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蜗牛的回忆

主演:莎拉·斯努克,柯蒂·斯密特-麦菲,杰基·韦佛,尼克·凯夫,艾瑞克·巴纳,玛格达·苏班斯基,多米尼克·皮侬,托尼·阿姆斯特朗,保罗·卡普西斯,伯尼·克利福德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语言:英语,法语年份:2024

《蜗牛回忆录》剧照

《蜗牛回忆录》剧情介绍

《蜗牛回忆录》长篇影评

 1 ) 扔掉身上的壳

Grace作为唇裂儿长大,受到了不少欺凌,双胞胎弟弟吉尔伯特总能挺身而出为她出头。

做手术大出血需要弟弟献血的时候,吉尔伯特考虑了下同意了,然后哭着问自己还能活多久,这一刻真是感动了,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姐姐付出生命。

当他们各自被领养约好了要保持联系,有能力再相聚。

吉尔伯特被严厉且军事化管理的家庭收养,只是为了多一个劳动力,Grace被一对爱好玩乐的夫妻领养,基本都是放养。

她一直孤单,蜷缩在蜗牛的世界里,还好遇到了一生的挚友Pinky,古怪又经验丰富如同阿甘一样的老奶奶,她陷入甜甜的恋爱打算结婚的时候,邀请弟弟来参加婚礼,弟弟在苛刻的养父母管教下辛苦攒钱最终却因为性向问题被电击最终烧死。

Grace最后悔的时候她浪费了可以买十几张机票的钱本可以让弟弟早点过来,现在却只有他的骨灰,哭死。

然后离婚绝望偷窃被抓Pinky又去世,她终于振作起来,戒掉了自己的囤积癖,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拍一部黏土电影,虽然不太好,观众也寥寥无几,但是当影片播放结束吉尔伯特站起来的时候,眼泪瞬间涌出来,小心翼翼得看着,生怕这是导演的另一把刀,原来吉尔伯特真的还活着,他打碎了教堂玻璃逃出来了。

整部电影在这里简直圆满了。

 2 ) 萍淇的信✉️

亲爱的格雷西,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然后我就像甜甜圈一样死了,你找到我的饼干罐和一些我希望你拥有的东西。

你已经睡了好几天了,我需要告诉你重要的事情,在我的大脑完全腐烂之前。

诶,苍老真是个混蛋,在你不知情的时候来临。

有一天,你把牙齿咬在了苹果上,它们留在了上面;你去拉直裤袜上的皱纹,然后意识到你什么也没穿。

无论如何,我离题了。

我的秘密,首先我是一个孤儿且在孤儿院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那是一个可怕的地方,我日夜被关在婴儿床上,从来没有被抱过或拥抱过。

唯一的联系方式是我旁边的小男孩。

不,我不会告诉你我记得的恐怖,但想告诉你被囚禁是什么感觉。

关在笼子里简直太可怕了。

但是,在那之后的这些年里,我了解到最糟糕的笼子是我们为自己创造的。

你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笼子,格雷西,你的笼子从来没有上锁过,但你的恐惧让你陷入困境,摆脱那些蜗牛!

让自己自由!

你摆脱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肯恩,现在是你脱掉外壳的时候了,清理你的宝藏,重新开始。

有点自怜也没关系,但是时候继续前进了,会有疼痛,但这就是生活,你必须正面面对它,勇敢一点。

无论如何,我要谢谢你,格雷西,你已经很棒了。

不久我的号码就到了,是时候拉上我的窗帘了。

我一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比看起来更老,我看起来像高玩。

人生是一幅美丽的挂毯,它需要被体验,都是细细品味的小幸福,就像在雨中抽雪茄一样,或穿着直接从烘干机烘干的毛衣。

够啰嗦了,是时候我们两个都放手了,就像我说过的,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永远前进,你是时候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些闪闪发光的蜗牛痕迹了。

记住,永远不要,永远不要回去。

 3 ) 非常催泪的电影

这是一部非常催泪的电影,整体感觉像是老奶奶讲故事。

虽然听起来似乎毫无悬念,但却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一直听下去。

Melbourne Power!

影片的主创团队全来自墨尔本及周边的维州地区,制作预算由维州政府拨款和墨尔本电影节资助。

导演还笑称,“这是纳税人投资的电影。

”而他的前作还是多年前的《玛丽与马克思》。

令人惊讶的是,这竟然是澳大利亚第三部黏土定格动画。

不得不佩服,因为黏土动画实在太费神耗力了。

面对这样的艺术形式,好莱坞的逐利者早已离场,留下的唯有虔诚的艺术家。

不真诚的桥段无法在黏土动画中存活,只有赤诚的故事才能随着角色脸上的指纹一同呼吸。

没有经历过真实生活的人,绝不可能拍出如此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细节(比如片中父亲的睡眠呼吸暂停症)。

我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把他对生活和家人的深切热爱,凝结成一部感人至深的杰作——片中的人物无疑融入了导演自身的投射。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定格动画这种极度消耗时间与精力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坚持下来,还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准,真的没有理由不给它满分。

临死前若有回忆走马灯,这一天或许也会闪现。

当我从复古影厅走出时,正要进场的一位阿姨问我这是什么电影。

她说,前一批观众哭得特别厉害。

我告诉她电影的名字,又补充道,“It’s sad but in a good way”。

为了证明,我还展示了一团被泪水浸透的纸巾。

两天后,我在ACMI看到了影片的道具展览和主创访谈。

导演提到,他的双手天生会颤抖,画画和雕塑都做得不够完美,但如今他已接纳了这个特点,甚至为它成为作品的美学一部分而自豪。

听到这里,我再一次泪目。

这是属于被嫌弃的格蕾斯的救赎之旅,也是一部发自肺腑、动人心弦的艺术品。

网盘下载记得点个赞。

谢谢,宝

 4 ) 丧到极致就是燃

低落的时候就应该看丧丧的电影,就像这部。

下垂的蜗牛眼睛,不堪重负的身体、灰蒙蒙的天气,一桩接着一桩的不如意,像及了down到低谷的阴沉的自己。

尤其是唯一的生命支柱——哥哥被大火夺去生命那一段,我仅存的小火苗都被浇灭了,共情心泛滥,想和女主一起自暴自弃!

上天怎么就这么笃定地作弄可怜的灵魂!

还好有时候上帝开个小差,我们的主角还是有散发微光的契机,比如有一个多才多艺有趣诗意的父亲和一个正直温柔的哥哥、邂逅一位坦诚相待还能在危急关头拉你一把的soulmate。

虽说无缘生在一个充满爱意温柔以待的环境,但也没有恶人挡道,单纯的天性和一双能够洞察微小事物的眼睛,让她足以构建出一个独有的“蜗牛壳”,在这里她能够完全放下戒备在幻想乌托邦里安全生活。

soulmate曾说过:你的不安是因为你给自己造了一座“监狱”。

当千头万绪挤不下这座房子时,蜗牛壳就成了监狱,再也容不下世间的纷杂。

当她把收藏的“蜗牛周边”全部烧掉,便是凤凰涅槃之时,看,上帝也没这么多功夫针对你,他为你关上一扇门,但为你开了一个保险箱。

转机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哪怕最后的“哥哥重生”让我觉得哪儿不对劲,我还是会热泪盈眶,因为内心的火苗虽微弱,但依然生生不息[爱心]

 5 ) 在孤独中寻觅前行的勇气

观看《蜗牛回忆录》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由亚当·艾略特执导的动画电影,用细腻而独特的黏土定格动画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孤独、成长与自我救赎的温情故事。

影片的主角格蕾丝,是一个深受过去痛苦记忆困扰的女子。

她沉迷于收集蜗牛形状的物品,用这些看似无生命的物件构建起自己的避风港,实则是在逃避现实世界的孤独与无助。

这种囤积癖好不仅反映了她内心的脆弱,也象征着她被过往经历所束缚的生活状态。

影片中,格蕾丝与双胞胎弟弟吉尔伯特的分离,以及家庭的一系列悲剧,成为她心灵创伤的源头。

然而,随着萍奇奶奶的出现,格蕾丝的生活开始迎来转机。

萍奇用她独特的生活智慧和乐观态度,逐渐打开了格蕾丝封闭的心门。

两人之间温暖的友谊,让观众感受到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

影片中,格蕾丝最终选择烧掉那些囤积的蜗牛制品,这一举动象征着与过去的决裂,是她迈向新生活的重要一步。

《蜗牛回忆录》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令人印象深刻。

黏土动画带来的细腻质感,与影片所传达的情感主题相得益彰。

音乐在影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柔和的旋律伴随着角色的内心变化,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影片通过格蕾丝的成长历程,深刻探讨了家庭、孤独与存在主义的主题。

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过一段不愿面对的过去,格蕾丝的故事提醒我们,只有勇敢地正视内心的恐惧,放下过去的包袱,才能迎接新的生活。

影片结尾,格蕾丝与吉尔伯特的重逢,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新希望的开始。

在观影过程中,我时常被影片中的孤独氛围所触动。

格蕾丝的孤独并非个例,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心理状态。

我们都在生活的某个阶段,经历过孤独与迷茫,但正如影片所传达的那样,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脚步,总会有新的希望在前方等待。

《蜗牛回忆录》不仅是一部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在孤独中寻找前行的勇气。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终将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6 ) 电影【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推荐指数:三星半,认清生活,热爱生活,照亮生活。

22092024年,剧情动画电影《蜗牛回忆录 Memoir of a Snail》没看过大家口中导演的神作,单从这部作品来讲,并不算惊艳,但是有他的电影意义。

这样的电影必然拍摄不易,眼神表情都细致表现,这个必须点赞,故事确实是个回忆录形式展开,开头前半部分略显无聊。

后面也确实赚眼泪。

但是剧情不难猜。

也有讽刺味道。

还是有些小尴尬的,没想到这个电影是有分级的,我只是感叹澳大利亚真的是自由民主的地方,开放,真开发,可能不适合我这样的自闭的人吧。

不过话说,这个电影的造型啊,确实我的审美接受不来,丑是真的丑。

如果。。

但是表现如此现实的东西,还真不那么容易美起来呢。。

整体还好吧,最后的升华太好了,很具现实意义,就像电影里的萍奇奶奶,接受生活,热爱生活,照亮他人的生活。

对了,提醒一下,不要给小孩子看(哈哈)---我是蜗牛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星半,认清生活,热爱生活,照亮生活。

 7 ) 我们的孤独,严丝合缝。

双胞胎就像是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诅咒,是同一个肉体分离开的两半,失去一方另一方便承受着失去半身的痛苦。

不完整仿佛贯穿了Grace的前半生,破碎的家庭,伤痛的学生时代,冷漠的人情冷暖,这些造就了她的孤僻。

唯一支撑她生活下去的只有来自另一半身体的残存联结。

在漫长的分别过程中,她像蜗牛一样慢慢成长,蜗牛是她母亲,也是她自己,怜爱蜗牛也是怜爱自己。

人类的温度或许值得怀念,但是阴暗和潮湿才是Grace人生的常态。

萍琪的魅力在于,她抛开世间的成见,放肆大胆地活着,她看似疯癫,确实最为清醒的存在。

正是她明白Grace生命的真正解法:走出关押自己的牢房。

牢房四面光滑,上至通天,下似深渊,用自怜填满整间房子,用想象画出整个世界,却终究没法踏出一步。

或许是因为曾被父亲去世不得不离开温馨的家,或许是因为曾被名为学校的义务伤害过,或许是因为曾被看似美丽的爱情背叛过,外面看上去是那么危险。

颤抖的心最终破碎,在萍琪也离开的时刻,看似确实没有什么更值得留恋。

但是她说的,被囚禁是这世界最恐怖的事,而上锁的人正是Grace自己。

但命运仍留了一线生机,或许背着壳也无所谓,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孤独活下去,坚持下去,一直向前进,Grace才能最终拼上那严丝合缝的另一份孤独。

 8 ) 蜗牛回忆录,十五年后的call back

能在上映第一天就看上是种缘分。

UGC给我发的邮件基本都是直接被删除的命运,可是昨天的却鬼使神差地被我打开了,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粘土海报,那必须立刻看上,毕竟玛丽与马克思是在我的top清单里的。

这都已经十五年了。

我还记得当时每周固定日程就是在高中门口的音像店里淘盗版碟,然后和朋友们交换着看。

玛丽与马克思是表妹买的,她周末和我一起回奶奶家,本来约好一起看的,结果这人临时决定要去刷数学试卷,放了鸽子让我自己看。

看完后我哭得稀里哗啦,擦着泪语重心长地叮嘱她一定要看,她答应了。

可是直到大学毕业她都没看,也不知道现在补上了没。

看玛丽与马克思的时候我十五岁,正深陷青春期泥潭,一边开心地和朋友们嘻嘻哈哈,一边又精分地觉得这个破烂世界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暴躁又脆弱,和马克思一样,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粘土动画自带一种荒诞笨拙的气质,钝钝的,但是天真可爱。

Adam Elliot的人物就是为此而生的。

小小的粘土人,配着缓慢但真挚的独白,一点一点地挪过来抱住你。

看完以后,感觉被这部内向孤单但温柔可爱的粘土电影别扭地抱了一下。

在以毒攻毒的作用下,觉得我自己其实也没那么糟糕(虽然只是暂时的)。

两个粘土朋友,玛丽和马克思,给我递上了一罐炼乳,暂时理顺了我张牙舞爪的情绪。

感谢。

当时看马克思的回信哭得稀里哗啦,“人的生命像人行道”的概念自此根植脑海 这部片为我建了一个存档点。

然后嗖的一下,十五年过去了,年龄翻了个倍,这个时间跨度是能让十五岁的我emo一整天的。

蜗牛回忆录还是一样幽默笨拙带点拧巴的粘土世界,仍旧是用平淡的日常讲着戏谑的故事,这次是打碎自我禁锢的主题,但故事比玛丽与马克思残酷了许多,上来就哐哐死人,一产生了很强的距离感。

这次的我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当这是个遥远的故事来看了。

由于前部分过于暗黑,显得最后的结局美好得像女主的幻觉,我始终不敢相信这个故事能够happy ending. 好在有个可爱的灵魂人物Pinky,全片的光,导演借她之口说出了这部电影的金句: 人生只能倒着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 /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we have to live it forwards. 这句话就像一个读档的指令,让我回头看看。

人生的人行道各种交错分离,搭建成了立交桥;当时各种复杂到觉得这辈子都处理不了的情绪已经变成了化石,而那些整天为之破防的疑问,有的被回答了,有的变成了笑话,有的估计也找不到答案,有的连题也忘了。

当然期间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情绪与疑问,但也不像当时一样会完全依托影视作品来寻找答案了(当然精品电影也越来越少)。

不过很明确的一点是,现在的我很开心能成为我自己。

就算没有电影告知,我也能“ live it forwards”。

蜗牛回忆录是一部有意思的粘土动画,也是玛丽与马克思在十五年后的call back。

希望Mary也能好好生活。

期待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9 ) 极丑,又极美,双胞胎的不同命运又像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状态的人生救赎

电影通过Grace的口吻来对蜗牛讲述她的人生,她就相当于是藏在蜗牛壳里,遇到任何触碰就会缩回到壳里的蜗牛,需要来一场久逢的甘露,也让她和他Gilbert他上了救赎之路。

【Grace】从生下来,母亲去世,自己又是丑丑的兔唇,上学被同学欺负,老爸酗酒,父母离去后被迫和哥哥分开,养父母表面顾及她感受实则只顾彼此,好不容易遇到一见钟情之人,结婚之际,被告知自己的哥哥火中丧生,被丈夫一直喂胖偶然发现是个变态狂一直给人拍胖裸体照,唯一的朋友是老太太Pinky,而Pinky的陪伴以及最后的那封回春之吼“Potato”的信,让她本想自杀的念头变成了开启的自我的人生救赎。

谁的一生不是在各种救赎当中呢?

【Gilbert】双胞胎的哥哥,养母对他的“虐待”让他心生反抗,而他还是个同性恋,但是这也是对于世俗和偏见的抗争吧。

 10 )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走自己的路,只会永远向前”

2024澳大利亚动画片《蜗牛回忆录》,豆瓣评分8.4,IMDb评分7.8。

如今黏土定格动画片非常罕见,我还以为只剩下英国阿德曼工作室在坚持,如今看到又一部黏土定格动画片很是惊喜。

定格动画片是我小时候经常出现的动画片形式,很有情怀,很有怀旧感。

本片在画风上要比阿德曼工作室粗糙些,不过因为如此才有了黏土动画特别的味道。

影片绝大部分剧情都在缓慢地叙事,女主用自述旁白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一生,影片绝大部分时间节奏平缓,并不引人入胜,蜗牛元素的含义并未体现。

精华全在最后几分钟,在老太太去世后留给女主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可以倒过来理解,但我们必须向前走。

蜗牛永远不会回头走自己的路,只会永远向前。

在影片这句话出来时,我感到豁然开朗,突然领悟了影片的主题,一下子明白了为何影片中有很多蜗牛元素。

正是这句话帮助女主走出了人生的阴霾,开始面对新的人生。

回顾过往是为了以史为鉴,回顾过往是为了指导未来,而不是沉浸在过往。

在这句话出来之前,影片让我感到挺无聊的,一边看一遍纳闷豆瓣8.4这么高分是怎么来的,直到这句话出现,我才明白影片在此之前平缓的剧情都是为了引出这句画龙点睛的人生哲理,我才明白之前的一个多小时都是值得的。

没有之前的平淡人生叙事,就不会衬托出这句话的份量。

影片的味道让我想到了前些天看的国产电影《走走停停》,都反应的是人生的味道,人生的过法,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电影特别适合四五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因为中年观众既有阅历,又有感受,还有未来,这样的电影会起到点拨的作用。

这样的电影不适合年轻观众观看,因为阅历不够多,感受不够深,品不出电影的味道。

这样的电影也不适合老年观众,然会有很多人生的感慨,但已没有多少未来。

影片的尺度挺大,可能是黏土动画的尺度,有很多裸体画面,还有同性恋情节,虽然这些元素不算什么,但放在黏土动画中还是非常震撼的。

《蜗牛回忆录》短评

一般。与Mary and Max的同质性太高了。而且如果你翻看导演早期的短片,也都是这个风格。导演的文字是很不错的,所以一直用旁白来推动故事。但除此之外,无论是故事的内核还是表现形式,比起M&M都在倒退。不完整的家庭,冰冷的童年,零星的温暖,终生的孤独,异变的婚姻,男同,对宗教的嘲讽。这么说吧,本质上并不是两个故事,导演一直在讲的基本是同一个故事。所以该说的其实在M&M已经说完了不是吗?这部片子唯一的亮点是双子的父亲,一起去坐过山车那一段是非常温暖的,但后续处理的都相对草率,尤其是在弟弟回来后过山车撒骨灰那段太俗套了,不如没有。感觉导演是没想明白的。不知道为什么拍了这部片子。赚钱的话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实在没法令人满意。而且会让人不期待下一部。

3分钟前
  • Pat
  • 较差

Pinky是Grace人生里的色彩,Gilbert是Grace人生里的光。

8分钟前
  • toishiki
  • 力荐

格蕾丝,你是个了不起的朋友。有些牢笼,不过是我们自己画地为牢。蜗牛有自己的家,也许那也是它的牢笼。很暖心的动画电影。和别人不一样,我是该自信该肯定自己的!

11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HIIFF//好看。

13分钟前
  • 爆弹阿灰
  • 推荐

一个孤独的人的成长之路。

14分钟前
  • Miss想想
  • 还行

《被嫌弃的Grace的一生》。喜欢前一个小时的黑深残成人元素,最后二十分钟突然拨云见日的光明结局反而更像一则空心童话。我宁可相信Grace在发现丈夫的阴谋后就绝望地停止了进食,最终将自己饿死在了多日的沉睡中,而Pinky和后来美好的一切都是她死前的一个梦。意外收获是被安利了好几本剧中人读的书,比如爸爸初登场时他手里的Of Mice And Men。当看到Grace青春期时读的《霸道海盗爱上我》最后被成年Gilbert捧在手里看得津津有味时,我没忍住发出一声惊天爆笑。

17分钟前
  • Heal
  • 推荐

无与伦比的画风和想象力和幽默感,当然煽情程度也爆表,不过导演像在报一种疑难杂症的菜名,呼吸暂停综合症、邪教组织、囤积癖、偷盗癖、喂养fetish、阿兹海默...总觉得想要cover太多病征失去了现实中可信任的那点真心

22分钟前
  • 亚当司机
  • 还行

怎么办 我无法共情

24分钟前
  • 鹿人甲
  • 还行

4分鼓勵分支持一下indie 本來覺得還不錯但是聽完QA有點減分 像是為了催淚而催淚。

26分钟前
  • 阿蕭
  • 推荐

被嫌弃的Grace的一生,额,半生

28分钟前
  • 起云
  • 还行

真诚走心的私电影,但依然很难接受太内在的东西,尤其成为老deng后,更无所谓他人怎么走出自己的躯壳。

30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前80%太丧了,一度让人窒息,让前抑郁症走出来的人来看,只想说实在痛苦活不下去可以不活的。

32分钟前
  • 小茶
  • 较差

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只有把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人才真正学有所获 。

37分钟前
  • Serendipity
  • 较差

这泥人捏的太糙了,纯属摸鱼。。。编剧可以下岗了,什么烂故事。。。

42分钟前
  • scfi010
  • 较差

【3.0】

44分钟前
  • 文森
  • 还行

不太喜欢 虽然剧情是感人的但画风实在太影响体验了

47分钟前
  • 一一
  • 较差

符合我對最爛動畫電影的所有想像

50分钟前
  • 甜橙🍊
  • 很差

虽然上一部玛丽和马克思,什么都不记得,但确认还是这个风格。总觉得有点不太喜欢

54分钟前
  • 黄七
  • 还行

大银幕。讲的无非就是主角把自己困在壳里了,像只蜗牛一样,她最终要破壳而出,一句话概括完了。倒是现在怎么还有观众为这种“教你如何去生活”、说教味儿这么重的电影鼓掌叫好??? #LFF

59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很差

蜗牛女孩的人生是惨,但比起她哥哥来,她困在自怜自哀里更可悲。。。结局很温暖,哥哥出现时令人想哭。。。其实,就像影片里不再囤物懂得断舍离的女孩,人生变得向前看,而同样,也不要囤人,毕竟孤独是人生的必然,任何可依赖的人,或早或晚或因自己或因他人,都将离去。

60分钟前
  • so wha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