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

Le quattro volte,灵魂的四段旅程(台),四时之乐: 人.羊.树.煤 (港),第四次,The Four Times

主演:Giuseppe Fuda,Bruno Timpano,Nazareno Timpano,Artemio Vallone,Domenico Cavallo,Santo Cavallo,Peppe Cavallo,Isidoro Chiera,Iolanda Manno,Cesare Ritorito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德国,瑞士语言:无对白年份:2010

《四次》剧照

四次 剧照 NO.1四次 剧照 NO.2四次 剧照 NO.3四次 剧照 NO.4四次 剧照 NO.5四次 剧照 NO.6四次 剧照 NO.13四次 剧照 NO.14四次 剧照 NO.15四次 剧照 NO.16四次 剧照 NO.17四次 剧照 NO.18四次 剧照 NO.19四次 剧照 NO.20

《四次》剧情介绍

四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个卡拉布里亚岛的小村子,依山傍海,从山麓间,你可以看到远处的伊奥尼亚海。这是一个好似时间停止的地方,这里的石头有权改变事件的发生,而山羊们则会停下来思考天空的由来。 这里住着一个已经时日不多的老牧羊人,他病了,他坚信他找到了续命的良药,他从教堂的地板上收集灰尘,每晚就水喝下。 在一个羊圈里的一小片黑土地上,一只山羊生下了一只小白山羊,生命最初的不适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它的眼睛立刻便睁开了,它的蹄子已经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整个村子的生活都被这个新生命的到来而充满了希望。小羊在逐渐成长,它变得强壮起来,开始玩耍。 一次疏忽,它独自离开了在休息的羊群抛开,它在厚厚的植被中迷失了方向,直到精疲力尽,在一株雄伟的杉树下歇脚。 这棵巨大的树随着山间的微风摇摆。时间流逝,季节快速地更替,这棵巨大的杉树失去了枝叶摇摆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轰鸣。 杉树倒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未解决之女警视厅文件捜査官维琴河第五季流水落花H2O沙中足迹卧底爷爷幸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扑通扑通喜欢你惩戒商战风云你继承的香味如歌的岁月得州巡警:独立阿诺拉同门义毕业歌金手套超能狗兰尼隐剑鬼爪这里好无聊,快来接我老友有钱黎明前死齐丑无艳病毒32秒嗜血法医:源罪维京传奇第六季无间道美丽的青春极品千金职棒双雄谋杀疑案2

《四次》长篇影评

 1 ) 自然与生命

这是一部记录片式的电影,全片无对白无字幕,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无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生命与自然的美丽画卷,让我们不由得思索生命存在与消忘的意义。

这一切就发生地球任何一个角落,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2 ) 四种形态,一次轮回

这部由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弗兰马汀诺执导的影片没有对白,没有剧情,大多用固定机位和长镜头来呈现事物本真的状态,但却讲了个及其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天地万物的存在与消亡宛如结尾烟筒里飘散的袅袅炊烟一般,残酷而温存。

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子里,有一位牧羊的老人,他的羊每天都会被他带着爬上山坡的草地去吃草,那群羊大概二十余只,黑的,白的;有犄角的,没犄角的,有几只羊已经老得毛发失去了光泽,乳房无精打采地下垂着。

而在这段散漫的时间里老人则会倚在树皮都已经脱落的泛白的树干上闭上一会眼,时不时发出一声咳嗽声,睡没睡着也无关紧要了。

到了傍晚,他带着羊穿过林木茂盛的幽长小径回到家。

他知道自己已时日不长,却不甘心就此死去,于是他去教堂以求得生命的延长,古老的教堂在阳光的照射下漂浮的尘土都显现出来,而这些尘土被他当做了灵丹妙药。

他将一瓶刚刚挤出来的羊奶作为回报,便回去了。

生活在这个老人身上仍然一如往常地继续着,放羊,行走,在田地里拉屎,吃药,睡觉。

连地上的石头,远处的山峰,天上的云彩都没有变化。

岂不知岁月是把杀猪刀,悄无声息地便消解了生命。

老人还是在一个午后死去了,无力地挣扎了那么几下。

那一天的光线尤其敞亮,羊们从被撞破的羊圈里鱼贯而出,有的爬入老人的房间,带着新奇感,他们永远不会意识到躺在床上的老人已经长眠了。

而小镇的人们则聚在一起,将老人送葬。

但也仅此而已,太阳西落,夜幕降临,人们在葬礼之后散去,羊群也回到了羊圈里,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在老人死去之后,一只幼羊出生了,幼羊是白色的,落地时身上还残留着纷杂的羊水和长长的脐带。

幼羊一如其他同类一般成长着,羊群自然也换了主人。

除了有常的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之外,无论人还是动物,都还得面对着命运无常的作弄。

小白羊在一次外出吃草是被羊群拉下,它悲伤地嚎叫了几声,随后来到一个树下,那棵树如鹤立鸡群一般,比其他树高出来一大截,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中遗世独立。

而羊则蹲在了树下的凹陷的坑里,大小正好,仿佛上天给它准备好了的葬身之处。

天空依然澄澈,羊望着它,最后一次思考这世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至少羊的尸骸都还已无影无踪了。

人们成群结伴地来到这个大树下,电锯一响,大树应声倒下。

大树被拖回小镇“参加”古老的祭祀仪式,它再次立了起来,即使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甚至还被一个男人攀爬至顶。

仪式结束后,大树被大卸八块,白色的枝干犹如白骨,好的“骨头”作了木材,成了家具或者房屋的栋梁,而细小的“骨头”作为木炭的材料,用作燃烧。

木炭厂里,从小镇拉来的木块被堆了起来,接着外面撒了厚厚一层煤灰,宛如巨大的坟墓,当炭火放进去少顷后,灰黑的木炭就完成了。

紧接着小镇的居民会开着车买上一车木炭。

木炭被扔入了壁炉,屋顶的烟筒里冒出来袅袅炊烟。

影片结束。

我尝试着复述了影片的内容,但毕竟文字过于枯燥而抽象,相对于影像的丰富性力有不逮。

所以接下来我就电影本身而言分析一下。

一:在主题和情节上虽然说电影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情节,但正如我上文所说,用看似散漫的镜语诉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而导演借四个消亡的故事其实是在说世界的永恒与生命的轮回。

《四次》这个标题即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

毕氏认为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也就是说,所有的生灵之间有内在灵魂上的平等。

而导演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来讲述小镇的故事。

从人到羊到树再到木炭,正好对应人、动物、植物、矿物四种,而且影片开头既是结尾时工人制造木炭的镜头,于是整个影片形成一个闭环,预示着万物的循环和生命的轮回。

在我看来,影片之所以打动我,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其不加修饰的生活化内容,没有刻意地去讲述什么,也没有去人为地制造冲突,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而且缓慢随意的节奏也让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去思考人生与世界。

而有些生活化的动作也能够引起共鸣,比如在影片中间一个孩子在追赶大人的时候被一只狗挡落了去路,于是和狗对峙着不敢前行,抓住机会才冲了过去,而此时大人们早已不见了踪影,于是小孩哭着跑了。

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生活。

电影不正是如此吗?

艺术不正是如此吗?

那些共通的情结最能打动人。

二:在镜头语言上首先,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对白,而且全程自然音响,不仅是对原始电影默片时代的致敬,而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减少了制作字幕和找字幕的麻烦。

要知道,在电影诞生伊始,是纯粹的光影的艺术,而且是以写实性和长镜头为主,而本片中静默的远景、全景以及长镜头的使用,让荧幕变成了一扇窗户,观众在窗户里边,故事在窗户外的远方。

这样做使影片从生活和艺术两个层面上做到了返璞归真。

虽然时隔半个世纪,但作为意大利电影,本片依然能够看到新现实主义的影子,而且导演在写实主义美学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对电影叙事技法和运镜上的探索和创新,无疑这种创新是有价值的。

 3 ) 四次

一棵树,从山地到村庄,高过所有屋瓦,污水流淌⋯又干涸的⋯斜坡,一只小羊在雪地过夜,住棚节的晚餐,在人类的哨声中死去,每人掰下一根枝条,曾被蓝天注视,蓝色与挺拔,是昨日的欢宴,风高过屋翎,烟囱冒出炭火的片羽,言语栖息在行为之下,远去的小货车,满载云影和羊毛 《四次》 2023年5月27日

 4 ) 圈

尘归尘,土归土,所有事物绕一圈最终又回到原点。

迟暮的牧羊人靠着用羊奶换来的教堂的灰尘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

撞破的栅栏是巧合也是注定。

新出生的小羊羔还没来及好好看这个世界,就在荒野中死去。

树在漫漫时光后,在庆典中轰然倒下,烤的漆黑的木炭在火中燃烧,谁家的烟筒冒着浓浓的烟。

一切物质都在轮回,在那个宁静的村庄里体现生命最简单的秘密。

 5 ) 灵魂不朽,轮回不止

无对白,全片采用自然音效和固定机位,成就了这部用长镜头堆砌起来的电影,一切浑然天成。

这是一部让我觉得震撼而又有点害怕的电影。

看完全片以后才能理解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做《四次》。

这两个字是再明显不过的提示,绝对有“关键情节透漏”之嫌。

如果题目在结尾才出现,那样的顿悟未免来得太慢,唯有在片头出现,才让让观者带着一种逐渐脱离了困顿的释然走向结局,逐渐体会到宿命的压迫感。

很难不对这部貌似有着“上帝视角”的电影肃然起敬。

要我说,这绝对是关于轮回的电影。

牧羊老人日复一日过着最平凡最平静的生活,如果不是羊跑出了羊圈并有几只聚集在老人床榻前,村民不会发现老人已经死在自己的家中。

老人生前悉心照料着羊群,死后他投胎成为一只小羊羔。

小羊羔从母羊腹中一下子就来到了地上,它挣扎着去适应(或者说重新适应)地面上的生活。

此后的某天,小羊羔在树林里迷了路,最后死在一棵树下,尸体被大雪掩埋。

接下来,冬去春来,人们砍伐了一棵树放到村中央作为某种节日的庆祝仪式。

庆典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欢乐,节日过后,人们把树砍倒,之后把树运到村外,和其他的树一并烧制成乌黑的木炭。

影片的最后,卡车拉着木炭回到村内,车上的男人把木炭分给各家各户。

电影里所呈现的四段不同的生命经历,正是同一个灵魂在不同的生命形态中的四段故事。

我个人特别喜欢电影里面的三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是出现了两次的蚂蚁。

电影里的蚂蚁似乎相当于某种信号,或者说是使者,两次出现均给两种生命形态之间的转换带来了相当大的转折。

蚂蚁第一次出现是在老人的面部,由额头爬到老人鼻头,再爬到老人眉头。

随后老人起身离去,镜头对准一群正在准备搬走老人的“药”的蚂蚁。

这时老人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坐在那片他熟悉的草地上牧羊。

当天晚上,老人的生命终结,第一次轮回即将到来。

蚂蚁第二次出现是在死去的小羊羔所依偎的那棵树的树干上,蚂蚁由上而下爬着。

这一次,生命由运动走向静止,由最开始的依附在人和动物上的生命,变为依附在植物上的生命。

第二个细节是焚烧。

老人死后,村民们用火葬的方式处理老人的尸体,由此第一次轮回真正开始。

第三段故事中树木即将转变为木炭,也是通过用火焚烧的方式才能完成转变。

而第一次火葬有一个镜头是从老人所躺的内部向外看去,门被重重关上,画面由明亮干脆地变为黑暗。

第二次焚烧也有一个镜头是由堆放的木材向外看去,能看到眼前逐渐被刚刚搭上来的木材所遮挡,画面再次由明亮变为黑暗。

从前后两次焚烧也能看出两个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细节是轮回。

这里所提到的轮回不仅仅是四次生命的轮回,也是电影开头和结尾相接所形成的环状结构。

两次焚烧也是情节的关键点,第一次焚烧象征轮回开始,但第二次焚烧并不是象征轮回的终结,相反,轮回似乎永无终结。

由第二次焚烧开始,随着卡车运回村庄,也使那一个灵魂回到故土,故事重新开始,也可以看做是回到开头。

无论是哪种观点,整个电影的头和尾都正式相接起来,形成一个无懈可击的圆环。

有意思的是导演对待宗教的态度似乎模糊不明。

老人一开始对教堂里的香灰可以治病这一点坚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病情并没有好转,想去教堂寻求答案,然而教堂的门却没有向他敞开。

之后一包香灰被老人遗弃在草地上,随即香灰被蚂蚁搬走,而老人也在当天晚上悄无声息地死去。

这似乎暗示着信仰的土崩瓦解。

而老人的尸体之所以被发现是由于一位扮成虔诚的教徒的男子无意中把车拉动、车冲向羊圈、羊逃出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然而在这些事件发生的同时,街上正有列队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

老人尸体被发现后,神父为其主持了简单的葬礼。

这一些事件,是否是导演的刻意安排?

(对宗教了解太少,如有理解错误请谅解。

)电影结尾最后一个镜头几乎和老人第一次从教堂回家所用的镜头一模一样,或许导演在暗示着,他所认为的轮回只不过是不断重新出发,最终都会得到回归。

业余水平 见笑见笑

 6 ) 是来处,也是去处

尘:是信仰的良药,是未被原谅的过往,是被舐犊的爱,是盘根下混杂的泥,是被切割时的木屑,也是那燃烧殆尽后的尘土。

黑白:是黑蚁在白须间的游历,待归盼来的忠犬,是教堂门前的黑影,是与生俱来的斑点,是白雪皑皑中的屹立,是布袋里的黑体,也是交替的昼夜。

自由:是被羊顶翻的铁锅,是被汽车撞坏的栅栏,是不再出声的挣扎,是被套牢的龙头,是水渠前的怯懦,是四天般的四季,是被剥光的茂密,是被熏烤的土窑,也是那一缕屋顶上飘出的青烟。

水:是混入了浑浊前的清澈,是哺育生命的奶水,是干枯后的陷阱,是长青的痕迹,是被火焰带走的氧气,也是那环绕着山头的云雾。

森林:是喂食羊群的草地,是途间小憩的拱廊,是炎热之处的树影,是装着离别的木棺,是历练成长的木桩,是迷亡林间的枯枝,是安心依靠的大树,是周而复始的寂静,是祭奠之时的欢愉,是家家户户的温暖,也是那密林间的众相。

我迷失于衰老,迷失于路途,迷失于岁月,迷失于思变也重生于清澈,重生于雪白,重生于赤裸,重生于光明我既不是火光,又仍为火光我即茫然无知,又为生命引导我是那千万之中的一个,也是千千与万万是来处,也是去处。

 7 ) 山在大地上……

这是一种疗愈,这样的电影是超脱而隽永的。

有一种电影,用最“去人化”的镜头在呈现世界的一种可能是之前完全陌生的流淌和运动形态,不诉诸于讲故事,道理或者表达一些观点,那些无论如何太过于人性了,而关于人,并没有那么多好说,关于意义,也说的太多,太过剩,太泛滥。

人关于意义的焦虑是一种疾病,疗愈在重新审视意义与世界的关系是发生。

停止言说和追问!

沉默,退回去,只是重新观看这个世界!

只是重新观看这个世界!

这是比马利克,侯孝贤,塔可夫斯基更克制的镜头,甚至都没有对话,只有场景,记录和运动,尽可能把“人”,把导演意志的在场感削弱到最低,而是通过镜头的角度运动和场面调度呈现一种新的或者至少是生疏的观看世界的感觉以及世界中的不同的生命运动的交汇,树,羊群,人,碳,羔羊,老者,小镇与山与林,一切看似并无分别,也正因为如此,每一次的流转与运动中那些最细微朴实的瞬间才最为生动地记录着意义,结尾,一切仿佛如烟,随风而去,但千万别进去这种修辞的陷阱,因为烟从来不凭空产生,烟从烟囱漂出,烟囱在房子里,房子在镇里,镇子在大山里,山在大地上……再说一次,最好的导演只需要用镜头说话,只有镜头的流动才能向世界本身的流动最不被限制得敞开与交融……

 8 ) 看轻死亡,热爱生活

意义深远的电影!

这电影告诉我们能不要再害怕死亡,热爱生活!

影评反映了公元6世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灵魂不朽、灵魂轮回的思想!

和我国的佛教里说的: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却离不开轮回不息的六道!

毕达哥拉斯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动物、植物、矿物和人中循环重生。

对很多人来说,在年轻时就经历最亲的人离世是很痛苦的,对死亡异常恐惧,害怕亲人一个个都离自己而去!

不管灵魂轮回是不是真,但是如果走不出亲人离世的阴影可以选择去相信,去自我安慰!

 9 ) 关于轮回

最近有意或无意地多次回想起这部电影。

电影呈现了一个偏僻安静的村镇上孤独的牧羊人,羊,树以及煤炭的命运。

探讨了人,动物,植物,已及矿物生命形态的转变以及灵魂的轮回。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灵魂不死,人死后灵魂可以转移到其它有生命物之中,在人和动植物之间轮转。

亚里士多德将人,动物,植物,无生命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而在弗兰马汀诺的电影中我看到的是万物皆有灵,存在皆平等。

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单纯用镜头叙事,却如诗如幻,引人深思。

 10 ) 生命轮回

四次中,弗兰马汀诺在意大利卡布里亚岛的一个小村庄演绎记录了毕达哥拉斯的生命四循环。

一个行将死亡的老牧羊人,一颗大树,一只小羊羔,一堆木炭,构成了简单,质朴,却充满哲思的故事元素。

弗兰马汀诺的镜头就像上帝视角,俯瞰,审视,观察自然万物。

着实安静,大量的固定机位远景,少量的特写镜头,安静到稍微没有耐心就看瞌睡了。

但就是这么安静的镜头,让画面在安静中充满灵性,充满生命的喧闹,充满人情味。

每一帧都像诗,每一帧都像意大利油画般唯美。

如老牧羊人虚倒小林荫道旁,牧羊犬折回然在老人旁边胆怯而又谨慎的望着老人。

除了长镜头外,弗兰马汀诺调度动物场面真是神一般的存在。

第二个故事中,动物表演真自然,全部都是演技派。

小山羊特写镜头在那一瞬间让人感动,而小羊走失的那段着实让人心碎。

在剧情及画面语言处理上,弗兰马汀诺别有用心加入了一个幽默段子,很有趣味,让本片的主题不那么沉重。

比如牧羊犬拦住想去玩的小孩的路,对着一阵孩子一阵叫,之后又叼走了垫卡车轮的东西,导致卡车撞坏了羊圈的栅栏;山羊跳上牧羊人的桌子掀翻了桌子上的篮子。

全片中,人类演员没有台词,表演那么淳朴自然。

从叙事风格上看,四次更像一部纪录片,有着天地玄黄般的镜头语言,人文,安静而又充满感染力和冲击力,也有着BBC的那种敏锐而独特的视角。

无声,却更有声。

另外,片子没有配乐,如果加了配乐,觉得都会破坏了画面的安静美。

我们本是生态系统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我们从自然中来,最终要回到自然中去。

我们无法超越自然生态系统,即便超越了,最终承受结果的还是我们。

我们所能做的接受自己所在的位置,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次》短评

影片名字源自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理论,灵魂不朽,在四种生命形态中人、动物、植物、矿物中循环重生。导演用叙诗一样的镜头表达着他对生命轮回交替的理解,全篇所有光影均都采用自然光,搭配上空镜头加上自然的取景构图,整部电影美到极致。虽然没有对白但他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

5分钟前
  • Violette
  • 力荐

不能困的时候看

8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用鏡頭說故事的典範。前緣方盡,後緣初起,生生不息,無斷無續。

11分钟前
  • l.m.
  • 推荐

神奇的电影,不像纪录片,但是四个部份表达了死,没对白竟没让我睡着。

16分钟前
  • 健EDWIN
  • 还行

意大利南部村庄,四种物质形态循环往复:人(老牧羊人),动物(羔羊),植物(树),物质(木炭和轻烟)。构图、光影、节奏克制宁静,不动声色。摄影机少运动,或缓慢摇摄。细微动人的瞬间,蕴幽默感。意大利绘画和建筑传统。令我想起奥米的《木屐树》和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不过似乎期待更多。

17分钟前
  • 黄小邪
  • 还行

关于生命形态与轮回的电影,安静内敛,很多细节出彩。看完顿增对生命的敬畏。

22分钟前
  • freeup
  • 力荐

羊咩咩了90分钟。。

26分钟前
  • ChaCha
  • 还行

太文艺了。。。分给形式吧

28分钟前
  • .
  • 推荐

那些偏广角的镜头非常有意思:在固定的一片不变的场景下带有一些不惹人注目的流动性的元素,需要观看者特别去凝视它们才能了解这些人或物的行为。

30分钟前
  • 还行

我相信很多人是看了电影后再看了简介然后再评分的···说实在的- -对我来说这片比生命之树更无趣····的确题材和手法是很不错···但这需要花掉1个半小时么?做个精短的短片不是更能够让人直接了解到四次的含义呢···

33分钟前
  • Big柚子魔王
  • 较差

影像即哲学和用影像来解释哲学,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37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看不懂...

42分钟前
  • Rage
  • 较差

牧羊人-小羊羔-松柏-黑碳,四次的更迭亦是宇宙中永恒的不变。无需对白,纯粹影像即可展示生命轮回。到头来,一切都会烟飞云散

45分钟前
  • sleepwalker
  • 力荐

虽然联想到了轮回之说,但也太宁静悠远过头了吧,能不能稍稍增加点可观性…即使快进看也不会错过什么的片子。

50分钟前
  • 花歌流瀉.。
  • 还行

生命流转的形式

51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较差

如何生产活性炭。

53分钟前
  • 凤凰Rosy
  • 较差

对不起艺术我睡着了

56分钟前
  • AseaDOG
  • 还行

生命是一场轮回,我们只不过是过客,镜头很美,有些片段真不知道怎么拍出来的,类似《生命之树》,却更为纯粹。

5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四星半,推荐。能这样静静地讲述生命,讲述这个世界的片子不多了。

60分钟前
  • kurt
  • 力荐

卡拉布里亚岛,这个小山村风景真美,但是这样的没对白又静止电影看不进去,快进看的 @2015-07-05 17:24:07

1小时前
  • Rabbit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