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5分钟已经让我感觉到《搏击俱乐部》的影子了,伍仕贤之前的片子我都很喜欢 也非常喜欢这个人 可为嘛非要拍这个题材的呢 不怕被人骂?
我觉得是背后有股力量推动者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By 亂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個都市上班族,整天勤勤懇懇上班、認認真真幹活,卻被車貸、房貨壓得喘不過氣。
你的上司是個財迷,沒有多少行之有效的經營之道,卻善於尋找各種理由克扣下屬獎金。
周圍的朋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或者在你的事業上升時期使個絆子,讓你心生苦悶卻又無可奈何。
正當你孤立無援,幻想出現俠客伸張正義的時候,一個即將為你擺平所有煩心事的關鍵人物,在一輪明月的映襯下從天而降。
他不是鬥篷飄飄、胸口寫著“S”的美國超人,而是一個頭戴解放軍棉帽、運動短褲外穿、緊身衣上印有“HLF”字樣的“活雷鋒”……如果把電影《形影不離》(Inseparable)說成一部平民英雄“活雷鋒”的成長記似乎並不為過。
首先,平民英雄大多出身低層,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在高人的指引下才一點點步入正途。
李越(吳彥祖 飾)一個義肢公司的電子芯片設計師,為人忠厚老實,沒有多少朋友,但與身為調查記者的妻子阿胖(龔蓓苾 飾)一起生活,小日子還算甜蜜。
數月前,李越的父母因車禍去世,阿胖也因為吃了假冒葉酸片導致流產,李越無比悲痛,夫妻關系也跌入冰點。
終於一天,忍受不了各種壓力的李越,一個人在家中準備上吊自殺。
正當他猶豫不絕的時候,兩次被一個叫查克(凱文•史派西 飾)的美國人鄰居打斷。
在風趣詼諧甚至有點不正經的查克的開導下,李越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心態變得陽光起來,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
其次,平民英雄要充滿使命感,站在公理的立場上維護社會正義。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此言不虛,人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下意識地會有一種崇高感,既而成為很強烈的自我滿足。
這時,“他人”與“自己”之間的界線愈漸模糊,兩者成了某種很微妙的情感共同體。
李越在查克的指引下,開始走出陰影,“解放思想、尋找使命”。
他穿上胸口印有“HLF”字樣的緊身衣,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懲治街頭欺負老農的有錢人、教訓母嬰產品公司的黑心老板、在醫院門前提醒老年人警惕醫托、炸掉黑心豆腐的生產窩點……而李越在成為“活雷鋒”後,性格變得開朗,也更有自信了,與妻子阿胖的冰冷關系也開始逐漸融解。
再次,平民英雄經歷新一輪的挫折後,開始逐漸成熟、蛻變,最終走向新的人生。
當李越和查克兩人還沈浸在“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喜悅中時,沒想到卻冤枉並打傷了豆腐小販,被警方拘留。
在成為“活雷鋒”的日子裏,李越也逐漸意識到查克和身邊的“阿胖”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物,而真正的阿胖正在外地出差。
隨後,警察的一番話算是點醒了這位憨厚卻執著的平民英雄:“你要是對這個東西懷疑,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你這事兒幹得太笨了,以後動動腦子。
你不能說社會上個別人見利忘義,就能代表大多數。
”“活雷鋒”並不是超人,他在維護社會正義時,無法超脫於社會現實,必須學會辨別與周旋,同時註意不要搶了“有關部門”的飯碗。
《形影不離》的導演伍仕賢,1975年生於臺灣,父親是美籍華人,母親是美國人,先後到過18個國家和地區,在融合東西文化方面有著過人的本領。
伍仕賢在片中創造了美國超人一樣的中國“活雷鋒”,並不是對雷鋒精神的惡搞,而是為其註入了“維護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新內涵。
新時代的“活雷鋒”不僅要敢於揚清揚善,更要學會激濁懲惡。
【媒體約稿、轉載,還請告知在下】
一个疯子,开始关心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被别人当成疯子来看。
所以客观上来说,别人是对的。
他是个疯子。
一个外国人(?
)导演,领着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美国人来关心中国的食品安全。
一大堆中国人看了觉得他拍得不接地气,因为口音不对,而且怎么会人疯了就去打击食品zaojia一大堆外国人看了觉得他讲的什么玩意儿?
食品安全这么大事儿,怎么可能出这么大问题?。。。
没办法的,有些事情是没办法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你要是不主流是卖不出去的,不赚钱的不赚钱的事情,是没有人想去做的。
我一点都不喜欢龚蓓必,可她在伍士贤的每部片子里都显得特别好看。
他是个低产导演,四五年一部片子不说,拍好了还要拖个两年才能上映,我不是个好粉丝,上了半年多才来看。
从《独自等待》知道他,又翻回去看2001年那部《车四十四》,总觉得没点才气怎么能编剧导演一起来,这部片子真心没前两部好,之所以给推荐也是因为伍士贤和吴彦祖,后者也慢慢的从花瓶成了演技派,对,还有奥斯卡影帝的那句"傻逼"占了一颗星。
因为在现实中对恶势力从不敢反抗,才在幻想下成了超人,蜘蛛侠。
因为在现实中对爱情都满腹抱怨,才在幻想下希望童话故事发生。
因为在现实中总怕被人忽略,才在幻想下觉得自己是王。
人类真是可笑,因为有思想才把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幻想出来。
可只要活着就必须面对,幻想总会破灭。
我不是个悲观主义者,却也知道世界守恒定律。
你幸福了,就总有不幸的时候。
你快乐了,就总有悲伤的时候。
所以别去羡慕谁,也别为自己的不如意担心,总有一天那些该来的得来,该走的也就走了。
其实在感情中最忌讳的就是把另一半当作精神寄托,谁又能向谁保证一辈子,如果有一天离开了,精神寄托没有了,那不是一下子就崩溃了。
女孩子只要爱就好了,别把自己的心全部交出去,换得回另一颗心那是你的福气,如果换不回来,白白一颗心让别人拿走,又要找谁去要来填补。
其实我说还是从幻想里走出来吧,把现实活得像幻想一样才叫本事。
晚饭后闲来无事,散步到电影院。
“妇联”果然火,我家旁边这电影院没有IMAX,平日也不算人多,今晚这电影好几个场都快没座了,琢磨着要不要看看《黄金大劫案》,却偶然在排期表上看见了一个很不显眼的电影叫《形影不离》,看了下介绍,毫不犹豫的买了票。
挺喜欢的吴彦祖和龚蓓苾居然和好莱坞老戏骨凯文.史派西搭戏,本就让人好奇,再看导演:伍仕贤,什么理由都不需要了。
他的《独自等待》让我迷恋的不行,看了无数遍,沉寂7年后又出手,放过就是我的罪过,这部电影不算震撼,但有些温馨和欣慰。
温馨的是让我回忆起《独自等待》,感受到了两部的某些联系。
欣慰的是现在国产电影拍得越来越注重皮毛而显得“失魂落魄”,终于看到一部能让我不出戏,踏踏实实享受故事的电影。
既然有前作的情结掺杂,那少不得要拿二者做一番对比。
都节奏感很强(包括音乐),特别注重小细节,对话调侃很北京,包袱陷阱啥的得小动下脑子,内容中都讽刺了社会现象,主人公都很平民却又有与众不同的的性格与倔强,在浮躁无个性的中国社会中低调的坚持着属于自己的原则。
不同是《独》看着轻松幽默,时常会心一笑,《形》却是在荒诞中让人感觉有些沉重,虽然安排很多小细节有快乐的惊喜。
好在最后拨云见雾,松了口气。
两部作品相隔七年,内容中也能看到变化:《独》是2005年的电影,就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充满幻想、年少轻狂,捎带手调侃了一下“无奸不商”(古董店的生意)、“酒肉朋友”(卖盗版盘的孙子)、“一些机构真实的丑陋”(出版社)、“傍大款”(李冰冰和客串的袁泉)等社会现象。
而7年后的《形》,就像之前的小伙子长大了结婚了,社会也发展了,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车房贷款成了问题,夫妻感情成了问题,还以很重的篇幅讽刺了当今无处不在的饮食安全问题。
相比前作少了几分调侃,多了些国际特色,无论演员、环境、拍摄手法。
记忆中的两部电影的一些台词:《独自等待》——“拿着,给你了(手机)”“什么啊?
”“给你妈打一电话说你今晚不回家了”“……流氓!
”(一大嘴巴)“我曾经遇到个女孩都快可她结婚了”“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她转到另一个初中了!
”“要是我出了名,我就开一大餐厅。
”“要是我出了名,我就开一自己的出版社。
”“要是我出了名,我就不理你们俩了。
”“你喝什么茶?
”“除了警察什么茶都成。
”“火车是不会等人的。
”“火车开走了还会开回来的。
”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梦中情人,哪怕存在的话,也许她拥有的特质和个性根本就不适合自己,我敢肯定这个世上一定有一个适合我的女孩。
要不好好活着,要不赶紧去死。
《形影不离》——“和你说了多少遍了,在公司里得叫我英文名字,——华伦天奴 ”“天天和自己的屎泡在一起才叫悲惨”(吴彦祖幻想中鱼缸里的死鱼对他说话)还有两处,当时觉得很经典,现在困了脑子不好使,想不起来了。。。
几个小八卦:1、伍仕贤出生在台湾,生长在美国、加拿大、中国。
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美国人。
一共拍过3部电影,分别是2001年《车四十四》,2005年《独自等待》,2012年《形影不离》。
2、现实中,龚蓓苾是伍仕贤老婆。。。
他三部电影都有龚蓓苾3、涉及广告的内容有广州丰田,腾讯围脖,搜搜网。
不知小蛮腰算不算广告,因为给了无数次背景。
4、吴彦祖幻想鱼缸里死鱼对他说话,只有2、3句话,鱼的配音应该是葛优5、伍仕贤客串的邻居,在早上搂着高个子美女和吴彦祖打了个照面,那个美女是现实中吴彦祖的老婆Lisa6、干露露超级客串无良老板的女秘书,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注意7、《独》里的三儿客串了个黑心豆腐坊的线人8、吴彦祖和龚蓓苾吃饭时,龚蓓苾说“宝儿先点菜吧”,和《独》里她演的李静扮装富婆叫夏雨时的“宝儿”一样9、买电影票之前,用手机先搜了下这电影,豆瓣才给6分,根本无视。
瞟见一个人的留言:“吴彦祖太帅了,随时随地有上他的冲动。
”感觉很霸道。。。
几点小体会:1、这电影估计好多人会说看不大懂,中国的环境中国的事情中国演员,但是风格挺外国的,还有一大堆英语对白。
节奏太北方,还是会影响南方朋友的观影喜好。
2、伍仕贤的客串比《独》的戏份少太多,但也挺有意思。
3、龚蓓苾表情上有的姿态和角度不很好看。
但气质不错,有独特的韵味,还是很喜欢。
另外身材和皮肤都不错4、吴彦祖就是帅,啥都不说了。
而且好像他很适合演这种带点神经质的青年5、凯文.史派西也不用说了,本来就是实力派的6、电影配乐没《独》丰富了,可能是想降降节奏。
《独》里有无数的摇滚插曲,什么花儿的,新裤子的,超载的,许巍的,龙宽九段的,羽泉的。
《形》里弱化不少,印象深的就是朴树的《那些花儿》7、有些奇怪的是,为啥地点在广州,却有很多北京味。
首先说话语言很北京(有儿化音、有好几次京骂)说话调侃方式也很北京,其次惹事骂人的车主和警察和线人都是北京味,挺不伦不类的。
但是让我这个在广州生活了一年多刚刚离开的人看着小蛮腰看着珠江看着那街道很有感触。
我想广州了8、钟爱《独自等待》的朋友会更有感觉总结:伍导没抛弃自己的特色,却也并未重复自己,让我闻到似曾相识的气味,也给了我全新的惊喜。
故事有些荒诞,情节很紧凑,环境很喜欢,表演很出色,背景很沉重,现实很恶心,结果很开心。
其实就一个意思:只有疯子才能救得了这个社会。
这部电影是看完会咂嚒的那种,我还会再看一次。
依然最爱《独自等待》
父亲节的前两天,超哥在QQ写下签名,媳妇已经住院,准备迎接新生,客套性质跟超哥聊了几句,超哥问,毕业十年了,要不要聚一次?
蓦然想到那首歌,那些花儿父亲节那天,超哥在QQ写下签名,孩子的到来是父亲节最好的礼物下载这部电影之前,还是有点犹豫,豆瓣评分,评论都很糟糕,可还是冲着伍导大爱的独自等待,果断右键开局很混乱,中间开始慢慢铺展开,然后一步一步,引人入胜我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类似的精神病题材尤其喜爱,李献计?
李越??
大概是同病相怜的原因吧一个外国导演拍内地的片还是稍微有点胆怯,可瑕不掩瑜,这部电影还是毫不犹豫给了五颗星七年前,伍导用很文艺的手法拍了一部八零后的爱情,有小清晰,亦有内地特有的文化,爱情,本该是抱着遗憾的独自等待七年之后,当年的八零后已经三十而立,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各种生活压力随之而来,地点转换到广州,一个普通的男人,却因为父母的意外车祸,妻子的流产,工作上良心的谴责,让他妄图在拥挤的城市拥有一片世外桃源似乎逃避是我们惯用的方式,死亡,上吊结束痛苦凯奇哥的天使之城告诉我们,这世上真的有天使存在,只是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而已,李越开始疯狂,成为众人眼中的精神病,而他,独乐其中,并借此伸张正义虽然他可以将孩子流产的元凶绳之以法,可仍逃避不了房贷,车贷的压力,而这些,天使也无能为力,暂时的幻想并不能真正给他带来百万大奖,生活,仍要继续精神病最终回归正常,也许是这个社会的不正常吧,我们终将屈服于现实,不可逃避结局有点乌托邦,我想故事该在那首那些花儿的部分掐然而止,留给观众自己去拍摄自己的结局更好一些,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太过美好的结局不过既然我还是一个精神病患者,那么,结局,还是得祝福那些小伙子们,嘿,骑着你们的机车,带着你们心爱的姑娘,尽情欢乐吧
伍仕贤的《独自等待》,看过几遍,周边朋友老师都说是佳作,我当时就觉得嗯,还好吧!
于是七年后的2012年,当我知道这位导演新作《形影不离》面世,还有我的菜吴彦祖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决定好好看几遍,希望能有真的惊喜。
先说结果,不是很喜欢,贴近现实的生活化常态,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婚姻压力……一切距离我们最近的东西都呈现在荧幕上的时候,作为观众实在不好说怎么拿捏尺度就衡量接下来发生的那一幕幕如此嚣张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你说呢?
拿上吊、死亡挣扎作为开头的电影应该不算少数,但是放在一部近似文艺、喜剧片的开头又稍显腻,就如坐到桌前第一盘菜就是红烧猪蹄一般,不好下嘴:)李越(吴彦祖)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与生活、工作相关的情形,导演显然是想通过这般镜头叙述李越这段时间精神上的问题,一定是这诸多压力的集合体。
这应该是电影中常说的铺陈,给观众一个合理的借口,让后面的虚实变得不那么复杂。
凯文·史派西赋予的这个角色,不好定位,是吴彦祖内心的一个影子还是他臆想出来的?
我是看过两遍都没想明白,精神符码赋予了电影忒多不好解释的镜头和段落,比如小蜻蜓在他视线里的摇摆,比如李越去看心理医生的桥段,(赵宁宇大师,哎,我就不说什么了,打酱油打的挺好的说。。。
)突然矛头变成了他的邻居和朋友是不存在的,是幻觉,是精神错乱…… 这幻觉背后的几个镜头,交代的都是老百姓眼皮底下的事,刮了车要讹钱;看不过老板的德性去扎轮胎(话说去开过几次剧本讨论会,这种桥段时不时在各种剧的中间都会被一帮90后编剧提出来打牙祭,得多好用?
)话说现实中谁会把一切压抑都发泄在这样惊险嚣张的生活中,去扎个轮胎,去砸个车,去扮蜘蛛侠?
一切的一切只有在影像世界里才能找一个合理借口诠释一番。
从1'09分开始,这个故事我就看不下去了,李越开始意识到他时间和空间上的错位,意识到一切幻觉的不可救药性,意识到他的朋友只是一个虚幻的不存在的自我而已,却无法控制这种形影不离,这从影像角度上是可以说的通的,虚幻的而已,如果导演想让受众不动脑筋理解剩余的三十分钟,索性可以黑白和彩色做一区分,然而这片子没这么做,就是试图让李越带着大家一起困惑、迷离然后自己解脱。。。。
终于解脱了,这部片子教育热爱电影的孩子们:原本是丢失了一个孩子开的头,结果被天马行空成精神病患者的英雄情结。
多么现实的开头都能扯成佛洛依德之类的学说性困惑。
惊现Kevin Spacey,是唯一坚持看下去的原因。
没有小岛惊魂、第六感等等分裂的细腻彻底,所以影帝第二次在花园出现便能猜出他是个虚拟人物。
哥们儿演技确实是好,那气势,必须赞。
片子加入了现实的社会问题,叶酸、甲醛豆腐,都很写实。
越狱里的坏蛋也在里面,是他后来整了个直升机吗?
记不住名字。。。
HLF要媲美蝙蝠侠,有想法。
但HLF行侠仗义的方式乖张神经了点,没有大快人心,反而有点让人心生不忍,透着苦味。
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拼凑的痕迹过于明显。
多年之后再看伍仕贤的片子,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片子昨天下载下来,却一直没忍心看,看到大家的影评里充斥着“精神病”的字眼,我就没有勇气往下看。
最近比较不能无厘头类似的片子,我很怕这片子像《A面B面》一样让人觉得很蛋疼。
看了看演员变,有闫妮,我心想吴彦祖和闫妮搭配,会有什么效果?
会不会有红配绿的感觉?
间歇性的失眠让我打开了这部片子,看了下去。
前半部分我真的觉得理解起来很困难,正如凯文史派西在电梯口用生涩的中文冲着伍仕贤骂了那句“傻逼”一样,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拍的挺傻逼的。
我心说伍仕贤你丫是怎么了?
曾经的《独自等待》让初中生的文艺青年的我流了无数泪水,怎么到了几年之后,开始令成年没多久的我阳痿兼蛋碎。
我不清楚每个人和每个人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冒出来一个伍仕贤,更不知道怎么就冒出来一个凯文史派西。
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傻逼片子,有点儿摇滚,有点儿无厘头。
在史派西这个老骚的带领下,我发现明明很正常的吴彦祖开始渐渐抽风,我开始以为是不是史派西就是个精神病,然后把吴彦祖也感染成了精神病。
扎轮胎,砸车,阳台变花园。
诸多奇怪的情境拼凑到一起,让我真的不知道去如何理解。
最坑爹的是吴彦祖踩着缝纫机给自己做了套衣服,活脱脱的《海扁王》嘛!
当我看到胸口那大大的HLF,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较思维跳跃,我竟然想到的就是“开封菜”=KFC,然后把HLF和我能想象到的最接近的词语配对,居然就是“活雷锋”,随后就验证了我的正确。
但情节还是看不懂。
就在我思维枯竭的时候,电影终于给出了我线索。
原来吴彦祖患有精神分裂,原因是父母双亡,老婆流产。
于是产生了幻觉,史派西果然是幻觉,活脱脱的就是他妈的一个虚幻啊!
此时开始也是电影的转折。
不得不说伍仕贤这个假中国人的拍片已经编剧能力之强,他用好莱坞管用的叙事模式,描述了一个很庞大的故事。
虽有不足,但凭心而论,有多少好莱坞的片子能很成功?
好莱坞便是喜欢把所有的线索摆出来,让你不明所以,而后再经过一个转折的交待,给之前所有错综复杂的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他妈的都快成了美国编剧的必修课了,似乎不这么安排情节,就不是合格编剧!
-华丽分割现在我想聊一聊自己从电影中感觉到伍仕贤想表达的东西。
1.从前半部分直到就医这一段,我觉得主要是说明了当代人生活的压力之大,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发泄,只能苦苦挣扎,只能忍之又忍。
诸多荒唐夸张的情节,也正是对压抑的一种宣泄,是对生活的一种不满。
2.HLF放弃吃药,而选择继续和幻觉在一起,也正是表达了苦逼生活的人们渴望过着一种更为刺激,更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事情。
无所谓法律,无所谓其他。
在史派西这个幻觉的支配下,HLF做了几件大事,让人大呼过瘾。
我相信这也令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当看到黑窝点爆炸的时候,都会不由得说一句——牛逼!!
3.更牛逼之处在于,伍仕贤将对生活中的苦逼的宣泄和社会中的黑暗现象联系到一起。
要知道,说这些东西,这片子很可能就被和谐掉。
这绝逼比宁浩《疯狂的石头》更能考验相关部门的底线。
但伍仕贤成功了。
假药,假豆腐,伍仕贤试图通过电影这个大荧幕的平台表达对这些丧尽天良的人的不满,同时也通过吴彦祖的荒唐方式告诫还在做着没良心的事儿的人,你们丫再继续下去,保不准哪天就真的出现一个HLF,把你丫曝光出来!
虽然我觉得这种并不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但让我们广大老百姓心里痛快了,也算是大功一件。
再次华丽分割我总觉得伍仕贤试图将很多的社会不公现象在电影中表达出来,这更像是一种导演的发泄。
通过电影把自己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出来。
但出发点无疑是好的。
吴彦祖看到出租司机狂按喇叭催促残疾哥们儿快走,激起了吴彦祖的同情心。
我相信这个是绝大多数人看到类似事情想要做的事情,但当代社会我们不敢,老奶奶倒地不敢扶啊,谁他妈知道是不是老太太想敲诈啊。
但吴彦祖并没有,他用自己的正义感,下车教训了司机。
同时也教训了卖豆腐的夫妇。
但悲催的是,这2逼精神病犯了,一致认为人家夫妇卖的是甲醛豆腐。
而事实证明,这夫妇卖的是良心豆腐,是好豆腐。
伍仕贤也正是用这样的一场戏,想把观众拉回到现实之中。
他不想让观众想得太多,觉得社会上全是假的,全没良心。
他用这种并不温暖的手法表现了社会上另一面的温暖。
其实,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兢兢业业的良心人。
结尾更是表达了吴彦祖的良心,他没有昧着良心帮公司上市,而是把真相说了出来。
伍仕贤在此处也是用了所有电影惯用的伎俩,好人有好报。
闫妮被革职。
-最后的华丽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只要你坚持看完就会大呼过瘾的片子。
虽然这真的是一部小众电影,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片子。
但我不得不为伍仕贤的努力而做出肯定。
给5星我自己也觉得是偏高的,但也觉得绝不如5.9这么垃圾的分数。
此处不想再吐糟豆瓣电影的评分特点了,我只是觉得,电影就是一个娱乐消遣的产业。
看了电影,觉得舒坦,觉得过瘾,如果捎带着还能有点儿什么启示,那就当是个大彩蛋。
P.S.龚蓓苾真的好看的没得说了!
P.S.2.我曾一度因为在演员表里看到干露露而放弃这部电影,但我还是冲着伍仕贤的面子看了,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阿弥陀佛干露露的戏份不多,不然我真的会果断关掉这部片子。
)
个人觉得吧,这故事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
1是从李越确实换了精神病,产生了幻觉,内心里面的两个声音在呼喊。
2是老外确实存在,而这点就比较魔幻类了。
如果看过韩国的《开心鬼》上身,就不难理解。
是帮助李越自我意识从新建立的一个过程。
故事本身还行,导演还缺火候,人物内心还有欠缺表现。
很有意思,一点也不像国产片。
这几个人完全不搭
神马玩意
邪恶的女性威胁,与邪恶的美国式英雄主义,注定在大陆公安和强大男权力量下被摧毁的教育电影
本来以为是中国版超能力英雄,斯派西充当精神导师兼话唠的角色,没想到精神分裂的剧情分着分着就裂了...
把吴彦祖换成赛斯罗根,龚蓓苾换成蕾切尔·麦克亚当斯,广州换成纽约,也许能把这个片子从傻逼档挽救回二逼档
伍仕贤拍的越来越垃圾了。剧情太烂,唯一可看的明星牌,算了。。。。
吴美男虽然我很爱你可是这部片子真心略做作了
各种元素堆砌,老美味道加上中国题材,虽然想要表达什么,但讲故事也是有讲究的啊~尤其最后结的有些莫名其妙。
。。。。。。
既然这是在广州拍的你们让吴彦祖用自己的声音说广东话会死啊!
看完有点后背发麻的感觉。。。
两颗都给吴彦祖的美貌
难看的令人发指,我知道伍仕贤想拍类型片,却连主题都没整清晰,情节极其做作,类型不是杂交的。台词想写出好莱坞的感觉,结果是浑身鸡皮疙瘩,李越审问那老外的时候中途去饮水机接水有个毛意义?虽然伍兄憋了几年有太多要表达,但好歹也要提炼下吧,任期填充的结果就是言之无物。
他到底是有老婆還是沒有。。
蛮欢乐的精分(?)片,但真是没看明白,吴彦祖好帅!
打一分的,你们怎么想的?
人格分裂加臆想症,重复着快要被拍烂的旧题材,整部电影看完没有丝毫的创新和发展,只是电影《独自等待》的某些情节还若隐若现,全片看来就是在过度消耗凯文和吴彦祖这两位,现代社会中的男人真的是伤不起
你以为你倒霉啊,天天在你那屎里飘着你试试。那鱼是葛优配音么 =,= 、、吴彦祖正装真他吗的帅
挺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