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部电影只是为了成就一个角色,一个演员。
其实,这就够了。
我原谅了芳心谋杀里两个男人略带夸张的演技。
他们表演的其实不错。
前提是,如果没有萨尔玛·海耶克。
如果没有她。
寂寞芳心无法被谋杀。
如果没有她。
寂寞芳心只是二流戏。
凶手们我看到过别人这么形容两个芳心杀手的关系。
“因为爱和死是人所能达到的两个极端,而他们选择了用死证实爱、促成爱,或者,用死把爱钉死在腐烂之前。
”那个疯狂的时代里,有一对雌雄大盗。
他们偷取的是女人的芳心。
男性负责实施,女性负责旁观。
于是,一个个女人被骗色骗财。
然后,这对扭曲着的男女亡命天涯。
女人们由于萨尔玛非常美,所以我只能说她重新塑造了玛沙·贝克。
我们无法看到一个女人的臃肿和丑陋,但是我们能同样看到一个女人的绝望和复仇。
当搭档游走在众多女人之间时,那张嫉妒着疯狂的脸,是如此迷人。
眼泪落下来的时候,斧头也跟着落下来,于是,又一个女人成为嫉妒的牺牲品。
读者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寂寞的。
尤其是女人。
她们在内心深处总期待着被人拯救。
等待的是白马王子,也是罪人。
我们能责怪那些不停不停书写寂寞的芳心吗。
我们能责怪那个为了爱而疯狂的玛沙吗。
爱是发烧,病菌侵袭,在生与死的界线上人们苦苦挣扎。
正义与邪恶不过是为了抓住维纳斯女神的衣角。
故事情节是主要的看点,根据40年代真实事件改编。
演员阵容也不错,女主角演得最好,看得渗得慌,这样的女人不能要,是会要你命的。
由事件改编电影,就是看个过程。
还原历史。
幕后制作: 这又是一部由美国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
“芳心谋杀案”是美国上世纪四十年代影响颇大的真实犯罪事件,事件中的男女主角至今仍是臭名昭著。
当然,如此著名的故事不可能是第一次被搬上银幕,1970年时,它曾被改编成一部叫《蜜月杀手》(The Honeymoon Killers)的黑白片,后来还曾被以舞台剧《暗红血色》的形式搬演到剧场之中。
此次又由好莱坞导演托德·罗宾森重新搬上大银幕,其中也有一段奇异的渊源。
导演托德·罗宾森混迹好莱坞十年,之前多以拍摄电视剧和不知名的电视电影为主,本片算是他的第一部重要电影作品,能请来约翰·屈伏塔、塞尔玛·海耶克、詹姆斯·甘多菲尼等一干好莱坞大牌明星参演,并获得公司重点宣传,着实令人倍加瞩目也倍加惊奇。
这不仅是由于托德·罗宾森受到认可的导演能力,还因为制片方相信这部影片是托德·罗宾森非常想讲并且将会讲得很好的故事。
原来,在《芳心谋杀案》中,由约翰·屈伏塔所扮演的警探角色的原型就是托德·罗宾森的祖父艾默·罗宾森,当年,正是由他和同事一起调查侦破了这起芳心谋杀案。
它后来成为了爷爷向膝前孙子讲述的一个故事,这段带着老人回忆当年的勇猛和激情的传奇,给了日后成为导演的孙子最多的灵感和细节。
托德·罗宾森说,自己就是在听爷爷讲这个故事中长大的,自然对这个故事也充满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心得和兴趣。
更加幸运的是,托德·罗宾森请来了众多的好莱坞实力派巨星组成了拍摄班底。
扮演自己祖父的约翰·屈伏塔,出演了太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变脸》、《低俗小说》、《箭鱼行动》,实力、人气与票房号召能力兼备;女主角贝克的扮演者塞尔玛·海耶克,奥斯卡影后提名的美女演员,因《弗里达》等多部影片昭显了其实力派的演技。
至于查尔斯·海登班特的扮演者,是大名鼎鼎的电视明星、HBO招牌剧《黑道家族》的男主角詹姆斯·甘多菲尼。
这样的演员阵容,对重现导演想象之中上世纪的传奇犯罪事件自是大有帮助。
为了再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气氛,影片选择了佛罗里达的东北部港口城市杰克逊维尔拍摄,那里的景致恰好和影片中那黑色、邪恶、残酷的气氛相吻合。
在塞尔玛·海耶克之前,另外两个表演版本中的贝克都忠实地还原了人物原型贝克体重超重的形象,真正的贝克到最后上电椅被执行死刑时,甚至因为太胖而坐不进电椅。
但是让美女海耶克牺牲形象,超重增肥到那个程度实在是让导演于心不忍,更是对海耶克的一种摧残,太难实现。
所以,剧组保留了海耶克原本性感的外型,通过费尔南德兹的扮演者杰瑞德·莱托的瘦削外表来反衬海耶克的丰满外型以及女主角贝克那无休无止膨胀的欲望。
就像贝克主导了整场犯罪事件一样,塞尔玛·海耶克也主导了整部影片的表演。
她在片中的出色演出,远远地将另外两位男演员约翰·屈伏塔和詹姆斯·甘多菲尼甩在后面。
她那略带神经质的表演不仅再现了芳心谋杀案女主谋贝克那暴躁、残酷、邪恶的特质,还带出了导演要求的上世纪四十年代黑色电影的氛围。
在本片中,观众完全忘记了这是那个叫做塞尔玛·海耶克的墨西哥性感女星,更忘记了她之前所演的其他或好或坏的角色。
女主角的美,盖过了应接不暇的所有人。
她迷人、性感、带点欲说还休的沧桑、扭着蜂形的腰肢和臀部。
大红的嘴唇、裙子的带子随时准备滑下来、或者抽烟。
有一种风尘气息的浓艳。
这部片子的可贵,大概于它的温暖恬静、与暴力阴暗的制衡。
迷人的远景、聚会中调皮的螃蟹、暖的色调...下一步就是黑、白、灰、血、骗局、碎尸...虽然故事讲的有点紧赶慢赶、内容和想表达的东西,过了八分饱,但是顺一下,还可以说是丰满、仅仅丰满而已的电影。
片头曲叫什么?
求地址。
极赞。
哦、你长得真好看,啊、像块樱桃派,啊、我好想死啊,哦、这算什么生活!
你真好看、我的妈呀、吓死我了、你是我的偶像!
好比...最令人悸动的旋律哦,我是怎么了?
哦,我恋爱了。
怎么你不同意吗、突然之间你和我这个翻译也挺逗的、神经叨叨的。
关于男主:在这个旋律中几个镜头,完全阐述了男主角的心结:老婆自杀。
老婆很爱他、在报纸上剪下他的样子、贴了厚厚一个本子,等老公回家渡过一个浪漫的夜晚...结果老公还是那样疏离、忘记了一切只记得干活干活、女的绝望了,把结婚戒指放在那个载满浓浓爱意的老公模样剪报本上、自杀了 ,祭奠了爱情。
迟钝的男人后来还不明白“她好好的为啥要自杀”这就是寂寞芳心。
警方是伸张正义的化身、然而这个案件、作案的这两个人却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这个死了老婆以后就知道在办公室坐着的警察。
拯救了他、点醒了他、使他反思顿悟从而在案件结束,放下功名利禄寻找真正的幸福和生命的真义。
从他对他的情妇的表现,我们不难看见他和他前妻相处时候的影子,只在很晚见面,不沟通,不交流,不表达..甚至遗忘他们的相约。
这不是爱情,不是对爱情的方式。
然而现在很多男人,都差不多也这样做,女人被逼出了脾气、男人还觉得不可理喻、没有教养。
也许有人说,这是男女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爱情只有一种思维方式。
那就是像玛莎说的:爱情就是中间容不下任何一个人.爱情就是可以为他杀人送命。
玛莎那句:曾经也有人为你杀人或者送命、来表达她有多么爱你吗?
更多是一句总结,给男主也给观众。
就像作文的结尾,总得点点题。
关于骗子:寂寞芳心,就是那个胸部下垂浑身皮包骨头的五十三岁老美女在嘿咻的时候说:你叫我的名字并说你爱我;寂寞就是村庄中白色房子里善良纯洁的少妇怀孕时、说,我知道他不像外表这样,我能接受、我已爱上了他——我不愿再像过去一个人生活。
...从前这个贴着假头发片、盖住河豚头的男骗子算是游刃有余,来去自如,不杀人,只诈骗,即使抓起来也上不了电椅。
但是他遇上了他的爱人,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她看那些女人,都不顺眼,他是她的,她却要像个旁观者一样、一个多余的人、一个女佣一样在旁边看着、伺候着自己男人跟那些女人干各种各样的事情。
她爱他,于是她杀了那个模样可口怀孕了的女子,伪造成浴室割腕;她很可怜,老女人嘿咻就嘿咻,还非让费尔南叫她的名字说爱她,可怜的女人流着眼泪在暗黑色的光线里、陷在床上,心碎欲裂。
费尔南努力了半天,就挤出了一句:继续......奈特。
这个小小的细节也可以看出费尔南对她的爱。
老女人又逼着他说,他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说:我爱你,小猫咪他想的是玛莎,他只叫她小猫咪。
却给老女人带来了杀身之祸。
这完全就是吵架和好一对恋人的样子、吃醋、耍脾气、吵架、爆发、和好。
再从打发警察、费尔南的情绪表达来看,他也是很爱玛莎的。
但是男人的爱似乎永远没有女人的爱那么牢固。
他那么喜欢孩子,她都没想到。
安静的村庄、善良温柔的少妇,可爱的小女孩。
玛莎都不禁跟这个女人紧紧握住双手、紧紧相拥,对比之前对老女人的表现:嘲讽、从镜子里盯着她、打断他们调情...截然不同。
可是善良的女人使玛莎绝望了,她怕她抢走她的一切,她是一个真正的第三者、她怀孕了,费尔南还要给她取名字叫玛莎。
自己好像被剔除了这个家庭。
在此之前,碎了老女人之后,和好的恋人有一次交谈,关于未来。
玛莎说想生个孩子,过安稳的生活。
费尔南马上同意,并说城市坏人多不适合养孩子,要到乡间去,玛莎喜极而泣坐在爱人的怀抱里。
可是这一切在这个白色房子的家庭里似乎都实现了——被别的女人实现了,那么自己完全是个多余的了吗?
那怎么办。
玛莎决定杀死她。
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她要男人做一个选择:你爱谁。
男人杀了善良的少妇,玛莎又借着一点伤大哭大闹、男人杀了心爱的孩子。
不然杀人送命又有什么意义?
——为了表示他爱她。
关于玛莎:关于玛莎的过去,也是交代的很着急。
她美丽,几乎被每个寻芳客找过,哥哥从10岁起强暴她、她好看,但是却是残花败柳。
她含着水心碎又心醉的眼神,迎来了她钓到的费尔南。
她也许并不聪明,但是充满经验。
所以她可以骗。
一个伤痕累累的女骗子、靠救济金的女护士。
缺失了正常的伦理、幼年不堪、成年被玩弄都使她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自私、迷失、不轻信人、又止不住渴望一种深深的温柔、残忍、...在她和死去母亲的小女孩交谈中,可以窥见她不幸童年的一角:你孤苦无依了...没有人来救你...全是她的过去。
小女娃娃可不管,上去来一口:我恨你。
男人爱孩子,不然早就下去手,不然也不会买车子、在沙发上愁眉不展、女人可怜孩子,因为自己有过那样的童年,她思绪万分,她的爱情战胜了她。
她一生一次的爱情。
她夸大其辞的在恋人面前告状,怎么办,他爱她。
于是他们杀了孩子。
证明了他们的爱。
最后的最后,他们也一起死了,在电椅上。
玛莎遵从了自己,守住了一世一次的爱恋。
男主也明白了爱情,放下一切去追求幸福。
完美结局。
和《黑色大丽花》差不多属于同一年代的电影,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出于真实故事。
故事结尾和开始穿插进行,构思奇特。
女主角贝克扮演者海耶克对于人物心里的把握丝丝入扣。
故事最后两者被电击而死的场景让整个故事到了高潮!
死亡就如那电击之后的一缕烟,搜。。。
就没了。
故事还有一个悬念就在于那个警察的老婆究竟怎么死的?
我想再故事最后贝克死前的那句无心的问话:有没有人因为你而杀人或者送命?
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警察的移情别恋让她老婆在孤独寂寞中最终消亡。
我不敢说,自己不曾这样的渴望被爱过,用所有的破坏、改变、摧毁来证明强烈的被爱。
可是,看到生命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被轻蔑,压抑之余,不禁叹惜,谁也不值得这般,谨记,谁也不值得,即使是自己。
有的电影 吸引人的部分在剧情,有的电影 吸引人的部分是演员。
这部电影更多的属于属于后者,剧情上从开场的莫名自杀,和死刑开场先给你一个大大的问号,之后随着故事的展开,自然而然过渡到最后的死刑执行结局,lonely hearts 的主题也越来越鲜明,无论被骗者,骗人者,杀手,警察,都是一个个的lonely heart,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
演员无论是Travolta饰演的警探,还是Salma Hayek饰演的女杀手都是最出彩,也最吸引人眼球的二位。
Travolta就不多说了,这个家伙的表演也好,角色也好,我一直都很喜欢。
意外的惊喜要 属Salma Hayek的表演了。
这个墨西哥美女,或者说老美女,的表演有种特别的味道,不同于大多数的好莱坞演员。
她的表演总带着很浓厚的异国风情,狂野,热烈,霸道。
再加上浓重的墨西哥口音,在影片中的逼男杀手杀死怀孕的受骗者那段表现的最突出,把一个女人对爱的自私,霸道,嫉妒痛痛快快的表现出来,男主角在这场戏中简直成了她手中的玩偶,乖乖听话的孩子。
在网上找了一下这个女人的资料,发现和现在去好莱坞发展的巩莉很相似,都是在国内红遍半边天后,到好莱坞发展。
不过相比巩俐,我想她更易被西方接受,同样的肉花瓶角色,巩俐演来总是红高粱里的黄土味,别扭到都不忍心看。
听说 萨尔玛 海耶克的《弗里达》也很精彩,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人对于爱情的占有,究竟是源于爱情本身,还是人性本身?
电影寂寞芳心,大体只是个文艺片。
即使里面有着些许的血腥和色情。
时刻看到的依旧是爱情的追逐和彷徨。
战争缔造的寡妇,不仅仅是因为战争失去了丈夫。
更多的是战争之后支离破碎的情感和人生观。
于是都在寂寞中找着一个可以用来麻木自己的方式。
爱情骗子应运而生。
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地站在一个干净的立场上指责他,因为他即使欺骗着感情,也在为每一个寂寞的心灵中投入一把调味的盐。
激情之后的痛感或许总好过麻木。
他在生活中悠然的粉饰着一个个美好的形象,至少在那些面对他的女子眼中如此。
直到他遇到了她。
他并没有对她一见钟情,即使她的确是风情万种。
在他发现她只是个拿救济金的护士而已,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她。
如果就这样,他和她在没有交集,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再发生。
但偏偏她对他一见钟情,即使是在看破了他骗子的行径后。
她依旧宁愿帮他去粉饰假身份。
奇怪的爱情恐怕就是在那一刹那出现的吧。
他也爱上了她,虽然比她晚,虽也不及她的强烈,但也还是爱上了。
即使和别的女人做爱的时候,还依旧会幻想着她。
隔壁的她却忍受着他和别的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骗局,依旧不能忍受。
所以她杀了她,没有丝毫的犹豫。
她代替那个女人坐在他的身上,床下倒在血泊中的女人在抽搐。
畸形的画面证实着畸形的爱情。
他们依旧在继续,欺骗伴着谋杀。
直到那个带小女孩的女人出现。
他竟是爱孩子的,连她都为此震惊。
他似乎想要一个家,一个安稳的生活。
甚者让他欺骗的女人怀上了他的孩子。
当她得知的一刻,她还是怀疑了。
怀疑他的爱情是不是已经改投她身了。
她给她下了毒。
看着他拿着枪回家。
她让他选择:杀了她,如果他不爱她的话,因为没有他的爱她也活不下去;杀了那女人,如果他爱她的话,让那个女人知道他到底爱的是谁,即使有他的孩子。
男人那一刻已经疯狂了,哪一个他都下不了手。
他那枪指着女人,让他做尽一切无法回头的女人。
但在开枪的前一刻,他还是转了手臂。
怀着他孩子的女人倒在了枪下。
当他们落网的时候,他甚至为了她杀了他爱若己出的小女孩。
电刑椅上,他害怕了,他祈求了。
但还是逃不掉应有的命运。
电刑椅上,她从容而又美丽。
有个人爱她,甚至为她杀人为她去死。
她没有遗憾。
有人爱你吗?
有人会为你杀人为你去死吗?
人都是寂寞的,人的心灵都是寂寞的。
没爱的时候,寂寞的拼命去找;有爱的时候,惶恐地拼命证明。
谁也没有把握,无论你有多自信。
即使是神,不也是如此吗?
原来我们还是太寂寞。
真实事件改编。
一个喜欢骗财骗色的男人费尔南德兹,棋逢对手,爱上了“剽悍”的女人贝克。
心手相携,掠财掠命无数。
最后,终于走向了电椅。
在死亡面前,女人神态自若,男人略显慌张。
约翰·屈伏塔诠释的警探原型——艾默·罗宾森,刚好是该片导演托德·罗宾森的祖父。
可惜,我一直主观地不喜欢屈伏塔,似乎无法改变。
扮演贝克的萨尔玛·海耶克,是“大只美女”,在片中表现得相当优秀,暴躁、残酷、偏执、邪恶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其他角色,都成了她的陪衬。
嘿嘿。
不要轻易相信征婚交友广告上认识的人哦,说不定,里面正潜伏着另一对“芳心”杀手。
《芳心谋杀案》VS《黑色大丽花》把这两个片子放在一起因为都是最近看的,06年出的,翻拍的基于真实命案的,受害者为女人的,警探为搭档的,黑色基调的美国片先说The Black Dahlia,感觉看完有些迷糊,导演可能太刻意营造气氛,而忘记怎么讲好一个故事了,这毛病看来不光中国导演有啊起码我没明白,为什么大家都爱上黑色大丽花啊,大丽花居然是《The L Word》里面的Jenny,颇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哈她怎么总是演双性恋,而且总是满眼噙着泪水,一种被侮辱、被强迫的感觉让我觉得里面的黑白画面都是《The L Word》每集片头常用的那种讲述十几年前一对拉拉的感情故事的手法,汗啊,les情结先入为主了富家女居然是Hilary Swank,《男孩不哭》里就是性别障碍的女孩,也可以理解为les吧,不过这个倒是跟《The L Word》里面新出场的Max很像哈嗯,这个片子好像就是为了秀大明星的,那么多的性格演员凑在一起,反而施展不开了各位同人女们,还是把它当作les片来看吧相比之下我比较喜欢Lonely Hearts里的这一对夺命鸳鸯,残忍到合我的口味《夺命鸳鸯》,要是在80年代的有线电视台播出,肯定会这样命名一对利用女人的寂寞骗财骗色的罪犯,他们彼此迷恋,绝望地束缚着彼此女人说:她们只是工具,你只能爱我,爱我就要杀了她们男人想抽身,却被这样的爱控制着,只能杀了能给他平静生活的母女比较震撼的是电刑,拍的那叫一个细致入微,两个人走入刑房的态度截然不同慢慢戴上面具,冰冷的镣铐固定住手脚,在女人的头发上还加一条毛巾通电、挣扎、抽搐、流血、罪恶的灵魂化成一缕烟从烤焦的身体里飘走不过,屈福塔的老婆为什么会自杀呢,是不是也是因为寂寞芳心呢又想起有本书叫做《寂寞芳心俱乐部》,是不是亦舒也写过唉,可怜的总是女人,没有爱情怎么活下去呢,所以被骗被杀也在所难免了
失控的女人最可怕
骗子鸳鸯
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美国犯罪史上很出名的鸳鸯杀手。绝没有豆瓣评分那么差。不惊悚,但故事很丰满。寂寞如果走火入魔,真会掌控你的生死。谁了解你?谁爱你?谁爱你的本来面目?谁会照顾你?谁永不会离开你?你爱谁?then prove it,kill her.
看完就想发泄,到处是压抑的情绪,条子之间是这样,条子和家庭也是这样,那俩畜生之间是这样,畜生和众多受害者也是这样。就好像刚能把那种情绪搞明白,马上又被另一种情绪掩盖了,如鲠在喉,再也不想看这种片子了。
节奏一般,卡司不错的但没好好利用。故事其实可以发展的更让人追随,冲性感女主多➕一⭐。
怎么那么胖了
13MAR
虽是灭绝人性但这种病态的爱情和占有却是一种孤独,画面风景什么的很美喜欢加一颗星
无聊透顶
推理、悬疑、血腥···还好,诈骗手法不够精妙!
姑娘 给力啊~
不值得看
结尾。。。老套却有深意的远离吗?那警察算不算输
要命的爱情。
莱托绝了…
毫无亮点
如果有人要你以做违法的事表示爱她(他),请尽快离开她(他)吧!9
2007-5-6,sth normal。
女人真是疯狂
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