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小伙伴突发奇想跑去看电影,正好赶上这场,就买了票。
本来以为是青春片,还奇怪怎么海报的画风不太对呢……万万没想到竟然是悬疑片!
之前从来没看过悬疑电影[胆子太小不敢看 捂脸]今天是头一回啊。
幸运的是,我这悬疑片初体验观感很不错。
刚开头给我很好印象的是新闻主持人一口流利的英语[很多片子里这种新闻都只是随便找个人读读稿子不要太敷衍],从这里面就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
影片的BGM很撩人,完美地烘托了氛围。
整体节奏把控也张弛有度。
剪辑手法也很有趣,看起来很酷。
[有部分地方音画不配套的小瑕疵,不确定是不是因为不可抗力]看几个实力派演员一起飚戏,非常过瘾!
上次看到颜卓灵小姑娘还是《寻龙诀》里那个杀马特日本打女(一度以为是邓紫棋 [捂脸]),这回竟然把完全不同的角色演的这么出彩,佩服之极。
姐姐在给小朋友做心理治疗时把她当成阿樱爆发的那段看起来超带劲。
而绑匪又是串起整个故事的灵魂线。
他毒辣狠绝,眼神让人不寒而栗,看到后面,光是一个背影,一声叹息都令我毛骨悚然。
寥寥几句台词经他之口,听地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林家栋演技也超棒,形象气质很贴合警察的角色[唯一想吐槽的地儿就是他去洛杉矶现场勘查时那个“毫无ps痕迹”的画面 ]。
袁爸袁妈还有大伯的演绎也十分到位!
导演很有想法,也敢于大胆的进行创作,遗憾的是没有对人性部分进行深挖,不然整个片子能进一步得到升华,立意会提升不止一个level。
所以全片看下来剧情略显单薄,所幸瑕不掩瑜。
整体上来讲,还是一部很优秀的悬疑片。
能从片子里,看到众主创的诚意,这在一水圈钱大IP中显得尤为可贵,多加一颗星以资鼓励。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 无意中看到了这部电影,起初决定看是因为觉得以胡歌的演技和敬业程度,片子应该不会差到哪。
而且平时很少接触中国的悬疑片,所以也想尝试一下。
我是在电视上看的这部电影,一般如果电影在开头的部分叙述太过冗长,我就会拒绝再看下去。
但是这部电影从叙述开始的节奏就显得比较紧凑。
比如电影的开头就以一段“接电话”的镜头开始引出主要的主人公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又以警察和主人公的对话引出了故事的主线——即“阿樱的绑架案”。
我觉得这部电影能让我继续看下去的原因包括“阿樱的眼神”、“苍蝇”、“神秘人的身份”。
被绑架的女孩阿樱的眼神一直让人捉摸不透,使我总觉得在她单纯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什么东西。
影片多次给了阿樱的脸部特写,为的就是体现出主人公的性格,这也是影片中一个贯穿全片的疑问,更能激起观众的兴趣点。
而片中多次出现的苍蝇的镜头,更是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了阿樱的冷血和被胁迫犯罪的可怕。
特别是与郁金香的对此,更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胡歌友情出演的神秘人,其身份一直引发观众的思考。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以背影的状态出场,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他总是出现在跟阿樱的家庭有关的地方,这也使观众产生了疑问。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影还是有很多明显的硬伤。
比如不符合常理的剧情。
在胡歌饰演的人物将自己的父亲推下楼之后,他依然可以从被封锁的大楼安然无恙的出来。
还有在最后受了宋佳饰演的人物好几刀之后,还可以从水池里爬起来等等,都让人感觉到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另外影片的色调也让人物的脸太过黄,但却并没有其深刻内涵。
而且整部影片似乎都在穿插着一些配乐,我想应该不会是因为制作方对影片的内容太过于不自信而用音乐凑数吧。
总之,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比好片差比烂片好。
有一些拍摄角度方面的优点也是值得学习的。
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每个人物之间的情感很真实挣扎
那年夏天,你去哪了所有的恨都源于爱,而所有的恨都泯灭于爱。
真的忘不了,阿樱回家后的眼神,先是呆滞的,惊恐的,但是看着姐姐却又是充满恨意的。
一切,像是报复似的。
姐妹俩的谈话。
小时候的姐姐对阿樱说“你就知道在妈妈面前装可爱,装无辜,你装啊,在我面前是没有用的!
我看你装到什么时候!
你怎么不去死?懒得理你。
”我很困惑为何亲姐妹能说出这样的话,但是母亲的强烈偏心在姐妹之间的“恨意”上推波助澜,这一切像是豪不意外了。
被绑架了十二年后的阿樱回来,她对姐姐说,“小时候,你拔了我的花,让我去死。
”她的手缓缓的举起了番茄汁,“姐姐,你最爱喝的,就是番茄汁了,给你喝,喝死你吧。
”平静,冷漠。
有一个片段是阿樱搂着妈妈而去,母亲本是个偏心的角色,瞧见阿樱失控的坐倒在地上哭,大骂了姐姐后便搂着阿樱走了,那时的阿樱还是长发齐刘海,一脸天真,外表与内在形成强烈反差。
是她突然回头的充满怨恨,挑衅,和阴沉的眼睛。
还有一幕,阿樱静悄悄地躲在墙角偷听,手指静静的扒拉着墙,然后,幽静诡异的眸子缓缓退去。
胡歌出现的时候,带着帽子,脸色阴沉。
他对阿樱说:“现在你和我一样了,是多出来没人要的。
”面色温柔,充满蛊惑。
但在下一秒面对阿樱的反抗时,却是动作迅速充满恨意的:“我就知道你变了!
你还是他们袁家的人!
”弱小的俩姐妹根本不敌他,但是剧情出现了神反转,胡歌突然扑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呕出了血,前面剧情中所有阿樱拿着药,一脸沉静,胡歌大量吃抑制暴力的药这些铺垫一下子就得以明了。
阿樱原来不是替胡歌害死自己的家人,而是往胡歌药里加了东西。
胡歌反手向阿樱划了一刀,血大束大束的喷溅而出,说,我最恨的人,是你。
姐姐拖着受伤的腿开始逃,后来从三楼一跃而下,恰好堕落到垫子上,胡歌下楼追杀而去,提着一把斧子。
姐姐躲在一旁刺伤了胡歌,胡歌落入泳池,血蔓延出来,姐姐开不了门,剧情很是紧张。
这时,胡歌从水里爬了出来,继续抓紧斧子向姐姐走去。
“你不是人。
”姐姐绝望的说。
剧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此时,警察开着车破门而入,撞死了胡歌。
胡歌死去的时候手里拿着那块有着母亲照片的怀表。
母亲的死一直是胡歌从年少到成人所有仇恨的来源,因为是私生子,一直活得不见光,在加上父亲的丑陋嘴脸,胡歌一直很阴沉。
戏剧化的是,怀表的另一面的照片上的人,是阿樱。
阿樱说,“人是回不了头的。
”胡歌说,“你和我一样,手上也染了血,是回不了头的。
”姐姐当年气愤下丢妹妹一个人在院子里,得到了长达十二年的内疚自责。
父亲在外包养了秘书,最后和秘书一起被人杀害,死在车上。
母亲的偏心,一心宠爱小女儿,最终因为小女儿而沉睡。
回不了头的人,电影给他们安排了最好的结局,死亡。
怎么说呢,这部片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但功力有限又把握不全,所以挖掘的点都太浅了。
比如一开始姐姐嫉妒妹妹导致妹妹失去看护被绑架后,姐姐如何自责的,妈妈如何怪姐姐的,妹妹如何生活的导致这么憎恨姐姐的,以及最后妹妹回来了,姐姐如何待妹妹而成为妹妹最后倒戈的基础,这些影片都有涉及但都很浅流于表面,所以观众的情感就沉入的不深!
而爸爸的出轨其实应该也造成了妹妹心灵的伤痛,使得她也同意报复爸爸,这点也涉及了,但更浅,所以更缺乏说服力。
另一条线,即绑匪这条线,他的爸爸如何因为不被两个女主的爸爸妈妈看不起而心生怨恨,又如何待自己的情人和私生子的,私生子即绑匪,生活的如何落魄所以对自己的爸爸以及姐妹的父母心生怨恨的,绑匪是如何矛盾的对待妹妹的,是什么使得他如此变态并执着的憎恨姐妹一家的,等等,都交代的太浅了,所以使得绑匪和妹妹的复仇显得突兀残忍又变态。
如果再深入挖掘,其实这些都能成立。
另外,这片不算悬疑片,因为其实他自己在过程中就完全将真相公布了,悬疑气氛不明显。
恐怖片和惊悚片也谈不上。
因此性质上就有点尴尬,不伦不类。
再说角色,小宋佳和林家栋的角色其实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无奈导演不知道为何,把两人的戏份剪得这么尴尬,导致两个角色不出彩。
尤其林家栋的角色,最后居然这么直接开车进来就把绑匪撞死了,英雄救美这也太突兀了,完全没有用武之处。
可惜了!
相对出彩的是颜卓灵和胡歌的角色。
颜卓灵将妹妹的惊恐害怕无助无奈以及因为憎恨而一瞬即逝的冷漠都准确的表达出来了。
胡歌的绑匪对他来说,则是完全新的尝试,将绑匪的变态执着矛盾也都立体化的展示出来了。
主演们都很给力,但无奈最后成片还是不太理想。
其实,片子真的想表达很多,包括对二胎教育的心理探讨,家庭的冷漠和背叛等。
只能说可惜了。
成也胡歌,败也胡歌。
相信任何人在打开一部豆瓣评分只有4.7分的电影之前都不会抱有太高期望。
但当我看到阿樱出场的那几分钟,我发现我错了,颜卓灵对于角色眼神和神态的处理妙到毫巅。
尽管只是一部电脑前的电影,我放下了手机。
开始渐渐进入这个不算复杂,略有血腥的故事。
阿兰汉斯先生有一句著名的话,靠一帮孩子你什么都得不到。
尽管当时弗格森的孩子们用英超冠军打了他的脸,但是这句话送给中国的电影蛮合适的。
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现在我们拍不出来一部能让我们普通观众有欲望看第二遍的电影。
看过本片之后,我觉得我懂了什么,上个世纪末香港电影的繁荣不是白来的,是靠着这一众老戏骨,曾经的顶梁柱们撑起来的,为什么我们翻拍的金庸的作品立不住,不是主角的问题,也不是导演的问题,其实在于我们很难找到这么一批有演技,有能力的绿叶。
在本片里我们看到了一众香港老戏骨们精彩的表演,有他们在,至少这部片子整体演技是在线的,不会给人不会演戏的感觉。
其实演技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标准,所谓好的演技都是通过比较得出来的,不得不说颜卓灵的表演真的惊艳,她的光芒压住了宋佳。
从一开始回家的迷茫无助到后来的凶狠,眼神中传达出了种种情绪,极富表演张力。
对于在上映2年后才看到此片的我来说,我很高兴的看到胡歌敢于饰演反派,勇于挑战自我。
但过高的知名度往往会给演员造成问题甚至障碍我喜欢胡歌的表演。
他的表演过于戏剧化,我感觉为了突破以往的人设有点用力过猛,不过总体没有什么硬伤。
不过为什么说成也胡歌,败也胡歌呢。
实在是因为明明他只有10分钟左右的出场时间,而在宣传时却成为了宣传的重点,为了票房可以理解,不过最后的结果却适得其反,3360万的票房放在现在绝对跟成功二字无缘。
而且有太多太多的人没看过本片,却因为黑胡歌而黑此片。
看着太多太多胡歌的粉丝和非胡歌的粉丝在评论区吵来吵去。
真的为这部影片唏嘘不已,4.7的评分是标标准准的烂片的评分,拒绝了太多太多中立影迷来看这部影片。
因为Cherry来看的这部影片,即使它只有4.7分也没有阻止我来看它。
看完以后我觉得这部影片至少应该拿到7分,合格的商业片,各方面都及格了。
不过缺点也很明显,这是个编剧当导演的电影,过多的细节描写使影片碎片化,无论是苍蝇亦或是郁金香还是有一些突兀。
人气可能是每个演员梦寐以求的,但过高的知名度往往会给演员造成问题。
Cherry真的是“祖师爷赏饭吃”, 认识她是从《寻龙诀》开始,电影中耍狠斗狠的痞气形象的洋子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度以为她真的是个日本演员,演的很好。
后来看到《六弄咖啡馆》里的李心蕊,很像陈妍希,初恋般的感觉,很清新,这个青春片拿捏的也很好。
又看了《狂舞派》,大秀了一把舞技,演了一个不那么青春片的青春片,开朗的阿花。
这么多部影片,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她都能很好的驾驭,尤其是这部,用一个个眼神,撑起了这部电影,她的演技压过了跟她对戏的宋佳,眼神和表演太有张力了。
会持续关注这个影坛冉冉升起的新星的。
太久没有能撑起一片天的港星了。
看好Cherry。
具体说一下吧。
今天早上订票之前照例先来豆瓣看了影评。
一水儿的四星短评。
怕是刷分又看了后面跟着点的赞。
发现动辄百赞。
然后我就信了。
所以期待特别高。
你知道,四星,国产悬疑片。
这两词放到一起就让我产生了莫大期待。
哇靠,难不成这是年底救市之作?
另一部《心迷宫》?
好紧张好紧张,竟然能在院线看到这么精彩的电影,如果不准备好笔记本和笔边看边记是不是显得自己特别没格调?
所以我就带了本本和笔,直奔隔壁影院。
为了克服自己的紧张,还特意在临开场前去了两次厕所。
太期待了,怕中间情节太紧张,让我害怕的尿出来。
呵呵,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成了我没有提前离场的理由。
先说剧本。
就不说它烂了。
就是逻辑比较飘忽而已。
开始的时候找到妹妹,然后把她接回家。
由于妹妹精神不稳定所以也没有对她进行审讯。
你看,到这儿我还能懂。
但是随着后面发展,妹妹说话这一停三顿的样子,难道就没有让她的家人怀疑过她的智商有问题嘛?
这样的人到后面说出什么,卖公司,一旦开始就回不了头的时候真的不觉得崩人设嘛?
姐姐对妹妹芥蒂那么大,难道真的她一回来就一副我有罪我愧疚我赎罪的样子,丝毫也不怀疑她吗?
妹妹直接或间接的杀了父母管家之后,会因为良心突然发现放过间接造成这一切的姐姐?
这个时候你跟我谈姐妹情深?
狗血不狗血?
等到最后十几分钟的时候狗血泼的我一脸懵逼。
在这熟悉的杀人追逃之间,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经典的悬疑片段:同盟临时反水,谁他妈都不知道她在想啥,最后的理由竟然是:家不能毁?!
;反派死于话多动作慢;主角逃跑时辨别不了方向;但是没关系,因为男主会来。
可能导演想搞一个相爱相杀的姐妹情或者隔代报仇宿命啊什么的。
但是对不起,我实在没有看出来。
好,说配乐。
知道你们悬疑片需要惊悚一点的配乐,但是能不能全片都配乐不停?
每回出现配乐加特写的时候我都以为要搞个大事情,却发现他妈什么都没有,这是在玩儿镜头隐喻嘛?
演员。
妹妹每回一说话,我都觉得她是智障不是创伤。
老胡只有各别几个镜头很好:比如开场露面有个特写,看起来又变态又无辜,算是个亮点吧。
后面平平。
其他人,没有从中看到 演技这回事儿。
最后。
就想说一句,刷分的能不能别那么夸张?
你给三星还可以说是大家观影爱好不一样,不至于产生误导。
但上来 就打四星五星,是不是不太合适啊?
就像遇到我这种,就忍不住打个一星平衡一下。
冲着胡歌去了,原本期待会是不错的小众悬疑电影,赖着性子撑完了这一个半小时。
故事原本是个丰富的社会新闻,拍得好坏与否真的完全看编剧与导演功力了。
但能够把悬疑片在几乎第一时间告诉真凶,甚至大boss交代这么早,也是佩服,白瞎了胡歌想突破演反派的心,以及完全没有任何对人物深刻的刻画,全程停在莫名其妙的音效上,小女孩的笑就是妹妹的内心?
苍蝇就是象征?
胡歌的刻画呢?
结尾莫名的特写意义何在?
完全是停下最表面的莫名象征,而且一而再再而三,是考验观众还是导演自己喜欢,剪辑一塌糊涂。
还有学寒战导演的航拍香港?
意义何在?
想学习商业类型片却不合格,生硬的拼凑无法撑起大场面以及格局,不如好好做剧情。
剧情反转和人物都可以做到更加精雕细琢,而非如此表面化。
还有香港一种脸熟的演员,完全像在看tvb,好难入戏。
不知道胡歌什么时候接的剧本,不知道原剧本怎么样,但没有深厚功底的导演请老实点讲故事,肤浅的炫技,太尴尬了!
你们一定以为我会跟其他迷妹一样三观不正地说“不用绑我跟你走”是吧!
当然这个想法我也是有的咳咳。
但不是最重要的。
一、电影最近上映的悬疑电影《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里面胡歌演了个绑架小姑娘把人绑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反派。
先来讲讲电影的大致情节:家里开公司的富豪袁家有两个女儿,姐姐阿静从小嫉妒妹妹阿樱聪明伶俐讨父母欢心。
一家人搬到美国后不久,因为阿静跟阿樱吵架把她一个人留在外面导致八岁的阿樱被人绑架。
很快传来阿樱被撕票的噩耗,一家人又搬回了香港。
十二年后阿樱被解救回国,但却跟家人沟通有障碍。
当年袁家的仆人、袁母、袁父以及袁家大伯先后意外身亡或重伤,原来是阿樱与当年绑架她的袁雎合谋。
袁家大伯多年来一直看阿樱父亲的脸色过活怀恨在心,所以当年让私生子袁雎绑架阿樱。
阿樱曾被袁雎放回家过,却发现家人已经搬走,只能与袁雎相依为命。
而今两人计划拿到袁家财产后远走高飞,最后一刻,袁雎要阿樱杀掉察觉阴谋的姐姐,阿樱却把刀举向了袁雎,于是被袁雎所杀,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其实我最恨的是你(袁雎)。
没错胡歌演的正是袁雎。
没错阿樱临死前的反应成功地让我一脸黑线:什么鬼?
她不是一直恨家人抛弃她恨姐姐害自己被绑架吗?
她不是跟袁雎相依为命了十二年吗?
感情转折在哪里?
看起来像是100分钟的电影讲了90分钟之后导演突然发现咦正派怎么跟反派狼狈为奸了不能这样啊那就赶紧让正派回头是岸吧!
真的不是因为胡歌太帅导致我三观不正,而是导演的功力实在是不及格。
前面很成功地刻画了阿樱在父母面前乖顺、在仆人面前狠厉的两幅面孔,也很明显地展现了她想报复姐姐的心情。
我还期待了一下后面要怎么收。
在回忆她被绑架的经历时,没有直接讲过袁雎待她如何不好,都是一些不太容易被注意的旁敲侧击,完全不及她在异国他乡被家人抛弃不知何去何从时袁雎收留她(虽然这种抛弃可能是袁雎一手导演的)来得让人印象深刻。
唯一直接反映切实伤害到她的是被解救之前故意划伤她手腕,但这个看上去更像是两个人的合谋,而非单方面的加害。
两人共同生活十二年,比此前阿樱跟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八年还要久,简直可算得上是养成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袁雎面目丑陋甚至狰狞,女孩子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不难理解。
阿樱为什么恨袁雎?
影片中其实也有迹象,一是在袁雎的指挥下阿樱与母亲互换衣服,导致母亲被害,二是袁雎杀死了阿樱的父亲,阿樱质问他说你答应不杀我父母。
但相比诸如与姐姐之间的矛盾等铺垫,这种恨意来得太浅太模糊,甚至看不出她是从一开始就恨袁雎?
还是发现袁雎食言害她父母开始恨袁雎?
就更谈不上居然能支撑她在关键时刻冒着性命危险要杀死袁雎了。
要让阿樱的情感不那么突兀也并不难。
可以稍微演一下精神分裂的袁雎会怎样变成另一副面孔来虐待阿樱,也可以拿出一点篇幅讲讲阿樱怎么跟姐姐和解,又怎么原谅了父亲。
而现在呢,袁雎精神分裂的设置看上去很鸡肋。
除了服用药物的特写之外,并无明显表现和特殊意义,仿佛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是因为他精神分裂所以才如此残暴——但其实犯罪分子并不需要精神分裂也可以残暴,又或者只是增加一种悬疑的氛围。
难道导演指望观众自行脑补在和阿樱共同度过的十二年间,袁雎是如何精神分裂地今天对她好明天对她坏吗?
无论是诡异的调色、突兀的音乐还是刻意表现的看似意有所指实际不知所云的裂缝中飞舞的苍蝇、血红的番茄汁……都看得出导演很努力地在营造恐怖悬疑的氛围,但可惜的是,这仍然是一部失败的悬疑片。
太碎片化了,就像拼图一样,每一片可能构思都很巧妙,但是导演没有能力把它们拼出大幅的精彩,而是直接丢给了观众。
搜了一下导演周隼,之前做的基本都是编剧。
这就难怪了,其实这部电影的构思角度挺不错,可惜拍电影跟写剧本还是不一样,想得很好但未必能拍出来。
比如最后袁雎死的时候,手中握的怀表打开了,一边珍藏着妈妈的相片,是之前我们都看到过的,而我们没看到过的另一边,原来是阿樱的照片。
多虐啊,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感情,总之袁雎一定是爱着阿樱的(虽然爱得可能很变态),而阿樱不知道,谁都不知道。
?但这个虐点被浪费掉了。
这段剧情是伴随着袁雎囧得让我忍不住笑了的挺尸模样而来的,虐点被笑点给冲散了。
是的,我还没说他临死前脖子喷血的特效都在发光,阿静惊呼“你不是人”时有多搞笑,还没说怎么汽车明明撞到他腿上他竟然能整个人都飞出去呢。
二、胡歌饰演阿樱的女主角颜卓灵的灵气已经很多人赞过了,我就不重复了(但还是想说她真的好像王俊凯),重点想说的是胡歌。
可能因为港片本身就很难拍出大气的感觉,整部电影的格局也很小,更像是电视剧而非电影。
再加上,除了颜卓灵之外,饰演姐姐的小宋佳、饰演邓Sir的林家栋和客串反派的胡歌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剧演员。
演多了电视剧的演员真的不适合上大屏幕吗?
我不觉得。
只有演技过不过关的问题,不存在是更适合电影还是电视剧。
在大屏幕上暴露了演技短板的演员,在小荧屏上也未必演技多好,之所以演电视剧的时候不被察觉,是因为看电视的观众多半一边玩手机一边看,对待演技并不像在电影院里专心致志看片的观众要求那么高。
而在电视剧中表现好的演员,上了电影同样不会太逊色,只是可能有的时候观众不太适应这种大小荧屏的转换。
就比如这部电影给人的电视剧感,一方面是导演的拍摄问题,另外很大一方面是源于观众对演员的固有印象。
胡歌在整部电影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背影出现,所有露脸的镜头加起来只有几分钟,但是翻了一下豆瓣的影评,无论好评还是差评绝大多数都是冲着他打分的。
一方面这有点类似于小鲜肉主演的粉丝电影了,可怜树大招风的演员替不给力的导演背了黑锅,而粉丝依然不得不为这么短短几分钟的出场拼命撑票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提演员转型的艰难。
ps:其实这部电影的票房怎么都不该算到胡歌头上,但是片方宣传把胡歌当了最大卖点。
搜了一下,算是两年前拍的电影了,当时胡歌还没红到现在这样,拖到现在才上真是赚大了,人生啊知名度可能是每个演员都梦寐以求的,但太高的知名度很多时候确实会给演员带来困扰甚至障碍。
琅琊榜之前的胡歌花了几年的时间才终于扭转了观众心中嬉皮笑脸的小混混形象,而今又要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从小荧屏转向大荧幕。
总有人说他当年车祸怎样怎样大荧幕不能看了,可我觉得大荧幕更帅了啊!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胡歌老师你能好好保养一下皮肤吗?
虽然咱不走花美男路线但也不能这么糙汉风啊,强迫症的我想往你脸上抹一整瓶的护肤品只求抹平那些坑。
印象中胡歌总共演过两次反派,都是电影,一次是这部电影里的袁雎,一次是多年前的《剑蝶》,他在武侠梁祝的故事里演一个相当于马文才的角色,也不知道刚好两次都是故事设置有问题还是他本人实在让人恨不起来的原因,我都毫不同情正派,反而心疼他演的反派。
他演过太多正义又善良的男主角,作为一个热爱电视剧的人我几乎是从小看着他的电视剧长大。
要让他成功塑造一个能让我入戏的反派,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这种难,不仅体现在他的演技发挥上,还体现在电影的成全。
好导演真是太重要但又真是太少了,比如在那年夏天里,导演的功夫还停留在表面,只能通过让他简单粗暴地耍狠来告诉大家他是反派,再给一点身世背景来告诉大家他是个可怜的反派,别的就没了。
这种简单粗暴甚至夸张到胡歌一出场就画风突变加恐怖音效,夸张得让人想笑。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这个角色本来也可以更精彩,以胡歌的表现力或许本可以达到80分,然而导演只给了60分的剧本。
不过也不是什么进军大荧幕的转型之作,烂片就烂片吧,希望后面好好挑导演啊,人太红了就更不能随便乱接戏了,不然管你演得好不好,烂片的黑锅都得你扛。
但?还是想惋惜一下,导演没有挖掘出胡歌的特质。
耍狠他当然也可以演,但从外形气质来说,他更适合的一定是有两幅面孔的斯文败类型角色啊,想象一下袁雎如果不是一个总是莫名其妙吃别人药的帽衫狂人,而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波澜不惊蛊惑人心的人,是不是会带感得多?
所以整部电影里关于胡歌的部分,最让我入戏的是他温柔地蛊惑女孩的场景。
说到这里终于想起题目里写到的那个问题了,我想说的是,胡歌你真的不考虑当配音演员吗???
虽然长得这么好看当配音演员太可惜,但是可以在不放弃演戏的时候多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啊!
我一直觉得他声音超好听,但是之前没有像这部电影这样震撼过。
尤其是开头的一段英文,yeah that’s my baby girl……实在是太太太苏了,毫不夸张地说,真是苏得我整个人都软了,女主不肯当你的乖宝贝,我肯啊!
1.“他主角啊存在感好强啊?
”什么鬼?
你确定你看了。
一个出场没十分钟的主角?
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主角?
咱们脑残能脑残的有点智商吗?
2.“他脸好吓人”什么鬼?
他就是演一个吓人的杀人犯,绑架犯好吗?
难道你需要他打扮成精英样子??
能找个像样点的理由吗?
请放过豆瓣吧!
谢谢让我们这些喜欢用豆瓣挑电视电影看的人有点空间吧!
越看越不恐怖,胡歌演的好吓人,妹妹的表情动作都怪怪的。这部电影还不能及格。宋佳的表现也不是很好。剧情什么的就不多说了
作为悬疑电影,剧本是硬伤。悬疑不足,逻辑有漏洞,看了觉着略失望。
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胡歌的反派也有一种狠辣变态的阴森感,友情出演却被片方拿来各种宣传,完全就是溜了一波粉,看的时候还奇怪都过半了胡歌都只有几个后脑勺的镜头。林家栋也很不错。不过剧情走向略有套路,结局也有些显得刻意,总体还是很不错。
..........什么玩意儿
万事皆有因果,胡歌是,阿樱是,两个兄弟也是
所有分数都给演员 胡歌 颜卓灵
我觉得还行啊故事挺好的,合理合情,比喻也直接浅显,就是演员不行容易出戏
电影是很一般 但是搞不懂为啥都在说胡歌 胡歌有多少戏份?难道你们走进电影院看电影都是为了刻意观察一个配角的演技吗?难道不是为了看电影本身?
胡歌好帅٩(๑´3`๑)۶,我佳超美,就冲这个任性三星
胡歌是个惊喜。
为什么过了十年才回来?等什么呢?!还有片名是抄袭美片吗?
悬疑度十足,真相逐层揭开。
无惊无喜,只有故弄玄虚的音效和满满的BUG.
难看到笑出声
很病态,撕裂美好,不想真有现实关怀来照应。导演的调度偶尔缺失,最后妹妹被割喉,姐姐怎么能连声都不出呢
给个鼓励
豆瓣太小清新啦,这本子难道及格还没有?!不过特效真的要扣分啊~这撞车假的。6.4分
电影本身是小制作,但觉得节奏紧凑,基本环环相扣,剧本立求反映一种引人深思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演员选择都不错,演技都在线!说明制作导演起码是在用心做光影,演员们都在用心演绎角色⋯⋯
1.人从二楼掉下去居然没死,因为正好有个沙发。为什么有沙发?因为剧情需要。2.拼命拍门出不去,结果一辆车居然就这么开了进来还撞死了男主。3.一开始就苍蝇苍蝇的还以为什么重要线索结果到最后也没给什么交代啊。4.宋佳说“你不是人。”我和室友: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演員真不錯~剪輯音效支撐,劇情還行,特效不怎麼ok。有些點好容易出戲。p.s.本來以為是文藝青春片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