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片子才7分表示不能理解,这片子各方面基本都完美了,无非是没有绝对的正义邪恶,小资青年就无法理解了。
而且有些评论还在分析为啥韩国片里都不是好鸟,以及为啥奸杀虐杀这种非主流总是出现?
首先这批人根本没有看过金基德系列和复仇三部曲系列,韩国片90年代就已经开始从模仿港片日片的绝对正义邪恶插科打诨一下子跳三级到深刻社会反思阶段,而突出社会矛盾和残酷成了主流旋律,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国民收到如此的震撼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进步。
倒过来说:不是人家杀人放火腐败勾结太多,是我们自己不让拍而已,要拍我们更多更臭更烂而已,所以不要再沉溺于做公子公主梦了。
这方面日本电影最近几年完全被韩国人比下去了,拍的东西基本一团和气,阴暗面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方面,宅男基因越发强大。
而美国人基本都拍超级英雄和大团圆去了,最近几年深刻点的片子真是挺少的。
这个片子相当胆大,不当交易的根源直接指向总统,总统为了解决支持率问题强压警察,一级级压下来做假案子,班长原本是个好人,但是被不争气的家人拖了后腿,结果被上级威胁,一步步进入深渊,本误杀了好兄弟后被报复。
而检察官拽的趾高气扬原来是有个这么靠谱的牛逼岳父帮忙,每一步要出错都会马上被救回来。
黑社会之类什么的,纯属配角,整个故事无非就是暴露韩国的黑暗面,从剧情来说,比当年轰动一时的台湾版黑金更加直白。
用镜和音乐、剪辑只是中等,但是就冲这个题材,给五星真不为过,想想国内每天发生多少起类似的冤假错案?
啥时候我们能有这样曝露真相的电影?
柳昇范和黄政民主演。
前者是个检察官,和一个大地产商狼狈为奸。
后者是个警察组长,也是黑白通吃。
其中黄政民戏份更多一些,因为他为了办一个连环杀人案,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出下策想找个替罪羊。
其中涉及到多次黑吃黑,以及狼狈为奸,相互利用的戏码。
虽然黄演的警察最终也付出了代价,但是观众角度也很难对他产生同情,确实他为了往上升有些过于卑鄙了。
韩国拍司法,执法批判电影到今天已称得上老练。
这部电影又再次狠狠地踹了“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一脚。
不过这部电影的亮点是借误打误撞的巧合,通过讲述两个作恶者的斗争及各自的结局,来讽刺做作恶者的自食其果。
影片中男主为立功升职,在处理一个大案中,找了一个替罪羊。
而在为让这个替罪羊被“绳之以法”的过程中,男主放弃了尊严,牵连了家人,意外害死了自己亲密的同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滑稽的是,所找的替罪羊在最后被证明真的是凶手,自己为造假所犯的所有的罪恶居然是命运和自己开的玩笑。
(男主知道真相时,表情很到位)最后,男主的部下在追查同事死因时,只看到了男主处理害死的同事时的尸体的视频(又是一个误打误撞),误以为男主为升职故意杀了同事。
于是找人开枪杀了男主。
男主也因为误打误撞,受到了惩罚。
当然,改影片前半部分,叙事节奏慢且平淡是不可质疑的毛病,看的我都打瞌睡。
但冲着结尾部分带来的意外感,给4星
同意楼主的感觉,前面剧情都正常,到李东石被抓进去猪脚就开始神经病了,看到猪脚给检察官道歉就看不下去了。
智商硬伤。
后面的剧情主要从两个矛盾开始的。
1、猪脚与张锡邱的交易,抓到李东石后猪脚就不愿意履行交易内容了,做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警察,难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哪怕是先哄着张锡邱让李东石的案件彻底结束再翻脸也可以,别人都是过河拆桥,猪脚自己还没过河就开始拆桥了,真不怕掉水里么。
不过猪脚智商在线的话后面剧情也就没法展开了。
因为剧情需要,所以猪脚惹怒了张锡邱,然后张锡邱杀了金会长并拍到了检察官的照片,威胁检察官,然后才会有检察官和猪脚的矛盾。
2、检察官收到照片后首先还是想和猪脚私了的,因为他们毕竟办的是同一个重大案件,但是做为一个和检察官打交道多年的警察,又一次智商不在线了,选择不鸟检察官。
检察官为了自己安全,开始找猪脚把柄,就发现了李东石案件的问题,想把事情闹开逼猪脚私了。
不过猪脚又一次智商不在线,又找到张锡邱让他杀了李东石,强行终结了案子。
而且在和检察官见面时还拿出检察官的照片威胁检察官。
成功的让检察官再次找他把柄,让矛盾再次升级,并引出了后面剧情。
最后,当猪脚被查到问题时就开始怂了,在检察官和张锡邱面前都怂了。
然后就看不下去了,
看电影很少和别人一起看,但是这次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看完后,他提出了一个对剧情的质疑:大虎的出现难道就是为了让班长最后挂掉,营造一个悲惨的结局?
这样设置未免过于生硬。
看起来好像确实如此,但是大虎出现并不一定导致班长的结局,大虎的死去非常偶然,但是两人相互推拉有显示了结果的必然,毕竟班长手上拿着武器。
剧中有一句台词比较震撼:现在,选择相信这是对的,比对的本身更重要。
这也是上级给班长的指示,你应该服从我的命令,相信我的判断。
可笑的是,这并不是简单的对命令的服从,选择自己作为警员对警长的信任,而是一个对于更高位置的诱惑。
如果只是盲从,或许作为观众可以感受到角色的悲壮,有的时候真理是信仰,而这信仰来自于对一个人的信任,但班长不是。
所以当他被同伴弄死的时候,也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适合他的归宿。
但是检察官呢?
因为有后台撑腰,最终还是可以保全,可怜的班长就没这般好命运了。
整个电影看下来,我并不讨厌检查官这个人,他给人的感觉最真实,权钱交易,贼眉鼠眼的笑容,媚态,收到信封时的狂躁,无不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处在一个好位置,混得柔韧有余。
里面几个主要角色,就他还能活着,只能说胆小的人确实能逃避一些危险。
金会长纯傻逼,喷个水就冲上去跟别人嚷嚷,居然都不叫手下,不知道怎么混到的会长,智商肯定是有问题的。
张锡久在关键时刻还能独自去赴险,他确实胆大,在这个点,想杀他的人有几个,他看来是低估了别人,所以胆大害死人。
班长死得像张飞,差不多就是这种人了。
故事总是在主要的角色中展开,但是表面上的角色影射着整个警务系统的溃败,由于一起案件受到总统关注,由于舆论的宣传,就硬是要创造一个犯人,真是可笑。
最后DNA检测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了犯人是谁,但是过程却显得那么的荒诞不经。
为什么不是通过正常的手段去破案,一个点的压迫牵引出其他的许多点,一环环的催出各种腐败。
2刷,这部电影还是很棒,虽然有点点不足,但是不影响整体。
看了部分给了非常低分人的影评,觉得很不可思议,还说看不懂,最关键的还说警察突然变坏,不能理解,我是真的不知道你们看的是字幕乱翻译版本,还是本来智商就是看芒果剧的水平了。
首先,这部剧并没有明确的黑白之分,也并没有绝对的好坏。
主角的定位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1主角为啥变坏了兄弟,主角变坏还没看懂嘛?
当了那么多年警察,没升职,反而后进的警校晚辈(有关系的人)先升职了,内心不爽。
第二,影片一开始一个警察因为个人因素误杀了一个有嫌疑的人(不是犯人),而有人想要帮警界和这个人洗刷黑点,因此主角的上司找到了主角,并且以主角的手下乱收好处费和一些好处威逼利诱他,所以他同意了帮忙做处理后事那个人,也就因此上了黑船。
2为啥主角向检察官脱衣服兄弟,你没看到主角在和检察官撕逼完之后,那个犯人死在了牢里,导致检察官爆炸,因此报复主角,调查主角的手下和他妹妹(他妹妹的老公收了好处费)如果这些事情被调查了出来,那主角就GG了,所以主角害怕了,想要跟检察官和解,两个人互相放过彼此(不当交易)3为啥主角的手下打主角兄弟,兄弟,兄弟,你真的有在认真看电影嘛,主角最后杀死了奸商,利用的是奸商的那个手下,为啥那个手下要叛变呢(请看开头他手下眼镜被打飞那个场景)。
然而奸商的手下也不放过主角,所以主角打算把他也杀了,没想胖子冲了出来,主角失误把胖子杀了,然后伪造了现场成警察和黑道火拼死的。
但是这一过程被人录了下来,最后被主角的手下找到,主角的手下利用那个拍视频的人把主角杀了。
4DNA那个DNA的结果最后证明了主角一直伪造的演员,就是真正的凶手,哇塞,主角和检察官瞬间蒙蔽,原来真正的凶手被他们找到了,讽刺啊,要是一开始就知道这个人是正的凶手,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了吧,然而并不是的,主角和检察官本来就已经黑了,既然黑了,那就是黑了影片最后检察官没鸟事,说明了,有靠山就是叼,没靠山,只能呵呵
想了想给个5星 影评这种东西不会写也是乱写 绕来绕去崔警官失手把对自己最好的兄弟给杀了 之后不忘消灭自己在现场的痕迹 最后的最后被自己其他的最好的兄弟杀了 人生啊人生 最初出发点也算是为了兄弟们好的崔警官 也无法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没有家世背景的他被套尽了微光结束在微光 朱检察官才是大背景下少数人的常态啊 生生死死对于本人来说是个证明你存在的意义的最大表现形式 旁人眼中不过是占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新闻快报 一分钟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描述了一个人走向结束留给世间的最后一丢丢存在感 总觉得拿那么多大虎家人在看他最后遗体美容时的镜头来反衬另一边接受自己荣誉的崔组长的很平静的心情 绝对可以极大的塑造这个人的冷血性格 上一次成功的塑造应该是失手杀了兄弟大虎之后处理尸体以及对大虎多补了几刀的时候 至于旁边那个捂着耳朵的小朋友 别人可能在经历有生以来最为痛苦的事情 可他只是觉得这些人聒噪吧 个人感觉最后报道出崔组长死讯的新闻时 以组长的妹妹为背景可能会更好 引观众深思的问题 崔警官到底值不值得同情 不过也很有可能带坏他人的三观 总之这个电影看完之后一直在叹气 所谓什么人生不人生 存在不存在 能证明这些在意这些的估计只有你自己
常言:一波三折。
或许这部电影达不到,但是一折两波还是有的。
从开始观看,你会不自觉感受到剧情的爬升,然后归于平淡,最后却在结尾来了一个大高潮。
所以本来的三星又会飙到四星。
第一波,现实又真实。
崔哲基作为主角,一个基层的警察,有着自己的坚守,却也能认清事实。
自己的升迁现状、属下兄弟们的情况、妹妹的生活实际。
都能在底线上徘徊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扛下一切。
为此有了与警察高层的交易,有了在地板寻找疑犯演员照片的一幕,最后开始了一顿为达目的,佛挡杀佛的操作。
包括检察官朱阳,也是如此。
两人碰撞,精彩的对抗。
却在崔哲基脱衣一跪之下,达到真正的波峰。
为了属下和妹妹等,可以放下所谓的尊严。
这才是生存之道。
第二折,如何解决问题。
为了结束烦恼,选择了结束一切的隐患。
或许灭口才是最干净的手法。
在灭口场景中,突然冒出来的兄弟,让原本上升的剧情陡然之间下降,一切如你所料,误伤了兄弟。
但是恰恰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中,自己突然想到,每个人在面临绝境之时,如何选择,自杀逃避还是生死一搏?
其实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大部分人应该第一选择,或者说首先面临的选择都是逃避自杀,而非冷静思考,其实底线就是一死,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这个时候的状态转变,是十分困难的。
这倒是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发生问题时,首先考虑最差的后果,尔后在往上考虑,或许问题就会有新的生机。
第三波,检察官朱阳的豁免。
剧情发展到崔哲基被兄弟报复而死,而且朱阳的丑闻铺天盖地,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大喜的结局?
好像符合大家的预期。
但在大家以为结局如此之时,朱阳在岳父的庇护之下,却能安然无恙,让你心潮再起一波。
却也是最现实最致命的一击。
一切的一切,归根于底,是需要有后台,或者说是你成为后台。
如此才能无惧风浪。
其实两波一折,说明的是什么?
就是一个生存的问题,也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如果要生存下去,你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为了自己的贪欲,一朝选择错误,可能就会行差踏错,步步为牢。
人生处处是交易,人人都会有交易。
不同的是,有些交易的代价可以负担得起,有些交易的代价却承受不起。
有时候,只是你以为自己可以承受得了这个代价。
一方面揭示了韩国司法系统的黑暗和官僚体系的腐败,另一方面展现了人性的弱点。
人都会犯错,谁也不是神仙。
不同的是,有些错误还可以补救和挽回,有些错误却无法弥补。
有些错误是无心之举,无意为之;有些错误却是主观选择,有意而为。
这就涉及到选择。
其实人都是有选择的,前提是你能看透人生的意义和事情的本质,能够放得下自己的执念和贪欲。
每个人要走的路,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将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以上这些算是本片对于我的一些启示。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部分细节没有交代清楚。
有些地方是没有交代,有些地方是看上去交代了,却还是没有讲清楚。
不知道是导演故意为之,还是那些剧情过于简略以至于没有表达清楚。
这算是遗憾之处,但瑕不掩瑜,我给四颗星。
作为韩国电影的发烧友,建议你们看一看。
电影是一个屌丝警察和人生逆袭的检察官的对决。
两个人交叉点并不是在一个事件上,应该是围绕着两个价值观,一个是屌丝逆袭中的思想,一个是逆袭后的屌丝思想。
警察想要抓住一个机会就会飞黄腾达,而检察官已经逆袭后,要守住自己的荣耀。
影片从来没有脱离这个主题,而且多个隐藏场面台词也很棒。
检察官: 一而再的好意,让人觉得是权利。
然后一顿的飚戏啊,这估计只能这个演员才能如此淋漓尽致的演。
屌丝虽然拿到了荣耀,最后死了,觉得太唐突了。
唐突点在于不是一个人作案,而是多人作案太把人之间的感情当回事了。
这样杀人也有点违背警察的完美杀人计划了,反而一个人去会更好。
逆袭后的人就带上靠山,还照样去上班。
最后知道犯罪人是对警察机制,检察官机制的讽刺。
演的不错 设定达咩
于阿姨不能说演的不好 但是有太多以前的片的影子了 越来越像布兰切特一样有点接戏角色固化掉了。这片应该是个好本子,但是拍的太不行了。
《工会成员》是谁翻译的片名啊,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和工会一点关系都没有,英文名《the sitting duck》比较符合
2.5
法国少见的主旋律片,但拍的又不像好莱坞式的戏剧化。于佩尔好表演。
太难看了,所涉各个类型都有可以对标的杰作,政治惊悚一点不惊悚,metoo议题也看出经验不足。大逆不道说一句,于佩尔的直觉/体验与本片企图涉及的复杂政治历史情境缺乏互动,女主本来应该有的非常动人的脆弱感在她这儿变成了疲倦所致的一时赌气的放弃。当然在Quad见到于阿姨还是好好,下次别演这种片了!
跨国交易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纠纷和政权更迭的影响,导致一位为员工说话的女性的被羞辱被诬陷犯罪。本片的模糊地带的处理不是很好,从从头至尾甚至仍旧保留着自己做案的悬念,这是对受害者被诬陷的矛盾。
父权制社会击败有权势女性的方法,性侵侮辱以及各种私德,而制度永远能让他成功(ps.不是提到中国就是辱了
工会成员正片是一部优秀的剧情惊悚电影,影片的关键点是:工会成员毒贩费弗尔奎尔伊莎贝尔小说成员,本片由伊莎贝尔·于佩尔出演,故事改编自卡罗琳·米歇尔-阿奎尔(Caroline Michel-Aguirre)撰写的同名小说,原著小说讲述2012年12月17日,在巴黎郊区的一栋房子里,一名女子被绑在椅子上,阴道内被插入一把刀柄,肚子上被刀刃划出字母“A”。她的名字叫莫林·科尔尼(Maureen Kearney),是阿海珐工会成员。
電影和名字沒關係,不如‘坐著的鴨子’;缺點還是在核電站/個人上訴的點沒有平衡好,實際上還是最近兩年一直有的女性故事;與阿姨金髮看著年輕20歲不說,走路都帶風,這給我支持權益我肯定投
法国难得的剧情“大片” 还蛮好看的 于佩尔的演技我终于get到了
于阿姨这头金发一下子看起来年轻20多岁。一直说外国的月亮圆,其实女性还在在被围剿以及打压。
好看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曾是一桩轰动案件。于佩尔饰演法国最大核电企业阿瓦公司的工会代表,已是七旬的于婆婆依旧演技爆棚,只是脸上整容得太厉害了。影片讲述也嫌啰嗦,导演揉进太多内容。有趣的是,影片名英文是the sitting duck,意思是坐以待毙的人;对岸则翻译为“无人相信的真相”。都各有强调。
真实故事值得了解,Huppert演技无可挑剔,温柔有力,69岁看起来也就50,可惜剧本结构和摄影都一般
大集团丑陋的背面,连续雇人做案竟然没有被坐实。难怪受侵害的女性不愿意报案,被反复要求复述案发经过太折磨人了,还得面对所有人的质疑
故事过于简单和政治正确,没有灵魂的电影
搞不懂到底这片子想讲什么
不完美受害人
为什么受害者必须得表现的像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