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I Come From Beijing: Heavenly Blessings

主演:曹征,苏丽,王奕盛,马赫,于根艺,郭金杰,王嘉敏,李丹翼,崔文化,冯玉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剧照

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2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3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4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5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6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3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4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5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6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7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8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19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 剧照 NO.20

《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长篇影评

 1 ) 《回家》笔记

1.戏剧化的序幕:开头的照相馆,照相师直视镜头-反打红衣小女孩;倒置的底片;2.片头3.开头-红衣女孩再次:开头仰拍曾-男孩的视角确立;进入新家后有了很多并非人物视点的镜头-摄影机?

女孩/鬼?

窥视视角;变形扭曲的镜头/突然明显的推拉镜头,诡异的音乐-男孩视角描绘环境(机位普遍偏低),环境/鬼打量父子;楼内的走廊、墙画、镜子、镜子边的旧照片;4.黎明出现-男孩进入照相馆:男孩家和黎明家双线并行;女孩和男孩的视角看黎明和妻子(有区别,男孩是窥视视角,试图挖掘秘密,女孩更近,是凝视-欲望的逃逸?

未出生的女儿渴望父母?

)其中还有一个黎明扔垃圾的镜头,明显出现了一个上升的非人物视点(楼下-楼上的墙画);黎明对镜与妻说话;其中还有男孩在走廊看到女孩的接近-类似关灯后随着门关上迫近;黎明家的金光;5.曾找孩子:此时依然有很多非人物视点的推拉运动,依然低机位,墙画的改变;6.曾进入黎明家:小男孩的线索完全消失;曾多次迫使黎明认清妻子死去的现实;此后小女孩还出现过一次,看黎明与妻相拥;7.复活与外力介入:此间黎追妻的叙述重复了两次,分别是客观视角和黎明的主观视角;妻子复活与黎明死去的平行剪辑;8.屏幕可以成为单独的一条线:曾被绑后醒来正对屏幕所以看不清;黎死后曾再看录像带发现妻子曾经救活黎明;由此代表观众认同的摄影机视点由原本的全知变成了旁知9.男孩走出照相馆:呼应了序幕和开头,形成闭环10.照相师再次直视镜头,给黎明一家三口拍照,女儿也在场因此这是一个想象的场景。

摄影师代表?

还是摄影师的作用在于暗示这个场景代表的是不真实?

 2 ) 让我留在自己的身体里

观看这部电影之前,看到豆瓣上对三个部分中陈可辛导演的“回家”评价很高,于是就直接看了“回家”。

果不其然,回家的确比之前的回忆还有轮回要有深度有创意。

一直感觉,包括韩日越等在内的亚洲文化圈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但可悲的是,中国电影的水平在很多方面都不如日韩(虽然自己看过的电影不多,但这好像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这部电影中,中国导演的表现无可争议地扮演了整部电影的压舱石。

抓住我眼球的是电影中“中药”这一元素。

女主的病不是感冒发烧,而是濒临生死边缘的癌患,而出身中医学院的男主坚信“只要用中药水温洗浸染”,死去的女主就能死而复生。

电影看到这,我只是感觉男主角患了严重的精神病,还没有发觉陈可辛导演想要通过“中药”这一元素表达的深意。

但影片快要结束时,录像带里的过往让后知后觉的我突然有了“也许自己才是精神病”的顿悟。

原来,男主曾经患了和女主一样的重症并已经死去,女主通过“荒诞”的中药疗法救活了男主,但正如女主在录像带中所说“我宁愿活着的是我而死去的是你”,因为“活着的人要独自面对人世间的嘲讽和冷漠,然后慢慢的变得坚强和独立,但去再也没有了福气,而死去的人不过是睡了一觉而已”,这是录像带倒叙的电影开始前的故事,因此,这个故事的开端便是一场“老天的考验”,就像女主所说“老天为了看看我们夫妻是否同心同德”,于是让女主患上了一样的重症,并告诉死而复生的男主只要通过“荒诞”的中医疗法就能唤醒在“科学上”死去的妻子。

于是,男主面对的是一个轮回的考验,在一个信仰科学推崇西医的主流社会中,用中药泡死人的做法无疑将招致不解、猜疑、嘲笑、疏远,甚至是被视为精神病而接受“西医的治疗”。

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苟言笑的、淡定到没有人情味的、衣着打扮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的、近乎与世隔绝的男主,而片中曾志伟所扮演的角色正是集人世间所有猜疑为一身的代表——“城市警察”,他以理性和勇敢维护着整个城市的秩序,在发觉男主秘密后多次告诫他——“她已经死了”。

其实,影片到了这里,再纠结于女主的病,以及中药水能否唤醒死去的女主已经没有意义了。

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宗教意义上的文化问题,即“灵与肉”的问题,而导演的倾向在女主这具尸体最后的眼泪还有微微颤动的手指这些细节中已经明确地表达出来。

恐怖片若只是惊悚,便是本末倒置的次品。

个人认为,恐怖片对于展现深刻的社会历史问题是一个绝佳的体裁,因为任何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都会反映在人心上,人心的恐惧和不安是“社会病”的镜子,因此,好的恐怖片可以打动一个时代的人(如文革结束后大陆拍了一个恐怖片,名字记不得了,就是反映文革时代人性的扭曲和救赎;再如《三更2》里陈果导演的“饺子”),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很少或深或浅的时代病的烙印。

影片一开始,小区里的人面容呆滞地像牲口一般搬出了小区,如一群行尸走肉,而留下的唯有一个精神病,而多次出现的鸟瞰镜头更是将这个小区刻画成了一个“神经病房”,一个身居闹市却被隔离的孤岛。

但电影结束时,突然想问,真正有病的是谁?

到底谁是“神经病”(突然想起了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也许,曾志伟迷惑的、或是被真相击溃后忏悔的紧缩的眉头正代表着陈可辛导演对“香港病”的醒悟和反思——现代化的科学(西医)是否能够解决生与死这类“人生问题”?

回归,对于香港仅仅是一种主权的交移么?

香港文化的根到底在哪里?

这些问题也许是我的臆想,可能演义了陈可辛导演的本意。

但特别喜欢女主在录像带中叮嘱男主的那台词——“一定要让我留在自己的身体里”。

的确,“魂不附体”便成了游荡的鬼,而没有了魂的身体也只能是一坨死肉。

 3 ) 带来的更多是凄美的爱情。

便衣警察阿伟与儿子祥仔刚刚搬进了一座旧宿舍楼,在这里整栋大楼里就只有开门的老大爷,阿伟一家和对面楼里德邻居阿辉。

听老大爷说 阿辉有一个下肢瘫痪的妻子。

有一天祥仔说总有个红衣小女孩盯着他,那个小女孩是于辉的孩子,阿伟鼓励孩子不要怕像个男人那样面对一切。

祥仔提起勇气提出和和那个小女孩一起玩,他们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阿伟看不见儿子所以到处寻找。

恰巧发现了于辉的秘密,他的妻子不是下肢瘫痪了,而是死了,是警察的他发现死因是被人掐死,因为脖子上有清晰的掐痕,阿辉回家后发现阿伟,阿伟执意要找自己儿子,两人发生争斗。

故事才刚刚开始很不明白的是小女孩的出现,于辉说过自己没有孩子,他们的孩子因为妻子流产而被打掉了,那红衣女孩是谁,墙上的画是谁画的?如果因流产而死的孩子的魂魄没有离开反而是仍陪伴着于辉一家还说的过去,可是灵魂自己成长怎么说,就没有理由了。

莫非死的时候是婴儿,投胎的时候却是老人,这点没说服力, 所以女孩不是他们的孩子,可能是这栋楼里德亡魂,自己很孤单,喜欢和活人呆在一起。

一个三年,第二个三年。

故事开始的太具有戏剧性,让人忍不住怀疑是不是阿辉爱人至深不愿离开,所以相信歪理邪说,把民间偏方信以为真。

每天电视里播放的都是那些满含爱意的录像,那些温馨的往事。

在洗澡间,在床上,在饭桌上,在梳妆台前。

两人充满爱意的对话,两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生活是那么惬意。

只不过开始时妻子的回答都是在镜中让人不免怀疑。

正常的人怎么就不能面对镜头说话呢。

我们都相信她死了,这时的我们是阿伟,是那个便衣警察。

警察就是警察,绝不会相信再过三天她就能醒来,不过他对我挺好,说话和和气气,不虐待,吃饭有酒喝,尿急了可以方便。

只是单纯的不相信,单纯地为他们惋惜。

就这样他做了三年,很多人可能在一开始就会选择离去,或者是中途而废,三年间他们每一次微妙的谈话,那样不可思议。

明知道她死了,她不能说话的,怎么可能对警察说话,怎么可能对我说话,不要再骗自己了。

三年里,每一天都和妻子说话,有一次两人闹矛盾,她一星期没有理我。

仿佛她从未走远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那么继续着。

明天,过了今天她就可醒了。

爱让一个人坚持,爱让两个人充满默契,爱是心与心的交流,虽然有一个人去了,心脏不再跳动,剩下的那个人还在持续以前的生活。

她没有说话,她不能说话,她不能张开口,但是她想说的我都懂,当我看着她,当我身边有她,当我爱她。

明天,作为观众的我还是没有看到那一天,警察包围了于辉的屋子,破碎了他三年朝思夜想的梦。

阿伟没有为他辩护,他没有相信那个三年的说法,"事实"摆在眼前,再多的挣扎都是苍白无力。

坐在警车上的阿辉看到自己妻子被放在运尸盒里,放在车里,耳边想起了悲伤地音乐,想是在为两个人送行。

故事结束的时候阿伟一个人坐在屋中看最后的那段录像,回想医生说的话,阿辉得了不治之症,西医无法治愈他,在一次化疗后他消失了,后来奇迹般的康复了,他说西医治好了他。

而后的录像是那些温馨的往事。

在洗澡间,在床上,在饭桌上,在梳妆台前。

两人充满爱意的对话,两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生活是那么惬意。

只不过是影像中的是活着的妻子,阿辉的尸体.......活着不能相守,死了却能重逢。

一个凄惨爱情故事中的无奈和感伤,阿辉的死是上天安排的,否则又是另个一三年,两个三年,三个三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年?

故事的最后是两个的团聚。

生不能,死却可以,两个人平淡的六年生活,或许是对爱的最美的诠释。

 4 ) 转自不知道哪个写的精彩影评

感觉这篇影评很不错 不知道是不是豆瓣的,貌似找不到所以在这转载下 希望我以后还能看到:《三更之回家》里于辉的妻子海儿认为懦弱的她有深爱着的丈夫可以依赖,就是福气;而于辉认为死去三年的妻子在自己的照料下能够成功苏醒,二人从此可以一起共同生活,就是福气。

多么痴情的一对苦命鸳鸯!

可是就在海儿潜意识里积极准备履行三年前自己的复活承诺的时候,就在于辉一心一意等待妻子复苏,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似乎忘了一个人——三年前被他们打掉的胎儿。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于辉是有个女儿的。

那个洋娃娃似的身穿红衣的小女孩是那么的乖巧懂事,她不吵,不闹,总是静静地跟在父亲的身后,看父亲陪母亲玩耍,推母亲去散步,给母亲洗澡、剪头发……看得多了,我渐渐对于辉有些不满:他的痴情固然令人感动,但他怎么能成天只顾着照顾妻子而冷落了孩子?

但当片中演到小男孩祥仔失踪后,他的父亲阿伟到于家寻人的时候,于辉冷冷地一句:“我没有女儿,我们没有孩子”时,我开始惊觉有些不对劲。

随着故事的发展,当于辉趴在海儿的腿上谈到三年前为了给她治病而忍痛打掉她腹中胎儿的时候,我终于恍然大悟!

难怪之前于辉总是对小女孩视而不见,难怪她小小年纪眼中却满是与年龄不符的落寞!

……原来那个她根本不是人,是一个小小的鬼魂!

想那三年前,女孩的肉身虽然胎死腹中,但那小小的鬼魂却迟迟不肯去阴间重新投胎,或许是依恋,或许是不甘,总之她在父母身边默默地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三年。

她虽是个鬼,但毕竟只有三岁,一个三岁孩子应该拥有的东西她统统都没有,唯一拥有的只是寂寞。

她渴望父母亲的疼爱,但母亲的魂魄还留在身体里,而父亲的眼中始终只有母亲一个人,他的千般关心,万般爱护,都是属于母亲的,而她在父母的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虽曾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但因胎死腹中,所以连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

父亲一心一意地等待着母亲的复活,好重新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还有点自得其乐,而她——他们的女儿,却成了局外人,连一个拥抱都要不到!

她最终会什么都没有,有的只会被渐渐遗忘,没有人想念她,没有人在乎她,她就如空旷走廊旁班驳墙壁上那个涂鸦图中的小女孩一样孤单……所以,她感到寂寞。

r>于是她向新搬来的小男孩祥仔发出了邀请:“你陪我一起玩啊!

”这是一个天真的蛊惑,很难说她是有心还是无意,虽然是个鬼魂,但她毕竟只有三岁而已。

——一个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计和城府?

或许她的初衷不过只是因为寂寞,但她的这一步却粉碎了父母苦盼了六年眼看就要到手的幸福,但却意外成全了她“家”的渴望。

黄泉路上,她从此不再孤单;阴曹地府里,她终于一家大小团圆。

什么是福气?

对于小女孩而言,有父母的疼爱,有“家”就是福气。

影片的结尾,在照相馆里,于辉、海儿和他们的三岁女儿,一家三口照了张全家福,镜头里,照片上, 他们笑靥如花。

他们终于“回家”了。

 5 ) 大概是因为我心理阴暗,才从遗憾中解读出恐怖。

三地拍摄的三个短片恐怖电影。

第一个是韩国的《回忆》,个人觉得最可怕,但是悬念本身不是很可怕,关键是拍摄的细节。

开头的部分是最恐怖的,演男主角的是我看过的韩剧里的演员,但是刚开头的时候居然根本没看出是谁来。

最开始男人睁开眼睛时眼部的化妆还有屋子里洋娃娃转头的情节,以及女主角坐在地板上晃,一步步走向男主角的情节,都让我觉得非常恐怖。

男人幻觉中几次出现的女人都是缓缓走向他,而他下意识的惊恐,女人的面容却一直没有出现,这样的设定也很恐怖。

男人去看过心理医生,认为妻子应该已经遭遇不幸了。

加上开头女人以恐怖的形态出现,本来应该让人认为女人已经死了。

但故事里女人以失忆状态四处寻找回家的路,这样的情节掩盖了“妻子已死”的事实,反而让我一直期待女人快点回家。

直到结尾男人终于回忆起装着女人“身体”的旅行包,女人看到自己的尸体终于想起自己在争吵中被丈夫杀死碎尸的情景,这结局本身倒是没什么恐怖的了。

恐怖的是细节的设计。

第二个是泰国的《轮回》,不过我和好多人一样没看懂。

简单说情节的话,应该是有个木偶戏师傅被自己(大概是不正当得来)的木偶上附的诅咒恐吓,让老婆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孩子也跟着去)去淹死木偶,结果老婆孩子都死了。

在妻子的丧礼上,木偶戏师傅也死于火灾(火灾的原因应该是在幻觉中自己碰倒了油灯)。

他的小姨子带着丈夫来参加姐姐的葬礼,没想到姐姐一家都死绝了,于是她丈夫很开心地接收了连襟的财产(但感觉财产其实也不多,居然能引发歌舞剧师傅的贪欲)。

木偶戏师傅的徒弟告诉他木偶上附加着诅咒,他也发现在他身边发生了很多不祥的事情:先是老婆被什么(似乎是被他们的儿子)吓到了,然后神神颠颠地画了浓妆跳舞,上吊而死。

接着是他孙女听从木偶的安排拔掉了一个木偶的腿,师傅的腿就断了。

他接收的徒弟和儿子的女人(考虑到他有了孙女,也许是儿媳)发生关系,他儿子去捉奸,看到帐篷里的木偶身影(我没看懂这里是歌舞戏师傅砍木偶杀了两个人,还是他儿子杀了人)吓得大吼有鬼,又看到父亲休息的船着火了,就带着女儿划船逃跑,结果在途中女儿抱出木偶跳下河去。

等他找到女儿的时候,女儿掏出一把刀,(我感觉是)把他砍死了。

轮回的意思是:本来这些人都死了,结尾却出现了师傅差点被淹死,被徒弟救上来的轮回。

这一次他似乎比较相信木偶上有诅咒了。

(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说,其实他们已经死了,只是一直徘徊在死的场景中无法解脱,不断重复着死的过程。

)感觉很迷茫,大概是因为不太懂泰国文化的缘故。

第三个故事是香港拍的,评价最高的《回家》,因为事先看了剧透觉得不怎么可怕。

讲警察带着儿子住进了空旷的公寓,儿子几次告诉他自己害怕,他却不以为然,终于有一天儿子失踪了。

于是他找到了儿子提到过的邻居于先生家,没想到对方说自己没有女儿,他不相信,去查看的是否发现传说中的于太太不是下身瘫痪,而是被丈夫掐死了。

但是于先生坚持认为妻子用中药浴可以苏醒,而且坚称3天后她醒过来,自己就可以放警察去找儿子。

最后,在第三天,警察的同事因为他失踪上门调查,于先生伪称他告诉自己要去赌博,被来访警察揭穿,把他抓走。

本来,到这里我都以为这是个简单的悲剧故事,一个为爱痴狂的男人自欺欺人地认为妻子还能活过来,至于女人的身体没有腐烂,大概是泡澡的中药里有防腐的作用。

但是,因为看到了一点剧透,心里又暗暗期待有非自然现象出现,一直到警察来访,于先生觉察出不对劲,紧张地对老婆说着快点醒,又急急忙忙去给警察松绑,声称感觉到老婆的身体暖和起来了——我终于对此绝望了。

怎么可能那么巧呢?

估计一直是他的幻觉吧。

等到第一次车祸出现,我反而觉得有松了口气——与其作为杀人凶手被抓起来,和老婆的尸体分开,对于先生来说,也许死了更好。

这也许就是他追不上尸体车,就停在路中间发呆的原因。

但是接下来,(很奇怪的)警察没有去找儿子,而是调查于先生的事情(你也可以牵强附会地说他认为于先生一家才是儿子失踪的线索),先是验尸官说于太太已经死了2年多了,但是皮肤仍有弹性,而且头发和指甲还在生长;再是医生说,他医治过于太太,当时夫妻俩来看产科,但是于太太查出来肝癌,他建议流产,而于先生不相信西医——医生说他曾经给于先生治疗过癌症,几年后他出现在自己面前,说是中医治好了他。

最后是警察看到于太太留下的录像,说的很深情,而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也很惊悚:其中有个镜头,是她像后来于先生给她的尸体泡澡那样照顾他,并说相信自己也能复苏。

于是,又出现了于先生车祸的场景。

而且是女人一边苏醒——眼睛,手指在动,于先生一边追车。

最后的最后,是警察儿子看着一开始不肯照相的红衣小女孩被于先生夫妻抱在怀里照了一张全家福,然后像开头那些蜡像似的的顾客一样走了,和警察儿子挥挥手,小男孩离开了照相馆。

从照相馆往外看,是照相馆的玻璃门,透过招牌和玻璃,能看到小男孩对着这边看;从小男孩那边看,能看到的只是一堵墙。

我之前看过一个评论,虽然大家都不太认同,而且导演的话里也没这么说,但是总觉得还是有点想法的。

1、虽然故事里的死人都是面无表情僵硬的,但是于先生夫妻死后合影的时候表情是幸福的,可见是有例外的。

而小女孩一身红衣,在灰暗颓败绿色调的故事里,也一直是冷漠麻木的表情,哪怕被父母抱在怀里拍全家福的时候。

红衣服,在鬼传说里,是恶鬼的代表。

所以,我看不出她的“懂事和可爱”,我觉得她并不友善。

2、导演有一种论调,说故事里于太太其实没有醒过来,第二段车祸重演是警察的幻觉。

但是我认为于太太的录像不是假的,而且医生的话也说明,于先生得了癌症活过来了,说明幻觉说不太合乎逻辑。

那么,本来如果没有警察的介入,于先生是可以救活于太太,带她回家的。

而警察之所以会介入,是因为他儿子被红衣小女孩带走了。

等于说,不管红衣小女孩有没有恶意,因为她的行为,造成了事实上于先生的功败垂成。

3、小女孩有几次出现,都是于先生在和妻子自言自语,前面出现,是小男孩搬过来,她作为衰败老房子的一种附加恐怖象征反复出现。

然而等她把小男孩带走之后,警察被于先生囚禁,都是他们两个人的互动,小女孩就不怎么出现了。

而于先生趴在妻子身上后悔自己没有天天给妻子把脉及时治疗她,(幻觉中)妻子跟他说,等自己康复了他们还能生孩子的时候,小女孩就高高地坐在他们旁边的柜子上,突然出现。

如果她不在意这些,为什么在故事的后半部很少出现的她会在这里出现?

所以,也许阴暗的人会有阴暗的想法,所以我在遗憾中看到的不是温情,反而是觉得,从故事的结构来说,更像是红衣小女孩不甘心父母开始新的生活忘记她,从中作梗,否则你怎么解释小男孩被带走,一直到于先生死掉才被“放”了回去?

似乎这孩子只是一个搅局的道具,目的达成就可以放回去了。

如果说小女孩是寂寞,找他陪伴,问题是在照相馆里,他们也没显得多亲近。

突然很想看当初秋秋的影评,大概十年前,她曾经高度评价过这部电影,当时我还不敢看恐怖片,也不敢看剧透,就此错过了。

可惜,论坛随着时间风逝了,我的朋友们也渐行渐远了。

 6 ) 。

-写的所有影评都为了练笔练逻辑思维,因为以前在豆瓣看个帖子,社交恐惧不会说话的人可以多写些观后感,久而久之可以锻炼表达能力。

语言组织可能比较混乱也没有任何美感,针对电影和演员的所有评价都是我的自我感受不代表任何。

-看了短视频的一点剪辑就快快来找原片看了,一开头一直以为放错片了!

怎么叽里咕噜是韩语阿!

前世今生梗吗?

音效时而让我以为静音了,时而又吓死人。

后来怎么看女主怎么眼熟,看了半天。。

这不金惠秀吗!

搜了下才知道是短故事合集电影。。

因为一个人睡,前面两部看起来又有点惊悚的亚子就直接拉到黎明部分了。

故事内容很简单,一个警察带着儿子搬到一处破败的公寓楼,公寓楼地处荒芜,又马上就要拆迁了,所以只有警察一家和男主一家住对面楼,其他邻居都已搬走。

警察儿子一直能看到一个别人都看不到的红衣小女孩,小女孩还蛮甜的,一直跟着小男孩想跟他玩,后来引诱其出门逛街就再也没回来,警察找到对门邻居,问其知不知晓儿子去向,却发现异常,所谓的邻居的瘫痪妻子,其实早已死去,邻居却神神叨叨的把妻子泡在浴缸里,每天换药汤,说这种方法只要泡足三年妻子就会醒过来。

警察当然以为他是疯子啦,所以联合同事将其抓捕,抓捕那天就是满三年的日子,男主看到妻子的尸体被抬上殡仪馆的车追了出去,(我这边也以为是要火化掉了。。

)结果在路口跑太急被撞死了,撞死的时候,妻子流下眼泪,动了动手指,再次随着死去了。。

看完影片最后有一段妻子的独白vcr,原来早之前男主也死过!

就是这么被妻子泡了三年泡醒了,造化弄人妻子后来也得了同样的病,临死前一定是交代好了男主方法方式,一切看来疯疯癫癫的行为竟是真实合理的,俩人马上要相见时却因为意外再次天人永隔。。

阿不对,天上团聚了。

另一种he吧。

其实一开始我一直以为女主是植物人比较合理。。

毕竟看起来太新鲜了,大眼睛乌溜溜的睁着。

虽然原丽淇已经很瘦很苍白很皮影儿戏了,可是睁着眼睛就有点出戏。

但是鬼片么就不要求太多了。

后来又觉得男主心理素质实在不行,毕竟妻子珠玉在前,你现在就是如法炮制一次,怎么慌慌张张的就被发现了。

但是想想,守着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三年,再强大的人也会有怀疑这一切的时候吧,可是又为了心中的爱与约定坚持着。

打三星是因为就看了一部分,而且觉得故事逻辑有点不通顺。。

可能没看过瘾?

觉得不值得四星推荐阿,为什么没有三星半的功能!

 7 ) 死去的白天或者等待——《三更之回家》

请允许我转载下面这篇文章 本文转自电影夜航船  我曾与你在一条路上,我曾眼睁睁地看着你,最后死于这条路上。

我仿佛同你一样感到,大地突然从脚下逃离而去。

我觉得我就好像是你,一下掉进粘糊糊的深渊里,尽管我呼喊,我呼喊也没有用。

尽管我因痛苦不堪而挣扎,我拼命地挣扎,但也无济于事。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只是在临死的一个瞬间,心里还不由地对前景表示忧虑。

——芒克·《一个死去的白天》   不是因为月圆夜,不是因为路人乙。

看这部片子,纯粹因为曾经《甜蜜蜜》曾经《春逝》的陈可辛。

恰巧手心需要传染余温,于是捧着夜晚恐吓自己。

  死亡是一个冰冷的姿势,有如吸一口气之后却为那片空虚而恐惑。

  本来应该是吓到心慌,却因为一些死亡的姿势搅到心痛,有如眼角5厘米的一道伤疤,一触就痛。

只是,这道伤疤留在了永远无法共存的两个人身躯之上。

男和女,爱或死。

  是港韩泰三地制作的灵异片《三更》,陈可辛的回家篇。

  片子的线索是零碎的,48分钟影像交待诸多情节。

结束电影的2个小时后,我终于静下心来回忆。

又是一场回忆,小心翼翼不陷入其中。

摒除阿伟和儿子角色的存在,直指与死亡爱情相关的人物——于辉和妻子。

男人为妻子洗尸三年,用中医还魂的方式,企求爱情的复活。

而情节最后亦交代出了一个事实,妻子在三年前便是用这种方式救活了男人,诡异离奇,是陈可辛制造的一场幻觉。

  简单地说,这就是一场等待,相互的彼此的。

却在烈日下暴毙死去,归终。

  终有一天,三年的孤独之后,原以为幸福随时间接近,慢慢变大,即将唾手可及。

残余的一微米距离,突然遥远成天堂地狱。

然而。

  这是一段孤独的恋爱。

于辉,一个戴黑框眼镜的中医师。

少言寡语,冷漠外表下潜伏铭心期待,对爱情虚构的光亮。

足不出户,终日在浓烈中药味的小屋中看护妻子。

我的思维于是转向他的妻子。

经已肝癌死去的妻子,三年里一直以新鲜尸体的面目存活,从不开口说话的死人。

是于辉拯救爱情的对象,眼神深沉,面容苍白,却在刻意僵硬的肢体语言中彰显出对爱情的执着。

三年过后,重复三年,爱情经历一次轮回,却仍在生死之间残存希冀。

  阿伟则是故事的人物线索。

儿子的失踪,致使他怀疑上于辉。

私自闯进他人住宅,终于看到于辉的妻子,一具新鲜尸体。

游戏就这样开始,三天,三个人。

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爱情的个体,便是活着的男人与死去的女人。

  时间,三年,每日的浸澡与对话,用绝对孤独的方式。

只是,他终日以此自慰,不需体验牵挂的残忍。

在于辉内心中,这种努力与希望,也许是最快乐的。

如今,于辉始终相信,妻子三天之后会醒来。

这便是陈可辛想诉说的情感本质,“跨越生命,爱,永志不渝”。

  所以,在片子末尾,我看到于辉绝望的眼神,注视着即将复活的妻子封闭在灵柩里,开始远离,于是他逃离警车,追随妻子的躯体去处。

然后,寂静的画面,于辉站立在马路中央。

砰!

一声凌厉,画面刺痛了我。

不管撞车的镜头拍得如此真实,不管黑色的死亡突然来袭,我还是给慑住了。

  一切迷离色彩不及这一刻的黑暗。

  我想起了色彩。

影片的视觉在摄影杜可风调配下,显得颓靡吊诡。

墙面的灰绿,小女孩裙子突兀的深红,以及大片的灰白背景,形成一个刻意制造的视觉气氛。

对颓废色调深受感染的私人情结,使得我对片子视觉上的关注。

色彩加上音响效果,比如每一扇门重重关上时的撞击声,比如缠绕在情节中阴森游离的配乐。

灰绿,深红,诡魅,迷离,很喜欢。

  但我始终索紧眉头。

想起时间,想起等待,三天和三年。

“于是我便沉没了,被窒息了,像你一样没留下一丝痕迹。

”本来是一场生死眷恋,两个人。

在烈日之下,终究成为两具亡魂,无可救赎。

  知道一切明明不是幸福。

 8 ) 爱情 时间——《回家》

时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刽子手,也是最神奇的希望之光。

当失恋 我们会说 时间能抚灭伤痛,当恋爱,我们担心的是,时间会磨去所有的爱恋。

爱情难的是坚持,抵抗住外界和内在的一切诱惑和影响,但是最难的是一个人的爱恋,在未知的岁月中,你认为你能坚持多久?

相信女主在照顾男主时那种压力更大,因为她没有明确的希望。

男主有了希望,却终究没能抵抗住突然的意外,他努力过,他不敢冒一点风险将曾放回家,只是好好地对他,并对他说,等三天。

然而其实即使这样,也无法消去他内心的恐惧,他也知道那些妻子的"话语",终究是自己的幻想。

在复活到来的前一天,终也忍不住抱着妻子低啜。

毕竟,又有谁能保证奇迹会再次发生呢?

剧本也不能假设,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结局,当希望来临之际,看其破灭。

如果,如果曾有一点点的相信,结局是否会改变呢?

(作为一个鬼片,我想小女孩一定是不允许的- - )

 9 ) 乱语

《回家》看过,我没有流泪、没有冲击感、没有感叹,但是整整两个星期笑不出来,心仿佛被什么抓住,默默地,感到孤独,感到冷,感到不开心。

每一个镜头在我安静下来的时候,闪现在面前。

无言以对、百口莫辩、恍然、追悔、期待、圆满、怅然若失、无可挽回、终成如意,戏中种种,历历可数。

故事是好故事,表演是好表演。

每一个眼神,每一个镜头都那么完美。

每一个情节都那么引人入胜。

这是一部看了不会让人后悔的电影,因为它是部经典。

这是一部后悔去看的电影,因为它是无可挽回的悲剧。

痛彻心骨,无能为力。

 10 ) 直接看一小时版本吧

找了好久,竟然在优酷平台找到……恐怖片,最好的还得是港台的,因为我是中国人。

最好的恐怖片必须要有细思极恐的回味感,这种感觉其他国家的恐怖片是无法营造的。

因为拍得再好,那些鬼怪都在千里之外,与我没什么干系。

而大陆的恐怖片是不能有鬼的,所以只能作罢。

而港台的恐怖片却是恰到好处的一个所在。

这部三更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韩国的,泰国的,拍🉐️都很一般化。

我觉得可以直接跳过了,可以去看一个小时的只有香港陈可辛导演的回家版本。

当然,这部回家也不是很恐怖,但是拍🉐️很有温情,很浪漫,我觉得比一般的爱情片都要更有爱一点!

《我来自北京之福从天降》短评

陈可辛在两位同行的衬托下格外熠熠生辉

8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幸亏是02年的电影 要是今年上映,肯定会引发@方舟子 同学关于中医是巫医的声讨 呵呵, 我只看了《三更之回家》 我认为最后闪回的录像妻子曾经用同样的方法救活黎明让整个电影的感情变弱了。

11分钟前
  • 改名了
  • 推荐

相比之下回家是叙述最完整也最深刻的一个

14分钟前
  • ssxy
  • 还行

香港的惊悚电影明显比大陆强

19分钟前
  • JuvenLee
  • 还行

《轮回》有一个看似光鲜的主题,可惜过于流于表面,另外总觉得泰国的这类地方特色不是易于被我接受;《失忆》讲故事的方式高于它讲述的故事;《回家》无论在前段气氛的营造上,后段感情的升华上都超过一般恐怖片,那种凄凉的爱情让人久久不能释怀,4星全给陈可辛的《回家》越来越容易被别人的故事感动

24分钟前
  • Simon Louis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NzAzODg=_rss.html 到这看,搜索三更之回家!

28分钟前
  • song~
  • 力荐

三部短片,香港《回家》、韩国《失忆》和泰国《轮回》组成的电影。陈可辛居然还导演过惊悚片,也就这部还凑合。

32分钟前
  • icecream dream
  • 较差

这部也是惹怎么没标记掉,是不是有单独条目奇怪见鬼了。

3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3.4分。陈可辛的部分还是可以的,整个剧情就很吸引人,加上他对环境和色调的把握,所以即使是短片,依旧出彩。只是红衣小女孩的确太语焉不详了,铺垫太少,空白太多。至于金知云的,就是手法新一点,其实没太大意思,泰国那个,很香港八十年代邪典片了。

36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每一个眼神都在哭泣,这明明是一部爱情片。(回家)

41分钟前
  • MarciWoo
  • 较差

还行 作为香港恐怖片的一个完整风格系列 曾经口碑比较响亮 黎明饰演的怪异中年人给自己的亡妻洗澡的场景刻入脑海,整个电影营造出压抑凄魅的口味比较特别..

44分钟前
  • Wanwan
  • 推荐

陈可辛拍个鬼片这么温情,黎明演技生涯里最好的表演之一吧

46分钟前
  • 明天就现充
  • 还行

两天看过四次 我说过这是最好的短片最好的教学电影 每一桢画面精确美丽如同尺量 而传达给人的又不仅画面而已 我的心都碎了

50分钟前
  • Mathilda
  • 力荐

很早看的,现在只记得回家的故事了

55分钟前
  • Fundy
  • 还行

还不错..很早以前看的..

60分钟前
  • 王圈圈已注销
  • 推荐

4颗星给《回家》。其他直接pass。

1小时前
  • 魚仙
  • 推荐

恐怖吗?一点也不。只是借灵异事件来讲述爱情而已。

1小时前
  • 需要毅种力量
  • 较差

只看回家给了三星,看完另外两个,还是改成两星吧

1小时前
  • 赵无乱
  • 较差

真的从第一段就开始厌倦。韩国的部分从开始就猜到了,还要一直等着剧情揭晓所谓答案。第二段,看着也不吓人,还心累。第三段,可以说算是最好的一段了,但是不能叫作恐怖片吧。就是有点灵异而已嘛。原来三更系列都是那么不好看的。终于都看完圆满了。

1小时前
  • 玉木大河
  • 较差

这三个故事太独立了,比较难抽离出共旨,根据年限背景猜测是为亚洲金融危机后万物待兴的意识产物?大概在不足1小时的时长内要拍摄一部完成度较高的影片对于平时掌握大资源的团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适应的事,需要编剧处理好内容的取舍,导演处理好节奏的把控。虽说《回家》一篇有突出完成度但毕竟时长占了大头,很难不去怀疑是否存在整部影片三个国家/地区的出资比例问题。但毫无疑问这种东亚存在共识的人的灵魂不会随着肉身死去而死去而会继续尽其未竟心事的理念是能团结凝聚东亚的文化基础。

1小时前
  • 停用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