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3DNA和诺亚方舟大电影之后,我们又一次坐下来,在电影里开始寻找自己和名为青春的回忆。
这一次更是特效升级,在上海点映观看screenx场次的我连续发出一百声惊叹(我就很土ORZ),三面环绕效果堪比真实的演唱会。
与3DNA不同,这次电影完全的以演唱会的形式呈现出来,没有剧情穿插,更能让人专心的沉浸于演唱会的氛围里。
对于没有看过五月天演唱会的朋友来说,更是一个了解他们音乐世界最快捷的方式了。
某种意义上,大电影对于歌迷来说也是一种定期复盘,那些在演唱会上没法完成的心理动作和那些在演唱会上来不及思考的东西,在观影的时候都会再次涌上心头,你会思考些什么你会感慨些什么呢?
主唱总说,当你觉得孤单,当你觉得不安的时候,请你带上耳机,五月天永远陪着你。
现在带上3D眼镜,他们立刻出现在你眼前,带你一起搭乘时光机去到你最难忘的那场演唱会上。
公司演唱会巡演的两年,也承载了我现实人生中很多的波折,我依然习惯去演唱会里逃避,越来越多次莫名的在没什么哭点的歌曲里崩溃大哭,越来越多次主唱一开口我就掉泪,却又有太多事情太多巧合让故事变得不可思议,比如台中的《我们》比如上海的《听不到》。
在看完北京点映媒体场观影,之前内心的阴郁一下子释怀了,这一年我过得并不太好,之前的工作出了问题,被人陷害被人背叛甚至还遭遇了网络暴力,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的生存没有意义,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自己想要的东西得不到。
可是就在看电影的某一刻,却突然放下了,梦想实现不了又会怎样,人生有限,体验才是第一位的,何必追求结果呢,略有遗憾的人生才能唤醒每天的斗志吧。
就算一事无成,起码某些事情我坚持到了今天,从事了音乐行业的工作并且开始学习音乐制作了(有望转幕后),持续的崇拜你们陪你们走过了无数地方,这些都是我坚持了十几年的事情,平凡却伟大。
北京—上海—深圳,时隔8年之后再一次跟着你们路演。
一路上见到了2007年就认识的朋友,一起吃了饭一起喝了酒一起奔走在机场和各个电影院,仿佛回到了20岁那一年。
隐隐记得3DNA巡演的时候正好是中秋节附近,这次从深圳回来的那天晚上,刚落地抬头就看到了满月,今晚月色真美。
HoneyPotter真是时间的魔法师,在电影里带我回到20岁,回到我的2009,跟朋友奔跑在楼梯上的时候,恍然觉得好像回到了读大学的某一刻,也是这样手拉手的奔跑,赶去DNA巡演的某场开场。
身体开始变得轻盈,思绪开始变得清晰,也是这样的夏天,也是这样的五月,也是为了你们。
只要你在,一切一切都回得去。
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
昨天晚上看到专访里面,你又一次提到80岁的约定,90岁的约定。
第一次觉得80岁的约定有一点浪漫呢,那个时候我就喜欢你们50年了。
主唱说,大家都要身体健康,这恐怕是最诚挚最暖心的愿望和祝福了吧。
愿我们都好好的,要相信爱的奇迹,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远或近的陪伴着对方吧。
过去过不去,未来一直来。
工作最重要的是作,生活最重要的是活,就算连最卑微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也不那么重要了,活在当下,等待奇迹,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 #五月天永远陪你
你的青春里有过五月天么?
或许你已经很久没再听过他们,依然分不清哪个是贝斯手哪个是吉他手,也不知道他们的新歌是叫干杯还是顽固,但你的青春里大概总有过那么一段五月天吧。
可能是那年被你写在QQ签名档的一句歌词,是大考后跟同学在KTV里的一段嘶吼,是十六岁搬进作文中或日记里的一段心有戚戚。
青春、积极和正能量是大多数人印象里的五月天,也是他们商业化道路上贴得最成功的标签。
但如果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你会知道那个写词的主唱大人陈信宏,最擅长的就是把丧丧的内心,包裹上漂亮的糖纸送给你。
无论是早期《疯狂世界》里的“如果是你,发现了我,也别将我挽回” ,还是那首描写一生的长诗《如烟》里的“生命是华丽错觉,时间是贼,偷走一切”。
五月天每个倔强、积极的歌曲和态度下,总藏着一丝暗涌的小小阴暗,在鼓舞你的同时,温柔的帮你揭示世界的残酷真相。
这很像长大后的我们,在朋友圈晒出积极工作的状态,在微博上分享热爱生活的态度,只有不注意时,内心的黑暗面才会露出一点小小的马脚,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以确保自己还活着。
偶尔想起青春里写下的诗、唱过的歌,内心的激起小小温柔可能也要被六点半的闹钟击碎,继续起床照着节奏刷牙洗脸,追逐着石油指数存款楼房。
长大的我们不再高唱青春梦想,与此同时年过四十的五月天们也在渐渐转变着创作的内核,伴随着我们从青春期走向了真实的人生。
这个从来不算是天才的乐队,一直用着他们所谓“鸭子划水”的努力,表达着他们对于时代的洞察。
早在2008年《后青春期的诗》发片的时候,阿信就表达过想说的终于在这张专辑里说完了。
之后无论是借助2012世界末日主题的《第二人生》还是最近一张唱片《自传》,都能感受到五月天的创作不再是靠灵感,而是依赖真实生活的沉淀。
大多数为人津津乐道的创作者靠的都是天才和天赋。
我们很难说写实的创作好不好,现在的五月天或许无法再像早期的《爱情的模样》《拥抱》一样灵气十足,但它给了我们一个窥探创作者内心和记录时代脉搏的机会。
无论是史诗式写作的《成名在望》、自述五月天历程的《任意门》还是直白的《人生有限公司》乃至升级版《如烟》描写一生的《转眼》,你可以说这些歌创作的很匠气,也能明显感受到陈信宏歌词里力透纸背的刻意,但你没法否认这些歌曲的每个音符每个字都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当下、如此的反映着这个“没有一天能请假“的人生。
这也正是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这个巡回演唱会和电影的精明之处:在一个无比真实的语境里,五月天用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和华丽到不合理的演唱会舞美,呈现了一个三个多小时的梦:五个落魄的超级英雄开着一家快倒闭的唱片行,突然有天被同是loser的人生有限公司老板黄渤征召去拯救世界。
这个演唱会和电影的概念实现了职场人最喜欢强调的两个字:“闭环“。
所以当电影导演表达这是一部粉丝电影的时候我很难苟同:更多的人值得这两个小时梦境,值得这两个小时的放松和舒压,而非五月天粉丝的专享。
你或许不熟悉电影里的每一首歌曲,但你却了解他所传达的每一种情绪。
五月天用他们加起来二百多年的人生,帮助我们在合理和真实的世界里编织了一个美好的梦:有青春、有热血、有友情、有音乐、有超能力。
也许看完演唱会和电影的世界依然残酷的存在着,老板的为难,家人的唠叨,生活中的不如意不会烟消云散,你的责任不会减少一点,但买一张电影票,在这短短的两小时里,逃离孩子哭声柴米和油烟,让五月天陪你穿越时空:重新回到二十岁,做着拯救世界的梦;来到八十岁,看看远方荧光棒变成拐杖的模样,这样的小小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五月不耐用,这个和煦的暖风、傍晚的微光搭建的月份走到了尽头。
六月来了,但是让我们再去看一场五月天吧。
2020年看的最简单的一部电影,像是一场演唱会,更像是五月天送给粉丝们的一份礼物。
虽然不是五月天粉丝,但是有被现场大合唱感动到,被舞美惊艳到,有看到五月天演唱会背后的用心,以及五月天对音乐的执着与信仰,这大概就是五月天让人喜欢的原因吧。
印象最深刻的阿信说的“大人的世界很好如果有时候有那么一点不好的时候,当你听戴上听耳机五月天的时候,你要记得,五月天永远陪你20岁”瞬间被温暖到,生活很苦多数是苦中作乐,一丝丝的甜就能填满,五月天是真正的偶像应该有的模样,传递爱与正能量。
一些时候听 自传 里的某些歌曲,或者是看这部电影里的部分歌曲片段,都有一种他们在呐喊的感觉,有时也会很心疼,心疼一个人在台上呐喊的他,也心疼五个在台上呐喊的他们。
成名在望、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少年的奇幻漂流、do you ever shine,都让我感受到了呐喊,看着屏幕里的人,是真的会有一些心疼,因为偶尔真的会觉得,他们在拼命向世界呐喊,尽自己的全力。
除了上面的四首,我最喜欢的应该是转眼,转眼的MV是我最喜欢的一个MV,认真看真的也会难过。
我似乎偏爱一些词作让我有感觉的歌曲一些,也是不懂曲吧。
我喜欢许许多多他们的歌,喜欢歌声中传递的情绪、歌词中来的感触。
许多歌,我只是喜欢听,觉得好听,也有许多歌,不单单只是喜欢听而已。
我不信他们会因为情怀做赔本买卖。
这样的电影可以有,无论是为了圈钱还是为了情怀,就像烂片也有烂片的价值,但是我惊讶怎么会评分这么高。
很多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电影在豆瓣上过8分已属不易,然后这么一个录像带加五毛特效的东西居然8.6。
这恐怕对其他电影不公平,也让我对豆瓣失望!
同事买的票,我感觉浪费了一下午的时间,还不如打开爱某艺,1080p
犹豫了很久,鼓起勇气一个人去了电影院看人生无限公司,买票的时候专门挑了过道旁边的位置,刚好隔壁几个座位都是空的,怕自己忍不住唱起来影响别人。
结果到的时候,发现旁边的票都卖完了,邻座是一位大叔,虽然他已经戴上了黑漆漆的3D眼镜,我坐下的时候,还是能感觉到他不好意思地朝我看了一眼。
最开始喜欢上五月天的时候,在读大学。
暑假回家,约起发小到KTV开了一个小包,我们把五月天的歌都唱了一遍,9号球,疯狂世界,透露……其实我们的声音并不适合唱男生的歌,太细太奶了,那又怎样呢?
反正没有别人听,我们一首接一首,唱了一个下午。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美国,又过了很多年,我去Bay Area看她,彼此已经多年未见,期间各自忙碌疏于联系,一时也不知道该从何聊起。
她开车带我去LassenVolcanicNationalPark,路上打开音响,放起了五月天的《第二人生》,然后我们就开始一路唱起五月天的歌。
我说这张专辑我最喜欢T1213121,她说她也是!
完全不用担心没有东西聊,五月天的歌声又把我们拉了回去,回忆就噗噜噗噜冒出来。
我们高中的时候每天早晨蹲在路边吃泡面的日子,一起同桌做试卷的日子,后来来美国,她说她会开好几个小时的车去LA看五月天的演唱会,我很惭愧,我没有去过别的城市看五月天演唱会,但是会看他们来杭州的每一场演唱会。
2011年的时候,他们第一次来杭州,我买了最便宜的看台票,票是朋友帮忙买的。
那时候我们都穷,也是我第一次看演唱会,他告诉我,看台票其实性价比最高,反正都是看大屏幕。
朋友还带了一个望远镜,我们交换着看舞台上的阿信。
演唱会的几个小时,在寒风中跺着脚和大家一起唱着跳着没有感觉,但是演唱会一结束,便感受到了12月杭州的寒冷。
我们打不到车,那时候也没有共享单车,深更半夜就从黄龙一直走回城西。
走到一半,又冷又累又饿,停在万塘路吃了夜宵,才有力气继续走回去。
2012年的时候,五月天第一次在鸟巢开演唱会,我很想去,但是住宿路费加上价格不菲的演唱会门票,把一个月的收入全部拿出来也不够。
后来我在网络上看到那一场,阿信脱掉袜子,用双脚感受鸟巢,高喊着:“我踏到鸟巢了!
”从出道到鸟巢,五月天用了13年,十万人陪着他们唱完《倔强》,隔着屏幕都想流泪。
阿信总是会说,“从小就希望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我从小都没有考过第一名,从来没有过……最后我发现可以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玩音乐……我只希望写出来的歌,可以陪你们,在没有人看的到你们的时候,然后你知道,我们会在心里,慢慢地唱起最熟悉的旋律。
”不管是熬夜看书苦到要流泪的大学时代,还是刚工作时候忙碌不适应的日子,换了城市孤独打拼的深夜,打不起车等不到公交清晨6点拼命骑单车赶去单位的时候,只要耳机里响起他们的歌,就好像打了鸡血一样。
“每个孤独天亮,我都一个人唱……至少在我心中,自己为自己鼓掌。
”“走过的叫足迹,走不到叫憧憬。
”“那黑的终点可有光,那夜的尽头可会亮,那成名在望,会有希望。
”或者是无知的狂妄,那又会怎么样?
歌词很热血,有些也矫情,但给了我面对那些黑暗的勇气,坚持了下来,虽然到现在,我依旧是个平凡人。
2017年五月天再次来杭州开演唱会,当年陪我看演唱会的朋友已经当了奶爸,不再有时间出来潇洒。
多年过去,我终于买的起内场票,尽管是最便宜的内场票,但至少,我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舞台。
他们依旧唱着让人热血沸腾的歌,也会唱起“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回不去的悠悠岁月”。
谢谢你们一直鼓励一事无成的平凡的我们。
而现在,我只花了几十元的电影票,可以戴着3D眼镜,坐在电影院感受演唱会第一排的视觉效果,这个电影便是他们送给五迷最好的礼物。
虽然我还是没能找到和我一样喜欢他们能够陪我来看电影的人,但是整个影厅都是爱他们的歌的人,一点也不孤单。
唱到《知足》的时候,身边的大叔再也崩不住,摘掉眼镜,一直抽泣着,我默默把纸巾地递给他。
有一天,就是今天今天就是有一天说出一直没说 对你的感谢谢谢你们陪我成长。
即使我终究还是变成了平凡人。
今天是星期天下午,百无聊赖,于是我打开了腾讯。
给推的是这部电影,封面是黄渤,也没多想,觉得喜剧非常适合我现在的心情,因为看到黄渤老师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喜剧(狗头狗头)。
主演是五月天和黄渤,我就更好奇了(虽然零零后,没怎么真正了解过五月天,但耳濡目染)。
片头是阿信的夹叙(声音真的很好听),然后就是五月天的演唱会现场。
我当时一下就懵了。
不是喜剧吗?!
不过音乐挺好听的,于是我就怀着期待继续观看下去。
慢慢的,1.25 1.5 2,倍速越调越快。
直到电影结束了,除了片尾那首转眼的MV,我甚至看不到丝毫亮点。
“这是什么?
电影?
这不是我小时候为了应付作业而抄的作文吗?
开头是这篇,中间是那篇……”这是我第一次看完后的想法。
我非常气愤,明明想看电影,为什么给我放一场演唱会,我想听歌不会去酷狗吗?
难道这又是通过情怀博眼球的电影?
不是的,后来我来豆瓣搜这部电影(还好搜了),原来这是一部音乐记录片。
出于对自己之前想法的愧疚,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打开腾讯又看了一遍……现在来说说我的感受吧,这回我没有开倍速,全程都在享受听歌的乐趣。
怎么说呢,五月天的歌是真不戳,手机中的3D视效也带来了演唱会的那种感觉(我手里要是有荧光棒我大概可以摇起来)。
但是对于想看电影的人来说,这真的算不上是一部好片子。
(尤其是看到封面上的黄渤后点进来的人来说)。
不过,它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无论说是五月天对粉丝的福利也好,还是单单只是对于自己演唱会的纪念也罢。
它是一部音乐纪录片,纪录片,不就是为了记录下经典吗?
可能对于看过演唱会的人或者对五月天不感冒的人来说,它没什么的。
但是对像我这样的00后甚至再往后的10后,不论是喜不喜欢,我们能通过这个形式去了解五月天,通过电影这个途径去知道那个时代的经典。
这,不是意义吗?
PS:这是第一次写评论,还是为自己的歉意,如果有什么不对的,或者是让人不愉快地方,还希望大家谅解(狗头狗头)
十三年了。
不知道如果不是偶然去了电影院,再次听到阿信的歌,看到阿信的样子,惊叹:我都从高中毕业生变成了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妈妈,你还是你,居然还在用生命创作和歌唱。
那一场时光穿梭机旅行回去了十三年前。
我从初中的泥堆里爬出来,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却才发现自己更加渺小。
每个人与渺小自我的相处方式都不同。
有人习惯有人陪伴,于是早恋。
于是男生高考那年超常发挥成了全校第一进清华,女朋友只够读复旦上交却在班主任的鼓励下报了北邮通讯系,去了男朋友的学校做邻居。
班主任说,大学千千万,工作千千万,佳人难再得。
现在想想班主任真酷。
当然,这段故事的男女主角自然不是我。
我是另一类。
抵抗孤独和渺小最好的办法是沉迷读书和音乐,在头脑里给自己构造了另一个异想世界。
每个周末,在朝北开窗的小房间里,一口气写十页以上的文字;拿着文曲星翻完了1000万字金庸全套武侠;放学去校门口的书店站着读完了尼采和荣格。
近视八百度也要一下课就摘掉眼镜。
我对窗外,对男生,好像一直很缺乏兴趣。
暗恋的大哥从小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和他重逢恋爱到分手的剧情还远在大四毕业的未来,十几岁的高中生跟一些人说过对不起,更多的是不问不理不在乎。
我走进高考的教室,却成了另外一个人“糟糕,怎么这么巧”的魔咒。
我坐第一排,他坐在最后一排,就在这种抬头就是“她”的魔咒里,他后来说,浑浑噩噩做梦一样考完了。
他从一个优等生,名落孙山。
我虽然发挥平淡,还是能去父亲期待的学校,于是背起孤单,18岁第一次没有跟长辈出游。
在环渤海的城市里看海、吃海鲜、看海洋生物,那时喜欢上了海边公路的感觉。
不知道跟后来选择去加州交换有没有关系。
你看车窗外,不断后退的树木和人物,只有自己,勇猛前进着。
回到武汉的日子,和考上北邮的上述女同学取得联系,班里要聚会送别。
她打来电话:夏一慕你到哪里去了?
你知不知道高考的时候,你考场里有他啊。
人家一向在我和男朋友之上的人,这次,算是完了。
你在考场,搅和得别人心里七上八下,这次考的好差好差不知道怎么办……同学们都在怪你,你最好别来毕业聚会了。
……其实青春期的社交圈子很残酷。
很多论断,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更不懂得回旋和余地。
后来的我们。
我一脚踏进了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活脱脱换了一个人,我开始主动竞选校团委,主动参加比赛,公开演讲,组织路演活动,找教授较真问问题,笑得很大声,院里篮球赛的最佳球迷。
每天晚上,等他下夜自习,我们都会通话。
我告诉他,大学的生活有多丰富有趣,我今天又做了什么什么。
他躺在屋顶,仰望夜幕,说复读班有个外号叫“服毒班”你听过吗。
每天给你打电话的这一个小时就像从监狱里出来望风,我知道你是一扇明亮的窗。
那样的大学生活明亮的人,才是你,不是我们做同学时那个看上去冷冷酷酷的你。
武汉初夏7楼宿舍的尽头,长长的电话线,我捧着固话机,靠着墙,凉凉的瓷砖地板。
早已熄灯的宿舍,走廊隐隐绰绰黄色的微光,我们打过长长的电话和时间。
你不在的日子里,我就无数遍的听五月天。
我最喜欢《倔强》。
“当 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 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 就是以刚克刚……”他后来,如愿以偿去了一所军方背景的高校,我们不再联系。
不知道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活得还倔强吗?
回忆一个人,正好是一首歌的时间。
“天上的星星 地上的人总是不能懂 不能够知足当一阵风 吹来 风筝飞上天空为了你而祈祷 而祝福 而感动终于 你身影 消失在人海尽头”“我们会航向怎样的未来无数命运流转 打造了 无数的 相异的罗盘当巨浪排山倒海的袭来我们的手松开 心也溃散每个人 每颗心 风暴 流窜”记得周杰伦某次开玩笑说,听他的歌的人是听青春,而听五月天的人是听人生。
这一部电影是很纯粹的演唱会。
拍的实在太偶像了。
之前两部电影,还能看到一些不一样,有一些些摇滚,一些些疯狂,所有的帅气,都是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帅,首先他们在乎音乐,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然后他们很帅,很自然。
现在几个人也经历过很多了,他们五个人都懂得什么情况下,摄像机拍出来的画面会最好看,自己要怎么表现更好。
电影剪辑出了很帅的画面,但就是很单纯的耍帅,很流行,很偶像。。
画面很帅,但只是画面很帅。
没有了之前他们融入音乐的感觉,我感觉他们抽离出了音乐。
就是单纯的耍帅,尤其是主唱,每一首歌的表情,表情都一模一样,都跟最近几年拍的mv一样。。
为了拍出最好的画面,也许可以理解。
但却完全失去了现场感,失去了激情。
失去了让人融入音乐的吸引力。
我自己还是最喜欢2009年时候的DNA演唱会,那时候真的感觉是融入了音乐。
主唱唱歌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在乎表情,一切都很自然。
怪兽和石头偶尔还有吉他脸出现,还有玛莎永远看起来最疯狂最努力。
那时候真的是很纯粹的音乐。
包括第二人生这一张专辑的时候,五月天的表演很努力,很认真。
每一次都能让人融入其中。
再说音乐方面,这一次电影,改编了很多音乐。
不知道是不是现在比较少练琴了,怪兽和石头的一些solo,也都改了,而且改的比以前容易了。
尤其是怪兽,伴奏里有一些弹华彩的地方,也都改成了只是弹和弦内音。
就是鼓和贝斯,感觉还和以前差不多。
为了时长考虑,很多歌都被缩短,之前的诺亚方舟电影,也是缩了很多歌,但是缩短的不合时宜,有一些歌可以缩短,有一些歌却需要真的完整地呈现出来,才能吸引人,让观众融入进去。
所以整部电影看起来有些赶时间的意味。
途中好几次都拿起了手机看时间,这是之前两部电影我不太会去做的事情。
喜欢五月天也很久了,希望20年后,还有机会继续批评你们。
临时来的电影院,大概是出票系统的规则导致全场唯二的观众被捆绑坐在了一道。
凭胸而论这部电影(对!
恭喜至少在我的标准里这是一部电影)并没有不堪,除了尴尬又生动的戏剧桥段以及五位大爷台综般的演技以及阿信修到《我是歌手》节目组都望尘莫及的完美音准与气息(我甚至怀疑在talking环节都给修了音要不然为什么我这么想往阿信嘴里扔拐炮)以及开的满场黑的黄腔以及…算了咱也不好多说其他都还好,特别是对《自传》专辑的重新回味。
同样是金曲奖的最佳专辑,和之前我绿团的《冬》砖在艺术成就上画出的标杆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朴实路线,在电影里的现场环节搭配看上去特别贵的视效着实有一种哇塞有点意思的后知后觉,甚至在《人生有限公司》的编曲环节突然的转调与变奏有真的给到我惊喜感以及回忆起当时在台北按照《任意门》的路线暴走一天的微微一笑很猥亵。
五个人里面我最欢的创作部分还是石头,不管是《自》中的《少年他的奇幻旅行》还是之前的《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以及《星空》甚至是早期的《寂寞星球》,都特别的…额…不俗气。
说回邻座的五迷朋友,除了《知足》几乎问全了我其他电影里出现的所有歌名,我都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在故意考验我?!
我还能怎么样当然是全部告诉他,小哥突然给我一记直击灵魂的结论,兄弟你是真的喜欢五月天!
作为一个五黑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接话啊!
对了,我是真的希望他连《知足》都没听过,因为听他跟着唱完之后我竟然有一瞬间觉得阿信不修音的唱功还是可以接受的那种差。
就是为了发张图而写的长文。
嗯,我真的不喜欢五月天。
非粉看 简直折磨
喜欢五月天八年了,也算弥补了一些一直没去成演唱会的遗憾吧。唯一的遗憾就是没听够啊!不要剧情,不要特效,就想听歌!另,阿信果然是个心机boy;玛甜甜你好骚啊。
就是花30块钱看一场演唱会DVD吧,也行,也算不是BP粉吧,不过第一首就是入阵曲也太炸了
神经病
我不仅相信你会陪我唱到八十岁 我也相信你会陪我永远二十岁 因为你是Honey Potter啊
“这是我的偶像,他们没演技不会拍电影却又想圈钱怎么办?录演唱会出来卖咯!而且你们不许说它半点不好,要不然我们就要咬人了汪” “赞同+10087!”“8.7分!比奥斯卡奖影片评分还要高!刷起来!”
即使不是五月天的粉丝,走进影厅也不会后悔:和整个影厅的人一起随着三面屏幕的歌声一起吟唱,感动,哭泣,欢乐。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心事未了的人,这部电影就是为你们量身定做的。
我们曾走过 无数地方 和无尽岁月搭着肩环游 无法遗忘 的光辉世界那个唱片行 何时已不见 是谁说过摇滚万岁任意门里我们偶尔也疲倦
羡慕五月天的歌迷,可以有这么好的体验。比我在鸟巢山顶看爽多了。没收录《盛夏光年》有点遗憾
睡了半场。
超级狗血的剧情➕演唱会 粉丝感动到哭 对于路人来说只有浮夸 整场演唱会只有最出名的那几首歌好听 其他的只能快进 阿信最后那段对白再多给一星吧。
电影院里看完了一场演唱会,除了不像电影其他都很好,你让我给演唱会打分我打120分,你让我给电影打分就...
四个字,后悔买票!今晚太无聊了不知看什么片好,抱着尝试的态度买了张电影票,以为会有些特别之处,毕竟敢搬上大荧幕,结果就他妈一普通演唱会啊!五月天是不是对电影有什么误解,你可以刻录成碟片卖给粉丝,一破演唱会也拍成电影,是不是所以歌星都可以开个演唱会出一部电影?我不知道五月天有多红有多少粉丝,张学友刘德华级别都没出过这种电影,也就迈克尔杰克逊逝世后才出了一部荧幕传记。演唱会是演唱会,电影是电影,什么玩意这是。强忍一个小时,整个演唱会下来也就两首还能入耳的歌,太渣渣!
无节操,亵渎电影
溜粉圈钱,无一是处
阿信真的有天赋,一种洞察年轻人心理的天赋。而五月天真的永远有种少年气,真好。
5.18上海影城打卡。不是五迷,不过很羡慕五迷,因为五月天愿意做一部这样拍摄高标准的电影,让粉丝还可以在电影院里重温演唱会,国内真的很少见了。毕竟我也很想在电影院里看爱豆的演唱会啊
我在电脑前也依然能看得热泪盈眶,没办法啊,五月天就是五月天。缺席今年鸟巢的遗憾我一定要找机会弥补回来
2013年《5月天诺亚方舟》票房1450万,2011年《五月天追梦3DNA》票房2000万,圈钱了吗?票房惨败好吧!五月天只是想给没法去现场的粉丝一次第一排的演唱会体验,何必没看过就打1星diss,北美历来也有演唱会电影,为什么不能多包容一点?
看单独MV串联也不要看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