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线
Linha de Passe
导演:沃尔特·塞勒斯,丹妮拉·托马斯
主演:桑德拉·科维洛尼,若昂·巴尔达塞里尼,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Geraldo Rodrigues,Kaique Jesus Santos,Roberto Audi,黛丽丝·韦恩伯格,Ana Luiza Garritano,Sérgio Mastropasqua,R
类型:电影地区:巴西语言:葡萄牙语年份:2008
简介:《越线》成为2008年度最值得期待的艺术影片之一。该片刚刚公映不久,至今已经摘取四项国际大奖。Linha de Passe 以乱世之都的圣保罗为背景,跟踪底层社会一家同母异父四个兄弟和单身母亲的日常生活轨迹,表现巴西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宗教、暴力、犯罪、种族歧视、单亲家庭... 影片讲述这个贫困的国家带给人们的无..详细 >
离上帝更近的地方往往更肮脏,巴西一个上帝至上足球至上的国度,这个国度似乎被上帝遗忘了。从上帝之城到中央车站再到越线,关于巴西的现状一幕幕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想巴西人自己都该对上帝画个问号,内大爷真的存在么?片中五个人六个惨,甚至他们什么都没做就是惨,或者说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活着。也许巴西的问题大概就是因为生育的不节制吧,但那个国度不就是喜欢浪漫和激情喜欢躺平和享受么。他们像极了鸵鸟,能奔跑的时候全力跑,遇到问题就把头埋土里。看不见那就没有问题了。也许他们都不觉得那些是问题,只是觉得活着不开心。如果不是因为女人的放纵就不会有四个迷茫的少年,而可悲的是第五个将要迷茫的少年也即将出生,也许他们长大后也会变成那些不负责任的男人们,就像他们的政府一般。只是下一代的素质就那样你怎么去要求政府好?
版本问题,只看了一半,还不错。
盒15-13
不错的故事,可是剪辑的也太零碎太乱了,哪条线都没讲好最后的平行蒙太奇不错
真的是非常聪明机巧的剧作,一家五口把巴西社会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带到了:宗教、种族、犯罪、暴力、贫富分化、阶级差异、青少年教育、未婚先孕等等。导演整体上处理得很好,五个人物的塑造也基本完成任务,结尾处理稍不够利落。83分
7分。牧师是一些巧舌如簧的家伙。
非常刻意但非常有效的设计,似乎想用一个怀孕的母亲和四个不知父亲的儿子作为巴西社会的某种隐喻,每个孩子也是巴西的底层青年的某种出路,老大深陷于欲望,走向抢劫的非法道路,浪荡多情且自负;老二信仰天主教,老老实实却被无情剥削,寄托信仰也从未见到神迹,渴求无法得到的救赎;老三有足球天赋,因为年龄和贫穷,在这条残酷的道路上深陷泥潭;小儿子是个黑皮肤混血,渴望找到父亲。母亲又怀着不知道谁的孩子。一切都很混沌,最后把一家人的结尾统一在平行剪辑中:警笛声传来,慌忙地跑向未知;放弃了宗教,发泄了欲望,恢复了人性;在球场上能否踢进点球;以及开车公交车驶向未知;母亲孕育了新的希望。
很悲伤。很挣扎。是我喜欢的电影,因为我也来自无计可施的混乱破城。
3.5。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最后汇成了富有浪漫气息的结尾,他们的路将行向何方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7.9
《越线》一切皆是需要救赎的凡人,巴西贫穷的多子女家庭中却不甘平凡的每个人,他们试图寻找自救的方法却始终无人问津。撞报废的摩托车,送给母亲捡来的被抢的包,终于疏通的下水道,放在点球点的足球被罚进,孩子驾驶的大巴继续行驶,即将诞生的婴儿正沐浴着阳光,终于爆发挥向老板的拳头,沐浴在河中的人们依次受洗,生活,真的会变好吗?
巴西片特有的格调,市井化,小人物。
是一好片,但我剧情片我渐渐看不动了
三星半。没有父亲角色存在的底层一家人,生活是不小心就扎到的仙人球,或者经常堵塞的下水道,棘手而郁闷。在各种焦虑中的希望,渺茫到像轻烟一样随时可能消散。经济拮据的负面影响把精神空间压扁成一条难以承载梦想的线。虽然都处于生活的窘困中,但每个人的枷锁和消解方式各不相同:沉浸烟酒、不法犯罪、宗教麻醉、足球拯救、控车幻想。夜色里母亲和儿子们被残酷生活留下印痕的脸让人印象颇深。喜欢最后的剪辑,同时表现每个角色面对命运转折点时所呈现的张力:数度被吊打后命运只掌控在自己手里,或是方向盘的把握、或是抛掉虚假的信仰、或是足球场上证明自己,或是新生命的期待。。。
尋路拉美
这稀巴烂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在追逐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在临门一脚之前,都有那样一个要小心提防,不可逾越的禁区。与导演之前的作品《中央车站》《摩托车日记》相比,故事沉闷了很多。
足球运动里越位意味着进球无效,所有的跑位、直塞、撞墙配合都会因为越位被吹无效,电影里讲述的这个巴西家庭就好像陷入了一个努力改变生活却又徒劳无功的怪圈里。一家四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一些美好的愿望,却都在社会底层里逐渐迷失,而这正是巴西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
给人很强的冲击。
不错 值得一看 6月我们会在世博巴西馆内播放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