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身后

It Follows,鬼上你的床(港),灵病(台),神秘追随,形影不离

主演:麦卡·梦露,凯尔·吉克瑞斯特,丹尼尔·祖瓦图,杰克·威利,奥莉维亚·卢卡尔迪,莉莉·塞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它在身后》剧照

它在身后 剧照 NO.1它在身后 剧照 NO.2它在身后 剧照 NO.3它在身后 剧照 NO.4它在身后 剧照 NO.5它在身后 剧照 NO.6它在身后 剧照 NO.13它在身后 剧照 NO.14它在身后 剧照 NO.15它在身后 剧照 NO.16它在身后 剧照 NO.17它在身后 剧照 NO.18它在身后 剧照 NO.19它在身后 剧照 NO.20

《它在身后》剧情介绍

它在身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岁的女孩洁依(麦卡·梦露 Maika Monroe 饰)美丽迷人,她憧憬浪漫美好的青春恋情,却未曾想莫大的灾难突然降临。她和男孩休(杰克·威尔瑞 Jake Weary 饰)外出约会,期间休表现出恐慌的一面。在那个迷离的夜晚,燕好之后的洁依遭到休粗暴对待,继而得知休恐 慌的原因。原来一直有一个他人看不见的“人”跟随着休,TA可以变换任何人的容貌,并以杀死休为目标。摆脱TA的方法只有通过性将其转给其他人。自此之后,洁依无时无刻不出在恐慌之中,妹妹凯莉以及好友保罗、雅拉等人为其担忧,可是那看不见的追踪者随时随地出现。 TA是洁依无法摆脱的原罪,是投射在灵魂深处的恐怖阴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门巴将军春风燃情我是你的百搭兄弟营贪吃树爱你的基蒂第一季Y染色体乘客六号关口校花前传之很纯很暧昧沉睡的真相今夜恋出事漠风吟青鸟乌托邦前传后备计划王牌大保镖玩偶盒惊魂3遇见你的第一次大学女生的性生活第二季丹特丽安的书架调味的房子如果蜗牛有爱情TOKYOMER~隅田川mission~战门是,我不会游泳蜘蛛侠:纵横宇宙地道战今日子和修一的故事三次元女友第二季

《它在身后》长篇影评

 1 ) 《神秘追随》——从“做爱必死论”引发的恐怖片色情内容发展联想

盘点恐怖片必死定理之大成者要数《惊声尖叫》,这种只有真心热爱恐怖片的影迷才能编出来的神片也算是恐怖题材影片上的一个里程碑,里面总结了前人不少恐怖片套路,例如说“我一定会回来的”(也可适用动画片,说这话的肯定会被弹飞,参考《数码宝贝》或《喜洋洋》)或者问“谁在那”这种问题的必死,最重要的是,发生性关系的也死定了,这一点比较有意思,90年代后的欧美恐怖片对这一观点屡试不爽,《致命弯道》有一集活活让一只标杆插进了正在忙活(你懂得)的咸猪手上,其画面美到未成年人一定要引以为戒的程度。

在人最没有防备的时刻下黑手,不论是对剧中人物还是观众都是一剂猛药。

70年代的恐怖片还是将就个意境的

《邪恶双胞胎》中的祭祀场景,哥特趣味尽显又不失美感,床上的玲珑身躯还是值得一窥但在我的恐怖片观影经验来看,《惊声尖叫》中总结的规则基本只适用于八十年代的恐怖片,此前电影中浅尝即止的情色元素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开放的人民大众的需求,嬉皮士和性解放思潮的余热慢慢融化掉了遮遮掩掩的羞耻感,且针对观众又多为男性或观念开放的女性,于是荧幕上的女孩们从性幻想到比基尼,从袭胸黄段子到品尝禁果以致于不出现几次床戏都不算合格B级片,性自由和健康两性关系的想法慢慢成为主流文化。

用情色加暴力既满足富有幻想的年轻人又解放了拼命工作的劳苦大众,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多的快感,何乐而不为呢。

1983年《血性死亡营》最后的露点反转了全片剧情,之后被泰国某恐怖片借鉴

1981年的女主对于男孩的表现不甚满意,夏令营已经快被恐怖片导演们玩坏了好伐八十年代之前的欧美恐怖片呢,街上的人们看到裙子过短的女孩出现还是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只恨无鞋带”的现象(意大利《躯干》1973)、永生不死的吸血鬼似乎只对观赏睡裙和玉颈感兴趣(英国《邪恶双胞胎》1971)、两个女孩接吻还要用模糊处理(西班牙《猛鬼倾巢》1971)、大叔控萝莉也只敢在寒气逼人的环境下轻轻一吻(西德《夜夜破胆》1968)、女孩有个性幻想还得背负各种道德负担而自我折磨(波兰《冷血惊魂》1965)、年代再久一点也只能在职业安排上做做文章讲讲妓女被杀的段子(意大利《黑色安息日》1963)、美国的血浆恐怖片教父赫舍尔·戈登·刘易斯也不过是把职业换成了更有情趣的舞女(美国《血块血块女》1972,要知道他在1963年的《血宴》中要举行祭祀都没敢扒了女主的衣服)、若在向前推更是悲催的紧,1922年《诺斯费拉图》中的吸血鬼连个吻都没挨着就在阳光自燃了,这找谁说理去。

扯了这么多也无非是想为恐怖片正个名,它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集呻吟、露点、做爱作必要点缀的挑战人心理、生理极限的类型影片,事实上前人们在恐怖电影的制作上极为将就,例如:《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人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是它的场景布局和象征意义,《泥人哥连出世记》则借恐怖之名探讨神学、《无脸之眼》更是在残忍的谋杀中解答科学伦理之争等等。

在百家争鸣三雄鼎立之前,人们使用电影题材时还是展现其思想要多过形式的。

《神秘追随》可谓取了《惊声尖叫》中的一个总结奠基全片基调,即做爱必死论,这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部《阴齿》,两位女主阴差阳错都有了如此神奇的杀死男人的手段,只不过本片的杀伤性武器像养不熟的哈士奇一样还会犯二反咬主人一口。

观影过程中我对影片的结局有两种设想:1)女主顺着源头调查出了杀人鬼的身世并帮其报仇,摆脱诅咒(差不多应该是鬼当年是个处女但是被强奸,所以她要杀死那个混蛋,还要杀了和那混蛋做过爱的人,还要杀了和那混蛋做过爱的人做过爱的人……如此类推最后轮到了倒霉的女主);2)他们从书中或找灵媒巫婆一类寻求到破除诅咒的方法,这种属于以暴制暴。

在我的设想中鬼是一定可以找出源头并且被消灭的,然而影片结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它仅仅是让恐惧如影随形的逼迫人们就范或不安,在道德谴责和冷酷自保的夹缝中求苦口良药医己渡人。

片头女主角在游泳池中出场的几个镜头值得注意:她看了看在电线上爬过去的松鼠,这应该是为了表现女主性格中善良、热爱生命的一面,所以她在最初被鬼缠身时不愿意以性害人,但之后的镜头一转她的手臂上爬了一只昆虫,她随即将手泡在了水里,小昆虫也在对于它就像汪洋的泳池中消失不见,由此可对照后来她对鬼的追杀疲惫恐惧而随手选择可毁灭对象。

人性中的善与恶其实早就在这几个简单的镜头中呈现,自私不能被审判,在一个足够好的环境下,人们都愿意从良。

一个肮脏的泳池中避免不了会有恶心的虫子试图占地为王,一山不能容二虎猴子岂能称大王,这场你不弄死我我就弄死你的角逐战就在所难免了。

《夜夜破胆》中逆袭最成功的受害者影片气氛很好,无名恶鬼千奇百态的出现慢慢向人走来给人的焦虑还是很强烈的。

记得多年前有部搞笑恐怖短片《勺子杀人狂》讲的就是一个杀人狂毫无缘由的用一把勺子追杀一个男人,其忠贞度要比青梅竹马领过结婚证发过海誓山盟的爱人要强的甚多,他不在乎老病穷富就这么一心一意的追逐着那个倒霉的男人,并不断的用勺子揍丫。

本片的恶鬼与这位勺子杀人狂的黏人度不相上下,重要的是它模仿了早起丧尸的缓慢速度和晚期丧尸的攻击力度,变脸缩骨无所不用其极,有此恶鬼为敌也算其乐无穷了。

恶鬼追杀人,而带着诅咒的人寻找着替死鬼,谁更凶恶已无法比较,导演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结尾的确用心良苦:“折磨,会产生痛苦和伤痕,要知道最厉害的疼痛,也许并不在伤口,而在你确切无疑的知道,再过一小时,然后再过一分钟,然后再过半分钟,然后就在一瞬间,你的灵魂离开肉体,你将不再是人,而这是确凿无疑最糟糕的。

穿着白色衣服的男女主角就像每次出场的恶鬼都身着白衫一样寻找着目标,他们终于从受害者化身为真正的刽子手。

最后我有一个疑问:那鬼在海边明明都抓住女主角了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玩那套扯头发撕逼的举动,男人不是说过不能被鬼触碰到吗?

 2 ) 细思极恐

听说这个电影好久了,一直没看,中午没事,终于补上了。

电影开头看得我一头雾水,而且看到那个女的死在海边的镜头让我有点失望,估计又是美式恐怖片传统的样子。

接着女主出来了,还好我没有对外国人脸盲,分得清女主和一开始的那个女的不是一个人(这也是我再看了很多人的问题和解释后特别想强调的一点)!

随着电影的发展我也能猜到一些大概后面的剧情,无非是死一个好朋友,最后齐心协力杀死邪恶的东西,生活步入正轨。

电影也按照我猜到的发展了。

但到了最后!

最后!

最后!

最后!

当女主和暗恋他好久的男生牵手走一起的时候,后面怎么还有一个人跟着他们?!!!

这就让人很是费解了。

为了解开我的疑惑,我又仔细看了一遍电影的开头,以及快进着看了一遍全片。

有点小小的发现,电影开头很明显是发生在现在的事,有手机,车也是现在的车。

然而女主所在的时代却是在看着黑白电影(电影大部分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用着后面带两根天线的黑白电视,没有手机的时代。

这样就很清楚了,女主一行人并没有杀死“它”,而“它”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电影对于这个“它”的延续方式设定的很是令人深思,人们只有通过性接触才能把“它”传给下一个人,但是传给别人自己仍然能够看到“它”的存在。

仔细想,这和现在人类最恐惧的HIV没什么区别。

影片中镜头非常有特点,在学校里环绕一周的镜头,女主坐在轮椅上被往前推的镜头,还有片中数不清得长镜头,令人印象深刻。

总之,个人认为这真的是一部很有思想的恐怖片,发人深思的电影数不胜数,但恐怖片这是第一部。

 3 ) it follows

慢热的恐怖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尽管出现了所谓的“鬼”,但是不恐怖,可能也算不上惊悚,一反恐怖电影中鬼的或血腥或恶心吓人的形象,这里很少有近景镜头让观众看清,多数情况下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以从远处向人缓缓而坚定地走来,来营造一种紧张恐慌的气氛。

只不过电影后半段有点儿含混不清,结局有点儿草率,这个让我自己悟的电影结局,我做不到啊!!!

所以说女主被碰到了,就不是人了吗,anyway,我想Paul是爱女主的,但他被跟着,下场担忧啊,原谅我忘记女主叫什么名了。

不想再看第二遍了,不是我喜欢的恐怖电影类型,不想深究了。

 4 ) 低估了。

其实恐怖片6.4分也不算低了,但我仍觉得这部电影被严重低估。

我看恐怖片应该有500部以上,这个可以排进我看过的前十,也是唯一一个吓到我的。

我对恐怖片一向打分偏低,但可以打8分以上。

电影在imdb是6.8分,看起来不咋样,但其实《孤儿怨》《恐怖游轮》也就6.9,《死寂》《万能钥匙》《寂静岭》《电锯惊魂2》等也没它高。

indb6.8作为恐怖片已经是很优秀的了。

MTC上83分,这是什么水平呢,《肖申克的救赎》80,《闪灵》66,《电锯惊魂》46。

感觉我国人看恐怖片更注重感官刺激,但像《死寂》那样的电影看多了就没意思了。

《它在身后》像《闪灵》《第六感》那样更注重氛围,是一种越想越后怕,细思恐极。

喜欢《勺子杀人狂》的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这部电影吧。

一部有隐喻又有新意的恐怖片分不应该这么低。

 5 ) 摄影和剪辑跟传统美式一惊一乍的惊吓类型拉开了距离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迄今为止的代表作。

首先要数其新颖的构思,近年少见用这种手法来诠释青春性迷惘与纵欲恐惧的主题,类似的经验估计要追溯回80年代的《猛鬼街》。

导演将复古元素与迷影情结玩弄于股掌之间,怀旧色彩浓厚的配乐是我最满意的部分,不知不觉让我恍然走入光怪陆离的意大利邪典片场景,气氛营造的手段吸收并放大了处女作《不眠神话》的优点,部分段落更有向卡朋特经典作《月光光心慌慌》致敬的意味。

摄影和剪辑跟传统美式一惊一乍的惊吓类型拉开了距离,质感更像是欧洲的艺术电影。

不过按照惊悚恐怖片的标准来看,只能是仅仅合格,所有吓人的场景基本在预料之中,除了卧室里意外现身的高大男人,以及最后泳池的高潮戏。

泳池戏在导演三部作品里均有出现,也算得上是他最明显的作者标签。

恶灵出没的段落意外地流露出不少喜剧的味道,可能是跟我们之前观看美国青春片太多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有关。

主题方面最为耐人寻味,如果你能够原谅众多逻辑漏洞的话,一定会对影片最后那个镜头有点恍然大悟的触动。

 6 ) 聊聊“沉浸感”

最厉害的疼痛,也许并不在伤口,而是你确切无疑地知道再过一小时、十分钟、半分钟,在那一瞬间,你的灵魂将会离开你的身体,而你将不再是人类……这种确切无疑是最糟糕的。

1. 前言【它在身后】是一部优秀的青春恐怖片,有着独树一帜的的恐怖风格:不靠感官刺激,而是把具象化的艾滋病作为恐惧源,一旦感染便无法摆脱,只能和死神斗智斗勇,成功营造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恐怖,堪称大型反滥交警示片。

衰败的底特律、缺位的成年人、懵懂迷茫的青少年共同构成了本片的颓废基调,在这种基调下讲鬼故事无疑是最合适的,但想让观众真正地感受到心理恐怖还需要一样东西:极强的沉浸感。

本片的视听语言完美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2. 配乐配乐的整体风格是复古迷幻电子,与影片的氛围非常契合。

即使你没看过电影,也能通过这张【原声带】感受到不寒而栗的惊悚氛围。

如此优秀的恐怖电影原声真的不多见。

- 01. Heels (高跟鞋)。

描述一个女孩穿着高跟鞋躲避“它”的过程。

由缓慢空灵的鼓点,到低沉焦虑的电子音色,再到尖锐急促的金属音色,紧张程度层层递进。

- 03. Jay (女主名字)。

充满迷幻气息,清新美好中带有一丝哀伤。

19岁的女主就像一枝绽放的花朵,外表美丽,但难逃被污染的命运。

- 05. Old Maid (老妇人)。

女主在学校遭遇“它”,形象是一位老妇人,随着它一点点靠近,曲风由诡异转向急促的压迫,01. Heels的旋律再次出现。

- 06. Company (尾随)。

“它”尾随到女主家中,两次突然出现的尖锐电子啸鸣音效配合画面,产生了较强的惊悚效果,第二段音效听起来san值狂掉。

- 07. Detroit (底特律)。

主角们开车时的配乐,充满悬疑感,搭配底特律的衰败街景,仿佛罪恶潜伏于这座鬼城之中。

- 09. Playpen (虚构的色Q杂志)。

描述青少年隐秘邪恶的欲望。

- 11. Lakeward (湖边)。

主角们在湖边小屋躲避“它”。

前边悬疑,后边诡异。

仿佛被人窥视,浑身不自在。

- 14. Greg (男二名字)。

“它”潜入男二家中并将其杀死。

10. Inquiry前20秒的怪异旋律再次出现,中间描述“它”杀死男二的惊悚氛围。

- 02. Title (主旋律)。

主角们去游泳馆路上的配乐,重低音电子乐搭配爬铁丝网的画面超级带感,孩子们要开始反击了。

- 16. Pool (游泳池)。

主角们在游泳池设置陷阱。

合成器的音色产生了一种既迷幻又神圣的质感,主角们尝试用水来阻止“它”。

- 17: Father (父亲)。

“它”以父亲的形象出现,由远及近走向游泳池,音乐的压迫感逐渐增强,后边是双方混乱的战斗。

3. 摄影本片的摄影强到离谱,这也是我看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

这位优秀的摄影师是:Mike Gioulakis。

他参与的电影多数是惊悚题材:【分裂】、【我们】、【老去】、【冷血动物】……本片正是他的成名作品。

在本片中,他的摄影风格是沉稳写实的。

透过影像你会感受到故事是真实发生的,沉浸感极强。

【⚠ 多图预警 ⚠】构图- 宽阔的场景。

本片的恐怖风格是一种无法摆脱的缓慢压迫,所以并未出现太多狭窄构图,多数时间场景非常宽阔。

- 使用不平衡构图营造紧张气氛、暗示“它”的存在:

逃离电影院

发现老妇人慢慢靠近

逃离学校

危机暂时解除,构图变成稳定的三角结构长镜头大量使用中近距离长镜头,配合沉稳的运镜方式,有效增强沉浸感。

主观视角使用主观视角(第一人称视角),代入角色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角色的情绪。

小细节特写女主的手玩弄花草、摆弄冰淇淋、将胳膊上的蚂蚁放到水里、脚部小动作……除了写实之外,还能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话内容上。

镜头参与叙事- 景深和焦距。

利用景深将“它”藏到背景中,通过焦距的变化指示“它”的位置。

- 惊艳的旋转运镜。

影片开头,摄影机在道路中央,镜头旋转1圈 (360°+90°-90°),展示穿高跟鞋的女孩躲避“它”的过程,诡异感和悬念自然产生。

49分12秒开始出现了长达一分钟的旋转长镜头,摄影机在走廊,镜头转了将近2圈,第一圈室外有很多学生,两位角色进入办公室调查;第二圈一位学生走向窗户,行为怪异,可能是“它”。

两位角色结束调查。

跟随人物情绪当画面涉及到人物时,很少直接使用推、拉等运镜方式,而是通过模拟人物的状态,来跟随人物的情绪。

比如前面提到的走路长镜头,镜头并不是简单地向后平移,而是有缓慢、微小的晃动,模拟人物走路的状态;再比如女主在游泳池里,镜头也会展现出漂浮的状态。

最厉害的是运动画面:把摄影机固定,借助自然抖动制造紧张感,配合主观视角,完美呈现人物情绪。

固定在轮椅上

固定在车里4. 结其实影片中使用的技法还有很多,本文只是粗略分析了配乐和摄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原片。

想把恐怖片玩出新花样儿是非常困难的,本片做到了,这就是它能在众多恐怖片中脱颖而出,多年之后仍被推荐的原因。

尽管本片的恐怖表现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它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咀嚼的作品。

 7 ) 一部恐怖到瘆人的影片,隐喻颇多。可能是剪切的原因,感觉有些地方没有交代清楚。

是一部恐怖到瘆人的影片,大白天一个人衣不蔽体地直勾勾走向你,被碰到就会被折磨致死,正儿八经蛮瘆人的。

但是在大白天,又不是很恐怖,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部瘆人片。

一开始的女孩在泳池里轻歌曼舞地游动,有男孩在偷窥,注定她就有被跟踪,被偷窥的惯性思维。

懵懂里,与自己的兄弟就有乱伦之情。

直到被男友传染了这种被直勾勾的人迎面走来的疾病,只可以通过在此xing交才可以将这个病传播出去,自己少受伤害,但是如果被传染的人被杀了,那么这个鬼就会一路杀下去。

在不停的逃窜中,女主与长发男生发生了关系,女主仿佛好了一些,长发男生却好像没事一样,应该是暗喻长发男生很滥交。

最后被她妈袭击,是不是暗喻母子乱伦。

最后女主还和自己的兄弟发生了关系,应该是兄弟又去嫖妓,传染给了其他人。

但是最后两人牵手走着,后面又有人跟着了,说明鬼又到了……为什么要到泳池去,还摆满了电器,我理解应该是想引诱鬼到水池去,然后电死鬼。

但是鬼好像没有上当,还很聪明的用电器袭击了女主。

幸亏女主兄弟精准被让人不可信程度的营救,才让女主幸免于难。

最后镜头停留在照片上时,才发现那些袭击他们的鬼怪就是没怎么出现的父母,他们面目可憎,是不是暗喻着对孩子漠不关心,只有打骂,没有其他。

影片有很多地方剪切较快,没有交代清楚。

但是瘆人的感觉一直都在,那些鬼怪虽然都是在白天,充分做好准备时出现,但是还是很吓人,感觉还真心不错得害怕。

女主身材不错,就是遮得太厉害,还没有其她那个小女孩性感。

大家聚在一起还是蛮温暖的,不过父母之爱的缺失,感觉很无助,很孤独,很无力的感觉。

 8 ) FIFF26丨DAY1《它在身后》:一群无聊青少年的迷惘和性探索,一直跟着他们的鬼怪是身边人的冷漠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它在身后》,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的评价了!

大钊极简恐怖片,独特但毫无新意,剧情设定过于老套,“幽灵跟随”通过性行为人传人,离谱又无聊。

大家津津乐道的定点旋转长镜头也大多只是交待环境的作用,没有深入到内在。

按理说既然走极简的平实路线,应该下功夫在心理恐惧上,但看下来只想笑Michel_le标准的恐怖类型片,没有太大亮眼点,但摄影与隐喻很灵巧,它会一直跟着你,它可以变成任何样子,但它只有一个,一群无聊青少年的迷惘和性探索,一直跟着他们的鬼怪是身边人的冷漠折射入网因为疏离的家庭关系,郊区的青少年们开始互助,共同探索,共承风险,刨去隐喻,这部电影是青春成长片无疑。

”松野空松有些高级,80年代的复古感,以及那时蔓延的恐惧神盾局仔龙我现在看恐怖片看到渲染氛围处还是会用《头号玩家》里提到的在手指缝里观看的方式,正值中元季,清凉一夏也不错,唯一的它幻化出不同的形态,也许各有各的隐喻。

#FIFF26#第1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9 ) 不写剧本就拍电影就是这样的结果

这部片子其实有很多好的地方,它有很多元素:1.因为通过性传播所以影射了梅毒艾滋病等疾病。

2.因为怪物是一步步走来夺走生命,所以我更倾向于这个病影射的是艾滋病,即缓慢的摧毁你的免疫系统。

3.但以前度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我国关于性病的传说就是把它传染给别人自己就能痊愈。

同样也有艾滋病人故意滥交报复社会的。

4.贴吧/知乎知名问题,“给你一亿,让一直碰到你就会秒杀你的蜗牛永远追杀你”。

比起这个问题。

影片中的怪物比起超级蜗牛有几个好处,它不会瞬移,不会刷新位置,体积很大容易被看见,被碰到也不会被秒杀,可以通过和别人性交来转移仇恨。

当然坏处就是也没有一亿元给你。

5.这种穷追不舍的感觉让我觉得有种勺子杀人狂的感觉,尽管这片子连勺子杀人狂都一个屁都比不上。

这片子的缺点就是基本从影片怪物第一次在废弃大楼露面开始就完全失控了。

基本是想到哪拍到哪。

一开始没人看得到它,结果后面这玩意又有了实体。

一开始即便中枪也没事,结果后面掉进泳池一枪爆头就甩掉它了。

怎么解决这个诅咒让它别追了?

不知道,但是它走的很慢只要和它兜圈子就行了。

所以你把这片子拍100分钟的意义何在?

整个片子就是我们陪着女主兜圈子,从城里兜到郊外,从郊外兜回屋子,从屋子跑去海滩,最后又跑到游泳池,整部片子99%的内容就这么过去了,然后你告诉我这么一个玩意只要一把左轮手枪就能一劳永逸?

WTF?

 10 ) 诅咒信的新传播方式

在《请回答1988》中,正焕的哥哥每天焦急等待女朋友的来信,结果却等来了一封诅咒信,这种信我们小时候大概都收到过,关键信息是一定要继续传播给多人,否则将有厄运降临诸如此类的东西。

是的,《它在身后》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不同的时时代发展了,已经没有人写信,邮件的话很容易被默认分类成垃圾邮件,所以紧抓时代的步伐,诅咒是通过性交传播的。

被诅咒的人和另一个人性交,厄运便降临到另一个人身上。

厄运是一个缓步走向宿主的恶鬼,它能变换成任何人形,最终目的是杀死你。

关于这只恶鬼,关键词是永远匀速前进。

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短片,叫作《勺子杀人狂》,讲一个杀手,他只有一种凶器,就是一直普通的铁勺,不大,就是能吃饭的那种。

他杀人,建立在他持之以恒的用勺子敲打被害者上,无论你跑到哪里,无论你如何反击,他也只是跟在你后面,用勺子敲你,报警也没用,因为没有警察不会相信有人用勺子坚持不懈地杀人。

这虽然是个戏谑的小短片,但一勺一勺积累起来的疼痛和恐惧却分毫不差。

片中的匀速步行,我觉得借鉴了《勺子杀人狂》。

我们常看的恐怖片是一惊一乍的,通过蒙太奇和音乐音效,瞬间将人的恐惧情绪调动到峰值,以达到给人致命一吓的效果。

而这种持续稳定的低功率输出,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此鬼走的极慢,如果你肯跑,他绝无可能追上你,但胜在持之以恒,胜在积少成多,胜在如影随形。

那种长时间被恐惧笼罩着无法脱身的恐怖,效果并不输给前者。

然而对于片子我有几点疑问:1、 同性性交是否可传播,还未可知。

2、 如果群P,是一传多还是只传第一个也未可知。

3、 如果宿主选择全世界旅行,恶鬼是不是也以步行的速度追随,如果是的话,很可能类似在半路。

《它在身后》短评

复古的电子乐与灵性的镜头成为影片的魅力源泉,氛围是这部影片首要的看点。青少年与性,以及由性引发的恐怖故事。其实恐怖程度并不高,最多算个惊悚片,而其中可能带来的解读,倒是为影片带出诗意,或是未成年的迷惘。

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下次用油漆

11分钟前
  • 北纬49度的雨
  • 推荐

青少年莫名的性恐慌。恐怖片相比其他类型确实更容易成为氛围和镜头炫技的载体。

14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2016-01 脑残装逼喜欢的伪善虚伪风格,变相开始鼓吹啪啪啪来击鼓传花的性病~这概念就够脑残和傻逼的!2星不能再多!

19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较差

相当赞的心理恐怖片,节奏抓人,利用各种“慢”的安排制造恐怖气氛。“it"的隐喻明显,提升了影片定位。几次定位旋转镜头的使用最为精彩,尤其对”它来了“的不聚焦暗示手法的运用,可加一星。

2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那东西是一种并不会忽然吓人但是带来持续的无法摆脱的恐惧,气氛压抑,这种设定有点意思

23分钟前
  • s
  • 推荐

节奏是慢悠悠的那种,没有直观的恐怖,比较闷

27分钟前
  • 说什么图灵
  • 推荐

不过是拿性爱做噱头而已,可惜女主颜值不高,所以电影的噱头也被弱化。

31分钟前
  • 苍耳
  • 较差

配乐和摄影营造出的恐怖氛围,用“性”植入异次元感官,叙事铺垫完全是儿戏。总忍不住想起《勺子杀人狂》和急支糖浆的“为什么追我”,画面感太强了。

32分钟前
  • 柯里昂妮
  • 还行

WTF... 2015.07.04 in.Tokyo Feat.知心娘

36分钟前
  • шill醬
  • 很差

我追你,如果我追到你,我就把你嘿嘿嘿…再嗯嗯嗯…再呵呵呵…再……莫名的设定,有点像霓虹金爱搞的那一套,还挺新奇的。但亮点也全在设定上,情节就一般。能通过交配进行传播的厄运,一定是fffffff团研发的吧。

39分钟前
  • 皮皮一号
  • 还行

恐怖素材枯竭殆尽,把编剧逼成啥样了都。题材算新鲜,但真的剧情不太好看。看着看着就会觉得【诶呀我都不想知道那个鬼玩意儿是啥了】被剧情吓到ED的是不是都是小清新呀。

41分钟前
  • 海中月
  • 还行

设定有意思,配乐和摄影大赞,但是还是不够吸引人,我耐着极大的耐心才把这个故事看完了。★★☆

43分钟前
  • 坍塌
  • 还行

胡他妈的拍

46分钟前
  • Jonathan
  • 较差

美丽疯女人,美丽死女人。女人逃命也要穿高跟鞋打扮得漂漂亮亮,毕竟女人的死也是一场美丽景观。对偷窥者会心一笑……不用“它”在身后,眼前的我都看不下去。

47分钟前
  • 己注销
  • 很差

做爱不分身前身后,不过它在身后。“它”的设定很酷也很残忍,神秘联欢氛围无与伦比,形式创新和视听体验非常棒,创作者的野心勇气都很大,剧情设计和创作思路上打破了以往惊悚片常规。

5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非常低成本的恐怖片,节奏拖沓,看到最后,或许会发现,电影本身并不及格。

52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较差

还可以

56分钟前
  • Star
  • 较差

没法再无聊了……

60分钟前
  • Relata
  • 很差

舔狗是真不怕死

1小时前
  • 这一年那些人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