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说,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心内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我总是对我喜欢的东西有过于强烈的感情,就不愿意用语言来表达。
浪漫满屋里智恩很不好意思地说,我总是容易激动,其实那也是我。
我如此迷恋春春的淡定清浅正是因为我没有,我总花痴无言沉默表情严肃的男主角也是因为他们同我是反例。
人总是会被自己所不具备的特质所吸引,这是定理。
而我对这部电影就是心内酸涩,说不出话来。
它的每一句台词,恩澍和星贤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份礼物---发簪,耳朵套,黑金鱼,手套,录音机都本来都是我心水之物。
一个人住,做饭来发泄,坐云霄飞车,走很远的路,喝一个人的酒。
我玩得很高兴,只是独自回来有点悲哀。
我还以为爱就是永恒的幸福洗衣服有治疗的作用人有三样东西不能隐瞒,咳嗽,贫穷和爱。
越隐瞒,就会欲盖弥彰最喜欢的就是全智贤头戴一个傻傻的小发卡穿红色tee念配音的样子,很像陈泽昕。
事情便是这样的,如果星贤把录音机在1998年选择一个时间给恩澍,他们会不会就认识了呢在浴缸里养鱼,他就不会像人类住得这么拥挤了。
我只是坐在那里哭,一直哭直到哭不出声,爱是自讨苦吃。
爱来的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我爱的人都离我好远。
别忘了,我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你却要等两年多。
我等了你很久,我知两年很长,但我仍想你来。
也许我又期望过高了,我知我不该这样,这总让我失望。
但我关心的人都离我好远。
在那两年中你怎么了,我希望只是一时忘记了难道我只是一个毫无疑义的陌生人吗?
距离,是建构爱情的条件,还是解构爱情的因素?
在《西雅图夜未眠》中,爱情的发生在于城市的距离。
在《电子情书》里,爱情发生在网络的虚拟距离里;在《情书》中,爱情发生在回忆的距离里。
在现实的例子里,城市里的咫尺疏离感,让人们没有安全感。
网上的虚拟空间,让爱情变美丽,但是因为相见,少了神秘的距离,爱情也就丧失了成份比。
回忆里的爱情,因为时间的距离,让人充满怅然,爱情成了叹息中的一只珍珠。
但是在时间空间交错之下,我是我你却是另一个你,让我怎样把亲爱的你重叠。
所以——希望你愿听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你愿相信我吗?
韩星贤对金恩澍说。
IL Mare,意大利文,意思是海。
IL Mare,是一所房子,越过长长的栈道和台阶,有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信箱的房子。
人的内心总有这样一个地方吧,它安分守己,它静静的在那里,就像“IL Mare”。
每个人都是那条小鱼,住在“IL Mare”的小鱼。
我不喜欢《触不到的恋人》这个名字,据说是当年电影在香港上映的时候译的。
《时越爱》才是它的本名,轻轻的念,时,越,爱。
好像可以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被舌尖慢慢的推,推向一个很远 的地方。
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在空气里慢慢的稀释,稀释,直到消失。
爱是不是也是这样?
恩澍:我住在”“海”的时候总是有孤单的感觉,星贤君呢?
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呢?
孤单是满溢全片的一个意象。
孤单的那片海,孤单的“IL Mare”,孤单的圣诞树,孤单的恩澍和星贤。
星贤和恩澍是爱吗?
是。
是爱情吗?
好像又不是。
两个寂寞的人,他们在彼此的笔迹里寻找温暖和依靠。
就像很多人喜欢向网络上见不到面的陌生人倾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只是倾诉,倾诉那些长在骨头上的话,它们比骨膜还要更近。
它们会越积越多,一直向内压迫,可是这样痛的多了就会麻木了。
这样也未尝不是好事,因为这终究是自己的事,自己的痛,别人可以倾听,可以安抚,但只是舒解,终究无法治愈。
但无论如何,如果可以遇到这样一个人,一个可以感知你的“IL Mare”的人,那么在这个枯燥而又虚伪的世界上,你是幸福的。
不必非要爱情,不必非要亲密,只要他或她存在。
有些时候仅仅是凝望也是一种幸福,就像看星星的时候。
恩澍和星贤就是天空中即使过了数万光年也无法交会的星,唯有相互凝望。
恩澍:我们痛苦不是因为爱情消失,而是因为爱情继续。
星贤:爱过总好过没爱,无论怎样那都是人生一段美好的经历啊。
最近正好有个朋友失恋了,每天在BLOG上呻吟哭喊,甚至放了一张面目狰狞的照片在上面。
第一次看到男生失恋是什么样子,原来也是如此无助。
可是又为什么要这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看着自己的痛楚?
那么忘记呢,忘记好不好呢?
很多人都会说做不到吧。
真的做不到吗?
是因为舍不得吧,舍不得那个人,舍不得那些回忆,舍不得那些欢笑,甚至舍不得现在的痛苦。
从前也有朋友失恋过,有的因此而变成“祥林嫂”,哭诉或痛斥,有的则是把伤深深埋藏,那些伤蚕食着她,直至她形容枯槁它才会长好,留下一道或深或浅的疤。
痛苦是爱情的延续,也是爱情的尾声。
是这样的吧。
恩澍:我以为我已经可以忘记那个人了,但是当我再一次听到他的声音,我还是完全彻底的崩溃了。
恩澍:星贤君,对不起,对不起。
拜托你,拜托你帮我阻止他,不要让他离开。
汝亦岛,1998年2月25日,早晨咖啡厅。
座位上是心神不宁的恩澍,街的对面是经历了痛苦挣扎的星贤。
他跑过来,飞出去,倒下,两滴清冽的泪,嘴角淡淡的微笑。
时光是胶片,我们都被定格其中,而故事早已剪辑好了。
有些事不是去阻止就不会发生,不是去挽留它就不会离开。
恩澍找回了她的录音带,“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声音还是如此甜蜜而清晰,可是逝去的爱情却是永远也无法找回。
星贤:我老是被一些我想忘记的回忆缠绕,恩澍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时候呢?
恩澍: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藏的,咳嗽,贫穷和爱。
越想隐瞒,反而是欲盖弥彰。
所谓忘记,只是它在我们的记忆中被忽略了,如果人生是树,那么回忆就像是年轮,它一天一天的生长,由淡黄变成深褐,越来越被排挤到边缘,远离了记忆的中心。
但它是存在的,无论它在多边缘的地方,他都是永远无法逾越那层树皮的。
人无法阻止它的远离,也无法命令它加快脚步。
它是苦楚也好,是欢乐也罢,它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联系着我们的爱和所爱的人。
所以它远离或是赖着不走,才都会让人难过。
但是最后还是只能说一声“We must say goodbye.We must say goodbye.”星贤:我对你来说只是陌生人吗?
只是没有意义的陌生人吗?
是啊,到底谁对谁真的有意义呢?
是否只要共同经历一些事情,就可以说不在陌生?
是否不是陌生人就会有意义?
陌生可以变成熟悉,熟悉也可以变成陌生。
有了意义也不代表永远,只是在这一时,这一刻。
下一秒呢?
看到全智贤和李政宰通信的时候,我想,自己很久没有在阳光充足的下午,在静谧的深夜,铺开信纸给人写信了。
140字的微博饭否已经干掉了很多博客,新浪博客的界面已经很久没有再出新,即使是网易lofter制作精美,也无法比拟微博带给我们强烈倾诉欲的解救。
而写信,连想起来都会摇头傻笑,那是一种太古老的联络方式,不知道95后们还知不知道有一种表白的方式,是给爱的人写一封信。
全智贤和李政宰在互相通信之后,决定在2000年的某月见面,全智贤说,我只要等一周,但你却还要等两年。
男主角在干净的卧室看着信上的字,微笑,然后对小狗招手,说,可乐呀,我们要去见她了。
那天在微博上看一个男生说,现在的小伙子好像都不怎么追姑娘了,喜欢一个姑娘,要来联络方式,表白,死缠烂打俩礼拜之后,觉着没戏就马上换。
没人跟一棵树上吊死。
他说得对,痴情的人少。
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人为爱的人等待两年。
我想,现在很多人的恋爱都是“快餐式爱情”,在社交网络认识,看着彼此妆模作样的自拍、抄来的心灵鸡汤,互有好感马上见面,恋爱,分手。
如此循环。
没有人愿意再花时间,静下心来,给爱人写一封信。
我是受社交网络荼毒很深的那种人,吃饭要拿着手机,睡觉前要看ipad,已经很久没有买过纸质的书,总是把电子书下载到kindle里。
我在微博上充分暴露自己的表演性人格,说言不由衷的话,设法取悦很多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忽然不想再那么活着,我想好好看电影认真写很烂的长评论,跟朋友讲生活里的烦恼,而不是被限制在140字里,也不是被各种亮滢滢的屏幕包围。
好好生活,告别浮躁张扬的诉说。
如果遇到爱的人,我会好好给他写一封信。
在这个月底我有一点精疲力尽。
在失去动力的时候,我最好的年华-不战而降。
女人的天敌是自己,时间和自身。
我只能再一次发觉我是无能的-蜉蝣撼树。
我曾经论证绝望是最好的状态,因为不再有失望。
我努力做了一切,长头发,高跟鞋。
我喜欢自己是妩媚的,为着你。
其实在谁身边不是一样,为人妻为人母是必经之路。
只是忘不了和你的快乐。
看韩版《触不到的恋人》时,思绪老是飘飞。
全智贤长得那么高高大大的,为什么风一吹起她的头发时,那模样——哎哟,我要是男人,恨不得捧起她的小胖脸,亲个够,哈哈。
是干净清纯至极的韩国电影,比《春逝》还要干净,连亲嘴的镜头都没有。
言情片拍到这个份上,实在是偏执到极点了。
一个活在1998年的男人和一个活在2000年的女人,被一幢叫“海”的海边木屋,一只叫可乐的小狗,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的邮箱,神秘地拉在一处,开始了绵长的思念。
一个细节是这样的:女人在1998年的时候,坐地铁不慎把心爱的录音机丢在了车站的椅子上,活在1998年的那个男人在那一天赶到了那里,(哈哈,刚好是我生日那天),他静静地坐在全智贤的旁边,可是那个时候,她不认识他,他目睹了她丢录音机的全过程。
后来他拾起录音机,塞到了那个神奇的信箱里。
全智贤就果真找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机子,打开PLAY键后,不仅听见了自己在1998年的录音,还听见了男人的声音。
那一刻,神灵附体,真是像梦一般。
如果不是做过这样的梦,谁可以这么肯定地爱情曾经来过,甚至连恋人的影子都不曾抓到过。
这般浅浅的伤感,也适合淡淡地看,刚刚好可以掀起你心底的一层涟漪。
看完后,一杯茶,心湖又可以重归平静。
身为女人,这样的片子其实是看人,看衣服。
先说衣服,全智贤似乎特别偏爱棉麻的直筒裤,米色浅灰都是恰到好处。
虽然鲜有鲜艳的上衣,但是偶尔一闪的红毛衣和红风衣都是妩媚撩人。
日韩女人是一到了上班年纪,衣服就会特别素雅得体,看着都不是特别的款式,颜色甚至还略嫌单调,但就有东方女人娴静的气质和现代女性的干练。
我想,精致的最大秘密就是衣服的质地和设计。
再说人,全美眉无疑是个典型的双下巴女人。
有些憨气,有些慵懒在美女如云的韩国居然也是一个杀手锏。
尤其是她那一头乱发,随便一倒,就遮住了大半个脸,一个脸蛋长得没多少悬念的女人,怎么敢这么随便乱倒呢?
可你就是爱看她白如凝脂的皮肤,就是爱看那永远停留在青春期发育状态的双下巴,就是看不得那一片乱发后面的小眼睛梨花带雨——就是这样的女子,多少岁的时候,一个岁月无敌的双下巴,让她身上的女儿性生生世世。
唉,我是没机会了,有人说正常女人都是先有妻性,然后再有母性,而一个当了老师的女人,往往是先有母性,而有了母性的女人,这辈子找不找得回妻性,还是个大问号。
在咖啡厅偶然听到《Must Say Goodbye》,男声的低吟浅唱,钢琴声流转,如小溪慢慢流过,淡淡的忧伤萦绕心间,仿佛在倾诉相爱却不能相见的无奈,眼泪在不经意中掉了下来,这是《触不到的恋人》的主题曲,音乐把我的思绪带入对影片的回忆中……《触不到的恋人》是我最喜欢的三大韩国纯爱电影之一,讲述一段在不同时空的相恋而不能相见的爱情。
正因为这样的主题,影片呈现出淡淡的忧伤的情绪,配乐以钢琴、小提琴、中提琴为主,节奏舒缓而轻柔,温馨而动人,与男女主角隐忍内敛的爱意风格一致,让人被浓浓的感动包围。
影片的开篇,在绵延的流水声中,钢琴声流淌,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低角度的一组长镜头,带我们从大海中心一路向海岸边靠近,薄雾袅绕,中提琴伴奏响起,独特的丰富音质就让人的思绪变得细腻而多情,随着镜头的推进,朦胧中,一座海边别墅出现在我们眼前,小屋矗立在海水之上,由长廊连接至岸边,简单而优美,这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镜头推进到小屋的门口,恩珠屈膝坐在地上写着圣诞卡,“其实给你留下这封信是因为我有个请求,我在等一个人的信。
如果有人给我写信的话,请将信转寄到以下地址……。
1999年12月22日。
祝你在il mare交到好运。
——金恩珠”合上卡片,又是一组长镜头,远处恩珠准备搬家,镜头聚焦在岸边的邮筒上,恩珠离开之际,将贺卡放入邮筒,镜头推进,给邮筒一个大大的特写,蓝天之下白云流动,仿佛预示着信箱的不同寻常。
确实是不同寻常,收到这张贺卡的是刚刚搬到这个海边别墅的男主贤星。
他为小屋取了个意大利名字“il mare”(海),从他和姑姑的电话中了解到他是这个别墅的第一个主人。
他用星星点点的灯光装扮海边的树,寂静的海边有了圣诞的气氛。
这个时候,他发现了邮筒中神秘的信。
为什么神秘,因为此时的贤星是在1997年。
贤星和恩珠像是平行线,各自生活,他们的交集在il mare,说是交集,却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他们唯一沟通的渠道就是通过邮筒给对方寄信。
恩珠曾经住在海,她喜欢在贤星装饰的圣诞树下阅读男友的来信,她捡到一只小狗,那正是贤星留下的,门前的地毯上留着当年小狗和贤星生活时的油漆爪印,当她搬离海的时候,她留下了一封信,希望新的住客能将男友寄给她的信转到新的住址,而这封信却被两年前刚搬到这里的贤星收到。
于是开始了一段奇妙的跨时空的笔友之交。
偌大的城市里,两个寂寞的男女,用笔触给对方以温暖。
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恩珠与男友长期两地分居,她一直默默地等着男友,直到发现男友移情别恋,她承受着失恋的痛苦,看着男友以别人男友的身份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孤独而难过。
贤星与父亲有深深的误会,明明彼此深爱对方,但是一直心生芥蒂,似乎是因为父亲的再婚。
父亲是个知名的建筑师,为自己的儿子设计和建造了一个海边别墅,怕儿子抗拒,而托姑姑以别人的名义给他住。
这个事情直到父亲去世时,远在未来的恩珠在书店看到他父亲的作品集才告知他关于海的故事。
贤星得知父亲深沉的爱却已与世长辞,哭得像个孩子,让人很是不忍,很想摸摸他的头毛,给他以温暖。
接下来的发展似乎很和谐,他们来了一场跨时空的约会。
他们分享了彼此最舒适的消遣方式。
按恩珠说的,贤星去便利店,买一瓶啤酒,大口地喝,疯狂地跑,坐海盗船,云霄飞车,用恩珠的方式大声地宣泄寻找刺激和快乐。
而后恩珠按贤星说的乘公交去到一个种满落叶松的街道,安静地散步,寻找内心的安定,走到有点疲惫的时候去到一家干净的酒吧,品尝贤星特意为她藏的红酒。
“听说喜欢红酒的人都是孤独的人”看到贤星的留言,恩珠会心一笑。
这几乎是我见过的男女主角对手戏最少的影片了,一共见了五面,只有一次对话。
但就是这近乎独角戏的电影中,我深深被男主角的演技打动了,于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李政宰。
温润干净的气质,白净而消瘦,介乎男孩与男人之间,单眼皮,笑起来露出编贝般的牙齿,不笑的时候有一种似阳光又似忧郁的诗人的味道。
不用语言也可以用细腻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一面,恩珠拜托贤星帮她找两年前遗失在地铁站的录音机,两个人隔着车窗飞驰而过,估计恩珠都没看到贤星。
第二面,贤星已爱上了恩珠,他刻意在地铁站与恩珠邂逅,戴着恩珠送的女式耳罩,羞涩而又小心翼翼地咳嗽,期望恩珠能认出自己,隔着车窗的恩珠被他逗笑了,于是他也傻傻憨憨地笑了,像个情窦初开的男孩。
第三面,贤星忍不住对恩珠的思念又暗自去地铁巧遇恩珠,在他的心里已经把恩珠当成很熟悉很重要的人,可是他只能见到完全不认识自己的两年前的恩珠。
当恩珠朝他的方向微笑着挥手,他一阵激动,恩珠却直接走向了他身后,亲热地坐在那个时空的男友身边,愉快地交谈。
贤星落寞的背影显示出内心的失落,他径直往前走,却忍不住回过头来,那是怎样一张悲伤的脸“我就那么陌生吗?
”地铁来了,恩珠挽着男友走向地铁,贤星不甘心地走上前,与恩珠对视,眼框和鼻子都红了,眼底的深情和哀伤几乎要化出水来,内心独白“我对你来说,还是个陌生人吗”,可惜恩珠只是对挡住自己的人诧异了一下,眼睛一瞟,冷漠地绕开走上地铁。
悠悠的钢琴曲响起,贤星有些丧气地低着头,胸膛起起伏伏,他闭上眼静静地等列车驶出站台,呼啸声过,只剩下空荡荡的车站和寂寞的眷念地凝望着列车背影的贤星。
第四面,2000年的恩珠哀求98年的贤星去到男友与之告别的地方阻止男友出国导致最终移情别恋的结局发生,贤星为了成全恩珠,赶到现场时不幸发生车祸,在弥留之际,无比眷念地望了一眼餐厅窗边的恩珠,留下两颗眼泪,然后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第五面,2000年恩珠写信即时阻止了贤星去到车祸现场,于是在1999年的12月22日,也就是影片的开头,恩珠准备搬离海的时候,贤星微笑着走到她面前,抱起小狗,恩珠问“请问你是谁”,贤星从兜里掏出2000年的恩珠写给1998年3月25日的贤星的信,露出和煦的微笑:“从现在起,我要讲一个很长的故事,你会相信我吗?
”结尾一组水平的长镜头从男女主到担当鹊桥的邮筒,到ill mare,再到海平面,《Must Say Goodbye》缓缓响起,与开篇相呼应,从忧伤到释然到幸福,深深地感动,为贤星说不出口的爱恋,为他的成全,为恩珠终于明白自己心意,为险些天人永隔,为最终的大团圆……不知不觉码了两千多字,似乎有说不完的东西。
导演的功底、剧情的巧妙、演员的表现、配乐的抒情、含蓄的情感无一不让我欣赏。
还有很赞的构图,每一帧画面都像一张明信片,干净利落没有杂物,色调清新而唯美,镜头虚化的变化契合人物的心理和情节的发展。
如果你也喜欢唯美的爱情,那么也请你一同欣赏。
孤独的时候总会想起是否有人和我在经历同样的事情,走同样的路,看一样的电影,去同一家咖啡点,点同样的咖啡.....我们在那时就是那样的相似,你能够触及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就是我们的希望,所以我向后看,希望你如此幸福,然而我们却在不同的 空间里面孤独着,也许我短暂的离开就是为了和你相遇,所以....韩国的爱情电影多半拍的忧伤,但是这部电影确实是少见的 形式和故事,揉合韩国电影的特点,表现力极强,让人感受到也许这个世界并不是孤独的.....
有那么一瞬间,我问自己,纯爱的调调,都一定要这么伤吗?
这是我始终想不明白的。
但凡那些打动人的故事,都或多或少要赚上几滴眼泪,弄得像我这样矫情的人,会感伤个好一阵子。
而那些平静的细水长流始终幸福着的爱情,却很少被人关注,被人拿来当作谈资。
这是说,爱情一旦幸福,就不够美好?
人们总是口口声声的说,要珍惜,不要错过,不要留下遗憾。
却又总是习惯沉浸于感伤的情绪,不是不能走出来,而是打心里不愿意自己走出来。
也许,错过,遗憾,本身就与美共存,有着莫名的引力。
故事就是故事,没有冲突,又怎样发展下去呢?
一幢房子,一个信箱,一棵树,一只小狗,和,一片海。
倘若画面就定格于此,我想,也会义无反顾的喜欢上这部片子。
氤氲的,灰蒙蒙的,缓慢却不低沉。
让我可以嗅到一阵咸咸的味道,那是属于海的,自然,也来自男人女人心中,很深的地方。
恩澍说,“Il Mare”是可以令你觉得孤单的。
她住在那里的时候,就常常是这样。
在那一刻,我竟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恩澍的孤单,或者说“Il Mare”的孤单,其实就是星贤孤单的延续。
通过“Il Mare”,两个陌生人的生命被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她继续生活着他的生活,孤单着他的孤单。
而星贤内心的孤单,却又恰恰是因恩澍而起的。
是机缘巧合吗,是命定吗?
或者,我们可不可这样解释,其实孤单,就只是缘于我们自己。
如果我是星贤,我应该是没有勇气去见恩澍的。
我一定会忍不住好奇,想知道那个生活在两年后,却跟我如此亲密的女孩究竟是什么样子。
也许我会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着她,也许会故意走到她身边听听她说话的声音,又也许,会与她擦肩而过,或是坐在她身边,感受她的呼出的温度。
但我定不会告诉她我与她在未来发生的一切种种,因为恐惧。
是的,始终觉得,这样远远的,一份时间上的距离,让一切都变的很唯美。
这距离,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保护,隔着一切真实,我可以写下平时难以开口的心结,就像对自己说话一样,寄给对方,然后期待回复。
可是,我们若见了面,那,一切不就都变会现实中朋友之间那样的关系了吗?
人就是奇怪的动物,当一些特殊的模式消失殆尽,也许就会感到厌倦吧。
所以说,我是佩服星贤和恩澍的。
我相信,他们做出见面的决定,一定需要很大勇气。
所以呀,这里的错过,却反而让我松了口气。
从电影的开头,画面定在那个普通的信箱开始,便注定了一切的不可思议。
他与她,即便陌生,即便不了解,却还是能对另一方倾诉藏在心里的最不愿意释放的情绪。
恋人,触不到,却异常亲近。
是啊,这样最直接的,真诚对真诚的交流,又怎能不产生信任与依赖呢?
爱,存在于相互间强烈的信任与依赖中,定是最牢固的一种。
或许这一点,那时候的恩澍并不懂得。
她自己会说“我们备受折磨是因为爱情的继续,而不是因为爱情的消失。
”这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爱情究竟什么时候才算是消失呢?
一方早已离开,一方却迟迟不肯放手,这样,爱情还存在吗?
恩澍的不懂得,造成了星贤的孤独,于是,触不到,就真的再也触不到了。
那么,就让一切重头开始吧。
看过太多韩剧哀伤的桥段,错过,终生遗憾,悔恨,欲哭无泪。
那样也许真实,却又让人太过灰心。
所以,我感谢导演这样的安排。
嗯,他骗我眼泪,却仍旧不忘带给我希望。
无论这是对爱情期待也好,祝愿也罢,即便你说那唯美完满的追求只是他为了骗骗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
那么,我仍执意要对你说,我是甘心被骗的。
这里,有我最美好的期望吧,嗯,那是对大家的,也是对自己的——若真有一天,我,我们也那么不幸运的被爱所伤,那,但愿那时的我,我们,也还是像现在一样,能心存希望与感恩,相信爱情,并一直一直的相信下去。
看名字,就依稀猜到是要讲述穿越时空的爱情。
今年夏天公映的美国版,用了基努李维斯和桑德拉布洛克的黄金搭配,想必一定温馨浪漫。
不过今天我看的是,六年前的最初版。
这部电影,真的很浪漫。
用亲笔写信的方式传递思想,是多么质朴的交流啊。
纸,笔,信封,邮箱。
原始而美好的过程。
而且他们连邮票都不需要,神奇地穿越时空,这只能是故事。
在真实生活中,我也一直有把感受亲笔写下来的习惯。
大大小小的字条,用不同的笔,写在不同地方,写着不同的心情。
最近一次写,就是寄给好友的长信,断断续续写了有五六天。
好像很不真实,但又很真实。
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此时此地的字句,未来的彼时彼地再回头来看,不就是穿越时空么?
这就是我喜欢写字的原因。
就算没有别的读者,至少可以跟未来的自己分享曾经的灵魂触动。
在信箱旁哭泣的人,那一刻的心痛是真实的。
同一个地方陌生而温暖的微笑,也是真实的。
换了时间而已。
生命必然有悲有喜,那就此时悲伤吧,把欢喜留给未来。
此时触不到你,只为了在未来,可以相视微笑,可以紧紧拥抱。
看全智贤的野蛮女友于是翻出来这部片子 一个非常巧妙的题材 外搭李政宰这个时下热门人物 让人不得不看 如果不是强迫症要把郭在容的三部片子写完 我倒更愿意先写这部片子 触不到的恋人相比女友在故事的可观赏性方面更胜一筹 影片讲述了在不同时空里的两个人因为一个信箱而被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故事 时空交错 间隔两年 两人虽处在相同天空下 却在不同的时空里 各自面临着人生的难题 和父亲的亲情问题 和爱人的感情问题 两个孤独的心 在彼此往来的邮件中慢慢靠近 两人在你来我往的通信中相互了解并建立感情 星贤渐渐的爱上了恩珠 他们开始隔着时空约会 但异地恋毕竟是恼人的 更何况是这种跨越时空的爱情 在相同的时空里 我们相逢而不相识 在不同的时空里 我们相识却不能相逢 星贤开始为自己不能见到她而懊恼 犹豫不决的恩珠又在新欢与旧爱之间徘徊不定 在这个档口恩珠又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她试图让两年前的星贤帮自己去阻止前男友和自己的分手 车祸 突如其来的车祸 就这样带走了星贤 结尾的反转也在意料之中 这是一部典型的纯爱作品 一如既往的刻画着细致入微的感情 整部影片 对白极少 在某种程度上隐藏了两人在这一时期相对来说青涩的演技 导演用近乎于默片的方式来讲述感情之间的变化 一个动作 一个表情 将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刻画的极其饱满 相比现在韩国电影普遍的大喜大悲式的剧情脉络显得尤为珍贵
虽然幼齿的全智贤美轮美奂,不少镜头的摇移也颇具韵味,但总体还是太像一个学生作品了。
韩国原版又是一种风格啊,演员方面喜欢全智贤和李政宰,气质都很搭。剧情推进方面更喜欢美国翻拍。
献给天后粉
这种穿越爱情剧骗骗懵懂的少男少女还行。
先看的The lakehouse,节奏慢于美版。。。
个人感觉没有美版翻拍的好看~
成也韩剧的细水流长,败也韩剧的煽情不止。两版相较东西方文化差异明显,细腻VS大胆,节奏舒缓VS开门见山,聚焦于情绪VS涉及面更广。韩版没有美版的逻辑漏洞,严格尊崇了既定的时空穿梭定律——通过信箱,但相遇戏和车祸戏不如美版设计得巧妙。另:恋爱中的人真是零智商,不知道两年前的她不认识你么
这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看了两部韩国电影,同样是舒缓的节奏,同样是有巧思的编剧,也有同样死掉的男主角。但是这部让人想知道下一秒会怎样的影片却不同,值得五星。
5年前看过美版的。同事让我给她下,我也就顺便看了。或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总是觉得很多处不及美版。我不喜欢韩版的画面,总是灰蒙蒙的,色调很昏暗。
没有美版的好。剧情太过缓慢,做为一个不算非常吸引人的本儿,剧情又慢大大降低观影兴趣嘿;相遇十分牵强,要知道故事没有铺垫是多么可怕,美版在这方面做的要好些;男主角农民工气质太重,丝毫不像建筑设计师,全智贤历来不是我的菜。
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没办法隐藏,那就是咳嗽、贫穷与爱。
算穿越吗? 韩式的唯美,风景,海边的小屋.是不少人梦想的所在
那年夏天,还有一片宁静的海,在听着我说我爱你。
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很梦幻的故事线,在美好的时间遇到不是对的他,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感情,就是这么的抓摸不透,随心,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比较。。。有点看不下去的
作为"Lake House"的原版 还是值得推荐的
“人有三样东西不能隐瞒,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越是欲盖弥彰。”“我只是坐在那里哭,一直哭直到哭不出声。”
看的挺费劲,不是不理解设定,是不理解情节,记得画面也很粗陋。Rr
卧槽,虐恋也要讲逻辑吧!开始整得挺浪漫的在这柏拉图恋爱,结果扯了两年了女主突然倾诉还放不下现男友,男主还帮着去挽留???原来这就是初代韩国虐恋的模板啊,根本不用管合不合理,我想恋爱就恋爱,我想分手就分手,但我仍然深深爱着你哟!(有一说一,全智贤是真的美爆!)
韩版打造感情,唯美细腻,美版打造剧情,起伏跌宕如果说有一种爱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本片是最好诠释最近基努和迪亚兹在一起了,其实私底下总是偷偷把基努和布洛克配在一起,两次合作,从年轻到不惑,每次都火花四溅,精彩到盖住二人演技拙劣,就像每部影片都是为他们量身打造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