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南极企鹅的故事里,拍摄组花费一整年的时间驻扎极地。
营地外大风刮起的时候风速高达100公里每小时,摄制组的人员说,都不知道营地是怎么在风中不倒的,而营地外面的企鹅,真的是在大风中瑟瑟发抖,等待风暴过去。
看到小企鹅出生,一摇一摆的短毛球一般的小企鹅真的是萌坏了,终于钻到妈妈的毛下取暖抵御寒冷,好像看得整个人都舒心了。
拍摄4k的精度,可以看到企鹅细腻的毛发和翻出的光泽,整个企鹅一家子,恐怕比亲眼所见更加细节。
在企鹅群休憩的雪地边y出现了一个大坑,很多企鹅不慎滑落到坑里。
成年的企鹅可以独立爬出雪坑,但是由于坡度陡地面湿滑,带着小企鹅的妈妈恐怕就没那么容易爬出雪坑。
没有食物,他们恐怕就要在这个雪坑里送命。
有的企鹅妈妈在几次尝试无法爬出去之后,只能舍弃小企鹅。
可怜的小企鹅没有妈妈的庇护,寒冷让他们很难继续存活下去。
然而,摄制组居然也捕捉到了一只企鹅妈妈,靠着嘴巴借力扎入地面,靠着头部的支撑力量,把娃和自己生生拽出了雪坑!
在冰天雪地的极低环境里,看到小企鹅丧命在雪坑里被寒冷扼杀,看着令人扼腕痛惜。
拍摄人员最后在雪坑里面挖了一条缓坡,在他们准备离去之前,企鹅妈妈们就摸索到了这条道路,接二连三地顺着坡道爬上来了,它们重新获得了生机。
小企鹅在父母的哺育之下,几个月后,他们可以脱离母亲,肚子行走了。
妈妈会在它屁股后面轻轻踢一脚,从此,独立行走的道路开始了。
看这部关于动物的纪录片的时候,总是容易对照出自己的生活。
企鹅的母子之情,黑猩猩的权力争夺,狮子之间的群体共生,特别是看到狮子的幼崽出生,母狮子用身体守护巢穴咆哮着让围剿的公牛离开,同样作为妈妈的母性,就和这些动物产生深切的共鸣。
黑猩猩内部的权力斗争,年轻的雄性黑猩猩企图谋权篡位,它先趁着首领不在的时候引起内部骚乱,然后趁乱夺势力。
原来首领在受伤回到团队之后,故作强大,吓走了几乎夺位的年轻猩猩。
雷同的故事模板,在电视剧里不知道翻来覆去演了多少年。
特别是拍摄团队给每一个故事的主角都取了名字,以它们为故事主线,去讲述他们的生存斗争。
个体的故事鲜活生动,更像是在看着一个不一样的朋友的奋斗史。
动物的纪录片之所以好看,除了画面的精美,更多是在于其不加修饰轻而易举地就道出生存的本质。
因此,我们可以去伪存真地去反观生活的本来面目,亲情,族群,权力,捕猎,环境更迭。
要生存下去,就必然面临各种生存挑战。
自然,动物,人类,本身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游走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求得生存的空间。
狮子老虎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冬日上班早期打卡的纠结,也就姑且吧。
我今晚看了帝企鹅,哭了。
看着那群带着孩子不幸坠入坍塌的雪壑的企鹅。
看着妈妈选择抛下宝宝,自己得以活命的企鹅。
看着被抛下的企鹅宝宝,在沟壑里哀鸣呻吟,顽强的想要试着爬上崖壁却在半路没了力气。
企鹅族群在原地无能为力,而他们之间隔着生与死。
所有动物都是一样的,一样对生有着深深的渴望。
都是一样的!
在生存面前,有的母亲放弃自己的孩子独活,有的母亲不管多么艰难,冒着丧命的危险也要顽强的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搏出一条生路。
这一集过于震撼,我再说不出了。
隔着生死的绝望
第一集 黑猩猩刚开始的首领David,虽然独来独往,依然统治了族群三年。
到了雌性发情期,雄性为了获得交配权,组团袭击了首领,导致首领差点死亡。
高收益高风险,时刻有来自其他同类致命的挑战。
重新回到族群的David,暂时又获得领导权。
吸取了上次教训,这次调整了战略,找盟友--那些稍微年老的、不会威胁到他首领位置的。
到了下一次雌性发情期的时候,即使有年轻雄性发起挑战,也威胁不到David的首领地位了--依然拥有优先配偶权。
第二集 帝企鹅即使环境恶劣,还是要孵育后代。
找个冰面,雌雄一起生活,雌性下蛋后,把蛋交给雄性保暖,直到最后破蛋出生,然后雌性先去大海捕食(因为下蛋,失去了很多能量,体重也下降了不少)。
然后陆续有暴风雪,雄性必须保护蛋的安全。
他们必须围在一起取暖,才能度过这个艰难的冬季。
春天来了,蛋也孵化了。
这时候,雌性带着食物回来了,小孩子交给妈妈带,换爸爸出去捕食。
这样轮流着来,保证小孩子能有充足的能量。
小孩子长大之后,再重复这样的过程。
联想到现在有个理论,生活那么苦,就别生孩子让他来这个世界受苦了。
是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集 狮子有个狮群,领头是雌性的,名字是查姆。
和另一位表亲,雌性组成了一个团体,一共十头左右。
她们共同承担着养育后代的责任。
她们交互出去狩猎,寻找食物给小孩子吃。
该集没有提到雄狮在养育的过程中做了什么,就是现在人们说的丧偶式育儿--一方单独抚育后代。
查姆作为领袖,要养育那么多孩子,压力可想而知。
压力下,进化出了强大的捕食能力,即使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
两头雄性长大后就脱离群体,自己出去闯荡了。
然后剩下的还没长大的狮子,由查姆继续抚育。
可惜不幸的是,其他成年雄性把小孩子赶走了,它们只能靠自己了。
后面没有提到他们了,祝他们好运吧。
然后有了新的两个孩子。
之前的女儿也怀孕了,查姆就快要做外婆了。
这时候,作者用“成功”来肯定查姆的付出。
第四集 杂色狼团体活动,共同捕食猎物,还会照顾受伤的伙伴,智商比较高的动物。
刚开始有两个团体,首领都是雌性。
一个是泰勒,另一个是泰勒的女儿黑尖。
他们都有各自的领地范围,并且相邻在一起。
当黑尖的团队逐渐扩大后,领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了,所以必须扩大领地--突然发动了一场针对母亲泰勒的袭击。
由于其数量接近是其两倍,所以泰勒撤退了。
泰勒撤退的方向是狮子的领地范围,要想活下去,必须更有技巧。
有一次捕猎,深入到了狮子的腹地,迅速捕捉到了猎物,然后被狮子发现了。
只能快速的吃几口,猎物就被狮子抢去了。
此时,黑尖跟踪泰勒,也到了狮子的腹地,在失去了一些伙伴后,才退回去。
由于泰勒年老体衰,最终还是躲不掉狮子的进攻--被捕食了。
然后他的另一个女儿,承担起了责任,成为新首领,继续带领族群。
第五集 老虎 雌虎养着四头虎仔,三雄一雌。
作为母亲,每天有三项任务:猎食、巡视领地、照顾虎仔。
有几个画面,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在旱季的时候,捕食猎物。
因为旱季,动物们得喝水,比如猴子,平时在树上,避免了被老虎捕食,但是水泊在空旷的地方,猴子必须冒险去喝水。
老虎先隐藏起来,等猴子在喝水的时候,发动袭击(猴子没法一边喝水,一边观察四周)。
干旱,给老虎带来了更好的捕食机会。
女儿还小的时候,尝试捕食。
背景:几个孩子都长大后,雄性强吃,它只能等几个哥哥吃完了,才能吃点,所以它想着自力更生,才有了想去捕食的想法。
过程:学着母亲,隐藏起来,等待时机,最后发现自己体格和力量还不够,猎物比较强大,所以放弃了攻击。
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
后续:糟糕的生活环境---吃不到食物,只能到外面寻找生存机会,独自离开了家庭。
最后:人类占据了最好的生活空间,其他动物的生活空间日渐被迫压缩。
环保人士,希望能妥善处理这种矛盾。
英音超好听 为啥看这样的documentary也觉得残忍 接受不了 特别喜欢里面的painted wolf。
E02 看到企鹅妈妈护着孩子一起掉落在冰崖下后,奋力地挣扎着想要带着幼崽爬上去。
但是爪子无法勾住平滑的冰面,只能为了自保,放弃了孩子。
当镜头拉远,企鹅宝宝瞬间像一个小绒球滑入更深的悬崖,孤零零地凄凉地叽叽叫着。
叫声空荡荡地回响在苍白的雪地中,无助、恐惧……就在我不得不同情丧子的企鹅妈妈和即将被寒冷吞噬的企鹅宝宝时,镜头一转,一位坚强的企鹅妈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艰难笨拙地用嘴、稽、爪共同合作,爬到了冰崖之上,好似拼尽了最后一口力气。
E03 强悍的生命力,在这一集中,深感狮子的强大和弱小。
强大于它们的壮硕和速度,弱小于它们对外在环境的无法改变的无力感,母子的回头凝望,悲鸣奏起,一步啊,三回头。
也许这就是永别。
我常在文学作品中读到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厌倦了人类社会的一切,当政治、社交、权谋、野心、艺术、文学都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总是还可以投向最后的避难所——自然的怀抱。
自然之中不仅时时上演着最精彩的戏剧,还似乎存在某种永恒的美。
所以一部关于自然的纪录片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甚至可以超过一部莎士比亚剧。
BBC制作的《王朝》中有太多戏剧性的情节。
杂色狼“黑尖”已经夺取了母亲的领地,却还不知满足。
她连夜率众奔袭,深入由狮群控制的险境,誓要置母亲于死地。
谁料下一秒风云突变,弑母路上的野心家突遭鬣狗偷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狼崽被一哄而上的鬣狗撕成碎片。
弑亲的悲剧冷不防地变成了丧子的惨剧。
在热感摄像机的镜头中,那一晚夜色漆黑,“黑尖”的队伍如一群闪着银白磷光的幽灵,野心勃勃地长驱直入。
此时寂静的夜里突然响起鬣狗的笑声(是的,那声音极像人类的狞笑),仿佛是命运伴着最狰狞恐怖的音乐突然伸出黑手,粉碎主人公的一切野心和热望。
失子后的“黑尖”只是默默站在原地,望向鬣狗撤退的方向,发出几声压在喉咙中的低吼。
然后她转身,带着狼群,继续走在弑亲的路上。
但她和几分钟前多么不同啊:“低垂着头,低垂着尾巴,仿佛在哀悼”。
谋杀计划仍在继续,但每只杂色狼的身影都日渐疲惫。
后来,某日狼群在河边饮水时,一只鳄鱼突然窜出水面吞掉了队伍中的一员。
马上就要找到母亲且胜算很大的“黑尖”在那一幕之后突然全盘放弃。
她带着狼群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路退回原地,甚至毫不留恋地丢弃了从母亲那里抢来的丰美领地。
它们“一路奔逃,一英里又一英里,跑了一整日,又跑了一整夜”。
一路烟尘,路边散落着动物的白骨。
巨大的太阳把群狼的影子拉得很长。
成功仅一步之遥,我们无法理解“黑尖”为何突然放弃,也许那一刻她只想回家,缩回那片她从前觉得不够大、不够好的贫瘠领地。
也许这一路付出的代价太大,终于超过了她承受的限度。
这惊人的转折和荒凉的结尾令人着迷。
这是没有编剧、没有导演的自然戏剧。
难怪人类艺术家会感叹,自然和艺术都是“魔法的一种形式”,都是“奥妙的巫术”。
《王朝》的自然戏剧中揉合了太多复杂、微妙而相互矛盾的东西。
这些丰富精致细节是人类艺术家一心模仿、却时常力不从心的高妙之处。
我们在东非的草原上看到生命与死亡。
作为捕食者的狮子扑出时拉长的身体,作为猎物的羚羊起跳时优雅的腿,那些为了生存而爆发出来的力量都是“生之欲”最激烈的展示。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正午难熬的酷热,永远赶不走的苍蝇在烈日下没完没了地嗡嗡作响,也许那象征着与生命相伴的无穷无尽的焦虑和痛苦,只有死亡才能将它们终结。
地平线上巨大的落日,夕阳余晖中枯树上秃鹫的剪影。
受伤的母狮远离同伴,安静地躺在草原上,等待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夜幕和死亡,也许她也和我们一样,渴望着自由和解脱。
我们在塞内加尔的密林里看到残酷和温情。
从青少年时期就是社群首领的黑猩猩终在走向衰迈之际被更年轻的雄黑猩猩咬成重伤。
清晨,曾由他领导的猩猩群必须走向下一个有水的地方,只有他被孤独地抛下。
前来辞行的雌猩猩用温暖湿润的舌头舔舐他的毛发和伤口,这是临别的最后一次安慰。
之后她背着她和他生下的幼崽,头也不回地走向远处。
我们在印度的密林里看到重逢和永别。
寂静的午后,其他老虎都睡着了。
那只从来最羞怯、最胆小的雌性乳虎“比芭”却悄悄地走向泉眼,想靠近那只突然出现的陌生成年公虎。
她不应该那么做,那太危险了,成年公虎可能杀死任何非自己后代的幼虎。
结果“比芭”安然无恙,因为那公虎正是她的父亲。
她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然后有点紧张地走上前去。
但父亲只意味不明地看了她一眼,就兴趣缺乏地走开了。
而“比芭”继续是群中最羞怯、最胆小的那只,她总是抢不到食物,最后只能离开母亲的领地。
“比芭”独自离开的那天,蝉鸣凸显了潮湿和静默,她的背影渐渐被密林隐没,湿漉漉的草叶上飞起几只黄蝴蝶。
我们在南极看到希望和绝望。
绝望是零下六十度的严寒,强风卷着暴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不见一物。
孵蛋的公企鹅在这样的天地间如封冻的雕塑般一动不动,默默忍受着每一分钟的风刀霜剑。
而希望,是风暴过去后天空又有了太阳,小企鹅毛茸茸的头从裂开的蛋壳里叽叽喳喳地探出来。
而前面讲过的“黑尖”的故事,是我们在津巴布韦的河漫滩上看到的欲望和虚无。
自然的戏剧中有太多迷人的东西。
这里有青春和衰朽的强烈对比:三岁的雄狮不自量力地扑向体型比他大数倍的河马,跃跃欲试地第一次跳过母亲领地边界的河沟,去探索新的地方;作为狼群首领的老年雌性杂色狼,在流放中靠经验和智慧保护所有同伴周全,却在得胜后回家的路上再也走不动,死在陌生的土地上。
这里有权力和孤独的永恒叹息:当了一辈子首领的黑猩猩“大卫”,总是独自坐在树上,微微颔首,监视着群里的每一只猩猩。
他的手指总在焦虑地敲打,他的脚趾总在紧张地抽搐,这位孤独的王似乎时刻盘算着什么。
他即使受伤也在其他猩猩面前努力装作强大健康、不可一世的样子,只有无人处的摄像头拍到他默默舔舐伤口和拼命补充营养的样子。
戏剧还需要一点更加微妙的东西。
比如不可解的神秘:林中枝桠的间隙中突然露出象的巨大眼睛,刚出生不久的杂色狼幼崽露出毛茸茸的惊讶之情。
再比如无理由的疯狂:当杂色狼和狮群的战斗千钧一发,当杂色狼幼崽就要死在狮子口下时,不知从哪儿突然奔出一只发疯的黑水牛,自愿冲到狮子面前送死。
没有人理解它为何要如此。
这疯狂是自然中的一股神秘力量,战争因此不明不白地突然结束,小狼因此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自然是美的,还是残酷的?
也许我们可以说两者皆有。
但更难回答的是:这种美究竟是存在于自然本身之中,还是仅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
动物的戏剧,归根到底大半是人类心灵的戏剧。
狮子“查姆”放弃中毒的幼崽继续前行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因幼狮死亡而痛哭流涕的是BBC剧组的工作人员。
企鹅被困冰沟时只是拼命往上爬,多次不成功后便丢掉幼鸟逃生;而在旁观看的摄影师揪心到睫毛上结满了冰雪,他们最终决定违背野生动物拍摄的“不干涉”原则,出手相救。
我们甚至不能完全肯定动物丢弃幼崽是为了让个体或群体生存下去。
“科学家总认为动物的呻吟、保护色彩以及形状是有目的的,其实它们的精彩有时要超出单纯生存的原始目的。
在艺术中,个体的风格从本质上讲像海市蜃楼一样丰富并且像海市蜃楼一样有机。
”幼虎“比芭”离开时草丛里飞起的黄蝴蝶,更是人类剪辑师的创作。
每时每刻,世界上发生着数不清的离别,黄蝴蝶自然也从各处的草丛中起飞。
但离别和黄蝴蝶之间并无联系,是人类的感情发明了这种联系。
人类太渴望意义,所以总是自说自话地编织出戏剧。
也许因为动物既有着自然的神秘,有似乎带着人类的感情,我们才觉得它们格外可爱。
而自然戏剧的结局,往往并不如我们希望的那样。
黑猩猩“大卫”保住了领袖地位。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拍摄结束后不久,猩猩群再次发生“政变”,这位孤独的王终于被比他年轻的雄猩猩打死。
狮子“查姆”在影片末尾又生下了一窝小狮子,旁白说那象征着家族的兴盛的崭新的希望。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一年后,剧组回访时发现她身边的两只幼狮已不见踪影,而没有母亲照顾的幼狮在自然界中绝不可能存活。
孟加拉虎“拉吉贝拉”在领地争夺战中负伤后顽强地康复,并奇迹般地把四只幼虎全部养大。
而我们不知道的是,一年后,这只伟大的母虎死于另一场领地争夺战。
我们总相信(或者说总希望)“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让你更强大”。
但在镜头之外的世界里,不能杀死你的,终会在明天、下个月、明年或下一个雨季之前把你杀死。
但那毕竟是明天、下个月、明年或下一个雨季的事情。
在那之前,我们和《王朝》中的动物一样,还拥有很多:无限宽广的草原,天空流动的云,破晓时分的浓雾,紫色薄暮中的群山,金色的草穗;新的一天,太阳又在草原上升起;新的一年,雨季终于降临于赤地;狮子金色皮毛上的雨滴,企鹅黑色翅膀上的冰晶。
也许这些,便是自然的永恒之美。
自然的戏剧如果只能有一个主题的话,那便是庆祝生的奇迹吧。
不得不感叹。
BBC出品必属经典。
虽然纪录片中的动物基本之前在不同的纪录片中都相应的看过。
但是也同样会引发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和BBC以往的作品主题相似。
影片整体还是围绕着如何保护自然,如何保护那些濒危的物种为主题的。
当我们对这些野生动物有了充足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更加体会到他们与我们有着无数相同的特点。
但是,相对很多人轻易地给人类去扣破坏自然的帽子,我觉得应该思考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的相处。
因为相比很多人直接说一句地球如今的样子,这些生物的灭绝都是人类造成的。
但是这种不给出解决方案的一位指责我觉得都是不负责任的一时口头之快 。
记得之前读《鲁滨孙漂流记》,里面数次谈到黑人奴隶的片段,可以大致推断出恰恰是由于那个年代人们的认知观导致了当时的白人普遍是把黑人当作动物一般看待的,也就难怪相继出现的买卖乃至杀害奴隶了。
而同样,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残杀也恰恰是人类的观念问题,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自然乃至给自身带来的不良影响。
假如我们穿越回宋代,和当时的人宣扬如何保护华南虎,相信肯定会被乱棍打死,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人们的认知观念中,老虎就是对人类百害而无一益的。
如今,由于现代媒体的不断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我们的自然如今变得如何脆弱,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原因已经变得如何的稀少。
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恰恰也就成为了当今的主旋律。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呢。
我想了一下,人类和自然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恰恰是一种对资源争夺的矛盾,尤其是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口大量增长,人类的物质需求大量上升。
于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来居住、养殖、耕作。
我们开采自然矿产、伐树,是因为我们的现代交通,我们的现代办公、生活需要这些资源。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真的是没有这些资源就没办法生活的更好了吗?
在消费主义时代下,我们被宣传应该多多的消费,这样才能获得快乐。
于是诞生了一群人,一边吐槽着人类如何破坏自然生态,一边奢侈消费、浪费粮食。
殊不知自己也恰恰是破坏自然的助推器。
我对地球的未来是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的,随着人类社会对当前生态保护的进一步重视,人类生产效率的提升,或者说更关键的一步,人类社会未来势必会走向整体少子化的发展道路,优生优育随着每个国家的发展,随着这些国家受教育女性的增多肯定会越来越普遍,人口数量顶峰据联合国预估会在这个世纪末达到,虽然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消耗,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长远的角度考虑,人类势必可以与自然达到一个和谐共生的平衡写的有点乱,暂且作为观后感。
动物们真的很不容易,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王朝,抚育后代,照顾团队,而每一个过程都伴随着打斗、生死。
看到这些生灵丧失大半数量,失去栖息之地,艰难而又努力的活着。
真的很难过,人类这一单一物种,占据了地球上大部分宜居的大陆,留给更多物种的只是小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已经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
世界属于我们,也属于他们,不仅仅是大猩猩、帝企鹅、狮子、杂色狼和老虎的,还有更多的动物值得我们去了解、保护。
不是为了他们的毛皮和角,只是单纯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我们是邻居,我们应该和平共处。
从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野生动物的觉悟。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他们不应该是餐桌上的菜肴、是中医里的药材,他们也应该像我们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广袤的大地上。
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看到这世界上我们曾经见过的万千生灵。
王朝 第一季 (2018)9.52018 / 英国 / 纪录片 / 斯蒂芬·莫斯 / 大卫·爱登堡
【第一集】展现了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所必要的一切品质。
【第二集】①企鹅之间是否存在语言?
解说词常常把企鹅宝宝的行为描述为本能,但是这有没有可能是在企鹅父母的教导下实施的行为呢?
企鹅的叫声是否也是一种包含信息的语言?
小企鹅是否能够理解企鹅父母的叫声?
②企鹅之间如何互相辨认身份?
企鹅夫妻之间如何辨认?
企鹅父母如何辨认子女?
【第五集】①动物如何避免近亲繁殖?
②纪录片中的远景镜头是如何收声的?
③老虎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恐惧的捕猎者。
不可否认,影片中不断强调的人类不断挤压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致使的灭绝危机的确存在,但是这些欠发达地区的人类同样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无论是欧洲本地还是欧洲人所殖民的北美洲和澳洲 ,都有大量的动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灭绝,所以不能幼稚地批评当今欠发达地区的人类活动,发达国家应当担负起历史责任,帮助欠发达地区在保护野生动物和发展经济之间取得平衡,这是发达国家的救赎。
一、西部黑猩猩🦍“西黑”到底死得有多快?
🙊有研究报告,帝企鹅2100年当绝种,而西黑用不了50年。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Chimpanzee列入了红色名单。
野生黑猩猩(大类)估计有2万到5.5万只。
西黑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其种群曾经从塞内加尔南部一直向东延伸到尼日尔河,如今却被人类的活动荡成了一个个碎片。
片中说,他们的主要威胁是金矿开采和盗猎,也算一个方面。
今天,黑猩猩发现数量最多的是在科特迪瓦、几内亚;一些种群生活在加纳、塞内加尔和马里。
一些亚种已经在冈比亚、或贝宁、布基纳法索、多哥灭绝了。
物种损失无法追回。
霸气侧漏而孤独的眼神,嚯嚯⋯仿佛向我们哀诉…他们平时爱捕杀猴子、或用木矛来攻击其他的灵长类,这些行为因过于残忍 没 有 被展现。
💚总之,此集完美展示了季节的变化,强大的生命力,王者的归来;瓦尔《黑猩猩的政治》中的结盟,秘密饮水点,母猩猩尽可能多的交配策略,临终告别,权力真空,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负荆请罪(路德)⋯⋯戏太多了!
还有,像Luther那样制造恐怖,是确保权力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我也学到了!
•二、帝企鹅🐣帝企鹅是每一年都换夫换妻吗?
是的。
💏帝企鹅虽是一夫一妻,但每年都换一个配偶。
跨年的¥忠诚度只有15%左右。
所以以前法国人拍的《帝企鹅日记》,美化他们的夫妻忠诚度,纯属误导。
动物也乱着,孤独着,叹着生命无常。
也难怪,他们每一只都是在几个月的情况下被父母抛弃、独立生活,内心一定有巨大的不安全感啊。
他们的平均寿命是20年,从五岁开始求偶,所以企鹅的交配史约15年时间。
有极少个体存活50年以上,他们是猩猩界的彭祖。
奶爸可不好当!
雄性企鹅在黑暗的冬天把蛋放在自己的育儿袋里,用脚尖笨拙地保持平衡,连续64天,直到孵化。
自己节食115天左右,这是什么样的牺牲精神呵!
帝企鹅是唯一观察到这种行为的物种。
他们为什么能成就如此奇迹?
:血红蛋白的特殊结构,允许他们在低氧水平下工作;他们坚固的骨骼,可以减少气压伤,冰面上滑行更耐砣;形成防雪阵时,他们有降低新陈代谢和关闭非必需器官功能的能力。
这种奶爸还有“奶”🍼,小伙伴惊呆了!
对企鹅来说,一般在母亲回来之前就已孵化,奶爸会给宝宝喂养一种由6⃣️成的蛋白质、3成的脂质组成的凝乳状物质,由食道中的腺体产生。
片中,有此稠粥状的物质,小企鹅还没接着😁。
这种在鸟类中产生“牛奶”的能力仅见于鸽子、火烈鸟、雄性帝企鹅。
所以我们有乳鸽的叫法?
而雌企鹅呢?
她们盗娃。
如片中所见,层出不穷,雌企鹅就是这么有母爱,而且引发局部小骚乱的,都是她们。
哎,女人呵⋯⋯雌性还会收养人家的娃。
有时,母企鹅通常会很快发现这不是自己的孩子 然后抛弃掉。
被收养的小企鹅一般会死去。
这一段在蓝色星球2里有说到。
但个体原设差异大,自变量不确定,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大卫David Attenborough第五次拍帝企鹅了:1993 Antarctic Life in the Freezer。
2001 Blue Planet蓝一。
2006 Planet Earth脉一。
2011 Frozen Planet冰冻,和此部。
此物种拍起来,易流于卖萌。
·三、Marsh Pride 母狮🦁权力与性是什么样的关系?
权力游戏如何开展?
我在此提供new情报:雄狮联盟(片中的兄弟情)比单头狮子占据领土的时间更长。
在三四个雄狮的联合政体中,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制度,其中一个如君王一般,我们称为“优势雄性”。
优势雄性比其他同伴更频繁地与雌性交配😈。
这还能解释神话中宙斯(Zeus or Wotan)的性乱🤓在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观察到三只雌性将交配伙伴转换为“优势雄性”。
这叫“权力的诱惑”,和人一样。
“我们都爱任正非”😁我觉得这可以从世界范围内解释 英雄史诗,乃至才子佳人戏。
只有强力的男性,才能满足类自然界的竞争,他对女性的征服便顺理成章,如亨利五世。
这其实也是“优势雄性”。
人类行为也可为大自然做注脚。
更有趣的是,雄狮、雌狮只有在交配时才交流🤣。
否则就是在权力争夺利时,用暴力来交流。
连母狮都会咬死子女。
为了交配,雄狮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将雌狮拖的酱油瓶👶🏻全咬死。
查姆的锁喉之咬多厉害!
西耶娜很无助!
狮子是一种多食性的食肉动物,由于其广泛的捕食名单而被认为是食物链的顶端。
除去酱油瓶外,他爱吃的菜肴有:角马、斑马、非洲水牛、金丝雀和长颈鹿。
为了自我保护,他尽量不去碰:成年大象、犀牛🦏、河马。
以及犬羚(迪克-迪克)、蹄兔hyrax、野兔和疣猴等小猎物。
其实,肯尼亚Maasai Mara国家公园绝对是网红,从《生来自由》(Born Free)这部电影(1966)开始红遍世界。
现在50年过去了,狮群数量已大幅下降到红色预警了。
小花絮:拍摄最大的难度是什么呢?
在于要辨识每个狮子个体:他们的“胡须孔”都是不同的,加上毛色,耳朵切口,鼻子的颜色。
·四、非洲野狗🐕这种动物一点也不高大上,看起来还有点猥琐,为什么要拍呢?
因为这种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有很多不同寻常之处:1冠军猎人🏅。
从狩猎成功率说,非洲野狗追逐的60%以上以猎杀结束,有时高达90%。
这比狮子(27-30%)和鬣狗(25-30%)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但是非洲野狗通常由于狮、鬣狗这两种大型食肉动物而失去成功的猎杀。
泼点冷水,跟中国的国情有点像:——僧多粥少,一平摊到广大的民众身上,狗多肉必少🤓。
所以他们捕猎次数多,成功率大,也不容易吃饱肚子。
2民主行为。
在开始狩猎之前常被观察到“集结”表达意见的行为。
如“打喷嚏”的越多,离开当下领地的可能性就更大。
这些喷嚏的特点是通过鼻孔发出短促、尖锐的呼吸声。
博茨瓦纳的野生狗“在决策过程中使用特定的发声(打喷嚏)和可变的法定人数反应机制(在特定的时刻去打猎)”。
3片中所示的兄弟情,他们这种情感非常浓厚,团结极了,即使朋友受到重伤,他们也不会相互抛弃,光就这一点来说比狮子老虎强太多。
可因为大环境,它们的种群数量下跌仍非常厉害。
·五、孟加拉虎🐯这当之无愧的单挑冠军,食物链的顶端,它们有什么不吃的东西吗?
动物观察纪录打破了我们的刻板印象:😺有非常罕见的记录是,它们会攻击成年印度象、印度犀牛!!
😱2007年,在卡兹兰加Kaziranga国家公园,老虎杀死了20头犀牛🦏。
在桑达班斯Sundarbans,在老虎的腹部发现了大量的剧毒蛇。
😰狮虎优劣论。
《大猫》中漂亮的博雷戈博士设计了一个小盒子,测试狮子用多长时间能打开。
其表现要超过老虎。
但如果打架,东北虎永远是大哥,专拍狮子!
详见网红视频。
别惹东北滴,哈哈·尾声:👯当第一集的解说词说到“大卫又回来了!
”我立刻想到同名主持人,我不禁笑了。
四年后,爵士荣归了(同名大猩猩也干满了一个任期😁)。
大卫是只负责任的猩猩,呼吁大家为动物们挤出一点生存空间。
大卫爵士已经把此类纪录片拍到了顶峰,前路无多,除了更多的数毛级细节、戏剧性、大片式剪辑(epic editing、音乐都模仿《星际穿越》)以外,科普还能做得更好不?
不少物种是常客了,经常重复出现,炒冷饭,差评🤓我认为Tenant隐藏摄像头拍出的片子,新颖而且有科学性。
还有《骨骼的奥秘》讲行为科学,《自然的运作》说理透彻,也有深度。
日本的《大地纪行》《大海:未知的世界》更加严谨、有史诗的魄力,既有料又不媚俗,适合孩子看。
我还开始回顾爵士在2000年以后拍的一些片子,里面的解说性更强,帮助我的思考。
(我都评介过)总之,国人努力😭鹤隐
这一集给我的触动很大,企鹅间相比猩猩少了很多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它们的生活的重心就是生与活,如何抵御暴风雪、生育繁殖、捕食、忍受饥饿等,看到了生命最让人震撼的地方。
掉下沟里的企鹅妈妈不得不丢下小企鹅爬回聚居地,还没有离开过母亲怀抱的小企鹅不得不奋力地独自往上爬,最终却被无情地滑落翻滚下去,寒冬将它的身体懂得僵硬,一条生命就此逝去,让人忍不住落泪。
但是也有一个企鹅妈妈缓慢地拼尽全力最终将孩子带上去的镜头,摄影师说如果所有的企鹅妈妈都选择像这一位那样坚强,或许还能多挽救一些小生命。
“人类不应该过多去干预自然”,人类干预自然的案例还少吗?
摄影师们尽可能地不干预帝企鹅的生活,给它们挖了上去的阶梯,这一点值得尊敬。
摄影团队在寒冷至斯的南极居然能拍出如此伟大的自然纪录片,每一帧都是绝美,令人赞叹。
当凛冬消去,暖夏来临,南极被染成一片金黄。
帝企鹅张开了双臂迎接暖阳,欢呼生命的轮回。
一切是那么美好。
音乐,故事剪辑,影像质感…都有着电影的制作水准,很燃。围绕某个目标的长时间追踪拍摄,更是在动物纪录片制作里少见,也因此凸显出团队前期调研和拍摄付出的巨大心血,为制作团队鼓掌,点赞。
我来当老实人,说一点实在话,当成动物保护片看是完全没问题的,不过简介里面说的什么动物界王朝更替勾心斗角是没有的,我本来奔着看一点大自然血淋淋的权力争夺的目的来,失望了,动物们还是太可爱质朴纯洁了,没法跟一肚子坏水的人类比。
在镜头里感受着它们的喜怒哀乐,对他们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束手无策,只能无意义地希望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
原来雄狮子是大渣男啊!无意看到朋友看企鹅那一篇小企鹅被抛弃的片段,太伤心了,不敢看,其他四集都看了,,杂色狼殉情那里感动哭了,居然在动物身上找回来不敢相信的爱情,,另外母亲真伟大,不管什么物种,,,希望人类好好爱护这些珍惜动物
每一集都特别好看 原来鬣狗也有葬礼 猫科动物真的天生丽质
不得不叹服,这个世界的魔力。雨季来临一场戏,画面剪辑声音都是极佳。
除了painted wolf那集,其他几集有点炒冷饭的意思,没什么震撼的场面风景,故事编排也一般般。此片在BBC自然纪录片里算二档中等了吧——当然,是BBC自己将自然纪录片的标杆定得太高了。
反而更喜欢杂色狼,老虎美极了。母虎捕猎失败,叶猴坐在树上龇牙咧嘴也是挺逗的。
不喜欢动物拟人化。
技术在进步,但是内容却开始匮乏了,这个题目显得太牵强
生命传承
讴歌!
即便是狮虎一朝,呈现的也不是君临天下的面目。更多的是日薄西山的残喘感。应该就是片子的主旨了吧。很奇怪,看的时候,另有一种平静人心的力量。
看了一集,摄制组虽然辛苦,毕竟故事的组成,有一些靠拼接和猜测。
一般般,
有点视觉疲劳了
摄影,美术确实好
顺顺比我有口味,果断放弃大猩猩,直接看企鹅和狮子。#20181202
把节目组镜头删了就满分
感觉名不副实,雌性狮子和老虎好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