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The Purge 1有很多恶评, 看完以后仍然对这个电影的整体创意和人物设定很是喜欢,到Purge2出来对这个系列更是欲罢不能, Purge 3 成为这个系列的升华之作,借由人类清除计划这个主题,对现有体质进行了更加毫不留情的讽刺,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系列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引人深思。
清除邻居很多人觉得Purge1设定的局面过于狭小,只是表现了一个Neighborhood内发生的矛盾。
我却觉得此言差矣。
当一个电影企图反映人性这种宏大的主题,如果剧情设定也同样宏大,只会显得假大空,反而没有震撼效果。
编剧绝妙的把背景设定在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里,前一秒还和邻居谈笑风生,谈论家常,后一秒刀枪相见,互相厮杀,设定场景虽小,更让人胆战心惊,因为这样一个场景可以随时发生在任何人上,也让人不经意浮想联翩。
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的小矛盾,小嫉妒, 你家房子比我大,我的聚会没邀请你这种鸡毛蒜皮,却在Purge 之夜被放大到你死我活的惨景。
编剧想表达的正是人内心理性与暴力的相互交叉纠缠。
我们因为有文明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这些小情绪被压抑在心头。
若我们现代社会真的有PurgeNight,邻里之间难保不会真的有真刀实枪的争斗。
清除富人第二部的精华部分在最后面。
本来是富人通过这个制度消灭穷人,从中获利和娱乐,结果却backfire了,自作孽,不可活。
最后富人们争相拍卖屠杀穷人的娱乐机会就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他们太轻视穷人,太高估自己的力量,以为他们是囊中之物,所以才搞成古代角斗场的样子。
而殊不知穷人力量开始觉醒,到最后冲进来的黑人领袖拿着武器端了富人老巢,看得我内心连声叫好。
这也很好的反映了绝大多数政策的两面性,和推行政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幺蛾子。
可以说任何一种政策如果本身设定是有些极端的,最终绝壁会走向极端,并且backfire制定政策的人。
这也是政治和统治的绝对弊端。
因为只要有统治,就会有对立阶级,只要有对立阶级,任何强力政策最终都可能跑偏或者两败俱伤。
第二部还高明的延续了第一部反映人性的主题。
其乐融融的胖姐妹家庭成了主角和猪队友们的保护伞,结果最后因为家庭矛盾自相残杀,强力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这个细节反映了,如果没有法律和体质的健全和保护,太多心灵脆弱的人,会因此采用极端暴力方式解决问题,即使问题没有到你死我活这么严重。
看得出来编剧不太支持无政府主义,并且赞成人的暴力需要通过体质和法律加以规范和压抑。
清除体制整部电影高潮迭起,矛盾斗争层出不穷,因为设定是选举,是国家体制,所以矛盾激化,更加紧张刺激。
更多更大的势力被拉入到这个设定中。
浮出水面的统治阶级却比较让我失望,与第二部的富人一样,他们对待敌对者就是把他们拉入这个体质设定中杀死。
情节又重复了好莱坞一贯的反派死于话多套路。
不明白为什么好莱坞给猪脚光环的方式一般都是凶残可怕的敌人终于制服了主角,然后突然情节阳痿,反派智商猛烈突降,开始对主角采取洗脑式嘴炮或者沉浸在胜利中不可自拔,最终主角神兵突降,反派失败。
为什么好不容易抓到女议员,先要杀一个穷屌丝,不先杀了这个最大的敌人?
这是为什么冰与火之歌那么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这个套路。
反派都不是吃干饭的,喜欢哪个英雄杀哪个英雄,在看客心中留下无数道惊叹号和阴影。
这部电影总体很精彩,但如果减少套路,founding fathers 不要智商突降,可能会更有震撼力。
总体上这个系列的电影是非常成功的,也像网友指出的是少有的越拍约有口碑型。
个人比较希望如果有下一部可以反映更多除了统治阶级和穷人之间互相倾轧,统治阶级内部,穷人内部的矛盾。
以及反对废除purge 体制的群众,应该也会比较精彩。
晚上和舍友一起看的这个片,俩人看了一半就已经陷入了一种这片怎么还没结束,现在他们怎么不打的一个状态。
故事的梗概就是说第二部的男主角当保安保护一个想要取消清洗日的不怕死的事儿特多的女总统候选人(圣母)的故事。
看过前两部的人会问,清理日不是不让杀政府官员么?
bingo!
所以那些创立清理日的老爷子们就决定,今年可以杀官员!!!
基本上自己挖坑自己挑。
清理日开始之前。。。。。
看到这个新闻,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针对这个圣母的,男主角跟手下说:’咱们把圣母送去个安全室,保安全。
’圣母不乐意:‘你把我关到一个豪华又安全的小屋里,跟那些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让别人看到算是个什么样子,我不要!!
我就要住在家里!
’好吧好吧,你开心就好。
于是对圣母家里大整修,ok,等时间。
(机智!
利用职务装修房子)同时在美国一个某个地方有家熟食店,老板是个40多岁大叔(经常和女顾客骚聊),店员是一个青年和一个姑娘,店内一派祥和,这时来了俩小姑娘偷东西,老板大叔就走到跟前要她们还东西并道歉 。
俩小姑娘特别叼的样子:‘大叔,你不知道今天什么日子么,找死呀你,’(我要有这样的孩子一定乱棍打死),这时候女店员来了,让她们还东西。
‘oh my god,你是小死神!
’一个小姑娘认出了女店员的身份(这个外号就提过这么一次,就这一次),然后就认怂了,但走时候也一脸叼样。
后来店长接到保险公司电话说店面保险费提高,你还交不交保险。
‘我他妈交不起’,于是决定在清理日当天来守店。
清理日开始!!!
先看熟食店这边,老板独自在楼顶守塔,忽的一回头小男店员♂出现了!!!
手里还拿着一把椅子!!!
好吧,他是怕店长寂寞来陪他的。
后来快睡着了,来了一亮车(就是这个亮),不用想肯定是俩小姑娘,一人一把黄金ak47,一脸叼样儿,跟楼顶叫嚣,‘大叔,你不是很牛逼吗,还敢说我,我连我爸妈都杀了,你怕不怕!!
’大叔一枪就开在小姑娘脚边上,‘滚,你们俩哪凉快那呆着去,惹我,干死你们俩’,估计俩小孩懂未成年人保护法,继续叫嚣,说时迟那时快,只听peng的一声,一个小姑娘耳朵就被打爆了(好枪法),原来是男店员开的枪,于是乎,小姑娘捂着耳朵走了,并下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的!’有人会问女店员去哪了?
她是干公益事业的,红十字,在大清洗期间开辆车救死扶伤和一个打酱油大妈。
我们回到圣母家里,屋里屋外戒备森严,都有重兵把手,不料有奸细出卖组织,把门开开了,让去军队进来,男主发现,就带着圣母密道逃脱,期间男主中了一发子弹在肩膀,后来被猎杀者用无人机追踪,最后把他们拖到十字路口中间,一帮带面具的一人一把刀围着男主和圣母,你说巧不巧,这个十字路口跟熟食店不远,男店员也用望远镜认出了圣母(毕竟是名人),于是把带面具的人给突突了。
于是两拨人就汇合在了一起。
后面都不用想了,肯定是保圣母,反派即使抓到圣母也要活的一顿嘴炮,最后反派死了,圣母大选成功。。。。。
按着既定套路进行,完全不出格局。。。。
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聊,男女主角都有光环,每次都死不了。。
我给这这部打三个星,一颗星给精美的画面,一帮人屠杀给人感觉是末世,一颗星给服装师,衣服真的很棒,一颗星给设定。
主要说无聊的地方吧1.配乐,配乐,配乐呢。。。。。。
全程没什么音乐,完全没有紧张感,做菜不放盐不好吃啊!!!!
2猪脚光环中了子弹没事,要死了有人救。。。。
没人喜欢这样3剧情套路完全不出乎意料,完全没有惊喜,结局皆大欢喜这是没错,可说实话,不好看。
我预想的结局是最后胜选,但是圣母黑化宣布继续保存清除日,用来杀罪犯。。。。。
其实在美国清除计划还真不见得不存在。
美国IT行业爆炸和传统工业衰落,原有的占整个社会70%的中产阶级正在瓦解。
可预测的将来会有三分之一的中产阶级搭上了技术革新的顺风车得以进入富人阶级,而被软件和人工智能取代的行业则会衰落,就如制造业、传统服务业,使一半以上的中产阶级落入贫穷。
当然,美国目前最贫穷的10%人口平均收入(2017年标准是个人收入11700美元每年为前10%贫困线)放中国也是属于一线城市中上水平的收入。
但社会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美国高昂的房产税和街道税实际上就是安保费用,穷人的街区税收少,导致基础设施和治安差。
所以有很多犯罪分子专门盯着贫民区作案,经常是歹徒杀人越货半个小时后警察才慢吞吞地赶到现场,而富人区则是每十五分钟一辆警车经过门口。
虽然并没有电影里面那么夸张。
电影有一个约定成熟的套路,只要套路不变,剧情可以随意转换,每部作品都是发掘不同的故事,只要愿意,电影可以一直不断的拍下去,直到我们厌倦了这种题材为止。
随着电影不断的发展,系列三部曲到了一个高潮似得终端,原本就是基于一个黑色政治目的隐喻的电影,这部作品更将这种目的扩大到了最大,让政治目的的本身运用于政治选举之上,不得不说这让人类本性的罪恶暴露无遗,也将政治的丑恶的遮羞布撕扯了下来。
电影从这一部开始,做出了一个反击的声音,将人们心底的声音爆发出来,从而预示着解放运动的到来,这也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作为一个清除计划的受害者,参与选举的参议员首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要求废除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虽然她并不能代表社会底层的人们,但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从政治内部本身开始土崩瓦解,有着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这种伤害已经涉及到了社会上层,这就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鱼肉百姓了。
当一种行为方式成了少数人手里谋福利的权力以后,反抗就会成为一种全面的运动,而这背后的根源正是追求公平与自由权利的驱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人甘愿被压迫,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令人恐惧的环境中,于是乎破釜沉舟的最后一搏成了所有人的救命稻草。
电影走的是惊悚动作片路线,但不单单只是以往的惊悚片,还加入了动作、宗教与特工元素,让电影的商业属性有了进一步的升级,不但扩宽了格局,也带给人们了一种新鲜的观感,这一点处理的还是非常好的。
尤其是电影添加了女议员这样一个角色,在政治上表现出来一种颇为强势的感觉,而在私下的生活中却处处被动,当陷入一种政治迫害的情况下,更显出比普通民众还要悲惨的局面,这让人感受到了政治迫害的残酷与狠毒。
还好她有一个能够保护她的特工保镖,即便是自己的府邸被攻破以后仍然能够逃出生天,免于被人的追杀,不但充满了各种惊险,也让我们为她的遭遇深深地捏了一把汗。
当她来到难民营以后,对于大家的绝地反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尽量避免杀戮的同时,采取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展现出来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成为了一个光明的代表,虽说这种形象在动荡的环境里显得有着一丝清高,也并不能获取人们的好感,但身处险境并遭到伤害还依然能够保持理性,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值得人们尊敬与佩服的。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虽然来得非常痛快,但毕竟不能让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只有有着坚持公平与正义的思想,才能给大家指引一个光明的未来与方向。
电影一贯的舒展着血腥与暴力的风格,展现出来了人们心中那扭曲变态的嗜血欲望,让整个都市成为了犯罪者的天堂,人间的炼狱,那种如同末日般的杀戮狂热,让人变得连动物都不如,从而表现出来了人们心中不可控制的原罪。
看这部电影,在感受血腥与恐慌的同时,也看到了相当一部分人在做着善良的事情,他们没有躲避起来逃离危险的环境,而是选择游走在大街上去拯救那些受伤的人们,那种不怕危险,舍己为人的行为,是十分值得尊敬的。
世界上有坏人就会有好人,电影就是在印证着这一点,让我们看到血腥黑暗的一面,同时又带给我们温暖感动的一面,让我们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不至于产生消极阴暗的想法,用一种积极与鼓励的态度诠释着正义终将到来。
看完了前面两部,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就是对整个系列进行了结束与总结,电影不仅仅是对人物层次进行了升级,也揭示了故事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这时候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来终结这场闹剧,而恰恰站出来的却是一位女性,让这个看似弱小又备受欺凌的角色来成为终结整个邪恶阴谋的英雄,一方面体现出来了女性的力量,另一方面已经让我们失望的强权社会,又看到了充满爱与光明的曙光,毕竟女人们给我们感觉是那种充满爱的感觉,而不像男人们那样的冷漠与沉寂。
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将政治的隐喻做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它表现出来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来化解社会上积攒的矛盾,这看似有效的方法却处处充满了恐怖的气息,如此荒诞的行为被政府所默认,极大的讽刺了当今社会政府已经被少数有权势的人所控制。
政府已经把社会底层人民所抛弃,人们能够做的只是拿起手中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而电影又向我们展现出来了如同邪教一般的政府人物关系,这不禁极大地刺激了我们对政府组成人员的怀疑,也降低了对政府能力的信任程度,是不是真的像传言谣传的那样上层社会的人都是共济会成员,我们只是被一小撮上流社会的宗教人员所统治着?
不管怎么说,电影还是反映出来了诸多社会现实,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能够从这些暴力血腥的事件背后折射出整个社会发展方向的迷茫,贫富差距的加大已经撕裂了我们对幸福感的满足,处处洋溢着的都是生存的压力与对未来未知的恐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虽然带给我们了丰富的物质享受,却没有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幸福感,在欲望面前,权力阶层正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谋取个人的福利,而对于底层人民的愤怒,则用暴力血腥的方法来予以镇压,就像电影当中一样,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保护不了,怎么可能会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如果有段时间杀人不犯法,是不是就会减低犯罪率呢?
在我看来,这只是以释放人类的罪恶感减缓人类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的美丽的幌子去杀害弱小的人群,保护强有力的人群(包括强壮的人和级别高的人)。
从简单的杀人活动到革命反思到第三集的成功反抗,可以说,内涵更深刻,格局更大,当然,这集感觉没之前的惊吓,恶心,特别中后期到那个圣母突然出来杀了以下又死了,好快,甚至作为“清除”,结束的仓促。
但是,谁不喜欢正义胜利呢?
所以看到女主最终当选了,活动要废除了,心里还是暗爽的,起码,我是觉得,这三集,到这一集就很完美了,最后那个有点暗示还有续集的,我想忽略不计,因为,这个人性的荒诞的盛宴,我觉得到这里就该结束了。
引起大家的一些反思,人性的显示,人性的追求,还是人性最后的胜利。
anyway,good。
设定的剧情挺荒谬的,政府为了消减开支,消除贫困,释放内心存在的暴力将每年的一天设为大扫荡日,可以任意杀戮,警察、政府和医院都关闭。
第一部故事设在一个家庭内,第二部讲一对母女、一对刚分手的情侣和一个本打算复仇的军人一起度过大扫荡日的故事,第三部围绕保护一位反对大扫荡的议员。
第一部最好看,故事简单明了却让人深刻,后两部开始落入套路,明显的美国英雄主义。
大扫荡的故事虽然荒谬,但是却反应了一种可能性,政委为了国家富强,可能会选择抛弃穷人。
任何无政府的暴力,最后受害者只会是穷人,因为富人可以用钱武装自己。
那些吐槽政府可以免掉,警察可以不存在的人,应该去看看这三部电影。
其实艺术不能较真,就像你不能拿一个比喻继续阐释一样,那肯定各种不对头。
那些吐槽剧情各种不合理设置的人可以休矣,你们真的不适合看现实主义题材之外的文艺作品了。
我承认这剧情的硬伤不是一般的重,但是,如果你把整个剧情看成一种象征和隐喻就会完全有不同的体会了,正如你把非白人种换成动物城里会说话的兔子、羊一样,就没有什么不合情理了。
如果把人类清除计划3跟疯狂动物城比较起来,你会发现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
比如:1、都意识到阶级分化和对立的严重性。
2、都对WASP有看法。
3、前提一致了,但两片结论是不太一致的,动物城是缓和矛盾,清除计划3是废除制度。
当然,如果能把女主改成非白人种可能会更切合一点。
时间有限,先挖坑,想到哪儿写哪儿再修改。
20170129存。
终于写到这篇了,耽搁了一会时间。
詹姆斯·德莫纳克的”清除计划“三部曲,很黑很暗,剧情惊悚、恐怖,人物设定十分突出,尤其是男主里奥,那迷人的笑容、矫健的身手,让人过目难忘。
烂番茄新鲜度:54%IMDb评分:6.1豆瓣评分:6.0影片导演:詹姆斯·德莫纳克,最知名的就是《人类清除计划》系列,小成本制作,屡创收视纪录。
这部“廉价”的惊悚、恐怖系列已然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今年的第三部,势头不减,延续了前两部“以小博大”良性运转模式,制作成本1000万美元,上映三天票房3087万美元,小投入,高回报的典型案例。
演员方面:男主Leo Barnes:弗兰克·格里罗饰演,因出演美剧《狼门血影》,一炮而红。
女主Charlie Roan:伊丽莎白·米切尔饰演,是美剧《lost》的主要演员。
曾经获得2007年好莱坞最佳年度突破奖和2008年获得土星奖最佳电视女演员奖。
剧情方面:三部曲,主题一部比一部宏大,第一部“家庭保卫战”,第二部“阶级战争”,这部直接晋升政治层面,要求体制的更改。
全片充实着疯狂的杀戮,邪恶的博弈,人性的挣扎。
参议员Roan与安保Leo为了在杀戮日逃出重围,与小伙伴们一起携手抗敌。
总的来说,结局很温馨,过程很血腥,看的很虐心。
影片点评:1. 三部曲,一步一步走来,使得观众真正看到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影片格局“越来越大”,主角光环“越来越强”,剧情设定“越来越完整”,现实批判讽刺“越来越深入”。
格局大:剧情涉及到了美国大选。
光环强:主角Leo几乎全程开挂,被狙击后,完全没有问题,继续领着Roan突围成功。
剧情设定完整,以大选作为卖点,起个头,以当选作为终点,点个精。
现实批判尖锐,再次有力揭露了“有钱就是爷,没钱是瘪三”的现状。
2. 消遣十足的爆米花电影。
影片的格调从第一部的惊悚、剧情片逐渐转变成了现在的动作枪战片。
影片弱化了惊悚气氛的营造,增加了剧情的节奏感,有效的利用了动作与枪战的桥段,使得影片在保有旧时格局的前提下,又添加了新的活力与激情。
大片的气息越来越浓重了。
3. 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典型电影案例,让诸多内心压抑的人们有了一次在荧幕上干过瘾的机会,那就是杀戮。
在如今生活压力繁重的状态下,人们通过《the purge》系列进行了一次有效的宣泄与解脱。
4. 隐喻当今世界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含沙射影现在的美国大选。
如资源的分配问题,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就拿的多,就高人一等,而老百姓啥都不是,正如古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美国自黑式的隐喻。
所谓的公正,只存在于富人与高官之间。
这又使人联想到美国社会一系列的黑人被警察射杀事件,有没有公正?
有没有希望?
只有上帝知道。
影射美国大选,Trump与Hillary,一个代表富人阶级,一个代表高官阶层,为了拉人们的选票,想尽一切方法去诋毁对方,满口胡言,空头支票乱开,就像电影里说的”大话会说,可是帮面包加黄油都不会“,实际就是胡扯。
5. 探讨人性之恶,导演用一个设定(人类身处一个可以任意妄为的时间段),来让我们看见了人性的丑陋与自私。
随意厮杀,随意妄为,随意抹杀一切不顺眼的事物,这就是人性的恶。
让影片照进现实,看一看现在的世界,中东、北非、东欧,战事不断,屠杀、歧视、恐怖袭击随处可见,当人们在一个失去了约束的世界里,人的本性就显露了出来。
或许这就是导演想用这部荒谬的电影系列所传达给观众的重要信息。
至此,影片解析结束。
谢谢观看推荐人群:20+原文+图片可以在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里获得。
看第一部的时候大二,觉着题材新颖可以一看就是女主有点圣母了...看第二部的时候好像是大三,从好友那里拿到资源,结果差点被里面的一群圣母心队友给尴尬致死没抱太大的希望看这第三部的时候已工作两年,不由得感慨时间的流逝,作为纪念吧。
第三部相比前两部好了许多,虽然主题依然是清洗,但从第一部的邻居相杀,第二部的冤冤相报,提升到了第三部对于整个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变,总算基本上符合了电影名字《人类清除计划3》。
影片之中对于清除计划在家庭、社区、街道这四个日常生活环境之中的展现颇具张力,看完之后令我印象深刻的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包括:个子不高胸意外的大却扎了两个小骨朵的家里分明有钱却意外偷东西小黑女戴着国父面具上了海报装逼却没超过五分钟就集体夭寿的外国游客父母双亡无车有房我有信仰你们不能杀了大反派我要光明正大的打败他然而熊还没有小黑女大的白莲花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乱入了。
剧情方面比前两部扎实了很多,虽然女主角一如既往的白莲花但没有前两部那么真真切切了,不过仔细想想人家在电影世界里面是要扎扎实实的改变世界而像我这种五体不勤好逸恶劳的人也只会想到爽爽爽这种东西了吧,还真是意外的惭愧啊。
但是一个支持大清洗的人死在了清洗之中,这种讽刺得要死的东西不正好作为政治资本来宣传么。
就好像一个支持台独的xxx因为支持台独而导致自己到大陆来捞金的行为被抵制一般,牵强了。
电影情节流畅,差不多就是这种:哎呀,我要和庶民一起经历被清洗。
好啊满足你,但是房子要强化+10哎呀,我们中出了一群叛徒,叛徒死了跑跑跑到好心的分明是超市却自称卖肉店老板的黑大叔(黑人必须死)胸很大的妹子过来作死啦,死了子弹有追踪器我们找黑哥们帮忙吧,大兵死了一起坐车去善良阵营的地下基地吧,基地被发现了(后面没交代里面的情况应该安然无恙,你们这届佣兵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一起坐车去城外,不想让善良派击杀反派boss的女主角被抓了一起去就女主角吧,反派boss们死了一群(你们这届保安是我带过的射击水平最差的一届,椅子都射烂了)一起坐车吧,佣兵小队死光了(队长不是长枪上面加了个榴弹配件吗,为何不来一发)就这样,女主角当上了总统,然后反对派不敢了,你们不让我们一年有一天时间做一下人际关系大扫除,我们就全年都做。
那么问题就来了:1.善良派背后也有一个boss,他是谁?
2.十八年前杀死女主角一家的男人,他夭寿了没?
3.按照这尿性第四部也没跑了吧,接下来的剧情打算怎么做?
戏言,第三部比之前的几部好看多了,中间的击杀场面也颇为刺激,虽然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还是有点慢,但对比第二部简直好得不要不要的,希望下次能多加点国父面具的料,预告片里面颇为刺激但正片里面还是只露了几分钟的脸感觉不够啊。
以上附:穿帮镜头、女主圣母及屁股特写<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
我唯一和其他影评的区别在于:我个人觉得女主不是圣母表,而是心机表。
女主不让其他人杀了反派 唯一的理由是:杀了他 就会让他成为烈士。
你可以想象 假设反派死了,其他人会竭力证明一下几点1. 在清除计划里 人人平等,哪怕你是最高层 制定决策的人 也会死。
2. 是女主派人杀了反派。
抹黑女主的形象。
女主出于选战的策略才得出 “不杀”的结论,而且 常年的清除计划已经让很多人感到厌卷。
女主被选当总统 已经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原因底层人士:虽然可以发泄不满,但是12小时之后 他们依旧无法改变贫困的本质。
他们也只能沦为有钱人在12小时内 猎杀的目标中产阶级:一个国家占最多比例的阶级,他们可以动摇整个国家的政策和方向。
在清除计划刚开始时 他们会觉得新奇和刺激,可以在清洗中把自己压抑的本性得到释放。
但是常年如此,高额的保险,武器的购置,安全措施的费用,会让他们经济负担直接增加。
他们在最后 会发现 安全感 才是他们所要一直追求的。
富人阶级:绝对的拥护者,从各方个面不停的捞钱,出于政治,商业目的铲除异己。
然而富人阶级的比例远远不及 中产和底层。
绝大多数人的不满是常年累计的,所以女主当选是必然的。
人们更渴望 安全的社会和居住环境。
女主深知人们到底渴望什么。
所以她不允许任何的差错出现。
当然她也就阻止了其他人杀反派。
秒秒钟都是粗糙。这片,有意思的是各种仪式感的段落,以及国定杀戮日中的奇思妙想设定——给1星。以外,都难以直视。不是一部好电影。更适合做成游戏。
为民请命 还是 心机重重
末世的感觉。。斩首和那个偷糖小女团。。简直是疯狂。。还有专门飞过来参加大清洗的游客。。哇偶。。其他就是一个套路。。女主还好圣母。。啊哈哈。。雇佣兵头头也是弱不经风
第一部设想好,第二部拍出水平来了,第三部下降了,太小清新了,这一点也不政治,这太意识形态了,这一点也不现实,这太美国梦了。为了这个题材,就当是给二星水平标的三星指标吧。
完整且很有野心的一系列作品,讲述了人性的恶。如果真的可以随便杀人,那不就回到WG时代了吗,太可怕了,庆幸我活在了尧天舜日的时代,我爱我的祖国。很有深度的一系列电影,值得二刷(电影最top解说的不错,多看看)
开头还较为紧张,从护送开始一泻千里,本以为会憋着放大招,结果教堂一战三两下就玩完,圣母也忒欠抽。5.5给这个被拍烂的好题材系列,
拍得还是很带感的,但是偷个零食被抓就要杀你全家的这种设定实在是hhhhh
这部不错!
没想到一个政策会变成宗教,也会变成节日。其实情节蛮突兀的,但是全员疯批好爽啊。
我靠原来女总统候选人就是Lost里的Juliet.....
和第二部质量持平。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在大清洗夜的噱头上,为了不让人感到乏味,也特意加入了政治派别斗争元素。最大亮点应该是小超市对峙那里吧,其他勉强合格。
这个计划不怎么行啊 这个系列看得人好尴尬 一直在烂尾 连面具都越来越不用心了
比之前两部格局大了,但剧情却弱了,男主角开始中弹最后满血复活,太老套。
第二部真心好看,所以对第三部充满期待。结果烂尾
一点五,中二
挺无聊的,黑人小妞那段太傻了
6.5分。总体拍得不错,特别是从第一部开始从小到大,这一部里对整个大环境的描写要比前作详细得多,算是刻画了一个无序,堕落的华盛顿。参议员逃亡串起了一根线,把末日般的景象呈现得不错。但可惜桥段设置上还是太过简单了,如果最后教堂戏码设计成参议员特地去提醒对手可能会更好。
真够没劲的,都懒得骂。不过这片子倒再次示范了美国眼下的小B片如何操作(应该叫小成本荤口类型片)——导演首先拿出一个核心创意,吸引些观众,然后不断扩大投资,把原来的创意不断扩展。这个系列就从一个室内惊悚片拓展成一个政治阴谋的动作片了,但可惜,编导除了杀戮日这个念头以外毫无其它能为。
比一二部好看,不仅仅单纯的逃杀,还涉及到美国大选,也就只有美国人能在大选时刻还能调侃自己人虽说还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精彩胜过之前
这次主题讨论更加深入。没有任何人能幸免,而且加入了政党。沿用了第二部的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