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谁也没想到,一部儿童文学角色真人版合家欢电影的续集能名留影史,一度成为烂番茄百分百新鲜度投票数目最高的影片(目前变成99%了)。
它的秘诀在哪里?
充满奇思妙想,CGI恰到好处,韦斯·安德森式的童话配色,卡司全员在线(因为角色增多,每个配角的戏份更少,但每个人仍有自己的小故事线),影帝影后级反派(休·格兰特的独角戏很抢戏,他也提名了BAFTA最佳男配角),献给伦敦的情书(这次的城市立体书堪称经典,但我一直搜不到片中提到的伦敦十二景是哪十二个地方),永不过时的主题(以善良友好待人),很好哭(片尾与婶婶露西重逢),很好笑(被一只袜子染色的粉红囚衣)……其实很多亮点在上一部也都有了(上一部的烂番茄也有97%新鲜度),只不过这一次加量不加价,什么景点寻宝(类似《国家宝藏》)、火车追逐、热气球越狱、百老汇歌舞应有尽有。
《帕2》的影史地位当然不能跟《公民凯恩》相提并论,但就像我们总能被cute kitten的照片所萌到,我们也永远都需要这种治愈系的电影温暖人心。
我们固然被那只身世坎坷但始终对世界保持善意的小熊所打动,但更令我们动容的,是在帕丁顿的感召下众人表现出的人性美:布朗一家的信任和营救,邻居们大半夜合力推车,就连作恶多端的囚犯们也放下私心回头是岸。
恶会传染,爱亦能传播。
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与上集一样,Paul King继续担任导演兼编剧(如果说上次还有车站收养的经典桥段,这次整个故事都是原创了),Ben Whishaw的配音还是那么诚恳动人,橘子酱依然迷倒众生,熊瞪再次灵魂拷问(对那些忘记礼貌的人)。
也与上集一样,本片获得了BAFTA最佳英国片和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也都没得),但奇怪是的票房不升反降,导致早就许诺的第三集姗姗来迟。
当然,Michael Bond老爷爷是永远看不到了;他在本片杀青的那一天去世,本片也献给他。
他的骨灰埋在帕丁顿老公墓里,其墓碑上写着:“Please look after this bear. Thank you.”
看电影的时候,朋友提及帕丁顿为什么一直戴着一顶又旧又破的小红帽,忽然意识到帽子是伦敦探险家留给帕斯图佐叔叔的。
帕斯图佐叔叔教他,在帽子下面藏一个果酱三明治,以备不时之需,后来也是因为三明治一次又一次地救了帕丁顿。
1的鸽子,2的铁拳,都是因为帽子里的三明治而结识,又都在最后关头救了帕丁顿。
我想这就是露西婶婶说的,如果你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
其实没有看过第一部,只是因为在电影院里看到trailer很有趣,所以就来看第二部了。
我很喜欢这个小熊,它那么善良,但是又有自己的原则,特别是在逃狱的那部分里,他坚持要洗刷自己的罪名。
这个电影本质还是一个童话故事,因为里面的监狱都那么美好,是粉红色,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家对于囚犯的印象应该跟mr. brown一样,觉得他们罪大恶极,现实中的犯人,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像电影里一样。
看完这个电影,最想做的事情是吃个marmalade的三明治,再吃个toffee apple。
其实或许美好的生活就这么简单,要有喜欢的吃的,要有家庭,要有朋友。
不过这个电影里面有些现实的部分也触动了我,虽然本身和电影没啥关系,只是我自己的经历。
比如paddington找工作的屡屡碰壁,那个理发店真是太惨了。
不过还好它找到了擦玻璃的工作。
我来英国之后也尝试过找工作,去过一家greggs应聘,不过人家根本不要我,于是我觉得很灰心丧气,之后就再也没有尝试过。
但是paddington似乎比我勇敢多了,他永远一副乐天的样子。
其实我很羡慕这只熊,它有很多朋友。
我来了伦敦两年多,却还是没有什么朋友,哎,这是我的性格不好,很少和别人说话,也没有像paddington一样主动关心过别人。
我因为没有看过第一部或者原著,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小熊的aunt那么向往伦敦。
我来之前没有什么向往,只是因为想要念书,所以来了。
这么一看我岂不是比它的aunt幸运很多?
但是来了之后,我也有很多烦恼。
paddington的aunt和paddington一样,都是简单善良的人,我真的很羡慕它们。
原来你是这样的电影。
最近看了两部动画片,看到了大家都喜欢的地方,也意外的,独辟了蹊径,看到了不一样的烟火。
寻梦胜在故事情节起伏,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画面精致,也讲得一手动人的道理。
帕丁顿看完没觉得什么,但拿来和寻梦一比较,突然觉得内涵完全不同。
两者深一层次的内容,挖出来咀嚼一番,真的兴奋的欲罢不能。
米骨一家人对待音乐的厌恶程度让我怀疑,曾曾曾曾曾祖父究竟做了什么啊!
非要让他们禁锢几代家人的思想,甚至连陌生人弹个琴都不让从家门口过。
后来米骨去偷曾曾曾曾曾祖父的吉他,我真的是坐不住了。
你还是个孩子啊,借不到的话,还不至于去偷。
并且自己还没意识到偷窃的错误,觉得自己是曾曾曾曾曾曾孙嘛,拿自己祖辈的东西最多也是“借”而已。
对自己跨越界线的行为举止太过随意,导致由着性子肆意妄为;对自己错误行为的掩饰和原谅太过随意,导致听不进劝,一意孤行。
几乎片子里的所有人都是这样,歌神德拉库斯,为了出名甚至可以杀人,并解释为成功必要的代价。
奶奶,扼杀米骨的音乐梦想,因为这是守护家族传统。
埃克托为了过桥竭尽所“能”,米骨为了得到埃克托的帮助骗他自己只有德拉斯酷一个亲戚,然后两人未经允许很“自然”的拿走了灰飞烟灭老爷爷的吉他。
等等,等等,看得我非常心痛。
一切起于随意,不顾及他人,不谦逊,对内没有自我要求,却极易原谅。
还有贯穿全片的概念,不要被人遗忘。
我就不明白,一个人是为他人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能期许自己被别人记住一辈子?
为啥只希望“我”被记住,却从来不要求“我”去奉献。
令我崩溃的是另外一边,对自己随意的同时,对他人却要求极高。
那个即将仙逝的老爷爷,当被问到借一把吉他,他居然说,你要靠自己的本事来获得。
我本来以为他可以慷慨答应,没想到他在最后宝贵的几分钟里却向他人提了个前提条件。
还有米骨第一次问路人借吉他,也是无人关心,直接导致米骨产生了去偷的想法。
对别人施一点援手真是难啊!
对自己随意,对他人吝啬,此为自私。
作为一部动画片,通篇没有感受到她展示善良。
作为一部美国电影,我甚至觉得这是对墨西哥及南美国家文化的嘲讽。
然后再来看帕丁顿。
虽然刚刚进入人类世界的他依然粗心大意如故,搞了不少笑话,但总得来说,帕丁顿熊所展现的状态是暖心的彬彬有礼,相信别人以及乐于助人。
更可贵的是,这是三种经常是面对陌生人展现出来的风度。
很好的呼应了本片作为一部英国喜剧,时常念叨着的manner manner,这样的场景遍布贯穿全片,举不胜举。
特别是当陷入困境,才是真正考验坚持人生操守的时候。
当他无家可归,礼貌的请求帮助,即便是被拒绝,也不曾心存怨恨。
当身陷囹圄,他的状态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依然大大咧咧,真诚而善良。
这种不切换,难能可贵:被冤枉而进大牢,一般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应该先是发疯般的面对无关的狱友狱警极力证明清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望,再到自怨自艾,落入无限的悔恨中去吧。
而帕丁顿呢,他说证明清白的事就交给布朗一家好啦,自己只要保持耐心就好。
所以我们看到他秉持着一贯的萌蠢和唯一,也是擅长的手艺--制作果酱,在监狱这个看起来有些特别的地方,展现出一个和平常一样快乐的小熊。
拜于自身的不切换,他居然能把监狱和自由世界的差别降到了最低。
帕丁顿向内如此这般的自我要求,已经远甩寻梦几条街了。
不切换理论的进阶解读:经常听到类似,我到xxx的时候再努力,或者我到xxx的时候再回来娶你这样的话。
难道真有一个开关,到了某种特定的时候出现,你就可以拧一下,然后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
所以才有了这句金句,你以为坐头等舱的人素质才好,其实人家是素质好才坐上了头等舱。
未来的你就是现在的你,没有任何区别。
类似的金句其实有很多,贫贱不能移,三岁看到老,明星也是老百姓,work hard play hard等,都是在说差不多的道理。
就work hard play hard多说几句,还人为变成play harder,俨然变成放纵的借口了。
其实人家的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认真(hard ),没有工作和娱乐之分。
不切换理论还有高阶的应用,解决拖延症问题,解决梦想与现实的问题,甚至解决缘分天注定的问题。
写到这里,帕丁顿已经甩开寻梦十八条街了。
后面还有两个内涵。
世间可贵的品质很多,却很少见的我在帕丁顿身上同时看见两种互相制约又依赖的品质,快乐和善良。
如果没有善良的制约,一味追求快乐,人可能会跑偏成自私吧。
然而没有自身感受到这份快乐,善良可能会被压抑被利用吧。
就是因为两者互相制约,才有各自做到极致的可能吧。
好像没有红灯的制约就没有绿灯的通畅一样的道理。
但红绿灯不互相依赖。
人可以因为快乐而更善良,因为善良而进一步快乐,两条腿走路,越走越稳,越走越高。
人总是贪心的,最好全部的优秀品质我都要有。
好像一箩筐都框进来了,最后发现什么也没剩下。
国家口号经常就是这样,四个现代化这种的,这几个目标之间其实没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只是大而全的企图心罢了。
换一借领导,变着花样再喊一次。
帕丁顿告诉我,无论我是谁,无论在哪里,左手快乐,右手善良,足矣。
对帕丁顿的评价中有一句,he looks for the good in all of us. 这句其实不简单。
他发掘了我们内心向善的一面,我觉得这样的翻译传达的意思比较准确。
作为一个宠物,真实的动物也好,玩偶也好,一种符号也罢,对人类的作用如此最好。
只是我觉得这个good 可以再挖掘挖掘。
比如,可以指一个人所擅长的东西。
天生我才必有用嘛,人都有自己天才的那部分,只不过不是人人都自知嘛。
帕丁顿制作果酱的本事,不说全国第三,起码也是人见人爱吧。
如果他进了监狱就主动找到铁拳呢,或者他完全可以出狱在温莎花园开个果酱铺子嘛。
如果有一只熊能告诉你自己一招鲜吃遍天的本事在哪里,你心不心动。
这不就可以开拍帕丁顿熊3了嘛,哈哈哈。
帕丁顿在伦敦安定下来,有一天在古玩店发现一本伦敦的立体书,想送给露西婶婶,不料过气演员布坎南将其盗走,并栽赃给帕丁顿,导致帕丁顿锒铛入狱。
帕丁顿从监狱逃了出来,在布朗一家帮助下成功让布坎南接受法律的制裁。
电影的剧情就是这么简单,两句话就可以讲完,甚至当帕丁顿入狱的时候你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走向。
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本片获得如潮好评。
豆瓣8.5分,好于95%的喜剧片,好于85%的动画片。
一向苛刻的MTC给出了90分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更是罕见的100%。
一直以来,我们可能都有一个思维误区,误以为剧情好,还要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帕丁顿熊2》无疑是颠覆了这种看法,它没有复杂、烧脑的剧情,也没什么深度、内涵,更不能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普世价值,它就是一部合家欢电影。
它没什么野心,只为给观众带来欢乐。
但在合家欢领域,《帕丁顿熊2》又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堪称合家欢电影教科书式的典范,以至于你明知道电影剧情简单、结局好猜,也会毫不犹豫地给它好评。
《帕丁顿熊2》可以说是各方面都极为优秀,首先是人物形象非常完善。
帕丁顿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它就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它对人类社会缺乏经验也闹出不少笑话,比如用果酱粘客人的头发;用嘴巴把客人头上的果酱舔干净;用身体擦窗户;揭布坎南的老底,说他是过气演员,只能接狗粮广告;放下花盆导致自己被水桶拉上去……
帕丁顿不够聪明,不够机智,他憨态可掬,或者说有点傻。
他会被布坎南套话,会被狱友欺骗。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善良的帕丁顿总是能靠真心打动他人。
它提醒邻居带钥匙,避免邻居被锁在外面;它为了买到立体书送给露西婶婶而打工挣钱;它帮邻居擦窗户,促成了一段姻缘;
它教狱友“铁拳”做果酱三明治……正如布朗先生批评邻居库里先生说:“你从一开始就对帕丁顿心生偏见,但它却试图在人们身上寻找善良的一面,而且总能找到。
”正因为它对每个人都很好,大家才愿意帮助它,邻居们帮助布朗先生推汽车的一幕非常温暖,狱友跳进水中帮助帕丁顿的片段也着实治愈。
而故事的最后,布朗一家给露西婶婶买了一张机票,使得帕丁顿和家人重聚,这也是帕丁顿最大的心愿。
结局仿佛是说:如果你有梦想,全世界人都会帮你。
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对你好的情节设定过于理想化,但我们别忘了这就是一部童话片,既然电影中的人们都可以接受熊在人类社会生活,能接受熊会说话,那么其它的不合理之处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
也正是因为这是一部童话片,所以不需要揭露社会阴暗面。
它可以给观众带来安慰和希望,也可以把一切美好呈献给观众。
假如这部电影真的像现实一般残酷,可能很多人反倒不愿看了。
即便是监狱这样的地方,在电影里也是粉红色的,囚犯可以吃丰富多彩的美食,可以听睡前故事,还能看到布坎南的精彩表演。
可能也只有《帕丁顿熊2》能把监狱描绘得如此美好了吧。
《帕丁顿熊2》非常高级的一点是,不通过卖萌来取悦观众。
帕丁顿从来没有嘟嘴或者撒娇,它永远优雅,永远保持绅士风度,和那些插诨打科、尬笑卖萌的电影相比更加尊重观众的智商。
而布坎南身为过气演员,沦落到了打狗粮广告为生,而且广告的尺度很大,还需要吃着狗粮说“主人不要偷吃”这样的羞耻台词.
他在社会上拥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没想到在监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狱友成为了他忠实的观众,也算是实现了他重回舞台的梦想。
更何况这里还有美食,有睡前故事,好像坐牢也没那么差。
连反派的下场都能处理得这么美好,怎叫人不喜欢?
“铁拳”也是一个形象鲜明的角色。
要在监狱里活下来有两条准则:低头,以及不要和铁拳说话。
眼看帕丁顿说铁拳做的饭不好吃,狱警又是叫医师又是叫牧师。
然而没想到铁拳身为糙汉子拥有一颗柔软的内心,是刀子嘴豆腐心,一块果酱三明治就能将它融化,同时也把观众的内心萌化了。
他从小就被父亲说是一无是处,使他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开始用暴力来掩饰自己弱小的心灵,他觉得对外展示出凶神恶煞的面貌,就可以掩盖自己的自卑和孤独。
但他粗犷的外壳,其实包裹着一颗温暖的心。
他口口声声说狱友肯定不喜欢他,却又非常在意狱友对他的看法,不停地问帕丁顿狱友说了什么。
而当狱友纷纷为铁拳鼓掌的时候,他也终于敞开心扉,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是帕丁顿解开了他的心结,治好了他的心病,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铁拳很难不涌泉相报。
所以,他即便是冒着被再次抓进监狱的风险,也要把帕丁顿救上岸。
相对来说,其它角色稍显单薄,但同样是很有特色。
比如,布朗夫人想要游泳去法国,却因为没带护照只好游回来。
帕丁顿掉进水里之后,她也展示了高台跳水的特长;
布朗先生曾经也是放纵不羁的小伙子,被家庭和工作磨平了棱角。
但关键时刻,他还是用棒球敲晕了布坎南,还展示过尚格·云顿式的一字马。
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保安是老面孔了,依然是始终喝咖啡的特点。
上一集中,布朗先生假扮成地理学家学会的清洁工,
没想到成功吸引了保安的注意。
而这一集中,保安看到了一名修女脱离队伍,还说他“很多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了”,也是与上一集相呼应。
除此之外,《帕丁顿熊2》还有许多梗和上一集有关联,比如“熊瞪”在上一集出现过;上一集帕丁顿从电影幕布走进森林,这一集它在监狱中走进森林;上一集帕丁顿毁了布朗一家的浴室,这一集毁了理发店。
当然,最令人称赞的还是那些天马行空、滑稽幽默的情节设计,比如帕丁顿骑着流浪狗飞奔;
帕丁顿为邻居擦窗户,进一步使他结束单身生活;帕丁顿跟随齿轮转动是对卓别林的致敬;
把太妃糖当成吸盘做了一次特工;
红色袜子把囚服染成粉红色;
在立体书中游玩……这一系列桥段都非常惊艳、有趣,它们融合起来使得电影更加接近完美。
《帕丁顿熊2》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在幽默的同时又充满感动,但又不刻意煽情,而是让观众感受到温暖和治愈。
我们可能一直都对合家欢电影有所误解,认为它们都是低龄化的、幼稚的、给小孩子看的,但《帕丁顿熊2》可以说是把合家欢电影拍出了新的高度,老少咸宜又不显得低幼,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之好。
不得不说,合家欢电影就该这样拍啊!
严格说来,这算是第一次完整地看真人动画。
记得某次影展时,《泰迪熊》的黄暴致使母亲带着当年尚为年少的我早早离场,于是对真人动画的初体验并不愉快。
然而眼见评分如此之高,最终还是下了决心,暂时摒弃刻板印象,来大银幕一睹萌熊风采。
于昨晚上补了前作,只能说,文化差异带来截然不同的英美两种风格;人有各自的偏好,而这部动画喜剧,拥有浓厚的英伦气息,对于迷恋腐国文化的我来说,可谓甘之如饴了。
我最喜欢小熊的地方,自然是小红帽和他时刻保持着的英国绅士式的形象,无论对方是何种身份和态度,他总是滑稽而毕恭毕敬地脱帽致敬,尽管他的帽子里总会藏着一片果酱面包,有时会飞出鸽子,有时会出现玩具黄鸭。
伦敦异乡客的形象,也同样有着英伦绅士的礼仪风度。
至于渴望被朋友记得、被家人重视,害怕被遗忘,对归属感的强烈需求,其实,我们都和小熊一样。
片中两段可谓奇观的戏,插入的方法和运镜很出色,一如前作在古董店里格鲁伯先生的咖啡蛋糕小火车段落。
在古董店的伦敦立体书里带着姨妈穿梭,尽管生活幸福,他仍然心系家人,想实现姨妈的梦想;在童话般的监狱中因担心被布朗一家遗忘而黯然落泪,泪滴浇灌出思乡的青苗,梦归葳蕤蓊郁的秘鲁丛林,原来漂泊孤寂并非古代文豪的独有感受。
粉粉的监狱戏和逃狱戏恍若韦斯·安德森附体,高饱和暖色的色彩调配,定格的正面镜头,平衡对称的构图美学,轻易构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浓烈夸张的喜剧色彩。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韦斯·安德森《布达佩斯大饭店》
《帕丁顿熊2》海报评论里看到很多觉得这部影片情节幼稚可笑、“看不下去”的友邻,我想他们或多或少,都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曾几何时,打量周围的人和世界开始怀着提防的心思,对他人的一句言语都细细琢磨;核心家庭占据绝大多数的今天,居住在高档社区的精英们,家庭貌似和睦,工作貌似得意,兴趣爱好貌似高雅,谈吐貌似真知灼见字字珠玑,一具具西装革履光彩照人的躯壳背后是生活的真相:形同陌路的街坊邻里,虚假冷漠的婚姻,充满隔阂的父母子女;商业互吹,附庸风雅,世态炎凉的社会风气下,诚然,凭借小熊般的单纯、真诚和善良何以立足?
“孩子们理直气壮地相信童话和梦想,而我们微笑着质疑,用我们自以为是的沧桑。
”不知道几年后的我会不会成为“看不下去”的一员,但保持童心是给予理想主义者生活下去的勇气的根源。
影片的前后细节呼应和与前作的应和继承了一贯的风格。
有礼貌的鸽子,酒樽式的茶壶,突如其来而恰到好处的乐队,热衷于“性感女士”的管理员;以及与前作类似的手法,介绍家庭成员的现状的同时为后戏铺垫,英国导演的严谨趣味可见一斑。
休叔的服装数不清换了几套,作为反派来讲,可谓光彩熠熠了。
小王子里这样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子,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我已不再是曾经的青葱少年,但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因为无论生活赐予了多少磨砺,我们都应该记得。
(以下记于2024.12.31晚)1. 2024的最后一夜 居然是纪录片. 还是国家地理出品哦.
2. 2010年7月24日. 浮生一日.3. 诶我果然不合适纪录片 转战帕丁顿熊2.4. 帕丁顿熊希望可以靠自己赚钱买下送给婶婶的关于伦敦的立体书.5. 哇 啤酒节即视感!
6. 嚯. 休叔又是你!
占据我的圣诞假期!
这次还是反派.
溫馨幽默又感人暖心的《帕丁頓熊2》,時隔兩年多,我們又在冬日溫暖相遇啦。
布朗家的姐弟都長大了呢,帕丁頓還是那麼呆萌可愛~給顧客理髮那段全場笑得最大聲,帕丁頓一直念叨“我只是垃圾桶出來散散步”也超好笑,太妃蘋果糖的粘性也太厲害了吧;當溫莎花園的大家眾志成城一起要去幫助帕丁頓,忽然看得心頭一熱呢,當飛機降落到海面,帕丁頓的三個獄友跳到海裡和布朗太太一起營救帕丁頓的時候真的好感人,還有最後帕丁頓和露西嬸嬸見面擁抱的時刻,還是忍不住感動到濕潤了眼眶。
我真的很喜歡帕丁頓熊,電影很棒!
(粉色明亮了整部電影呀~)
说来惭愧,周日下午看“帕丁顿熊2”的前晚,我才刚刚补完第一部“帕丁顿熊”的影片。
然后就深深地爱上了这只可爱的英伦范的小熊。
2008年10月13日,Google Doodle纪念帕丁1958年10月13日帕丁顿·布朗首次出现在英国作家迈克尔·邦德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只叫 '帕丁顿' 的熊”里,从此这只天秤座的小熊成为了英伦文化中最经典的卡通形象之一,深受全球人民的喜爱。
明年,它将迎来自己的六十岁生日。
迈克尔·邦德和帕丁顿熊的合影然而帕丁顿熊的原型却来自帕丁顿火车站附近的塞尔福里奇百货(Selfriges)的玩具柜台。
1956年的平安夜,迈克尔·邦德在牛津街的这家百货公司的柜台看到货架上最后一只泰迪小熊,怕它孤单,就买回家送给了太太,也由此激发了他自己的创作灵感。
塞尔福里奇百货(Selfriges)帕丁顿熊的第一本小说原稿被迈克尔·邦德送给了他的经纪人哈维·乌纳,书中写道“这是来自最黑暗的非洲的一只友善的熊”。
但是他的经纪人告诉他:虽然曾经在北非生活过一种叫“阿特拉斯”的棕熊,但于19世纪70年代在摩洛哥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被猎杀之后,熊这种生物就从非洲绝迹了。
阿特拉斯棕熊没有照片存世所以,后来正式出版物中,帕丁顿熊就变成了从秘鲁来的了不过这里也有一个很有趣的细节:。
秘鲁只有一种熊,就是被称为“眼镜熊”的安第斯熊然而很明显,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帕丁顿并不是“眼镜熊”。
眼镜熊(安第斯熊)不过,迈克尔·邦德作为作者却不是第一只帕丁顿熊玩偶的拥有者。
Shirley Charles1972年,Shirley和Eddie夫妇经营着一家叫“Gabrielle Designs”的小型设计公司,母亲Shirley亲手制作了第一只帕丁顿熊送给了儿子Jeremy和女儿Joanna。
Jeremy Charles这位幸运的小男孩就是英国大名鼎鼎的电视人杰里米·克拉克森(Jeremy Charles),如果你正好看过“Top Gear”,你一定知道他。
让我们回到电影里来,帕丁顿熊名字的来历,看过第一部的童鞋一定知道,没有看过的大概也猜到了,不过我还是啰嗦讲两句。
布朗一家初初遇见小熊的时候,就是在帕丁顿火车站,所以他们用这个火车站的名字给小熊起了这个名字。
第二部影片里也出现过这个火车站的场景,帕丁顿和布朗一家追着反派来到火车站时,有着清楚的场景标识性识别物 - 大钟。
不过开着环卫车的清洁工把帕丁顿送到火车站外的场景却不是在帕丁顿火车站外拍的,而是马里波恩车站在梅尔科姆广场的入口。
影片中,帕丁顿和布朗一家住在温莎花园街32号。
现实生活中,位于诺丁山的温莎花园街是真实存在的,但你找不到32号,而且建筑也和影片中不一样。
因为这个温莎花园街是作者迈克尔·邦德把他父母在雷丁的住址(Winser Drive)和他自己的住址(Arundel Gardens)各取一半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温莎花园街(Windsor Gardens)。
那么影片中的温莎花园街是搭建的场景还是确有其处呢答案是:这片社区真实存在的。
这片建筑位于摄政公园北面樱草山的一处街区。
另外一个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地标也许是第二部电影里最重要的场景之一 - 诺丁山的格鲁伯古董店。
现实中这家店位于波多贝罗街86号的爱丽丝古董店,比这条街更为出名的就是波多贝罗市集了,但市集仅有每周六营业。
这栋建筑也在另一部影片“意大利任务”中出现过。
除了案发的古董店,第二部帕丁顿熊电影里的游乐园也是一大亮点,这个又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哪里呢?
好吧......这个应该是虚构出来的场景,不过也不排除以海德公园的“冬季仙境”为雏形。
其实,在“帕丁顿熊2”里面,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本伦敦12景的立体书。
可惜,影片只透露给我们的12景有限,除了明确的伦敦塔桥、圣保罗大教堂,还有的只是帕丁顿想象中露西婶婶来到伦敦看到的一些街景。
电影看完,我也没有找齐这12个伦敦景点。
不过,片方为了电影的宣发,在伦敦的5处公共空间设置了5个立体书的场景。
帕丁顿火车站内展示的是白金汉宫
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彼得山展示的是皮卡迪利广场
泰特美术馆附近展示的是伦敦塔桥[img=30:C]伦敦塔桥和市政厅附近展示的是议会大厦和大本钟为代表的威斯[/img]
格林威治半岛广场上展示的是特拉法加广场的国家美术馆就先介绍到这里吧,剧情好像我也没透露什么,感兴趣的就自己去电影院看吧,反正我是挺喜欢这只小熊的。
作者:Jun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欢迎关注微信与微博:
微信号:artvoi,名称:艺术星球微博:artplanet艺术星球
影片中通过动画和实景展现了伦敦几个著名景点,无论日景还是夜景都非常美丽。
但这还不是影片的内核,温暖的温莎街区,善良热心的邻居们,温暖的伦敦城,这正是帕丁顿熊和其他以大城市为背景的电影的最大不同之一。
片子的笑点非常密集,整个影厅快笑疯了,直到片尾曲全部看完观众才开始退场。
泪点也相当感人。
布朗夫人和帕丁顿四目相对那一刻,没有台词,只有眼神,却让人瞬间飙泪。
最后心疼一下布朗先森,你家熊熊都用上欧乐b了,你怎么还要手动刷牙呀23333
3.7,有小时候看美好童话故事的回忆感。
轻松、温暖、诙谐、感人,这些词听起来很陈词滥调,但这部童话把这些做到了最好,帕丁顿熊并不是靠犯贱和卖萌赢取人气的角色,他就是个暖熊,他所引发的那些事真的是很有创意和趣味,清洁工和监狱戏都很赞,当全家人齐心协力去营救这只小熊的时候,无论你有多铁石心肠都会被打动。
3.5 伦敦宣传片。人物形象生硬了一些,休·格兰特的这个反派并不比上一部的妮可那个精彩多少。
这场可以说是免费观影了 典型套路片 不过太可爱了 圣诞节的治愈
冬天能看到这么暖的作品实在是太棒了
就一般吧
维多利亚时代的坚固高墙下,有声音通过管道传来。穿粉色囚服的犯人告诉它:随着探监次数的减少,你会逐渐被人遗忘。洗衣桶里落了单的红色袜子、街角破败的公共电话、阁楼上对着无面模特演戏的男人、没人来探视的帕丁顿熊,都知道孤独有多可怕。在寒冷的冬夜,孤独会潜入梦境,长出葳蕤长草、荆棘野花。
影片温馨幽默,小熊呆萌可爱又善良,总体来说比第一部好看,才发现女主人是水形物语女主,看来水性不错
主打温情方面,情节、语言方面其实都是偏向小孩子
home
可爱, 诙谐,感人,套路。
enjoyable。。很cliché但最後還是淚目。。。//我要給Hugh Grant一百顆星!!
如何在俗套剧情中创造经典时刻,此片堪为教科书。
三年前被帕丁顿熊1骗到决定来伦敦念书,三年后的今天在电影院里看完帕丁顿熊2,一出来就是伦敦......
建议帕丁顿接下来参选议员,接管财政部,然后被印在10英镑钞票上……
帕丁顿·熊二
休·格兰特也老了。。。
太真实了吧,看得我都哭了
熊真的太蠢了,看不下去。
我入狱的话,爸妈应该会每周来看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