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媛》是我不敢看第二遍的电影。
大家好,我是大仙儿。
今天大仙儿看到了一条热搜,“素媛案”的那个性侵犯被公开了长相。
昨晚,韩国MBC电视台在《真实故事探索队》节目中公开了”素媛案“罪犯赵斗淳的长相。
赵斗淳居然在一个月多的时间内,两次占据热搜榜第一。
就在上个月,有韩媒报道,韩国电影《素媛》里的原型赵斗淳将于明年刑满释放。
大家请记住这个日子,2020年12月13日,蹲了4343天牢房的变态强奸犯赵斗淳即将出狱。
节目中的一位嘉宾是这么说的。
在韩国,要不要公开猥亵儿童罪犯的长相,是由法官决定的。
如果法官法官觉得罪犯不会再犯罪,就不会下令公开罪犯的长相以及真实身份。
但这是绝对不对的,以青少年为对象的性犯罪者,就必须公开其身份。
当年,虽然民众请愿要求重判赵斗淳,但是法院以赵斗淳作案时的自控能力较弱为由,只判处了赵斗淳12年的有期徒刑(15年刑期+3年减刑)。
他曾在狱中接受反人格测试,测试结果29分,这个分数是什么概念呢?
2004年韩国京畿道连环杀人事件的罪犯姜浩顺,得分27分。
2017年强奸并抛尸女高中生的臼齿爸爸李英学,得分25分。
像赵斗淳得到的29分,说明他出狱后再次犯案的可能性极高。
但是以目前韩国的法律,无法再给赵斗淳加刑,只能给赵斗淳进行100小时的心理治疗。
他已经在狱中接受过超过400小时的心理治疗,效果嘛?
屁用当然是没有。
韩国电视节目《PD手册》曾公开过他写给法官的亲笔信。
他在信中是这么说的。
“完全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事情的经过,难道不代表我并没有强奸伤害他人吗?
”“如果有确切的证明我强奸的证据,且可以对被告人施以邢狱以外的惩罚的话,那就割了我的生殖器吧。
”由于赵斗淳案的发生,韩国出台了化学阉割法案,也成为了亚洲首个推行化学阉割的国家。
不同于物理阉割,化学阉割又称药物去势,根据百度百科上的词条:以雌性激素(女性荷尔蒙)、抗雄性激素(睾丸抑制剂)或性腺刺激激素抑制剂注入罪犯体内,令他失去性冲动,同时不再勃起,令男性独有的人体反应消失。
化学阉割,对于这种人渣为什么不物理阉割呢?
去年年初,韩国政府出台“赵斗淳法”,并于3月28日获得韩国国会的通过,根据该法案,这些以青少年为目标的性犯罪者在刑满出狱以后,将被一对一的进行监视。
被监视的犯人将接受为期至少6个月的24小时全天候监视,到期后会被判定是否继续延期,并被禁止进入幼儿园以及学校等场所(现在韩国一共有3065名电子镣铐佩戴者)。
划重点了。
赵斗淳,只被判处佩戴7年的电子镣铐,也就是说1对1的监控最长不超过7年。
100小时心理治疗,外加7年一对一监视,这就足够了?
Are you kidding me?
谁能保证他不会再次犯罪,届时他的行踪也将不在掌控之中。
谁能保证,万一他碰到了娜英的话,不会对娜英造成“二次伤害”。
即便不是娜英本人,也有可能是其它女孩。
赵斗淳就曾在笔录的时候说过,“我就算要吃15年、20年的牢饭,即使出来已经70岁,我也会在里面好好运动,你就等着我出狱吧”。
当年去过案发现场的刑警都说,见过大风大浪的他们,到了现场还是非常震惊。
赵斗淳在被捕后,丝毫没有认罪的迹象,一直在说,他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抓他。
自从第一次庭审之后,一共上交过7次,总计300多页的请愿书。
据一位已经离任的狱警说,赵斗淳从没悔过,也没有觉得对不起受害者及其家属。
唯独担心的是,出狱之后该如何维持生计。
下面是他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审判长,如果是我做的,我马上自杀,不要错抓好人,让那禽兽不如的罪犯逍遥法外。
所以,想等他悔改的一天,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那怎么办,即便有615354位韩国民众在青瓦台官网发起请愿,请求重判赵斗淳。
结果上面已经说了,基于现行法律,不可能。
就连曾经抓捕过他的刑警,有几位因为害怕报复,不敢接受采访。
韩国的某网络社区还出现过一个帖子,号召大家在赵斗淳刑满出狱的那天,在监狱门口等他,给他开个“欢迎会”。
当即就有1000多人回复,说要带着家伙去好好“欢迎”一下赵斗淳。
赵斗淳就是命好活在韩国,要是活在美国,他要是能活到刑满释放的那一天,都算大仙儿输。
美联社曾经报道,强奸犯在加州监狱就是活靶子。
那些性侵儿童的罪犯更是监狱食物链里底层的底层。
在美国的监狱里,性侵儿童的罪犯都有特定的绰号,chomos、chesters、tree jumpers、short eyes。
一般要是谁把他们干掉了,会赢得其他罪犯的极大尊重。
2010年,有一个叫Alan Ager的儿童性侵犯,刚被关进去,就被一顿暴揍,10天之后医治无效,挂了。
就等着男上加男,后庭开花+脑袋开瓢吧。
一般在美国,这些儿童性侵犯都被关得远远的,没人敢吹水自己性侵了多少孩子,一旦敢BB出去,横竖一死。
那些最杀人不眨眼的恶徒,都不能容忍这些人渣。
尤其是在加州,这里恋童癖被杀的几率是全美平均值的两倍。
那我们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如何惩治这些儿童性侵犯的。
先说说咱们中国。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强奸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二百三十七条 【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大仙儿解释一下如何定义从重。
从重是指在一个法定量刑幅度内选择最终的刑罚时,要考虑“被害人是幼女”这一情节,比同等情况下“被害人不是幼女”的处罚更重。
按《量刑指导意见》,强奸罪的处罚,如果被害人是幼女,大概会比被害人不是幼女更重1-2年。
再说说美国。
关于未成年人性侵,美国有《梅根法案》,促成这个法案出台的惨剧,大仙儿就不说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查。
根据“梅根法案”,只要有过性侵前科(不管是性侵对象是否是未成年人,这样的角色在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出现过),该罪犯的个人信息都会被上传在网络,包括:姓名、照片、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
他们就算是想留个胡子,都要去警局报备,像什么换车、搬家,更是必须报备。
有些地区,这些罪犯的房子会做出醒目的标记,提醒邻居,这是一位性侵犯。
要说欧洲哪家量刑最终,那就数德国了。
德国对于性侵的定义很广泛,就别说是进行身体接触了,向儿童展露性器官、黄书、黄片、黄色图片,或是像许豪杰那种传播儿童视频的,都属于性侵。
犯罪者的年龄限定在14岁以上,受害者的年轻限定在14岁以下。
抓到了,视情节严重性处以半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要是跟14岁以下的儿童发生性关系,不管是不是自愿,不管是不是雏妓,都视为强奸,10年以上有期徒刑。
上面都是从法律的层面,来说未成年人性侵的问题。
而性侵的后果,都是由这些受害者来承受。
这样的经历往往会跟随他们的一生,《素媛》中的原型人物娜英,已经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谁又能知道,她到底战没战胜童年的阴影呢。
别人不提,就像台湾作家林奕含,因为曾经在补习班被老师性侵,换上了抑郁症。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两个月后,自杀身亡。
同一年,林肯公园的主唱Chester Bennington,也因为7岁开始的被性侵经历,选择上吊自杀。
未成年性侵的问题,在全世界都是无法忽视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经说过,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案件,隐案比例是1:7。
一件被曝光案件的背后,还有7件还没有被曝光。
大仙儿相信,现在的社会里正义永远都会战胜邪恶。
希望那被隐藏的7件案子可以被揭露出来,更希望这8件案子从来都没有发生。
-FIN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第二次全身心投入的写一篇影评,不是不想写,每次看完电影总有好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难以名状的心情实在是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表达完整。
可是这一次我还是想沉下心来把看完这部电影的心情记录下来。
正在备战14考研,本来不会有时间花费宝贵的2小时去欣赏这样一部电影。
可是我庆幸我偷懒了,看到了这样一部一直让我眼泪决堤的作品。
前些日子由于剧慌所以看到微博上别人的推荐,就好奇的去看了一些韩国的电影,(因为韩剧的缘故导致我是不怎么看韩国的电视剧电影,实在不喜欢韩国的风格) 类似这个题材的三大未解之谜《杀人回忆》 《孩子们》 《熔炉》 《那家伙的声音》等,只有看《熔炉》的时候我哭了,可是却没有这次这么惨。
刚开始素媛一家人可爱搞笑的相处方式让我觉得这部影片整个节奏还是很欢快的。
不时会有笑点。
素媛爱逞强的妈妈,闷不吭声一切无所谓态度的爸爸。
还有可爱胖嘟嘟的荣植。
可是灾难就是这么云淡风轻毫无预兆的发生了。
一家人幸福的生活被打乱。
鲁迅老人家不是说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很平静的吗?
可是那天早晨偏偏下着大雨。
当时没有漂亮小辫子的素媛还在可爱的和妈妈撒娇。
妈妈说明天给你梳美美的辫子。
素媛抱怨说每次都说明天明天。
事情发生后素媛躺在医院的床上跟爸爸说,想着自己也是大人了就直接拨打了112.看到这眼泪控制不住了。
懂事可爱的素媛此时的惨状真是让我这种局外人都恨不得去抽死那个畜生不如的混账玩意。
一想到国内很多性侵幼儿园的孩子还有小学生的老师校长,我都觉得以后千万不能有孩子。
有了孩子不是只有养大的责任,你还有让ta健康成长的责任。
在当今这种社会以后我真是不知道能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素媛说,我只想帮他撑雨伞,因为他全身都湿了,我做错了么?
大人们对于纯真孩子这样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呢?
孩子的妈妈爱逞强,刀子嘴豆腐心。
和闺蜜在医院的交谈也是深深触动着我,回想着很多年以后我是不是也能和这样的闺蜜这样相互扶持。
孩子的爸爸不善言辞,可是自始至终都对孩子有着深沉的父爱。
每次爸爸拌成可可梦的时候,我都莫名的流泪,这样的感情虽然我不曾拥有可是我坚信这样的感情是存在的。
虽然我连一句爸爸都不能喊出口。
虽然我也已经快不记得他的样子。
虽然他没有对我负责。
可是我还是会相信这样的伟大的父爱是存在的。
每次素媛看到可可梦以后的样子都让爸爸觉得得到莫大的欣慰。
最后素媛问出口的那句,你是爸爸对么?
这句话是催泪弹。
其实冥冥之中我也觉得素媛应该是知道可可梦是爸爸扮的,可是当那句话真的说出口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拉着爸爸回家,给爸爸擦汗。
(这个场景哭了很久)可爱的荣直哭着说,要是和素媛一起上学就好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这样的情节是不是罪犯本人看了也会醒悟???
还有荣直的爸爸,妈妈也是多么可爱的人。
社会还是可爱的么?
还值得我们去信赖么?
算是个人的一些观后感吧:今天下午看的《许愿》。
在看《许愿》之前,我在微博上看了个视频:《名师20年间性侵多位男学生 多人露面作证》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3-12-28/232963313547.html这件事起初是因为有7人在微博上实名举报名师张大同猥亵学生而牵扯出来的。
当时在微博上曾经关注过。
时间一长,也就忘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又记起来了。
视频采访了实名举报的当事人以及对这件事进行了后续报道。
那位所谓的“名师”在被举报后没多久就被原校开除了,但是,后续调查发现,即使他被原学校开除了,多家培训机构和学校仍然聘请他。
视频里面讲到我国在猥亵男性这方面的法律漏洞。
由于当事人被猥亵时已经年满14周岁了,无法对张大同提出诉讼请求。
而强奸罪只有受害者是女性时才成立。
无疑,我国的法律在这方面是相对空白的。
视频里面也有讲到其他国家的在儿童性侵方面的立法。
其中就有提及到韩国。
韩国会把有性犯罪案底的人的资料放在网上进行公示,包括年龄、身高、长相等。
但这种做法一直饱受争议。
回到《许愿》这部电影上来。
我不清楚这件事是发生在韩国把性犯罪者的资料放在网上进行公示前还是后。
但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到,对素媛进行暴力侵犯的变态曾经有过案底。
而韩国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性暴力犯罪者的性冲动药物治疗相关法律》: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2-05/2749143.html 也就是我们说的“化学阉割”。
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化学阉割的作用并不大。
性犯罪者甚至有可能在进行化学阉割后心理会更变态。
很严肃地说,他自己没有了作案工具,但是他可以借用道具。
到时候这方面的证据搜集不是更麻烦么?
而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仍然仅关注女童(女性)性侵,虽然男童(男性)方面的性侵案例较少,但并不代表不存在。
我觉得如果是立法提案的话,不应该局限于性别方面。
以上。
2013/12/29=========================================这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很多关于男童被诱骗的消息:http://weibo.com/1497234571/ApA8p8QiB其实在早前,微博也曾爆过一些恋童的贴吧(我记得最后那个贴吧被封了),一些变态用零食和玩具之类的诱骗男童和他们发生性行为。
最为可恶的是,由于他们仅仅只是恋“童”,等到小孩子一长开了,就立马物色新对象。
所以,不要以为你生的是儿子就很安全了。
性教育真的很重要!
12/30
作为父亲的愤怒--观《素媛》有感昨晚看了韩国电影《素媛》,一部展示儿童被性侵后如何自我救赎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这样的题材挺敏感的,但是电影拍的很克制,甚至看着觉得温馨和感人(多备纸巾,擦泪用)。
但是这种温馨和感人的表面之下,是深深的罪恶以及法律的无力,带给这个家庭不可磨灭的身体伤害和心灵伤害。
作为一位父亲,我除了跟着流泪的同时,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愤怒,一种将罪犯碎尸万段的愤怒和冲动。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影片将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在遭遇如此厄运的情况下从拒绝心理辅导到接受心理辅导并主动为女儿进行心理辅导的转变作为辅线,是这部电影由灰暗转向温馨感人的主要原因。
片中的心理辅导师的女儿遭遇了同样的不幸,在16岁生日的时候自杀了,作为母亲在女儿自杀后也曾自杀而导致了下肢瘫痪,之后才专门从事心理辅导的。
这个情节和片尾的"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这段话出现的情节相呼应,把心灵救赎的力量彰显的恰当好处。
在我们遭遇不幸的同时还要遭受媒体的报道和法律的不公,这样不仅加重我们内心的创伤,还会对社会道德生发出无力感进而产生仇恨,素媛的父母都曾产生过“如果世上所有的孩子都发生相同的事情就好了”的念头,这种念头虽然邪恶,但也是最真实的;媒体无节制的报道和法律的不公就是增加社会暴戾之气的催化器。
纵观国内近几年的类似案件,更是体现的非常之明显。
片中的媒体报道,相对来说只是在惨案发生之初进行了参与,在后面克制住了,否则,心理辅导和自我救赎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片中的父亲去看守所面见罪犯被罪犯的无耻激怒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也握紧了拳头,我宁可变成罪犯也不能让这样的人渣活着,素媛的父亲也是这么想的,并且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当法官轻判之后,他抄起检察官案头的铭牌砸向罪犯的时候素媛扑过去抱住了父亲的大腿,罪犯扭头时的表情没有丝毫的悔意。
素媛说:“我总想睡一觉起来,发现回到过去了,可早上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太伤心了,以前奶奶说,哎哟,要死了,哎哟,要死了,现在好像能理解那句话的意思了,这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的理由。
”当素媛拿着自己制作的小飞机举在出生不久的小弟弟素望的面前的时候,以飞翔的姿势宣告着新生活的开始......据说这部电影将于2014年2月在国内上映,国内的片名为《许愿》。
作为一名父亲,我真诚的许愿:愿中国能和韩国一样,能尽快通过并实施“对于以儿童为对象进行性犯罪者,为了防止重犯或习惯犯罪的预防和治疗法案”,尤其是尽快废止狗屁不通的嫖宿幼女罪。
背景资料:韩国国会2010年6月29日举行全体会议,通过了“对于以儿童为对象进行性犯罪者,为了防止重犯或习惯犯罪的预防和治疗法案”(又名“化学阉割法案”)。
在29日的投票中,得到147张赞成票、23张反对票、30票弃权,最终获得通过。
根据该法案,韩国将对性侵犯儿童的初犯和再犯者进行“化学阉割”;处罚年龄从25岁减低至19岁;将儿童的定义扩大至16岁。
性侵犯儿童犯人将在出狱前两个月开始“化学阉割”,最长时间为15年。
2011年7月24日,韩国政府宣布,对性犯罪的男性实行化学阉割的法律生效。
韩国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个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阉割的国家。
看完整部电影,让人感到很沉重,阴郁,说不出来的难受。
性侵儿童者到最后一刻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在为减轻罪行找所谓的醉酒证明。
素媛从刚开始的不愿见到父亲,到认出那个玩偶就是自己的父亲,再到最后法庭上抱着爸爸不让他犯法,看到那一幕我哭了,一是因为没有将性侵犯惩以最严厉的惩罚,二是因为素媛的懂事。
其实电影还是比较偏向讲素媛在遭遇性侵后是怎样在家人,朋友,同学的帮助下恢复的,怎样积极面对生活,怎样忘掉那段阴影的。
在这之间,我们又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真的是一部很感人的片子。
看电影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但是我必须说这还是一部温情的电影,现实却没那么多温情。
我当然也会愤怒,这么禽兽的行为竟然才判12年,而我更清楚现实中还有多少这样的禽兽连12年的惩罚都没有。
这一瞬间我特别希望我们的评判准则是道德而不是法律,虽然道德暴虐起来比法律更可怕。
我只是希望恶人受到惩罚,但他们总有别的方法逃脱。
记得我这个小地方,有些家长外出工作或没有时间就选择花钱把小孩寄养在老师家,觉得孩子学习生活有人管让人很放心,就这样的环境下,就有一个九岁女生寄养在女老师家里却被女老师的丈夫性侵,女生父母是police,然而犯人也才判几年坐牢,女老师也不过是离婚换个地方继续教书。
很多时候法律多么的无力啊,我不敢去想这个未谋面的女孩以后会怎样,她还会不会心存美好?
这终究是一个不善良的世界。
如果我有一个孩子,我会告诉她相信美好更要保护自己。
我希望她不要善良而是拥有智慧,看,想来想去我还是怕,毕竟她那么弱小,智慧又怎么抵挡的了暴力。
严重剧透说在最前。
看这部电影的心理是这样的:素媛真可爱,以后我有个这样的姑娘就无憾了素媛太惨了…我想弄死那个男人!
我想弄死那个傻逼警察!
我想弄死素媛他爸。
我想弄死那个傻逼心理咨询师!
我想弄死那群傻逼记者!!
这他妈都是人干的事吗!
我更想弄死她爸了!
她爸还有救…厂长两口子是好人。
狗日的老头子,你他妈还是人吗!
王八蛋你不得好死!
竟然说不记得了,我操!
(不知道大伙看的时候字幕是怎么翻译厂长的话的)咨询师还有救,几个大妈都是好人。
道具商前几句话真现实,拿出旧布偶装的时候温暖了。
人活着都不容易。
素媛真坚强……在她爸穿起那身衣服的时候我不怪他了,这才是个爸爸。
小胖子给素媛记了笔记,她爸上网查与女儿交流的方法,大人们捐款,很多小伙伴都把小纸条贴在了门上……一直治愈了好久。
然后又虐了我一把。
That's all.但是,在我心里,十二年后,丫挺的出狱,老子一板砖敲晕了之后给丫骟了,完美犯罪,Happy End. 不能说这部片子有多好,里面的很多表演很多台词我都不喜欢,但它还是部好片子。
印象最深的,丫头在画板上写下,“你也回家吧,你的伙伴们在等你呢”的时候,我看着那双朦胧的焦点涣散的带着无奈和不情愿的眼睛,看着她肿起来的脸蛋,我真的很想哭。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想到陪我一块儿喝酒唱歌的弟兄,我有一肚子的话想给他们说,但是他们不知道,话踌躇到嘴边的时候,有几个有事中途退场,我说,有事抓紧办正事,哥几个都好好的,来日方长。
我知道这情景完全不同,但是我无法停止去想,因为这都是一种“其实不想让你走,其实我想让你留”的感觉。
她爸点点头正欲转身离开的时候,丫头在后面戳了戳他,他回过头去,看到的是女儿微笑着张开双臂。
在完整看完一遍之后,我将画面长久的定格在这一幕,这是出事之后丫头第一次露出笑容。
她的脸上还带着伤,不那么好看了;这个场景的光源只有背后的灯管,苍白不够亮,逆光更让她面容暗淡,但就在她笑的时候,我就像站在PM2.5破千的城市的楼顶上看到了梵高的《星夜》,看到了明媚的救赎。
丫头说,那个大叔让我给他撑伞,我也想过直接走,但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所以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也不夸我……我看到这就哭了。
但我觉得该给淋雨的大叔撑伞……操!
姑娘怀着这种慈悲的想法,就让这个人渣给糟蹋了。
我相信大家都不屑于演技这种亵渎的说法,这些思索和言语,是小孩子才有的自然和虔诚。
我曾经给哥们说,别看我他妈现在这个样,我也有有童真的年岁,好嘛!
可惜那时候我太小了,喜欢的没有一直喜欢到现在,都忘了……看到后来,心还是能暖起来。
我不愿去想象如果丫头回家之后,身边出现一丝刺耳的声音,结果会是怎样。
当然,影片不能给我们一个这样的结局。
假如有一天,我所有的希望都泯灭之后,当我站在悬崖边缘面临深渊毫无畏惧伸出一只脚的时候,现在的我希望有人能在后面拉住我的衣裳,给我说,朋友,大米干饭青岛啤酒,漂亮姑娘一夜二十,回来吧。
这些正能量能抵抗那个高度腐败的灵魂传递给我们的负吗?
反正对我来说是可以了。
“一觉睡起来,发现回到过去了。
昨天早上我有感觉,睡一觉就能回到过去了。
所以,我也没吐药,乖乖吃药,祈祷后睡了的。
可是早晨起来发现,还是没有任何变化。
太伤心了……”再睡一觉吧,再次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之前的那件事是个梦,上次起床发现没有变化的世界也是在梦中。
梦醒了,还是那个白璧无瑕笑靥如花的小姑娘。
“哎呦,要死了。
哎呦,要死了……这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撇开影片,生而为人,就总要不断面对求而不得的时刻,就总要不断面对半死不活的挣扎。
有时候,就算倾尽全力就算付出一切,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可就算身心俱疲,断手断脚,也要学会坚强永远怀揣希望,活下去。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agree with the second part. 不论受到何种待遇都不能消弭掉一丝一毫执着的人,闭上眼再睡一觉,醒了就忘了,牛逼依旧。
时长122分钟的电影, 展现的是一个女孩子的一生.一个平凡的家庭, 在工厂上班的父亲, 经营小卖店的母亲, 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 一家三口平平淡淡的过着日子, 但是一切却在一个下雨天发生改变.因为'那件事'的发生,给孩子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伤害. ‘那件事’发生与进展的速度异常之快,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极其缓慢的创伤的自愈与治愈.转回到事件发生后, 如果没有孩子的指证将无法逮捕罪犯. 所以孩子务必将要进行照片核对, 在核对照片的过程中孩子无疑会再次经受伤害.事件并没有结束, 如果想要给罪犯定罪, 孩子必须出席法庭进行指证, 这对于刚刚对生活重拾希望的孩子来说无疑又是一次重重的打击.影片最后所愿的妈妈生了一个男孩子,起名为所望, 这个孩子的出生是所愿的愿望, 是对于这个受到伤害的家庭的补偿, 同时又是是一种希望, 是这个家庭重拾生活信心的希望, 与我一同观看此片的女生说 “将来不想生女孩子了, 如果我不能护她周全“我在心里给她打了个满分.
不是我心里黑暗,我感觉最后的结尾暗示着一个残酷的结局,虽然我不喜欢这个猜想,但我觉得除此之外没法解释最后五分钟的剧情。
我觉得她要自杀,而且就是提前回家那天。
最后五分钟的剧情:镜头先是一个她的座位空着的特写,然后是她走出校园,回头看看学校,转身往家走,心里说:“今天我得提前回家了,上午课结束之后就直接回家了,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星期一该怎么解释呢,那个才是最担心的,要是我身体健康就好了”回到家,他爸刚上完夜班在看板球比赛重播(说明当天他们全家没有出行的计划),素媛回到自己屋里,然后看着桌子上一桌子的玩具,说“今天把飞机拼好了,因为是给弟弟,所以拼得特别好……”拿着飞机走到客厅,教训爸爸不能买彩票,给爸爸剧透昨天比分(说明她昨晚没睡?
)。
进入妈妈的卧室,妈妈在小宝宝旁睡着(说明当天不是接小宝宝回家的日子),素媛笑着躺在小宝宝旁边,边逗着弟弟,边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完)为什么第一个镜头是她座位空着的特写?
因为她即将不在了,那个座位周一会空着。
为什么离开学校时要回头看一看?
因为不会再见了,所以要多看一眼。
为什么突然要提前回家?
提前回家说明起码不是经常提前回家,这次提前回家肯定有什么理由,也许是因为她的计划里不得不提前回家。
为什么“我觉得小朋友们会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如果字幕组精准的话,说明这是个未来时态,说的是以后小朋友们“会”怎么看她。
她的特殊情况老师和同学应该大概都知道,这个担心说明会有别的事情发生。
为什么“最担心”“星期一该怎么解释”?
不出什么事的话,为什么要做这种担心?
只是担心该怎么解释为什么提前回家似乎说不过去。
而且,这个“该怎么解释”并没有把主语限定为她自己,应该是担心周一父母如何为她的事情做解释。
为什么给刚刚出生的弟弟做那么多玩具?
因为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因为家里有了新的血脉,自己如释重负,即使离去,父母也有新的希望。
素媛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很要强自立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的小姑娘,坚持自己上学,和小胖子争强好胜,出事后为了不打搅爸爸上班先打警察电话,住院时让独自出来的可可梦快点回冰箱去陪朋友们,自己早睡了也要在画图板上给可可梦留言“今天我先睡了,你早点回去吧”,法庭上抱住爸爸不让他犯罪,等等。
她的考虑从来都是以别人为中心,而她自己承担了太多的妥协和痛苦。
电影中素媛的爸爸妈妈反复说“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这伤害有多大”,是的,素媛受到的伤害,一定要远比我们从电影中所感受到的大得多的多,但她都是自己承受着,没怎么说也没怎么哭。
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强?
恢复能力有多强?
心理辅导师的女儿不是16岁自杀了吗?
我觉得素媛会想只要她死了,她爸妈就不用照顾她一辈子,不用老是担心十二年后的事,他们难过几年之后就会把爱投注在弟弟身上,老师和同学们也不用刻意照顾和回避她,她自己也不用一直承受着无法诉说的痛苦。
这样的话,就不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了,而她自己也不必再受煎熬。
她最后的淡然,我觉得,就是她想通了要一死了之后如释重负的表现。
片名:素媛=许愿=HOPE=希望,或许导演在片名就已经暗示了他是“希望”最终准备自杀素媛能活下去,他是“希望”说过“哎呦,要死了,哎呦,要死了”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的素媛能活下去。
或许导演故意不拍出来这个自杀的结局,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素媛可以像他不去拍这结局一样不去自杀。
今天在豆瓣看到了这篇评分9.1的韩国剧情片。
不知是豆瓣评分高的缘故,还是对韩国这种类型的片子质量的信任,我在论文未完成、交稿日期快到的时刻,竟然还毫不犹豫地点击观看下去。
韩国犯罪剧情片一直是我的最爱,比如《杀人回忆》、《熔炉》、《恐怖直播》等。
每看完一部,都感慨韩国片的伟大。
这些影片直抵人性深处,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不仅让人更清楚地看清楚人性是什么样的,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有的还给予了人们改变社会的力量(如《熔炉》影片上映后,引起韩国社会沸腾热议,舆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最终至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熔炉法」 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
《许愿》也是一部同样伟大的影片,跟《熔炉》相比,同样是讲述小女孩遭到性侵而法律没有严惩凶手的故事,但是它比《熔炉》更加震撼,更加荒诞,但同时也更温情。
片名是以影片女主人公、也是受害人的名字素媛( So-won)命名,国内翻译成读音相近的许愿,也寄托了某种希望和祝福吧。
影片让我血脉喷张,罪犯的惨无人道和死不承认、法庭判决的荒谬不公平,都让我愤怒到极点,换作我是素媛爸爸,我会在法庭上一枪将罪犯给毙了,哪怕坐牢,我也无怨无悔,这是透入骨髓的绝望,绝望=极度悲伤+极度愤怒;影片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爸爸扮作卡通人物守护在女儿周围、邻居捐款、同学们在素媛家门口贴满的课堂笔记和祝福,感动得让我不止一次流泪。
韩国的心理救助机制做得很不错。
受害后,素媛变得沉默寡言。
其实,她心理害怕极了。
看过影片会知道,她害怕同学们知道后自己很丢脸,害怕同学不理自己,害怕给家人带来了那么多麻烦。
而这些害怕与害怕那个怪叔叔还会出现相比,相形见绌。
她在出院回家时,经过受害那个小胡同路口时,还是会心跳加速,呕吐不止。
这些都是创作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
当发生这种社会悲剧时,与孩子有关的亲戚、朋友,也会有心理创伤。
比如邻居小男孩荣植,他就自责地大哭,后悔当初没有陪着素媛一起去上学,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悲剧事件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创作,还会殃及周围,亲近的人多少会有心理阴影,比如不断地自责、倒带回想。
幸好,有个心理咨询阿姨在。
她在素媛住进医院时就陪伴着。
在警察找素媛指证凶手、妈妈和邻居及护士扮演卡通人物在病房给素媛表演、素媛妈妈的心理疏导、法庭上素媛作为证人指证凶手时,心理咨询阿姨都在现场,给予专业指导,保护着孩子及其家人脆弱的心灵。
在心理咨询阿姨的指导下,爸爸也学会了如何跟受创作的孩子沟通。
他扮演素媛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可可梦,在病房里跟素媛在写字板上交流,偷偷跟在素媛后面守护着她上下学。
素媛猜出卡通人物是爸爸扮演时,摘下爸爸面具,看到满头大汗的爸爸,心疼地给爸爸擦汗,感动得我泪如雨下。
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一个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的康复来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素媛出院回家,看到家门口上贴满了课堂笔记和祝福语,同学们的关爱也让我感动;邻居大叔也就是荣植他爸主动借给爸爸钱的一席话也让我感动得流泪。
这些对于素媛走出创伤起着加速作用,温暖着人心。
但不管怎样,透过影片,我对心理辅导究竟能否抵御现实的残酷还是不太坚信。
影片最后,素媛的一句话很让人寻味,她对刚出生的弟弟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
我猜想,素媛最终还是会自杀吧。
但她一直都很懂事,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比如她受伤后第一个打出的电话是112,因为刀子觉得“爸爸妈妈很忙,但是坏人也要抓,要先报警";心理咨询师问她担心什么时,她担心爸爸因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不能去上班了。
所以她一直忍着,坚强着。
弟弟的出生,在她看来会减轻她的自杀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所以她说了那样一句话宽慰自己的话。
想到这一层,我就不寒而栗。
不希望这种猜想成真,真心希望她克服心理创伤,在家人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可是不能否定这句暗示的话所带来的可能性。
当素媛快被治好,走出心理创伤的时候,法庭上发生的事又让她陷入了绝望。
证据俱在,证人证词确凿,法庭也认定了罪犯的惨无人性,但是仅因为罪犯抵赖不认,装出喝醉酒神志不清,法庭竟然采纳这种荒谬辩解,据此只判刑12年。
12年后,小女孩还不到20岁,生活中还时刻潜伏着“坏叔叔”,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坏叔叔”就突然出现在面前,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更别说经历了创伤的素媛。
素媛承受的太多了。
当爸爸抑止不住愤怒和绝望,冲上法庭要将罪犯砸死时,素媛哭泣着紧紧抱住了爸爸的腿,乞求爸爸不要这样做,这一幕让人悲痛到极点。
深深的无奈,深深的绝望。
谁能说这样的判决不会再给小女孩素媛造成二次创伤!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陪伴和关爱,离不开心理咨询在突发情况时的专业指导,更离不开社会法律制度的健全。
而社会法律制度能否起到弘扬正义、严惩罪恶的目的,是最根本的。
再温情的心理救助也抵御不了现实的残酷!
联想到我国发生的摔婴女童案,女童和及监护家人到现在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谁晓得长大后这个女孩还会不会再将犯罪升级?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被摔的婴儿长大留下了永久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
又联想到教师张大同性侵多名男学生的案子,虽受到当事学生的一致指认,但张大同所受到的惩罚只是被学校解职,而其他学校又将它聘去,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性侵其他男生?
PS:在法律制度、心理救助上,韩国落我们几条街。
我们也不可能拍出这样揭露现实的伟大电影。
2014.1.7
以前觉得,拍出来,才是开化。现在发现吧,就算拍出来,也还是那样黑化……
看的时候,很心疼女孩,那么生动的时候被摧残,连爸爸都不能接近。看完后回味,又被爸爸感动,那身衣服,那每晚的陪伴。在法庭上,爸爸控制不住想冲上去的时候,女孩一把抱住他的腿的时候,眼泪又止不住的流。法庭的审判是冷酷的女孩的被摧残是触目惊心的,也只有父亲对女儿的爱能带给我一丝安慰了。
丧心病狂的施暴者仅仅判了12年扣除假期确实太便宜他了他对孩子的伤害是永久性不可逆的,为什么这个白痴法官要维持这个明显不公正的判决?素媛的爸爸一直在隐忍,判决结果出来再无忍耐最后抄起检察官的桌牌要拍死他懂事的素媛抱住爸爸的腿她不想看家庭支离破碎。如果解释不
1,现实还是那么恶心,家人和童话让我们活下去。2,如果心灵得不到安慰,再公正的判决也终是悲剧。
片子本身还不错,各种形式的爱原本就是永恒的表达对象,有些不错的抒情段落,甚至还有我挺喜欢的薛景求,但太多人地吹捧下真是一粉顶十黑。
小姑娘还那么懂事,真是太虐了
有几个点很感动:素媛的父母躲避记住的利索动作;素媛爸爸扮成人偶;素媛为爸爸擦汗...
坏人这么可恶 但是好人还是那么多呢
哪怕被生活强奸的遍体鳞伤 也要接着生 呵呵 还是《何以为家》牛逼
新闻事件并不好做电影处理。框架先定,戏剧性就僵硬,代入感差,人物也显得不够真实。另外,这个电影的主题……
曾经的我有多喜欢,现在就有多厌恶。
奇葩电影
豆瓣真是越催泪分越高啊
不喜欢这种消费惨剧催泪的
拍得太太太太太煽情了,稀释了故事原型的复杂度。
好在哪?小姑娘可怜,电影水平就高?
看了太过心痛了,她的童心永远折损在了那一天,人性丑恶和变态太过早暴露在孩子眼前,天使折翼,带给全家和朋友们的伤痛永远不能愈合。
受过伤害的人总是能笑的很开心, 好虐
年度催泪大作,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朴素平实的叙事方式将治愈疗伤的情绪注入观众心底,情节编排、节奏把握都恰到好处。薛景求和小女孩的表演都很出色。很久没有看电影流这么多泪了~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