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伯茨和霍克的几段对话很精彩,把这个家庭里男女主人的内在性格和行事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2.黑人小女孩对白人的不信任以及无法抑制的被白人会伤害她和她爸的妄想,正如罗伯茨饰演的女主对所有的people she doesn't know的态度一样。
人与人之间是割裂的,身处人群之中,却极度厌恶人类,也包括自己。
3.美漂亮国树敌太多,所以无法确认这次灾难究竟是谁一手策划的,也折射出漂亮国在国家利益至尚深陷地缘政治泥沼的最深处的忧虑。
4.当失去了电力和网络,智能设备还比不上一个盆栽的装饰作用。
现代人类似乎除了彼此陪伴,没有办法让自己意识清醒的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Rose耿耿于怀老友记的大结局,而脱离了电和网的我们,结局会是怎样,编剧和导演也给不出来。
5.充斥着对信息化战争的恐惧,不妨再往深了想一想,人类终将去往何处?
想到纸、笔,书籍,这些最古老的用于记录并见证人类存在的媒介,我默默的放下了手机。
影片前半段悬疑效果拉满,可惜后半段拉胯,结尾只能用“惊人”来形容——“这就结束了!?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如今这个时代,真的是“世界末日关我鸟事,追番追剧才是王道。
”美国人居安思危本是好事,可惜受害妄想症已病入膏肓。
继俄罗斯之后,中国和朝鲜成了他们新一任的假想敌。
作为天朝子民有点骄傲,但更觉可悲。
“I fucking hate people!”这是茱莉亚的一句台词,或许也喊出了这个世代的心声。
科技日新月异的同时,人与人的隔阂、疏离、偏见乃至仇恨却愈演愈烈。
人类大同与世界和平,到底是个幻想。
幸好还有茱莉亚罗伯茨、伊桑霍克和马赫沙拉阿里,不愧是奥斯卡级别的演员,看他们表演真是一种享受。
突然想到几年前《疯狂外星人》中的那句台词,别说还挺应景的,“毁灭吧,赶紧的。
累了。
”
看到后来才意识到这是部末世题材,其实整体展现的就是模式前期的生存,尤其柔西最后靠自己行动找到新的港湾,然后终于打开心心念念的《老友记》看完了最后一集,我觉得她是“末日”里最满足的。
片子里也有人在完成一小部分的蜕变(这个环境下这点变化不做点评):心大的父亲为儿子做最后的努力、母亲向别人家的孩子说明了自己为何总是如此愤怒、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和别人的妈妈一起发疯赶走麋鹿……但是麋鹿的存在太迷惑了,总觉得它想开口说话,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要演讲的样子,所以我所理解的这些生物,除了故事里有一些故弄玄虚的色彩以外,可能是为了让主人公鼓起勇气面对和抵抗世界错乱后周遭的侵入和凝视。
当你失去金钱权力赋予你的对这个世界的轻松掌控权,一切都可能潜入你的世界,你要做的是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不停地防御和生存。
其实电影把“灾难”定义到美国末日,和前期铺垫了这么多的神神叨叨,落差很大,会有烂尾的感觉,但也可以回归到片名。
断网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资源失控、人心向背、government机器四分五裂,你作为这个gover最小单元可以做什么……电影还有一个关注点是阴谋论,当一切神秘事件发生无从解释,于是电影里的人们和电影外的观众都陷入了阴谋论。
然而阴谋论竟然在这个时候是很多人的心理依靠,有阴谋总大于荒唐,有趣。
一艘巨轮突然脱离航道,全速冲向最近的海滩;还在晒太阳的游客们,遭受无妄之灾。
被卷进船底,死无全尸……客机从天而降,坠毁在海滩边,乘客无人生还;
受难者们想离开,却发现出去的公路早就被堵死了。
上面满满当当,都是汽车的残骸。
无人驾驶的特斯拉,从四面八方开过来,排着队追尾。
在高速路上,连成一条破铜烂铁组成的白色巨龙。
究竟是恐怖袭击?
还是世界末日终于到来?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网飞投拍,阵容豪华的科幻剧:《断网假期》
如果大家以为,这部电影讲的是断网之后,人们该如何生存。
或者世界局势、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那你们就把编剧想简(fu)单(za)了。
我们的主角胡子哥,带着一家四口来海边度假。
他们租了一栋带泳池的豪宅,本想远离喧嚣的城市,尽情享受生活。
却遭遇了上述一连串的诡异事件。
wifi有信号但没网,电视更是从蓝屏变成一片雪花。
他们本打算离开,却没法使用GPS导航。
没有地图,不辨方向,即便有车,也不知道该去往何方。
断网之后,人们变成一座座孤岛。
没想到有“一艘船”,突然靠岸了。
一对黑人父女,敲响了大门。
父亲老黑自称是这栋房子的主人,也就是他们的房东。
他和女儿原本打算去城里的公寓住,却得知全城停电。
老黑腿脚不便,爬不了楼梯,就半道折返。
回自己家住,不过分吧?
为了证明身份,他还当面用钥匙,打开了上锁的酒柜。
胡子哥的老婆,想看看驾照验证身份。
老黑装着证件的钱包,却“恰好”丢了,在大衣兜里被落在了剧场。
可他刚刚明明说,自己是半路折返啊?
他们真是房子的主人,回来避难;还是伪装身份的歹徒,另有所图?
更诡异的还在后头。
成群的鹿闯入人类居住区,肆无忌惮地打量着他们。
原本只有在保护区才能看见的火烈鸟,也突然出现在游泳池里。
胡子哥的孩子们发现,森林深处有一座小木屋。
里面的草垛上有个人形的凹陷。
窗户则正对着妹妹房间,显然是有人在这里偷窥。
对方有什么目的?
他此刻又在何方?
隔三差五还有尖锐的噪音,攻击他们的耳膜,就连窗玻璃都被震破了。
儿子在森林里转了一圈,第二天牙齿脱落,满口鲜血。
无人机漫天播撒红色宣传单,上面全是阿拉伯文。
传单背面,赫然出现了代表“美国末日”的图案。
前半段的情节发展,以及埋设的伏笔,都在往神秘学的方向引导。
我一开始以为是恐怖袭击,但超自然的元素实在太多。
我又猜想,会不会是沙马兰导演的《拜访小屋》?
用解释不通的宗教玄学,讲述莫名其妙的怪异故事;到最后,我甚至怀疑过外星人入侵地球。
当答案被揭晓,我顿时戴上了小丑面具。
原来是美式阴谋论,加受迫害妄想症;是911的PTSD,再一次狠狠发作;是用降智伪科学愚弄观众,疯狂抹黑假想敌。
老黑好像是个股票分析员,他通过市场波动曲线,看出要有大事发生。
长期混迹上流社会,他也认识了不少达官显贵。
其中就有政府和军方的高层。
对方也曾暗示他,要做好末日求生的准备。
再加上邻居的指点,老黑终于悟了。
原来这几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美国遭遇了某个国家的攻击。
老黑的邻居,煞有介事地提出了“崩溃国家政权”的三阶段理论。
第一:瘫痪该国的通讯和交通。
也就是电影里出现的断网断电,卫星失灵。
第二:用神秘莫测的攻击和错误信息,扰乱他们。
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相互猜忌,自相残杀。
放在电影里,就是微波造成的刺耳噪音,以及漫天播撒的红色传单。
那些鹿和火烈鸟,也是受到了微波的影响。
迁徙的模式随之改变,离开聚居区,进入人类的领地。
胡子哥儿子的牙齿脱落,可能是受到微波影响。
也可能是他前一天去森林里,被虫子咬了一口,感染了什么怪病。
第三:政变和内战。
*黑人和白人在星条旗下对峙我也不知道这套理论靠不靠谱,但是看导演和编剧这么熟练……美国恐怕没少在其他国家实践过吧?
似乎是为了佐证老黑和邻居的猜测,一水之隔的城区,也在此时发生大爆炸。
俨然就是核武器打击。
所以,面对灭国危机,胡子哥一家和老黑父女,会如何应对呢?
哎,电影到这里,戛然而止。
导演最后把镜头给到了胡子哥的女儿,这个毫无存在感的角色。
她闯进了老黑的房屋管理员家,发现地下另有乾坤。
欧美国家有一类人,叫“末日地堡派”。
他们是悲观主义者,总是担心世界末日明天就会来临。
为了在末日活得更久,他们会挖一个地堡。
地堡里有水循环和空气净化系统,太阳能发电板和柴油发动机供能。
自然也少不了充足的食物、擦屁股纸等日用品。
导演最后拍地堡,可能是在表达美国人民对国家命运毫不关心,只想着自己苟活。
*甚至准备了这么多剧解闷其实原本《断网假期》,可以呈现多维度的末日景象,深挖人性。
从完全没必要,但就是拍了的外太空镜头和爆炸场面,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本身是不缺钱的。
阵容方面:奥斯卡老牌影后茱莉亚·罗伯茨、《爱在黎明破晓时》的白月光伊桑·霍克、《绿皮书》的雪利博士……
我甚至怀疑,他们几个都欠了人情债,才愿意屈尊演这样一部烂片。
随便想想,都能找出很多断电后的不便之处。
首先是钱。
习惯了移动支付,断网后无法使用虚拟货币交易。
纸币和硬币?
容易磨损又占地方。
我家翻遍整个屋子,估计都凑不齐100块。
取钱?
银行也没联网,恐怕很难取出来。
当然了,像医院和银行这些机构,都有内部专线。
不接入互联网,除了管理医保和账户之外,别的啥都干不了。
断网之后,就能派上大用场。
然后是沟通。
自从网络普及后,我们越来越依赖这种方便的工具。
微信和QQ消息,代替了速度缓慢的信件;微信语音,取代了电话;甚至很多人的社交圈,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很多所谓的朋友,其实更像是“网友”。
一旦断网,我们就孑然一身了。
宏观一点,全球断网可能对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大倒退,也不是危言耸听。
但是《断网假期》,完美避开了可以大书特书的点。
把大量篇幅,消耗在人物无趣且没有内涵的谈话上。
对于危机的叙述角度,也充满了美式“自傲”。
通篇都是两家中产,被困在豪华大别墅里。
无病呻吟着:“我们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和平!
”是在自嘲吗?
知乎用户@嗜啡电影,有一句评价极为精妙,点出了这部电影的本质。
“在远离战争的地方去审视战争,在战争波及范围的边缘,去探讨战争核心的风暴。
”
十分滑稽可笑。
希望编剧和导演,与其天天忧心忡忡到处树立假想敌。
不如多自我反省,想想自家都做了哪些恶,去别人的地盘耍威风。
总而言之,这部《断网假期》让我大失所望。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大力
影片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末日形式,即网络智能时代的末日只需要切断网络,并将其控制,那么万物皆可成为武器,轮船、飞机、特斯拉汽车只要连着网络和卫星,就可以成为空袭的武器,甚至人本身也成为了杀死彼此的武器。
电影的主题、剧作、执行都做到了几乎无懈可击。
作为一部末日电影,主创把反类型、反高潮的创作理念执行的非常的出色。
大家应该都看过很多末日题材的电影和剧集,人性的黑暗和血腥的场面几乎成为此类电影的标配。
仿佛人性不黑暗,电影就不深刻。
没有断指残骸就不叫世界末日。
这样的电影看多了,有时甚至真的会相信人性就是百分百的邪恶,在社会秩序彻底瓦解时,只能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这种想法也是影片中发动断网袭击的恐怖分子的认知,即断网的美国会自动陷入内乱。
这部《断网假期》出现在2023的年底,在这个让人绝望的年份,电影及时提醒了我,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是在自由状态下,人类会做出有别与普通动物的选择,人与人之间会自然的互相合作形成新的社会秩序。
影片所有的反类型,反高潮都是基于这一主题而设置,并不是为了反而反。
例如深夜到访的黑人父女身份可疑,让观众以为接下来就是经典的封闭生活空间囚禁虐杀的戏码,结果他们真的是房子的主人并且是很好的人,调情的两对男女并没有乱搞而导致两家人的反目,黑人女孩告诉父亲白人教授想上自己,这也没有使两家人互相伤害,最后黑人父亲和邻居已经子弹上膛,但最终没有杀死对方,而是选择了互相帮助并交换了信息。
可以说一般末日类型片会出现的老套情节影片全部做了反向处理,并且剧情合理。
影片对于美国中产白左家庭的准确解构也是优点之一。
白人丈夫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性格软弱、无原则的善良以及遇事的慌乱。
白人妻子作为普通打工人表现出紧张、冷漠、愤世嫉俗甚至歇斯底里。
这一家人看似幸福美满、无懈可击,但平静的表面之下是相互的厌烦和冷漠,这一点从他们一家开车出游的镜头表现的清清楚楚,父亲开车听广播,其他人一人一对耳机打电话、玩游戏、看剧。
四个人彼此是完全隔绝的。
然而如果影片把这一家以踩到底,让她们因为自己的愚蠢最终走向毁灭,那又走回了人性本恶的老套路。
影片在接近结尾处,倒出美国中产白左的另外一面,即他们冷漠和虚伪是自知的,是面对现实无奈的自保,但当面对真实的人,面对未知的灾难,他们仍然选择坚守文明世界的底线。
即白人母亲的那句台词:“我讨厌人类,但我愿付出一切挽回他们。
” 影片当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郊区别墅的封闭叙事,使编剧的难度降低,还有一开始为了营造悬疑感,让黑人妇女搞丢身份证,这些在真相大白之后显得太过刻意,以及黑人父亲的人设过于完美,有过度美化精英阶层的倾向等等。
但这些问题都不影响它成为2023年最出色的灾难电影。
看电影里小女孩不关心什么停电,邮轮搁浅,就想要看电视剧的大结局,想起来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这种类似的情况。
学前班时候,有个暑假开学日期我记得是八月二十四号,但是周围上了小学初中的人都说是二十三号。
(这个学前班和小学在一起。
)爸妈说那去看看,没开学就回来。
那怎么可能,二十三号早上可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大结局啊!
八七版的西游记是小时候除了动画片之外爱看的剧之一了,当时电视频道也没几个,电视剧动画片也少。
最后说什么都不去,在家里看完了大结局。
下午去学校老师问早上怎么没来,不记得当时老爸说了什么。
但是对我来说,我印象里清清楚楚的就是二十四号开学!
肯定是学校老师说错了,或者后来变了。
断网假期这个电影的结局好像就差了很多意思了。
或者说我感觉烂尾了。
前边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结尾也不交待清楚。
记得有个电影《逃出克隆岛》,
逃出克隆岛 (2005)7.32005 / 美国 / 动作 科幻 / 迈克尔·贝 / 伊万·麦克格雷格 斯嘉丽·约翰逊前边也是让人看不懂,但是俩克隆人逃出去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观众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断网假期里边停电是怎么回事,噪声是哪儿来的,传单是哪个国家发得,有能力攻击花旗国的电网和卫星,不会用翻译软件?
就算 GPS 导航卫星被攻击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雷达之类的也不管用了吗,接连撞车?
还是说故意留个悬念,准备拍续集呢?
建议奥巴马夫妇还是拍拍纪录片好了……另外,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你觉得好看你打高分就行了。
别人有别人的看法,没什么好吵的。
看豆瓣上争来争去的还骂脏话觉得挺逗的。
感觉豆瓣给出的6.0的分数有点偏离了影片的实际水准,完整看下来以后,感觉可以给78分。
在影片的最后阶段,黑人大叔在车里告诉白人父子俩:因为与某位国防承包商大佬的私人关系,他判断很可能是遭遇了某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敌对军事行动,目标就是从内部颠覆他们的国家,从信息和电力的隔绝开始,然后制造混乱扰乱人们的判断,最终是让他们从内部自行瓦解。
除此之外,影片里并没有给出其它的解释,所以有看到一些评论认为,黑人大叔的解答可以诠释发生的事情,但如果稍微分析一下那些事情的逻辑,就会觉得这个解释也有点牵强。
首先很难理解究竟是什么人发起的这种敌对行动,如果是外部势力,有哪个国家既有能力又有意愿做这个事情呢?
如果是内部势力,那么他们发动这个事情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很难在影片里找到合理解答。
其次,这一系列的非正常事件都是渐进的,不是突发性的,而且明显缺乏计划性。
白人妈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基本上还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但邻居丹尼已经开始大量储备生活物资了,他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或者得到什么警示的?
然后白人一家就去海滨沙滩了,而且那里很多人跟他们一样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感觉,在沙滩上他们还有网络信号收到了一个美女从纽约发来的信息,而此时,海边远处的巨型油轮已经失控全速朝沙滩驶来。
从海滩回到房子里的当天晚上,供电也并没有被切断。
稍微分析一下那个冲上海滩的油轮,这是白人家庭遭遇的第一个非正常事件。
正常情况下,如果油轮的通信和GPS信号都被切断,船长和船员依然可以通过视觉观察来避免直接冲向沙滩这种毫无逻辑的操作,油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失控了,再进一步推断,如果油轮被他人控制了,那么海岸预警系统不可能在其冲上海滩前毫无察觉任由游客生命受到威胁,所以很可能船员们已经集体消失或者死亡,而且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以至于没有来得及发出任何求救或预警信号。
这个状况,很难用某种我们能够理解的现有的科技手段来完成吧。
白人一家回到家以后,就发现房子附近有几只鹿开始出现,后来女儿在旁边的树林里发现更多的鹿出现,再到后来白人妈妈和黑人少女在林中小屋外发现数不清数量的鹿群,而且领头的是一只体型高大的灰色鹿王,鹿群在鹿王的带领下凝视了她们一阵子以后,就扭头而去,这些现象,总部不能用某种军事行动来解释吧。
白人父亲开车出去查看情况,一路上没有任何网络信号,也看不到其他人,只在路边遇到一个讲西班牙语的中年女性,她情绪激动的讲了半天,有点像求助又有点像警告,白人父亲也没听懂。
在返回的路上,还遇到了无人机大量投递写了阿拉伯文字的小卡片。
问题是,那条路上几乎没什么人,大量投递写字的宣传小卡片,而且还是阿拉伯文字,老美即便偶然捡到有几个人能看懂?
为什么不投递英文的宣传卡片,是准备给谁看呢,还是投错地方了?
如果这也是敌对军事行动,那这行动也有点太不走心了。
黑人大叔来到其中一个邻居家,找到了卫星电话,但没有信号,说明天上所有的通信卫星要么失效了,要么就是没了。
想象一下,如果另外一个国家把美国的所有通信卫星都打掉了,跟往美国扔核弹也没什么区别了,这样做除了招致美国的全面核反击,还有别的意义吗?
而且黑人大叔还发现不断有飞机坠毁在海边相同的位置。
飞机失去通信导航失灵电子设备失灵坠毁并不奇怪,但连续的坠毁在相同的地点就很怪异,似乎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了一般。
后来白人妈和黑人大叔在屋里谈话的时候,天色突然变暗,先是几声闷响,然后就传来刺耳的高频声波,甚至都能把玻璃震裂,后来这种高频声波又出现了一次。
如果说这是某种武器的物理攻击效果,那么其意义是什么呢?
声波并没有造成死亡或者昏厥,过后也可以很快恢复。
有人可能会说声波造成了白人男孩后来出现掉牙和吐血的症状,但影片里有个细节,就是白人男孩在树林里似乎被某种能分泌黏液的昆虫叮咬了一下,我觉得这才是他出现症状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声波,其他人也听到声波了,但都没有出现这种症状。
白人一家要开车离开的路上,发现路边堆满了无人驾驶的特斯拉新车,而且后面还一辆接一辆的撞上来,这些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应该是受到了某种干扰。
但镜头拉远以后,就会发现前面有更多的各种汽车都已经撞在路上把路都堵死了,而且路上空无一人,这种情况就很难用我们的常规认知来解释了。
而且影片中多次出现从太空中的某个角度看地球的视角,这又是一种什么预示呢?
总之,我不认同黑人大叔把这些都归结于某种敌对军事行动的解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甚至不一定来自于人类。
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影片留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基本上每个观众可能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恰恰是本片的亮点之一。
影片还有个值得称道的点,就是在很多段剧情里,每当观众认为事情要按照某个套路继续的时候,这个事情往往就不这样继续了。
黑人父女俩深夜来到房子,很容易让观众以为这对父女不怀好意,再加上白人妈的冷漠态度,感觉两家人可能会有点什么冲突。
但剧情走向恰恰相反,两家人不但没有冲突,黑人大叔甚至为了救白人小哥,差点拿枪和邻居丹尼起了冲突。
就在黑人大叔和邻居丹尼相互持枪对峙的时候,观众们会以为结局就是互射,然后一死一伤或者同时gg的时候,大家居然都和解了,丹尼收钱以后给了白人小哥一瓶药,但那药管不管用就另说了。
在白人一家返回屋子以后,黑人大叔和白人妈,白人爸爸和黑人女儿,这两对人产生了奇妙的CP感,就当观众以为要发生点例如乱世不了情啥的时候,大家又都老老实实回去睡觉了。
最后,当所有人都精神紧绷的时候,白人小女孩找到了一个邻居家的地下防护暗堡,里面储备充足而且没有一个人。
正常逻辑下,白人女孩应该赶紧把其他人都召唤到这个暗堡来避难,然而并没有,她只是走到了影音室,继续看她没看完的老友记了。。。
一部非常精彩的末日灾难片!
席卷全国的内乱或者世界大战爆发前是什么样?
可能这样的大事发生前会有征兆,但对于豪不关心时事新闻、住在偏僻乡下的普通人来说,真的只有发生那一刻才能意识到危机来临。
这部片子就是以普通人的视角,艺术般呈现了大战爆发前的生活变化。
当追的剧突然看不了,当手机没信号,当卫星电话打不通,随之而来是抱怨,怀疑,震惊,慌乱,崩溃,最后是不得不接受。
主角一系列的情绪变化配上极富节奏感的音乐,让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片子阐述了一系列国际政治和末日生存问题。
是否应常态在家储存一个时间段的必备生存物资?
末日来临时应该待在家还是出去打野?
自己有别人急需的物资是应该留给自己还是给别人?
美国树敌众多的外交政策是否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让主角一家奔溃慌乱的危机到底是啥?
电影到结尾也没点透,但通过各种对话其实都在暗示,美国遭到了别国全面入侵或者网络攻击,发起者可能是一个国家也可能是数个国家联合;城市里的空袭可能来自敌国,也可能是美国内部的政变。
很多差评里所谓的挖坑不填、没交代清楚,也许这正是创作者的意图,观众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什么会导致美国发生末日般的危机?
这部片子英文名叫leave the world behind,翻译成“抛诸脑后”更符合本意。
全面战争已经在美国爆发,主角的女儿只有8岁,根本意识不到局势的严重性。
在她眼里最关心的是因为断网了导致心爱的电视剧看不了了。
而结尾女儿到邻居家里,找到了心心念念的电视剧DVD,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时,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女儿可不管世界是毁灭还是灭亡,只要有心爱的电视剧和零食就行。
电影就在这时戛然而止,完美诠释了leave the world behind的本来含义。
相比之下,《断网假期》就显得过于苍白直接了。
不过还是有个疑问,电影里反复出现的鹿🦌和鹿群🦌🦌🦌代表什么呢?
是一种危机的征兆还是说是一种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
美式世界末日的想象,导演试图用非暴力的画面加上剧情已显示平静下的波涛汹涌,但是即便有如此多的老戏骨加持,还是难掩匮乏的情节设计下的无聊。
画面很美,各种转场加配乐极其丝滑,毕竟是名导,这点功力还是值得肯定得。
而里面的各个角色,除了那三个小孩明显接不住戏,其他人无愧是老戏骨,这么无聊的剧情也没让我出戏。
这个剧情可能美国人会真得很有感触但是我一个中国人确实有点无感。
先说说种族方面,编剧的设置其实是相当讽刺。
茱莉亚的人物设定是中产白女,在我看来,前期应该算是披着白左皮的Karen,后期与黑人父女和解后,有所改善。
但是即便到最后她也没把主卧还给人家。
茱莉亚第一次和马赫父女俩见面时心存怀疑是值得肯定得。
毕竟大半夜无人的乡下突然有人敲门说我是屋子主人要住进来,而你自己的孩子又在楼上,正常人肯定是要起疑心的。
要是我的话,我是不会像伊桑那样这么放心的,我还是会让他们进来住地下室,但是我会拿着被褥睡在二楼楼梯口,把楼梯口堵上。
而贝肯的装扮和房屋的外部装潢一看就是个红脖子,特别是他又是一个末日准备者,他却能够和马赫正常交流,并且在互相举枪时只考虑的是家人安全,没有因为马赫是黑人有什么过激行为。
贝肯的行为衬托了茱莉亚白左的虚伪。
可能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心思,影射白左一边呼吁接纳非法移民,但是当自己的生活受影响了,又立刻转变立场。
再说说技术方面,这个末日其实就是虎胆龙威第四部的fire sale发生在美国乡下的实现版本。
切断通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现在即便是政府控制暴乱也会切断通信。
用特斯拉的无人车来拥堵道路倒是一个新招。
比起虎胆龙威的搞乱交通灯要更好用些。
当然了那个时代也没这些手段。
不过这也是技术进步后人们对于技术的担忧,毕竟汽车的控制权交给了程序,而程序这种事情从来没有说过是坚不可破的。
不只是末日时被人控制怎么办,日常被敌对势力利用怎么办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美国连卫星都被敌人打掉,这个暗示实在是太明显了,是谁有太空臂和导弹能把美国的卫星毁掉呢。
至于电影中贝肯感慨的美国竖敌太多,我也只能说他们还算有点逼数。
但是不管是阿拉伯语的传单还是韩文的传单,你要说是伊朗或者朝鲜有能耐把无人机开到美国本土撒传单,那实在是太夸张了。
很明显是在暗示我们。
对于在通信与交通被切断后,美国自己就会内乱起来,我也想点个赞,他们确实是有点逼数的。
回到上一段,美国内乱的前提是没有了共同的敌人,那么撒传单这个操作不成了自相矛盾了吗?!
民众看到这个传单不就又有理由团结起来了。
这里我也想吐槽一下普选制的致命弱点。
那就是选民一定要有一个共同认同的理念,并且愿意正常交流。
但是政党为了确保每次选举都能赢,会宣传极端的选举理念,并造势自己的正确性。
然后疯狂诋毁对方,并把对家的选民宣传成傻逼。
导致选民互相认为对方是傻逼而不愿意交流,理念极端化也失去了共存的基础。
再说一下黑人父亲对于权利的看法。
都说这个电影受到了奥巴马的指点,那看来在处理对权贵富豪的看法上应该是祛魅的。
看来美国也认为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权贵富豪也做不到大家想象的那样像提现木偶一样操纵着一切,顶多是事发前因为身处高位有信息渠道而获得一点点提示。
而且他们也会犯错,甚至会陷入犯错的漩涡中自我麻醉不断犯错。
最后还是想吐槽一下三个孩子。
小黑女除了在最开始点出茱莉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没有任何其他的剧情用处。
小白男又不是小孩子了,都高中了,父母慌成这个样子,脑子里只有性。
还在这种敏感时刻不断刺激的妹妹。
而小白女更是莫名奇妙,坚持看老友记的大结局这我能理解。
不就是在混乱的时候,把曾经的和平时期的某个念头当做心灵的锚点以麻醉自己其实生活还能过没太大变化。
但是她在说了不能等了之后,却莫名其妙的跑到邻居家里大快朵颐。
你这不能等了原来是指想吃零食了吗!
总之,不推荐看,虽然展示了美国民众对于末日的担心,但是莫名其妙的剧情太多,情节太无聊。
有剧透。
只能给4颗星“推荐”或者是5颗星“力荐”。
我的感受是介于这两者之间。
两个家庭6口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恐惧。
白人家庭主妇,欲求不满。
很多细节,例如和老公papa十五分钟以内解决战斗,例如中间对黑人带着调情意味的表现。
个性上易怒、刻薄、慕强。
很担心(在家庭或重大事务中)失去控制权、但又被情绪化决策驱动。
但是,她顾家,而且在道德层面自我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最后黑人女孩被鹿群包围,她依然挺身而出,替黑人女孩解围。
白人老公,家庭责任感在线,但是另一方面,老好人而且流露着不易察觉的谨小慎微。
他不想忤逆妻子,努力做儿子女儿面前持平,对黑人父女毫无戒心,碰到危险信号跑的比兔子都快毫无英雄情节——我年轻的时候一定不会希望自己成为他这样的人,但是年纪大了,慢慢觉得其实也就差不多这样了。
当然,最后他在黑人父亲和承包商两个人的枪口下挺身而出,给儿子要到了药——千万别觉得欧美白人过分白左,这就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家庭责任感。
白人家庭儿子,这是个最没有存在感(最没用)的角色。
好年轻美女又不敢just do it,最快(可能也是片中唯一)一个被伤害,就是集体里最容易被人拿捏的“软肋”。
非常时期,他就是个没用的包袱。
这种感觉持续始终。
白人女儿,团战里面巫师或者侦察兵的角色——没有战斗力,但是观察力在线——剧情开放式结局里面,很可能是她的发现加速解决了这个小团队中长期的生存问题。
有人批评她自顾自的大吃大喝和看连续剧,但是团战里的灵类角色本来就不负责战斗啊。
黑人女儿,她有一些独立思考,但是更多还是依赖父母的support——她从头到尾只关心飞机上的亲妈可还安好,其次是他爸能不能在特殊时刻支撑起这个小团队。
她从一开始对白人一家4口是非常敌意的,要是他们4人顺利走掉,她肯定要长出一口气。
黑人父亲很有意思。
看起来他什么都知道一点,可是他实际上啥也不晓得,而且也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否则,他的别墅里面至少应该有基本的食物药物和食水的储备。
巨变当前,别人的老公还在外面,就跟白人老婆开始互相“我有一点喜欢你”,属实也让人无语。
最后有一点,假定是自己在那个局面里面,我会做什么?
我从头到尾都觉得角色们太优哉游哉了。
如果是我,至少:轮流休息,安排人值班守望,守着门外和守着广播电视;步行和开车出去周围,获取食物、饮用水、药物、信息;收集和分配武器和工具,尽一切可能用现有物资——可能是因为我灾难片看的比角色们更多吧。
故弄玄虚这么长时间,最后还是booom!
这类题材(中产阶级家庭经历末日肇始)有种被沙马兰独占的感觉也算是沙马兰的成功之处了吧(笑哭)但这个片的灵魂与沙马兰还是南辕北辙。前半部分很抓人,台词信息量极大,悬念也玩得很漂亮。后半部分则有点想象力退步的意思。倘若贯彻阿里说的那句“最恐怖的事情是没人在操控这一切”反而会细思恐极更有后劲。按照后半段发展思路倒是可以接上嘉兰还没上的新片《内战》。老友记怒刷存在感。等等,专给剧迷准备的末日地堡?!我瞪大了双眼,毁灭就毁灭吧哈哈哈哈(不是)以及这个导演对摇镜的痴迷简直癫狂。可能是我看过最多诡异摇镜的电影(晕头)
左手怀旧 右手末日。nostalgia, melancholia. 美国式的乌托邦,和美国式末日,两者的感染力通过网络信号蔓延全球,成为语言共通的美梦和噩梦。在我们最爱的剧中我们共同的老友们永远友爱温暖 ,无忧无难,而剧外的世界分崩离析,人冷家碎。在反季节的暖冬,寒意爬上我的我背脊。油轮像巨鲸一样搁浅。无人驾驶特斯拉的自杀。鹿群凝视包围。火烈鸟落满夜光泳池。一零后女孩在世界尽头的那日终于找到了《老友记》最后一季最后一集的DVD,独自幸福地点开了大结局。在末日隐约的炮火声里,那首快乐的I’ll be there for you如期响起。
太难看了,无聊至极。
视觉奇观的政治惊悚片,特斯拉果然刹车有故障,哈哈哈
就算没有GPS定位船长和机长也有眼睛啊,非得看着沙滩还要撞上去?而且都世界末日了谁还有心思听黑胶跳舞啊?还不是跟自己老公跳,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烂到真的傻眼!
一言不合翻花转镜头+伪高潮平行剪辑+自己提炼中心思想的角色台词
所以你这么痴迷看老友记,有没有发现你老妈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个角色
看到黑人在沙滩遇到坠机那里真的看不下去了后面全程快进,经典眼前一架飞机无数尸体没看见先看见沙里埋了一半的手表,走路只看脚趾头是吧?导演的常识认知和抗日神剧导演有的一拼
虚张声势、故弄玄虚、造价很高的一坨大便
全程很抓人,结局太失望!没想好结局就不要拍电影,不然很容易让观众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我们知道自己生活在谎言之中,人人皆在自欺欺人,以此不断忽视人类到底有多糟糕。”
一开始悬疑氛围十足,看了快两个小时还是摸不到头脑,真的是what fk?
很好的高概念设定,但掺杂了太多要素,一个劲儿的挖坑搞悬念虚张声势,但前后又不一,成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缝合怪,灭顶之灾➕末世➕Jericho➕A24➕人类清除计划,拍法很舒服,镜头设计跟叙事节奏也不错,有一些奇观和意象很有意思,比如动物们,邮轮,飞机,传单,特斯拉等,本来是可以成为信息量大且可解读的文本的,有点可惜了。老友记这个想法还挺有意思的,正好六个人,而且也有关系交叉,但都是浮于表面点到为止。
好莱坞真是预言家。 很像倭国人,讲着末日的故事,做预警,战争演习呢。 类似题材的有《赤色黎明》《白宫陷落》《独立日》等美国本土遭入侵。深层故事,是说:在遭到大举入侵时,黑人白人之间就不要在相互猜忌怀疑敌视了。 赶紧携手一起共度难关吧。 4星推荐。
人类真是蠢。我只希望我是那群鹿里面的一头。
你倒是把他拍完啊。。。。。。
老友记小影迷为了看Rachel和Ross的大结局,抛下老父亲老母亲和二货兄长,独自踏上末日自我拯救之旅。前半段的节奏,镜头和配乐都一流,悬念感十足;后半段略感头疼。电影上映第四天,马修派瑞离开了我们。看着茱莉亚罗伯茨随着音乐awkward dancing,突然想起Chandler 的笑脸,眼泪悄然落下。
你美树敌众多是真的,有这种“谁都想害朕”的恐惧倒也不是没有理由……鹿,影视剧里永远的神秘icon。世界末日又如何,看完喜欢的剧最后一集才是正经事()PS.所以我为什么还没看老友记🤣
前半段亦正亦假的氛围感很棒,后面一旦做实了末日危机就很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