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慎入。
本剧主打心里悬疑,有些类似去年同期上映的《催眠大师》,宣传时刘青云说自己负责颜值,黄晓明负责演技,听起来有些玩笑话,但看后倒也没错。
作为老戏骨,刘青云已经做到了“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水准,任何角色他都是手到擒来,很好的融入角色,范国生又为他增加了一个银幕形象。
长期被人只会耍酷犯二的教主还在朝“手中有剑,心中有剑”的努力,从影片上看他确实为本片应该下了不少功夫,也应该是揣摩过角色,琢磨过表演,可惜用力过猛,所以处处强调要体现演技,反倒让人觉得很别扭。
或许本片换成别的同等级的演员,对手戏的精彩程度会更上一个台阶。
回到本剧,似乎一切雨过天晴,黄晓明正视自己的疾病,刘青云在狱中为自己的过往赎罪,但是几个重要配角的去向却让人疑窦重重。
这里开一下脑洞,过度解读一下本片。
1.雷医生(方中信饰)作为老院长很多年的朋友(寄望乌龟可见),他是相当有可能知道周医生的过往,虽然医生要为患者保密,但周医生严格上来说仅算是遗孤。
从头至尾的参与了整个事情,刚开始院长亲自说他是要退休的最后似乎当上了院长,中间他在警察来的时候尚还知道去会议室掩人耳目,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私下里去给出建议,而且也没必要带上王恩妮,另外在食堂里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却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周医生出问题了。
最后连女友都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却能认为周医生在院长留下的物业里,本也说得通,周的女友接了电话后他还说了句“一定在那里”就显得有些欲盖弥彰了。
2.岳母(鲍起静饰)老太太的眼神才是最让人冒冷汗的地方,也是主打惊悚的本片最惊悚的事情。
他一直耐心的观察着范国生和周医生,也一直谋划着报复,无论是装疯送汤,还是没事去敲门,都无疑实在让范国生不能很快融入新生活。
最后坟墓前的自白则直接推动剧情急转直下。
最后痴痴看着小孩,或许她疯了,因为他也有分裂症的第一表现:抗拒,自述自己不会疯。
或许她没疯,否则也不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质问。
反倒是那个吸毒者是谁杀的没那么重要,就像范国生说的,谁会相信,对于范大概是赎罪也是发现自己确实无法再融入社会(类似于片头自杀的老病人),对于官方也是防止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毕竟一个公开的康复者总还是让人不放心,剧中也有所表现,后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案子都被扣在了范国生头上那么完全有这样的可能,雷医生和岳父里应外合的,故布疑阵,分别除掉各自的目标。
看起来脑洞仅限于此,但是不要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在周医生最意气风发接任院长的时候,一个关于一季度药品有问题全部回收的事情,那么范国生真的病好了吗?
是不是岳母的确早就疯了,其它的东西全是来自他的臆想。
言归正传,隐藏的病人和康复的患者,到底该怎么选择,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选择,这是导演抛出来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值得深思的地方。
我依稀还记得村上春树在挪威森林是怎样描写精神疾患的:好像一只拧紧了发条的闹钟,突然有一天最关键的那个部分砰一下飞了,一切就都崩溃了。
很多好的电影其实都在探讨救赎和人生,《暴疯语》也是,但是这部电影将触角伸到了人们最为忌惮甚至恐惧的人群:精神病患者。
我们这些正常人,习惯地叫他们:疯子。
这部电影前1/3是属于刘青云(饰演范国生)的,果然演所谓的疯子是很抓人的选择。
后面则是属于黄晓明(饰演周明杰)的,同样,因为疯狂。
然而,这何尝不是源自我们对“疯子”近乎残忍的好奇。
生活的变故让范国生在完全分裂的状态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周明杰则靠着自己力量治好了他。
然而范国生说,我根本就不该出院,良心与爱让清醒的他面对不仅仅是岳母的骚扰,更是内心的挣扎。
而这一切带给周明杰的,则是对于自己的怀疑、否定,直到崩溃。
之前看过的朋友说,这虽然是一部略压抑的电影、却依然充满了正能量,现在看来,这种救赎是来自于人物对自己不屈不挠的救赎。
甚至范国生一度的轻生,其实也是想为当初自己的行为赎罪。
而在密室里挣扎的周明杰,又何尝不想救赎自己,即使他自负固执,即使他内心深处还藏着恐惧和埋怨。
我们都有病,区别只在于,谁会选择面对,谁在崩溃中自毁。
很喜欢结尾,安静坐着的晓明单纯又有几分沧桑的释然,青云大哥虽然坐在牢房里但依然放松的姿态。
从形式上,他们确实被困在了一个地方,但是他们的心已经自由了。
心安即放下,不在于你到底在哪,到底去过多少地方。
以及,这部戏让我非常有底气好好地赞一下黄晓明的演技——如果说演绎中国合伙人里的成东青,黄晓明还可以稍微偷懒地用萌萌哒的表情去掩饰偶尔的功力不足,那么这次饰演这样一个层层递进逐渐疯狂的角色,他绝对已经hold住了需要的度。
毕竟能在后半段让老牌影帝刘青云变成配角可不是一般男演员可以做到的。
如果你没有生理反应到就看到吴彦祖的帅就捧心不能自已、一看到黄晓明的帅就想戳瞎双眼要死要活,那么可以好好看看在密室中导演直接推到脸上的特写,我看到的不是快要破屏的颜值,而是在那种惊心动魄的英俊中写满的危险味道,有一种因为太过完美所以随时会崩塌的预兆,就像你眼看着一架做工完美的弓,弦已被拉满,下一秒立刻就会因为断裂而分崩离析。
我曾经一度担心的他因为塑造崩溃情节、五官过分扭曲而带来的违和感或者过头也没有出现。
当粉丝这年头没人权,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一次,黄晓明的会演戏跟他的颜值成正比了。
是组织行为学课上马老师播的一部电影,是一部七点起床去看的电影。
这种心理类型的电影其实觉得,应该看,但还是少看吧,很容易怀疑自己。
但还是不错的。
一个不错的故事,搜了一下豆瓣评分,只有5.9,有点出乎意料。
黄晓明确实总让我有点出戏,但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
有一点点刺激恐怖,就是那种眼神的恐怖。
但其实也还好。
旁边的一团女生的尖叫直接灭掉所有恐惧,只剩下好笑了。
以前想过当心理医生,也别说以前了,就是这阵子也是有想过的。
我很乐意为别人解决一些烦恼,然后看着他们挣脱一些束缚,朝美好的生活进发。
因为其实也有一点点了解被困在一个思维里时的难受。
我是自救过来的。
自此,生活都挺好的。
就是需要挣脱那种想法,思维。
有时候真的只是一瞬,从此世界明媚。
后来不想的原因也是怕积累太多别人的烦恼而累了自己,怕自己走不出。
而今天看了这部电影,可能也有点怕自己也会这样,救了别人却把自己陷了进去。
虽然黄晓明本身就是有遗传的因素。
但其实就还是会想,大脑啊精神啊想法啊这种,不像人的身体可以监测状况。
人脑是太聪明的了,只要伪装得好,谁又知道谁是正常的那个,谁是不正常的那个。
一旦绕了进去,解不出就是一团糟了。
而我不确定我能否承担。
就像我不确定我能否在锻炼中承担起一个记者应该承担的,勇敢地去戳别人的伤口,而得到一些信息。
我不确定,更多的是,我觉得我做不到。
所以一次蜻蜓点水式的尝试后,我放弃了。
而心理医生,我确实,不确定了。
大家都说教主演技问题 我觉得教主演技还是及格以上的 方中信的演技不错也超有存在感 但是导演你给他安排的这个角色作用没凸显出来啊 跟薛凯琪的角色合并一下就强烈多了 这个剧最大问题就是虎头蛇尾 草草结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想模仿禁闭岛没模仿出来 最后一点也不震撼 导演编剧最后是钱没到位还是咋?
(影评也要像这个电影一样戛然而止)
刚看好过来评价一下。
之前看了一丢丢简介,看到黄晓明最后变成精神病,我就果断关评论了。
我瞬间明白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各种反转。
这样的剧情决定了观影前绝对不能先看剧透,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于是立刻购票进影院看片。
总体说来,刘青云、方中信的演技可圈可点,无奈方中信的发挥空间太少了,强烈要求编剧其实可以给“雷医生”多加戏份,其实这里面他真的“可有可无”啊,原本以为老院长一句“你要多帮助他。
”会为后面小明哥深陷精神困扰,雷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伏笔,哪料到根本没有。
另外,有点不明白,既然老院长知道小明哥是有精神病的,那怎么能在他病还没完全康复的情况下把医院交给他呢?
这不是儿戏么?
之前还猜想,这里头是不是伏笔?
或者说其实老院长的去世乃至他承接医院都是精神臆想,哪知道根本不是。
唉,这个BUG留的真不应该啊。
ANYWAY,影片算是今年为数不多的诚意之作,小明哥的演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分推荐,值得一看。
黄晓明的演技的确还是没有,作为一个优秀的一生即使作为剧情的冲突也不应该那么前后对比太明显得太低级,如果换一个演员或许要好一些,相比之下,刘青云的演技就太值得点赞了。
吃药能不能拯救黄晓明面瘫式的演技?
結尾字幕: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
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的罪恶和丢脸。
是1860年一个精神病人写的,片子远没有拍出这句话的意境好吗?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稳定、差不多凑合、平静的生活下面很可能有N个不定时炸弹,有可能是强拆,强奸,抢劫等外力侵犯,也有可能自己身上的不可控被激发而不可收拾。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的意识的冰山理论,细想了去,感觉很可怕。
我们正常的,可控的意识不过是冰山一角,下面还有一整座未知的奇崛的冰山。
我是什么样的,我说的准吗?
这段时间反复听到一句话,叫“人能做的了自己的主吗?
”乐观的时候,总觉得可以,自己的人生,拼了也得自己做主啊!
或者说一切隐忍、奋斗都是为了有一天能自己做主。
不过现在看来,人哪里真就做的了自己的主了。
生活中的偶然,加上未知的自己,再来根火柴,恐怕人都会变得“不像”自己和身不由己。
以前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些受访者哪里像精神病患者,应该称呼为“另类天才”才对。
以外部人的眼光看,在精神病院里呆过的人,永远是“精神有问题“,当判断病人是否有病的医生成了精神病患者时,他的病人才被其承认没病。
结果就是,没有人会相信。
这分明是二十二条军规。
说自己没病的精神病患者一定是有病的,说自己有病的精神病患者也是有病的,所以精神病人无论说什么都是有病。
“精神病就像暴风雨,会落在好人和坏人的头上,谁也无法躲避,虽然是永远的不幸,但不比其他疾病来的更罪恶和丢人”暴风雨会席卷每一个人,波及每一个家庭,没人愿意受伤,但为什么就是有人会被歧视?
本来想着评分那么低还是黄晓明演的电影鬼才会去看,完全是冲着刘青云去看的。
但看完之后完全觉得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至少不应该这么低分。
我想大多数人打分的心态要不就是为了满足自认为的高尚的电影品味的优越感,要不就是对黄晓明的偏见完全就是冲着黄晓明去刷一星的。
其实我自己也很愿意冲着黄晓明演的电影刷一星,因为我对黄晓明的偏见就是他演的基本都是烂片,但其实对电影本身很不负责。
而这部电影不但质量过关居然连黄晓明的演技都逆天的好,当然也可能是导演太太太会选人了,这个医生角色不完全就是黄晓明本人吗?
高傲自负的人往往内心的焦虑崩溃就是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错的,所以不能排除黄晓明在演医生崩溃的时候是不是就是在演自己,才显得演得那么好。
如果一个人是本色出演,可能就不存在演技一说了。
既然黄晓明在本色出演我就不应该说是他演技好了,还是继续当黑粉吧。
不过反而做为刘青云的粉丝,这次刘青云演得真的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多年老粉深知他的演技,但他好像在这部电影上没怎么用心演。
那些看都没看就打低分的人你确定自己是对的吗?
会不会像电影里的黄晓明一样其实只是一个"有病的医生在诊断没病的病人",还是你要来一句"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托广电的福,内地上映的片子里不能出现代表虚无的“鬼怪”,催生了大堆的心理惊悚悬疑片。
弄出许多幌子,到最後把责任归咎于人为动机。
所以表面上还有“鬼”的东西,都烂掉了,专攻心理惊悚的,反而还有了成功的可能。
看完《暴疯语》,霎那间很难定义其质量问题。
不能说好,的确没什么亮点。
但也不能说坏,除了一惊一乍的鲍起静,也没有太值得嫌弃的地方。
同样是惊悚心理片,这片子比不过去年的《催眠大师》,名字和宣传都搞得极具阵仗,说是“脑洞大开”,实际上比起诺兰或是《催眠大师》的脑洞,显然都不够格。
在叙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之后,片尾还表达了对“精神病患者”的关怀,然而精神病患者并非传统意义上主流关心的弱势群体,衔接显然亦多此一举。
直观就是,电影开头非常好,通过代入范国生(刘青云饰)的故事展开另一位主角周明杰(黄晓明饰),新意而精到。
但后面却是走向了平庸,方中信的角色非常多余,他与鲍起静一样,承担的任务就是凸显范国生、周明杰两位角色的心理变迁,尚有作用,而对叶璇的期待,与片中其出场一样,完全是昙花一现了。
但华语电影中这类片子的确是很少,加上刘青云演技精湛,黄晓明帅气依旧,剧情尚有气场可以支撑。
想象下倘若换了新人来出演,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故事是个简单的故事,乍看刘青云的主角,细看才知主角是黄晓明,如果不是电影看得多,熟悉关系铺垫,这种新意转换多半让人不适。
范国生是一位杀妻犯,在後来的精神鉴定中被认为其精神存在分裂,故而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免于被起诉判刑。
周明杰是范国生主治医生,自负地认为自己已经治好了他,同意放他出院回归社会。
前部分一直围绕范国生叙事,直到他再次“杀人”(误杀),周明杰(在心理层面)正式登场,因为自负自傲和害怕,选择了帮范国生掩盖罪恶,最後却落入了自己的心理梦魇。
在周明杰杀害死范国生误伤的吸毒者时,周明杰的正常人格与“心理梦魇”对抗就开始了。
在密室一段的监控中,刘青云的角色实际上并不存在,一直是周明杰自己和自己的较量,导演和编剧給观众幻化的是“范国生”。
当然一如既往之作,导演在最後用了大段“真相”镜头来解读谜团,观众也“恍然大悟”。
但这其中并没有“隐喻”。
最後解答的手法是导演给的,而不是观众代入后可以察觉出来的。
唯一的隐喻只有一处,就是周明杰幻象看到曾经的自己和母亲,他在正常状态下看到了自己的执拗。
因为伤害,固有的遗传病,所以才刻意伪装成正常。
实际上编剧想说的是,不要怕,要正视。
在最後,周明杰“杀死了”自己的潜在负面人格,“负面人格”一直在让他放开(掩灭),最後他給了自己一刀。
在周明杰进入精神病院後与范国生会面,周再次抖出了一个谜底,原来真正杀害吸毒者的是他。
但不知为何,周没有对警察或是其他人说出口。
范国生反而表现正常,觉得横竖人生没意思了,乖乖进监狱吧。
方中信应成为院长,在像医生看病人一样看着周时,周未来的命运如何,到底是没有给出交待。
其实本片还可以给出另一个谜底,那就是方中信。
片子里对他没有过度刻画,但在周明杰的每一步异常行动中,方都参与了其中:警察找周谈话、周在与方吃饭时暴怒,周回医院取药时被方发现……不可能否认,方的种种手段,不是没有目的的。
往深了想,也许方一早知道周有问题了,再一步步策划到上位。
但就片子的长度和内容,这一点明显是过度解读。
李光耀在《暴疯语》之前,只拍过一部低成本惊悚片《恶男事件》,这个作品算是大银幕的首秀。
除了角色设置不够缜密,包袱抖得不够多,宏观化的对抗到自我剖断过度不够自然外,都还值得肯定。
我是在院线电影基本都看过之后没得看了才选择这部的,怎么说呢,虽然不够好,但还是可以有,让电影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意外收获:《暴疯语》:刘青云:【在跑步机上跑步】周医生,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
你总说我有病,但医院的人都说我已经好了。
黄晓明:【一旁观察】你的世界不只是医院。
刘青云:那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我正常到全世界的人都疯了。
我又变回不正常了。
黄晓明:【加速】刘青云:有没有病我没的选择。
但为什么我已经好了,别人还硬说我有病。
这是不是歧视?
黄晓明:【加速】刘青云:那我是不是该做一个隐藏着的病人,也不做一个公开身份的康复者?
【咆哮】是不是该这样选?
黄晓明:【愤怒,停止了跑步机】01:29:50刘青云: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在你的幻想里会是这样的一个人?
黄晓明:也许我跟所有人都没区别,对你有偏见。
刘青云:从我杀了我老婆那时候开始,我的人生已经完了。
事实是怎样已经不重要,没有人会相信我们的。
周医生,你现在看着我的时候,还觉得我有病吗?
黄晓明:没有。
刘青云:谢谢。
谢谢你周医生。
主要是黄晓明的演技真没法让人信服。。。你要是说让吴彦祖演。。。古天乐演,那没大问题。。。
一开始我以为是一般港片,后来发现好像是悬疑片,再后来觉得原来是惊悚片,最后字幕出来了才知道是科教片。@众圆
2016年1月12日,北京-法兰克福飞机上,自己。精神极端,就是疯子。
可以一看。薛凯琪越看越像方大同。
“病人都出院了,大夫疯了”——赵本山
神经病。
快进看的,快进到一半就知道后面怎么回事了
电影前面缓慢文艺,后面走惊悚路线,去年入围金马奖最佳女配角,今年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实很老套的剧本,不过李光耀导演影像风格很炫,尔冬升监制,画面构成与光线调度还不错,但节奏感掌握的不好,开篇冗长,中段太软,结尾尚可.
各种失控啊……表演、节奏、风格、故事的问题都一堆。把悬疑和恐怖揉到一起挖掘精神病人的世界本是可取的,但你不能总是一惊一乍的啊。影片聚焦精神病人,不等于你要把片子拍成神经病……黄晓明的表演差到让人害羞……完全不对路,格格不入,且造型太丑…
比较有突破,虽然有些不温不火,但总比矫情做作的骗钱片好很多。
0-0我们都有病~我们都该吃药~
黄晓明演技在哪里?不是过火就是苍白无力。
精神病会遗传的
剧情简单平淡了些。
画面构成与光线调度还不错,但节奏感掌握的不好,开篇冗长,中段太软,结尾尚可,剧情更是平庸,所谓“悬疑和惊悚”完全就是靠音效来把控。看的是粤语版,更显示出二哥在台词上的劣势,帅到是真帅,不过依旧是无表情、无演技,歇斯底里地叫喊可不是什么演技哦。“记得吃药”,哈哈……
精神病遇见精神病,整个人都精神了。不烂,但也不好,除了镜像世界一段稍微有趣一点之外,其他段落都太了无新意
悠唐看的首映。模仿搏击俱乐部、禁闭岛等的痕迹很重,而且在华语片里也不是首次。但拍的还比较有质感,刘青云发挥出色,黄晓明的角色的僵硬感也比较适合他。音效故弄玄虚,但也吓到了一些人。黄晓明本人确实挺帅。
精神病和催眠术题材的换位反转原本是很高端的梗,但是现在已经被用烂了、拍烂了,完全没有意外和惊喜,可惜了这样的演员阵容。
eason的主题曲
黄晓明是帅,但演戏真的很僵,石膏像,机器人。让他演这样内心复杂的角色真是为难他了,也有点不好意思说他演技的问题了。比催眠大师还差一点,挺有趣的故事没弄好,浪费了刘青云方中信。结尾竟然能说出无所谓真相的话,一条人命,反正你杀也好,我杀也好,我坐牢我赎罪就好?搞什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