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酒店
โรงแรมแม่โขง,湄公旅馆,湄公河大酒店,Mekong Hotel
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主演:金吉拉·潘帕斯,萨卡达·卡温巴迪,Maiyatan Techaparn,Chai Bhatana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英国语言:泰语年份:2012
简介:This experimental work begins with director's rehearsing his new film Ecstasy Garden. The film crosses back and forth the border between reality and fantasy ..详细 >
吉他舖太滿了
不绝对,但总体上我对实验性文艺作品的接受度是比较低的,个人悟性有限。而本片最令我惊奇的点在于它的实验性是隐形的:阿彼察邦用完全写实的具象手法来表现鬼魂、表现食人传说(这几场戏非常像话剧排练),把历史背景、把抽象诗化的情绪表达都融化在闲聊对白里。还有一个意外的元素是几乎自始至终(只空缺了几分钟)的吉他乐声,如果有寓意,那便是不言而喻的:川流不息的湄公河水。有一个对东亚人/东南亚人当代日常生活的极有趣的观察:《布米叔叔》里也有这样的场景,两人三人一起坐着、半躺着看电视,表情木然,心不在焉,也许各有心事,间或闲话交流两句。——电视里播放什么并不重要,但我却莫名地好奇,很想知道它在播放什么。
画外不断重复的吉他音,感谢非线性编辑系统,《湄公酒店》创造了一种灵魂化的绵延,悖谬地抵抗摄影机凝滞的定镜,沉重的肉身。“凝滞”意味着中间状态,这种中间状态不仅是地缘上的泰国–老挝边境,与此同时也是一如阿彼察邦的以往设定,生命与死亡的共同空间。酒店可以拥有坟墓或灵界的亲缘性,也许是即将或已经经历湄公河洪水肆虐的灾难现场,通过神秘化的存在,他们似乎某种意义上确定了自己的幽灵身份,也或者是在凝滞的坟墓空间中,活着的人生成–死者,并通过画框般的窗户或电视中的镜像返照生者的世界。
5.9/10,PG-13。故事完整,低成本下也很有趣味。但是空镜头太长,太多。只有一个小时的电影,放那么多空镜头是不是有划水之嫌
减法。
形式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环境与氛围完美地契合
气氛营造得特别好,泰语轻轻浅浅的交谈,画面和音乐都配合得很好。
泰国影展at影城1厅。有一刻我觉得在看配乐诗朗诵,或者类似的有仪式感的东西,但电影的不同之处,就是影像中的现实质地,固定、数码的镜头排除了某种装饰化的欲望,更像是一些片段的排练,表演和附身没有区别,对阿彼察邦,鬼魂对人做的,就像冲印对胶片做的,将记忆显影在另一重时空里。历史是河流,由无数的记忆水滴组成,流淌在虚幻却痛切的连续性中。
真的是很意识流…氛围轻松到随时可以睡着
#泰国作者电影周# 20210411影城重看,到底还是需要大银幕洗礼的,早年看来特别疑惑懵懂只打三星的片,一号厅一连两部,配合着琢磨才稍微懂得了些阿邦;不知道算不算是过度解读,选择湄公河是特意的,因与流经之国有关,在河畔的酒店,在全程悠悠的吉他声里,在平静背后是那些已经被遗忘但不该遗忘的恐怖,亡者之魂不会安宁,同样强烈的作者意识和知识分子意识,一个个随心所欲的(低成本的)镜头,所替代的一句句都不能直白明言
peaceful & massive life
音乐淡淡的。闹鬼淡淡的。食人淡淡的。爱情淡淡的。河岸几百年的历史和伤痛淡淡的。就连搞基也淡淡的…
画面几何感很强,导演以前是摄影师吧。过多的隐喻只能说没有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好表达,让观众共情。鬼故事讲的挺巧妙,然后呢。还有六道轮回为什么轮回成菲律宾人,对应哪个道,政治隐喻有必要这么扭曲晦涩么?
吉他很催眠,但我睡得并不舒服
正是用这种轻的方式回应重的个人历史。最后一个镜头hhhh 20211222大银幕成都重看,打破记录、剧情的边界,打破过去600年和此刻的边界,打破身份的边界,是人是鬼,是老挝还是泰国,是生活了600年的老者还是刚出生的人,最后都是在伴随着吉他声的河流里。
後來吉他小哥身邊的綠椅子空了,另一個時空的邦邦可能成了一匹馬、一只昆蟲,或者一條寬寬的河。二零一二年,不要再來見。
2021上海泰国电影作者展#过分执着神秘氛围以至过于神棍,算是把流动的静止推到极致吧。倒也不难看,就是很多处理没必要这么极端。
多好的对话啊!我们在什么时间、在哪里舒适袒露着自己私藏的故事?
邦哥继续装神弄鬼,房间-酒店-河流,跟之前的短片有些延续
和《正午显影》连着看直接给我送走了 比起前一个 这个一共就仨场景翻来覆去出现 片尾怼着河岸拍了六分钟 贯穿始终的吉他比摇篮曲还摇篮曲