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了一年零八个月想看,今天终于找出这部电影看了。
因为疫情隔离整天不知道干什么,心还静不下。
就不想看过于烧脑的电影,也不想看无脑的纯垃圾,但又需要打发时间。
无意间看见一个评价,说是还是韩国电影那种小温馨的结尾,我就找来看一看吧。
刚开始看,听见背景独白又是地球环境问题,末世逃离,以为是那种大俗套的故事。
没想到侧重点并没有放在这方面。
其实整个故事也不咋样,但好在特效不错,特效搞得没的说。
整个未来的太空景象就像我脑海中有概念但却没有具现化的样子。
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卫星排列的场景,未来居住的人造卫星竟然跟我多年前看的一篇科幻玄幻小说的样子差不多,全是把我脑海里的东西具象化了,而且极其自然。
演员演技就不评价了,每个角色的过往经历也是老套+不合理,但是打发时间吗,毕竟女主还是挺好看的,小姑娘也很可爱,还有点像我的一个同学,虎跟机器人我也很喜欢。
宋仲基就拉倒吧,无感。
电影看下来.每一处我注意到的伏笔后面都全部有交待.没有一处落下.金泰浩开头带了一袋米去失物招领处.用那袋米换一点钱去开棺看找到的尸体是不是自己的女儿.这里面进招领处开棺是要付钱的.那袋米是从朴虎那偷走的.朴虎打牌的时候提到了这件事.但是他没有怀疑金泰浩.而是怀疑船长.包括朴虎提到的工具箱.电池.都是金泰浩偷走的.
沙利文第一次杀花郎.没有成功.影片第一次展示垃圾清理工们的工作.那个一大群人都在抢的太空垃圾.最后被主角一行人抢走了.里面就装着花郎.捕获地点剧中给出是拉格朗珠附近.而且表明是UTS的财产.所以沙利文是打算把花郎扔到拉格朗珠里面.让她自生自灭.金泰浩的飞行技术非常爆炸.而且远近闻名.这里为他是原护卫队最强的飞行员打下伏笔.那些清理垃圾的工人都很怕金泰浩.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金泰浩开飞船来抢他们的货物.一定会成功.这里他们在讨论的那个"他"虽然没有提到名字.但是指的就是去地球招领处看棺材的金泰浩.
影片很多次给了金泰浩的光脚特写.因为他太穷了买不起鞋子.而且金泰浩是四个人里面最穷的.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没有电磁鞋"的.刚捡到的电磁鞋修好了想自己穿最后被拿去抵押给失物招领处的老板了.影片最后金泰浩买了10双鞋.应该够穿好几年了.
超新的新鞋.jpg机器人巴博斯是女性.影片前面给了无数次.真的是无数次伏笔来描写.所以那些到结尾觉得惊讶的观众让我也觉得很惊讶.1.巴博斯有很多衣服和鞋子.全片下来队伍3个人除了工作服外基本没换过衣服.但是巴博斯经常换.因为女孩子就是爱美的啦.
黄衣服那套我想要同款!!!!BTW巴博斯打牌的时候反驳的那句"我没有嘴啊.你怎么这么敏感"让我把嘴里的饭笑喷了.2.巴博斯不止一次(基本上是每一次)看杂志的时候都在看美妆频道的广告.图中的标价分别是人工皮肤移植.骨骼再造.两项一起.以及最后是咨询电话.
3.中间巴博斯给花郎化妆.看得出她化妆很熟练(虽然化的不咋地...不过这是因为她自己没有皮肤.所以没办法在自己脸上练习)4.给花郎化妆的时候花郎叫巴博斯姐姐.因为小孩子比较纯真.大人的行为在花郎眼里都很简单.所以她能很容易地分辨出来巴博斯有很多女性的行为特征.所以她叫了巴博斯姐姐.然后巴博斯脸红了.并且跟她说自己一直就想去做皮肤移植和骨骼重塑.但是因为不好意思没去.(其实是没钱.她才不怕别人笑话.她一拳一个....)巴博斯很早就知道花郎不是机器人.而是货真价实的人类小女孩.在化妆的时候巴博斯盯着花郎突然说了一段话.因为她那时候就发现了花郎是人类.这段话看的时候觉得很莫名其妙.但是后面就懂了.后来船长在宣布花郎是人类的时候.大家都很惊讶.只有巴博斯说了一句"我早就知道了"这也是个梗吧.因为大家经常都说巴博斯喜欢马后炮.这是她全片唯一一次没有马后炮.
后期他们被护卫队追.飞船的管道关键时刻破裂了.原因是因为前面刚打完牌他们打起来了.朴虎跟船长单挑的时候.被船长用头撞晕之后.倒地的时候脚绊到了线.并且头磕坏了一块钢板.
朴虎是第一个提出不愿意把花郎卖掉的人.也是最疼爱花郎的一个.因为朴虎当毒贩的时候就很喜欢小孩.对小孩子都很好.巴博斯在给花郎化妆的时候提到过.
朴虎提到的砍手梗.当时巴博斯随口说她也想要.最后朴虎真的给了她一个.可以说是热心小朴了.
圆梦大师小朴给花郎化妆的时候巴博斯说船长嘴里有自爆装置.这个传言是真的.船长嘴里真的有微型炸弹.就是用来杀沙利文的.但是最后被沙利文抓住后被他拔下来了.
后续再补..
看到很多人都在拿这部电影和《流浪地球》作比较。
我认为,故事始终就是故事,不可定义成某个国家的故事,电影给我们呈现了故事的完整内容,感官上我是舒适的,就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好电影。
至于内容的合理性,我认为影片给出的假设,在我们普通人眼里,相较《流浪地球》的逻辑更为恰当。
虽然情节有一定的重合,也有很多科幻电影一贯用到的套入,通俗的讲,就是有太多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味道。
但是就观看的角度看,就是一部新上映的科幻大片。
《太空清理者》好还是《胜利号》好呢?
当然是《胜利号:太空清理者》好。
大家都知道这幅图太不严谨了,泰浩叔叔连个电磁鞋都没有,怎么可能进行舱外行走呢?
当有的人在强调《胜利号》剧情或者科幻设定不严谨(硬学家),有的人在说紧急广播片段模仿《流浪地球》(国学大师),有的人说这是《太空无垠》、《奥维尔号》、《银河护卫队》以及韩国类型片的大杂烩(阅片机器)时,导演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借鉴了日本超硬科幻动漫《太空清理者》以及一大堆其他电影动漫的概念,帮助韩国越过了世界科幻电影的起跑线。
本文不会谈论电影概念设定、剧情编写以及美术设计等方面的元素,只从一点出发,希望但凡有一点追求的观影者(用谭警官的话说就是“影视参与者”),都能够得到电影人最好的对待,那就是:电影制作人对观众智商最基本的尊重。
这一点体验,我相信大家在阅读《科幻世界》时是最好的。
在《科幻世界》里,成熟作家与素人作家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素人作家会花费大量的笔墨介绍故事背景、设计理念以及工作原理。
正如《星际穿越》在介绍墨菲定律时,不会用墨菲定律是什么这么直白的话来给观众介绍,而是会用父女之间对于同一定律的不同看法,在看起来很自然的意见冲突中将定义理清。
但是人们对素人作家普遍也是宽容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
在《胜利号》中,处理最不好的是什么呢?
当然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如果工厂坠落,地球就没救了。
其他地方时候,电影都默认我们观众和电影里的人们是同一时期的人,能够大致清楚他们的一些行为,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和画面的展现,慢慢才点破一些看似需要解释,实际上其他电影、电视剧里都已经玩烂的设定。
那如何看出有些导演对观众智商的侮辱呢?
我来表演一下:2xxx年,因为人类对环境的持续破环,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在地球需要佩戴过滤面具才能够生活。
而UTS公司建造了宜居空间站,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通过一个需要买票的太空电梯才能到达。
而随着建造产生的太空垃圾的不断增多,产生了以捡垃圾为生的太空垃圾佬,我们的故事,就从垃圾佬们捡到一艘破船开始。
其实电影制作人对观众定位错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非常常见,就像不愿意打疫苗的人始终存在。
但是在义务教育告诉我们,作为现代人要有基本科学素养的情况下,科普工作者还在一遍一遍地强调疫苗的工作原理及其非害性;执法机关还在和制药厂家强调生产疫苗要遵守GMP,你们不能再生产出让人注射致死致残的疫苗了,这就是对普通人智商的侮辱。
《胜利号》的电影制作人没有和我们解释为什么会产生宇宙垃圾、机器人性别划分、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如何交流、导弹的击落方法以及纳米机器人的群操原理,因为制作人们默认自己电影的观众,是一个【观影人】,而不是一个弱智。
与此同时,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把电影用小学一年级必备技能看图写话,重新介绍一遍的自媒体,他们的受众,才是创造票房奇迹或者口碑神话的人。
好抑或不好,每个观影人评判的标准都不一样,但坏和不坏,键者认为制作人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就和写论文一样,作者不会自己想到一个点子就去写一个长篇大论,表明自己发明了二元一次方程,而是第一时间去了解,自己的想法前人是否已经落实在实践中了。
导演和编剧,不会在拍电影之前十部同类型的电影都不看就开始写剧本的(点名表扬《爱情公寓》制作组,阅片量远超预期),就算他们不看,一个有演员基本修养的表演者,也一定会参考同类型电影表演者的表演方法的。
所以《胜利号》好看不好看,完全取决于人们有没有注意到,韩国人在已经把传统【地球类型片】玩出花的情况下,离开大气层又漂亮的玩了一次,同时在社会性别对立到了矛盾激化之时,用的小女孩演员还是那么的清纯可爱,并且把人种多元化融入的如此自然,以至于人们在喷这部电影的时候,没人在意中国垃圾佬比《绿箭侠》中那位只稍微好了那么一点的塑料普通话。
你问键者为什么打5分?
键者说:这只是试验,以证明键者一个人的五分不会对最终评分产生影响。
全片看完,觉得意犹未尽的同时,又差点意思。
主演几位的演技均在线。
本身是奔着金泰梨看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她将痞和高智商非常恰到的融合在了一起。
又在其中让人觉出了可爱。
不过,重逢大boss那段,一拳给打晕过去,战斗力瞬间又显得有些拉胯。
后面拿个冲锋枪搁那儿突突突,还蛮帅的。
宋仲基在里面,虽然演了一个带孩子的爸爸,恍惚间还能看到柳大尉的影子。
剧情在他逐渐接受花郎的部分描写了很多,但不知道为什么让人感觉又没有那么深刻。
只记得他是个很好的司机!
机器人…她好好笑,明明不需要钱,又很爱钱,关键时刻是团队的经济支柱。
有一个事儿不是很懂,明明是个机器人,非要用冷武器,可能是导演想留下来的笑点吧。
黑老大,看起来像个女儿奴。
可能因为混迹社会,没有机会养自己的女儿,所以对花郎百般爱护,最开始接纳花郎的人就是他,铁汉也有柔情。
要说全片的硬伤,倒是没有。
采用了大团圆式的结局。
最后大boss嗝屁儿,剩下的人欢天喜地地既拯救了地球,又回到了他们捡垃圾的生活正规上去,整挺好。
宋失去的女儿,也因为花郎,见到了最后一面,让遗憾了结。
没有留下什么遗憾。
不过我看的时候,一直以为那个一号机器人是宋的女儿长大了。
还在想到后面是不是还要来个狗血相认的戏码,最后证明是我多想了。
还有大boss的脸,他像是也注射了什么东西一样,以为是个坑,还期望编剧在后面填上,最后直接炸死了,嗯,也行。
如果再加这个情节,我觉得会更好。
总体来说,是一部份非常适合无聊时候刷的爆米花电影。
不需要动脑子。
期间特效做的也不错,让人没有出戏。
嘻嘻哈哈看完,就可以了,不用有任何负担。
不用深想,所有的情节就是非常表面的原因。
最后再吐槽一句,大boss看起来很喜欢钓鱼执法。
自己设陷阱,诱惑别人跳,别人跳进去了,他在去巩固自己奇怪的观点,有病!
再补充一下,感觉这部电影对未来的发展,也站在了常见的角度去观望。
地球终将因为人类自己的恶行,变得无法生存,人类终将毁灭。
再加上人性的恶,社会被分为三六九等,最终小部分人乘上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劳苦大众被抛弃。
时间定格在2092年,不知道剩下的70年会怎么发展,人类会不会如众多影片中所讲的那样,逃离这颗蓝色星球。
Space Sweepers直译应该是太空清洁工,在这里推进了一下,翻译为其中的典型的代表飞船,胜利号飞船;看之前看到新闻说是国产版本的流浪地球,或者是韩国版本的银河护卫队,但是最后我觉得两个都不像;依然是韩国小女孩;wiki说是韩国的第一部太空电影,感觉不像呀,还是比较成熟的;太空清洁工的这种工种也是编剧大人自己发掘出来的,还是比较有创意的;影片的后面Happy Ending有些不科学,既然爆炸可以杀死纳米机器人,为什么机器人还可以在爆炸中拯救飞船,我相信如果是个悲剧,可能会更有艺术感;科幻外延,亲情内涵;机器人在飞船外大战的镜头非常震撼,是电影的余味;THE END @2021年2月14日
胜利号电影海报胜利号在网飞的加持下,在最近拥有了不错的话题度和成绩。
在抱着一丝期待看完全片后,我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流浪地球》和《胜利号》都是国外的电影,我会更喜欢哪一个?
“ 在毫不犹豫的得出了极为确定的答案后,我才以更确切的语气写下这篇影评。
(大量剧透)《胜利号》与《釜山行:半岛》 之所以提到第二部釜山行,是因为这两部片子的根本问题其实如出一辙,当然,《胜利号》在人物塑造,视效,观看体验,整体节奏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是碾压《釜山行:半岛》的,也就是说,釜山行做好的地方胜利号会更好(实话说釜山行唯一称得上还可以的就只有特效了),釜山行不好的地方胜利号也有许多突破,人物更立体,影片节奏也更自然等。
然而可惜的是,釜山行做的最差的部分,胜利号同样没能逃脱。
问题的核心出现在韩国电影在工业化进程中试图向好莱坞靠拢的脚步,而这体现出来的,是韩国这个国家在东亚文化圈和欧美文化圈之间的犹疑和矛盾,这与深层次的地缘与政治有关,不过表现出来的,就是韩国电影在大陆,港台,欧美这些地区的电影风格之间的反复横跳,说白了就是谁牛逼学谁。
而当今来看,韩国在东亚三国里是在文化方面向西方拥抱的最为炽烈的国家,其文化作品也确实逐渐收到了西方社会的认可,不过当把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投放到自己的电影上而不加以适应和调整,在没有好莱坞那一套流水线一般成熟的工业化体系的情况下,其结果就必然是灾难性的,釜山行的失败就完美阐释了这一点。
在电影釜山行中,导演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好莱坞大片最爱的“视效”和“奇观”上,人物塑造也是好莱坞那一套典型的,枯燥的,刻板的自我救赎,虽然在开头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对韩国自身国家处境的反思,但是这种反思在整部片子完全向西方靠拢的基础上显得格外的撕裂,甚至有些可笑。
而胜利号好一些的地方在于,虽然也为我们带来了相当的特效镜头,但是导演并没有沉迷于此,至少没有为了多放几个视觉爆点就完全忽略基础逻辑。
不过同样的,胜利号还是落到了好莱坞那一套叙事结构和科幻设定之中去了,至于韩国电影之前一直被人称道的尺度和对现实的思考,在这种片子里也毫不意外的完全丢失,接下里我会尝试从几个拥抱点里,去探索一下胜利号究竟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逻辑自洽叙事结构 胜利号其实是不出意外的落入了那一套老掉牙的结构中,男主的悲惨身世与自我救赎,小女孩的逆天救世主人设,船员各自的传奇经历,传统到极致的三幕式,甚至连好莱坞那一套平面单一的像一张白纸一样的神奇脑回路反派都学了个通透,可以说这部电影里的每一种元素,每一处情节都能在随便一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一模一样的出场方式,整部电影跟好莱坞最大区别就是船上的那面国旗。
, 这种套路化的创作并非不能为人接受,事实上,之所以这些要素可以成为套路化,公式化的东西,就是因为它足够好用,而这部片子的优点之一就是叙事结构工整,节奏清晰,几乎就是照着三幕式来拍的,该高潮高潮,该转折转折,该低谷低谷,基本不存在很过分的节奏脱节的情况,也因为此,在暂时忽略大量的逻辑BUG的前提下,许多观众会产生了“其实这个电影其实还不错”的想法。
不同的人对电影自然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最起码胜利号可以给观众带来两个多小时的流畅平稳的观影体验,在这一点上至少是及格的。
可惜虽然结构工整,产生结构的情节推动却存在着大量的BUG,这些BUG甚至反过来影响了结构的完整和顺畅。
逻辑自洽 一个合格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应该是自洽的,通顺的,然而胜利号在影片后期确忽然开始出现大量的逻辑BUG(或者至少是我无法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体验所理解的逻辑),比如说可以在太空中摧毁十数架处于高速运动和射击中的战斗机的军用战斗机器人的外骨骼被一个可以被普通人用普通斧子一击砍断手的人类用一个踢腿卸掉脚踝被秒杀掉,再比如被UTS牢牢掌控的媒体在对话曝光的第一时间就向所有人类(包括UTS上的居民)广播所有对话,这种前后逻辑矛盾的情节会极大的影响观影体验,让观众产生不解,疑惑的情绪。
如果说这些都是小BUG,那么结尾处本来会被氢弹消灭的主角团在一团红光的包裹下从5000多公里外瞬间回来的镜头简直就是颠覆了整个影片高潮,因为这是与几分钟之前刚从船长嘴里说出的设定完全不符的情节,纳米机器人如果无法在爆炸中被摧毁,那么整部影片在故事上最大的亮点——众人带着炸弹而不是小女孩飞走——就被抽离了许多意义,这种情节设置让主角团最光辉的一幕变的有些无厘头,而那些为了帮助主角团而赶来的其他拾荒者的战斗和牺牲,则无可避免的,变成了纯粹的笑话(只是没人在乎就是了)。
纳米机器人在几分钟后又变成了坚不可摧的描述 这种出现在主线情节上的巨大矛盾,让整个故事的逻辑都变的十分混乱,如果影片停止在爆炸中,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也许还会稍微高一些。
很明显的,这种情节上的漏洞甚至给影片的整体结构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当高潮情节的意义被剥离,整个故事的张力自然也会降低。
人物形象 除开逻辑方面的问题,人物塑造也同样存在缺陷,主角的经历是最完整的,因此他的纠结和成长也应该是最多的,影片在文戏有限的情况下尽量的给了主角足够多的转变过程,可一些情节还是存在值得推敲的地方,有点莫名其妙的强行给主角安排的“唯一一个被BOSS直接指派的队员”的身份,拒绝执行命令却完全没有被辞退的觉悟和准备,破产后沉迷赌博,经历一系列事情后没有太多情感上的转变在最后有些突兀的态度转折,这些点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主角的身份塑造。
不过除了设定之外,演员的表演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宋仲基虽然颜值能打,饰演这么一个从小被洗脑,经历过自我觉醒,自我挣扎和自甘堕落的复杂角色,从造型和演技上也许都有些勉强了,实在是有点太年轻太嫩了。
除开主角,其他船员的设定其实要简单很多,朴虎作为一个大毒枭,大概率是害的无数人家破人亡,到了太空之后却成了好好先生,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柔情似海,虽然他和巴莫斯都是用反差来塑造角色的,巴莫斯显然要更自然一些。
而BOSS的设定就实在是显得更加乏善可陈了,不但拥有着一定要摧毁地球再去火星玩过家家的神奇脑回路,也对让整个火星被改善为宜居环境的大功臣毫不怜惜痛下杀手,更是在最后关头自己驾驶机器人正面硬刚,虽然这并不只涉及人物设定的问题,但是这个反派依然让人觉得毫无魅力,味同嚼蜡。
在所有元素都模仿,借鉴的前提下,很难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即使你在各个方能都能更完善,情节没有漏洞,人物更加立体,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韩国自己做出的银河护卫队,这对工业化来说是个绝对的好消息,可是对电影本身的探索来说,很难说有多少真正的进步。
科幻设定 这里应该是这篇文章之所以会问开头那个问题的原因,《流浪地球》和《胜利号》,抛开国家的概念,我自己会更喜欢哪一个?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流浪地球。
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虽然我很喜欢科幻类作品,但是入坑时间不长,看过的作品不多,即使如此,也对《基地》《路边野餐》《三体》《2001太空漫游》等等公认的佳作有过了解,在看了这些作品之后,实在是很难对胜利号这种如此浅显直白的设定有太多兴趣,在太空中打枪这种事情,对想象力的要求实在是太低,纳米机器人复苏地球环境这种事,则更像是玄幻情节。
影片中的太空城也只是杂糅了赛博朋克和太空歌剧风格的视觉印象,整部片子看下来,最让我影响深刻的还是飞船上的那个韩国国旗,因为这是我唯一一个预期之外的,在以往的科幻中从未见过的元素。
无意冒犯,我想除开韩国观众,其他国家观众在类似影片中看到除了中美俄罗斯欧盟日本这些国家或地区之外的国旗,大概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胜利号上的太极旗 如果单论特效,其实整体来看胜利号是比流浪地球做的更棒的,特效镜头显然也更多,影片中机器人的运动,质感细节都相当不错,已经不输好莱坞太多,在并不是很高的预算下做到这样,韩国电影的工业化似乎已经走在了中国前面。
但是,除开特效,在世界观设定方面,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在宇宙中流浪的想法和创意,实在是太符合“科幻”这两个字了,影片中出现的饱和式救援,早已预算过概率而放弃的终极解决方案,这些都让看惯了好莱坞式英雄救世界套路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实世界的人类是如何自救的,这种充满了科幻浪漫的世界设定,这种不满足于传统套路的真实性,是我更喜欢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根本理由,这或许与拍出这部电影的是我的祖国有关,但是也绝不是全因为此。
’ 反过头来看胜利号,会发现从世界设定到科幻细节,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一样,还是充满了套路和公式,这种模仿会让人觉得熟悉,但是绝对不会意识到这是一部韩国电影,如果拥抱过去让别人熟悉就足够了,那么探索和开创从何谈起呢?
韩国电影的挣扎 去年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开创历史的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这毫无疑问是韩国电影史上最光荣的一刻,也是大陆和港台电影最辉煌的时候都没能做到的壮举,可是看完之后我却同样有些惘然,这还是是当时拍出《杀人回忆》的导演嘛,不是说寄生虫有多不好,可是比起当年的杀人回忆,实在是少了那种震撼,多了太多逻辑漏洞。
好像从那之后,再看韩国电影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而在看完《釜山行:半岛》和《胜利号》后,虽然缺的东西我还没有搞清楚,多出来的对好莱坞的模仿和追捧倒是显而易见的。
前几年看了不少的韩国电影,总觉得他们的导演敢拍敢说,真实不做作,可看多了又觉得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政府就是腐败黑暗的,人性就是扭曲丑恶的,似乎已经看不到在杀人回忆里的思考和挣扎了,胜利号就好像是一个缩影,韩国的电影已经经历过了极致的巅峰,不知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说什么平等,即使地球毁灭了阶级还是存在。
电影胜利号,号称韩国的首部太空科幻片。
讲述了韩国人通过拯救小女孩拯救地球的故事。
2092年的地球已经不适合人居住,希望2092年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帮忙点个赞。
顺便烧点纸告诉我2092年什么样了。
资本家沙利文建造了提空居住的城市,并计划改造基因造出适合火星生长的植物依据火星。
金泰浩是太空垃圾清理员,驾驶着改装后最快的飞船胜利号,常常因为惹祸捡的垃圾卖的钱还不够赔偿撞坏的东西。
一天他遇到太空中通缉的小女孩多萝西,太空护卫队和黑狐狸组织都在寻找她,亟需用钱的金泰浩萌生了把小女孩卖给其中一方的想法,随着交易的失控,众人陷入拯救地球的计划中。
通过捡垃圾卖钱的金泰浩属于太空城市的底层,而沙利文掌控的太空护卫队属于上层人民,至于生活在不适宜居住的地球,没钱买飞船票进入太空的人,则是底层中的底层。
所以不要期望地球毁灭就平等,鄙视链无处不在。
胜利号画面很精美,特效制作很震撼,但是剧情稍微有点薄弱。
两次飞船危机脱险皆是小女孩施以援手。
而飞船内船员对于小女孩的态度转变也是本片看点,从开始的恐惧,试着交流,到最后舍命保护,完成了情感的完美转变。
陈善圭饰演的朴庆秀给人带来很多震撼,比一心要找回女儿顺妮的金泰浩角色要丰满很多。
胜利后中的科幻元素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惊喜,比如通过直线快速飞升的圆环形飞船,比如纳米机器人。
其中对于纳米机器人的表现不足,只是在拯救的时候起了作用,对于其具体形态,如何拯救没有做过多表现。
但是人和纳米机器人可以进行交流,同时可以改造基因,仍然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
一个很淡又很美的小众电影ご公衆號ご:凉心评(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侵删。
)本文版权归作者 凉心评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胜利号》故事背景设定在2092年,地球上森林消失沙漠蔓延,植物与动物消失殆尽,地球已成为一颗黯淡的星球,大型跨国公司UTS建立了类似地球的太空殖民地,在太空卫星轨道打造家园,除了选定的5%公民外,非公民要马留在荒凉的地球上,要马成为太空工作者。
宋仲基、金泰梨、陈善奎、柳海镇驾驶着「胜利号」宙飞船在宇宙中打捞太空垃圾。
却意外发现一名小女孩,没想到却是被宇宙警察通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机器人,他们决定以她换取赎金,然而却在过程中发现事件并不单纯,展开了拯救小女孩还有地球的冒险。
2021年,科幻电影《胜利号 | 승리호》韩国自己的科幻电影,虽然可以说成泡菜版 银河护卫队吧。
效果上还是不错的,只是剧情上有些狗血。
不过看着过瘾就可以了。
故事讲述2092年,在太空捡垃圾赚钱的胜利号飞船上的小伙伴,偶然在抢到的垃圾船中发现了一个被声称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小女孩。
可能因为小女孩也是韩国人的缘故,一船人虽然想要拿她换钱,但是对待上还是格外亲切的。
反派则是一个,在地球受苦受难,现在富可敌国的活了150多岁,一激动就全身爆血管,像要丧尸变异一样的科学家,铁了心的相信基因劣根性问题,要筛选基因去火星,然后毁掉地球。
然而阻止反派的关键就是这个小女孩,船长带着大家,开着需要手动加速而且怎么也打不坏的捡垃圾船,号召那些突然放下矛盾的捡垃圾的同行们,保护小女孩,拯救地球的故事。
莫名想起了 钢炼的BOSS
这个手动就很厉害了
你有一个大白的脸 (●—●) 而且还有显示屏的嘴
我开始以为他要变丧尸了呢。
堪称易容术了!
话说,您这个基因也有问题吧。。。。
大毒枭啊,到宇宙改造的很彻底啊,立地成佛了都。
用“写轮眼”能看出来的地雷,可能扫描不到吧。。
定位无人机的时候倒是超准的。
BOSS 单枪匹马,亲自上阵,我是没想到的。
剧本上还是有些弱的,槽点也不少,那种荒废的感觉,甚至有点《流浪地球》的味道,就是差太远了。
只能是看个热闹了。
我是纳米机器人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如果可以这样控制纳米机器人了,是不就是神了?
特效还行,杂糅了很多科幻电影的设定,但没有充分挖掘。要说剧情吧,也就是《银河护卫队》或者《星球大战》那一套吧,有点太过时了
有点像《银河护卫队》,但是弱了点。巴博斯居然是欧妮,好搞笑ꉂꉂ(ᵔᗜᵔ*)
爱科幻的知道这片几斤几两,多说无益~无趣,看了八百次加快进才看完~另外韩国特效看来是真便宜~
有股熟悉的味道,让人想起《银河护卫队》。内容没有太多出奇之处,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吧。加入了一些比较细腻的情感表达。可真的太长了。动作方面都很棒。文戏也可以。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应该是没有爱情来搅和。纯粹看大片的感觉。可以的。还有一点就是,这是最近看过的第二部韩国电影中出现超能力儿童或青年的电影,另一部是《徐福》,很难不让人联想。是对现实的无力,催生出这种超人吗?
太空电梯打工人,飞船渔叉捕垃圾,重军火入侵迪斯科卫星船坞大逃亡,手提激光枪携蓝领舰队大战无人机群大富豪机甲;没鞋穿的前官府精锐部队军佬飞行员,牙藏炸弹的前革命军领袖船长,擅长花牌的前战争机器人垃圾回收员,收藏断手的前斧头帮老大机械师,纳米机器人开挂小屁孩……故事幼稚无相干,中二漫画般的设定先行挺好,对应科幻中的科学含量偏低也没办法;动作细节处理模糊不清貌似中韩特效大片的通病?
韩国终于向太空片发起挑战了,在类型片种类上近乎完美比肩欧美了。虽然比我们的《流浪地球》晚了两年,但是在娱乐属性上高了那么一个level。啊,西巴,刘海真的声音辨识度还蛮高嘛。
韩版银河护卫队,三个普通人加一个普通机器人,拼了命去保护一个能操控纳米机器人的“超人”。
剧情苍白无力,船员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自我奉献的有些诡异。
略俗套的剧情也无法掩盖特效带来的惊喜,用最简单的人物关系,谱写出人类希望的“诗歌”,啥时候国产电影能像韩国电影那样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不在宇宙发生也成立的韩国类型片,老套又无趣。演员名过其实了。寡淡圆脸配上大背头和浓妆是灾难。
真就抄袭无极限呗
糟烂的剧本,混乱的设定,套了外太空的壳讲了一个平平无奇的故事金泰梨接这部电影真是败好感,还不安心如演文艺片呢
看评论区我们豆瓣好像现在真的要完蛋了
韩国人的科幻电影,特效做的还可以,动作场面很多缺乏逻辑一惯性。故事就更别说了,秉承了韩国人一贯的“故事不够,硬凹来凑”,这一点还是挺让人佩服的,不管是现实电影还是科幻电影,韩国人都能贯彻这种糊弄三岁小孩子的讲故事方式,真是不知道是他们的制作人2逼,还是编剧导演2逼。这个电影工业发达的国家,也真是很奇葩,好电影是真好,虾扯蛋时候也是真能扯淡。
泡菜版《银河护卫队》,一星单独给特效和美术。但作为一部科幻片,它的世界观设定非常缺乏想象力……本片世界观设定明显受到日本动画片《星空清理者》和《她的回忆》影响。所有的科幻都是现实世界的投射,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未来一定和当下是有直接关联的。对于韩国科幻片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在未来世界里,韩国人在哪里?能在哪里?想在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和当下的世界是直接相连的。
当我们还在闭门造车,文化屏蔽越来越严重的时候;韩国这边都产出自己国家版本的星球大战了。
特效很优秀,但是作为科幻片bug太多…一直以为boss暴血管是要变身
号称韩国首部太空科幻片。主要的问题就是“太空”。太空科幻片成功三要素:特效无敌、悬疑惊悚、内涵深刻,《胜利号》一个不挨着,所以这片没啥看点。但又工工整整,勉强合格。唯一有趣的是机器人,机器人最后选择的人类外形还挺让观众意外的,而且有点好笑。宋仲基表现一般,金泰梨还可以。
第一次觉得外国科幻片还不如国产的,还是全方面都不如
抛开政治因素不谈,《胜利号》的娱乐性倒也不比《流浪地球》差。毕竟是按照《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韩国本土哔哔哔亲情片的成熟模式打造的,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流浪地球》花了3.2亿,《上海堡垒》花了3.6亿,本作只花了1.4亿,称得上是业界良心了。影片中黄沙漫天的地球倒是和近期沙尘暴肆虐下的帝都很是相似。给机器人巴博斯配音的柳海真果然老戏骨,时而贱贱的,时而一本正经的泡菜味辨识度很高。空战场面则是浓浓的霓虹二次元+星战风味。临近结尾还用了个巴博斯换皮《与神同行》的梗也是很顽皮啊(萝莉体+大叔魂的恶趣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