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绝代艳后

Marie Antoinette,玛丽皇后,凡尔赛拜金女(台),豆蔻风华,玛丽·安托万,玛丽·安托奈,玛丽-安托瓦内特

主演:克尔斯滕·邓斯特,詹森·舒瓦兹曼,朱迪·戴维斯,雷普·汤恩,萝丝·拜恩,艾莎·阿基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法国,日本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06

《绝代艳后》剧照

绝代艳后 剧照 NO.1绝代艳后 剧照 NO.2绝代艳后 剧照 NO.3绝代艳后 剧照 NO.4绝代艳后 剧照 NO.5绝代艳后 剧照 NO.6绝代艳后 剧照 NO.13绝代艳后 剧照 NO.14绝代艳后 剧照 NO.15绝代艳后 剧照 NO.16绝代艳后 剧照 NO.17绝代艳后 剧照 NO.18绝代艳后 剧照 NO.19绝代艳后 剧照 NO.20

《绝代艳后》剧情介绍

绝代艳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在蓝色时分飞翔埃博拉前线郓城攻坚战哦,至高的光至高之牌微博情缘给鲍比·朗的情歌亡命徒与天使盲区暗影假面骑士01外传假面骑士巴尔坎&瓦尔基里灭绝等待,只为与你相遇失焦的深度绿箭侠第四季楼下来的人小可爱娜斯佳加布好老师第三季家政妇三田玩世英雄杰出公民柏拉图式探案拍档第三季谋杀未遂虚假秘密回阵小鱼吃大鱼启示录酒店四十危机恶魔之手十月节风云

《绝代艳后》长篇影评

 1 ) 法国版的奢侈封建皇室,贵族的悲剧都是如此相同。

为了维持奥地利和法国的同盟关系。

奥地利公主前往法国,和从来没见过的法国未婚夫结婚。

法国皇室城堡的一切华丽又陌生的环境让单纯的玛莉充满好奇,对未来也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可是选择没有感情的贵族生活对她来说却是一场彻底的错误。

这是一场很形式化,没有感情的婚姻。

所谓贵族却不能婚姻自由,连进洞房也是在众人面前进行的某种任务。

虽然贵族生活很优越,但是却很可怜,时刻被监督的感觉。

贵族们就像关在雀笼里面,沉浸在自己的物质世界里面纸醉金迷,还自以为自己很优越,国王外面虽然光鲜,却养了类似妓女的情人。

整个贵族男女见识格局很小,整天就背后议论或者被议论,非常八卦无聊的群体。

玛莉一人在异国,虽然身处优越的法国王室,身份尊贵,但是面对自视清高性格冷漠的贵族,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还有无聊呆板没有感情的丈夫,玛莉开心的日子越来越少,甚至强颜欢笑。

日渐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热情。

少女天性的玛莉最终沦为国家与国家之家利益的牺牲品,自己的母亲那边不顾自己女儿是否开心,却一直给她施压,让她尽快唤起王子的性欲获得子嗣,好巩固两个国家利益。

整个贵族都在注视着她,背后议论她不能生孩子。

人言可畏,贵族们不仅夺取她的小孩天性,也让她开始情绪崩溃,整个王室就是一个封建朝国。

玛莉终于情绪大爆发后,开始沉醉于只能给她短暂快乐的所有物质,生活开始纸醉金迷,奢侈浪费。

每次出场衣服都不一样,都很美,但越是这样越突显出她内心的孤独。

电影后续,国王去世,王子成了最后一代路易十六。

没错就是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

而电影名字取绝代,也是有最后一代的意思。

才18岁成了王后的玛莉地位变得更高,变得越发放肆,奢侈无度。

想用这些华丽的表面快乐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玛莉诞下了两个孩子,这种一儿一女,自然只有儿子受到全贵族的追捧,这是全王室的心愿。

后面凭借更换女子图,发现小男孩的照片被抹掉了。

看历史,应该是唯一以后历程王位的儿子死掉了。

经历了母亲去世和唯一王族希望的小皇子也去世,时间来到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巴黎暴民开始攻陷巴士底狱。

电影前段都在刻画皇室的雍容华贵,一直没有离开这个圈子。

最后电影部分才看到皇室外的普通百姓,他们正在攻破皇室。

像中国古代因为不满朝廷专制独权而造反的暴民。

最后路易十四和皇后逃走,被推上了断头台。

而留下的破败皇室景象,是一种腐烂后曾经的奢侈气息,让人不禁感叹。

电影整体环境是巴洛克风格,装修纹理超级繁复精致,水晶吊灯,桌椅板凳设计巧妙,配色一致。

女主的每一套衣服装扮,发型,都是一场法式复古视觉盛宴。

你可以把这部片看作类似中国古代皇室的一场悲剧。

看完会觉得原来在古代,除了我们中国,世界的每个国家朝代都在经历着各种家族皇族的悲剧和落寞,有专制就有群众的反抗。

而且封建的思想也不只是中国以前独有。

这是一部这样类型的文艺片里的顶尖之作,非常值得看!

 2 ) 沉闷的影像

第一次感到看电影可以这么闷。

整出戏里,前半部分贯穿着就是皇后换衣服的场面,由中转站开始,换到凡尔赛。

到后半部,她有女儿,在乡间小屋前的草地上,母女二人穿着飘逸白衣服,或坐或卧,就像在拍卫生巾广告。

配乐非常不搭。

台词十分无聊。

情节极之粗糙。

 3 ) 依然Sofia,依然迷失

blog: http://fivestone.yculblog.com/post.2606451.html不知批评Marie Antoinette的人群中,有几个是喜欢(至少看过)Lost in Translation的,毕竟前者是商业大片,吸引着更多眼球。

4000万投资,洛可可的华丽很多mm确实是冲着这些,把它当作Prada女王一样的时装片看的,且看的很high;而那些期望看到气势恢宏的大革命历史,或者茨威格式宫廷艳后风采的人,尽管片头的音乐已令人有所准备,但如此避重就轻的处理,还是让他们昏厥。

肤浅、空洞。

马车飞过。

如初入法国的Marie,不知道电影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新奇的宫廷礼仪,白描之外,偶尔摇曳的镜头,让人觉得有几分熟悉。

直至步入卧室,女孩四处张望的时候,才一下子会心起来:依然是那个Sofia,所谓的恢弘时代,华丽布景,不过是个壳子,还是那个她,从东京街头,到凡尔赛,顾自倘徉。

极端赞赏Sofia的灵气,能用镜头表现出,繁华之中,不经意间的孤独。

宫厅窗畔,舞会一角,一闪而过的脱离。

我可以不属于这个世界,我可以找喜欢的生活。

她喜欢农舍中的时光,惬意地和自然,乃至和人真正亲近;却知道自己不完全适合这里,哪怕离开后迎来的又只是空虚。

类似的心情下我往往无言,于是更景仰能表现出来的她。

向很多人推荐过Lost in Translation,本世纪我最喜欢的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喜欢的,枯燥的,久了大概能摸到规律,乃至似乎成了试金石:要也能体验这种氛围的人,才能一起共鸣。

说的太个人化了....其实片子未必要精致到处处完美,有时仅仅是一个新奇的角度,做的好了,也足以让人欣赏。

就好像《潘神的迷宫》,谁能想到二战片除了《拯救大兵瑞恩》,甚至除了《美丽人生》外,还能够这样子讲故事?

以时代做轻纱,心情在其间跳舞,这样的"历史剧"已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实《潘》和《玛》都是小女孩在现实中的梦幻,一个挂掉了,一个有实力长时间迷离。

冯小刚曾言及导演和投资的关系。

投资方不管片子好烂,关注的只是最终票房能产生多少利润;而导演在靠拍小制作成名后,也需要通过能拍出赚钱的片子,证明自己,从而得到更多的投资。

《夜宴》卖到日本,人家问片子有什么特色啊?

章子怡演的。

ok,大明星会有票房的,于是买下来,炒作一番赚了,不错,这个冯导以前还拍过什么片子呀?

《天下无贼》。

嗯,估计也能赚钱吧,也买下来吧。。。。

于是冯导如今既可以拿到投资拍大制作,也可以先拍两部艺术片回归了。

滚啊滚,在这个目的下,炒作是很正常的手段。

从这个角度来说Sofia是失败的,4000万收回来一半。

反正投资方是日本人....而另一方面她也是成功的(好恶俗的句式...),至少她还能在这种商业片中,清楚地留下自己的痕迹。

只是不知这样的尝试还能再来几次。

 4 ) 玛丽皇后的博客——sofia coppola的Marie Antoinette

这部片子搁在那许久没看,原因是网上恶评如潮。

昨晚终于看了,想看看索菲亚到底能让我失望到什么地步。

结果...我喜欢!!

大多数人对这部片子的批评是,浮光掠影,琐碎空洞。

没错,整部片子如同玛丽皇后的博客,记录的都是生活琐事,一点点喜,一点点愁,到底是无关痛痒的。

宴会上是应该穿湖蓝色缎子高跟鞋,还是明黄色缀象牙雕的那一款?

粉红色的衣衫,袖口是要镶上玫瑰,还是不镶比较好?

一个小皇后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应该是这些吗?

巴黎人民是吃面包还是吃蛋糕,根本与她的生活无关,也不在她的经验范围内。

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那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后,是那个身陷历史洪流的女人。

显然索菲亚不准备这么做,历史背景被极度淡化,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都被远远隔开在屏风的另一面,屏风的里面是人间的繁华富贵梦。

有一些像开元天宝年间,如果不是渔阳鼙鼓动地来,霓裳羽衣曲也不会惊破。

这部《玛丽皇后》脱离了宏大的叙述,历史评价,无比主观的展现了一个女人的生活,虽然这个女人是法国皇后。

通宵达旦的玩乐后去水边看日出,清新的晨露混合着宿醉的酒精气息。

在沉闷的牌局上想念情人,于是中途溜出来,抑制不住心中的甜蜜,在华丽的宫殿走廊上碎碎的跑起来。

偷偷去巴黎参加化妆舞会,赶回凡尔赛的路上,天色微明,把胳膊伸出马车抚摸晨风。

我相信玛丽皇后上断头台的前夜会想起的不过就是这些微小闪光的片段,而不是那些所谓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实人人都一样,仿佛普鲁斯特笔下的,垂垂哀老之际,我们会想起的不过是轻蘸红茶的玛德琳小甜饼。

索菲亚甚至淡化了时空感。

片中的场景服饰是严格遵循华丽甜腻的洛可可风格,但是配乐却是摇滚风。

Bow wow wow,the radio dept等乐队的歌曲极好的烘托了片中的享乐与沉溺。

抄一段: “苏菲亚柯波拉在编写剧本时就从1980年代的「新浪漫乐派」(Neo—Romanticism)的歌曲中寻找灵感,因为,「新浪漫乐派」本身就是深受18世纪的奢华风潮所影响的乐派,这个乐派风行之时碰巧与传统摇滚乐的无趣感跟庞克音乐的愤怒情绪之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立感,这个乐派强调的是魅力、奢华的时尚风与快乐主义的趣味。

”索菲亚选音乐一向有一手。

《迷失东京》中老男人与年轻女人在街头亲吻告别后,坐车驶过东京街头,望着窗外繁华夸张的街景,这时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just like honey的音乐响起。

我一时仲怔,那颗老心脏不禁抖了一下...片子拍的异常娇艳。

那种纸醉金迷,因为是在帝国末日大厦将倾的前夜;如同一朵花开到极致,知道接下来只有凋谢,所以绝望的美艳着。

这部片子在玛丽皇后与路易十六逃离凡尔赛宫之际戛然而止,省略了最刺激的结尾。

玛丽凝视黄昏中的宫廷花园。

路易十六问:你很喜欢菩提大道对吗?

玛丽说:我在向它道别。

一切如蜻蜓点水,然后路过。

 5 ) 空心皇后。

這齣片,這個瑪麗,說得言重真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忘年戀還能觸動人心,十字街頭的竊竊私語,說再會之後每位觀眾也定必替他們安好一個位置,誰也不想繼續Alone in Kyoto。

雖然慘淡,但會留戀。

政治戀,沒有好結果,破爛的房間算甚麼,妳跟大道忍著淚說goodbye後,我不回味也沒回憶,祇記得當《I Want Candy》響起時出現了一對粉紫色converse,故意要玩這個嗎?

不說歷史,平鋪直敘未見張力,唯有新鮮的搖滾樂可撐撐。

還是妳一心祇想來個童話式的愛情,那就對了,把路易十四的駕崩,王子死去等都輕輕帶過,萬幸妳沒有搞到法國大革命、女權主義、洛高高。

不過荒淫的皇后不應祇有一片青草地那麼少,而不用華而不實來填補還有甚麼辦法。

除了空心,更可悲可憐。

我在soundtrack裡還找到很多睱想。

浪費。

http://kahsone.blogspot.com/2007/01/blog-post_22.html

 6 ) 電影的餘留

导演及其他各工种希望自己倒腾出的电影最后能留下什么呢?

一切速朽的时代,大多只求观众能得到片刻娛饗,就連陳凱歌在<無極>上映那樣不可一世的時候,說起在法國盧浮宮看展,那些得到千年供奉萬年記的大師們不用得意,沒有人記得你們的作品,不過都是衝著名聲來到此一遊罷了。

陳說完全不指望電影能流芳百世,拍電影只對自己有意義。

就算口是心非也道出了真相。

觀眾撞上同一部電影時的心態,體態,精神狀態各各相異,感受自然不同。

是贊是棄導演大可不必留意,因為不關伊事,電影最多是個觸媒,這和寫作者一樣,能從寫作中得到的已在過程中得到了。

我曾在看過某些電影後輕微幻覺,模仿某個人物的行為打扮,也曾在看過另一些之後反覆難忘某場的景物陳設,記取某段突然出現的旋律。

這些我覺是電影從“古“到今就有的異於其他媒介的潛在魅力。

能餘留這些念想,便是我對電影的喜愛了。

影院家庭化,電腦屏幕化,youtube化,土豆化,最該喊冤的就是服裝道具這些工種,他們才是電影魅力的基本支撐。

但是像<英雄>,為何會讓人覺得服裝武鬥音樂縱然華麗但又空虛非常呢?

為何不能像marie antoinette那樣給人純粹的享受呢?

在於導演時不時要跳出來拿他的思想干擾大家,以證明自己的存在。

marie antoinette卻沒有,思想退到很後面我喜歡一部電影,會為了它去開始聽某些音樂,開始養成某個生活習慣,開始識得欣賞某種衣妝,這是電影最直接最好的餘留物。

而導演很在乎的思想,會在某個時刻浮上觀眾的心頭,一定會的,電影所能給的啟發,不建築在畫面音樂上,不和它們糾纏無間,便會失落。

 7 ) 陨落的玫瑰

索菲亚科波兰是我喜爱的女导演之一,看过她的《处女自杀》、《迷失东京》,钟爱她细腻又带迷幻的叙事手法。

然而看《绝代艳后》的过程对我来说却是一次失望的煎熬,索菲亚说她拍摄时没有参照茨威格关于玛丽安东尼特的传记,也许是因为茨威格的观点仍是站在男性立场,多少带点红颜祸水的观感。

看影片时,我不断回想、对比着《凡尔塞玫瑰》中的画面,原谅我是个纯粹的《凡尔塞玫瑰》迷,一直以来把它奉为最经典的日本漫画之一,在我心中也只有《双星记》和《火王》能与之相媲美。

玛丽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见到来接她的法国皇室众人,还记得《凡》中描绘的那时的玛丽无比的清纯、无邪的天真,如带露初绽的玫瑰,令路易十六惊为天人,将那群老公主们震得又惊又妒,可是影片中我看到的玛丽完全是一个羞羞怯怯的乡下女孩,毫无应有的高贵和典雅。

玛丽因为年轻气盛,拒绝与受到路易十四宠爱的出身卑贱的庞巴特夫人说话,却最终不得在奥法两国的政治利益面前妥协,还记得《凡》中描绘的玛丽对庞巴特夫人说话时那份高傲,那份隐忍,那股压在暂时屈服背后的决然,那股初生牛牧犊不怕虎的劲头,而在影片中邓斯特演得像个任性而不懂重的小女孩,最后那句“我永远也不会和这个女人再说一句话”也显得轻描淡写。

玛丽在巴黎的化妆舞会上与瑞典伯爵相遇,一见钟情陷入爱河,《凡》中描绘的汉斯儒雅英挺、风度翩翩,又博学多才,充满正义感,那一夜他不知她是法国的太子妃,不知她是整个凡尔塞宫最高贵的女性,只倾倒于她的美丽,她明白自已的身份,但路易十六的冷淡已让她灰心丧气,当这样一个男子出现在她面前,如太阳般让她的生活刹时明亮,她忘情地与他狂舞,只因隔着面具,只因在巴黎。

而影片中汉斯变成了一个带着痞痞笑容的登徒子,活脱脱一个以勾引女人依赖贵妇而生的小白脸,而邓斯特也如在Party上寻乐的美国女孩,放肆地对他抛着媚眼。

这是那场令双方的人生陡然改变,终身难以忘怀的爱情吗?

也许真的是对影片太高的期望,才会如此的失望,可爱的索菲亚真有点江郎才尽,希望这只是她暂时的失蹄,毕竟再优秀的导演也会拍出烂片!

 8 ) 何不食肉糜?

她是大仲马、雨果和茨威格笔下芳华绝代、粉黛六宫却香消玉殒于乱世的薄命佳人;又是史书里穷奢极欲、纸醉金迷“没有面包为什么不吃蛋糕”晋惠帝式的最终葬送波旁王朝的红颜祸水;在刚刚观看由蜘蛛女邓斯特主演充满美式摇滚风格的电影《玛丽王后》中她俨然一位穿越至近代法国的现代拜金女,在法国宫廷令人发指的繁文缛节束缚下,借用浮华奢靡的物质享受来麻痹苍白的灵魂和胴体以逃避不幸的婚姻生活和空虚缥缈的内心世界,挥霍懦弱且不务正业的丈夫那千疮百孔、行将就木的江山社稷,最终锁匠国王与赤字王后双双驾崩于路易十六本人亲自设计的断头台上,身死国亡、身魂俱灭。

这恰恰验证了中外同道、古今一理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缺陷和权力社会的恐怖法则:有权者不遗余力地侵占无权者的利益和尊严,少部分不愿让渡自身利益的无权者为摆脱侵占而不得不对权力趋之若鹜只为混成有权者;然而处在有权者阶层顶端的最高权力者却不一定那么视权如命或者适合掌权,于是纵观中外历史:木匠皇帝、猎户国王、书画官家等层出不穷,身首异处者有之、身陷囹圄者有之、身背千载骂名者有之,但更为凄惨的是压在他们脚下的那些普罗大众,有的甘愿成了冲锋陷阵的棋子走卒,有的莫名其妙地当了替罪羔羊,还有的被永远蒙在鼓里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上层斗争站脚助威……但这样的社会指望其自我修复已然全无可能,所以大革命的热潮最终吞噬一切、涤尽铅华,让亭台楼阁化作断井残垣,让星辉烂漫成了晓风残月,总躲不开这悲哀的结局。

 9 ) 可惜只有半部好戏

对这片子无论是捧是摔,我想我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实在是优点缺点都十分明显的作品。

但是这是我钟爱的索非娅·科波拉的片子,而且看了个开头就能判定这是部很有小科波拉味儿的片子,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是部不错的电影。

这些年的片子都是明显的缺乏个性,导演或作者的印记越来越淡,无论是制片体系还是创作思路都被全球化和资本力量折磨得毫无生气,又到了一个令人怀念作者味儿的年代。

这种时候,就会觉得索非娅·科波拉,朴赞郁,甚至是克里斯诺兰,这样的明显能把自己的作品赋予个人印记的导演愈发珍贵。

《绝代艳后》的核心的优缺点,都是来自导演的女性视角,或是说一种女性的叙事精神。

小科波拉的三部作品几乎都是围绕着同样的主题,女性的心理成熟。

即使空间、时间背景都不断更迭,作品的本质精神都在于此,也就是我所感觉到的小科波拉的味道。

处理这个主题,女性自身的细腻情感自然是基础,但是更核心的,对涉及这种复杂心理时期的叛逆、冲突的矛盾的处理才真正考验作者的功力。

《处女之死》的感觉便比较质朴真实,但是略显粗浅,《迷失东京》的处理则很讨巧。

来到《绝代艳后》,前半部的刻画把握则十分的精彩,少女的脱离温室,强迫成长的压力表现得很到位,用一种疏离感强调了成长过程中的好奇与胆怯。

但之后的部分,或许是力有未逮,则显得有些混乱,脱离开了前半部所铺陈好的节奏,于是主题变得凌乱,对于全局的效果,就是你无法确定这片子究竟在讲什么。

当然如果完全依靠后半部的感觉,变成一出宫闱情戏,则这片子会变得更无意义。

结局对开头有一定的呼应,进入凡尔赛,也就是成长期开始的茫然,到离开凡尔赛,则是脱离成长期的无奈与苍凉,结构的思路应该是可以做到清晰的,所遗憾的就是整个主题没有很好的保持下来。

至于史实方面,我想根本不是重点,这就是一个类似简奥斯汀的故事,背景不过是个壳而已。

小科波拉还是很喜欢玩技术的,前两部作品中都看得出,空间观点很灵活,对节奏的力量的把握也很好,有点老爸的意味,而且在凝重中多了一份轻巧,女性的可爱的顽皮。

于是《绝代艳后》中有很多精彩的情绪转折点,庄重而间离的全景段落,还有快速轻巧的中近景段落,加上音效方面的精彩配合,流行乐、特别是摇滚乐配华丽的洛可可风格,感觉真的是很好,加深了疏离的效果且带上了一分灵动的气息。

至于美术,华丽绚烂的部分反而看得没感觉了,户外的清新而生机勃勃的片段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部分低位的在草丛中穿梭的镜头,真的是很美妙。

或者华丽如华衣锦厦,或者梦幻如穿梭云间,宛若少女的绮梦。

 10 ) 冗长、乏味,但好看的奇妙电影...

虽然...时时感到电影像法兰西宫廷生活本身一样的冗长和乏味...但,还是那么地好看...这,大概就是Sofia Coppola的本事了...

《绝代艳后》短评

女主角94年演过《小妇人》的四女儿哦~~~~服装很华丽。奖没白得。不过剧情么……

8分钟前
  • 食烟火的疯婆子
  • 推荐

奥古斯特真可爱

9分钟前
  • 草威
  • 还行

超级大烂片!!!!!!!!!!!!!!!!!!!!!!!!!!!!!!!!!!!!

10分钟前
  • xxxXue
  • 很差

玩脱了~

14分钟前
  • rin
  • 还行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政治”因素,但很显然,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是关于政治的。我们透过Marie Antoinette的眼睛看到世界,她对现实,对贫穷一无所知,她过着奢华而颓废的生活。

17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人民饿的时候可以吃蛋糕...这部片子用Dustin O'Halloran的音乐实在是太好了

2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真是没话说。

22分钟前
  • minhe
  • 力荐

变换的色彩,跳跃的节奏,那是玛丽年轻的心~

23分钟前
  • 三鲜锅巴
  • 推荐

乃们是处心积虑搞服化道呢哈。。。

24分钟前
  • Cabiria_E
  • 还行

这一部可怜的乏善可陈的电影啊 皇后的扮演者也挺愁人的 虽然有几个镜头也很不错吧 还有对我来说最大的亮点就是 她是奥地利人 nice

28分钟前
  • Fallcon
  • 较差

估计找不出比在凡尔赛宫里讲英语更违和的事情了……

31分钟前
  • Philharmania
  • 较差

人民没有面包 为何不吃蛋糕

35分钟前
  • McDull
  • 还行

拍的真不怎么样 完全就看衣服

39分钟前
  • 王二
  • 较差

两个小时想展现一个人半生的重大世纪还是很有难度的,于是许多事件感觉是拼凑叠加而没有层次,但电影的场景音乐都很赞。

42分钟前
  • 涤生
  • 推荐

注意! 藍色匡威!

45分钟前
  • 29.
  • 推荐

我也想要好多鞋子。

50分钟前
  • R
  • 力荐

科波拉的目标受众再明确不过了,都是拍给非常具体的一类女人看的(她自己就是那类人)。比起讲好一个故事,她更想传递自己脑中的视野和情绪;这件任性事也只有居于科波拉之位才做得到。I find Antoinette's silk, lace and feathers inspiring.

52分钟前
  • nosidda
  • 力荐

科波拉貌似有话说,可惜说得不好

54分钟前
  • 龙标姑息者
  • 推荐

很美国,很爆米花

59分钟前
  • 陈小桃
  • 还行

挺华丽的

1小时前
  • 盲人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