的水平,而且多数电影都有着1亿美元+的票房体量,这才叫票房号召力!
放眼整个中国影坛,能在高产量同时维持如此高票房的电影人只此一家。
成龙的稳还体现在成龙电影较为稳定的制作水准上。
成龙具有一种强势基因,对很多观众而言,成龙电影的标签也意味着一种稳定的质量预期。
近些年,除了类似于《新宿事件》《辛亥革命》之外,无论由谁来执导或监制,成龙担当主演的电影都会刻上成龙的个人痕迹,人们也乐于为其冠以成龙电影的标签。
流畅搞笑的动作,明快的节奏、简洁的剧情、以及高于同期水准的制作规模是成龙电影标签下的制作品质保证。
事实上,以上列举的成龙电影多数都具备这些特征。
成龙电影普遍特征,正是一部优秀商业电影普遍应该具有的特质。
具备这些特质的成龙电影不仅在国内有着稳定受众,也是中国少有的通行世界的电影名片。
成龙的国际影响力不仅因为他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也不仅因为他参演了多部票房收益可观的好莱坞制作,更多的原因在于: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成龙成名之后,他就站在了商业电影制作的前沿,是少数兼具全球视野并具备相应制作能力的电影人,积极进行电影中动作呈现技巧和技术的改良,并在国际化商业电影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成龙电影的国际化尝试,首先体现在积极到国外取景,引入外籍演员。
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成龙就携手嘉禾,联合洪金宝等一批具有开拓精神的电影人,开创了国外取景、引入外籍面孔的电影国际化之路。
成龙身受重伤的动作冒险题材电影《龙兄虎弟》可以看做这一时期的典型。
而诸如《快餐车》《城市猎人》等一众影片都不乏外籍演员的面孔。
90年代,香港电影颓势渐显,而成龙的《红番区》《一个好人》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制作水准,延续了这种做法。
及至他再次受到好莱坞的关注,主演《尖峰时刻》《上海正午》时,成龙已经是国外电影制作人眼中的摇钱树,具有了议价权,他在好莱坞的片酬不逊于任何一位一线男星,放在当时的国内,几近天文数字。
成龙电影的国际化还在于简单的故事和优秀的内容呈现方式。
孤胆英雄、搏命动作、搞笑的身体语言、简洁的剧情、精良的制作是诸多成龙电影的共同元素,其中的很多元素为诸多好莱坞商业电影所共享。
有心的观众可以对比分析下《夺宝奇兵》和《虎胆龙威》和成龙的《龙兄虎弟》和《警察故事》系列,就可以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成龙电影,故事简洁、视觉元素丰富,而且宣扬真善美、攻击假丑恶,好人打坏人的英雄故事,这也是满足世界通行的朴素价值期待的剧情。
成龙电影有着独特的动作优势。
国内观众看惯了成龙、洪金宝为代表香港武术指导的谐趣武打设计,习以为常。
但对比同期的好莱坞的动作设计,就能发现成龙等香港影人的创造力。
要知道,成龙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位极具创造力和工作经验的电影导演兼动作指导,他和洪金宝师兄弟设计的动作在当时的香港电影界都可谓独树一帜,而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电影的动作设计水平就是世界最高水平。
不服的话,可以对比着看下,80年代香港电影与同时期《星球大战》的动作设计,说星球大战的光剑对决,惨不忍睹,也并不为过...... 可以说,成龙是中国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观影层次的观众以及国内与国外观众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电影界少有的具备顶级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也是《机器之血》最大最稳的看点。
《机器之血》延承了成龙电影动作流畅、搞笑用心、节奏紧凑的特点。
悉尼歌剧院上的一段打斗,畅快淋漓、赏心悦目,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成龙电影。
但《机器之血》不止于此,电影创作者为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累赘的科幻面具——软科幻的硬伤 近些年国外以漫威和DC漫改电影为代表的科幻大片赚了个盆满钵满,对比之下,科幻电影成为了中国电影中的一种隐痛。
有印象的观众,应该记得吴京、方力申主演过科幻电影《机器侠》;刘德华和徐娇主演过王晶科幻电影《未来警察》;郭富城、邹兆龙主演过生化人题材《全城戒备》。
如果将变形金刚算做科幻元素,王晶的《澳门风云》里也有战斗机甲的展现。
国内还有一些画风清奇的软科幻,比如唱过“翠花,上酸菜”的雪村就执导过一部软科幻,......需要提醒的是,没有印象就算了,不要以身试毒,科幻虽不容易,但有毒的科幻不必珍惜。
也就是说,近些年的中国电影中,科幻题材少有成功之作,科幻元素也少有给电影增色的。
除了超人气科幻小说《三体》,依托文本的成功,在进行影像化改编时可能给电影贴金,像《机器之血》这种软的都不能称作科幻外壳的科幻面具,不仅不能给影片加分,反而可能拖累电影。
科幻电影在全球票房市场上攻城略地,连俄罗斯影人都纷纷试水,但限于电影工业水准和资金困境,水准只保持在了预告片中。
中国制作的科幻电影数量有限,质量不佳。
这倒不是不想做,而是一个合格的商业科幻电影需要巨额的投入和较高的电影重工业基础,而且制作门槛和风险过高。
科幻电影中新近的原创IP少有成功之作,吕克贝松的《千星之城》收回成本无望,张艺谋长城上打怪兽铁定赔钱。
《银翼杀手2049》原本携带经典余威,制作精良,逼格满满,但是将近2亿美刀的投入,基本上也是个大坑。
可见即使拥有最雄厚的资金、最顶级的电影工业基础、最庞大的全球发行体系的好莱坞影人,也有些无所适从,只能靠续拍卖座影片,升级奇观效果,来实现全球捞金的目的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之血》为影片戴上科幻面具,并有推动其成为系列电影的想法,可谓是勇气可嘉。
但科幻影片有着高门槛、高风险和一整套制作逻辑。
以《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为代表的硬科幻,基本上走以美刀为燃料的电影重工业发展道路。
而以《降临》为代表的软科幻,则依仗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的卖力表演。
《机器之血》不同于两种成熟科幻类型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以科幻为面具走成龙式特工电影的路子。
这种电影除了动作之外,卖点还有在各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执行人物的奇观展现,以及捎带性的隐喻下现实。
做好了,可以达到《碟中谍》全球执行任务的效果,做不好就会拖累影人。
事实上,《机器之血》确实拖累了成龙。
在人物角色方面,《机器之血》的设定与国产科幻电影的反面教材《未来警察》有些相似。
警察爸爸、被改造过的女儿、漂亮的警察女搭档、身体被改造过的大BOSS、被追杀的博士。
二者的区别在于,刘德华携范冰冰保护的是一个因为发现新能源制备方法,被化石能源巨头买凶追杀的博士,而且范冰冰扮演的女警察提前牺牲;而《机器之血》保护的博士,则是发现了一种能帮助人快速愈合身体的基因,具备了生产超级战士的潜力,所以引发正反派双方的争夺。
插播一段感受:可能受《未来警察》荼毒太深,电影一开场,发现同样是男女警察保护博士,同样是坏人单向屠杀警察的剧情,书生就为漂亮的苏珊担心了一下,生怕她步了范冰冰后尘。
而让《机器之血》牵连上《未来警察》这个大坑,可以说是成龙的不幸了。
在电影的服装道具方面,《机器之血》的科幻好像体现在,反派人物的盔甲和反派的大飞机上了。
由于《机器之血》的内核依然是特工电影,所以,《机器之血》确实不必要为科幻耗费太多的投资。
但是现有的效果明显不能达到对科幻有着较高预期的影迷。
所以对科幻元素和景观的塑料感和廉价感的诟病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我们将《机器之血》归为特工电影,只是想借用科幻外壳,构筑一个基本的游戏规则,那我们还要考察规则设定本身的合理性。
科幻题材允许合理的虚构。
所谓合理的虚构,虚构是手段,合理是前提!
脱离了正常逻辑的设定就归到了奇葩的行列。
在这方面《机器之血》存在一些漏洞。
第一,特殊血液可以让人迅速自愈。
如果是这样的话,博士的死就没有什么理由啦。
因为,拥有这种接近再生能力血液的博士,除非受到粉末式的物理攻击外,一般都不会受到致命伤害。
再者如果他能有余力帮小女孩换心脏,他应该能为自己换个。
至于血液中包含了人的记忆,记忆之间还会打架的设定,估计会让编剧的生物老师反省下自己的教学质量了; 第二,反派BOSS的行为能力和逻辑问题。
就电影中的呈现来看,大BOSS占有了实验室,但是因为身体被炸成重伤,十几年如一日,只能呆在无菌仓里,那么问题来了:大哥被炸成这样了,怎么逃回了大飞机,怎么进了无菌仓?
为什么一个没有了独立行为能力的大哥还会被一群小弟既敬且畏的养着?
既然抽Nancy的血了,那为什么不抽完?
没抽完就不说了,为什么姑娘的血还会回流,电影上的数据大概是从20%多,回流到30%多,不都转移到BOSS身上了吗,怎么还能回去呢?
即使是回去,应该也是被分离过后的血液了吧,还有自愈能力吗?
林东只是被稍稍输入了一些血液,手臂都能迅速再生,那大Boss抽取了如此多的血液,似乎多此一举了吧!
第三,英雄不死的科幻之谜。
开场时,大BOSS被炸的生活不能自理,而普通人类林东很快就恢复如初;在澳大利亚,房间爆炸,而囚在地下室的李森安然无恙,满怀正义感的林东竟然没有想着回去看下;在飞机上,BOSS被扔进了一个大熔炉,眼看是不活了,但他依然莫名其妙的就来到了前舱,跟林东再打上一架;李森在飞机上堙没在火海里,然后最后依然莫名其妙的活着,看样子还能活到续集呢!
第四,无所不能的国际特工。
林东和苏珊虽然传者POLICE的外套,但拿的可是UN的牌照。
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在中国语境下,方便主人公全球活动的设定。
他们总不敢给成龙安一个国安的名头,全球执行任务,肆意侵犯他国主权。
要知道这与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理念不符。
但是,还是要指出,在民族主权国家依然是国际秩序主体的世界里,这种拥有全球执法权的国际警察或者叫特工未免太过神奇。
联想到《碟中谍》和《伯恩的任务》中美国中情局特工扮演世界警察,我们也只能理解为创作者不愿给中国抹黑了!
总而言之,《机器之血》中几处科幻设定,可以说是相当科幻啦,只是不仅未能给电影增色,反而拖累了电影!
《机器之血》缺了些什么?
《机器之血》戴上了科幻面具,也丢失了成龙电影一些惯有的特点。
最为可惜的要数,影片中人物打斗环节大量采用中近景,快速剪辑手法。
这样的手法看似动作炫目了很多,但对成龙电影动作真实感的破坏是致命的。
标准的成龙动作电影在表现武打和搏命动作时,常借用中远景和固定镜头,只有在突出打击力量时,才会插入特写镜头表现打击效果。
在《机械之血》中,眼看演员们在银幕上旋转跳跃,女特工空中转体不知多少度的踢腿,成龙在歌剧院上荡来荡去,但总觉得缺失了成龙电影的动作质感。
所以成龙大哥从歌剧院上滑落下来,没有《新警察故事》高楼滑落的惊心动魄,更赶不上《A计划》钟楼跌落的搏命展现了。
其次,《机器之血》缺少了成龙电影中一以贯之的剧情简洁性。
由于电影的科幻设定,需要通过Nancy梳理博士记忆来交代线索,这就要消耗一定篇幅去闪回和铺垫。
如果将这些理解为通过揭秘营造悬疑感,那也无可厚非。
但电影本身的悬疑手法并不高明,而且为了插入创作者的嘻哈偏好,构筑了一个满是喷绘、流氓,充斥着亚文化氛围的社区。
而为了引入歌剧院大战,又插入了一场歌剧院魔术表演,而歌剧院表演者,刚完成催眠、就一命呜呼,表演者身份没有做出太多介绍。
虽然在歌剧院里,Nancy整理复现了记忆,推进了剧情,但这个场景由于缺少必要的修饰,置入明显过硬了。
《机器之血》还缺少亮眼的反派BOSS或者小弟。
成龙的强需要靠反派的强来衬托。
在这方面,不知道是何原因,反派大BOSS和反派小妹、小弟都止于开头的强大。
以至于到片子最后,反派弱的让人不忍直视:脸都没露的小反派被各种虐,大BOSS也好不到哪去,好不容易满血,很快被KO。
反派的弱,让人无限怀念卢惠光的冲天一字马,黄正利神乎其技的腿法,以及喷射机宾尼朴实厚重的格斗技法,甚至是《玻璃樽》里的拳套少年都让人深深怀念。
不禁长叹,《机器之血》中的反派是成龙电影里最差的一届!
《机器之血》存在一些不足。
但依然有着很好的观赏性。
首先,成龙大哥在片中祭出了大杀器——演技。
有人可能会忘记成龙有多少部电影,甚至会淡忘很多成龙电影的剧情,但《警察故事》中家驹正义而又火爆愤怒,《龙的心》中与弱智哥哥的兄弟亲情,《新警察故事》警官跪地哭泣的形象,都深入人心;至于《英伦对决》中成龙对关玉明老态的演绎,都让人都觉得奥斯卡还欠他一座影帝小金人。
在《机器之血》中,成龙的演技得到很好的展现; 其次,《机器之血》本身有着很好的节奏控制,飙车、打斗、爆破一点不含糊,而且创作者有些视觉系倾向,布景华丽精致,运镜方面也非常成熟。
配乐也很满,如果不带上放大镜观影或深究剧情的话,很容易沉浸其中,被带着节奏看完全场; 还有,罗志祥承担了电影的所有笑点,可以看做是继空虚公子、章鱼哥之后又一合格逗逼担当,扮演苏珊的成龙女拍档,真的很漂亮!
反派里拿着双锥子的女孩真的很犀利!
成龙是彻底面向大众的,他不会以艺术之名增加观影难度,在剧情上他习惯做大量减法以适应观众,在动作设计方面求新求真,在人才和资金投入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成龙电影中虽有悲情情节,但结尾光明而充满温情,所以很多成龙电影天然适合贺岁、春节合家欢。
如今成龙老了,从矫健灵活的大哥变成了略带沧桑的大叔。
他收获了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依然是华语电影圈中少有的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在同时代打星已经淡出动作片领域时,他的工作规划都排到了2019年。
查看豆瓣上成龙电影的评分和评价人数,就可以看出豆瓣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对成龙电影并不够友善。
而猫眼和淘票票平台的评分甚至是新浪微博中的成龙电影评分和评价人数,与同期其他电影相比,都好看很多。
书生无意在此说哪一个平台更加客观、公正,毕竟各个平台聚集的影迷存在重合,但也存在差别。
书生想说,我们可以要求电影提高艺术品位,但切勿以艺术之名去贬斥那些亲近大众的商业电影。
63岁的成龙依然活跃在银幕上,但他毕竟已经63岁了,我们且看且珍惜吧!
看完了这部电影,成龙的打斗戏依然精彩,但是总感觉不复当年的神勇,看来成龙也老了,再加上欧阳娜娜和罗志祥与这部戏格格不入的演技,纵使有成龙保驾护航,也难逃烂片命运,剧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说呢,除了打戏其他的很难评价。
但是,成龙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在敬业的拍摄打戏,放在普通人里,六十多岁的人已经退休了。
这三颗星全给成龙,毕竟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
看完了这部电影,成龙的打斗戏依然精彩,但是总感觉不复当年的神勇,看来成龙也老了,再加上欧阳娜娜和罗志祥与这部戏格格不入的演技,纵使有成龙保驾护航,也难逃烂片命运,剧情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说呢,除了打戏其他的很难评价。
但是,成龙已经六十多岁了,依然在敬业的拍摄打戏,放在普通人里,六十多岁的人已经退休了。
这三颗星全给成龙,毕竟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
单身狗看电影的好处就是,劳资只看自己想看的,你说《妖猫传》是好片是吧(我就不赶首映看),明知道《机器之血》是SHI是吧,我就吃我就吃。
好吧,言归正传,看完本片,一味想要吐槽成龙的朋友们,请大家还是手下留情……(虽然槽点真的多),不过明显大哥的这一部烂片之所以烂,毕竟也不是全烂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多的就不说了,有闲钱的可以自己去电影院看看,至于骂成龙的活计我是真的张不开嘴。
打着国产科幻片的名头,《机器之血》这部电影显然没有找到自己最精准的定义,机械心脏和再生血液的存在和生化战士以及外骨骼装甲的存在,显然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借chao鉴xi,作为一部科幻片本片本身并没有给出足够具有科技感的设定,而且即便只有拿来主义的一些所谓科技元素,也没有被很好的糅合在一起。
影片在大部分时候并没有表现出科幻片的科技感,而有时候又突然变得科技感满溢。
尤其片中博士留下的科学技术,在十多年的故事跨度中都没有其他人能够超越或是简单的复制重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BUG,大家可以回忆起自己十三年前用的是什么手机吗?
显然十三年的时间,即使是科技正常发展,片中所谓的机械心脏应该也至少更新到X PLUS了吧。
十三年的科技变革肉眼可见……故事片可以靠剧本撑场面歌舞片靠舞美动作片靠打斗设计战争片靠宏大的场面这些元素虽然不敢保证电影一定能够成为出色的影片,但至少当它们达到足够的专业程度后,我们可以将之定义为固定类型中较为成功的作品,这种专业也是一部影片的保障。
可是在科幻片范畴内,《机器之血》真的是做的一塌糊涂,除了设定上的硬伤外,片中的道具和特效也可谓失败至极,反派的大飞船显然就是《星球大战》中的无畏战舰,外骨骼装甲兵活像是暗影风暴兵,在看到这些元素之后,我已经很担心自己看到反派BOSS化身为达斯·维达了,不过至少影片中没有出现光剑对决,不过那个“激光判官笔”(应该是这样吧),也已经足够抢眼了。
全片都只有这一套行头的反派,就差在脸上刺一个金印说明自己是坏人了。
而BOSS和成龙女儿换血的桥段,下面那个完成的倒计时则更是尴尬,感觉欧阳娜娜饰演的角色好像随时要自动关机一样。
另外,她身上的复活细胞也实在是有些不明所以,大哥就蹭了自己女儿一点点细胞,再生能力就活生生赶上了死侍,三秒手臂重生的能力,只怕也只有金刚狼可以一战了。
设定不严谨就罢了,影片的拍摄也十分不走心,在特效大行其道的年代,本来成龙几乎可以被定义为真拍的代表性人物了,打斗动作受年龄影响完成不了找个替身还可以理解,可是最后一幕就连落水后找个真实的海面取景都懒得找了,就是在让人接受不能了。
顺便,悉尼歌剧院那一段荡绳子的戏除了最后落地的镜头,也几乎全都靠特效完成,岁月催人老还真是谁都逼不过这英雄迟暮的一天。
本片的剧照基本上都是这种风格的,不说清楚,真的会以为剧组是去旅游的吧……至于剧本、摄影、调度、灯光等等一系列电影细节,是真的没什么可聊的了,作为一部除了成龙几乎没有任何宣传重点的娱乐片来说,基本也就这种水准。
不过,这片子真的要拍续集吗???
吐槽了影片,还是说说罗志祥,小猪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艺人(只是艺人,不是演员)之一。
有了朱碧石的前车之鉴,当李森这个角色第一次在片中出现之后,想必大多数观众都猜到了结局,毕竟大量刻意避开面部描写的镜头营造而来的神秘感,有着过于明显的意图,而如果稍微看过影片演员表的观众,也想到的作为男二的罗志祥,差不多也到时间登场了。
抛开罗志祥本身自带的流量不谈,《机器之血》的选角可能算是最折中也最走心得了,毕竟吴亦凡、鹿晗之流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特殊观影群体,但是这对电影本身而言就……作为有多丰富演出经验,又在综艺圈混的风生水起的小猪来说,电影演出对他来说并不算是什么极限挑战,至少他的演出有着个人特色,而且也有很大机会为电影增色不少。
星爷最近两部片子都选择了和罗志祥合作,而小猪的演出也确实没有辜负星爷的青睐,不过和邓超一样,作为一名超爱加戏的演员,可能是话剧和综艺节目临场发挥带来的通病,罗志祥的表演如果没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把控的话,难免会游离在电影之外。
专业出戏十年大哥这两年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大了,对作品的要求和剧组其他演员的要求明显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本片的导演张立嘉又恰好是一位新人导演,所以罗志祥个人的风格在影片中明显有些被过于放大,观众觉得很多桥段会出戏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对罗志祥本身真的还是要持肯定态度的,在如今这个喜剧演员青黄不接的大时代下,罗志祥的表演方式如果可以再加以打磨,有望可以成为新的喜剧之王也说不定,至少在本片中那段恶搞醉拳和李小龙的桥段中,他的表演生动而且有着不俗的喜剧节奏感。
至于其他的笑点设计,如果各位观众也和我一样是个二逼青年的话,可能一遍笑骂着SB的同时,还是会配合着笑上两声吧,虽然这并不能摆脱笑点的尴尬。
顺便,无论目前罗志祥的演出如何,人家至少敢演爱演,比那些面瘫脸终归是强了不少,而且人家还有颜啊,这年头有颜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至于,影片本身,还是前面那句话,有闲钱的还是自己去电影院看看,五到六分不能更多了。
关注公众号 胡吹乱荐 ,一起聊更多电影。
作为罗志祥的粉,看这样的电影还是蛮享受的。弱的地方就是电影没交代他到底怎么从地下室逃出来,最后又怎么在爆炸中死里逃生的。
除了动作设计外其余无一环节是专业的,宣传物料也完全骗人,忘记带3d眼镜进去了发现跟本不影响观看,剧情一句话总结就是:爸已经走十几年啦!
在同类型国产片中,该片的情节设定算是新颖的,整体的制作,动作与特效画面的拍摄都算精良,情节紧凑,打斗的紧张节奏和搞笑的融合以及戏份的拿捏都到位,除了开场和结尾有那么几处开挂以外。
流浪地球之前的国产科幻也就这个水平。
感人的地方我笑了。年龄越大越能看出破绽 演员可以选点不是那么花瓶的 就还好
从导演技法,剧情构架,人物细节,动作特效,到科幻构思,道具服装,布景转场,结尾煽情,都朝着标准的山卡拉科幻大片稳步迈进。期待已久的悉尼歌剧院顶打戏居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划重点:成龙很拼但没有完成好科幻到经典动作片的引入、女演员全体尬演、“猪队友”罗志祥成了最值得一看的环节……
还行吧,就跟我不觉得上一部特别好一样,也不觉得这部特别差。反正就是成龙的样子,笑得出来,欧阳娜娜比预料中好看,结尾有点扯像王晶。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成龙大哥的胳膊突然长出来了,而且是在他回忆起自己也被扎了女儿的血的时候,太突兀搞笑。让我想到了奇门遁甲里也有个类似情节。其他都还好,打斗场面宏大震撼扣人心弦,剧情较紧凑抓人,小猪的搞笑与扮女人加分。悉尼歌剧院顶上的打斗,虽然与几个电影雷同,但很精彩。值得看。
成龙今年很高产,这一部算是今年比较好的一部了
成龙的电影这几年都是不温不火,除了前阵子的英伦对决,其他也不过尔尔!成龙老矣,尚能打否?其实,真的老了,拍片的口味也确实老调!一直觉得,成龙的电影上映属于会去看,看完也就那样的感觉!
就是喜欢成龙的电影,没理由!
这次感觉拍的还不错,就是剧情有些地方还有些硬伤,比如罗志祥一个有问题的普通人怎么和他们一起去三人救援,不合理。如果罗志祥不是生化人,怎么活下来
是因为上周奇门遁甲的原因吗 觉得这电影意外的挺好看 挺成龙的 喜剧动作 高楼大厦 剧情也还算流畅 起码分配得当(比起奇门遁甲)
罗志祥和欧阳娜娜是怎样在外国孤儿院长出一口台湾腔的?苏珊的整容脸实在是太网红了,看的我和伙伴吐槽了一整个电影。不过欧阳娜娜的确是青春靓丽啊,发丝飞扬的时候后排一个阿姨感慨:发质真好!
1.欧阳娜娜和成龙具有超强自愈能力,前者天天都可以当处女,后者实现baopi再生。2.导演以为我们没看过《死侍》《星球大战》《攻壳机动队》《创:战纪》吗?3.太好看了,唯一的遗憾是有大量英文对白,失去了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机会。4.期待续集《机器之血2》,简称《机2》。走,一起去看机2!
片子还不错,成龙跟上了这个时代,对比姜文却没跟上这个时代。一把年纪了还冲在第一线,值得敬佩,虽然不是太主流。故事题材不错,逻辑中有硬伤,结构可以,画面震撼优美(虽然是传统套路),主角演技都一般(和过去比有提升)
成龙高产,近几年不曾见的科幻动作,可整个概念设定的让人出戏,搞笑和惊险还在,但质量和身手一样开始跌价了
电影开始就看不下去。玩煽情就算了,找一个脸蛋妆容那么精致的女警察来打架不唯和吗?
全程冷漠脸.jpg
文戏简直不能看,笑点尴尬,欧阳娜娜不会表演,一脸尴尬,成龙在悉尼歌剧院的打戏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且不断切远景,连贯性和紧张感几乎为零,可是每次看到结尾标志的花絮我就不舍得打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